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1/2的魔法》:该如何告别

导演丹·斯坎隆
编剧丹·斯坎隆 / 基思·布宁
主演汤姆·赫兰德 / 克里斯·帕拉特 / 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 /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 梅尔·罗德里格斯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2-21(柏林电影节) / 2020-03-06(美国)
片长: 102分钟
又名: 二分之一的魔法 / 魔法环游记 / 勇往直前 / 觅法奇程 / ½的魔法 / 向前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和你失去的最爱的人重新做一次告别,你会选择怎么做?
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
之前看《1/2的魔法》的预告片的时候,是被星爵和荷兰弟这个配音卡司吸引,再看主人公的造型,以为是一部类似《魔发精灵》的动画。
作为一个极其无法抗拒煽情的人,我必须诚实地说,从大概15分钟的地方开始,眼睛有点泛酸,到后半段更是被情节拿捏的死死的。
如何怀念逝去的亲人、爱人?依靠着和他/她相处的那些记忆,或是与其有关的物件。
可是如果都没见过面,又该如何怀念?只能和录音里的他“强行”对话。
当重新见到父亲的机会来临,冒险之路开启,平时胆怯的弟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要可以和父亲在一起,冒险就很有奔头,即使父亲只有腿,即使父亲听不到他说话,即使还有个经常搞砸一切的哥哥给自己“添乱”。一心只想在日落之前见到父亲,和他完成自己的待办清单。母亲认为他是个什么都害怕的人,但为了实现目标,他可以学咒语、可以战斗、可以在高速上并线。
而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父子亲情力量的时候,皮克斯又给我上了一课。
2015年《头脑特工队》BingBong的消失让我意识到,原来舍不掉的放不下的那座记忆废墟,就是成长的代价。
2017年的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寻梦环游记》,哭抽抽了,那部电影告诉我,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1/2的魔法》又做了新的启发:除了失去的,逝去的,更要珍惜现在陪伴你的。
那些来不及和父亲完成的待办事项,有人在不知不觉中陪你完成。
还好伊恩明白得不晚。
影片有很多打动人的小细节:
>原本是魔法世界,大家却渐渐失去了自己异能,有马的身子却要开车,有翅膀却不会飞,
找回最初的自己,会不会更快乐呢?
>哥哥牺牲自己的货车,从放歌到压油门,我败给了那段BGM……第一次电影里被一辆车的牺牲给整哭了🤦‍♂️货车的姿态、意外构成的“翅膀”和车身上的图案契合,这段真的设计得好精妙。货车的车灯也为后面做了伏笔。
>魔法杖的一根刺都是有魔法的。
>最后和大boss(战斗力渣渣)大战的时候,一边是温馨感人,另一边大boss的脸实在是太破坏气氛了,真的会让人又哭又笑。
看完全片发现,制作方真的很偏爱哥哥。
论可爱,哥哥和弟弟生气的时候,边赌气边开车的样子实在是让人想捏脸。
论能力,哥哥是一个王语嫣式的魔法咒语十级学者。
论人格魅力,他真心给弟弟制造生日惊喜。认定弟弟有魔法天赋,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自信。
母亲说,哥哥和弟弟,一个什么都不怕,一个什么都怕。其实哥哥害怕过。
“爸爸生病的时候,我应该去跟他道别。但他连着这些管子,他看起来都不像他自己了。
我很害怕,我没进去。从那时我就决定,我再也不会害怕了。”





随着“真人动画”式的CG大片日渐增多,好莱坞动画的市场空间受到了挤压普遍,集聚效应也日益显著。但就迪士尼和皮克斯这样的头部玩家而言,眼下还不到他们担心的时候:高投资高回报高口碑的三高策略依然有效,票房和奖项的收割也依旧锋利。
对于皮克斯而言,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如何不落窠臼和超越自我。在过去的作品中,皮克斯展现出的极大的热情,简明而又寓意深厚的故事,以及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对全年龄段的观众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但自2015年以来,皮克斯已有三次在同年中推出两部动画电影的纪录:2015年《头脑特工队》/《恐龙当家》,2017年《寻梦环游记》/《赛车总动员3》,和2020年的《灵魂》/《1/2的魔法》。要知道,迪士尼动画本部也仅在2016年有两部作品上映(《疯狂动物城》《海洋奇缘》)。
