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詹姆斯·格雷
编剧: 詹姆斯·格雷 / 伊森·格罗斯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汤米·李·琼斯 / 鲁丝·内伽 / 唐纳德·萨瑟兰 / 丽芙·泰勒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冒险
官方网站: www.foxmovies.com/movies/ad-astra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12-05(中国大陆) /
2019-08-29(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9-20(美国)
片长: 124分钟
《星际探索》无疑是今年最重磅的科幻大片,也是我期待已久的科幻作品。
聊《星际探索》之前,我想先让大家知道,《星际探索》还入围了今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影片能入围充满文艺气息的老派欧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说明《星际探索》不会像主流科幻动作片一样,成为面对所有观众需求那种爆米花爽片,甚至可能还会有些意识流,也就是所谓的文艺范。
《星际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剧类型的电影。
这里容我解释一下“太空歌剧”的概念,“太空歌剧”是上世纪40年代发明出来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对于庞大纷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过于拘谨物理常识,以传奇冒险为主要目的,并从中能给观众启发性。
《2001太空漫游》就是太空歌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有《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等都泛属太空歌剧框架内。
所以很多人在琢磨《星际探索》中不科学的设计逻辑,去研究他们太空过那么久吃什么等,这些都没必要较真,因为《星际探索》就不是硬科幻。
相比较于主流动作科幻大片,《星际探索》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主角的精神世界研究上,从而削弱了剧情本身的戏剧冲突的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影片评价存在着两极,这么说好了,如果你带着去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穿越》这样的感觉去看《星际探索》,影片八成会让你失望尤其是后半段。
但如果你从角色研究,从思考对话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或许你能发现影片很多有趣的折射。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部电影,哪怕影片确实存在着一些绕不开的质疑,接下来我们在不影响观影前提下,微醺剧透解析,聊聊《星际探索》的美,还有它的美中不足。
影片的时间背景发生在未来,太空探索科技发展出了月球和火星基地。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罗伊是一名有些自闭症的宇航员,他的父亲20年前参与寻找外星生命计划,飞船一直航行到了海王星,是人类载人到达最远的距离。
但遗憾的是,外星生命计划多年前就已经失联,宣告失败,罗伊父亲被誉为太空先驱英雄,罗伊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成了宇航员。
故事开始由太空发出的诡异电涌辐射展开,电涌波所到之处,都会造成电路损坏和电源骤停,危害是全球性的。
而发出电涌的位置,被查明是罗伊父亲飞船所在的海王星位置,为了找到真相,罗伊被派遣秘密任务,从地球出发,到月球发射基地,再前往火星基地想办法联系他的父亲。
在这过程中,罗伊渐渐也找到了父亲失联的真相,他决定前往冥王星,亲自找回自己父亲。
《星际探索》从故事设定来看非常抓人,在没解开父亲失联真相之前,整个构架都处在神秘的克苏鲁风格内,即角色对恐怖未知的存在进行深入探究,最终陷入疯狂和毁灭性的灾难。
克苏鲁风格一直都是科幻片题材的心头好,因为探索未知和宇宙本身,就让观众产生自然猎奇感。
因此在《星际探索》谜底没解开之前,影片的冲突和节奏都控制得不错,让人有不断往下看的欲望。
