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郝飞环编剧: 郝飞环主演: 章宇 / 马吟吟 / 孙敏 / 楚布花羯 / 谭天 / 更多...类型: 剧情 /
悬疑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贵州方言
上映日期: 2023-12-01(中国大陆) /
2023-10-14(平遥国际电影展)片长: 91分钟又名: 野犬笔录 / Record Without Words
IMDb: tt10121904
起先吸引我的是一张海报——画面中,章宇侧身面对镜头,后面是双手交叠形成的狗影,乍看之下,主人公仿佛在被狗追逐,好似下一秒就会被咬到。
故事因狗而起,但和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故事中那些曝尸荒野的狗其实是一种巨大的隐喻,映照着我们惨痛的个人命运。在一个封闭和蛮荒的地带,“狗就是人,人就是狗。”
父与子的命运轮回,真相或幻影
章宇饰演的李立忠是一名年轻的联防队长,这是一个很小的职务,他能独立处理的事务颇少。在平西镇出现了连环杀狗案后,他敏感的察觉到这一切和父亲的“意外”死亡有关,于是他开始调查,开始穷追不舍。
我喜欢里面父亲“还魂”,隔空和儿子对话的几个场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的了解父母,也认为父母不了解我们。这部片子在讲述父子关系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展现一种无法逃开的命运。
周围的人都告诉李立忠,不要再追查其父亲的死亡真相,就连母亲都不支持。而花圈被烧也仿佛一种诅咒,让李立忠如坠迷雾之中。
他想追问的事情其实很简单:第一,父亲究竟是怎么死的?第二,父亲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荒诞的地方在于,很多人都觉得李立忠父亲的死并不重要,也没有查的必要。而某大老板的爱犬被杀后,大老板指着众人吼道:“严惩”。
西南小镇的魅影,丰富的色彩想象空间
看完电影后,我脑子里出现了一片艳红,就像是燃尽的鞭炮与烟火都躺在河水之中。这部片里有着时下少见的民俗色彩,这些氛围让影片的感觉趋近于一种幻觉。
在古老的风俗与西南蛮荒感及方言的多重作用下,人物的命运看起来更加的悲怆,那是一种无法被吼出来的隐痛。在李立忠不断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涂涂画画,思考线索的时候,其实他的人生篇章早已被写好了。
影片开头一段没有台词的影像流动也显示出片子独特的气质。落在地上的手表,不再走动的时间,湿漉漉的小镇街巷。酒气、烟火气、甚至粪便的味道,全部混在了一起。
熟悉的西南官话,不用翻译我就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方言的介入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又增加了好多倍,这难道不就是小时候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吗?
在那个并不发达的九十年代,我的身边每天也充斥着各种异闻,父母蒙住我的眼,说外面有坏人,让我天黑之后不要出门。
影片中一段追逐戏拍得很好,天边放着烟火,李立忠疯狂追逐着那个作恶的犯人,然而最后却被对方逃脱。
关于最后的凶手,这里卖个关子,故事有开放的成分,很难说清真相究竟是什么。
站台,白狗,行李箱,走还是不走?
