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诺亚·霍利 / 迈克尔·乌彭达尔 / 约翰·卡梅伦 / 迪尔巴拉·沃尔什 / 麦克·巴克 / 基斯·戈登
编剧: 诺亚·霍利 / 马特·沃伯特 / 本·纳蒂维 / 莫妮卡·贝莱茨基 / 罗伯特·德·劳伦蒂斯
主演: 伊万·麦克格雷格 / 凯莉·库恩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大卫·休里斯 / 吉姆·加菲根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首播: 2017-04-19(美国)
季数: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3分钟
又名: 雪花高离奇命案(港)
IMDb链接: tt5223488
编剧: 诺亚·霍利 / 马特·沃伯特 / 本·纳蒂维 / 莫妮卡·贝莱茨基 / 罗伯特·德·劳伦蒂斯
主演: 伊万·麦克格雷格 / 凯莉·库恩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大卫·休里斯 / 吉姆·加菲根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首播: 2017-04-19(美国)
季数: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3分钟
又名: 雪花高离奇命案(港)
IMDb链接: tt5223488
有人说这一季的《冰血暴》情节很差很难看。但是,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仪式感十足、且充满了不少现实隐喻和历史呼应的剧集来观察,就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东西。
《冰血暴》第三季,其实讲的是暗黑时代的冰山一角。
这个时代,就是「雄辩胜于事实,意见重于事实,立场决定是非,感情优先一切」的后真相时代。
S03E01
故事
这一季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明尼苏达州的雪景,而是闪回到了主线故事发生前的22年前——1988年的东德首都东柏林,一间审讯室。
审问的过程简短,但非常好看,只用三秒钟就把所有冰血暴的气质展现了出来。从审讯官的穿着和仪态来看,他应该是东德时代的国家安全局的人,也就是著名的斯塔西/Stasi (Staatssicherheit的缩写)。
当导演借秘密警察调查案件的口吻来讲述「真实/Truth」和「故事/Story」的逻辑时,整个剧集的氛围也就此被埋下了伏笔——往后的所有叙述,所有罗生门事件,所有模棱两可,都会有一个虚无又终极的答案。
人物
这冷战味道十足的铺陈,也梳理出了一条大致的人物背景脉络:
22年前,神秘的thug life大汉 Yuri Gurka从乌克兰流窜到了东德,并杀了自己的女朋友,然后消失在人海。
现实隐喻
1984-1990年,普京正好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克格勃机构工作。在官方的记录中,克格勃作为是独立运作的,但他们绝对不可能没有跟当地的秘密警察接触过。
后来的剧情中,Yuri不停地提起普京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其中的隐喻并不难理解——Varga先生运作的秘密组织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东德和苏联的秘密警察那一套,通过窃听、跟踪、恐吓、扭曲事实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剧的幕后操盘手,真正摆弄人物命运的人,是通过像克格勃和Stasi一样的手法来运作的。
文学呼应
如果我们脱离剧情本身,站在文本阅读的高度来看这一集的话,其实可以找到卡夫卡小说的影子。没错,我说的就是卡夫卡的名作,《审判》。
还是开头那几分钟,审讯官与嫌疑犯的纯德语对白,演员非常德国式的演出,真的有种卡夫卡附体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剧中的内容跟小说的内容,在设定上有着高度的相似——主人公无可辩驳的清白,官僚体制的扭曲事实,腐败、黑暗和无能的政治现实,令人不安与惶恐的阴森氛围。
