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芙蓉镇》——请你告诉我,有什么理由,可以遗忘。


导演: 谢晋
编剧: 阿城 / 谢晋
主演: 刘晓庆 / 姜文 / 郑在石 / 张光北 / 徐松子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7-03-05(中国大陆上海首映)
片长: 164 分钟
又名: Hibiscus Town
IMDb链接: tt0087301



 对于理想主义的80年代,我所知道的和未知的,都很多。

我所知的是诸如北岛的《回答》,海子的胡子里飞出的童话,喇叭裤霹雳舞罗大佑,和诗歌和香烟和啤酒和最肆意的青春。初看《颐和园》时我深深怀疑那个春天以前的中国青年是否真的如电影所记述的那样也曾放荡忠实于本心地存在过,只是一个春夏之交的轰然倒下,穿起的是衣裳,被阉割的是下体。这倒下,未免太壮烈了。

只是直到今晚,看了谢晋导演完成于 1986年的《芙蓉镇》,这部中国最好的电影。我在观影途中多次需要喘口气歇息,在观影结束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我无法相信就在我刚刚出生的那年中国曾经产生过这样一部影片,它通过了那日的审查,它在当年竟然可以包揽金鸡百花多项大奖,它赢得荣耀也赢得尊敬,多年以后无论是张艺谋在《活着》中痛经般迂回的讲述还是田壮壮在《蓝风筝》里面已经足够直面良心直面历史的审视,它足以让这些所有的少的可怜的后继者们自惭形秽。

而尚能容纳这部电影的那年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中国,怎样的二十四年以后,已然被埋葬的中国。


影片以三个时间点作为主线。


1. 1963

六零年代初始,一片短暂的明媚下暗藏杀机。勤劳致富的米豆腐铺子夫妇,还会讲荤笑话的小镇居民,被土改帮助翻身却依然懒惰的光荣雇农,已被打倒多年的反动右派,根正苗红的女干部,退伍复员的公社领导,时常被叫去训话的黑五类分子。这是新中国,这是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运动后的新社会,只是新的,还不够彻底。

一句在今日中国依然具有讽刺意味的对白,拉开了小镇又一轮政治运动的序幕。

女干部看着雇农破败的屋子,捶胸顿足的仰天长叹,“解放了十几年了,穷的穷,富的富,是该搞运动了。”

是该搞运动了。被搞的是人。搞人的,也是人。

家庭散了。房子被没收了。男人死了。过去的初恋今日的哥哥为着政治正确终于将自己出卖了。这是大风暴的前夕,苦难还可以更多吗?


是的。是的。这是苦难不会停止并愈发深重的年代。不因为你的忍耐,勤劳,懦弱,臣服而有些许退让之意。


2. 1966

文革开始了。女干部被打倒了。懒汉雇农摇身一变成了公社领导。

女干部又站起来了,这果然是大人们给我讲过的云波诡异的政治变幻。她啃着鸡腿,与那浑身臭气的雇农书记做政治与肉体的双重交易。即使人性失却了,性却还在。多么猥琐的主义和制度,唯有肉体的救赎,才是解脱。

黑夜里唯一的声音,昔日的战士今日的老者站在空旷的路上大喊:“完了吗?没完!完了吗?没完!” 眼前的是他以身体残缺的代价而为之奋斗过的新中国,只是中国是新的,心却没了,人心没了。

呐喊声中,小镇人家的灯火一盏盏熄灭。每个人都听见了,每个人又都告诉自己那是幻听。这是双眼和双耳已被蒙起的国度啊,我的父辈们生活过的国度,你们对我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多少次无法理解也无法原谅你们龟缩的灵魂惯性,只是这一刻——

我终于明白,那恐惧从何而来。


3. 1979

可以返还的是房屋,是钱财,不可返还的却会永远留在历史的罅隙里呻吟。

女干部仍是女干部,她对着右派淡淡的说:一切都过去了。她乘着轿车离去。她的神情和说话方式让我回忆起成长过程里许多的人,那或许是那年鼓励自己告密的小学老师,那或许是大学时如政治宣讲机器般的极其尽责的导员,那或许是今日新闻上依然跳跃的鲜活面庞,他们用惯性遗留下来的言语和行动一次次为历史不易抹去的一面做着注脚,他们是活化石,昭示着永不应当被遗忘的罪恶,和最彻底的人性的灭绝。


