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1/2的魔法》:该如何告别

导演丹·斯坎隆
编剧丹·斯坎隆 / 基思·布宁
主演汤姆·赫兰德 / 克里斯·帕拉特 / 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 /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 梅尔·罗德里格斯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2-21(柏林电影节) / 2020-03-06(美国)
片长: 102分钟
又名: 二分之一的魔法 / 魔法环游记 / 勇往直前 / 觅法奇程 / ½的魔法 / 向前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和你失去的最爱的人重新做一次告别,你会选择怎么做?
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
之前看《1/2的魔法》的预告片的时候,是被星爵和荷兰弟这个配音卡司吸引,再看主人公的造型,以为是一部类似《魔发精灵》的动画。
作为一个极其无法抗拒煽情的人,我必须诚实地说,从大概15分钟的地方开始,眼睛有点泛酸,到后半段更是被情节拿捏的死死的。
如何怀念逝去的亲人、爱人?依靠着和他/她相处的那些记忆,或是与其有关的物件。
可是如果都没见过面,又该如何怀念?只能和录音里的他“强行”对话。
当重新见到父亲的机会来临,冒险之路开启,平时胆怯的弟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要可以和父亲在一起,冒险就很有奔头,即使父亲只有腿,即使父亲听不到他说话,即使还有个经常搞砸一切的哥哥给自己“添乱”。一心只想在日落之前见到父亲,和他完成自己的待办清单。母亲认为他是个什么都害怕的人,但为了实现目标,他可以学咒语、可以战斗、可以在高速上并线。
而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父子亲情力量的时候,皮克斯又给我上了一课。
2015年《头脑特工队》BingBong的消失让我意识到,原来舍不掉的放不下的那座记忆废墟,就是成长的代价。
2017年的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寻梦环游记》,哭抽抽了,那部电影告诉我,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1/2的魔法》又做了新的启发:除了失去的,逝去的,更要珍惜现在陪伴你的。
那些来不及和父亲完成的待办事项,有人在不知不觉中陪你完成。
还好伊恩明白得不晚。
影片有很多打动人的小细节:
>原本是魔法世界,大家却渐渐失去了自己异能,有马的身子却要开车,有翅膀却不会飞,
找回最初的自己,会不会更快乐呢?
>哥哥牺牲自己的货车,从放歌到压油门,我败给了那段BGM……第一次电影里被一辆车的牺牲给整哭了🤦‍♂️货车的姿态、意外构成的“翅膀”和车身上的图案契合,这段真的设计得好精妙。货车的车灯也为后面做了伏笔。
>魔法杖的一根刺都是有魔法的。
>最后和大boss(战斗力渣渣)大战的时候,一边是温馨感人,另一边大boss的脸实在是太破坏气氛了,真的会让人又哭又笑。
看完全片发现,制作方真的很偏爱哥哥。
论可爱,哥哥和弟弟生气的时候,边赌气边开车的样子实在是让人想捏脸。
论能力,哥哥是一个王语嫣式的魔法咒语十级学者。
论人格魅力,他真心给弟弟制造生日惊喜。认定弟弟有魔法天赋,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自信。
母亲说,哥哥和弟弟,一个什么都不怕,一个什么都怕。其实哥哥害怕过。
“爸爸生病的时候,我应该去跟他道别。但他连着这些管子,他看起来都不像他自己了。
我很害怕,我没进去。从那时我就决定,我再也不会害怕了。”





随着“真人动画”式的CG大片日渐增多,好莱坞动画的市场空间受到了挤压普遍,集聚效应也日益显著。但就迪士尼和皮克斯这样的头部玩家而言,眼下还不到他们担心的时候:高投资高回报高口碑的三高策略依然有效,票房和奖项的收割也依旧锋利。
对于皮克斯而言,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如何不落窠臼和超越自我。在过去的作品中,皮克斯展现出的极大的热情,简明而又寓意深厚的故事,以及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对全年龄段的观众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但自2015年以来,皮克斯已有三次在同年中推出两部动画电影的纪录:2015年《头脑特工队》/《恐龙当家》,2017年《寻梦环游记》/《赛车总动员3》,和2020年的《灵魂》/《1/2的魔法》。要知道,迪士尼动画本部也仅在2016年有两部作品上映(《疯狂动物城》《海洋奇缘》)。