所有人都逃不出去,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羁绊困住,并且越陷越深——Emmit Stussy会在洗钱的旋涡中无法自拔,Ray Stussy会在困顿与窘迫中走向深渊,就连前警长女士Gloria Burgle也会被继父的身世,和始终不能自动为她打开的自动门,而百思不得其解。
S03E02
Irv Blumkin老先生
故事
剧情的逐层展开,也让Varga先生的神秘身份逐渐引人注意。于是,第一个敢于调查他背景的人登场了。
短暂的出场的Irv老先生用谷歌吃力的搜索Varga先生的名字,但没想到,自己反倒被对方反侦察了——电脑被入侵,被人控制摄像头拍了照片,然后办公室还被对方断了电。
人在网上分三种,一种是你搜Ta的名字,全是重名的,根本找不到本人是谁,这就是人堆中的一个小民而已。
第二种人,是稍微牛逼的人,铺天盖地都是Ta的新闻,但这种人只是台前奔波的马仔。比如明星,政客这样的,他们并不是幕后的操盘者。
第三种人,是真正的幕后,你在网上根本搜不到他们的名字,但你生命中的一切,都跟他们有关。他们就是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幕后掌门人,比如光明会的元老,比如操控全世界影子政府的至上精英。
Varga先生就是类似于第三种人这样的,你在网上只能搜到一条根他有关的消息,你点进去,不会看到任何信息,但会立刻被他盯上。这种秘密警察的暗示,跟第一集中的关系逐渐明朗起来。他作为最高利益集团的代理人,作为空壳公司的运作人,一方面掌握着海量的资源,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监控和操纵着所有可以为他所用的棋子。
Yuri 和他的亚洲脸小个子搭档Meemo正式出场了
历史呼应
他们出场没几分钟,就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把搜索Varga先生的Irv Blumkin老家伙扔下楼,然后伪装成自杀。
不过,在杀死Irv之前,Yuri用他的斯拉夫口音来了一段很宣教式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片子里的斯拉夫打手在杀人前,都喜欢嘟囔一些这种带有历史感和民族感的东西。
Yuri说自己是哥萨克人,他一看Irv的姓氏是Blumkin就知道自己肯定得弄死这个人,因为Blumkin是犹太人的姓氏。历史上,哥萨克人跟犹太人是死敌,就像斯巴达人和雅典人一样,他们从17世纪开始,就在东欧大平原上你死我活地杀了几百年。屠杀犹太人,简直就是哥萨克人的天职,每一个哥萨克人都应该前后杀死几个犹太人来证明自己的民族存在感。
所以,Yuri的几句简单对白,实际上就是反犹宣言,像是在Irv死前对他宣读最后的祷文一样。
现实隐喻
这集末尾的时候,轮到Varga先生大段独白了。他云山雾罩地说了很多阴谋论一般的秘密组织干的勾当,以及他们眼中的世界。
毫不例外,在他的台词中,甘肃、北朝鲜、非洲都只是一闪而过的台词,唯一值得展开讲讲的,肯定是俄罗斯——普京管理下的俄罗斯是多么井井有条,只要你懂得行贿的方法论,并且能够玩得转老毛子的那一套人际关系和官僚体系。那你就能用钱办成你想办的任何事儿。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陈词滥调,很西方价值观。但还是蛮中肯的,因为他在描述Stussy成为纸面上的亿万富翁的途径,就跟俄罗斯寡头的做法基本上差不多。既然说的这么入骨,所以理所当然的,(据说)这段在俄罗斯给掐了没播。
S03E04
历史呼应
第四集没多久,Yuri 就直接口述了一段普京相关的故事,这段对话说的太好,以至于,又在俄罗斯被掐掉了,这里我执意要放出原台词,然后再告诉你一段有关苏联史上,最神秘的间谍故事。
『当普京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会加入安全部门,成为一名特工。他住在像井一样的房子里。在他的床头,挂了一张别尔津的画像。这个人,就是俄罗斯军情机构的教父,他在1920年代的时候蹲过监狱,后来一手创建了苏联的情报体系,也深刻影响了克格勃。
这个叫普京的小孩儿,他学习桑博(苏联国技,一种实战性很强的徒手格斗术),用自己的双手在学校里打出一片底盘。
