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电影与理想,香港与乡愁——写给杜琪峰的光影情书

导演林泽秋
主演杜琪峰 / 韦家辉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11-02(香港亚洲电影节) / 2014-12-08(香港)
片长: 95分钟
又名: 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 Boundless
IMDb链接: tt4242648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工业从辉煌迅速衰落,电影人集体北上开辟新土,选择坚守的杜琪峰和银河映像俨然成为近二十年来香港电影的旗帜。
杜琪峰,老杜,杜大炮,以其冷冽的男性风格警匪片和混不吝的火爆脾气闻名江湖,粉丝者众,而像本片导演一般成功走到偶像身边并为其著书立传者实为个中翘楚,且更为励志的是,这部纪录片冷静地触及了杜琪峰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和一个香港市民的内心,笔法上并无主观上的献媚,却又充满感情上的崇敬,可谓拳拳心意写给杜琪峰的一封光影情书,致使银河粉实在忍不住献上五星。

--------------
“你做什么都是错!”
“你是不是瞎的!”
“为了适应内地的审查制度,我这几年都没有进步。”

影片开始选择了《高海拔之恋Ⅱ》的片场,老杜在监视器后面抽着标志性的雪茄,毫不留情地训斥着“不专业”的工作人员,亲力亲为地示范推轨道和抬摇臂车。然后对着镜头老杜说出对内地审查制度的不满。短短几分钟,老杜的暴脾气、老杜的敬业、老杜的真性情、老杜的尴尬与无奈,尽数显现。

-------------
“他是拍电视出身的,希望突破电视的限制”
“有的导演爱拍特写,我爱拍全景”
“想象力让电影有生命力和光彩”

老杜和银河,无疑是将商业电影走出良心之路的典范。我喜欢看老杜的电影,除了义气江湖血性男儿,还有那么一股子宿命的悲凉,人性黑白命运无常这些生冷的主题,在老杜的镜头下是《枪火》中的狭路相逢,是《放逐》里的去而复返,是《黑社会》中的不寒而栗,更是《夺命金》里的徘徊不安。老杜说他喜欢空间里有很多人,空间里人物的站位摆设体现出关系的张力。而夜晚、空旷的街道、无边的黑暗,可以给足这种延伸感和想象力,而想象力,让电影有生命力和光彩。

---------------
“九七后香港电影一片低迷,不是问赚多少钱而是问大家能坚持多久”
“拍电影首先要生存”
“我没有剧本,所以需要有能量的演员”

回忆银河初创,老杜每天睡在公司的帆布床上,由林雪来叫起床,《枪火》本来想补拍一天,但没钱只好放弃。在现实的压力下老杜坦陈首先要生存,但是他对取巧深恶痛绝。韦家辉评价,杜琪峰是制作出身的导演里最尊重创作的。他扶持香港电影鲜浪潮计划,把推动香港电影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而被视作后备接班人之一的郑保瑞则说,这么多年支撑银河映像的,其实只有杜琪峰一个。老杜的坚守与妥协,无疑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
”我没有历史和文化修养的底子,我不是那一类导演,我擅长处理处境,这个跟成长环境有关“
“导演首先要明白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让我了解人生和人性的管道”

影片最后一部分最令人动容,从天星码头拆除引出的一段关于自由和尊重的讨论似乎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却又与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影人密不可分,艺术家的乡愁是创作的灵根,老杜和银河映像的电影理想恐怕会永远和香港这座城市联结在一起。

----------------
影片最后关于老杜的三个镜头颇为玩味,一个是光影明灭中抽着雪茄的老杜侧影,一个是老杜过生日唱起beyond的《海阔天空》,最后一个是银河购入了几台数码摄像机,胶片时代已作古,老杜说:
“我不想变,但,不行。”

是的,人生最厉害的勇气,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2010年11月,也是亚洲电影节,放了三场法国人拍的<Johnnie got his gun>。那部片子究竟有多烂,我就不细说了。还记得是看完<娱乐圈血肉史II>,在油麻地一边吃宵夜一边吐槽。五老师说,拍得这么烂,还不如他来拍。我说好啊好啊,我等着。

