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电影《老井》中的象征与隐喻

导演吴天明
编剧郑义
主演张艺谋 / 梁玉瑾 / 吕丽萍 / 牛星丽 / 解衍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6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Old Well
IMDb链接: tt0091377






  电影《老井》选取同名小说部分素材进行再创造,再现老井村人们愚公移山式打井的苦难现实、坚韧品格和爱情悲剧,以象征、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传统乡土眷恋、伦理道德与现代观念的碰撞融合,巧妙折射出历史纵深上现实环境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浮沉,有歌颂有批判,克制而引人深思。


我读《老井》是以电影—小说—电影的顺序进行的。电影有两条线索:旺泉、巧英、喜凤之间的情感纠葛;老井村千百年来打井的氏族使命。吴天明导演在素材的选取、添加、重构以及象征和隐喻的使用上,都是极富态度和想法的。他把目光集中在孙旺泉这一代人身上,前人的事迹则略微带过,同时删去很多旺泉和巧英独处的感情片段,让这段爱情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更具悲剧意味。

影片叙事强度、密度、节奏都很合适,有可看性,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使影片更富艺术性。影片中出现很多看似无用的镜头和物件,实则或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或暗示人物命运,是这部电影情节发展层面的,我称之为“小象征”;实际上影片中的人物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是一群人的代表,老井村不仅仅是一个村庄,是大量村庄的缩影,其背后蕴含的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现代观念跳脱出影片依然深刻存在,我称之为“大象征”。

一、 表现人物性格及心理变化的“小象征”

1. 井口

井口在影片中是被强化的视觉焦点,甚至有连续几秒单纯井口的画面。拍摄井口的角度也很特别:一是从地面往井里看,漆黑一片,不知道井底是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未知,一种危险。对老井村世代打井牺牲一众人而无果的山民来说,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和沉重使命;二是从井底往井外看,黑暗包围着的光明,是未来是希望,是老井村人们坚持打井的精神信念。

2. 放不出来的电视机

电视机在当时来说是属于比较新潮的东西,巧英买了一台电视机说明她是一个愿意尝试、接受新事物的女性。然而当她把电视机带回老井村时却没有信号不能播放,她说了句“老祖宗瞎了眼,把村子安在这”,一来说明老井村环境恶劣,二来说明巧英对这片土地抱有想逃离的心态,这为后来巧英离开以及旺泉与巧英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3. 孙富贵死后的红棺材和红日

大片的红色色调是很典型的张艺谋风格的用色,这在他之后的很多电影中(比如《红高粱》、《菊豆》)都有体现。硕大的红棺材摆在旺泉家中, 后人们跪拜逝者, 镜头叠化出一轮红日。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喜庆和幸福的象征,而此处的红色一反传统,是旺泉痛失父亲、想要反抗倒插门却又被孝道压抑,双重打击下的凄凉和无力。

4. 与喜凤婚后旺泉背的大石板

与喜凤婚后在山间遇到巧英,孙旺泉背着一块巨大的石板在山间行走。石板巨大、山巨大,显得人物渺小。沉重的石头是孙旺泉身上背负的打井使命和孝道限制的双重压力。

5. 第一次和喜凤结合的喜字窗花

旺泉迫于传统孝道压力无奈入赘到喜凤家后对她采取冷落的态度,而在喜凤伤心哭泣时出于不忍还是和她同房了。此时镜头出现红色的喜字窗花,有一种个人情感在生活困境下被迫妥协的意味。

6. 旺泉的三次倒尿盆

第一次在与喜凤结合后探头看看之后去倒了尿盆,这时他对这段没有感情基础的倒插门婚姻是不认同的,在做了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后有愧疚和心悸,生怕被人看到;第二次是与喜凤讨论孩子名字以后,他与喜凤有了共同的情感基础,也不再顾忌被人看到了;第三次是给旺财送丧后,倒完尿盆镜头下喜凤、喜凤妈在干着农活,秀秀也在一旁,生活归于平静。

7. 旺泉与巧英结合时的山脉

剪辑手法很特别,山脉是自然,也代表着旺泉与巧英的感情是自然的流露,然而最终被淹没在辽阔绵延的山脉之中。在这一组剪辑中,我看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也预见了旺泉与巧英的感情最终在传统的压制下没有结果。