在俄国,有两个词来表示真实,一个是pravda(正确的、真实的事情),这种真实是属于人的。另一个词是istina(真理、真相),这个真实是属于上帝的。
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词,nepravda,它是谎言,是领袖们使用的武器。因为他知道人们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他说什么,真实就是什么。』
这段对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别尔津。如果你看完下面这段关于别尔津的故事,你就会同意我的观点——没准Varga的原型,就有苏联谍报大神别尔津的影子。
人物原型
别尔津全名叫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是拉脱维亚人。在沙俄时期,他因为支持布尔什维克,参加工人运动,杀死过一个警察,被判刑在西伯利亚监狱里干了几年苦役。后来去当了兵,在沙俄军队里服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十月革命之后加入红军,正式成为苏军的一名得力干将。
他加入情报部门,在契卡(肃反委员会)里干活,被二十世纪的的间谍狂人捷尔任斯基相中,得到了提升,慢慢做到了红军的情报部部长。后来,托洛茨基为了制衡契卡的力量,发展军队的情报网络,就让别尔津组建了总参谋部四局,也就是军情局,这也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格鲁乌GRU(情报总局)。
后来契卡发展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克格勃KGB(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整个苏联时期,唯一能与之争锋抗衡的,也就是别尔津麾下的格鲁乌。
关于别尔津本人的事迹,其实并不多,但他的代号「老头(Starik)」却是苏联时代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在冷战对手美国人的眼里,根据他代号改变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后来一部美国冷战谍战大片《冷战风云》,里面跟美国CIA对抗几十年,险些引起美国大乱的幕后黑手,就是「老头」。不过很多不是他做过的事儿,都被安在了他的头上,因为他本人确实太神秘,只能从他手下做过的事情里面找灵感。
别尔津一首栽培的最著名的手下,当属苏联第一间谍,理查·佐尔格。他想苏联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情报,告诉斯大林,日本人会跟美国开战,以及不会进攻苏联。这直接影响了斯大林在西线的布局,并改变了二战的结局。
不过,别尔津总有天大的能耐,也逃不脱被清洗掉的命运,1938年,他被斯大林下令枪决了。
所以,你应该明白,Varga先生提到普京在床头挂着别尔津的头像,以及冰血暴中提到别尔津的名字,有何深意了吧。
第一集就被空调砸死了的那个龙套,他当时身上的衣服上是Russia Lovers
后半段,坐在监听监视设备前面的Varga先生左手边,挂着一张斯大林的画像。这个瞬间,苏联间谍体系的隐喻,秘密警察的隐喻,寡头掘金的隐喻,都浮出来水面。
S03E05
Yuri作为一个乌克兰人,开始教育别人关于西伯利亚的事情了。看来在欧美社会提西伯利亚的生存环境,和俄国的蛮荒故事,是有普遍的震慑力的。
在西伯利亚的(广义上应该代指俄罗斯)土地上,杀戮的传统是一种权力象征和统治默契,不论是谁,都通过强力的征服来建立自己的威权。但是相比之下,美国,就是一片松松垮垮的没有坚韧精神内核地方。
对苦难的简短铺陈,与俄国的历史和民族性有很大的关联。在苦难中,强力和强权也获得了充分的生存土壤,和绝对的生长空间。这一点,是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无法理解的。
像Yuri所说的,那里只有商场和死掉的印第安人。相比于曾经做出过巨大牺牲的俄罗斯人来说,美国人简直太不值得一提了。更直接的,是编剧借Yuri之口,说出了美国人的软弱——这种软弱即是历史上的软弱,也是现实中的软弱。
强大和繁荣的永远只是外表,而只有不怕死的俄国人,才是冻土上的幸存者才是'the chosen one'.