估唔到,三年后,我真的坐在油麻地百老汇看完了这部戏。

梦想成真的感觉有没有。

片子怎么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即使撇开杜琪峰脑残粉的身份来看,仍然非常好看。完全没有学生作业的感觉,各方面都在水准以上,各种妥贴。技术上并不华丽,却恰如其分。叙事流畅,依然是从作者论的角度展开,没有童年,家庭,或者技术分析,只是讲工作,以及工作的全部。讲他的亲力亲为和认真,讲97左右的低潮,讲他对团队的担当,讲他如何提携后辈,讲他对香港的情怀和责任感,讲他的孜孜以求。坐我边上的女仔一直在吸鼻子。好吧,其实我也有流眼泪。

就觉得,能喜欢上这样的人,真好。

映后的座谈里,杜sir说当年舒琪找到他的时候,他只当是学生要交作业,以为跟一部戏也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跟就是四部戏,一拍就是三年。他说他没有看戏,说无论品质如何,你已经赢了。我想说的是,品质上你也做到了。"你去到香港就会红"。虽然样似司徒宝多d,但其实,小梦才是你。多谢你,带着我哋一起发梦,并且让它变成现实。三年来,每每update这部戏的进展,都给人正能量,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处女作大都是自我表达。<无涯>也是。它一个影迷写给导演的最浪漫,最美丽的情书。它的动人,是因为倾注了一个影迷所有的热爱。只是,作为一个导演,要求可能比这还要高上许多。后续作品如何,对其它题材的驾驭如何,可能才是考验导演水平的真正时刻。所以,五老师,还请你继续加油。

我一地的blx也就没有白碎罢。



2013年,先後有兩部杜琪峰的電影接連上映,《毒戰》與《盲探》先後被形容為「突破性」的作品,接著杜琪峰又正在拍攝《單身男女2》與把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搬到銀幕,一個接一個的電影計劃正在進行,還有他提到在將來拍攝的《黑社會3》。年近六十的他講了一句,「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作品」。這番話豈不是推翻自己的電影,非也,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高,而且是謙虛,對於聽者來說更是要學習的動力。看電影、學電影,是一個無涯的過程,潛心、虛心學習、反覆的思量、接觸微觀世界與大千世界的每一環都是正經事。杜琪峰的專業精神在林澤秋的《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中被記錄下來。

  從粉絲到電影學生,從福建到北京再到香港,林澤秋身為香港的「異地人」拍出了一部相當到位、恰如其份、視點正確的電影。追蹤三年,期間杜琪峰拍了四部電影,而他也交出了這份畢業作品。一部看似是杜琪峰的「粉絲電影」,重點雖然落在杜琪峰的工作態度身上,但在紀錄片角度來說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充份的資料搜集,絕無半點私人感情的投射。把拍攝對象拍得立體,淺白的讓片中的受訪對象講出影像的技巧與特點,也把視點對準他的為人與對電影、對社會的觀感。

  電影無分種族、貴賤、身份,一直以來內地人都喜愛香港電影、香港的文化,近年通關與交流也頻繁,討論「香港電影」的氣氛也十分熱烈。合拍與本土的爭議也十分多,有些演員說要把電影拍給七百萬人看,有些導演認為內地的市場巨大,認為電影是要拍給多數人看。爭議太多,本身在香港的社會氣氛也在爭論著各種議題。即使是「本土電影」也不乏那些「低俗」的電影,「香港電影」的定位引發多重的面向,內裡的精神與觀眾的口味向下流。近年來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面世,杜琪峰表示對這些的作品十分反感,他又稱有些影人欠缺了自律,的確是有看法與道理所在。當電影作為一個媒介,就要有其承載力與承擔,然而總有些人愛踩界。

  從《單身男女》作試金石開始北上,到《高海拔之戀》、再到《毒戰》,杜琪峰面對的事情愈來愈多,有些影人抱怨制度,而他堅持要直視制度,電影就是革命,那《毒戰》就絕對是一場硬仗,既有港味又能與內地接軌,不失風範。從杜琪峰目前拍攝過的五十多部電影與過往在電視台的作品中,要全看過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只有簡而精。

  《無涯》的定位主要是放在九七後,銀河映像的成立到現在的面向。早在幾年前,林澤秋把對銀河映像的看法記錄在博客當中,如今親身化為光影情書,實在是替他高興。影片沒有被私人感情擺弄,懂得抽身看待事物,他讓杜琪峰佩服之如,他也令杜琪峰在工作上的一面呈現出來。命題離不開他的專注與努力不懈,杜琪峰並不是一個天才的導演,他的成功是在於他的努力與思考,在做事情時能夠專心與相信伙伴。在伙伴口中的他是一個很惡但很值得信任的人,有其人格的魅力。故此,在銀河映像中有一幫固定的工作伙伴,彼此的做電影、試驗電影。其中《奪命金》就是一個潛伏三年的項目,被形容為不一樣的「杜琪峰」。

