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寻梦环游记》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导演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纳
编剧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纳 / 马修·奥尔德里奇 / 詹森·卡茨
主演安东尼·冈萨雷斯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本杰明·布拉特 / 阿兰纳·乌巴奇 / 芮妮·维克托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画 / 音乐 / 家庭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7-11-24(中国大陆) / 2017-10-20(莫雷利亚电影节) / 2017-11-22(美国)
片长: 105分钟
又名: 可可夜总会(台) / 玩转极乐园(港) / 亡灵总动员(豆友译名) / 祖宗总动员(豆友译名) / 墨西哥亡灵节 / 可可
IMDb链接: tt2380307






看预告片的时候,以为迪士尼和皮克斯合拍的这部电影是类似《摇滚藏獒》《欢乐好声音》之类情节简单的音乐追梦题材。
看了之后才明白,追寻梦想只不过是一条牵引线,这更多是一部探讨亲情,同时也涉及到了死亡这类永恒主题的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墨西哥亡灵节的动画片。
亡灵节是墨西哥人特别注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他们认为离世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会还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着,在亡灵节这天,这些离世的人就会来到现实世界里和亲人欢聚。
所以在一天全国都要隆重庆祝,人们在剪纸上裁出骷髅,制作骷髅零食,带上骷髅面具,载歌载舞,到处游玩,没有半点悲伤的意思。
电影里的故事就发生在亡灵节这一天一夜里。
这一天发生很多怪事,小男孩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满满都是骷髅人的奇异世界。
一直怀有音乐家梦想的他便在这个世界里踏上了自己的寻梦之旅,寻找已经死去的音乐偶像,而各种匪夷所思又妙趣横生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不过故事并不算新颖,福克斯就曾拍过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素材的动画《生命之书》,主角同样带着吉他;
类似《僵死新娘》《圣诞夜惊魂》之类的骷髅梗也早已司空见惯;
把音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追梦主人公我们也看到很多;
以及对主角的音乐梦想各种阻挠的家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人,更是屡见不鲜;
另外,还有如同《疯狂动物城》一样构建恢弘的世界,像《精灵旅社》般的鬼怪派对狂欢,通往现实世界的万寿菊之桥也让人想到《月神》里同样金黄炫目的星星;
还有打败大boss完成终极使命等等,你看,都是些常见的用过的套路。
可就是这些老掉牙的套路,皮克斯就是有办法让你陶醉其中,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1年到现在,创作团队花了6年的时间,跑去墨西哥采风,住到当地人家里,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几乎对一切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音乐,色彩,剧情,场景以及角色塑造,花了超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把这些充满真实细节的画面:
五颜六色的剪纸、金灿灿的万寿菊、灰溜溜的无毛狗、像长版粽子的传统食物、家族式鞋坊、娱乐广场、本土乐器等等,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死亡之地那些垂直高耸的建筑,则查阅和借鉴了大量墨西哥历史资料,从底部到顶部分别是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此类种种可见皮克斯的用心之处,这也是其动画片为何总能够带给我们无限惊喜的原因之一。
亲情和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两大重要元素。
所以在音乐上,皮克斯也是花足了心思,里面有很多非常好听的原创音乐。歌曲洋溢着拉丁风情,旋律极富感染力,邀请50多名音乐人演奏,用到不少墨西哥本土乐器,充分呈现了这片音乐乐土的风采。
小男孩弹吉他的各种和弦指法及演奏细节也被准确完美地呈现出来。可见他们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情感非常之多。
