罪途3之正义规则 (2018)
2016年的3月26日,广州。
我窝在亦可未知她家的沙发上,一边往电脑里敲着甜蜜蜜的爱情故事、一边和桌子旁边的三个人聊天。那三个人,海分形、亦可未知、王梅,她们在聊的话题一点也不甜蜜,她们问我:你小的时候有没有被欺负过?
作为女孩子,在有生之年里,你有没有被遗弃、被欺凌、被暴力、被排挤、被骚扰、被侵害、被损伤过,任意一个,哪怕一次,你有没有因为见到了这样的黑暗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我脱口而出说:没有啊。
接着才默默想,当然有,或多或少,只是我还不想说。
房间里开始了一场“女孩儿们童年时代的阴影”分享会,那些微小的、不曾被人察觉的痛苦,慢慢汇聚到了一起,成了一场风暴的雏形。我们打算讲一个故事,把那些伤害过女孩子的人聚在一起,无论是女孩儿的至亲还是那些自以为没关系的陌生人,要让他们面对彼此,再一个一个地,付出代价。
就是分享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坐的出租车出了小车祸,绑了安全带的我毫发无损,后排的她们齐齐撞到头。就像“还不想说”的我,与“不得不说”的她们。
那大概是对未来的预告吧:
非要趟这摊浑水的人,可能会撞破头哦。
然后,海分形花了6个月完成了《罪途》剧本,制作团队前后加入了200多人,为这么一个说出去有点怕别人嫌low的网络大电影付出了20个月,陪着这个故事经历无数的删删改改和关卡,终于到它要面世了,我们深吸一口气,对外说:
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而它看起来似乎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些真话,悬疑也好、推理也好、都是包裹在外面的幌子,是为了让你们点开来看一眼这个故事的糖果,是让你们毫无防备前往深渊旁凝视一通的玫瑰花海与水晶桥。因为那个想要展现的真实太难以下咽、太丑陋难堪,才不得不在上面放置一辆通往罪途的绿皮火车。
距离《罪途》剧本创作的一年以后,差不多是在相似的时段,一个叫林奕含的台湾女作者自杀了。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闹得全台湾满城风雨。这本书里把没有被侵害过的人叫“幸存者”。感谢世上还有文学和电影,可以让幸存者们不用亲身接触,就能看到世界的背面。
这背面太肮脏了,搞得很多人甚至连听一耳朵都退避三舍。所以当毫无准备的他们看到《罪途》中的少女周新雪、撑着麻木的脸、径直走向强奸犯,他们发出惊呼、大喊不解。我心里甚至有一点报复的快感:总算让你们看见了,幼年受到的侵害可以让一个人扭曲成什么样子。
《罪途》里的受害者不止是徐囡囡,还有周新雪。前者是被无辜杀害的女孩,后者则是并不无辜也没有被杀害的女孩——只是她们全都死了,同时死了。
周新雪为什么会撑着麻木的脸持续不断地走进那个罪恶的商店,为什么坐在老赵的身前不反抗?
房思琪听说要在台北继续被强暴自己的老师照顾,为什么不在和母亲的餐桌上大声抗议,却只是默默地把寿司下面不能食用的云纹纸吃了下去?
周新雪为什么会在老赵眼前长大,直到被老赵挥手赶离?她为什么因此选择了堕落而不是曝光罪恶?房思琪坐在她的伊纹姐姐的车里,有那么多次的机会可以说,为什么她沉默了两个绿灯、两个红灯,最后喉咙里滚出来的还是一句:“姐姐,对不起,我没有办法讲”?
为什么?