然后,Yuri拿出来一直随身携带的道具,一条哥萨克鞭子,开始抽打Nikki。
这里异教式的处刑方式,则可以看做另一种编剧的「有意为之」。用哥萨克的鞭刑,来抽打敌人(还是女的),既像是军队中的一种处罚,又像是古拉格的惩戒。少了很多现代黑帮清楚对手的方式——比如直接拿枪爆头或者绑了活埋,反而多了几分带有异教仪式感的虐待。
所以,这是导演/编剧再一次提醒你,这是一部仪式感十足的片子,而剧情只是推动仪式运转的齿轮。
S03E06
Meemo跟国税局的人用一模一样的税务审查范儿对峙之后,出来背景音乐放的歌曲是一首俄语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做,《红军合唱团:哥萨克之歌/Red Army Choir: Cossack's Song》。
宝刀,战马,哥萨克骑兵,远方,家乡,原野,爱人的歌声…… 随着阴谋的深入,也许是为了烘托反派人物胜利后的气势,这首战争主题的俄国爱国歌曲,出现得有点叵测。
这一集,关于音乐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列宁对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编号23《热情》的评价。
高尔基1924年就记载下的列宁关于贝多芬的评价。黑暗与光明,爱与挣扎,都在音乐里。
列宁都懂,仔细看看这段话,非常有深意。
『一天晚上,莫斯科,列宁正在听贝多芬的《热情》,是Isaiah Dobrovein演奏的。
列宁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比《热情》更伟大了,我可以每天都听它。
惊为天人!超人的音乐!我总是带着自豪在思考这个问题,没准有点幼稚:看看我们的人民都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啊!
然后,他转动着眼珠,微笑着,说了一些有点伤感的句子:
但是我不能经常听,它会影响我的神经,让我想对那些生活在污秽的地狱里的人说出点好听的,轻抚他们的额头。
但是今天,我们不能绝对不能轻抚任何人的额头,否则我们的手就会被咬掉:我们不得不去捶打他们的头颅,不要带有怜悯之心,打就是了。但是在我们的理想里,我们却应该反对如此的暴力——这很是一个让人绝望的问题啊!』
S03E08
Yuri 执行重要灭口任务,终于戴上了之前几集一直出现的熊毛皮头套。
哥萨克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恩怨再次成为情节中的一个仪式化的对立,科恩兄弟著名的保龄球的灵魂对谈(科恩兄弟的名作<谋杀绿脚趾/Big Lelbowski>中就出现过这个保龄球场中的谈话),再次出现。
保龄馆里,一个神秘的犹太人出现。他说出了Yuri的祖先,并带了一个口信。在这个口信之后,Yuri的命运也就此终结。
至于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死神?复仇之神?没有答案。
S03E10
这一季的大结局,落脚在了对于「后真相时代/Potst-truth era」的讨论,而编剧引入的最强有力的一个隐喻,就是来自于一句俄罗斯的谚语——未来是肯定的,过去是难以预料的。
这句话也点明了本剧不停重复的 'this is a story' 和 'this is a true story'之间的真正联系,它就是后真相的本质,也是那句俄国谚语的本质——我们所谓的真相,永远是经过加工后,被再呈现出来的真相。真实的真相,永远和我们之间保持着距离。公众将在信息网络的海洋之中,变位幻影,他们将被所谓的社会大潮,冲向不知名的远方。
主要编剧兼导演Noah Hawley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季的《冰血暴》在筹备和拍摄之初的时候,正值美国总统选举和川普的通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其中对于俄罗斯、真相、污点证据(也叫Kompromat,克格勃发明的一个政治黑话)、丑闻政治的映射,让人很难不把本剧集的情节往现实上靠拢、对比。
所以,这样来看,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巨大的解构。
所有苏俄相关元素的引用与暗示,无不指向那个在黑暗中悬而未决的终极答案——就像片尾坐在阴暗的审讯室里的Varga先生一样。
现实永远比真相残酷,这部剧你还得再看一遍才行。
《冰血暴》第三季大结局是在昨天播出的,我拖到今天早上才看完,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当然是十分失望!
