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金度英
编剧: 刘英雅 / 金度英 / 赵南柱
主演: 郑有美 / 孔侑 / 金美京 / 孔敏晶 / 朴成妍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9-11-07(中国香港) / 2019-10-23(韩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82年生金智英 / Kim Ji-young, Born 1982
IMDb链接: tt11052808
编剧: 刘英雅 / 金度英 / 赵南柱
主演: 郑有美 / 孔侑 / 金美京 / 孔敏晶 / 朴成妍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9-11-07(中国香港) / 2019-10-23(韩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82年生金智英 / Kim Ji-young, Born 1982
IMDb链接: tt11052808
2016年秋天,一本名为《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说在韩国出版。
随即在2017年收获书店评选文学小说类年度最佳书籍,新书畅销榜Top1,实体、网络书店小说类Top1等不胜枚举的奖项与记录。
与此同时,此书被广大韩国男性定义为“女性主义”,铺天盖地的恶意评价也席卷韩国各大网站。
更不幸的是,有韩国女星在网络上公开表达对此书的喜爱,却遭来绝大多数男粉丝的强烈谴责与脱粉。
一时之间,网络上对此书展开了漫长且沸沸扬扬的探讨。
2019年10月23日,与小说同名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上映。
在网络反响上,电影上映与小说出版的结果无异。
发行前,对电影仍是恶评如潮。上映前,在韩国网站Naver上,想看与不想看人数达到了罕见的3:5。
上映首天,电影更是遭遇恶意打分的“恐怖袭击”。
以Naver网站电影页面10月23日(上映首日)下午3点为基准,电影评分的几项数据出炉。
10分制的评分计算规则,观众评分约为9.7分,影评人评分为7分,网民评分(谁都可以给)只有4.45分,而且性别差异尤为明显。
男性网友评分为1.45分,女性网友评分为9.19分。
从领略原创小说的真实和感受同名电影的温和之外,我们也不难窥见一个社会男尊女卑的严重性。
今天要分享的这部电影,就是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7分的韩国新片——《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于1982年出生在韩国,同是生活在东亚文化圈的大染缸,有些东西自然而然被当作是“传统”。
由于年代不同,男尊女卑的程度有大有小,但这种现象依旧如梦魇一般从未消逝。
从家庭戏剧的角度来看,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一个经历育儿、家务和职业中断的金智英(郑有美 饰)突然有一天有了精神问题,说出了一些令家庭成员惊愕的话语…
不知不觉地,丈夫郑代贤(孔侑 饰)和整个家庭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故事。
影片开始,镜头在家庭聚会其乐融融的场景和金智英做家务之间切换。
直到金智英以自己母亲的口吻和婆婆对话时,空气仿佛凝结成冰,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金智英开始称呼婆婆为“亲家母”,丈夫为“小郑”,公公为“亲家公”,而这种人物代入让她完全迷失自我。
场面近乎不可控时,郑代贤(孔侑 饰)连忙将妻子带离现场。
“爸,妈,秀玄(郑代贤妹妹),智英她有点不舒服,真的,她最近有点生病了,我之后再仔细向你们一一说明。”
无数次,化作自己母亲的金智英都在想:
“只有你们家人团聚很重要吗?既然你们的女儿可以回娘家,那也应该让我们的女儿回来才对吧!”
