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伊丽莎·希特曼
编剧: 伊丽莎·希特曼
主演: 茜德尼·弗拉尼根 / 塔莉娅·莱德 / 西奥多·佩尔兰 / 瑞安·艾戈尔德 / 莎伦·凡·艾腾 / 更多...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www.focusfeatures.com/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1-24(圣丹斯电影节) / 2020-02-25(柏林电影节) / 2020-03-13(美国)
片长: 101分钟
又名: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 绝不、很少、有时、总是
编剧: 伊丽莎·希特曼
主演: 茜德尼·弗拉尼根 / 塔莉娅·莱德 / 西奥多·佩尔兰 / 瑞安·艾戈尔德 / 莎伦·凡·艾腾 / 更多...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www.focusfeatures.com/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1-24(圣丹斯电影节) / 2020-02-25(柏林电影节) / 2020-03-13(美国)
片长: 101分钟
又名: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 绝不、很少、有时、总是
在影片进行到第60分钟的节点上,《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个拗口难记的片名的含义终于被揭晓。在我们从未看见全貌的诊室中,社工向Autumn提出关乎她健康和安全的问题,并希望她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的一个频率回答。社工轻快地表示不需要有压力就当是答多选题,但这从“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使用避孕套”到“你的性伴侣是否对你进行身体暴力”的一系列问题,让故事里那位被刻意藏起来的性伴侣第一次被带入对话之中,而冷静独立决定一人悄悄堕胎的Autumn,或许也是在这一时刻意识到,她并不该独自为腹中那个意外到来的孩子负责。
然而,在这段长达三分钟的问话之中,Autumn始终是独自一人。镜头近距离对准她那写着疲惫但努力保持冷静的脸庞,在这逼仄的银幕空间中,故乡街头未融的冰雪和纽约的霓虹都淡去,Autumn身边没有一路上提供情感支持的表姐,甚至都没有反打镜头给到对面那位温柔而语气坚定的社工。有的,只是Autumn穿着标志性的黄色卫衣坐在那里,在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回溯起那些无法逃避的痛苦。
在这排除了一切外界因素的镜头之中,屏幕好像变成了一面镜子。《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Autumn的故事,是她只对自己负责的决定,也是属于她的旅程。但是,这些零零散散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却绝不只是Autumn一个人的答案。
亮片与鼻钉:属于她的角色研究
《从不》的剧情很简单:意外怀孕的17岁少女Autumn在发现宾州法律规定必须有一位家长知情才能堕胎之后,和关系亲近的表姐Skylar踏上了去纽约堕胎的旅程。
在美国多个州通过反堕胎法案的大背景下,《从不》中未成年意外怀孕和跨州堕胎的剧情很容易让本片显得像是一部“观点”电影。然而,虽然《从不》是一个关于堕胎的故事,它也确实触及到女性身体掌控权等一系列议题,这部影片却是一部并不激烈也并不血淋淋、人物描写大过观点表达的作品。
它没有抗争和碰撞,没有戏剧高潮,没有真情告别和最终和解,没有《朱诺》的美式温情,也没有《四月两周三天》的粗粝沉重。《从不》更像是从两位少女人生的录像带中节选了几天几夜,以近距离但保持克制的视角观看她们的生活和旅程,不刻意营造狗血也不忽略任何细节。这样的观察让被放在特写之下的两位少女有了不似电影角色的真实感,我们也得以被邀请进入她们的世界,体会她们寡言少语下的不安,和面对高压事件的一次次情绪涌动。