现在,让我们来理性地探讨一下本季的一些问题,也是在评论区看到的有关本季的一些问题:
1.剧情拖沓。这是在评论区看到的最热议的问题之一,那就是第三季的剧情十分拖沓。回顾第一季,那种在舒缓中娓娓道来,又在每一集某个时刻突然达到高潮,伴随着凛冽的剪辑的燃爆的配乐,让你肾上腺素飙升,欲罢不能,不能自己,却在时间线上相差不远,格局类似的第三季中不见踪影。第二季走的是复古风,拍出了上世纪黑帮片的风格,当然也注入了自己新鲜的血液,基本上从第一集开始就像磕了药一样嗨,直到最后一集结束还让你难以忘怀的感觉更是荡然无存。第三季拖沓的节奏十分明显地拉低了我们的观影欲望,也成了大多数豆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2.莫名其妙的剧情。无论是电影版还是剧版的《冰血暴》都是黑色幽默&荒诞剧的典范之作,但是这一季显然玩过头了,剧本火候不够,很多情节的编排都莫名其妙,也难免挖下了很多坑,本以为在最后一集会把坑都填上,来个惊天大反转,但是细想如果真要把坑都填上,那最后一集的信息量该有多大,结过,结局本是就是个大坑,最后还抛了一句“ 并非所有事情都说得通 ”来当挡箭牌,这不明摆着在戏弄观众吗?本季几乎从第一集开始就在秀逼格,可惜到最后却槽点满满。
3.角色塑造问题。如果说起头两季,相信大家对那些人物都还历历在目,还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心情愉悦地聊上一天。每个人物,无论大小,都塑造得很立体,很饱满,当你第一次接触随便哪个人物时,都感觉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说不尽的故事。而反观第三季,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十分空洞,性格不鲜明,甚至还会觉得编剧故弄玄虚,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居中的人物,但每次看完之后,都感觉什么都没看,依旧空洞,依旧缥缈。
4.戏剧张力。这一点我在第一点就有所提及,第一,二季之所以能被奉为神剧,那是因为其从第一集开始就难以超越的戏剧张力。反观第三季,剧情从一开始就拖拖踏踏,铺垫到第六集时才开始显示出应有的水准,第7,8,9集的戏剧张力也慢慢地膨胀,但却在第10集跌回零点。
5.缺乏支柱。第一季有科恩兄弟原版电影的剧情作为支柱,第二季有第一季茉莉她爸口述的往事做支柱,而第三季显然自成体系,毫无支柱,蹦了也很正常。
个人认为本季的几个优点:
1.配乐。《冰血暴》之所以被奉为神剧,其奇特的自成风格的配乐是一大原因之一。本季配乐依旧无解,在沉闷之际,一些合时的配乐还是会激起从前的感觉。
2.摄影。本季的摄影还是保持了头两季的质量,至少,《冰血暴》粉还能从摄影这方面找到一些安慰。
3.影像风格。我之所以没有把它归到“摄影”那一点,是因为我坚持认为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其多变的影像风格是被奉为神剧的一大原因。第一季,是一种冷峻的冷色调,突出了故事中明尼苏达洲冰天雪地的萧瑟以及各角色心路历程的完美呈现,一种“冰河世纪”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第二季是色彩较为鲜明的暖色调,极具复古的风格油然而生,再加上致敬布莱恩德帕尔马的分镜头风格,更是直接把观众拽回那个失去的年代。第三季是一种偏灰黑的冷色调,和其金融榨取的剧情线相映成彰。