最吸引和触动我的是曾曾祖母在舞台上边唱歌,边躲开反派以防止对方拿到照片的片段,以及最后也既本片的高潮,小男孩和曾祖母一起唱Remember Me的那段,都很喜欢。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剧透了。
但我还是要忍不住为动画师疯狂打call,曾祖母满脸皱纹和慈祥的样子,实在太逼真和可爱了。在这些稀松平常的细节上认真打磨,才是电影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寻梦环游记》英文片名是《CoCo》,Coco是曾祖母的名字,这命名法似乎在提醒我们谁才是这部动画的真正主角,就像《菊次郎的夏天》一样,真正的男一号不是小男孩,而是北野武这个怪大叔。
电影本身是欢乐的,但可能是基于死亡这个悲伤的内核的原因,它没有做到让人爆笑,仅仅让人会心一笑,但已足够。
能让人打从心里感到开心愉悦的同时,还能让你流下感动的眼泪,那就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喜剧作品。这样的电影不同于毫无营养的刻意搞笑,也不是一味地渲染苦难,它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值得观赏的价值。
如同欧亨利式结尾一样,前面一个半小时各种绚烂热闹轰炸你,却在最后短短的几分钟,用最简单平淡朴实的方法打动你。措手不及毫无防备,就这样掉进导演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圈套里,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
我记得在观影到这个片段的那一刻,影院出奇地安静,大家屏息凝气,注视着电影银幕,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我能感受到大家沉浸在爱和思念的情绪里的那种美好。
煽情而不滥情,只讲述不说教,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喜欢这样的电影,我们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提醒和告知绝大多数人他们存在于世的意义。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有人记得你,你心里也仍有牵挂,这便是活着的莫大幸福和意义。

米格的曾曾爷爷为了追求音乐抛弃家人,拆散了整个家庭。而曾曾奶奶通过做鞋修补了这个家庭,并且将做鞋的本事祖传了下来。
从此,一家人严禁米格碰音乐,是为了不让他变成曾曾爷爷那样。
有一天,米格发现曾曾爷爷就是歌神德拉库斯,同时无意来到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他需要曾曾爷爷的祝福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而在寻找德拉库斯的过程中,米格又发现埃克托才是自己的曾曾爷爷。当年,德拉库斯毒死了埃克托并剽窃了他的成果。
故事的最后,米格顺利回到现实世界,全家人也终于开始支持米格的音乐梦想。
如果在观看电影前,你不幸得知了剧情,可能会觉得电影过于老套,顶多是个平庸之作。但阅读文字版的剧情介绍,和完整观看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皮克斯再一次化腐朽为神奇,把“追求梦想”如此老套的主题拍得感人肺腑又毫不做作。虽然满满都是套路,但是已经优秀到了让人感受不到套路的地步,使人潸然泪下又意犹未尽。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了。即便是落选了,它也是我心目中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电影以夸张的方式讲述了一家人对米格百般阻挠的故事,他们严禁米格碰音乐,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他好。他们宣布米格可以做鞋了,可以学会祖传的手艺,好像还是什么不得了的喜事,其实米格根本不感兴趣。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你所觉得有前途的医生、会计、从商等等,都是你自己的梦想,你不能帮孩子选择梦想,他们应该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
这就好比是兔子把胡萝卜送给鱼,你觉得很好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
这些仅仅是《寻梦环游记》最表面的一层含义。
皮克斯的动画片一向充满隐喻,通过巧妙的比喻传达正确的三观。
比如,米格需要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回到现实世界,比喻孩子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如果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孩子就如同亡灵一般行尸走肉了。但孩子需要的是家人祝福自己实现梦想,而不是子承父业。
再比如,亡灵需要有人们供奉才可以过桥与家人重逢,比喻铭记已故的长辈,他们的灵魂就会得到安息,会在阴间保佑你;忘记已故的长辈,他们就成了孤魂野鬼。
