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汤姆·汉克斯 / C·S·福里斯特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斯蒂芬·格拉汉姆 / 伊丽莎白·苏 / 迈克尔·本茨 / 罗布·摩根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https://www.greyhound.movi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7-10(美国)
片长: 91分钟
又名: 怒海战舰(台) / 雷霆战舰:猎犬号(港) / 灰狗
IMDb链接: tt6048922
这是一部海战片没有错,而且恐怕是在作战状态和技战术的表现上非常追求真实甚至准确的一部电影,兼具商业片的表现力和纪录片的写实性。尤其是汤姆汉克斯的稳健演绎,让角色真实可信,内敛又富有张力。
这部电影不仅是战争片影迷尤其是最关于丰富精彩的二战题材的必看影片,同时也是军迷、舰船迷、海战迷绝佳的考据样本。但从我个人来看,这部电影是一部披着战争片外衣的宗教影片。
在影片中一直展现的除了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舰长的冷静沉着、坚守岗位,还有他虔诚的基督徒身份。
在影片的开始,他送给女友的礼物,便刻着圣经新约《希伯来书》十三章8节当中的“昨日、今日、直到永远”,全句是“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后面我们看到,这句经文就在舰长寝室的镜子上。
尽管舰长在战斗过程当中未进一餐,但要进餐前必做餐前祷告,哪怕是在紧张的战斗节奏中。
在第一次击沉U型潜艇后,其他船员异常兴奋,有人对他说,又干掉了50个德国鬼子。他脸上并无喜悦,说,那是50条人命。
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船员海葬时,舰长充当牧师的角色亲自念悼词;在最后返航时,终于可以上床休息,之前仍然不忘跪在床边虔诚祷告。
这部电影本身改编自小说《牧羊人》,而牧羊人本身就是耶稣基督的代称,这一点广为人知,甚至在《低俗小说》中都有戏剧化的演绎。同时,影片名字也就是舰艇的名字是灰猎犬,我们就知道,灰猎犬在这里就是牧羊犬了。
影片几乎用白描的形式展现作战,每一个具体动作都展现的很清楚,貌似是一个写实风格的影片。但包括第一次穿越大西洋就干掉了四艘U型潜艇,48小时不吃不睡仍然指挥若定,其他舰船纷纷被干掉而灰猎犬几乎毫发无伤等等,其实都在展现神迹。
其实这是一部关于信仰和神迹的影片。只不过牧羊人不是在草地上牧羊,而是在汪洋大海中引导货轮。战事发生在黑暗海沟,而神的光辉将海沟照亮,指引船队乘风破浪。
想到这些,跟这部电影类比就的不是《从海底出击》,不是《怒海争锋》,而是《血战钢锯岭》,同样是信仰制胜的故事。
在舰长最后在床前祷告完侧身躺下后,舷窗两束光辉打在他的身上,神圣无比。
迟迟等不到影院开业的消息,我们只能继续在网上看电影。这几个月来,我们也的确在网上看到了太多网大质感的网络电影。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最近上线的“战争大片”《灰猎犬号》,就很难不让人泛起一阵久违的小激动。
说是“大片”,《灰猎犬号》的成本其实只有中等体量的5000万美金,在战争片这个类型里,甚至可以算是预算相当有限的小制作。去年11月上映的同为海战题材的《决战中途岛》,成本也是它的两倍。
在如此有限的预算之下,《灰猎犬号》殊为不易的一点,正是把每一分钱花在了刀刃上,努力守住了一部战争片应有的效果和质感。
在短小精干的90分钟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废戏,全部的笔墨都用来描写美军护航驱逐舰和德军U型潜艇之间的“猎杀”与“反猎杀”。
海上行船的颠簸与晕眩感,北大西洋的严寒,黑夜带来的视线受阻以及随之而来的危机和恐惧感,以及全程高度紧张(紧张到几乎不给人以喘息之机)的氛围营造,再加上极具穿透力的声效,影片呈现得都堪称出色。
整部电影被分成了相当传统的三段——第一段是初露锋芒小试牛刀,第二段是你来我往互相撕咬,第三段是险中求胜终告凯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古典的剧本,出自主演汤姆·汉克斯的手笔。
工整的结构之下,更触动人的是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体现在导演敢于用整个第一部分,来事无巨细地表现一次驱逐舰追踪并击沉一艘潜艇的全方位战术。海上战局的瞬息万变,与临场决策的左右两难,在这里被凸显得无比生动。
同样也体现在导演有意用大量一笔带过的笔触,去表现舰上每个成员那些极其微妙细腻的心理状态(震慑、紧张、焦虑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无疑还是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指挥官。