4.故事内核。无论是科恩兄弟的电影版还是剧版,都秉持一个核心内核,那就是:生活中每个举动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无论是现实中的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可以说,《冰血暴》是披着黑色幽默的外衣的警示寓言。
总之,综合各方面,《冰血暴》第三季的确是走下了神坛,那是因为头两季实在是太神了,也实在是难以超越了。但单独看来,《冰血暴》第三季还是一部质量颇高的犯罪剧情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探讨,不喜勿喷。)
四月对剧迷来说是个好月份,《越狱》、《风骚律师》、《硅谷》扎堆回归,想看的剧排都排不开。
正当烂总处于选择困难中时,葱妹带着一道圣光出现,她告诉这个月最该期待的美剧。
这部等了两年的——
《冰血暴》第三季。
正当烂总处于选择困难中时,葱妹带着一道圣光出现,她告诉这个月最该期待的美剧。
这部等了两年的——
《冰血暴》第三季。
第一集过后,葱妹表示这是一部无论如何都要安利给大家的神剧。
那么下面是葱妹时间。
《冰血暴》前两季在烂番茄上新鲜度是97%和100%,豆瓣评分是8.9和9.2。
成绩逆天,堪称业界良心剧。
第三季4月19日首播,成绩没让人失望。
烂番茄97%,MTC上85分,豆瓣评分9.6。
indieWire网站评价说:
看《冰血暴》很痛苦,但痛并快乐着。第三季第一集告诉我值得再受一次折磨。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剧,激发观众的SM观剧倾向,让人痛苦到不行还停不下来?
葱妹现在就带你开扒!
剧版《冰血暴》改编自科恩兄弟1996年的同名电影。
满满年代感的剧照
影版《冰血暴》入围戛纳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凭借该片拿到奥斯卡影后。
当年《冰血暴》在奥斯卡拿到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
2014年电影被FX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每季讲一个新故事,启用新的演员。
第一季由马丁·弗里曼和比利·鲍伯·松顿主演。
第二季的主角换成了克里斯汀·邓斯特。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没看过前几季的观众,也可以无障碍观看新一季。
《冰血暴》的成功,离不开剧集编剧——诺亚·霍利(Noah Hawley)。
霍利也是超级英雄剧《大群》的编剧,葱妹之前在推荐《大群》时介绍过他。
看过剧集的都知道,剧版《冰血暴》除了背景设置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以外,整体故事和电影版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为科恩兄弟的迷弟,诺亚在剧中对小人物的描写和加入的黑色幽默,仿佛出自科恩兄弟本人之手。
说白了,《冰血暴》翻拍的不是剧情,而是气质和风格。
这才是翻拍的高级典范。
但是《冰血暴》让观众虐到深处自然爱的本事,只靠翻拍和模仿吗?
当然不是,下面葱妹就从第三季第一集下手,带你细撸一下本剧的真·实力。
第三季卡司按照老规矩进行了大换血,伊万·麦克格雷格分饰一对双胞胎:
顶着一头卷毛的哥哥Emmit Stussy(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大腹便便,发量不忍直视的弟弟Ray Stussy是个假释官,每天的工作就是监督犯人验尿。
让伊万男神这种形象示人,对迷妹来说还不够虐吗?!