二、 代表典型人群及文化的“大象征”

1. 瞎子唱戏(摘豆荚)

这是在两次观影过程中都引起我极度不适的片段。瞎子本就是弱势群体,而女瞎子更是,在面对她时,老井村的村民在取笑她。在她面露难色时,还要她唱《摘豆荚》这样的对女性并不尊重的曲子,这是很愚昧粗鲁的做法。可以想见在中国大地上有多少不合理的传统民俗和落后文化。

2. 干旱、破碎的土地

干旱破碎的土地是不适合居住的,是人们想改造的。很多影片都选择在中国西部荒漠背景下来反映人们的苦难生活、展现人性的阴暗面,贫瘠、广袤、干旱的中国农村和土地成为了一种沉滞落后的文化符号。

3. 旺泉在父亲死后选择与喜凤结婚

孙旺泉承担起父辈祖辈交给他的打井使命,他就已经放弃了自由,放弃了个性的追求,把自己的命运和老井村的打井事业联系在一起。这种自我牺牲可以说是英雄气概也可以说是深受“教化”失去了独立选择的能力。

喜凤与巧英代表了两类不同的中国女性。喜凤代表着传统伦理,夫为妻纲,善良朴实,而巧英则憧憬外面的世界,向往新的文明。旺泉与巧英互相爱着对方,却遭到爷爷的反对。爷爷是家长是权威,权威的笼罩加之父亲遗愿的孝道压制,纯真美好的爱情被扼杀,即使有过私奔的反抗尝试,最终还是屈服于伦理道德观念,甚至与喜凤的结合也是尽伦常之责。

旺泉可以说是教化与伦理的牺牲品,而亿万农村青年也有同样的命运。位高权重、长幼尊卑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迫害了他们的精神诉求,我想对这一点,导演吴天明还是采取批判与反思态度的。

4. 锲而不舍的打井行为

从清朝开始,几百年来坚持打井,即使遭遇诸多苦难也没想过要背井离乡逃离这个“鬼地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是山民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一代代人交接打井使命,庄严而神圣,前仆后继、奋斗不止、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优秀民族品格。

5. 知识的力量

孙旺泉最后依靠自己学到的水利知识为老井村打出了井,这种科学技术算是一种外来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与传统方法碰撞融合,新的文化为老井村带来了机遇和改变。村支书恳求旺泉利用他学到的知识打井,也是传统力量对现代文化的认同与接受,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意味。

电影《老井》中还有更多有意思的象征、隐喻和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以小物件写人,以人写时代写社会,人们苦乐、悲喜、爱情、荣辱交织,愚昧中透出淳朴,麻木中显现出坚韧,思考传统,思考当下,社会历史就在时间轴上慢慢前行。