在这样的一个偏重角色研究的故事中,主角的出场方式极为重要,而《从不》以一种非常干净而高效的方式构建出了Autumn生活的世界和每日所所经历的日常。《从不》的开场是一场复古风情的高中才艺汇演,当Autumn的同学们表演着拙劣的猫王模仿秀和50年代男女混搭歌舞时,Autumn用吉他伴奏唱着一首悲伤的歌。虽然她穿着有些滑稽的外套抹着银色亮片眼影,她眼神和歌声中流露的心事已经让她和同龄人身处不同时空。
而接下来从餐厅到家中,从超市到街头的几场戏,被几个小妹妹占据精力的妈妈、没好气的继父再到活泼能干的表姐Skylar,Autumn周边的人物关系被迅速补全,而Autumn的格格不入和与自己所处环境之间的间离感也一步步加深。导演Eliza Hittman之前的两部长片都设定在阳光充足的悠长夏日,但《从不》却选择了宾州寒冰未消的冬季,整个故事蒙上灰白色的滤镜,穿着笨重衣服遮住肚子的Autumn一人走着。
然而,尽管Autumn形象的树立过程精准而高效,她整个人物最为重要的前情却被有意地完全隐去,即这场意外怀孕是如何发生,以及孩子的父亲是谁。当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时,Autumn已经怀孕一段时间,而以她有些沉默和自我封闭的性格,是肯定不会告诉我们这些看客她最想闭口不谈的秘密的。
这样缺失了一块拼图的人物画像,为观众制造了一些萦绕周身的神秘感,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因此不再是关于一个女孩堕胎的前因后果,而变成了关于Autumn这个具体的真实存在的普通人,在做出堕胎决定后生活经历的方方面面。这个故事,由此不再去追问行动的原因,而只把镜头对准行动本身。
Hittman在访谈中的一句话或许非常完美地解释了她为什么选择隐去这些背景:"It's no one's business but hers." 这是Autumn自己的身体,也是不容其他任何人参与的只属于她的决定。所以,她才会在知道自己怀孕之后,以一种原始而暴力的方式刺破身体穿上鼻钉。这是一个同时带着自毁和自爱的动作,Autumn急迫地宣示独立,宣示对自己身体的唯一掌控权。
背景中的另一性别
从传统的剧作角度看,《从不》可以说是一场略为松散的The Hero's Journey(或者应该说是The Heroine's Journey),主角离开家乡踏上旅程,坚定目标克服困难,最终胜利归来。从宾州小城到曼哈顿的旅途是Autumn和Skylar的奥德赛,虽然我们的英雄们坐着灰狗吃着最便宜的面包,她们的坚定与勇气、她们之间不用言说的相互扶持,都为整场旅程注入了一些动人的英雄主义。
虽然不是叙事模型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但既然是英雄的奥德赛,就免不了重重困难和阻挠。《从不》的故事回避了更为戏剧性的冲突,纽约这个城市似乎就顺势成为了两个少女必须战胜的大反派。她们笨拙地买票,无处可去只能来来回回坐地铁,整座城市嘈杂的夜幕降临在她们身上,而她们下棋甚至赢不了一只鸡。
这趟纽约旅途中,她们最为明显的负担就是随身携带的那只毫无必要的大旅行箱。Autumn和Skylar本来就只计划来纽约一天时间,但Skylar却往里面塞满了换洗衣服,不得不拖着笨重的箱子艰难地跑上跑下。导演对此的解释是,她读到很多来纽约堕胎的女人们都会多带很多行李,因为她们总想着来都来了,可以有时间观光;但她们错了,她们只是来堕胎的。这口不得不携带的负重,似乎是纽约对小镇女孩们的一个玩笑,也是一个视觉上的隐喻,映照出表面冷静的两人内心的千钧重压。
对比那些在堕胎非法地区的女性可能有的绝望挣扎,两个主角的困境似乎显得不值一提,毕竟Autumn是仍然有着自主选择权的一位女性。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Autumn最终也是在合法的地方接受安全的手术,工作人员不仅非常专业且温柔友好,而Skylar也能在餐厅洗手间用着“法国妓女洗澡法”苦中作乐。
但以上的外部阻碍并不是两人所遭受的全部,还有一层威胁一直潜藏在背景里。观众席中大喊"slut"的同学,叫家里狗狗"slut"的继父,超市中躲在玻璃后窥视、抓住机会就亲两位女孩手的老板,地铁上的变态,以及搭讪的男孩,这种危险是如此熟悉如此深入日常,甚至可能都不再被算到需要单独强调的困境中。作为一部以两位少女为主角的作品,《从不》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身为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随时随地经受的凝视、羞辱、骚扰甚至侵犯,和她们由此发展出的已经深入骨髓的不安和警觉。
