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孤岛之间的距离——《相爱相亲》不只是“爱的教育”

导演张艾嘉
编剧张艾嘉 / 游晓颖
主演张艾嘉 / 田壮壮 / 郎月婷 / 宋宁峰 / 吴彦姝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7-11-03(中国大陆) / 2017-10-21(釜山电影节)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Love Education
IMDb链接: tt7479718





本文可见于公众号 “风影电影纪” 孤岛间的距离,《相爱相亲》不只是“爱的教育”
《相爱相亲》开头,岳慧英(张艾嘉饰)、薇薇(朗月婷饰)与尹孝平(田壮壮饰)朝着外公的坟茔,依次走过瘠瘦的田垄。外公的坟茔坐落于广阔的农地中央,仿佛是一座等待问询的孤岛;而两代人在银幕上的前行,则构成了在时间轴上迈向生命尽头的隐喻。
死亡成为了一座孤岛,而当我们回到生者的世界之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距离。有趣的是,张艾嘉的讲述并没有局限于家庭的琐屑,而是将日常家庭生活嵌入了现代社会的语境之中。我们不仅能游弋于细腻微妙的家庭情感关系之中,也能从中反思现代社会中“亲情”这一语词的尴尬处境。人与人之间的“孤岛”状态并非仅仅植根于具体的人自身,更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作用——这一点也成为了影片涓涓细流中的澎湃之处。

影片的核心矛盾发生在岳慧英与姥姥之间。二人在交锋中同样瞄准了“结婚证”的补办。而一张半个世纪前的结婚证的补办背后是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中年一代人已经长久置身于现代社会的秩序之中:岳慧英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她愿意奉献自己退休后的时间,她禁止乡民打电话到工作的场所之中,她也能够将孩子们的声音在领导观摩的公开课中统一为齐整的回答(这同样是一种制度的象征)。但是当自己父母长久的婚姻关系受到法律的质疑之时,她依然无所适从。对于姥姥来说,她需要跨越的障碍便更为庞大。那不仅是冰冷的法律,更有曾经贞洁伦理的烙印,还有更为沉重的“他并不爱我,只是为了家庭负责”的事实。
两代人同样繁茂而厚重的记忆都需要挤入法律那一条狭窄的通道。当理性所难以分析的情感必得依托于法定关系的建立,而关系需要一条条律则进行证明之时,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距离便再一次被拉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被外化为人情与制度间深旷的鸿沟,难以逾越。

镜头是故事中频繁出现的物象。作为现代科技与媒介的双重载体,影片中的镜头被塑造为两种:大众传媒的、外向的镜头与私人记录的、内向的镜头。
外向的镜头表面上是开放的、公共的、求真的,实际上却是高傲而封闭的娱乐商品。当记者与主持人对姥姥毫不顾忌地提出追究“真相”的问题,当岳慧英在街头不得不“被”女儿的同事采访,真相中细密挚切的爱与纷繁的代际纠葛已经被节目制作的主观目标与观众消遣的心理需求所过滤。
而当镜头被放置于日常生活的真实琐屑之中:在阿达(宋宁峰饰)偷拍薇薇时,在姥姥帮阿达照相时,在薇薇给姥姥看阿达的照片时……我们自然地开始了“爱的教育”,沉浸于如田壮壮所说的“具体、执着而有态度”的情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张艾嘉对待年轻一代与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汽车成为了尹孝平与岳慧英安全感的空间,“上电视”成为朱音(谭维维饰)维系生活的希望寄托,“去北京”成为阿达追逐梦想的代号……更多的可能性在新生代中展开,人与人的距离在科技中消弭;另一方面,在媒介与科技的规训下,一家人在宾馆也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姥姥与岳慧英陷入猝不及防的镜头陷阱之中,女儿薇薇也无法预料媒体对“真实”的虚构……被窥伺的恐惧、被捏造的愤懑、被疏离的孤独全都被放大
那么最终,亲情是被扭曲还是被还原?孤岛之间,是否更多了重重迷雾?