因为罪恶早就在开始的一瞬杀死了她们,这之后的一切不过是幻影,那些看似往前走去的女孩子,早在被侵害的瞬间、永远地停止长大了。
不可食用的云纹纸的滋味,扎起马尾辫的皮筋的韧度——它们绝不是甜美和坚强。
海分形藏在剧本里的毒蛇,暗暗沿着缝隙游走。它吐着信子,咬你一口,你还没有察觉。
诱奸的“诱”字是世间最大的邪恶。它狡猾奸诈,它披着“隐秘”的皮,它让受害者分担罪恶,它让原本就在这个社会举步维艰的女性的生路更加狭窄,给看客无数机会拿着受害者的“受害”指手画脚。
被侵害的女孩子们毫无办法,她们只能对自己说:要活下去,就不能不喜欢自己,不能不去尝试接受罪人。
毁了房思琪一生的老师,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对他来说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女生的错,连女生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最后,罪恶感又会把女生赶回他身边。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被世人称赞。
营造出这样罪恶感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凶手。
周新雪想,徐囡囡可以去找妈妈,但她不行,她不能告诉家长,如果告诉家长,他们一定会打她骂她。房思琪也尝试过对妈妈讲,把故事的主人公讲成陌生人,妈妈立刻说:“是谁?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她们无依无靠,谁也不能信赖,她们走投无路,到最后发出的那一点微薄的声音还要被挑挑拣拣。
去世的作者林奕含说,抑郁是镜子,愤怒是窗。这些被侵害的女孩子最终都走向了这两条路:销毁自己,或者销毁旁人。
房思琪的故事不是控诉也不是愤怒,对世界的温柔折磨摧毁了作者的一生;周新雪的故事则是一个拐弯,如若不是后来的人生好像见到了朦胧的爱的模样,她也早就自我毁灭了。抑郁反射向自己,愤怒则有出口——为了侥幸得到的那份“来自母亲的爱”,周新雪不得不带着愤怒破窗而出。
你们知道周新雪在火车上杀死恋童癖强奸犯,甚至都不是为了复仇吗?她害怕徐囡囡的母亲用吐真剂从犯人口中得知10年前自己犯下的罪孽,只好先下手为强了。而徐囡囡的母亲,到最后也未必就真的原谅了周新雪。
她们这对假作的母女,只是不能失去对方。在孤零零走到如今的人生里,她们是彼此眼中唯一与“爱’相像的东西。就像房思琪说的,自尊早已舍弃,如果再不为自己留情,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房思琪在离开故乡前往台北的火车上,看到一个对妈妈大声喊出爱的小女孩,掉了眼泪。她身边的朋友笑她,问这眼泪是不是乡愁。
房思琪没有说,她不是为故乡、而是为自己哭的。她为停止长大的一生与永远失去的自我流泪。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体会幸存者们可以尽情享受的世间万物、无法再与光明的真实的爱相聚,才忍不住哭泣。她替那个被永远杀死的自己,犯起了乡愁。
所以你说,《罪途》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
它是老赵笑眯眯地挥舞在手中的蒲扇和旁边通往黑暗的小门;是王超永无愧疚的肆意成人;是韩家斌从窗口角落窥见的罪恶;是吴主任做出的噤声手势;是刘惜之按住不放的删除键;是梁夏随便编造谣言的笔杆;是秋红除了犯罪别无他法得见的真相。
它是披着推理悬疑的外壳、给那些粉饰太平与“还不想说”的人、翻开世界背面看一眼的勇气。
它是受害者兴许不用再弯腰道歉的可能性。
它是徐囡囡偷偷打给妈妈的无数通电话。
它是周新雪停止长大的一生。
从2016年3月26日到今天——不,是从更久远的童年时代,从过去到未来、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经过隐忍不发的被欺凌者、每一次扫视过被袖子遮住的伤痕、每一次搂住艰难长大的朋友的肩膀、每一次得知社会新闻里遭到残害的女性、每一次响起的女生们瑟缩恐惧却拼命互相保护担忧的声音——我们都想像现在这样掷地有声地告诉你们:
《罪途》是,那些因为侵害而永远失去自我的女孩儿们,被见证的“乡愁”。
第一部讲述了列车因暴雨引发泥石流而被停在半路。一节车厢中的八名乘客,全部陷入了不明原因的昏迷当中。调查结果则更让人心惊,其中一位乘客已经成为了冰冷的尸体。第二部《罪途2之救赎代价》讲述了乘警侦查中发现了针管,其他几位乘客各执一词,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在调查陷入僵局之时,一桩多年前的校园案件浮出水面。第三部《罪途3之正义规则》讲述了为了找出车上的凶手,何赫请刘惜之进行尸检,经过一番排查,他们注意到先前被忽略的大豆酒。随着列车重启上路,他们找到真相,成功引出凶手。
三部片子实质是在讲述同一个故事,相当于分为三集的连续剧。讲述的是两个小学生被性侵的故事,而真相一直被埋藏在十年前,在这趟有意将所有嫌疑人组合在一起的列车中,真相终于慢慢浮出水面。在这趟列车上,每个人都有罪,每个人都无法脱罪,开头的小学生以及开头的诡异氛围,容易让人以为这是部灵异片,而在警官渐渐的盘问下,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儿童被性侵,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真实存在的事件。看到结局,让人感慨这社会的可悲,人人都有罪但人人却都不愿为自己赎罪。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犯下的事而赎罪,不应该逃避,不应该推卸。
《罪途》的第一部真的让我感到很惊艳,一部网大居然能做成这样,很值得我们去鼓励和扩散,我真希望我们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电影。
为什么说第一部让我很惊艳,因为刚开头火车遇到山体滑坡,停在了高桥上,两边都是悬崖,这样的一个雷雨夜,一辆火车上只有一位乘警和八位当年的当事人。
封闭的空间讲述一个凶杀案,我开始有种柯南的感觉,但配上小女孩的恐怖镜头,似乎又不止是凶杀案那么简单,到底是谁让他们八个人聚在一起,是人?还是其他?一位乘警到底能不能应对这起有八个当事人的凶杀案?