而到“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问询段落,这种性别权力的不平等变得更加直白,一直隐藏在背景中的男性出现在对话之中,被“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的一个词衡量和审判。在两性关系中,每位女性或多或少都担心过意外怀孕,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男性,拒绝使用避孕套、在女性不愿意的情况下强制发生关系,甚至采用身体暴力达到目的,最终再让女性来承担所有风险,承受发现意外怀孕后那一瞬间的绝望和堕胎对身体与心灵的巨大伤害。
我们总教育女孩自尊自爱,但在男性的绝对力量、压迫和暴力之下,这样的性教育或许并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可笑的是,我们似乎只能通过“熊孩子很烦”的避孕套广告,来颇为冒犯地教导男性:不想承担当爹的责任就给我好好避孕。Autumn用穿鼻环的暴力方式宣示的身体控制权,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Autumn意外怀孕的前因后果,但她开场唱的那首"He's Got Power"或许说明了一切。不管是不是以爱情之名,这个象征意义上的他,都用绝对的力量,让“我”做出违背意愿的事,说出违心的话,让“我”最终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掌控。
然而,虽然《从不》涉及以上对性别政治的讨论,它仍然是一个重视人物多过传递信息的故事,它做不到对女性议题讨论的面面俱到,也不是一次强有力的发声或者批判。过于强调本片的女性主义标签,可能会略微有些偏移重点,在整个故事中,《从不》没有为任何主角的行为定性,既没有指责搭讪男孩的行为,也没有批判Skylar出卖色相换取金钱的举动。
它更像是一次平静的叙述,捕捉少女们这几天中经历的一切。这些身为女性所感受到的威胁,不是作为宏大主题在此进行讨论,而是这两位我们要进行角色研究的主角们身份的一部分,是她们当下行进着的日常:危险的目光藏在每一扇门和窗后,地铁的门每开一次都要马上惊醒,把所有陌生男性一概当做坏人处理,时刻清醒,时刻保持警惕。对于女性观众而言,这种体验真实到让人有点毛骨悚然,而对于男性观众而言,这或许是他们最需要去尝试理解的感同身受。
寡言的少女
作为一部有着似乎值得大加挖掘的主题的作品,《从不》的对白算是相当少。在展现青少年的人物状态时,Hittman不用看似聪明入时的对话来显示自己有多懂青少年,也不借角色之口发表主张,而是选择用最少的词语和能代替语言的行动来描摹贴切的情感。
主角Autumn本身就是个不太爱说话看似生人勿进的青春期少女,而她情绪的细微变化,都靠演员Sidney Flanigan用诸如“F*ck off”这样的一两个单词,和特写镜头下的表情呈现。第一次演戏的Flanigan对Autumn的完成是相当好的,整场旅程中情绪的循序渐进、想要不断藏起来的焦虑和迷失,都写在她那张不算锋利但仍很孤独的脸上。
而Autumn与Skylar之间的互动,也几乎不需要语言。《从不》里主角们的重大决定都不是靠讨论和商量出来的,而是靠坚定的动作准确地表意,就如决定去纽约时Skylar一声不吭地往Autumn书包里塞现金,和好时Skylar自然地为Autumn做眼部遮瑕。两人之间充满真情的默契,Skylar不追问的无条件支持,都在这些沉默的动作中缓缓流动。
两人最为动人的身体接触,是Skylar为Autumn牺牲色相时两人的偷偷勾手。在这之前,《从不》故事中的身体接触都由男性发出,巴士上遇到的搭讪男,武断而具侵略性地用手搭上Skylar的手臂,之后在KTV也毫不掩饰地来回抚摸Skylar大腿。在这两段接触之后,镜头都马上移到Skylar若有所失而略带厌恶的面部特写上。
但Autumn和Skylar的勾手不一样,在一根圆柱之间,姐妹俩的小拇指轻轻勾上,我们看不到对面被不喜欢的人亲吻着的Skylar当下是什么表情,但这带着孩童时代记忆的接触,是略带伤感但最具力量的相互支撑。