  每一部電影都是特別的,他並不局限自己只拍某些「類型片」,即使是賀歲片如《嚦咕嚦咕新年財》、愛情片《孤男寡女》都會有他的參與,他懂得電影的搭配與演員的組合,看事情有遠見與視野。而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拍些比較「特別」的作品,在影評人口中《放逐》就是一部有想像力的西部片。《無涯》讓觀眾以淺白的電影語言嘗試了解在鏡頭、調度上的運用,帶有某種學習的性質,研究電影是長久的學問,內裡的除了涵蓋知識理論外,還有對文化流派的認知。無論是拍電影、看電影、寫電影都需要有所看法與消化。

  除了電影的技術與知識外,杜琪峰還致力在推動年輕人的電影文化,他推動「鮮浪潮」,為年輕人提供機會。而目前鮮浪潮出身的導演如盧鎮業(小野)與劉韻文也有自己的長片。的確鮮浪潮作品良莠不齊,但畢竟是為年輕人提供機會晉身電影圈,而他也身體力行,利用銀河映像的資源幫忙新人。而且在演藝學院的碩士班畢業電影中更擔任了監製一角,對新人的支持相當的多。

  年輕時,杜琪峰也發著電影夢,受到電影的啟蒙。長大後進入無線電視工作,行年二十四歲拍下第一部的電影作品《碧水寒山奪命金》,方才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夠。那時的他可會想像今天的電影可以送到康城與世界的一級影展。鮮浪潮是一個給青年的機會與試練。現在有些青年人也比較急功近利,往往有些電影未經磨練就在影展裡推出,經驗不足。做導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更多的是要自省。熱情可以是無限的,但有熱情之外,對拍片的基本功夫還要打好,想一想為什麼要拍片。

  在多年的電影生涯中,真正讓杜琪峰轉折的是在九十年代中期與韋家輝、游達志、游乃海等人建立銀河映像。過往他的電影有很多的制肘與被控制,銀河映像的出現使他感覺到自己像個「導演」。在往後九七的市道低迷下,他依然絕處逢生,當時的香港電影面對著翻版與經濟不景的衝擊。而他也在那個時期開始拍攝作者風的作品。兜兜轉轉,只有生存才能夠生活,他在艱辛中求變,活過來了。引證了做好電影要「捱」。

  在杜琪峰身上看到的是很老土的香港特質,窮則變、變則通。對於香港的思索,在他的電影中也可以參透一二,《黑社會》對選舉的看法、《文雀》對舊物的消逝。在《無涯》當中能夠用他的電影透視一份他對香港的看法,電影、城市、人文三者是緊扣在一起的。這是電影粉絲了解偶像的情書,也是導演獻給香港的情書。

  學海《無涯》、專業精神與做人的精神更值得學習,在林澤秋的紀錄片裡看到這個人稱「惡」導演的人,心底裡其實是很友善的。而香港的文化也不只得「性愛大觀園」或者是「粗口戰場」,香港文化有他,有銀河映像。而銀河映像還有游達志、歐健兒,逝世的司徒錦源也曾經是銀河的一份子。未來銀河的路還很長,但肯定的是無論是誰接班也好,以杜琪峰為核心的專業形象將會承傳下去。

Text/Dorothy


纪录片的开头就是江湖外号“杜大炮”的杜sir在《高海拔之恋II》的片场发飙骂人,他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听说有女演员被他训哭过。但看杜sir平常的照片,倒是一副慈眉顺目和蔼可亲的长者模样,很难把这种温和的形象和片场夹着雪茄严厉骂人的他联系起来。细细想来,其实并不矛盾。杜sir的粤语采访中夹杂着一个反复出现的英语单词,这个词就是“professional”,翻译为“专业”,它首先是一种态度,其次也是一种能力。他并不针对被骂之人本身,而是那个人不professional的表现。一个执导过无数经典影片的大导演,他是专业的,他也要求在他的电影团队里的每一位,无论职责是什么,都要做到专业。

说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枪火》,原来拍摄之时银河映像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期,艰难到付不起片酬,请的演员都是友情帮忙,甚至自带道具,艰难到拍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在十多天之内某商场暂停营业的半夜开工,艰难到后期剪片时除NG画面把能用的胶片全部剪进去才能凑足一部电影的长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经典的枪战动作片诞生了。