卢明伟(耿乐饰)这一角色的作用在影片中颇为独特。他是单亲父亲,也是演员。作为父亲,他供养着孩子,在孩子的老师面前诚惶诚恐;而作为演员,他以穿梭于市井之中的表演获得金钱。他可以是悲痛欲绝的儿子,可以是大义凛然的律师,可以是一切顾客所要求的角色——现代社会中个体存在的“扮演”性质在这一角色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背后的操纵者是生存,或者是更赤裸的金钱。
无独有偶,在影片开头的强迁段落,岳慧英也同样反复念叨着,“你们都是收了我的钱的!”两代人的关系在金钱的网罗下显得尤为轻浮而虚假。而薇薇等年轻一代对“生存”与“赚钱”的反复提及也愈发令人无奈。
金钱所衡量的不再只是狭义的商品,它也间接地扰动着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种种珍爱之物的判断——那是我们曾经如此熟悉如此自如处之的幽微。而如今,孤岛之间仅有的交汇,都蒙上了互相利用的阴影。

影片中的一个段落非常耐人寻味:岳慧英意欲寻找曾经的街道办事处,尹孝平带她来到原处,却只见高楼平地而起、施工机械上天入地。而此时尹孝平却和慧英有意无意间开始了对记忆中生活场景的辨认。镜头保持远观,二人身影愈发渺小,而回忆的余香却无形中逸散而出。
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卑微的庶民所无法抵抗的时代变迁的缩影。他们在庞大的工地中渐行渐远,而曾经的街景一一浮动于他们脆弱的记忆伏线之中。广袤的时空被凝缩于短短几分钟密度醇厚的影像里。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场景中,夫妻二人竟如此靠近。
另一个同样具有“凝聚”意义的段落则发生在阿达与姥姥之间。摇滚青年阿达在姥姥的棺材之中躺卧,仿佛在芳华未尽时来到了世界的尽头。漫长的生命就这样被折叠在了几平方米的逼仄之中。阿达与姥姥在无言中达成了对“衰老”与“死亡”的沟通。而这种共鸣的背后,同样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变迁隐喻。
整部影片的地理语境同样是精心设置的。张艾嘉并没有选择诸如上海、北京、香港这样真正的现代化大都市,而是选择了处于发展改造之中、糅合城市乡村诸元素的地理环境,从而呈现出颇为复杂的影像质感。我们甚至能够从中感受到有意的粗糙化处理与生活元素融入,从而更为真实地触及现代社会的多重变化——以及其中亲情的距离。

影片中有一处镜头与开头颇为相似。
岳慧英走过乡间的小道,偶然间目及远方高耸的烟囱,直立于平坦的农村景物之上——同样如坟茔般苍凉的“孤岛”。人生的况味一瞬间漫卷于她的脑海,投下森然的落影。她想不起那个在陡峭的崖壁上向他伸出手的人,就像孤岛一般,遗忘了环绕身边的水波与远处其他同样落寞的岛屿。
最终她明白了这梦中的一切。而张艾嘉最终也让我们明白,是什么使我们成为孤岛,又是什么让海水被分开。