在这个并不明亮的故事里,Autumn和Skylar之间的友情是为数不多的一道光。我最喜欢的两人互动,是做过手术之后的Autumn和Skylar在中国城面包店吃面包,笑着讨论圆圆胖胖的面包像虫。这一段对话是两位演员的即兴发挥,也是两位真正在该年纪的年轻人最真实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和在其他场合下符合青少年特性的寡言少语,也进一步让《从未》更具有普通人人生故事的质感。
幸好,这个故事拥有一个饱含希望与光亮的结尾。解决了一切的少女们坐上了回家的巴士,柔和的光线中,疲惫的Autumn终于安然闭上眼睛。我们对Autumn的观察就到这里结束,在未来,她或许会告诉别人她意外怀孕的秘密,或许不会。不管怎样,我们将都无从知晓,毕竟这是属于她的身体,也是属于她的故事。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并不是那种情节紧凑,一波三折的电影,相反,全片充满了留白和情绪上的克制,即使是在那个全片情绪达到顶峰的点题长镜头里,女主autumn也没有完全失控或是放声大哭,而相对于其它的一些女性电影,导演伊莉莎希特曼也没有让两位女主激烈而主动的反抗或是斗争,而是平静用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象征来展示当代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无声压迫。
在autumn和skylar踏上纽约之行之前,用几场戏简洁描述了两位女主的基本性格,通过打鼻钉和吃止疼药猛击腹部的疼痛和女主表面的平静的对比来展现女主情感克制性格内敛,又通过skylar和男顾客日常的闲聊来展现女二开朗大方,以及对现实社会人情把控力,而与此同时,skylar从营业额中拿走一部分给女主做路费的那一场戏非常有意思,skylar在拿钱时,镜头给到明面上的摄像头,拿完钱后skylar将营业额递进去,如往常一样被强行亲吻手背。其中的暗指非常明显,女性能躲过摆在明面上的监视,却躲不过隐蔽在幕后的男性的侵扰。
除了这一幕,影片还有一个地方也表达着窥视感,autumn和skylar与搭讪男一起去往保龄球馆,当skylar扔保龄球时,镜头是这样的
而男生投球时,镜头是这样的
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
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全片对男性形象的描写:从大声叫喊着“slut”的男同学,没有父爱的继父,一直没有出现的致使autumn怀孕的男生,强行亲吻手背的幕后男到地铁上举止猥琐的路人,一直试图调情的男人。全片的男性形象几乎没有正面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人物塑造是一种简单的性别对立,而是对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刻画,全片所有的的男性形象对于女主和女二来说都算不上“反派”,他们其中不少都只是她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可这些过客确如同黑色的小剂量毒药,在社会中积攒,对女性造成持久的压迫与伤害。
困境,整个影片里女性似乎一直都处于困境之中,而这个困境就好像女主下的那一盘已经输掉的五子棋游戏,每当女性陷入困境时,似乎怎么走都已成败局,当她们没有钱,连车票都买不起时,纵然是skylar也只能让搭讪的男生得逞来换取借钱的机会,这几乎是一些困境中的女性不得不向经济更占有优势的男性妥协的代表,也是一次对男女之间不平等权力地位的直接描摹,而我似乎能想像到未来当她拒绝男生进一步发展的请求后,会被理直气壮骂一句“slut!”,这些微妙的黑色毒药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忍受,autumn不会挺身而出把违心和男生亲吻的kaylar拉走,就好像她们不会因为每天被强行亲吻手背而扇猥琐男一巴掌然后转身走人,也不会因为地铁上的猥琐男的行径去揍他一顿,她们最多只能对这些细小的恶意竖起自己的中指,可谁知这些男性看到她们的退让之后会不会扬起他们的嘴角然后轻蔑的叫一声“slut”?就如同棋局输掉后游戏机所发出的那一声声刺耳的嘲笑?