    老井终于看完了,心情很沉重,觉得里面悲剧性最强的人就是孙旺泉,老井村可以打出水来,他付出的代价是最大的。
    首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片中所有的死亡都和他有关。
    他的二爷因为打井被埋在底下一天一夜,上来之后便疯了,对打井这一行为充满了本能的仇恨。
    他的父亲因为打井被炸死了,弟弟因为井口垮塌被埋在了砖石里。
    他被迫娶的女人,也是因为打井而成了寡妇。
    他作为一个活下来的人,死亡在他身上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放弃了许多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简单的说,那就是爱情。
    旺泉和巧英的恋情本不应得到干涉,爷爷说巧英心高,老井村装不下她,这都是为了安抚旺泉而说的话,说白了就是一个娶一个嫁,总比哥俩都打光棍好,这是他老人家的原话。也许在旺泉的心里,死的人都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生的人就再也不好去奢求什么了,那不仅是自私的表现,为整个的社会规范所不容,他也是在父亲去世之后才下定决心,彻底放弃巧英,做了倒插门的女婿。
    讽刺的是,他遵从父亲的意愿娶了喜凤,是为了弟弟攒下一笔娶媳妇的礼钱,结果弟弟因为打井的意外死去却让旺泉用牺牲自己的爱情而缔结的婚姻变得没有了任何意义。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独到的,而且采用了我最喜欢的一种人物设置,那就是虽然人物各有特点,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
    首先说一下影片中的男性角色,抛开孙旺泉不谈,老支书代表了村中的积极和开明的力量,他有心打井,无力打成,想要在卸任之前办一件对村中老百姓有意义的大事,他是作为正面力量存在的。
    爷爷的角色很复杂,是他一手操纵了旺泉的婚姻,但对于打井这件事上,他充满魄力,深明大义,他说,三辈出一个人,十辈出一个神,他对于旺泉是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的,在号召大家集资打井的时候,他的义正言辞震撼人心,所以他即是维护家庭旧秩序和社会旧习俗的封建族长似的人物,但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人类顽强的生存本能。
    旺财这个角色是非常惹人同情的,观众对他的观点是在时刻变化的,可以说他是电影中非常丰富的一个人物。开始的时候从他的视线盯住巧英的内衣这个动作,给人的感觉是这小子是个色鬼,后来他的表现更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怂恿盲人戏子唱黄色小曲儿,偷女人的内衣穿在衣服里面,到这里他是一个让人生厌的一个角色,而旺泉的一个巴掌则让他道出了心里话,他内心对于异性的渴望因为这块贫瘠的土地而受到压抑,其实他的渴望对于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无可指责的。如果说井下的一番话让我们对他产生理解的话,那么他的死亡则让人对他更加同情了,尤其是母亲在他的棺材里放他的物品的时候,场面让人心酸,买来的大学校徽,有漂亮女人的画报,别在胸前的两支钢笔……他渴望受教育,渴望爱情,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这一切他都没有得到,甚至在他的葬礼上,还有人来调查他生前所做的根本称不上是错误的一件事,不能不让人为之伤心,感慨。
    顺便再说一下影片中男性角色的名字,旺泉自不必说了,爷爷叫万水,儿子还要取名叫段孙井,从名字可以看出祖祖辈辈对于水的渴望。
    再来说说影片中的女性人物,着力刻画的是巧英和喜凤这两个年轻女性形象,说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孙旺泉你真是艳福不浅啊,两个女人不仅都容貌姣好,而且都是心地善良,深明大义,深爱着他。但是她们两人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在老井这部集中表现中国农村相对落后的生存现实和思想状况的电影里,巧英可以说代表了一种文明的力量,比如她买回的电视机,在旺泉受伤之后她送来的药。身为女性,却受过很好的教育,这就让她同周围的女性中独立出来,她开朗大度,虽然表面上气恨旺泉的婚姻,可是心里非常的理解旺泉,原意和他一起去打井,正像后来他们被困井下她自己所说的,我都是为了你……她对于旺泉的爱是鲜明而炽烈的,毫无保留的。在井下的那一夜,她超脱了礼俗的界限,和最心爱的人结合在了一切,最后她远走他乡,把一切都给了他,只带走了那份曾经美好的记忆。
    如果说巧英给旺泉的爱是一团火,鲜活炙热,那么喜凤就是涓涓细流,不绝如缕。她和旺泉的婚姻绝不仅仅是像她妈说的那样找个壮劳力那么简单,从她在影片开头对于旺泉的凝视就可以看出,她嫁给他,是因为爱他。正是因为爱他,所以在明明应该强势的婚姻里显得那样卑微,当妈妈和丈夫因为倒尿盆而争吵的时候,她哄着他说,以后我倒还不行吗?看戏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眼神停留在巧英身上,她从不过问一句,她只是尽着自己做妻子的责任,热汤热饭地端上来,温暖着他那颗不甘不愿的心。当他的打井事业受到大家的质疑,她第一个把东西捐出来,从来未曾在人前讲话的她,瑟缩着,站在人前让别人支持自己的丈夫,她的字字句句,都打在了旺泉的心里。
    再来说说旺泉,旺泉是活在夹缝中的人,他活在生存和死亡的夹缝中,他活在爱情与婚姻的夹缝中,他活在文明与愚昧的夹缝中,他受过很高的教育,却无力主宰自己的幸福,可见中国农村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他身上打下了多么深的烙印。我一直不认为张艺谋的演技有多好,好,可是这个角色选他真是太对了,他的表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沧桑,与这个角色非常的适合,而且他因为演技的生涩所产生的那种木讷感正是这个角色所需要的。