寒枝雀静 / 10.16

电影延续了张艾嘉“20、30、40”的女人步上阶梯设置,拉大了年纪和岁月跨度,引出不同世代的中国女性,对爱与家庭的执着追求与不同理解。
姥姥相信爱,得不到爱的回应。
妈妈信守爱,却似乎感到迷惘。
女儿追求爱,依然选择了放手。
这是一篇围绕20世纪中国女性的情感好文章,关乎爱的教育(正如张艾嘉饰演的妈妈角色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娓娓而谈,文艺片架势的,那是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由于年代与时空跨度的存在,无论是姥姥从乡下进城,还是两口子回到街道办事处——即便是郑州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同样经历了中国城市化的惨烈阵痛。摩天大楼高架桥已经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被埋葬的,有许许许多多人的记忆和过去。
所以,《相爱相亲》对我触动最大的点,并不是什么结尾车内的《花房姑娘》对话(我不是认为这段不好,而是觉得它太像导演为了给观众某种相信与寄托,特地设计安排的冰释),我相信更为残酷的东西,像火葬场被敲碎的颅骨,陌生的踮脚仰望,还有照片打湿后,被手指抹去的容颜。
你很容易把这个人与人,关乎爱的软性主题,挂放在宏大的,作为背景出现的城市建筑和街道马路上,因为就连学校也在进行围墙与新校门拆建。城市下面,定然也埋葬着骸骨,那么,它到底是属于何方的春闺梦里人。毕竟,姥姥的丈夫,离开她的原因,就是进了城。
如果陈可辛在香港是文艺片头号把手,张艾嘉也是台湾文艺片的代表作人物。
我是相当不喜欢《念念》:
“文艺腔重得全程不适,演员的表现也不在状态。要讲的东西很好也很简单,但是,非要用自以为是的技巧,来加强表现力,效果其实适得其反。”
《相爱相亲》几乎没有用什么太花哨的剪切闪回。我所注意到的,是两段超现实的记忆:一次来自病房的回光返照,一次是妈妈晕倒后的梦里场景。同样是天国往来,纯洁过曝,白得发亮。
这是最最文艺片的抒情。完全是为了成全张艾嘉最后的记忆杀,“那个人,原来是你。”
如何去证明婚姻关系,《相爱相亲》耗费了不少公家办事难的段落,看似中国特色荒诞剧,为了揶揄讽刺,本质上还是中国人对爱情婚姻的安全感匮乏绝望所致。就仿佛有了一张结婚证,就能证明两个人合法、圆满地相爱过(田壮壮在片中也说了一句嘲笑话)。
无论老一辈还是新一代,她们共同提到的,摊开的一封封家书,还有火车的对话,都是钱字打头。“每个月往家里寄的五块钱”,“你把积蓄全部给了别人”……
对姥姥而言,钱是生活的保障,更是爱的证明。对女儿来说,钱是爱的基石,是某种条件。
这种解释,似乎偏离了电影的主线。也许田壮壮对女儿的困惑解答,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妈妈是害怕。中国人也都是害怕。害怕一切变得太快,害怕抓住的东西会丢掉。譬如名为爱,被命名为婚姻的东西。
怎么知道身边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呢。
许多人已经在岁月的打磨中,丢掉了这个问题。但凡解决了人生往复循环周而复始的现实琐碎,午夜梦回之际,你可能会突然打个冷颤——尤其是那些失去了亲人、自信和人生依靠的女性。
英:
以往日子清苦,总盼着能过好点,如今日子变好了,感情反而淡薄了,这么多年,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的,那真是我的错,别跟自己过不去,洗个澡好好睡一觉,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孝平
田壮壮老师用说不出来的浪漫(手写贺卡与哼唱歌曲),用“不经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对这个家的坚守。
然后,许多观众和张艾嘉一样,都哭了。
只有这样,结尾积压的情感,才能干完那碗鸡汤,顺利把生活在新时代中国的负能量释放掉。原来我们都忘了,年轻时候想要做的大事件。不是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包围,不是被工作、家庭和教育所绑架。这对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一种讽刺。即便你知道,可能只有到了退休时候(如果你还记得),才真有可能去做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恐怕到了那个时候,你已经忘了。
电影处理不太好的地方,大概是对传统媒体电视台的批评,意图过于粗暴。尽管城市拆迁建设和证明你爸妈是你爸妈也有设计痕迹,始终没有谈话节目给得这么硬。那太像要表演,或者试图煽情些什么。
与此同时,《相爱相亲》也抖露了同期中国电影一大弊病。真正感人肺腑的,并不是演员滔滔不绝的大段话——这些话不拖累带坏节奏已经是万幸。像结尾那样不失控还打动人的,已经是奇迹了。
最大的煽情点,是在那些不言不语的沉默之中。比如前面提到的,姥姥两次看照片。时间的力量,情感的涌动,无情与友情,都不需要任何对白。
估计没有人会认为,姥姥有得到过真爱。可是,她的表现不是爱,又能是什么。是代价。是供养的爱。
相反,当女儿的角色,试图用言语去证明什么,那段故事,反而是最弱的也是最俗的,爱上一个唱歌的文艺青年,为了理想去北京之类。得到自由,拥有选择之后,也许爱已经被稀释,不是那么贞洁,不需要完美,动不动要用上此生不渝。当然了,这也是现代人的爱。爱人,也包括要爱自己。
一度对金马54,张艾嘉多项提名入围有所保留怀疑。现在,我全部收回。
延伸观影:
“我们只关心死,却很少关心怎么活。”
——《哀乐中年》 电影台词
“嫁给你爸爸的时候,不知道他身体不好,嫁给他20年,足足服侍他20年。”
——《童年往事》电影台词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饮食男女》电影台词
从开场的等鱼死,到最后的人生如朝露。电影说的是女人四十,其实讲的还是一个“死”字。
人被时间岁月所打败,衰老和失忆被表现得极其可怕,养老院寥寥几幕,还有年轻人说的大实话,它们都道出了人生的残酷。
五十年不变的诺言,它可能是小孩子的勾勾手指尾,也可能是那对相扶相渡的中老年模范夫妻。
——二哥评论《女人四十》