另外,很多人也注意到她们随身携带的那个大箱子,大家都会不解,为什么一次短暂旅行需要带如此沉重的箱子呢?其实根据导演伊莉莎希特曼自己的解释来说,她读过《纽约杂志》上的一篇关于前往纽约堕胎的女性文章,据说她们总是把行李箱塞得过满,而片中的大箱子的寓意也就十分明显,象征着女性无时无刻受到的重压,当然,我的个人意见还是觉得这个设定略显生硬并且意图太过明显。但到底为什么前往纽约的女性会把行李箱塞得那么满?答案无从而知,可能是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的茫然无措,也可能是因为防备的习惯使然,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个大箱子就像一把枷锁,在autumn和skylar前行的道路上细细微微地拖累着她们。
所以,《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关于女性觉醒奋起反抗的故事,有的人会抱怨为什么autumn和skylar到了最后也没有作出什么表达觉醒精神的行为,他们忽略了一件事,autumn和skyler在纽约所经历的某种程度上就是她们的日常,地铁上的猥琐男和搭讪男并不比大叫着“slut”的男同学和强行与autumn的发生性行为的男生更令人窒息,她们不能也不会因此做出激烈的反抗,她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堕胎这件事会成为autumn人生中的一段不会再提及的秘密与隐痛,而这个隐痛不是独属于autumn的,它也属于其她那些不得不堕胎的女孩,也属于每一个拖着重重的行李箱在路上前行的女性,它,属于社会里每一个隐忍的受害者。《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不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女性凯歌,它是一段密不透风的痛觉体验,青春期里一段尘封在心底里的秘密经历,一段不寻常的生活剪影。
堕胎对autumn来说是青春期的又一道巨浪,而值得庆幸的是,她存活了下来,结尾,autumn靠着车窗轻轻的闭上眼睛,明亮的光覆盖在她的身上,虽然在以后,还有更多的巨浪在等待着她,但至少在这一刻,光重新照进了她的生活。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部电影,乍一看上去波澜不惊,一场两个女孩的堕胎之旅,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过分的痛苦或是愉悦,更多的是一种“Uncomfortable”的不适与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渗入人心的苦楚。Autumn背后的故事语焉不详,但凭借着零零散散的信息,我们依旧能洞察背后那个令人唏嘘,并引起思考的故事。就如同“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这样简单的几个词一般,每个词背后亦是一段沉重的回忆。
借用《末路狂花》中的一句话:
When girls say no, they really mean it.