    再来说说这个电影中的色彩,这个真是太有讲头了。
    影片中苍茫的群山和破旧凋敝的民居就抛开不谈,人物的着装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整个电影看下来就是一片花花绿绿的世界啊,导演真是什么颜色鲜艳用什么啊,当然,里面起到主导作用的两种颜色就是红色和绿色。
    这两种颜色除了在全景镜头中突出颜色的鲜明感之外,在一些镜头的使用则带有明显的对比和耐人寻味的寓意。
    仅仅举出几个例子。
    红和绿可以作为性别的标志,比如女子的红头巾和男子的解放帽。
    在影片中有一场巧英和喜凤狭路相逢,擦身而过的镜头,巧英穿红衣,系红头巾,喜凤穿绿衣,系绿头巾,通过服装的颜色勾勒出两人性格的不同和关系的对立。
    还有一个场景是我觉得最妙的。
    旺泉不情愿地娶了喜凤之后,好几天都不和她做爱,又是一天夜里,喜凤盖着大红喜被,而面孔却一片深深的惨绿,眼角垂着泪,演员委屈,伤心的面容在绿色风格化用光的勾勒下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增添了表现力。
    当然,在影片中占有优势的颜色还是红色。
    影片中所有男性角色的服装都以蓝绿黑为主,而旺泉却常常穿着大红色的翻领运动衫,突出了他作为影片中打井的积极力量的存在,而旺财死后一个大娘默默在井边把长长的绳子上面系满了红色的布条,红色又承载了中华文化中辟邪,神灵保佑的含义。还有父亲死后葬礼上的那口红棺材,不知是真有此风俗还是导演的风格化处理,但给人的视觉冲击则是毋庸置疑的。
    这篇文章本来就没什么脉络了,就容许我再说说用光吧,第四代导演新时期的代表作我没看过太多,仅仅看了这部和本命年,我觉得他们的用光,尤其是夜晚的室内用光非常独特,空间内大部分都是黑暗的,只有人物的所在的地方会进行少量照明,大多采用顶光照明,很少采用辅助光,使人物被勾勒出鲜明的轮廓,而身体大部分都淹没在阴影里,虽然老井没有本命年那么极端,可也有这方面的倾向。
    给我的感觉是,看第五代,看形式,看第四代,还是要看内容。

 





 由吴天明导演的《老井》完成于1985年,是对中国电影有着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片中的男主角——孙旺泉是由张艺谋扮演的。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处一个山西的山村中。在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山村中,世世代代的人想方设法要在干旱的土地上打出一口真正的有水的井来。为了这个希望,老井村祖祖辈辈的人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辛劳,有人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可是人们打出来的,只有一口又一口的干井。直到一个名叫孙旺泉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似乎无法改变的命运……
    影片从老井村村民们的生活入手,在一开头就表现了村民们看戏的热闹场面。之后的镜头对准了旺泉和巧英:两人一同挑水,一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一同与伙伴们对山歌……这一切都表现出了旺泉和巧英之间不寻常的亲密关系。然而,此时旺泉的父亲却瞒着他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发现了真相、本想逃走的旺泉被他爷爷抓了回去。不久后,旺泉的父亲在打井时意外死去。因为是父亲答应的婚事,所以旺泉不得不抛下巧英,当了段家寡妇(吕丽萍饰)的丈夫。婚事后不久,老井村就与西门村因一口井发生争执,进而发展为械斗。旺泉为了保护东泉井不被掩埋,不慎跌入井底受伤。这件事惊动了县政府,政府派来专家考察当地地形并给老井村提供了一个到县城学习地质的名额。得知旺泉被选上学习后,旺泉的爷爷十分激动,并且鼓励旺泉一定要给村里打一口井。学成归来后,旺泉目睹了村里因为缺水遭受的苦难。村支书找到旺泉,表明了一定要打出一口井的决心,并告诉旺泉自己已孤抛一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旺泉的身上。面对着复杂的地形和种种困难,旺泉完成了勘察并开始了打井的工作。可是在有有条不紊的工作中,井壁突然坍塌,旺泉的弟弟旺才因此丧生,旺泉和巧英也被困在了井下。事故发生后,政府资助了老井村打井设备和两万块钱。在完成工程仍需两万块钱的情况下,村支书、旺泉的妻子和巧英等人的无私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老井村的井终于打成。而井前的石碑上,铭记了历史上所有为了打井而失去生命的老井村人。
    电影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此人们的着装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太陌生。而淳朴的山村和山村人,也被朴素的表现了出来。片中大部分的画面,色彩都是丰富、饱满而柔和的。大量摇镜的运用,使影片的视角更生活化,真实地模拟了人的视觉。同样地,众多描写山村生活的镜头也为影片增添了生活感,剧情在“日常生活”中推进,自然、流畅、毫不做作。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各人物间的关系。尤为突出的是旺泉和巧英之间的关系。从开始的亲密无间到旺泉结婚后的尴尬,再到后来两人一同被困井内的惺惺相惜,可谓十分微妙。其中巧英对旺泉是有爱有恨,爱恨交加——旺泉抛弃了她;却又时时流露出对旺泉的关注和关心。而旺泉也始终无法割舍对巧英的这一份感情。
    纵观整部影片,并没有很多冲突,但冲突出现,大概立刻就十分激烈。例如:旺泉的父亲孙来福放炮打井时被炸死;因争夺东泉井而爆发的老井村和西门村之间的械斗;将近尾声时井壁坍塌导致的旺才的死。这些冲突共同的原因可归结为——井——水。对于生活不可或缺的水的需要,产生了这所有的冲突。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如,都只是起不同的形式罢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很难不被影片所震撼。尤其是结尾处的石碑,铭刻着一代代人的牺牲和努力。这时,“打井”已超越了它自身的含义;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是不屈从与客观环境的恶劣、不断拼搏、敢于挑战不公的命运并且永不言败的灵魂。