每次金智英陷入精神异常时,她的脑海浮现的全是童年的回忆。
镜头闪回到从前,那个对女性恶意达到最大化的从前,小时候父亲重男轻女。
初中时公交被男同学尾随和威胁,叫父亲来接后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亲,迎来的却是父亲的严词指责。
为了工作,对男同事的恶意玩笑她可以忍气吞声;为了育儿,放弃工作她可以忍气吞声。
但好不容易出门买杯1500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咖啡喝,竟被陌生男子说是妈虫(网络流行语,暗讽有小孩的母亲整日无所事事,过着靠老公养的生活),她愤怒的情绪终于迸发。
电影以温吞的方式描摹平凡女性金智英的一生,以穿插回忆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她的内心世界。
感受她作为平凡女性有苦难言的丝丝苦痛,每一次简单的单人镜头都铿锵有力,每一次的特写则让观众共情满溢。
生活流的影像虽比小说直述一个个刺痛人心的事实要来得温和,但也架不住痛楚的画面反复叠加。
脱胎于小说的真实故事,透过影像的介质,电影的真实蕴含于平静的画面和人人皆知的戏剧冲突中。
它如一面镜子,照到他们,也照到我们自己。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生活,第三眼自己。
和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一样,平静却又如此有力。
时光流逝,一次次的事实成为韩国男性的“男权主义”已然深入骨髓的佐证。
我们期盼他们会反躬自省,他们会将骨子的歧视慢慢淡化,他们会摘下那恶毒的有色眼镜,然而这次期盼再度落空。
关于男尊女卑的问题,韩国存在,我国存在,全世界存在。
而每一次不同形式的发声,都看似微不足道,但都是或大或小的努力。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但不尝试就一定没有。
回望韩国电影这么多年,不可否认的是,在创作自由的土壤之上,他们曾经拍出过太多改变社会的电影,如《辩护人》《熔炉》。
所以,偏见也好,歧视也罢,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和社会的劣根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生而为人,由衷期盼每一位女性都可以不被所谓的“性别”所束缚,可以拥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PS: 不要求资源哈,韩国才上映呢!嘻
家庭主妇的绝望有几人能体会?我敢说,很少很少。至今仍记得有一期《60分》采访金刚狼休.杰克曼,他说小时候,大概六七岁吧,有一天,没有任何先兆的,他妈妈忽然就收拾东西离家出走了,再也没回来,后来他再也没见过她。受访是他主演《悲惨世界》那一年,快五十岁了,说到这件事他还是在镜头前哭起来,他说他是个小孩子,不能理解,现在长大了,仍然不理解妈妈怎么忍心抛弃他。休.杰克曼一直和太太关系很好,拍戏都会带着她去,他们没有要孩子。
斯皮尔伯格的母亲也做过同样的事。爱上丈夫的好友,和他私奔了,那时斯皮尔伯格尚年幼,在学校面对对犹太人的歧视,家庭也没有了妈妈的温暖,可谓内忧外困。她们的年代,正是西方女权觉醒的年代。男人们对自己另一半内心的波涛汹涌竟然毫不知情。《革命之路》里如此,《时时刻刻》里如此,《克莱默夫妇》里仍然如此。她们探索除了家庭主妇之外,女性究竟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扮演什么角色。
这是西方(白人)女性的故事。东方呢?看一看《82年生的金智英》。
我不知道怎么去理解这部电影,它太真实了。金智英的故事是她的故事,也是中日韩等亚洲女性共同的故事--看完后我甚至想,和中国韩国相比,日本算好了,起码钱是交给老婆而且男社畜做的不好是会自杀的。女性多少还有点儿盼头儿。
我不清楚没有婚姻和孩子的观众能了解和感受多少,我一路看一路感到惊心动魄--这几乎就是过去五六年来我和叶卡的人生。想想这些场景:
郑先生早上匆匆的出门上班,有时会转身给忙碌的智英一个拥抱,智英在忙乱中催他快点儿上班别迟到了。他会急匆匆的从公司赶回来只为(可以帮智英)给孩子洗澡。孩子睡了也半夜了,温暖的灯光下智英一件一件的叠衣服,白天推着婴儿车去托儿所后在路边喝杯咖啡,买买日用品就又要接孩子回来,推着回去,喂饭,陪着玩。平时的事情还包括一家的三餐,清洗玩具,清洗浴缸。片中的智英是麻木的,她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麻木的忙碌着每一天。正如她在片中说:我觉得还挺好的,就是每天下午的时候看着太阳落山,心里会有一点儿空荡荡的感觉。这是她和郑大贤和孩子的小家庭,日复一日。
大家庭里,每年过年都要回去伺候公婆(以及公婆的家庭),面对婆婆的冷嘲热讽,被催着生孩子,再生几个,生个男孩儿。影片一开始郑大贤说:我们不如今年别回去了,去旅游吧,智英叹了口气说:不回去被念的还是我,不会是你。郑大贤到厨房帮她洗菜,婆婆就在客厅大声说,看我儿子多好,多心疼你,你真是有福气啊。这是他们面对大家庭,家族。