当女孩说不的时候,她们是真的不愿意。
1. 一场旅途
一场学校的演出后,Autumn回到家中,低头看见自己逐渐隆起的肚子,她知道自己怀孕了。在小诊所检测确认之后,想要偷偷堕胎的她受到了医生的劝阻,Autumn自己堕胎的尝试被一起在超市工作的好友Skylar发觉,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一场前往纽约的堕胎之旅。
两个姑娘坐着大巴来到了人潮汹涌的纽约,因为对于怀孕时间估计的错误,她们去的第一家诊所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于是两个人便在纽约的夜色之下熬过了艰难的第一夜。
第二天到了一个可以提供18周堕胎服务的诊所,但是手术亦不能一天内完成,Autumn在经历了漫长的询问过后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手术,但是手术的付款花光了两个女孩带来的所有钱财,走投无路的两人叫来了之前在大巴上遇到的Jasper,这一夜,快餐店,KTV,保龄球馆,三个人徜徉在纽约夜幕的灯光之下。
第三天,Autumn终于完成了堕胎的手术,她和Skylar乘着大巴离开,一个未知的明天映入了两个女孩的眼中。
2. 两位女孩
本片除去堕胎故事本身,最打动我的就是两个女孩之间细腻的友谊。Autumn和Syklar在同一家超市打工,同样忍受着经理无礼的行径,在发现Autumn身体有恙之后,Skylar第一时间就去照料,而两人前往纽约的行程亦在一晚的时间里便敲定并付诸实施。这是Autumn自己决计无法做到的,并不是说Autumn没有这样的能力或是资金,只是因为Autumn在把事情告诉Skylar之前,她是孤单且无助的,Skylar的出现给了Autumn勇气并让她下定了决心。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直相守相厮的两个女孩闯荡在偌大的纽约城市之间,Skylar从来没有抱怨过Autumn为何这样做,她只是默默陪伴着Autumn分享日日夜夜的折磨。在Autumn于诊所花掉她们带来的所有钱之后,Skylar也没有一句怨言,她叫来了Jasper,我觉得Skylar自始至终也没有对Jasper真的有何种好感,不过为了姐妹,她也愿意献出属于自己小小的一点去帮助她的闺蜜。
Skylar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姑娘,在Autumn生气赶走了她之后,两个人又在车站的厕所重逢,然后Skylar没有说话,只是给Autumn画了点妆遮住她疲惫的黑眼圈,两人就这样重归于好。
如果没有这样沉重的故事,光是讲两个女孩如此纯净的友谊便已赏心悦目。
而在这样一个灰暗的背景下,两个女孩之间真挚,没有利益诉求的情感,更是像清晨灼眼的第一缕光芒,刺破这个世界的永夜。
3.四个答案
本片,以四个回答为名。
“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这几个字眼很简单,但是它们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
Autumn坐在诊所之中,镜头在她和询问的医师之间来回切换,开始医师还是询问关于医保,住宿的问题,不过接着就变成了性生活的询问,而最后,则是几个关于她是否被强迫的问询。
“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带避孕套”
“你的性伴侣是否妨碍你避孕”
“你的性伴侣是否威胁过你”
“你的性伴侣是否对你造成过身体上的伤害”
“你的性伴侣是否违背你的意愿和你发生性行为”
随着问题的深入,镜头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医师身上,于是我们得以注视着Autumn每一个细微的反应。我开始意识到,每个问题以及回答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伤心的故事,一个女孩走到今天需要堕胎的这般田地,当然她自己有很多过错,但是那些在她走到今日之间对她嘲笑,对她漠不关心,对她谩骂的人,还有伤害她的,违背她意愿的人们,都是凶手。
违背一个女孩的意愿并将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强加到她的身上,这样造成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创伤,更是心灵的撕裂。而这些问题,还有这几个回答,揭开了那层被小心掩饰的伤口,并刺痛了内心,但这些问题在令人痛苦的过程中亦让女孩能正视自己的经历,也许Autumn一直觉得羞耻,龌龊,安于造化弄人,只考虑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打掉这个孩子,但是她也要清楚地知道,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她的错(至少不完全是她的错),她们在任何时刻都有着说“不”的权利,如果有任何人想要违逆她们的想法,那么那些人便是真正的加害者。
4. 无数帮凶
如果我们把那个性侵Autumn的男孩称作造成Autumn怀孕的犯人,似乎只要把矛头指向他就万事大吉,在Autumn表演时在底下嘲笑他的男孩或许就是那个“犯人”。
不过,真的如此么?如果仅仅是这样,两个女孩何必大费周折地跑去纽约,又何必隐瞒行踪露宿街头?