今年看片子的所有泪点,几乎都在电影《相爱相亲》里。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好久没有这样爽快地哭上几回了。去市区办事的空隙,临时买了张票到影院,一个人包了全场。出来时我一直低着头,生怕工作人员嘲笑我红红的眼睛。我走去公交站台的路上,风很大,想到电影里的情景,眼泪又蹦了出来。
情绪很复杂,想到了太多太多东西。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人这一生要面对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女人。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家庭存在有什么用?该如何与30岁和60岁的自己相处?这其中,参杂了背叛与理解、坚守与逃避、束缚与自由等等之间的博弈。
在看片子之前,我知道它得了很多奖:金马奖7项提名、釜山电影节闭幕电影、入选东京Filmex影展开幕影片,在豆瓣获得了8.4的高分。但真正吸引我走进影院的是导演张艾嘉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一贯细腻又温情地表达。51岁的张艾嘉拍过《20 30 40》,对于现在64岁的她,十几年过去了,我想知道她对女人的情感,有没有一些变化。
片中三个女人,快90岁的姥姥,60岁的妈妈,30岁的女儿。三人性格迥异,各自做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姥姥当了一辈子农民,妈妈是一个处在更年期快退休的学校老师,而女儿在电视台真人秀节目工作。如果不是一场“迁坟”之争,我想这三人几乎井水不犯河水,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慢慢过下去。
姥姥可能抱着贞洁牌坊,带着她的所谓真爱,守着那个负心汉的孤坟终老。妈妈在多疑暴躁的更年期后退休,咒骂几句楼上年轻漂亮的王太太,生活最终归于平静,她只需要做的就是老去。女儿会和随便一个认识不久的男人偷偷领证,不会考虑领证第二天做些什么。
02
每个阶段的女人,都有她要操心的事情。每个时代的女人,都有她独特的价值观念。从片子开头到最后,包括出了影院回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真的有人会等一个人一辈子吗?
有吗?我身边好像从来没有过,我自己就不是一个长情的人。所有的心动爱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深埋在心底,更多的是忘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不好好爱我,我一定会去好好爱别人。爱情算什么,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呀,它没那么重要,他也没那么重要。
可片子里的姥姥不一样,她在最年轻的时候嫁给了那个男人,包办婚姻。后来他走了,去城里工作,跟别的女人相爱结婚成家。而她连张他的照片都没有,一等,就是几十年后,等来了他的棺材。姥姥也替自己打好了棺材,等着死后跟他合葬。
当城里的后辈们来迁坟时,她还是不愿意承认,那个男人心里没有他。一向波澜不惊的姥姥,手里拿着当年他给她的信,流着泪说:“你看他在城里,每个月都给我寄生活费,那次还多给了我五块钱,让我做身衣服,我做好穿着拍照片给他,可他......”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坐在她对面的女孩残忍地说出:“可他对你的不是爱,是义务,他对我外婆才是爱情。”
姥姥一辈子的委屈,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她还是要等。以前等他活着回来找她,现在她等着自己死了去见他。村口的贞洁牌坊上写着她的名字,这只是她那个时代的女人,为丈夫做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个时代的女人,表达爱意,可以用一辈子。
一开始,我觉得她可怜、蠢笨,对负心汉忠心耿耿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可到最后她对着他唯一的照片红了眼眶时,我觉得可怜的是我自己。能为爱坚守一辈子,我做不到。我太自私了,害怕受伤害,把自己的心保护好好的,不受外界的一点侵害。我怕失望,我怕没有结果。我的爱是功利的。姥姥孤苦终生,可她每天都活在她的爱意里,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比一生心甘情愿只爱一个人,这件事情更加伟大又孤勇的了。