杜sir的天马行空也早有耳闻,开拍时没有剧本、只有大纲,边写边拍、边拍边改,他相信每一部电影都是有其自身的生命的,能引着他和他的伙伴们往前推进,角色也依着个性发展出后面的情节,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可能顺利也可能困难,但是终有结束的时候。真是个很大胆也很自由的导演。

凭借他执导的影片而而获得影帝的演员有很多,杜sir说他其实并没有给演员太多的指导,只是去捕捉演员最容易发挥的方面,是顺着演员去修改剧本的。那个“捕捉”和“顺”才是最难模仿的吧,只有功底深厚的大导演才知道信任和放任之间的差别。

纪录片最让我意外的是后半段的“鲜浪潮”,原来他在培养电影新人的时候是如此的有耐心、好脾气,以及,自己背负了来自老板的压力,而给予新人更多的开拓空间和自由。没想到杜sir除了是个暴脾气的大导演外,还是个好脾气的教育者。而且,他做这些,是真的能从中获得快乐的,并非迫于社会责任和道义。这一点让人很感动。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杜sir还是一贯的敢讲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1567011026760

“我是一直都不喜欢审查的。电影本身是自由的。但是你要进入那个市场,就要守他们的规矩、按那个游戏规则。” 
“如果接不上地气的话要死,那就死呗,有什么所谓。”

希望杜sir继续保持他的风格,拍出更多的经典,希望审查制度不要过多地束缚了他的电影。


下班的铃声刚响,我便冲出了公司,过关赶往目的地。夜色中的跨境巴士,在山海间行驶。我在车上,看着窗外,电影里的地名,一一在眼前浮现。最后,脑中竟自动回响起《东方之珠》的旋律。

2013年11月8日,我第一次来到香港。

那年我刚刚研究生毕业,开始正式工作。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发展,不得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深户有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福利。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多次往返香港,基本上都是为了看电影。

在香港看电影的选择,要比大陆多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市场和观影人群的细分程度是一个更大的因素。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保有各种类型电影的生存空间。再加上长期文化交流和电影团体的经营,香港经常有各种影展举办。因此,我有了足够的动力,混迹于水客群中,往返两地。

在香港看的第一部电影——便是在香港亚洲电影节上——《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这是一部关于杜琪峰的纪录片,导演林泽秋,网名叫五色全味,是骨灰级的银河粉。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工业迅速走向衰落,而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却逆势而行,成为近20年来,香港电影为数不多的一面旗帜。从98年至今,杜sir和银河映像拍摄的作品中,大概有10来部,确实称得上是佳作。其中有《枪火》、《放逐》这类的枪战动作片,也有《黑社会》这样充满了政治影射的黑帮片,更有《柔道龙虎榜》这部杜导敝帚自珍的心血之作。但即便如此,真心喜欢杜琪峰以及银河映像的影迷仍然只是少数。时隔两年,作为粉丝片的《无涯》,豆瓣观影人数只有400多,便是明证。

因为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我原本担心《无涯》会拍成孤芳自赏的小圈子作品。但看过后,我的疑虑多余了。这部不折不扣的粉丝作品,并没有显露出太多主观上的谄媚。而是保持着冷静客观的笔触,忠实纪录了杜琪峰作为一位香港电影从业者和普通香港市民的内心:对大陆电影工业的不满,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回顾,对个人局限的认识,对后进新人的支持和对当下香港时局的感想,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对电影的热爱。

眼下香港电影确实快死了,一年也看不到一部原汁原味的港片佳作。本地制作越来越依靠走“咸湿”和“粗口”这类低俗的方向,搏出位。就连杜琪峰也得北上,同内地合拍电影。这对于任何热爱香港电影的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无涯》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杜琪峰个人或者是香港电影上,而是通过杜sir之口,把视角推及到“香港”整座城市。香港电影的不景气,是香港现状的一部分。香港的政治、经济、民生、同大陆的关系,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怎么办?

97香港回归时,我还在念小学。当时,学校发了一本介绍香港历史的爱国主义读物。在某个被大人反锁在家的下午,我没有写作业,而是拿起那本书,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结果,还因为看闲书,挨了打。虽然那本书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宣传,但其中有一个观点,直到今天我仍深以为然。那是一道选择题,大概是这样写的:

香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主要归功于: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香港人民自身的努力
C.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正确答案是B。

对,正确答案是,也只能是“香港人民自身的努力”。我相信这也是《无涯》的导演,和所有热爱香港的人们,心中的答案。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