俗话说,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他停止呼吸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是真的死了,也就是电影中的“终极死亡”。
而祝福孩子和供奉长辈又往往是相互的,长辈支持孩子追求梦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了想成为的人,自然会对长辈倍加感激;长辈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孩子一辈子做不喜欢的事,自然也会恨死长辈。
《寻梦环游记》的高明之处在于,电影没有非黑即白地说追求梦想一定是错的,应该听父母的话;也没有说追求梦想一定是对的,要不顾一切追求梦想,而是辩证地分析了梦想。
从事音乐事业是正确的,但因为它抛弃家人就是错误的;为音乐投入精力是对的,但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毒死搭档就是错误的。
不违背法律道德、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玩音乐可以支持,背叛家人朋友、杀鸡取卵地玩音乐就不可取。
德拉库斯确实应该遭到鄙夷和臭骂,但音乐没有错。错误的不是音乐,不是追求梦想,而是抛弃家人和作奸犯科。家长应该阻止孩子离开家庭,阻止孩子违法乱纪,但不应该阻止他们追求梦想。
至于埃克托,电影也揭晓了谜底,其实他当年并没有抛弃家人,他在准备回家的时候被毒死了。
《寻梦环游记》在讲述追求梦想的同时,还不忘传达家庭的主题,毕竟“家庭”早已是皮克斯动画片的标配。不得不说,现在电影里的“家庭”主题过于泛滥了,观众早已审美疲劳。要让观众满意,就必须创新。
《寻梦环游记》大胆尝试反套路和多重反转,把电影的各种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以至于观众看不出任何设计的痕迹,整部电影行云流水而毫不刻意。
电影先是讲述米格为了寻找德拉库斯多么辛苦艰难,好不容易才成功祖孙团聚。如果这时候电影就结束了,那就太普通了。
眼看米格就要阖家团圆的时候,电影又抽丝剥茧、不动声色地告诉观众德拉库斯那肮脏的成功史。此时,电影已经达到了悬疑片的水准。
导演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它就是冲着奥斯卡来的。于是,当埃克托说出他的女儿叫可可时,不仅点明了《Coco》的片名,又揭晓了埃克托才是米格的曾曾爷爷的悬念。观影前本以为《Coco》的片名是随便取的,看到这里才发现Coco是很重要的铺垫和细节。
当埃克托和米格说道“我们是一家人”的那一刻,真相大白的感慨、破镜重圆的喜悦、家人重聚的开心、认祖归宗的辛酸、虚惊一场的解脱、失而复得的感动等一系列情绪瞬间倾泻而出,猝不及防给观众带来泪点,纵然是再粗犷的硬汉也必然热泪盈眶。
“We are family”早已是陈词滥调,我们在太多电影中听到这句台词,但《寻梦环游记》确实拍得太好了,当我们再次听到这句老掉牙的台词,仍然会哭得稀里哗啦。
《寻梦环游记》采用的手法类似于希区柯克的“一浪高过一浪”,多次反转,戏剧张力不断增强,又永不脱调,当节奏上升到顶点时,电影就达到了接近完美的境界。
电影的泪点是一定需要铺垫的,米格和埃克托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有合作,有分歧,有代沟,有误会,有同甘共苦,有矛盾相向,又最终在得知是一家人后冰释前嫌。充分的铺垫下,电影显得格外感人。
第二次泪点是米格丢失了埃克托的照片后,太奶奶可可将缺角的照片补齐,埃克托不仅魂魄健全,还在阴间一家团聚。
原本以为埃克托的照片遗落在水中的剧情是刻意营造悲剧气氛,是为了教育米格直面死亡、放手过去的道理,不料太奶奶还保存着照片的残角。
不少导演为了追求艺术造诣而刻意拍摄悲剧,口碑是上去了,但观众多少会难过。而《寻梦环游记》先给你一个悲剧的结局,又给你一个圆满的反转,让你哭成泪人的时候又给你带来温暖,达到笑中带泪的效果。一部电影同时兼具悲剧的缺憾美和喜剧的合家欢,在皆大欢喜的同时又不落俗套,实在是高明。
毕竟电影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不一定要贴近现实,不一定要很丧,也可以给人以安慰和希望。
有人说,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米格为了避免埃克托玉石俱焚,不再孩子气,不惜牺牲自己,愿意接受曾曾奶奶“不再碰音乐”的要求而回去供奉埃克托的照片,是他第一次成长;他竭尽全力还是丢失了埃克托的照片,是第二次成长;他通过弹吉他唤醒太奶奶的意识,间接补全照片,是第三次成长。
经历了三次成长,米格不再是那个固执叛逆的小孩子,他能分辨黑白是非,能辩证地认识音乐,而家人也终于与他和解。
曾曾奶奶祝福米格的时候,收回了不允许他碰音乐的话,只要求他“永远别忘了我们是一家人”。而在世的长辈也开始理解米格、支持米格,只要你不抛弃家人,我们就永远支持你做喜欢的事。
当然,德拉库斯也并非十恶不赦,他为了梦想不择手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他过于极端和偏激。倘若他能像米格那样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违反法律道德,始终顾及家人朋友,那就是积极的。
正如他说:
“音乐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生活。”