案件未知很迷茫,越看越觉得毛骨悚然,记者的描述缓缓道来,故事似乎并不简单,这八个当事人都与当年的一件事有关,抽丝剥茧,推理,侦察,这个雷雨夜注定是漫长的。
带着很多的疑问和探究到了第二部,真相已经慢慢浮出了水面。
让我震惊的已经不是案件的本身了,而是当年那个死去的小女孩,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幼童性侵,行贿,职业道德,出卖背叛。
八个人他们每个人的罪行,都在小女孩身上体现,十年后的今天,终于他们要为自己当年的罪行做出一个了结,可了结却不等于抹去。
第三部的剧情很明显比前两部弱了很多,也有种虎头蛇尾,四不像的感觉,可是这也无法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它拍了我们没看过的没有明面重视过的,有多少暴力行为在进行,这个世界这片土地,还有多少幼童在遭受程度不一样的侮辱。
看完之后我每次都很庆幸,自己有个相对无伤害的童年,可是也许我忘了,我小时候或多或少也遭受过校园暴力,我也好像遇到过性骚扰,只不过我太幸运,我躲过了像徐囡囡和周新雪这样的厄运。
该引起社会的反思了,反对暴力欺凌,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什么是性骚扰,什么地方不能碰,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刻不容缓啊大家!
说回来电影,最后有点出乎意料的周新雪才是真正的凶手,但我在想,其实电影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深究,我想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也许是我想太多,但也只是对剧情一个分析。
整理了一下大家的思路,感觉这起案件不止周新雪一个凶手,因为电影里面太多镜头,显得过于刻意。
①女乘务员去男乘务员房间里拿东西,给特写的吉他,最后弹吉他的是周新雪;
②为什么王超十年前事情以后一直带着大豆酒和坚果;
③还有最诡异的是,火车上一直在餐厅作为审讯室,而后面一直趴着睡觉的女服务员淡定到不行;
④最后周新雪说害怕失去徐囡囡母亲,所以感觉她杀老赵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赵知道当年的事,周新雪也害了徐囡囡
⑤为什么韩家斌会包庇周新雪,他一开始认错人,真的那么简单吗
如果认真看,电影太多突兀的地方,感觉太多的伏笔了。
首先,我很喜欢故事一开始展开的方式:借由一名富有洞察力且对事件有关注的记者开口,详细交待了参与人物及十年隐情这明暗两条线。记者视角的好处在于,由于他的职业,这样的详尽很合理,视角够客观,显得切入很自然。
接着来梳理一下第一集上半部分所呈现出来的角色特点:
警官(何赫):富有洞察力,遇事冷静,感觉背后有点故事;
记者(梁夏):投机取巧,脸皮超厚,对信息极敏感,小聪明不断,对世事有种旁观的冷静;
打工妹(周新雪):有点神经质,气质有点哀婉,职业可能是服务业;
恶霸(王超):典型恶霸,品德败坏,骄横跋扈,毫无道德;
小卖部老板(死者老赵):油腻的和事佬;
护工大姐(秋红):温和稳重慈祥,但有点苦相;
法医(刘惜之):职场女强人,骄傲自负;
研究生(韩家斌):感觉有点心虚的样子,懦弱,目的不明;
老师(吴健):道貌岸然,虚伪势力,官僚主义,毫无师德。
光是讲明这些内容就用掉了第一集一半的时间,如果你觉得这部电影铺陈太长、推理过程太过简单无趣,这是正常的,因为警官最后解迷的时间只有十分钟的样子……
只有耐心看到最后一刻的人才知道:作为三部曲中第一集,这绝不是完整的真相,它的铺陈之所以那么长,是因为要展开的是整整三集的故事,现在刚刚切入而已——结尾就是一个巨大反转的开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