再加上影片请到了电影《她》和《星际穿越》的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更让影片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太空画面,我当时看的是IMAX,绝对是一种享受。
导演詹姆斯.格雷之前执导的《迷失Z城》就能看出他擅长构建大背景事件,《两个情人》也能看出导演可以细腻洞察角色的情感。
不过,在业界詹姆斯.格雷也有一个略带讽刺的头衔,就是他被调侃为专门为影评人拍片的导演,他比较热门的几部电影,在烂番茄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审美隔离,专业评分和大众评分有相当的差距。
《星际探索》目前看来也难逃这个魔咒,很多人在看完后,用虎头蛇尾来总结这部电影。
那么影片结局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怕剧透的可以接着往下看,或者先订阅收藏起来。
罗伊在火星试图联络父亲后,秘密得知官方其实是要找到他父亲的确切坐标,然后派载着核弹的飞船前去炸毁目标。
因为官方早就知道罗伊父亲已经叛变,为了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不惜处死那些想要返回地球的同事,然后罗伊父亲切断了通讯,之后电涌辐射就发生了。
于是罗伊突破阻碍独自前往海王星,找到了自己父亲。
原来电涌辐射只是罗伊父亲和同事争斗时的一场意外事故,罗伊父亲一直试着修好这电涌辐射发射器,但始终未果。
而罗伊父亲切断联系的原因,是从始至终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根本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无法面对这个现实,选择要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为止,而他也承认,从来没有关心和爱过自己的家庭。
结局就是这么一个结局,看到这里或许已经有一半人大跌眼镜,因为影片所谓的第三幕决战时刻,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大片模式。
《星际探索》的结局,既没有主角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没有史诗级别的酷炫动作大戏,有的只是父子俩多年关系的救赎,主角心结的释怀。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星际探索》“虎头蛇尾”的原因,毕竟影片前面故事背景的建构,还有剧情的铺垫和冒险,都比结局来得更具力量,而结局却最后落到了一个小格局上。
这就像观众情绪好不容易被影片推上云霄飞车的顶端,准备想第三幕来个一泻千里的快感,结果云霄飞车突然变成了摩天轮缓缓下降到地面,估计观众打低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所有人,对于我来说,其实我挺认可影片这样的结局,在观看过程中,我就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最后发现是外星人绑架了罗伊父亲,然后罗伊和外星人大决战拯救世界套路。
结果结局确实让我意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最后罗伊明白父亲抛弃家庭的原因,是太过于执迷于自己的太空事业,太痴狂想让找到外星生命。
最后罗伊对父亲说,
“你情愿寻找陌生的新事物,也不会关心身边所爱的人”。这句话正是影片的主题。
导演曾经在访谈中提到过,《星际探索》想要表达给人们的观念是宇宙是危险的,宇宙并不像很多影视作品中描述得充满憧憬和未来,宇宙深处可能就是人类的终结。
如果说《星际探索》在前半段用商业片模式在运作,那么后半段则是强烈作者表达风格,后半段影片有很多让人思考的独白和对话,还有宇宙虚无缥缈和主角记忆的碎片交织在一起。
其实这些都是在表达人类一直都在寻找生命的答案,无限的太空可能会让人类找到,也可能会让人类一无所获。
但无论如何,瀚海的宇宙终究无法滋养人类精神上的沙漠,人类精神的幸福感,唯有人类自己能给予。
就如罗伊前往海王星时,他离地球越远,那种被无尽宇宙的控制包裹的孤独感就更强,精神问题也越严重,或许渺小的人类,并没有做好真正探索宇宙的准备。
而对于罗伊个人而言,他的自闭和孤独,他的婚姻和生活陷入死寂,如同宇宙带给人们的感受一般。
所以当罗伊知道父亲在宇宙深处的某个角落时,罗伊就像发现了自己死寂生命的灯塔,拼了命要找到自己父亲,想从中找到自己生命里的答案。这也是影片触动我的地方。
虽然我给《星际探索》这么多的肯定,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叙事手法上,影片最后为了点化生命意义宏大的主题,确实没有顾忌观众酝酿的情绪,导致结局显得冲突力量不足。
《2001太空漫游》的结局不见得冲突很大,但整部电影都处在同一冲突节奏上,所以结局也不会显得突兀。
