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马修·德拉波特 / 亚历山大·德·拉·巴特里耶
主演: 法布莱斯·鲁奇尼 / 帕特里克·布鲁尔 / 季奈布·特里基 / 帕斯卡·艾比约 / 玛丽·纳博恩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12-04(法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陪你玩最大(台)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IMDb链接: tt9284430
互助相长的公路电影,说实在是屡见不鲜,即便对我而言,它与青少年电影相同,总是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但每当遇到新上映的作品时,担心还是大过于期待,因为树立在眼前的好作品实在太多太多。很少导演能像维姆·文德斯来得探索细腻,像托德·菲利普斯来得无比疯狂;很少作品能像《神奇队长》来得非凡与哲思,像《绿皮书》来得别具时代意义。于是当见到本片的剧情简介时,脑中其实有着「我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的既视念头。
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造成许多美国商业大片撤档,使得欧系电影成为院线上映作品的构成主力之一,其中也确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佳作,像《最好的还未到来》就是一例。这部法国片用喜剧风格包装男性友谊的可贵,不但全片多半时间的内容充满了轻松、诙谐的调性,且处处可见对二位主角交情的细腻描写,是个属于幽默中带有正经与感动的温暖故事,好看没话说。电影有着今年名列前茅的聪慧编排和对话内容,并打翻以往对绝症题材的情节与预测,愈加引发一段实为真诚、温馨的难得友谊。
《最好的还未到来》的编导透过Arthur和Caesar 两人对于究竟是谁生病的认知差异设定,作为本片故事发展的基调。由于认知差异造成两人的行为和各自的实际期望产生些许落差,而且其中一个是「有口难言」,另一个却是「自以为是」,更让双方互动变得趣味横生。
电影开场五分钟,两位主角已经拥有鲜明性格,甚至家庭背景。阴错阳差,木讷结巴的研究人员让粗枝大叶的罹癌好友,误认是自己将要面临生死别离,于是罹癌好友提出了陪伴完成生前梦想的约定,甚至搬进与自己同住,并介绍了互助会的女子协助。
然后愈瞒愈深。但他欺骗着自己这不是坏事,若能一同把握剩下的相处时光,此外不必担心身体的病况加重,可能才是真正的愉快,如同以往。不过影片的公路之旅不是重心描绘,而是引爆点,让两人看清,自己只是等待旧爱的小狗,以及逃避过往的兔子。与此同时,影片从剩下的光阴,拉拔到了攸关「此生」的层次。倒采的是,当弥补过错,跨越阴影,真相揭露,才发觉谅解已经不是重点,因为生命不变的莫测,留下的是谁,那又如何。
你把这个世界留给了我,但少了你,世界好渺小。
从偷车闯荡、餐馆调情、家庭协调到吊文遗书,《最好的还未到来》是献给至亲和生命的温柔篇章,也是既和缓又抓心的卓越之作。法布莱斯·鲁奇尼和帕特里克·布鲁尔演得美好,前者将犹豫心事演得纠结难解,后者在疏懒身旁灌注予友情的呵护照料,尤其看着满含白发皱纹的二人情如手足,甚至越过时间与生命,又令人加以痛心。
《最好的还未到来》编导在这部分的处理,成功掌握了「阴错阳差」和「将错就错」的原则。前者让各种偶然因素凑在一起形成非预期的误会,后者则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有口难言」因素,不是让那些非预期的误会不停发生,就是变成错上加错的窘境,两者交织为本片不时提供笑料。虽然本片幽默桥段并不像有些好莱坞作品属于「强烈剌激」型,但确也成功令人嘴角不时上扬或开口大笑!