增产对于皮克斯来说会有什么样的长期印象,目前还有待商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几乎专为皮克斯而生)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前十年里,皮克斯推出了8部电影,拿到了8个提名和6座小金人;在后九年中,推出了10部电影,却只拿到了5个提名和4座小金人。
毫无疑问地,3月上映的《1/2的魔法》是皮克斯在2020年两部电影中稍弱的那一部。故事依旧在家庭关系上做文章,动画效果也非常可观,但与皮克斯主力制作相比,想象力还是太过单薄了,最终也没有实现兄弟闹剧以上的更高层的主题与碰撞。
这样一部简单热闹的家庭动画,完全可以来自梦工场(《宝贝老板》)和蓝天工作室(《变身特工》),不需要来自皮克斯。
【概览】
在过去的10年里,好莱坞动画产业迎来了一次大洗牌:蓝天工作室和梦工场的王牌IP不再灵光,重新开始制作低龄子供向动画;有大制片厂撑腰的华纳和索尼动画,依靠漫画等IP素材,以非传统题材打开了新的市场。
而大获全胜的头部玩家,迪士尼和皮克斯的联姻,也进一步巩固了其统治地位——高投资高回报高口碑的模式,对财大气粗的迪士尼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相比梦工场一亿上下的投资,迪士尼动画本部和皮克斯可以以1.5亿美元以上的大手笔搏取更可观的回报率。
在这一背景之下,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也有了抛弃“少而精”路线的底气。造成的结果,就是皮克斯在16-19年推出的5部动画中,有4部都是续集,其中只有去年的《玩具总动员4》拿到了奥斯卡提名(并胜出)。
随之而来的,也是皮克斯动画在普适的社会比喻上的缺失。早年间《超人总动员》对中年危机的演绎,《机器人总动员》对环境污染和圈养人类的揶揄,《飞屋环游记》则在开场小段中以最温柔的方式,写就了最美妙的爱情颂歌。
这些内容曾经是皮克斯的至宝。但从2013年的《怪兽大学》开始,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思维开始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非皮克斯的)公式化的设定与笑料。就《1/2的魔法》而言,父母形象的缺位已经是迪士尼动画的标配,“找人/救人”的任务式情节也高度类型化和结构化。在人设和情节上,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显得非常平庸。
【制作】
随着皮克斯动画中人类主角越来越多,故事在创作上的私人化和本土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五巨头时代的皮克斯角色虽然也多是套皮人类,但皮套的附加设定与故事本体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做着人类的事情的“布偶”,而是有着其独特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
反观《1/2的魔法》的导演丹·斯坎隆的前作《怪兽大学》,完完全全就是最常见的校园喜剧,毫无《怪兽公司》中异世界相遇的化学反应,只不过是前作的同人作而已。
与之相比,《1/2的魔法》也并未好过多少。且不论故事基于仅在欧美地区流行的《龙与地下城》,魔法生物共存、抛弃魔法转投现代科技的背景设定,在全片中并没有激发出任何矛盾与冲突,还不如日本已经泛滥的异世界题材有新意,令人匪夷所思。
这样的做法,就好像名字叫做《精灵旅社》,却没有任何“精灵”与普通人的碰撞。将全部角色换成人类,整个故事也依旧成立,甚至更加顺畅。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亲身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可以生搬硬套和缺乏惊喜。考虑到电影在17年立项的两年后还在重写剧本,皮克斯方面并非对此毫无意识。
《1/2的魔法》在情节安排上也受制于接任务破关的游戏形式,无论是情节还是角色塑造都太过简单,在叙事动力上也缺乏紧迫性,目的性不够明确,显得情节太散太乱。
要知道,此前的皮克斯电影即使再乱,也不会让观众失去对角色的关注:《飞屋环游记》就是要去瀑布,《美食总动员》就是要成为大厨,但《1/2的魔法》名义上是“救爸爸”,却总是刻意在无关和随意的情节上绕远路——这些情节既没有推动角色发展,也没有阶段性特征,只是徒耗时间罢了。