我终究是爱自己多过别人。以前我喜欢的男人,经过一些小事的磕碰,心上就留下了疤痕,不敢再轻易触碰。我是软弱的,姥姥是坚强的。为了等他,她敢一辈子。我不敢。
03
张艾嘉扮演的岳慧英也在等。她的脾气很大,家里家外都是女强人。她嫁给了一个驾校教练,在家喋喋不休老公的身体和女儿的顶嘴。更年期的她,在各种琐碎的日常中,消耗了大半辈子。
在她看来,爱情就是过日子。老公身体健康,不跟楼上的王太太走得太近。女儿听话懂事,能多跟自己说几句贴心话。而她自己也能晚点退休,一直有事做。她就满足了。为来为去一个家。活脱脱的中国中年妇女的形象。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跟我母亲一样。我母亲在地里走过了大半生,她在学校里过了一辈子。她们几乎从来不提爱情这个东西,爱情没有饭重要,没有全家平安健康和谐重要。久而久之,对爱情和婚姻麻木,除了争吵,还有猜忌。
丈夫对她说:“你不记得啦,那时候我们说退休以后,买辆自己的车,一起出去兜风。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却没有兴致。”后来岳慧英说了一句全片最让我感动的话:“我那天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男人的脸,我怎么都想不起来是谁。后来我想到了,是你年轻的时候。
我也有过类似的梦境,醒来发现自己老了,一阵空虚后,才最难过。我们老下去的时候,常常忘了最初的模样。岳慧英是相信爱情的,只不过她的爱,被日常掩盖,但一直在。她在等,只要还能听到那么一句话,她马上就能想起从前的爱情。像个十六岁的少女,看着心爱的他。
女儿薇薇完全不懂长辈们的感情,她也不想关注。她只喜欢在酒吧当歌手的男朋友。她们爱来的快,去的也快。心血来潮就去民政局登记,忘记带了身份证。等男友要去北漂时,她说:“我不会等你的,真的不会等你了。”
说完这句,两人都哭了,互相拥抱。也许就是那一刻,薇薇理解了姥姥的等待,为一个人等一辈子,是多么多么卑微又勇敢的行为。可她知道,她的爱只是一瞬间。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等待那些瞬间的降临。
她在等一辈子,我在等一句话,你在等一刹那。
这是三代人的爱情观。每一种爱情,都让我泪目。
04
《20 30 40》里,张艾嘉对爱情的看法是“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而在《相爱相亲》里,张艾嘉借着姥姥的口,说出了那句“我不要你了”。不同的话,却是两个同样被遗弃的女人说出来的。
前者40岁,人生重新洗牌,她晨跑,微笑,跟每个人问好。后者快90岁了,对着爱人的照片凝望良久,最终鞠了一躬,回村守着一座空坟。我不知道姥姥有没有放下心结,但我知道她跟以前不一样了。
张艾嘉电影的女人本质上都是向上的。她们能很快从痛苦中抽离。就算前晚哭到深夜,第二天依然打扮地体体面面,去面对新的难题。
我在想,可能张艾嘉的心里,古往今来女人的命运是相通的。等待,永远是女人一生的宿命。等着爱人回归,重拾旧爱。等着孩子长大,得到他们谅解。等着自己退休,把忙碌停下。直到等来了死亡那天。
每个时代的女人,都有她的专注,也有她的豁达。但都是隐晦的。《相爱相亲》之前的名字叫《陌上花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路边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慢慢回来。你不回来也没关系,我会一直等。
片里还有首歌,叫《花的话》,唱出了一切:
我在你出发的地方等你回家
你是我无怨无悔甘心付出一生的牵挂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那场校门口,晓光护师的戏。看得我心里一紧,细腻得想哭。这场戏是在岳慧英走出校园过了马路后,遇到电视台扛着机器直接冲上来采访,岳慧英先是强硬的拒绝,主持人不依不饶,在之前的镜头里已经走出的卢晓光,直冲上来抢夺机器,为老师解决麻烦,岳慧英又意识到她的学生会被镜头拍下,于是怒气冲冲的勒令删掉视频。最后电视台落荒而走,岳慧英也拉着卢晓光走远。岳慧英和卢晓光这组师生关系,我理解为正是影片所要强调的互相的,又有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爱。