在影片中,李立忠有一个美丽的女友——马吟吟,女友总是嚷嚷着要离开小镇,去深圳。父亲的事情没有查清楚,李立忠不愿意离开;父亲的事情查清楚后,李立忠也没办法离开,因为他“立功”了。
他似乎得到了父亲想要他得到的,于是他不敢说一个“走”字,好像只要他离开了,那么父亲一生的心血就付诸东流。
在故事里,李立忠和女友是一个对照组。虽然讲的是破案的事情,但影片中有一个反反复复不断出现的站台,这个站台就预示着一种出路,李立忠在这个站台上来来往往,可他始终没有勇气离开。
如果不离开,那么大概率重复父亲的命运,他只能困在那儿,做着听起来还蛮不错的工作。在那个蛮荒之地,要维持公平与正义是很难的,要跟普通人讲道理也很难,有时候做好事变成做坏事,做好人变成做恶人,甚至会在某日,因为一件事,死得不明不白。
李立忠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于是他的眼神中总是透露着迷惘。
章宇身上的破碎感,完美契合了角色
影片的开头,章宇和一群咋咋呼呼的县城青年在路上开车狂飙,镜头一出来的时候,我就感觉“对了”,这个角色气质和章宇的个人气质格外符合。
然而,和那些普通的县城青年相比,章宇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干净。就是一种你不敢盯着他久看的感觉。
在查案的时候,章宇饰演的李立忠时常在迷雾中独行。有时候,他独行在布满荒草的小路里;有时候,他独行在飘着纸钱的苍白堤坝边……他的身边永远都是山啊雾啊,那些容易把人困住的东西。
一开始,我觉得他的外形和状态非常像长久生活在小镇里的人,但后来又觉得,他瘦削和锋利的轮廓还有干净的眼神又跟那种污浊的环境格格不入。这种反差形成的张力使人物变得可信。
在路演的采访里,章宇提到:“这个剧本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李立忠是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断被磨平棱角。当发现真相中的不堪都在指向自己时,最后他只能接受,也只能选择沉默。”
虽然说的是八九十年代发生在西南小镇的故事,但影片中的一切都与现实联系得那么紧密,小镇青年的突破与探寻,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感觉,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导演郝飞环的长片处女作,在类型叙事里融入了诸多的民俗元素,营造出了一种真实又荒诞的小镇氛围,这氛围过于熟悉,以至于看的过程里,我不断的陷入往日的回忆之中。
审视过去才能更好的看到未来,电影是关于记忆的艺术。如果说要确切形容《沉默笔录》带给我的直观感受,我想它就像是被握在李立忠手里的小本子,看起来好像没有写什么,但其实什么都写尽了。我们在这个本子里,看到了人生,看到了正义,看到了挣扎,看到了理想主义的夭亡,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世界在沉默中坍塌
晴晏 评论 沉默笔录 2023-12-03 22:53:46 已编辑 上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于一个远离西南家乡已久的人来说,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可能是营造了一种独属于西南山区的迷朦氛围,正如同那模糊不清的现实:黑与白、敌与友、真与假,一切都交织错节,暧昧得如同西南大山里那总也散不去的氤氲气息。
尽管影片中充满了猎奇式的神俗元素和各种红白喜事以营造恐怖氛围,但它的确和恐怖片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最恐怖不过人心。建砂厂导致水灾的是人,栽赃陷害的是人,杀人的还是人。狗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见证者,也逃不脱被人杀害的命运。
二陈说:人就是狗,狗就是人。
这还算委婉了,不如现在的网友们犀利:狗是真的狗,人却经常不是人。
回顾起来,随着层层现实的不断揭晓,我倒是看到了世界的三重坍塌:
一、“父亲”和自我的坍塌
在我看来,这部剧里最厉害的人显然是奎叔。
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小村镇上最常见的那种八面玲珑、城府极深之人。你有时候觉得他热心善良,有时候却又令你不寒而栗。他四通八达,了解镇上的所有人和事;他也知道如何笼络人心、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可以和好战友的妻子保持几十年不被允许的恋情,甚至让对方为他养大了儿子,最后还死于他的设计(合理猜测,允许理性探讨)。
可惜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居然也就死于意外。就如同砂厂老板这样也曾一手遮天的人,最后居然死于二陈的无心之失。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表达,既然(当时的)法网收不了这些人,那就让老天爷来收。
结尾无疑是巧妙的,一句话也没有的沉默中,却由母亲给李立忠披上的孝服揭示了一切。
在母亲一丝不苟地为他整理孝服的过程中,李立忠的世界也在崩塌。他对于“父亲”这个词的理解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颠覆:六岁时被父亲扔到水里,让他对父亲由爱转换到恨;父亲立功又使他对父亲重新产生了崇拜;而父亲死后,为父追凶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到父亲所作的恶又令他开始摇摆;直到奎叔告诉他,父亲做这些都是为了他,他或许难以承受这父亲竟然是为了他而死的现实,但起码确认了父亲对自己的爱。
但此刻,他的内心或许再次掀起波涛:如果父亲知道他是奎叔的儿子,如果父亲六岁时把他扔到河里不是为了教他游泳,如果父亲作恶敛财也不是为了他……
而十月十日就已经和砂厂签了合同的奎叔,是否是故意以此为由引诱父亲而导致他身亡的真正凶手?