加上「阴错阳差」与「将错就错」在剧情结构上会产生意外发展的效果,也让《最好的还未到来》的情节推动偶有转折性的惊喜,与前述幽默元素相融,更增添了本片的可看性。重要的是,《最好的还未到来》的好看之处在于,这些幽默设定虽然都起因于「阴错阳差」和「将错就错」,但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两人太过重视与关心彼此,结果弄巧成拙所致。所以,《最好的还未到来》可说是用喜剧风格描写二人滑稽行为的同时,反衬出蕴含其内的情谊厚度。
也因此,在那些令人发噱的情节之外,《最好的还未到来》也对Arthur 和Caesar的性格做了不少铺陈,一方面建构这二个角色的立体性,一方面透过性格与行事作风不同的描写来解释何以会产生认知差异,一方面更交待了为何两人会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重要的是,本片也不是全然的诙谐调性,不少情节触及二人对于各自跨不过去的难关,以及彼此对于重大问题的想法差异,之中的对立、退让、执着及妥协,都显现了「Arthur 和Caesar对朋友的重视大于自身原则的坚持」的正面意义。
这部分相对严肃的情节与前述轻松的部分相辅相成。如果说幽默片段是体现两人的交情程度,那严肃部分则是更深入剖析两人在这种深厚友情之下如何面对想法差异所带的冲突,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能相知相惜。二种不同格或分别呈现,或熔于一炉,随着情节发展,一再堆叠观众内心对于Arthur和Caesar相知相惜的触动。
说到底,《最好的还未到来》是一个描写「友情可贵」的温暖故事。不管就心理需求还是实际效益的层面而言,人都需要朋友,因为情感的支持让人感到即使全世界与你为敌或放弃了你,仍有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存在的意义;实质的助力更是生命的加油站,不论是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都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毅力与能力。
然而,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很多人,但认识的人不见得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因为各人不同的成长生命经验,造成了性格喜好、观念价值、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都有程度不一的差异,所以能成为朋友、甚至是挚友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所谓的挚友,是指双方各方面的差异不但不会成为增长情谊的阻碍,反而是丰富及扩展各自生命与世界的共鸣因子,如同《最好的还未到来》的Arthur 和Caesar一样。一个什么都懂但对很多事情却怯于跨出决定性的一步,另一个则是什么都不会但勇于尝试付出行动,然而这种看似各走极端的特质却碰撞出相知相惜的生命共鸣。
据此,《最好的还未到来》能如此好看,除了情节与角色的设定颇具巧思,以及导演叙事流畅成熟之外,最重要的是其主题元素是我们人类内心重视珍惜之事,而且本片最高竿之处在于,利用人生最后几个月的设定所形成的时间压力,逼迫两人非要在最后关头带给对方无憾的人生不可,结果极化大友情中最纯粹的核心,不仅充分发挥主题元素,更让前面提到的幽默与严肃片段都充满了感性触动的基底。
总而言之,《最好的还未到来》将二个老男人的情谊刻画得极为动人,透过诙谐与正经交织的情节,产生笑中带泪、泪中有情、情起共鸣的观影效果,因此从去年到目前为止,本片应该是继《极速车王》之后将男人友情描写得最为出色的作品,相当值得一看。
最近看了几部法国电影,说实话,痛并快乐着。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法语电影对于提高我的英文水平毫无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点儿浪费我的时间;然而,法国人的浪漫、法国建筑的时间之美和居室的舒适又都是我极向往的,我会忍不住的点开,忍不住的截图,想要拥有一个属于我的房子。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矛盾,我觉得这样不好,想要的太多,活得太累。想在两个小时内同步消化一部电影、同步学习语言、同步享受欢乐、同步提高审美,活的太着急了,反而不如专心的做一件事,静静的享受惬意美好的观影时光。
影片中的两位男主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是规规矩矩的好孩子,一个是浪荡的风流“坏小孩”,然而,两个人却是好朋友?! 多么不可思议,以前总认为,交朋友至少也是要建立在对事物的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可见,事情都不是这么绝对的,还有一种相互吸引源自“不一样”,就像是对未知世界的着迷。天天读书学习,能和同道中人深层次的谈论诗词歌赋人生哲学固然是幸事,但是,长期持续的进行类似的交流着实有点儿消耗能量,就像是登山,不停地爬,每向上一级台阶都有新的美景,更高处有更美的风景。但人会累,会向往那种吃饱喝足晒太阳放风筝的日子,只是当下的生活会让人顾虑重重,不可能随心所欲,于是,当看到有人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就会想去接触、想去了解、想去亲近。就像我,安安静静不喜欢社交的一个人,并不排斥社交达人,甚至愿意和对方交朋友,只要不拉着我去社交就好。
电影里还有很多情节耐人寻味,包括我们传统的观点——“朋友妻不可妻”。男主在好友和妻子冷战分居的时候,与朋友妻发生关系。看似不可饶恕,其实也只是两个成年男女自主的决定,除了有些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什么罪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给“性”戴上了许许多多罪恶的帽子,反而有违人性,特别是对女性有明显的不公。西方对性的态度,我很欣赏。以发育成熟、自愿、安全为前提的性爱,一点儿也不丑恶。
另外,剧中的两个老男人的肢体接触过于亲密,又让我想到那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直男。如果两个人可以好到一起旅行,给对方做饭照顾对方,亲吻,那么上床激情一下有那么难吗?这种互相欣赏和爱慕的距离似乎没有那么的遥远。我时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讲到:谁谁谁喝醉了,唱歌的时候俩大老爷们kiss了;谁谁谁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俩男人居然因为一个眼神有些不知所措了。或许,更多的时候,抵制和抗拒只是因为害怕,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小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互相打飞机探寻未知的世界,成年后固化的规则让人不敢触碰“这要命的红线”,于是世界变得非黑即白。
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惊喜,但法国电影的氛围却一直让我着迷。只怕下次仍会抱着学习英语的心态误点一部法语电影。
跑题了,就连影评也没有围绕电影展开,我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跑题小天才啊。哈哈,希望我的人生因为跑题而避免来自主流的冲击,非主流的不被打扰的生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美妙秘境。如果有一天,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必须和主流抗衡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足够强大,无畏冲击,带着十足的勇气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We were born different.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