因为凶手或许只有一人,但是帮凶却无处不在。
Autumn的家庭,似乎在本片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父亲对于女儿的漠不关心,母亲也好像完全没有发现Autumn情绪上的问题,在这样的尴尬的家庭环境之下,也难怪Autumn没有选择告诉家里人实情,而是让自己承受一切的痛苦。
Autumn打工的地方,那个经理在每次下班结账时都会亲亲她们送钱的手,从Autumn和Skylar的表情来看,她们厌恶,但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情,而在Skylar为Autumn请假并说很不舒服的时候,这个经理依旧坚持让她们干完自己的一班。这种无形中的强迫,我不好说是父权社会的一点表现,但是至少是一个龌龊的男人对于比自己地位低下女孩们的恶意,而女孩们,习惯了这种恶意,这比恶意本身更为恐怖。
Autumn去的诊所,在讨论到堕胎和孩子的时候,老太太放了一段视频,不用看便知道是关于婴儿的认知,堕胎是残忍,不人道的事情云云,老太太当时还说,当你把孩子生下来,就会打消这些对孩子的疑虑。那个做b超的医生也对Autumn说,你听听这孩子的声音多么美妙啊。
这些人说着冠冕堂皇关于人性,关于孩子的事情,但是她们是否真的考虑过一个被强迫怀孕的女性,她是否愿意去降生一个新生命的意愿,那个所谓“美妙”的婴儿之声,在被加害女性的耳中,或许是来自地狱的呼号吧。(我想到了《嫁给大山的女人》,对于受害女性忍受现状,原谅,并爱上凶手的鼓吹。这绝对不是美德,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这些人,都是那个真正加害者的帮凶,这些帮凶或许并不自知,但是他们遵循着这个社会既有的道德理念和他们自认为完整无暇的世界观,去压迫,或者协助压迫着那些无力反抗的人们。
帮凶无处不在,Autumn亦无可遁形。在这样一个险恶的世界中,能遇见Skylar,这样一个体贴的朋友,真的是太过幸运了。
5.地下铁与纽约城
两个女孩来到了纽约城,女孩们很小,城市很大。
桥梁在Autumn脸上交替映出阴影与光亮,似乎在预示着她们不会一帆风顺的旅途。
摇晃的地铁,阴冷的隧道,地铁上猥亵她们的男子,似乎也都在诉说着飘零的动荡和内心的不安。
冷漠的地铁站服务员,冷漠的医院安检人员,我们说不出这些人究竟有哪里不好,他们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不过这让两个初来乍到的女孩稍有恍惚,这个冷漠而繁华的城市,并不如她们所想的那样美好。
一个巨大,举目无亲的城市,两个难熬的夜晚,车站,游戏厅,中餐馆,快餐店,保龄球馆,KTV,纽约似乎永远都不会有黑夜,但是这些地方又带着那么多的阴霾,那么多的抗拒,又似乎永远都是黑夜。
甚至,在这样的纽约城,女孩们都没有一只鸡聪明。
女孩们很小,城市很大。
6. 上行的楼梯
在鼻子上扎一个洞,戴上漂亮的挂饰,疼一下就可以做得到,但是这个孔洞,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愈合。
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不管是自愿抑或被强迫,意外怀孕,需要用好几天的时间,花掉很多钱才能堕胎。
提着箱子,坐着扶梯下楼,看到了繁华的都市,黑夜的灯光,但是想要重新上楼,要努力地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向上拖拽箱子。
向下,很容易。
向上,很困难。
一些做过的事情,一旦做过便很难去挽回,人生的下行道亦对所有人开放,无论有心还是被迫,都会一不小心失足跌落低谷。
但是女孩们说:“不。”
她们不愿意接受现状,她们不愿意随波逐流,她们不愿意被压迫的世界定义为默默承受的受害者,她们还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
当女孩说不的时候,她们是真的不愿意。
当然,如果能有一个Skylar一样默默支持自己的好友,即便身在低谷,努力向上爬的时候也能多见一些光芒。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