终于智英从生活中捞到一根救命稻草--她的前上司自己创业了,希望她可以加入,而体贴的大贤也愿意休一年的育儿假支持她出去工作,她收到婆婆寄来的中药(因为她在公婆家忽然“鬼上身”--其实是精神崩溃,婆婆觉得她有病),欢天喜地的打过去道谢,说会好好工作。当婆婆得知儿子休一年育儿假让她上班后第一反应是:我儿子大好前程,你怎么搞得!你上那个破班赚的钱够付保姆费和托儿费么!这个细节真实到令人发指,我就知道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对白几乎一模一样。
最恐怖的就在于她想了一下,的确觉得自己上班挣的钱没有老公多。她想不到更好的理由支持这个家庭决定。于是她放弃了。继续把自己藏起来。
片中智英忽然像鬼上身一样用另一个人的身份说话时非常吓人,但她说的正是自己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例如在婆婆家,忽然用自己妈妈的口吻说:你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也心疼我的智英啊,你让她来我这儿吧。例如,她忽然用姥姥的口吻对妈妈说:美淑,你不要这样,你牺牲太多了,你一个人去制衣厂工作,供弟弟们读书,我看到你的手上被缝衣针划的伤口每次都很难过,但我没有说句道歉也没说句感谢。
三代韩国女人的故事,投射在智英一个人身上。
这片子让人温暖之处在于虽然进步缓慢,但三代女性以来还是能看到一点点的进步:例如男职员去上性骚扰相关课程,例如智英的姐姐独身,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老师,打破了所有韩国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和要求,和姨妈姑爹直接争论(例如:你生了那么多儿子,为啥现在儿子都不理你啊,还得靠女儿心疼你)她做这个举动并不奇怪,小时候她和智英在世界地图上画想去哪儿,她一口气划了四个:芬兰,法国,瑞典,丹麦。智英问为什么?她说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韩国人啊。
小小的进步还包括,智英的爸爸和弟弟的一点转变,心理医生给她的正面提示,以及她的女强人前主管,自己做了公司。做的还不赖。想不到这故事的缘起是因为结尾处一个小风波:智英推着女儿去排队买咖啡,因为女儿拉她,咖啡洒了,被几个办公室男社畜嘟囔“妈虫”(类似放任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的极品家长的意思),她停止收拾,站起来对几个人说:你凭什么这么说我,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你为什么要这样伤害一个陌生人。男社畜悻悻离开。她和心理医生说起这个经历,心理医生问:你说了他之后痛快吗?
她说:没有觉得痛快,但也没觉得丢人。
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女权主义电影,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从心理危机里走出来的故事。如果说她和女权主义有一点关联的话,上面这句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恐怖片,其一是觉得真实的令人恐惧,其二是很多看了电影和书的人的观感,男性自不必说了,我看到不少女性也觉得金智英已经很幸福了,她的痛苦都是自己作的,想要的太多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是男的都没觉得她要的太多,人的价值真的是只有金钱可以衡量吗?《恋爱的犀牛》里有一句对白:钱本没有用处,它能让你快乐才有用处。金智英去上班可能挣的钱没有郑大贤多,但这不是她本该留在家里的理由。我当然深深明白现实的残酷,一个小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还房贷要给孩子上兴趣班以及准备将来。但这里的关键不是如何做到家庭收入最大化,而是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也听说过非常开心的选择做家庭主妇但被自己父母骂“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大学不是让你毕业了做个家庭主妇的!”,很难说哪种更惨,但这悲剧的核心是在东亚社会里,女性没有选择自己角色的机会和权力。整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氛围。
这部电影和小说是作者搜集素材之后整理而成的,它用许多具体的事件,表现了许多东亚社会熟视无睹的对女性尤其是已婚已育女性的歧视和无形的压迫,例如婆婆欢天喜地的送金智英一件礼物,重重包裹打开一看: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崭新围裙,例如公司里对女性主管的偏见,对性骚扰的处理。因为这样的集中表现,令这部电影多少有点儿用力过猛,一件接一件的事件,一句接一句的刻薄话语排山倒海,有点儿大字报的意思,削弱了它做为电影的艺术性。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一部东亚女性非人生活大百科。