汉克斯在片中再度奉献了一次完全令人信服的表演,在紧张的九十分钟里,他始终都很好地把握好了一个初次执行横渡大西洋任务的指挥官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发号施令时的果断,身陷包围时的焦灼,同胞受难时的痛苦,以及危机感始终高悬而导致的不眠不休不食的状态,都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表现了出来。没有太多夸张的炫技,也没有刻意煽情。他作为一个长官的威严和作为一个常人的脆弱,都如此真实可信。
全片我最喜欢的两场戏,一场是在茫然四顾的深夜,盟军舰队被德军潜艇四面包围,一艘又一艘友舰向空中发射救援信号弹,随着黑暗的天空被短暂地照亮,海面上便有一艘舰船燃起熊熊烈火,镜头向空中越拉越远,直至升上云端。云端下的火光星星点点,而云端之上的极光却依然如常的美丽。
另一场是在舰上为逝去的士兵举办的葬礼。过去我们见过太多在国家公墓里上演的隆重肃穆的国葬,但是这场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举办的葬礼,虽然因陋就简,反倒最能反映战争的残酷与那份祭奠战友牺牲的哀悼之情。
这场戏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细节,那位负责饮食的黑人厨子的遗体,在被弃入大海时发生了一点意外的“磕绊”,那是因为在前一场戏里有一句台词曾有交代,他的遗体被炸得粉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
这场全片里为数不多的文戏,也是整部电影最动人的一笔。
当然,细节里也有一些显得夸张和失真。比如德军为了扰乱军心一再向美军发送的挑衅广播,也比如在收尾的高潮戏里,灰猎犬号成功避开鱼雷一幕里,鱼雷与舰身擦肩而过的特写。
但整部《灰猎犬号》最大的缺憾,还在于对德军的高度弱化处理。除了曾用一枚诱饵弹成功骗过美军,让后者陷入弹药不足的困顿境地之外,就再也没有过一次像样的战术和反击。
而事实上,德军的U型潜艇,在二战的前期,一直是德军在大西洋的一张王牌。《灰猎犬号》里提到的“狼群”战术,更是U型潜艇令盟军最为苦恼的一招杀手锏,它们往往白天尾随护航舰队,黄昏时进入攻击阵位,夜晚利用护航舰的盲点钻入护航队中用鱼雷实施近程攻击。
1940年10月,一个由12艘U型潜艇组成的“狼群”就击沉了32艘舰船,而自己基本毫发无伤。到1941年,德国用潜艇击沉盟军舰船的总数已达1150艘,1942年更是上升到1600艘。1943年以后,盟军在舰艇和飞机上加装了反潜雷达,才使舰船沉没数量开始降低。
《灰猎犬号》的开头字幕介绍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42年2月,其时正是盟军被“狼群”攻击损失最惨重的时候,一个首度执行任务的军官不但仅让德军击沉了7艘盟军舰船,而且还一举干掉了4艘U型潜艇,就多少有点美化自己的嫌疑了。
这也难怪,《灰猎犬号》本来也不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是改编自英国作家弗雷斯特的军事小说《忠实的牧羊人》,站在自身的立场上,难免要拔高几分自己人,矮化一下德军。
这种矮化,就像很多动作片里总是把反派描写得自大且愚蠢一样,反衬得主角也不怎么高明。如果对手并不怎么值得尊敬,那么最终的胜利也没有多少光彩。
要想了解这个故事更接近于史实的原貌,我十分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去看一部当年德国拍摄的以U型潜艇为主题的经典战争片《从海底出击》。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跻身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之列。
《从海底出击》高度尊重史实,从潜艇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呈现了一艘U-96潜艇在1942年执行一次出海任务险象环生的全过程。
潜艇内部的狭窄逼仄、潮湿闷热,执行任务成功时的荣耀与振奋,与盟军驱逐舰斗智斗勇时的煎熬和窒息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可以说,《从海底出击》就是《灰猎犬号》故事的B面,而且是全面加强的顶配版。
如果90分钟的《灰猎犬号》恰好勾起了你的激情与兴趣,那么不妨立刻找出《从海底出击》来彻底过一番“电瘾”。不要被完整版的5小时吓倒(是的,就是5个小时,但是丝毫不会觉得冗长枯燥),那会是一次难以复制的震撼体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