奎叔这个亲生父亲,形象也已经崩得一塌糊涂。
从此,在李立忠的心里,“父亲”这个词可能再也没有办法立起来。
和父亲形象一同坍塌的,还有自我身份的认知:我究竟是谁?我留在这里,选择对那些罪恶绝口不提,以良知换取了公职,这究竟是继承了谁的遗志?它是我自己想要的吗?这一切值得吗?
豆瓣有评语说这也是一场“精神弑父之旅“,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一次又一次“弑父”之后,迎接李立忠的要么是凤凰涅槃,要么是人间地狱。他会走向何方,留待观众自行想象。
二、权威与规则的坍塌
百度百科对“联防队员”是这么解释的:配合公安派出所维护治安秩序的一群人。
这个解释配合电影食用就很微妙。“配合”,表明了联防队员没有编制、不属公职人员的尴尬身份。他们属于民间自治组织,没有经费,没有实权,却又能狐假虎威跟普通大众收保护费、以权谋私。
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一个黑白莫辨的存在。
那位公安局长对待他们的态度大概能代表官方的态度:需要你的时候给我好好表现,不需要你的时候别来找我。工资?默许你收保护费,其他就全凭各自本事了。
在所有黑白交界的地方,一定会有灰色地带。但年轻人总是不懂这个道理,非要碰得头破血流才能看清那些没有被书写出来的规则和历史。
看清的那一刻,就叫做成长。
小时候,时常对世界表示困惑:许多事情的发生既不依照规则,也不遵循逻辑,它为什么会存在呢?长辈总是说:你还小,不懂事,长大就懂了。
那时的确不懂事,还疑惑长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让我懂。现在才明白,许多事情就是不可言说。或者说,长辈也不希望我懂事。
因为懂事的代价之一,就是权威和规则的坍塌。一旦明白了规则也是人制定的,是一群人用来管理另一群人的工具,是漏洞百出可以自由穿梭的破网,就将陷入痛苦的抉择中:加入还是割席?
无论哪一个,都不是轻松的选择。
再回头去看看少年时膜拜过的偶像,还有几个是真英雄呢?
三、大山的坍塌
李立忠的女朋友在影片中似乎是个多余的角色,对剧情似乎毫无推进作用。
但细想来,她就如同李立忠的理想。两个人同为小镇青年,同样被许多现实压抑得无法享受本应畅快淋漓的青春。但在关键时刻,两个人分道扬镳,李立忠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为父追凶选择了留在家乡,而女友则决然离开,去经历那未被李立忠选择的人生。
从有人可以选择离开起,大山的压抑就可以说在逐步坍塌了。之后几十年间,会有无数小镇青年离乡背井去往城市打拼。如今的我早已不会说城市比山里更公正透明,但一个更大的容器里,起码可以容得下更多的理想,也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加上章宇的实力演绎和我的故土情结,我觉得这部戏还算值得一看。很多故事感觉都来自于小时候的乡野奇谈,年幼时以为有怪力乱神作祟,成年后只觉得粗鄙不堪,到现在这个年纪,看过了大城市和一小部分世界,才知道人间处处皆如是。看清自己是谁、稳住内心的信念,才是人生得以继续的秘方。
“我那半推半就的人生”——《沉默笔录》
U 兔 评论 沉默笔录 2023-12-02 17:01:48 已编辑 山东
《沉默笔录》原来是章宇在今年的平遥国际电影节获得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的影片啊。看了看获奖旧闻,章宇说“没想到第一次来到平遥电影展是带着自己5年前演的电影,那时候还年轻,现在已经老了。”其实从影片看来,那时的他太瘦了,也成了那种“连皱纹都会演戏”的演员了;而今年获奖时,脸上更加饱满柔和一些,反而没有什么皱纹,面相上更年轻了。而那些皱纹倒是非常符合章宇在《沉默笔录》中的形象——小镇青年,见过世面,学业失利,又不擅长通达人情世故,瘦削、忧伤又有着野蛮的力度,那些并不是为了记录岁月而生的皱纹,就坦荡荡地在这样一张年纪轻轻的脸上肆意生长着,成为一种天然的修饰和小镇生存的有力资本。