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人批评它不切实际,把所有对待女性的不公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倒霉的女人啊
其实,她已经足够“幸运”
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但是还有妈妈爱她,她还能上大学,找到心仪的工作,和心仪的对象结婚,生病了妈妈也能理解她,爸爸和弟弟也试着关心
稍大一些在公交车上被变态男尾随,还有善良的大妈愿意帮她,爸爸批评她不应该穿太短的裙子,去太远的地方学习,但至少接到她的信息愿意来接她
工作后虽然对女性的不公随处可见,但还有不错的女性同事和上司
婚后婆婆不理解,但已经比我们见过的太多作妖的婆婆好很多,更不用提还愿意试着去理解妻子的丈夫
是啊,我们想到那些因为性别一出生就被丢弃的女孩,那些像智英妈妈一样为了哥哥弟弟不能受教育的女孩,那些被性骚扰的女同事,那些被婆婆当成生儿子的机器、被丈夫家暴的女孩,还有那些仅仅因为长得好看或者不好看被伤害的女孩,是不是觉得智英其实也算幸运?
可这“幸运”,给你你要不要啊?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感到悲哀。
《82年生的金智英》未映先火,很多人在它上映之前就知道了这部电影。
因为这部电影,以及原著小说,还有和它相关的明星都曾陷入舆论漩涡。
当初原著小说上市的时候就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波,很多韩国男性说这部小说过度地宣扬女权主义,是一部迎合女性、讨好女性的谄媚之作。
当宣布要将这部小说搬上大银幕的时候,更是遭到了韩国男性强烈的抵制,甚至有人请求青瓦台封杀这部电影。
看过这部小说的明星会被问候全家,担任这部电影女主角的郑有美更是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
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电影),会面临如此铺天盖地的差评,会被无数人抵制?
如果你不喜欢一部电影,你大可在看过它之后打一个差评,何必在还没看过它,甚至它还没拍出来的时候就抵制?
里面到底有怎样的情节,能让这么多人对它恨之入骨,以至于不希望它被拍出来?
有人说过:如果社会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这种声音一定是谎言。
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批评《82年生的金智英》,不是因为它真的是一部烂片,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害怕。
它让女性感到感同身受,也让男性感到被戳到了痛处。
你瞎说大实话,戳到别人痛处了,他会给你好脸色吗?他只会否定你、抨击你、辱骂你,说这是一部烂片。
像《封神传奇》《富春山居图》这种真正的烂片才不会有那么高的热度,也不会那么有争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它是烂片,不值得浪费那个精力来讨论它、抵制它。
反过来说,一部电影能让全国男性都去抵制它,绝不是因为它是烂片,而是因为它说了大家不想听的实话。
在重男轻女现象普遍的国家,有人拍了一部揭露人们重男轻女的电影,你揭他们的短,他们自然要抗议。
影片中,金智英在家里排行第二,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弟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是温室里的花朵,什么活都让两个姐姐干,绝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
父亲去英国出差,给弟弟的礼物是钢笔,给两个姐姐的礼物就是笔记本。
弟弟去看望二姐金智英,打电话问父亲:二姐喜欢吃什么。
父亲说她喜欢吃豆沙面包。
其实金智英喜欢吃的是奶油面包,她一点都不喜欢吃豆沙面包,是弟弟爱吃豆沙面包。
三十多年了,父亲都不知道女儿喜欢吃什么,只知道儿子喜欢吃什么。
弟弟只要干一点活,姑姑就会说:这家的女儿们真会搞特殊,干嘛叫年幼的弟弟搬东西。
大姐反驳道:他哪里年幼了,都年过三十了。
姑姑却说:就算白发苍苍,老幺就是老幺,真不懂珍惜自己弟弟。
女人干活就是应该的,让男人干活就是搞特殊。
他们还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只是说是年长的要让着年轻的。
所以大姐当年不得不报考师范大学,做老师来供养弟弟妹妹。
被迫选择不喜欢的大学,被迫选择不喜欢的职业,被迫选择不喜欢的生活,就因为她是女人。
小时候她的梦想是去丹麦、瑞典、芬兰,然而现实是她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假如她是男人,也许父母不会强迫她读师范大学,不会强迫她上班来供养弟弟妹妹,那么她的人生会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弟弟年龄更小,所以处处都要让着他;姐姐年龄更大,所以她就要做老师来供养弟弟妹妹。
果真是年龄的问题吗?