【表现】
作为一部PG级的家庭喜剧电影,《1/2的魔法》的笑点的确老少咸宜,但并不出色。欢喜冤家和buddy comedy的设定并没有制造出足够的冲突和对比——问题主要出在汤姆·赫兰德的角色上——“半个爸爸扮活人”派生出来的笑点,基本上就是《老板度假去》的简单移植,在绝大多数时候甚至抛弃了“活着的下半身”的基础设定。
次要角色以往也是皮克斯的强项——比如《玩具总动员》系列的一票损友,《机器人总动员》的MO,《飞屋环游记》的狗狗道格——但《1/2的魔法》中的配角,只能说是少而无用,既缺乏幽默感,对故事发展也毫无推动(尤其是“继父”)。除了戏份稍多的米诺陶Manticore,没有一个能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连名字都让人记不住。
至于故事的核心:长兄为父,在片中的表现更是失败的。哥哥Barley一直都是麻烦制造者,并且缺乏足够的情感动力来支持他的举止;弟弟Ian则一味受气,两者之间不存在真正的摩擦,由于叙事严重缺乏紧迫感,唯一的爆发也看不到此前积累的影子。这样一来,兄弟二人并没有因为旅程而互相成长,仅仅是弟弟单方面地突然“领悟”——而这种缺乏客观支持的主观转变,正是剧本写作的一大忌。
而由于(幼稚乱来的)哥哥的父亲形象Father Figure在片中并不成立,电影对结局的处理也就更显得莫名其妙——诅咒和打龙的情节明显是为了增加动作戏份,但却非常突兀且跟主题毫无关联(寻找父亲而非打倒父权)。同时,胡闹的哥哥没有做出真正的牺牲,一心寻父的弟弟也没有在父亲和哥哥之间做出必要的选择,让这个原本就在预料之中的结局更显得寡淡乏味。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在于《1/2的魔法》在表现主角对父亲思念时力度不够——更类似于(从未拥有而)遗憾,而非是对(未解决)的矛盾需要最终和解——这样典型的弱冲突,是没有足够的推动力去支撑整个冒险的。
声演方面,汤姆·赫兰德的滥好人形象已然确立,与《变身特工》和《蜘蛛侠》在光谱的同一位置,而“童贞”和魔法的组合,更是“天选之子”的传统老到掉牙。克里斯·帕拉特的表现虽然有些过火,但比之《乐高大电影》的埃米特,的确有着不同的趣味。
【总结】
预告中的台词“I don't know, it just started”, 是对《1/2的魔法》的完美总结:故事和情感缺乏内在逻辑与联系,这与皮克斯之前作品大相径庭,更像是梦工场式的短平快。尽管快节奏的情节让这部合家欢动画依然奏效,但乏味的故事和原创力的下滑依然明显,甚至令人失望。

延续IP的成功并不容易——《冰雪奇缘2》刚刚证实过这一点——延续厂牌的成功更不容易。有《恐龙当家》在前,又有人气正旺的漫威系演员声演,《1/2的魔法》不太可能会是市场表现最差的皮克斯作品,但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考虑到自《赛车总动员》以来,皮克斯的动画制作成本就没有下过1.5亿美元,即便回本压力不高,也没有太大赢面。






故事噱头十足,让人十分好奇:魔法世界拥有了科技之后,会是怎样的呢?
皮克斯告诉你答案:因为魔法太难学,魔法生物们纷纷选择了操作方便的科技力量。
除了噱头,故事本身也相当扎实:一直希望能与素未谋面的父亲见面的主人公Ian,“复活”了父亲的下半身,为了完成心愿,与自己的哥哥Barely踏上古老的冒险之旅。
即使自己已经展现了魔法天赋,Ian依然是个并不自信的精灵,他遵守着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而他的哥哥Barely却无所畏惧,沉迷于冒险棋牌游戏,热衷于探究世界古老的一面。
一开始的冒险旅途,外部环境的压力有着哥哥的鼓励,Ian慢慢学会了掌控魔法并渐渐展现出自信,与哥哥建立起真正的兄弟情谊,而非之前的敷衍应付,但在最后关头,却因为回到了旅途的原点——自己的家乡,Ian失望至极,埋冤当初就不应该听从哥哥Barely的想法…但Barely不死心…
Ian为了珍惜与下半身父亲相处的时光,离开了Barely,却在拿出愿望清单的一刹那,脑海中浮现与Barely相处的各个场景,才发现自己已经与Barely完成了自己愿望清单上的每一项——即使没有父亲的陪伴,但Ian从未孤独过。
最后的最后,Barely成功找到了宝石,但一场灾难也随之到来…
个人成长的戏码,早已经烂熟于心,但难得的是,皮克斯每次都能找到新的诉说方式,实在牛逼,不愧是乔布斯的遗产。奉承着不剧透结局的原则,有兴趣的还是去看看电影啦——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
以上。胡说电影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