这些年章宇简直就是文艺劳模,我也因为他而关注到不少小成本电影,这次也是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看到章宇的名字就奔了影院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一次次地巩固了自己摩托佬的形象,他骑车跟《路边野餐》的小姑爹骑的老头乐完全不是一种气质,而是无论什么行头都能把摩托骑得又从容又拉风——《无名之辈》里的笨贼、《风平浪静》里一步错步步错的青年、《东北虎》里为狗报仇的失意的人……让摩托车简直成为他标志性的坐骑,就跟三国时的猛将都要有一匹叫得上姓名的骏马一样。这一次,皮夹克+高领衫+毛衣/毛坎肩的配搭,简直把“土帅”提上了新的高度——遇事不决,用薄薄的嘴唇迅速地叼上一根烟,几道鱼尾纹适时地浮现,配合坚毅但又被命运绑架的眼神,绝杀!
章宇确实能把小镇青年演得特别活,不夸张不做作、有心事而不是空洞心大那种、有自己表达柔情的独特方式,同时该狠的时候也下得去手。片中的他分明跟周遭无法融入,但也有自己在这个小镇闭塞的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带领着一帮像小流氓一样的联防队员,维护着一方的秩序,但当更大的势利与他的做派相违背时,他虽然不爽顽固抗争,但也懂得稍微做出妥协与缓和。比如奎叔带人去抄家式收缴罚款,他及时赶到,出面制止了野蛮的行为,但同时面对他们“没罚款我们的工资谁来发”的质问,也不得不去女友家里拎出猪仔作为扣押的物件,把女友气到跺脚,结果自己不声不响去把钱垫上了。他有自己相对正义的坚持,也多少懂得在这个小镇生存的手段。
影片是有一个追寻真相的主线在的,但更核心的其实是李立忠这个人物的心路演化,他本来不应该属于这个小镇错综的关系网,却因为一次次的失利和与父亲纠结的情感让他离不开这里,而影片最悲剧的地方其实是章宇最终走上了父亲的老路,成为这个庞大且沉默的体系中的一环。正应了康斯坦的变化球的那首歌里唱的“我们半推半就的人生”,李立忠的命运似乎从来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总是“半推半就”地踉跄前进——学会游泳是被父亲推下水的,进联防队是被奎叔安排的,当他终于对着镜子穿上那身寄予了各种期待的“有编制的”制服时,他在脑中纷杂轰鸣的噪音中,完成了自己的一次蜕变和异化。
马吟吟演的小镇姑娘一开始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只能倚靠他,并且相信“爱情”,后来她终于看清他们之间没有未来,于是决定离开,最有意思的是,那时的她也学会了开摩托,而章宇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章宇坐上了她的后座,两人的位置得到了短暂的置换,这次送行成了两人关系的一个有趣的交接仪式。而当他们一起来到那个破烂的小车站,发生的对话其实也很说明问题:
马吟吟:“不是你变了,是我变了。你知道吗?这个时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忘了原话了,大致是这个意思的)”当时的李立忠脆弱又无助,那一刻,就好像揭开了一道封印,最后守护他内心那个纯洁之地的承诺轰然崩塌。因为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李立忠也变了,而且变得更加彻底。
那时的李立忠已经在父亲的老路上渐行渐远,自从他不合规地抓了二陈,并且不停给他洗脑屈打成招,他就迈向了父亲的老路,并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小镇牢固的体制无声无息地困住了他,他越是执意深挖,越是陷入其中,一开始如野犬般狂吠的他,在各种复杂交叠的利益关系和无耻黑幕笼罩下,最终不得不陷入沉默。