增产对于皮克斯来说会有什么样的长期印象,目前还有待商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几乎专为皮克斯而生)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前十年里,皮克斯推出了8部电影,拿到了8个提名和6座小金人;在后九年中,推出了10部电影,却只拿到了5个提名和4座小金人。
毫无疑问地,3月上映的《1/2的魔法》是皮克斯在2020年两部电影中稍弱的那一部。故事依旧在家庭关系上做文章,动画效果也非常可观,但与皮克斯主力制作相比,想象力还是太过单薄了,最终也没有实现兄弟闹剧以上的更高层的主题与碰撞。
这样一部简单热闹的家庭动画,完全可以来自梦工场(《宝贝老板》)和蓝天工作室(《变身特工》),不需要来自皮克斯。
【概览】
在过去的10年里,好莱坞动画产业迎来了一次大洗牌:蓝天工作室和梦工场的王牌IP不再灵光,重新开始制作低龄子供向动画;有大制片厂撑腰的华纳和索尼动画,依靠漫画等IP素材,以非传统题材打开了新的市场。
而大获全胜的头部玩家,迪士尼和皮克斯的联姻,也进一步巩固了其统治地位——高投资高回报高口碑的模式,对财大气粗的迪士尼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相比梦工场一亿上下的投资,迪士尼动画本部和皮克斯可以以1.5亿美元以上的大手笔搏取更可观的回报率。
在这一背景之下,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也有了抛弃“少而精”路线的底气。造成的结果,就是皮克斯在16-19年推出的5部动画中,有4部都是续集,其中只有去年的《玩具总动员4》拿到了奥斯卡提名(并胜出)。
随之而来的,也是皮克斯动画在普适的社会比喻上的缺失。早年间《超人总动员》对中年危机的演绎,《机器人总动员》对环境污染和圈养人类的揶揄,《飞屋环游记》则在开场小段中以最温柔的方式,写就了最美妙的爱情颂歌。
这些内容曾经是皮克斯的至宝。但从2013年的《怪兽大学》开始,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思维开始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非皮克斯的)公式化的设定与笑料。就《1/2的魔法》而言,父母形象的缺位已经是迪士尼动画的标配,“找人/救人”的任务式情节也高度类型化和结构化。在人设和情节上,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显得非常平庸。
【制作】
随着皮克斯动画中人类主角越来越多,故事在创作上的私人化和本土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五巨头时代的皮克斯角色虽然也多是套皮人类,但皮套的附加设定与故事本体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做着人类的事情的“布偶”,而是有着其独特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
反观《1/2的魔法》的导演丹·斯坎隆的前作《怪兽大学》,完完全全就是最常见的校园喜剧,毫无《怪兽公司》中异世界相遇的化学反应,只不过是前作的同人作而已。
与之相比,《1/2的魔法》也并未好过多少。且不论故事基于仅在欧美地区流行的《龙与地下城》,魔法生物共存、抛弃魔法转投现代科技的背景设定,在全片中并没有激发出任何矛盾与冲突,还不如日本已经泛滥的异世界题材有新意,令人匪夷所思。
这样的做法,就好像名字叫做《精灵旅社》,却没有任何“精灵”与普通人的碰撞。将全部角色换成人类,整个故事也依旧成立,甚至更加顺畅。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亲身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可以生搬硬套和缺乏惊喜。考虑到电影在17年立项的两年后还在重写剧本,皮克斯方面并非对此毫无意识。
《1/2的魔法》在情节安排上也受制于接任务破关的游戏形式,无论是情节还是角色塑造都太过简单,在叙事动力上也缺乏紧迫性,目的性不够明确,显得情节太散太乱。
要知道,此前的皮克斯电影即使再乱,也不会让观众失去对角色的关注:《飞屋环游记》就是要去瀑布,《美食总动员》就是要成为大厨,但《1/2的魔法》名义上是“救爸爸”,却总是刻意在无关和随意的情节上绕远路——这些情节既没有推动角色发展,也没有阶段性特征,只是徒耗时间罢了。