“人生再艰难,我还有我的吉他。”
“我受够了征求同意,我不要循规蹈矩,我要跟随自己的心。”
“坚持梦想,努力把它变为现实。”
除此之外,《寻梦环游记》的音乐沁人心脾、画风精美绝伦、曾曾奶奶一边跳舞一边躲避反派、亡者世界打造得极其富有美感……完全可以用“完美”形容。感谢《寻梦环游记》把一切美好都给了我们。
《寻梦环游记》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一度以为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主人公。
我从高中开始就热爱电影,却一直受到家人反对,他们觉得看电影毫无前途,纯属消遣。
我就像米格一样无助,就像米格说的:“如果我玩音乐,我家里一定会气疯的。”
对于我的叛逆行为,朋友同事没少冷嘲热讽,说我不孝顺,说我要气死父母。但至少我还敢于追求梦想,而他们连上路的勇气都没有。
去年9月开始,我坚持在豆瓣发表影评,终于坚持到今年5月的时候,现在的主编给我抛出了橄榄枝。我终于可以从事电影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电影和写影评。
眼看我能够通过看电影赚钱了,家人也逐渐开始理解我、支持我。我不仅可以通过爱好养活自己,每个月还可以寄钱给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我感谢曾经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自己,我锲而不舍、忍辱负重也终于让自己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正如服装设计师马可所说:
我们所有的文凭、证书、奖项,都不及选择怎样去活更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寻梦环游记》中,米格一路奋战、绝不言弃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家人终于开始支持他的梦想。
这是他的故事,是我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中肯地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墓地、花瓣桥、亡灵之地等景色非常美。今年刚去过西班牙的我对影片中出现的“hola”、“gracias”等西语词汇感到亲切。整体虽然套路得毫无惊喜,但作为老少皆宜的商业片也无可厚非。

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影片中的两条设定:
①必须有人在阳世供奉亡灵照片,否则亡灵不可通过花瓣桥返回阳世。
②如果阳世没有人记得亡灵,亡灵将在阴间灰飞烟灭。

根据设定,如果想在阴间生存得尽量长久,要么像歌神一样声名远播,要么被自己的家族作为祖先而供奉。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很难流芳百世,这条路的可行性较低。
那么只好依靠子孙后代,不然单靠亲朋好友的记忆,大概在阴间撑个几十年到头了。
想到这里,一些丁克、同性恋、独身主义者们心中一凛。
我也想到这里了,但还不仅如此。

如果我生育了,但孩子不幸夭折了呢?做一个极端一些的假设:我独自生下私生女,但她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除了我,没人记得她曾来过这世上。我一直供奉她的照片,希望她能在每年的亡灵节回来,多看看这个她还来不及熟悉的世界。终于有一天,我阳寿将尽,我好想去阴间看看我的女儿,问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每年回家开不开心。可是我是这世上最后一个记得她的人,当我在阳世死掉时,她也将在阴间化为灰烬。
死生不复相见啊!太惨了!

由此可见,记忆就像击鼓传花的那朵花,只要能传递下去都好说,一旦传递的链条断了,花砸在自己手里,下场就会非常悲惨。
我再做一个更极端的假设:我是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人。我独自一人苦苦支撑,努力记得所有我认识的人,供奉他们的照片,想象着他们每年可以热热闹闹地结伴回来看望我。可当我死去的那一刻,他们也将在阴间消失。我走进亡灵之地,华灯璀璨,酒尚温,只是一片死寂。我想哭,想喊,却发现喉咙里发不出声音,因为我的身体正在慢慢变成透明……
是不是更惨了?还温馨吗?还治愈吗?

好吧,不做这样极端的假设,我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孤独着的人。
我遵纪守法,我工作、纳税,我还贷款、交物业费。我只是不善社交,选择与流浪猫为伴。
我孤独地深爱着这个世界,却因为猫不会摆照片而没机会在死后回去看她一眼。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误)……

我知道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亲情,我会努力记住过世的长辈和朋友,就像他们仍然活着一样。可是我无法避免把自己代入孤魂野鬼的角色,并感受到歧视: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错,为什么不让我回去?为什么要灰飞烟灭?