想来结局应该是更加荒谬惨烈的,影片却在这时戛然而止,代以黑底白字,完全正确的走向,似乎在说李立忠作为新的一代改变了旧的体制,但其实那个本真的自我早已成了牺牲品,所以他最后哭得那么委屈,是埋怨母亲的背叛吗?是无奈命运的操弄吗?是对父权的怨恨吗?还是其实在哭那个被牺牲的自己……
影片有些细节特别有趣,比如黄毛队员在饭局上的倾情演唱、比如随手抱起祭拜仪式的烟花炮追打嫌疑犯,甚至章宇进到马吟吟屋里悄悄吃进嘴里又吐出来的那块糖,都让人会心一笑。
魔幻现实又何止电影
远叔叔 评论 沉默笔录 2023-12-01 18:35:20 已编辑 吉林
《沉默笔录》是一个故事套着一堆故事,是一个故事里拴着若干段人生,打给比方,特别像是创造了一个空间,把每个观众引入这个空间之后把所有信息所有线索,所有和你有关的无关的人,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全部放入其中,你就在一个单一视角中搜索一切,然后迫不及待地下个定论,谁谁谁一定是好人,谁谁谁一定是坏蛋…但当你在这个空间里待的时间够久,你和这些人和事物发生关系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当外界出现了新的冲突挤压这个空间,已经形成的舒适区不再舒适,你会在一夜之间发现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有另一面,你已经彻底笃信的结论仿佛大错特错,一瞬间你的三观“崩塌”,一瞬间你的世界碎裂,一瞬间你会不自觉扭曲,就像电影中的最后那一幕,就像披麻戴孝的李立忠的那张脸,扭曲到喜乐错乱,扭曲到无限崩溃,扭曲到一盘散沙,扭曲到彻底垮塌。细品品,这不就是魔幻现实的生活吗?
第一眼看《沉默笔录》是在平遥,站在过道看完的,看的过程中几次倒吸冷气,我隐隐约约能感受到故事的发展一定会朝着“崩塌”的方向走,但我也没想到会“崩塌”到这个程度,这当然是导演有意为之,而最后那一瞬间的炸裂更和章宇对故事的独到见解以及天赋异禀有关,这是一个年轻演员业务水平的体现,更是导演放权给演员的完美演绎,我不知道当时在现场这场戏拍了几遍,这是我特别想问导演的问题,为什么留下的是这遍呢?章宇怎么就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这场戏呢?一种独特的方式,一种夺目的方式,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方式留在电影里有没有怕观众不喜欢?毕竟在这个瞬间有多少人的大脑都被“震碎”了,这一张脸留在大银幕上是后劲儿无穷的。
而今天,电影上映再看《沉默笔录》,它悬疑质感仿佛一下被某种力量激活了,这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或许在平遥小城之春,一屋子媒体影评人和资深影迷“比赛”猜剧情的时候,我更看重电影的叙事和表演,反倒是正式上映后,这部电影的单一视角更让我沉浸,尽管我已经知道了所有剧情,尽管我已经知道最后会给我们来那么一下,但我真的就再一次沉浸在电影中找线索,找蛛丝马迹,此时电影的视角遍变得更加有趣,更精准地说,电影开放了一个“窄口径”的单一视角,单一又没那么单一,观众的观察高度始终比剧中人高一点,但不高太多,视角的掌控力是这位年轻导演的灵气,配合视角的进准,掌握叙事的节奏,始终以一种准生活流的状态,在悬疑气氛弥补的大山中表达剧中人的基本生活,即便是带有冲突的,也是符合他们身份定位的日常,由此本作的魔幻现实质感的基石彻底打牢,再往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难怪日次另类的故事能和影迷共鸣,此魔幻现实基本等于彼魔幻现实。
看了两遍《沉默笔录》之后我更觉得这部电影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它具有极大解读空间,有小人物在大空间里的困兽犹斗,有人的情绪挤压和内心的转变,有很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经历但都被我们主动无视的情感和困惑,甚至有普世的人性思考。