后一场是在公车上,岳慧英打电话跟老公抱怨,引出了“王太太”这条线,从这个时候开始田壮壮饰演的老公的叙事线开始推进。卢晓光到站下了车,岳慧英这才意识到,张艾嘉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厉害的表演,她望着车窗外卢晓光的背影,想要说什么,又想要抓住什么。此时,这个影片的灵魂人物,遇到了人生危机的岳慧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在自主的意识下失去了点什么。

岳慧英是主动的,全片是她要做主迁坟在引起。回头来看校门口的前一场戏,岳慧英有教育公开课,在讲台上将问题的小纸条留给了会被抽答的学生,告诉他们问题就在这里面,她嘱咐大家好好温习功课,然后看了桌上卢晓光一眼。这个情景上过学的人都不陌生,优生有优待,差生自然就是那意味不明的一眼。三场戏内岳慧英和卢晓光的关系发生了一个直达主题的细微转变,很有趣。

岳慧英的这堂公开课,也有表现。她选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单讲了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首诗很切题,因为这个电影一部分的组成就是田园风格的美术(姥姥家)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乡村及二三线城市的美术。电影不时的在两个空间里穿梭,饱览了在中国电影里表现很少的此类空间,文念中非常厉害,他的美术真实细腻,又有温柔干净的艺术效果,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的,后来姥姥淋着雨拿着照片顶在头上小步跑过的那条土路,这就是美的统一。
这首诗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内容,就是岳慧英解释了守拙二字,对于官员办公系统有一个轻轻的讽刺,这也是影片里有的内容。电影里对于办公系统令许多人感同身受繁冗不解的流程的表现,都是和内容很贴切的在一起的,比近几年来在电影里非要生硬的加入嘲讽的要合理许多,它就是表现,没有丝毫小家子气。这一点和引用《海阔天空》与《花房姑娘》也是,几乎是被国产电影用烂的歌曲,这个电影仍旧用得如同人物身上的烙印。两位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被两首歌更加丰富起来,阿达对应的《海阔天空》,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写在这首歌里。田壮壮的尹孝平对应的是《花房姑娘》,那是全片最鬼斧神工的一场戏,是“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来了,是你的脸,是你年轻时候的样子”。

岳慧英找到了答案了么,不一定。但是她明白了。
电影里的婚姻都是没有保证的,薇薇因为遗忘的身份证没有成功的领证。外婆和外公岳子福没有结婚证,姥姥和岳子福也没有结婚证,这些最有法律意义的文字都没有,但爱仍旧流淌在其间,成为要守护的事。外公寄给外婆的情书,“院里的昙花开了,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外公给姥姥的家书,多寄了五块钱做件袄子,姥姥照了照片寄过去给他。还有没有岳子福照片的姥姥,将女书里他的姓名做成刺绣挂在墙上;父亲给母亲的退休贺卡,上面写着,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是我的错,别跟自己过不去。这些文字留在了时间里,是答案的另一种解释。

岳慧英一定要迁坟,姥姥一定不迁坟,两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直在对抗,最后回归到的都是家的概念。岳慧英借由尹孝正之口说出了,人至老年,外婆走了,下一波就是我们。要退休,要告别工作,女儿长大了,要离开自己,母亲离开了,什么都抓不住了。在尹孝正的叙事线里,给了岳慧英很多的答案。姥姥呢,她讲那一年,他躺在棺材里,被送了回来,人死归乡,谁也要不能再把他的坟迁走。不过在影片里,她以前只有一座孤坟和自己的棺材,现在有了微微和阿达。

那口棺材,阿达躺进去过,要姥姥照相,照片是什么样子,没有看到。但阿达躺下去,闭上眼,急促的欲哭,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心里一紧,天,这是岳慧英,也是张艾嘉。