也许没有道理可言,设定就是设定,那么我只能尽量在化灰时假装镇定,或许哼一支《寄生草》——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部电影,有太多太多伏笔和细节暗示,所以值得看许多次,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而且有些设定,在帮助树立人物,仔细去想,是越想越有意思的,我整理了一些。
1、灵魂的使者,灵兽——小狗丹丹。
癞皮狗丹丹出场的时候又脏又傻,在画风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耷拉着长舌头,又住在垃圾桶里。但在这个狗一出场的时候其实画面就暗示了它的身份。小男主快乐地去音乐广场擦鞋,路过各种街边小摊,其中有一个是卖“灵兽”的,那些灵兽都是后来在阴间出现的,注意看,左下角那个紫色的就是歌王酒会上浑身插满冷餐的那个小可爱。
预告片里就有这个镜头
而丹丹就在这个摊子边上的垃圾桶里跳出来了,其实在这时就暗示了丹丹也会成为一只灵兽了,即使它是一只又脏又丑看起来还傻了吧唧的小野狗。
小男主的奶奶关于这只狗有一个关键台词是:不要乱给流浪狗起名字,以后会跟着你回家,甩都甩不掉。而我们看看小男主给它起了个什么名字,英文原台词是dante,就是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写下了长诗《神曲》。《神曲》是讲什么呢?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
所以这是很明确的伏笔了,小狗丹丹可以自由来往于人间和冥府,也暗含了这只小灵兽将带领这男主完成一次游历之旅。而奶奶的话则表明了,正是因为小男主给小狗起了这个名字,所以它将成为小男主的专属灵兽,成为他的家人,一直守护他。
其实从小男主偷到歌王吉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死去状态了,丹丹带着它去往冥界,可以说是承担了灵魂使者的职责了。
而在天即将亮起之前,小男主马上就要完全骷髅化之时,丹丹小狗变成了灵兽。可能是冥界认为小男主即将成为真正的灵魂,所以这只小狗理所应当成为他的灵兽,先行幻化了外形,准备去引领他的灵魂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狗已经死了,变成了真的灵魂使者,而小男主最后得到了祝福又活过来了。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狗也因此获得了永生吧。
2、关于灵兽的设定:灵兽是主人内心的化身
电影里两个重点的灵兽,分别是小狗丹丹和小猫南瓜。众所周知迪士尼电影主角是一定要有宠物朋友的,《长发公主》里乐佩有青蛙和尤金有白马,而《冰雪奇缘》两姐妹的雪宝。皮克斯这次也没逃出魔掌。
到了电影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个在冥界威武强大长着翅膀的凶兽老虎小南瓜,其实在人间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黑猫。这只小黑猫为什么到了冥界会化身为虎?身形还如此巨大?在失去丈夫,又独自抚养孩子,以及开创家业的过程中,恐怕小南瓜作为她的宠物,陪她度过了很多艰难的岁月,而到了冥界,守护灵兽则是每个人内心的化身,在长年的历练中,曾曾曾祖母内心的小猫咪已经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猛虎,她也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内心异常强大的妇人。所以在阴间,她骑着猛虎在天上飞,像个强大的战士,驮着她的孙子和瑟瑟发抖的丈夫。
根本看不出来小南瓜是只猫
她担得起这个女战士的称呼,整个大家业都是她创下的,这个大家族也是她经营下来的,没有她当时放弃唱歌的梦想,把自己从一直小猫变成老虎,今天哪来的小孙子还跑到冥界找曾曾曾爷爷。
而小狗丹丹是小男主的灵兽,而一开始甚至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灵兽,他就像是小男主的内心一样,单纯勇敢,一往无前的样子。
3、鞋子寓意着对家的追寻
这部电影英文名叫《coco》,而大陆中文翻译的真的很走心,《寻梦环游》,确实比香港台湾的《可可夜总会》好太多了。鞋子代表走、脚、追寻的意思,而鞋的意向在电影里出现了多次。
曾曾曾祖父离开家之后,曾曾曾祖母选择将做鞋当做谋生之计,这隐喻着她和丈夫对“路”的选择,她一直做着鞋,希望丈夫能寻找到家。
而后来孙子到了冥界,她的灵兽也是凭借着地上的祖传鞋子的鞋印,一路找到了小孙子,这说明,她的鞋真的能够为她或者她的子孙引出一条道路。
另外,拿鞋打人也是家传的打人大法。电影一开始,小男主给一个吉他手擦鞋,被奶奶发现,奶奶抄起鞋来冲着人家脸就是一抡;而电影最后,曾曾曾祖母找到歌神,也是抄起鞋子来就胖揍一顿,简直是家传绝技啊!直接把歌神抡的不能自理,那个动作和一开始奶奶一毛一样,这也算是一种前后的暗示了。谁敢欺负家人,二话不说一定用鞋砸。
4、万寿菊的道路