如果说,以《黄土地》为先河的第五代作品是以其电影语言独特的震撼效果来承载其深厚的哲学文化内涵的话,那么,以《老井》为代表的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影片则是以其高度真实的现实生活来呈现中国农民深厚而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这些描写中国农民悲苦的人生,歌颂他们勤劳奋进的精神的影片中,《老井》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作。

《老井》超越了严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将直面人生的纪实性与中国文化象征的哲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中的老井村和孙旺泉、喜凤、万水爷、赵巧英等人物,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被一定的历史文化所塑造,又在创造着新的历史文化。那扑面而来的太行山的泥土气息,那细腻、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细节,那普通动人的故事,让观众形成一种与老井村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幻觉”。同时,观众又从他们身上窥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闪光和历史重负压抑的双重含义。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一种高于社会、政治的容量,具有更深沉的历史内涵和更鲜明的民族性。特别是影片对“土地”的把握比《人生》更具有历史文化的高度,从而削弱了《人生》中的纯粹意义上的伦理道德因素。

《老井》中的自然意象仍是那块千年不变的土地。无论是山、石、井,甚至于水,都与“土地”紧密相关。颇为引人注目的是,那口亮晃晃扎眼的“井”带着其隐含与丰收相结合的“水”的意象,被静静地框在银幕正中。人们透过那既像“皓月”又似“磨盘”的井口,似乎更能感受到远古的历史,感受到它所象征着的社会意蕴,而不是像《人生》中的那样,“土地”仅仅是戏剧性地起着叙事的作用。

这种纪实性与哲理性的融合,还体现在对孙旺泉、赵巧英、喜凤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在这动人的爱情纠葛中,孙旺泉的婚姻选择实际上是社会性而非情感化的选择。他被迫割断了与赵巧英的恋爱关系,除了他爷爷的阻止之外,还有与孙旺泉内心那同整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悲剧性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联系在一起的更复杂的因素。因而,他的这种献身有了深一层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纠缠。这种文化的重负在旺泉从山里背石板出来的长焦处理的镜头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旺泉和背后那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被导演处理在一个二度平面上。看上去,旺泉就像被嵌在山上一样,旺泉背的似乎不是那块石板,而是整座太行山。

正因为《老井》是一部哲理内涵丰富的影片,因而《老井》无论是在主要情节的设置,还是一些似乎与主要情节线无关的生活细节的展现,以及画面构图、造型、色彩的安排上,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打井是影片的主要情节线,同时也构成了影片的整体象征。影片开头的那几个光着脊梁打井的小伙子的镜头,就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永恒的斗争,象征着民族的不可征服的精神。这个寓意在影片结尾“千古流芳”的石碑上得到了升华。