Ray的女友Nikki是个假释犯,虽然漂亮但也是个心机婊,靠美色和手段把Ray迷得服服帖帖。
这个角色由好莱坞独立电影界的女神专业户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饰演
在一次家庭Party上,Ray打算向哥哥要点钱,给女友买戒指。
借钱时,Ray提起了两人多年前的恩怨,认为之所以活得这么惨,全拜哥哥所赐。
而这其中,又牵扯到一张天价邮票,这枚古董邮票原本属于Ray,但Emmit使计骗了过来,利用邮票走上事业巅峰。
最终Ray也没能从哥哥那里借到钱,于是他雇佣假释犯Maurice去哥哥家偷邮票。
迷迷糊糊的Maurice搞丢了写着地址的纸片,误打误撞来到另一户人家。
科恩兄弟作品中常见的笨贼属性正式上线
这家的主人是个孤寡老头,也姓Stussy,他正好是当地女警探Gloria的继父。
在Maurice闯入之前,Gloria和老头正给她的儿子过生日。
Gloria和儿子在离开后因为落了东西又返回到继父家,却发现房门大开,老人被困在椅子上,面色铁青,没有了心跳。
是的,第一集还没结束,编剧就搞死了一个人。
其实在第一集里编剧高效率地搞死了两个人,第二个死者放到后面再说。
谋杀故事第一集就弄出几具尸体是编剧的常规手法,观众接下来就能在环环相扣的破案步骤中,享受猜谜和解谜的乐趣。
但《冰血暴》偏不这样,故事从一开始就直接告诉你谁是凶手。
这就意味着,你从开始就以一种统揽全局的上帝视角,审视整个故事。
如此以来,剧中角色所经历的巧合和误会、冲突与交集,就多了一种宿命感。
比如第一集结尾,偷错人的Maurice威胁Ray索取封口费,最后被Nikki设计搞死。
Nikki在Maurice走出房门的时候开始计数,计算后者走出大楼的时间。
一边计数一边拆掉临街窗户上的空调。
如果Maurice在下楼梯的时候没有停下来点烟,衣服没有被铁丝勾住,那么他有可能逃过一劫。
但就是这么多小概率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才让他走出大楼的那一刻,被Nikki房间掉下的空调砸死。
连Ray都不相信概率这么小的事情能发生。
当一个人死于飞来横祸,吃瓜群众最喜欢感慨的一句话就是:这就是命。
但Maurice的死,除了宿命感外,还有一种荒诞的气息。
荒诞是《冰血暴》的精神旗帜。
存在主义中,荒诞意味着矛盾的、失序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剧中表现为一些看似不合理和无逻辑的情节。
比如第一季结尾,比利·鲍勃·松顿饰演的强悍杀手,死在了被剧中最弱的警察手里。
再比如第二季的黑帮混战时,主角被人扼喉眼看着已经岔气了,UFO突然乱入,分散了对手的注意,帮主角捡回一条命。
这一幕演绎了什么叫真·主角光环
第三季从一开始也奠定了荒诞的笔触。
第一集一上来就是一段和正片毫无关系的剧情。
镜头就对准了一个清冷的房间,画面上的字幕告诉我们,这段情节发生在1988年的东柏林。
一个刚吃完饭的警察对进屋的嫌疑犯进行了一次审讯:
警察:你是不是叫尤里·古尔卡,是不是谋杀了自己的女友。
嫌疑犯:我不是尤里·古尔卡,我叫雅各布·昂格莱德,我已经结婚了,我的妻子刚才还在家里帮警察泡了茶。
警察:你住在胡弗兰斯塔贝349号,那么你就是尤里古尔卡。你是个20岁的乌克兰移民。
嫌疑犯:不是,我是德国公民,再说你看我也不像20岁啊。
警察:你能明白吗,如果你对了,那国家就错了。
嫌疑犯:……
警察:我在河边看到这个女人的尸体,而你空口无凭,口口声声说你的妻子还活着。你说的是“故事”,而我想听的是事实。
关于这位昂格莱德先生到底杀没杀人我们无从定论,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信息是,国家和个人对错的矛盾,影射出东德制度中的荒诞;而故事,也是与事实相对立的荒诞存在。
《冰血暴》虽然处处彰显着荒诞,却总能一刀见血地割破现实的表皮、时代的症结。
特别是第二季。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受到多种思潮的冲击。
角色的一字一句都能看出端倪。
比如,越战反思。
女权主义觉醒。
或者是,无政府主义思潮普及。
到了第三季,故事回到2010年,对时代背景的影射成为展现次贷危机的后遗症。
剧中Ray找Emmit借钱时,后者一直在强调经济不景气。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拖垮了北美最大电信公司北电网络公司和美国通用公司,银行纷纷倒闭,还不起存款,借不出贷款。房地产也一蹶不振。
Emmit也提到曾在2009贷了一笔钱,用来给他的房地产公司周转。
如今Emmit能还上钱了,可是贷款公司却不要还款了。对方的代理人说这笔贷款其实是一项投资。
债主摇身变成了股东,而他们的目的怎么看都像是找个洗钱的皮包公司。
这次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借贷,想必在接下来将改变Emmit的人生轨迹。
《冰血暴》与时代的联系非常巧妙,剧集没有大肆强调年代背景,也没有借此作为宣教的手段。
时代仅仅以塑造角色和剧情走向的细节出现,手法轻巧,却意味深远。
细节,正是《冰血暴》里最出彩的地方。
剧情上细节用来制造悬念:
比如哥哥Emmit脚上的家居鞋,和片头受审的德国嫌疑犯脚上的拖鞋一模一样。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渊源?