而且《2001》的结局暗藏对人类的意义更深邃,黑立方体的人类奥秘从一开始就出现,全片对主题的贯穿十分通透,是《星际探索》没法比的。
罗伊父子的关系,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在最后见面和别离上,也没有起到共情共鸣的作用。
而《星际穿越》在前面花了不少篇幅去描述父女之间的感情,就是为了父女再次见面催泪用的。
影片中间的月球版“速度与激情”,还有前往火星途中的“异星觉醒”,也离影片表达的主题甚至是主线故事太远,从而导致剧情有些断裂感,这些都是影片无法忽视的问题。
最后,我给《星际探索》
7分,喜欢科幻片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二刷后补充:
《星际探索》后劲真的很足,这几天都在回味,NilsFrahm主旋律曲目《says》一直在循环。
这是一部会让人探索自己内心的作品,我们追随主角,离地球越远,就越能探索到人们虚空的精神深渊,但探索,不一定能找到答案,盯着深邃的宇宙太久,是否会让人丧失探索的真相。
主角终其一生想要成为父亲希望成为的人,但几乎缺席主角一生的父亲,又是儿子心目中理想的灯塔吗。
这部电影表面虽然放在无限瀚海的宇宙苍穹,但探索的却是缺少亲情和爱的陪伴带来的恐惧,如同寂静的宇宙包括着渺小的人类,无声且强大。
人类真的是宇宙孤独的智慧生物吗,是不幸还是万幸。亲情陪伴真的是完整人生的重要拼图吗,是外因还是主因。这些《星际探索》都没给出真正的答案,而是像宇宙一样暂时没有给人任何回响,这或许是影片让我着迷的地方。
这部电影中皮特与其父亲的分歧点其实可以回归他们对生活虚无的反应。
在和父亲对峙过后,皮特理解了自己父亲疏离人类的原因:在遨游星系并见证了无数星球表层下的虚无,依旧没有找到地外生命的父亲失去了目的以及动力,所以他选择滞留于太空并将永无止境又徒劳无功的探索树立为自己的目标来自我欺骗度过虚无的生活(他对于地球上事物的鄙夷已经托出了他对没有目的的生活并没有兴趣)。
皮特原先也处于这种虚无的状态,在影片早期他选择自我封闭,选择不去挽回离开的妻子时,他也正在走上他父亲的老路。但是在被揭示了他父亲对船员的劣迹后,皮特开始拒绝他的父亲以及抵触他行事的方式:他选择要亲自与父亲对峙并摧毁他父亲的空间站。
电影在中期为观众买下了一个问题:首先,皮特在机缘巧合下做了和他父亲做过一样的错事——直接/间接杀害了他全部的船员;其次,踏上旅程的他再次回归孤独状态,而孤独又是一个和他父亲选择类似的状态;所以,此时的皮特再和父亲对峙,他是会倒向父亲还是能坚定的抵抗他的父亲(甚至拯救他的父亲)?电影从此看似要走向一场关于皮特与父亲价值观的碰撞以及皮特内心挣扎的高潮,可是电影却用简单的几个闪回式的噩梦与回忆就把此事带过了。此后他与父亲的对峙时间也过短,他(通过放手)默许了父亲选择的生活方式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远没有达到电影早期对皮特内心挣扎的构建。
电影结局难以令人满意在电影早期就埋下种子了,因为观众从来没有被给够父亲对皮特的影响。观众只能从电影中皮特时不时的自白里不断提取新的关于"父亲对皮特的影响"的信息,这种构建父亲形象的方式让父亲完全成为了一个工具(需要他有什么形象时他的形象就会多出一面),所以观众始终不能知道父亲对于皮特意味着什么。这让结局皮特无论是继承/超越他的父亲,不重蹈覆辙,或是拯救他的父亲都显得有缺憾——因为早期皮特并没有表现更倾向哪种结局,所以无论哪个结局观众都能质疑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局而不是其它个呢?这部电影也在此变得让人不满意。
电影有意地将太阳与皮特的父亲安置在了太阳系的两端,一端的象征是物理层面的温暖与光明以及沐浴在阳光下的地球和它之上代表着精神温暖的人情纽带,另一段是象征着空虚与黑暗以及长达数十年孤立于世的封闭;用这种对照以及皮特的选择来反映皮特与其父亲对虚无生活不同的回应。
影片结尾皮特回归人类社会,"去生活,去爱",是他选择对虚无的生活的另一种回应。他并不因为在认识了生活琐碎的本质后就疏离它,他最终选择了去创造能让自己从中享受的价值——和他人的纽带与爱,想必这也是导演更倾向的对待生活的方式吧。
PS:影片中有大量废土美学(特别是火星上的那段,也是我个人认为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实在对我胃口!导演对孤独的塑造其实很一般,因为这些孤独很多时候都是男主主观创造的条件,而且总是把他放置在"一个人的状态"实在太过刻意。最后,电影有的音乐的部分太多了,也对观众感受太空中虚无封闭的状态起反作用,现在电影怎么总是想着用音乐强行渲染情绪来感染观众?
最最后,电影里有三个宇航员(特别是那个机长)要替代男主去执行任务,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怎么可能通过evaluation嘛,根本说不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