但是金智英的母亲美淑并不是最大的孩子,她还是兄弟姐妹中成绩最好的,还是在父母的逼迫下退了学,放弃了做老师的梦想,年纪轻轻就去做衣服,打工供养她的哥哥们读书。
所以说啊,和年龄有什么关系,是男孩就被当做一块宝,是女孩就被当做一根草。
美淑小时候要打工供养哥哥们,长大了还要照顾丈夫和孩子。
她这么辛苦,她的婆婆不庆幸自己有个好媳妇,反而说她是因为儿子才能这么享清福。
连美淑的母亲也说:女婿很了不起。
明明是女人包揽家务,婆婆不仅归功在儿子上,还对美淑说:总之家里至少得有四个男的,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再生个儿子,这可都是为了你好。就生了个智硕,太空落落了。
美淑生一个儿子都那么累了,你还要她再生一个儿子,你想累死她吗?
不过也有明白人:我也生个女儿就好了,儿子都没用,看她们为妈妈摆饭桌,真孝顺啊。
十年过去了,到了金智英这一辈,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金智英小时候放学回家遇到了怪叔叔,父亲不去责怪怪叔叔,不去反思他不接女儿放学,让她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反而怪她为什么非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怪她穿着不得体,怪她裙子太短(其实金智英穿的是校服),怪她逢人就笑。
是她被尾随了,她是受害者,父亲反而去怪她。
金智英的姐姐上高中时和朋友们合伙抓了暴露狂,把他交给警方,结果被老师们狠狠教训了一顿:女生不知道羞耻。
又过了十年、二十年,她们长大了,一切还是一样的。
金智英没结婚的时候,婆婆叫让她早点结婚。
结婚了,婆婆又催她生孩子。
生了女儿,婆婆又催她再生个儿子。
女人做家务是她应该做的,男人做家务就会被夸是个好丈夫。
女人照顾小孩是她应该做的,男人把小孩交给岳母照顾,人们就会夸他真了不起。
男人不照顾小孩是应该的,女人生完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复职就是不称职的母亲。
你要是敢让丈夫请育儿假来照顾小孩,你就是疯了,太过分了,竟敢毁掉我儿子的大好前程。
父亲过生日是母亲下厨做一大桌饭菜,母亲过生日还是母亲下厨做一大桌饭菜。还是姐姐体量母亲,点了外卖。
以前金智英的父亲只给儿子买钢笔,现在父亲也只肯给身强体壮的儿子买中药,眼中根本没有产后抑郁的女儿。
重男轻女不仅体现在家庭,也体现在职场。
金智英工作能力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还是属于能力比较强的,上司经常表扬她,但仅仅是因为她是女性,就没有被选进企划组。
落选的不只是她,整个企划组都只选了男性,没有选女性,因为公司希望组建一个5年以上长期小组,公司觉得女职员很难长久。
就因为他们“觉得”,就剥夺了女职员的机会和权力。
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韩国特有的,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很多岗位不招女性,除非你的能力比男性出色很多。
还有很多岗位虽然男女都招,但是男女员工同工不同酬。
比如前两年《金钱世界》男女主演补拍酬劳相差1500倍。
金智英的上司金组长能力就很强,但就因为她是女性,根本没有晋升机会,不得不辞职去单干,而同期入职的男同事全都晋升为科长了。
领导根本不尊重金组长,还阴阳怪气地对她开一些并不好笑的玩笑,金组长还不能生气,被diss了还要陪着上司一起笑。
金组长这表情明显是领导太过分了,她都想站起来把领导打一顿了,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虽然在下属眼里她是成功女性,但在领导眼中,在家人眼中,她不是好母亲,不是好老婆,也不是好女儿。
“事业有成又如何,孩子毁了什么都完了。”
为了这个家,金智英的母亲没能实现做老师的梦想,不想做老师的姐姐却被迫选择了她不喜欢的职业。
母亲还说:当时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
说明金智英的母亲、姐姐为了供养弟弟妹妹而做出牺牲并不是个例,是很普遍的现象。
金智英也是如此,她做了妻子、母亲,就放弃了写小说的梦想。
人们看不到她们做出了多少牺牲,看不到她们放弃了多少想做的事,又咬牙做了多少不想做的事。