亡灵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用万寿菊铺出一条路,家人们的灵魂顺着花瓣的路就能够回到家了。在电影一开始,小男主的吉他被奶奶摔碎,负气出走时,也正是傍晚夕阳将落,华灯初上的时候,给了特写镜头,小男主一路踏着万寿菊摆出的道路跑出了家门。这其实也预示着,小男主这一走,即将踏上的其实是一条去冥界的旅程。这说明,不仅亡灵可以顺着万寿菊回到人界,人也可以顺着这条路去往冥界。
5、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叫《coco》
coco奶奶已经记忆力消退糊涂了,谁也不认识,只是叫着“爸爸”“爸爸”,在这个老人的最后岁月,也许精神世界里自己仍旧是那个坐在床边听爸爸唱歌的小女儿,而爸爸去哪儿了?这是她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也终身难以明白的心结。所以,正是因为有coco一直在世上,所以那位被在家族历史中抹去的曾曾曾祖父才能存在于冥界。而coco,正是这一切故事开始,这个名字也是那位心怀梦想却英年早逝的音乐家一直念念不忘的名字。
这部电影在说,“在消失之前,一定要记得”,而coco这个词,在看过电影之后,会完全理解这个简单词组,就代表着这一句话——即使全世界都忘记了你,那个当你你最爱的小女儿,哪怕已经垂垂老矣也还记着你,全世界只有她记着你。
6、站上歌王演唱会舞台的曾曾曾祖母
在有了女儿之前,曾曾曾祖母和祖父两人应该是一对一个弹琴一个唱歌的侠侣人物,而祖母为了孩子选择安定下来,又因为丈夫的离家出走而愤然选择放弃音乐,但在冥界,当她看着那个一心想玩音乐的小曾曾曾孙,仿佛看到了当时自己那个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丈夫,她心里没有一点对音乐的怀念吗?也许是有多爱就有多恨,她恨得是那个喜欢音乐的丈夫,所以顺带也憎恨了音乐,有一个镜头是她隔着铁门对着小男主唱歌,那一刻她在试着告诉那个孩子,你瞧,我也会唱歌,我也爱唱歌,更唱得很好,但有些梦想只能放在心里。
当电影的最后,曾曾曾祖母意味站上了演唱会的升降台,站在万鬼聚集的亡灵演唱会舞台中央,灯光打在她身上,她开口唱歌,尽诉衷肠,那些亡灵家人都吓了一跳,没人知道,那么憎恨音乐的始祖奶奶,竟然有天籁歌喉,只有她的丈夫,站在后台的暗影里看着她,赞许的、感慨的、苦苦的微笑了。
她理应站在最大的舞台最大的灯光下,相信这是她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之前的梦想,他们都一样想站在世界之巅,实现音乐梦想,但那些年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放弃的梦想,终于在这一刻回馈给了她。而离家出走,为了梦想放弃孩子和家庭的丈夫,却一早就被不明不白的毒死、误解,站在暗影里。所以,到最后是谁实现了梦想呢?
真的很喜欢曾曾曾祖母这个角色,看照片上,生前她气质高冷,目光如炬,担起一家之主重担,死后她身骑神兽,霸气非凡,她真的是很伟大的女性、或者说是母性形象。这才是真正的女王气质吧,不仅仅是自我、自主才是女王,女王人设也可以有家庭观念,能够承担巨大责任的才是真女王。
7、结局的引导暗示
这部电影很多人都在说看到三分之一就猜出了这是个找爸爸的故事,而看到流浪汉出现就猜出了谁是真爷爷,其实一直是暗示的结果,应该是剧本引导着观众去做这种怀疑,再印证怀疑的故事手法吧。
一开始小男主崇拜歌神偶像,而曾曾曾祖父当年就是为了追寻音乐而离家,很容易想到,这是一个离乡出走然后衣锦还乡的故事。但这只是下一次引导的前文,那个每年都没人祭拜因此回不去家的流浪汉,自从给了他第二段剧情的时候,我就已经萌生了他才是真曾曾曾祖父的念头。
而后来,当那个流浪汉骗子拿起吉他,缓缓唱歌的时候,很容易也会联想到,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曾曾曾祖父,否则为什么要出现这么一个会唱歌的角色呢?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模型,从曾曾曾祖父照片出现的那一刻,就可以知道那张照片最后肯定是带不走的,电影看到一半甚至还想过,有可能最后是曾曾曾祖父为了救小男主而彻底灰飞烟灭。不过,很快想到,这是迪士尼,就像《冰雪奇缘》里一滴眼泪把冻住了的安娜給化了一样,肯定不会让人痛彻心扉的,果然后来一首《remember me》可以让曾曾曾祖父在那个空间复活。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故事,细节太多了。总之,它又一次遵从了标准的故事创作手法,像是工业的流水线作品,但它让人看见为什么流水线作为一种高科技是非常牛逼的,因为它确实能做出最顶级创作的作品,一些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把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故事释放出来。
电影这部片子有多好看呢?好看到我这样一个已经厌烦在电脑前打字,愿意按捺住自己, 从慌张的生活和情绪状态里暂时停下来一下,正常一小会儿,饶恕自己一小会儿,喜欢自己一小会儿,愿意像一个思维清晰的人一样,去浪费一小会儿懒惰刷手机的时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