看张艾嘉的《相爱相亲》,几度热泪盈眶。虽然电影确实有刻意煽情的成分在,但不可否认,这仍旧是今年华语影片中令人十分难忘的一部。电影结束后张艾嘉和田壮壮到场交流,这是我第二次见到张艾嘉本人,第一次是在今年北影节“致敬张艾嘉”板块《20,30,40》的现场。这两次见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她远比我想象中要豪爽豁达的多,也许是之前看了她太多早期作品的缘故,印象中的她一直都是颇有几分中国传统女性的风韵的,才气自不必说,性格上也要内敛一些,但是今年64岁的她在经历了几十年娱乐圈的风浪之后,也已经返璞归真,可以不顾忌地放声大笑,也可以与观众们开着各种各样尺度或大或小的玩笑,不过你会发现,无论谁与她交流,她都十分注意观察与聆听,这说明现在的张艾嘉已经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再到社会观察家的转变,并将这份观察融入进自己的理解,经过汇聚之后成为自己的东西。《相爱相亲》就是一部典型的张艾嘉式“思考”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她为大家抛出了一个颇有几分拗口但却值得深思的命题,那就是“亲”与“爱”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亲爱的”常常放在一起来说,但事实上亲人并不一定就是所爱的人,而爱的人也并不一定会成为亲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困局,也是许多人终身的遗憾。张艾嘉在电影中设置了老中青三代的情感故事,每一段都很细腻,尤其是姥姥和慧英本身的两段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姥姥有所爱的人,她爱了外公一辈子,但是外公年轻时却去了城里,成立了新的家庭,一去不复返,姥姥日夜盼他归来,甚至等到连外公的样子都模糊了,最后只能守着他的坟墓,用这样的“守护”来表达对他的亲与爱。可惜外公只怕终身也没有把姥姥当做亲人,姥姥所有的想法都是从主观出发,却没有想到亲情原来是相互的,最后陷入到了“亲爱”关系的窠臼当中,无法自拔。所以当慧英想要迁坟的时候,其实她内心知道凭自己一个老太太的力量,终究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努力争取了,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那份几十年来对于外公的那份执着的爱。
张艾嘉饰演的慧英也有一段感情,就是与丈夫田壮壮之间平静的爱。这份感情电影中表达的十分朦胧,导演也并没有在这段上面着墨太多,大多数时间都需要观众自行思考。首先可以感受到的是二人已经来到了中年的婚姻危机阶段,从电影开始处一家三口在床上刷手机,丈夫突然发出的惊人之语,再到后面刘若英和耿乐分别饰演的角色出现,一直到慧英不停地做梦脑海中浮现着那张同样模糊的脸,在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之下,夫妻二人渐行渐远,尤其是慧英与耿乐在公交车上的那段戏,完全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身处困境中的中年女人在情感上的需求与彷徨。但是当她不经意间看到丈夫写给自己的贺卡的时候,这种感情决堤了,她慢慢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向往的那种不平凡的爱情,就是来源于身边这份最平实的亲情。二人的感情由亲情出发,终将回归于爱情,这是铭刻在思想与血液中的东西,无法分离,也无需用多么冗余的镜头来完整呈现。最后在车上,慧英像个小女生一样哭着娇嗔不准再让王太太坐这辆车,而从来闷声不响的丈夫竟然哼唱起了《花房姑娘》,那一刻在阳光的映照下竟是如此美好,生活总要继续,挚爱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这也许是世间最幸福的事了。
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势必会影响到第三代人的价值观和情感观,郎月婷饰演的薇薇就是在这样颇有几分错位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女孩,尤其是母亲的强势对她影响巨大,一直渴望逃离这个家庭的她,最后却选择了留在家里。阿达的抉择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和姥姥的接触中,她越来越多的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以及身边的亲人,这样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得她骨子当中反叛的因子渐渐消弭,说到底她还只是个女孩,会为了一时冲动跑到阿达家里哭着要和她登记,也会在最后和母亲敞开心扉好好地说说话聊聊天,不得不说,郎月婷的表演很惊艳,毕竟这样一个颇有几分招人烦的角色最后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确实需要仔细地琢磨和打磨。张艾嘉擅长调教女演员,因为她就是从女演员过来的,她知道应该怎样去触发到迸发精髓的点,郎月婷如果未来演技越来越好,那一定要感谢张艾嘉对她的帮助。
还好到了电影的最后,所有的一切终归于和解。姥姥来到了外公和外婆的遗像前,慢慢地踮起脚尖想要看清楚外公脸的片段,是今年难得触动到我的细腻镜头,吴彦姝将这位一生压抑着感情的老人演绎的生动鲜活,这一个细节就将姥姥那种想看又不敢看但最后还是按耐不住内心情感,终究还是要看看这个爱了一辈子的男人的心理活动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可惜的是一场大雨过后,好不容易拿到的外公的照片却又化作了一团模糊,心中的凄怆和悲凉令人感同身受。而慧英、丈夫以及薇薇都过上了崭新的生活,经过了这一次的风波,他们应该都会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生活中的挫折,毕竟,他们还有彼此,还有这相爱相亲的一家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