【表现】
作为一部PG级的家庭喜剧电影,《1/2的魔法》的笑点的确老少咸宜,但并不出色。欢喜冤家和buddy comedy的设定并没有制造出足够的冲突和对比——问题主要出在汤姆·赫兰德的角色上——“半个爸爸扮活人”派生出来的笑点,基本上就是《老板度假去》的简单移植,在绝大多数时候甚至抛弃了“活着的下半身”的基础设定。
次要角色以往也是皮克斯的强项——比如《玩具总动员》系列的一票损友,《机器人总动员》的MO,《飞屋环游记》的狗狗道格——但《1/2的魔法》中的配角,只能说是少而无用,既缺乏幽默感,对故事发展也毫无推动(尤其是“继父”)。除了戏份稍多的米诺陶Manticore,没有一个能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连名字都让人记不住。
至于故事的核心:长兄为父,在片中的表现更是失败的。哥哥Barley一直都是麻烦制造者,并且缺乏足够的情感动力来支持他的举止;弟弟Ian则一味受气,两者之间不存在真正的摩擦,由于叙事严重缺乏紧迫感,唯一的爆发也看不到此前积累的影子。这样一来,兄弟二人并没有因为旅程而互相成长,仅仅是弟弟单方面地突然“领悟”——而这种缺乏客观支持的主观转变,正是剧本写作的一大忌。
而由于(幼稚乱来的)哥哥的父亲形象Father Figure在片中并不成立,电影对结局的处理也就更显得莫名其妙——诅咒和打龙的情节明显是为了增加动作戏份,但却非常突兀且跟主题毫无关联(寻找父亲而非打倒父权)。同时,胡闹的哥哥没有做出真正的牺牲,一心寻父的弟弟也没有在父亲和哥哥之间做出必要的选择,让这个原本就在预料之中的结局更显得寡淡乏味。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在于《1/2的魔法》在表现主角对父亲思念时力度不够——更类似于(从未拥有而)遗憾,而非是对(未解决)的矛盾需要最终和解——这样典型的弱冲突,是没有足够的推动力去支撑整个冒险的。
声演方面,汤姆·赫兰德的滥好人形象已然确立,与《变身特工》和《蜘蛛侠》在光谱的同一位置,而“童贞”和魔法的组合,更是“天选之子”的传统老到掉牙。克里斯·帕拉特的表现虽然有些过火,但比之《乐高大电影》的埃米特,的确有着不同的趣味。
【总结】
预告中的台词“I don't know, it just started”, 是对《1/2的魔法》的完美总结:故事和情感缺乏内在逻辑与联系,这与皮克斯之前作品大相径庭,更像是梦工场式的短平快。尽管快节奏的情节让这部合家欢动画依然奏效,但乏味的故事和原创力的下滑依然明显,甚至令人失望。

延续IP的成功并不容易——《冰雪奇缘2》刚刚证实过这一点——延续厂牌的成功更不容易。有《恐龙当家》在前,又有人气正旺的漫威系演员声演,《1/2的魔法》不太可能会是市场表现最差的皮克斯作品,但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考虑到自《赛车总动员》以来,皮克斯的动画制作成本就没有下过1.5亿美元,即便回本压力不高,也没有太大赢面。






故事噱头十足,让人十分好奇:魔法世界拥有了科技之后,会是怎样的呢?
皮克斯告诉你答案:因为魔法太难学,魔法生物们纷纷选择了操作方便的科技力量。
除了噱头,故事本身也相当扎实:一直希望能与素未谋面的父亲见面的主人公Ian,“复活”了父亲的下半身,为了完成心愿,与自己的哥哥Barely踏上古老的冒险之旅。
即使自己已经展现了魔法天赋,Ian依然是个并不自信的精灵,他遵守着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而他的哥哥Barely却无所畏惧,沉迷于冒险棋牌游戏,热衷于探究世界古老的一面。
一开始的冒险旅途,外部环境的压力有着哥哥的鼓励,Ian慢慢学会了掌控魔法并渐渐展现出自信,与哥哥建立起真正的兄弟情谊,而非之前的敷衍应付,但在最后关头,却因为回到了旅途的原点——自己的家乡,Ian失望至极,埋冤当初就不应该听从哥哥Barely的想法…但Barely不死心…
Ian为了珍惜与下半身父亲相处的时光,离开了Barely,却在拿出愿望清单的一刹那,脑海中浮现与Barely相处的各个场景,才发现自己已经与Barely完成了自己愿望清单上的每一项——即使没有父亲的陪伴,但Ian从未孤独过。
最后的最后,Barely成功找到了宝石,但一场灾难也随之到来…
个人成长的戏码,早已经烂熟于心,但难得的是,皮克斯每次都能找到新的诉说方式,实在牛逼,不愧是乔布斯的遗产。奉承着不剧透结局的原则,有兴趣的还是去看看电影啦——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
以上。胡说电影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