如前所述,《老井》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影片,因而象征的运用不是直白、浅露、单层次的,而是含蕴深沉的。它不用一些生硬的电影手法来直露地揭示导演的意念,而是将这种象征合理合情地蕴藏在故事的叙述中,在自然平实中寓深意。观众可以直接接受叙事的表层,也可以从叙事下的象征寓意中得到心灵的震撼与哲理的感悟。这种手法的运用,还体现在影片对许多生活细节的浓墨重彩、不惜篇幅的渲染上。如旺泉三次倒尿盆,孙旺才偷乳罩,旺泉用菜刀为孙总开罐头等等,增加了影片的生活气息,渲染了气氛和情绪,起到了使生活立体化又使主题深化的重要作用。

具体在电影表现手法上,导演在不脱离生活的本身与真实感人的故事的同时,又把富有象征性的电影语言的使用较为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如:为了更好地表现那白晃晃的井口,吴天明选用了窄银幕的形式,窄银幕那近乎正方形的构图,与太行山区老井村那种封闭、不变的特征达到了某种契合。正方形象征着物体的重力和严明的限度,象征着静止和封闭,就其形式而言,更适合表现影片中作为主题象征的那口“老井”。

《老井》的色彩一反以往反映贫瘠、落后农村风貌的冷灰调,用了近乎农民画风格的对比色,特别是对红色、黑色的强调,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旺泉爹被炸死后横放在家中的那口占了画面一半多的漆得血红的棺材,使人联想到老井村世世代代为打井所付出的血的代价。而老井村女人们穿着的那些原色般的色彩,更衬出了“灿烂”的色调与悲剧内容的反差对比,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富有哲理意味。又如,巧英出院后,来看旺泉。旺泉蹲在井边木木地吸着烟,巧英默默地注视着他。在那茫茫的雪野上,巧英穿着一件鲜红的羽绒服,而旺泉则着一身黑衣,像一块沉重的石头,牢牢地矗立在白雪覆盖的井场。

同样,在音乐使用上,《老井》用了质朴、苍凉的山西民歌为主旋律。影片开头,当镜头从井底一点点向遥远的、似乎永无尽头的井口上升的时候,随着一声声铁钻敲打声,一声悲凉而高昂的管乐倏然而起,一下子就把影片那苍凉的基调表现了出来。影片还采用了同期录音,虽然在许多地方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使得对话还有些含糊不清,但环境和气氛的声音的真实还原,使得观众更能产生对生活原态的感受。而张艺谋、吕丽萍等的杰出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确实,《老井》以它的凝重、古朴的调子,唱了一曲中国农民生生不息、顽强进取的生命赞歌。





     张艺谋凭借这部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在A级电影节上获封影帝的人,是我看《老井》之后印象最深的事。这次观影有幸遇到吴天明到场,听真人讲拍摄的故事,还是和查阅文献大为不同。这成为观影感受的一部分,至少在你回忆起这部影片的时候,是伴随着吴天明亲切可爱的谈吐与言论,以及他口中讲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一起冒出来的。
    吴天明在放映前讲道:及至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吴天明遇到加里·格兰特,说起张艺谋其实是剧组中的一个摄影师,格兰特不信,说:“他就是一个农民。”张艺谋确实有陕北老农的气质和审美(从章子怡、周冬雨等人的走红可推测),但是憨厚迷人的笑还是透着点艺术青年的气息。当时因找不到合适男演员,被吴天明叫去出演时,张艺谋自己应该也觉搞笑,心中更怕演砸了被人骂。但结果却如此出乎意料,不曾想他原来下了这样的苦工——为了减掉20斤和体验生活去给乡民们背了几十天石板。那年头的人对自己真狠啊,而因《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对张艺谋没法有好感的我,如今却也愿意承认:其实人家年轻时,也是一个朴实肯干、坚毅可爱的青年。
    吴天明上台时,是坐在台沿上翻过去的,身体结实灵敏可见一斑,这就是真正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吗?真的可爱至极。吴导很是健谈,话匣子一打开,有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话里的观点主要有:

1.对演员的看法。认为能像张艺谋下那样苦劲的不多;
2.对娱乐片的看法。不反对娱乐片,但是要拍出内涵,以好莱坞作为成功例子;
3.对现实主义电影的赞赏态度;
4.对老井村附近的赤贫感到痛心,认为GDP的发展没能润泽万民;由老井村提及对教育体制的看法:能各种援外,为何自己国民还要受没书读的苦?

    言语幽默,心怀天下,有没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