到最后,她们还随时都会被人身攻击,被称为“妈虫”。
(妈虫:用来贬低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幼童的妈妈,或无收入的全职妈妈)
金智英用丈夫的钱买杯咖啡也会被说闲话;
如果她去上班挣钱,婆婆又会说:你上什么班?你一个女人能挣多少?有你丈夫挣得多吗?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请育儿假做家庭妇男的丈夫,就算丈夫同意,婆婆也不会同意。
因为婆婆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她觉得这样就是对的,放弃梦想是对的,任劳任怨也是对的。
她小时候被压迫,长大后就去压迫别人。
她小时候讨厌人们重男轻女,她受尽了重男轻女的折磨,她长大后就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一代传一代,恶性循环。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被韩国男性抵制,甚至请求青瓦台封杀它?
因为这部电影批判的就是他们。
他们的家里就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他们的公司也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而且只会比电影中的情况更严重、更恶劣。
电影并没有卖惨,也没有刻意放大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恰恰相反,金智英已经很幸运了。
电影最后,男主角郑大贤说服母亲请了育儿假,金智英没有像母亲、姐姐那样被迫放弃梦想,而是如愿以偿做了小说家。
这个结局太美好了,也太理想化了。
不仅如此,金智英的母亲也对她很好,父亲说她的时候,母亲会维护她,父亲只给儿子买中药,母亲也会批评他。
金智英的父亲虽然有一点重男轻女,但至少还会反思自己,妻子说了他之后他赶紧就打电话再给女儿买一箱中药。
婆婆也重男轻女,但最后还是选择尊重金智英和郑大贤的决定,金智英工作,郑大贤带娃。
郑大贤更是一个完美丈夫,他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宁愿冒着失业的风险也要请育儿假。
所有人都不理解金智英,只有郑大贤尽可能地关心她、善待她、帮助她。
所有人都喜欢找别人的问题,只有郑大贤会找自己的问题,还说他觉得金智英是因为和他结婚才生病,是因为他才生病。
甚至还有长辈不觉得儿子好,觉得女儿更好。
包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也没有因为父母溺爱他就膨胀了,还是去看望了金智英,还送了钢笔给金智英。
重男轻女的是父亲,是姑姑,他做弟弟的没什么错,但是他愿意用这种方式和姐姐和解。
要说《82年的金智英》是宣扬女权、讨好女性、丑化男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导演和原著作者已经很克制了,现实中重男轻女的现象要比小说和电影严重得多得多。
现实中像金智英的母亲这样不重男轻女的人少之又少,像金智英的婆婆这样愿意尊重儿子、媳妇的决定的人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像郑大贤这样的完美丈夫更是根本不存在。
金智英有一个支持她的母亲,还有通情达理的丈夫,婆婆和父亲也并不是冥顽不灵。
即便是这样,金智英还是生活得很艰难。
但真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女性遇不到郑大贤这样通情达理的丈夫,遇不到不重男轻女的母亲和长辈,遇不到知错就改的父亲和婆婆,所以她们的生活只会比金智英更艰难。
有多少父亲和婆婆曾经重男轻女,后来还会知错就改?
有多少婆婆会不再坚持自己,而是让着媳妇?
有多少长辈会觉得生女孩比生男孩好?
有多少丈夫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请假当家庭妇男,让妻子去做她想做的事?
答案是非常少,甚至可能根本没有。
《82年的金智英》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但大家都知道,现实往往比童话残酷多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