人不如狗
白日造梦 评论 沉默笔录 2023-12-01 17:44:02 已编辑 北京
《沉默笔录》是今年平遥电影节首映的小众剧情片,是导演郝飞环的处女作,拍完五年才得以上映。
故事发生在西南的一处小镇,全程用方言演绎。在90年代,刑侦科技手段尚不发达,联防队长李立忠捕捉着蛛丝马迹,坚持探索连环杀狗案,无意中由此摸到了始终追查的父亲死亡的真相。
影片构成了几重反转,几次错抓才揭示杀狗与杀人的真凶,虽然有迹可循且比较容易猜到,在悬疑性上还是构成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在这样一个治安混乱的地方,联防队会为了私利收取罚款(保护费),会为了给上司一个看得过去的结案答复随便拉来替罪羊息事宁人,会鱼肉百姓建立工厂造成水祸。影片看似在寻找杀害父亲的凶手,实则也在“弑父”,或者说对父亲祛魅。主角李立忠提到父亲一直以全名称呼,可以料想二人的关系并不亲切,在探案与回忆的过程中,李立忠逐渐发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发现父亲作为联防队长在乡镇里为祸一方的真实面目,而父亲这么做又都是为了给儿子攒钱铺路获得编制。
影片的最终真相是从一位傻子口中得知的,李立忠逐渐引导他回忆起往事。这样的呈现与《河边的错误》有许多相似之处。案发之处在坝上,也是水边;最终也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陷入疯癫状态的人物对真相的推动有重要意义;也是上个世纪的布景与色调。然而上映不逢时,无论是关于社会的主旨深度、故事的悬念性还是刑侦案件的设计,《沉默笔录》都被《河边》艳压。唯有章宇获得了平遥最佳男演员的表演能与后者抗衡。
除此以外,影片加入了符合西南小镇的神俗元素。婚礼、葬礼、寿礼,中式恐怖为悬疑片增色,李立忠手持烟花筒当作枪追捕逃犯的设计更是精彩。但仍有一些元素的添加与主题偏离较远,比如想要逃去深圳的女子,比如杀狗与杀人案的联结不够紧密,五处地点的精妙连环设置仅仅用一个傻子的随机行为来解释。
很惊喜的地方是结尾揭示真相的戴孝和哭泣的设计,以及全片结束后假假條的片尾曲响起的瞬间。
“人就是狗,狗就是人”,狗无辜地死去,人有辜地遭谴。有的真相,为了剩下的人更好的生活,终究要被埋葬。
《沉默笔录》简评
一个内向的诗人 评论 沉默笔录 2024-03-28 20:06:25 已编辑 福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3星。太差了…开场一二十分钟就明显感觉,同样是大概90年代一个小镇的事情,《河边的错误》明显比这个强得多。表演、摄影、镜头调度、色彩都要差一截,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像学生作业。美术也一股子劣质虚假感。里面对回忆的呈现也很无聊。整片看下来感觉跟之前看过一个也是悬疑故事的学生短片很像,有点娄烨式悬疑的调调,不过是学生短片版。可能剧本阶段觉得还不错,拍出来就每个情节都差。
人物表演方面,里面一些人物比如那个黄毛痞子就很莫名其妙,导演不会觉得这挺幽默吧?放其他电影可能这种角色还真有点韵味,但在这个剧作里毫无必要性,一个没屌用的角色造型搞这么突出,毫无用处,只会造成困惑。章宇也不是这么用的吧,让我想到猎冰里面都感觉张颂文怎么演得这么烂,更不用说二公主了(二公主也是全程面瘫哈哈哈)。群演也是,一板一眼,人物表演都差这肯定导演的问题吧…疯子那个角色写得也太单薄了
剪辑方面,老用一些回忆蒙太奇以及一些作者意味的切物品(手表、日记)的蒙太奇,不知道为啥就是觉得这么用太低级了,像是在导演层面想法太少,在后期就决定多用这种手法增加表达。
悬疑片,但悬疑技法却如此弱。情节推进毫无力度,狗很快就揭露这也没什么了,真相都是他吗由各个写得不好的角色慢慢说出来,毫无代入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