Gloria在继父家侦查时,随手拿了桌子上的一个雕塑,眼尖的人能看出她手里拿的正是雨果奖的奖杯。
雨果奖是科幻艺术界的最高奖项之一,看起来这位老头有着深藏不露的往事。
双胞胎纠结的那枚古董邮票,上面的图案是推动石头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人物,因为触犯了天神,被惩罚日复一日地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
第二季中有一集的标题就叫《西西弗斯的神话》,这个神话故事对第三季情节走向会有怎样的影响?
悬念就靠这些细节一点一点堆积起来。
镜头语言上的细节用来营造画面之外的意义:
比如第一集中各种俯拍镜头仿佛上帝之眼,俯瞰剧中众人。
这个长镜头后面一段呈现出上下颠倒的画面,更耐人寻味,象征双胞胎兄弟天壤之别的世界。
接下来,哥哥看到弟弟走上自家的楼梯时,前景中的标本熊就是弟弟在哥哥心中的真实写照。
《冰血暴》的细节控还延伸到画面之外。人们经常忽略的单集标题里也藏着很大门道。
第一季的分集标题,全部与宗教和寓言故事有关。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瓣友@龙秀娇民的解读
第二季的标题,和文学哲学沾边。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Raddit上国外粉丝的解读
所以说,没点文化,还真get不到其中的点。
一部优秀的作品里,哪怕再微小的细节,也能给人留下多重的解读空间。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冰血暴》最著名的细节梗。
那就是每集片头出现的那几行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尼苏达州。
按照幸存者的要求,人物使用了化名。
出于对逝者的尊重,除此之外故事未作任何改动。
剧集每季除了改下片头年份,其他都是原样复制
这段煞有介事的声明取材自影版《冰血暴》的片头。
科恩兄弟早就澄清了,影片故事根本不是真实事件,而是从很多案件中获取了灵感。
之所以在片头加上这几行字,则完全是他们恶趣味的戏谑:“出于随意和吸引人,假装是真的。”
剧版编剧诺亚·霍利认为这段假声明对故事至关重要:
这段话为这部剧奠定了严肃的基调,相对于只是把电视剧当成电视剧,把此剧当成真实故事的观者会很快投入敬畏之心,对每个角色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反馈。
在这里,葱妹想说句。
如果想让观众严肃对待一部作品,那么创作者本身必须对作品赋予足够严肃的态度。
如果只把作品定位于博眼球和赚快钱的工具,那它可能真的只配被人看做是娱乐快消品了。
这些认真对待作品的好莱坞大导演们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电视剧的原因。
也许有些人认为,如果总是以分析的眼光看待一部电视剧,心太累。
但是时候让观众意识到,电视剧作品根植于娱乐,但同时又能超脱于娱乐。
与此同时,观众严肃对待一部剧集需要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像《冰血暴》第二季中的这句台词:
很多观众只把电视剧当成杀时间的工具,但电视剧能水准不仅于此。
电视剧也能让人叫好,它的本质也是艺术。
只要是艺术,都值得严肃对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粽号:电影通缉令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