然后,他们和她们也用亲手打造的今天的中国,戏谑般地作为那年谢晋导演这部伟大之作的墓志铭。


中国并没有朝着他反思那年的路继续向前。这部拍摄于二十四年前的作品,如今也只能作为当局后知后觉的禁片在互联网上躲躲藏藏。今天的中国拥有强大的审查制度,于是乎导演们各自沉浮,或者如娄烨般以爱情的名义对着敏感词隔靴搔痒,或者如冯小刚般干脆把天灾更是人祸拍成了温馨八点档催泪大片,或者如贾樟柯一样放弃对历史的执着至少还坚持着对当下的批判和反思。

于是,谢晋这个名字,因为《芙蓉镇》这部影片,必将在未来的某个光明之日被子孙牢记,牢记他以历史亲历者的勇气为苦难作证。应当被牢记的还有那个八零年代,那个曙光初现的、曾经多么接近过自由和真相的中国。



影片后段。

姜文饰演的右派被判刑押走了,临行前给爱人刘晓庆的最后一句话是: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如果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时代,是我们的父辈们亲历过的。

无论那记忆让为恶者和被凌虐者有多么恐惧。

请你告诉我,有什么理由,可以遗忘。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力作,《芙蓉镇》对历史的反省与指控,对自“四清”至“文革”中人们普遍所遭受的伤害的揭示,都被认为是极具批判力的。而导演谢晋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在《芙蓉镇》里也达到了成熟。

  胡玉音的美貌是《芙蓉镇》里的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只有在红火的米豆腐生意加上“豆腐西施”的美貌,才构成了老处女李国香、二流子王秋赦的嫉妒与艳羡,情节冲突才得以产生。

  “性”的张力在《芙蓉镇》的故事发展中无处不在。胡玉音与李国香之间鲜明的二元对立自然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美貌与丑陋。李国香对退伍军人、现为粮站干部的谷燕山眉目传情,但谷燕山对这个女人似乎视而不见,而对胡玉音则是格外地热心肠。所以对李国香来说,胡玉音是对她作为“女人”身份和幸福的侵犯与阻碍。

  实际上,谷燕山因为打仗时伤到了性器官,是个没有性能力的男人,这就是他压抑着自己的性爱而把对胡玉音的感情转化为一种父兄之爱的绝佳反证。所以就不难理解谷燕山被李国香诬陷与胡玉音有肉体交易时感受到的痛苦,这是一种情感隐私、私人领域被侵犯的痛苦。这样一来《芙蓉镇》历史批判力的深度也陡然上升,“四清”也好“文革”也好,种种大革命群众运动的天生缺陷就在于对私人领域的监视和否定。

  而李国香也在借助政治运动的力量,在合理合法的外壳下,惩罚了“情敌”胡玉音与谷燕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国香在“文革”中被批斗时查抄出来许多“ 男人的东西”,脖子上挂上破鞋游街,这一段和谷燕山被诬陷的情节恰恰构成一种互文本关系:李国香诬陷谷燕山和红卫兵批斗李国香其实都是对“偷窥癖”的满足的行动后果,但却都是假借正义公正之名。因此实际上最不人道的事情就是对私人情感领域和隐私的侵犯。所以,《芙蓉镇》批判的矛头就绝不仅仅是“运动”了,而是人性。

  “性”张力同时也集中表现在王秋赦的身上。在故事的开端阶段,在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王秋赦对胡玉音性感的乳房的垂涎,而在正常的社会秩序里,二流子王秋赦是无法得到性满足的,因此通过政治运动改变社会秩序和自身地位是王秋赦的直接目的。所以,在已成为镇领导的王秋赦听说秦书田要和胡玉音结婚时大怒,问秦书田:“难道你和她睡了?!”并恼羞成怒地把秦书田判了刑。

  而王秋赦与李国香的二度合作也是建立在二人性关系的基础之上,尽管这段情节的交代是模糊的、潜台词的、暗喻的。王秋赦把自己收拾打扮精神来讨好李国香,开始李国香只是矜持地述说革命话语,待二人拥抱后,李国香冒出一句:“没洗脖子。”可见李国香早已经明白王秋赦的心意,两个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政治宽赦和为共同革命事业工作的外衣保护下,老处女李国香和光棍王秋赦的“性渴望”得到了些许的满足,也可以反过来说,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性结合也形成了政治运动上的一股势力,在谢晋看来,政治运动是可以用“性”的问题来做个人化的解释的。

  记得看《芙蓉镇》时,看到胡玉音和秦书田依偎细语、相拥而眠的时候,一位朋友就说:“爱情还是很美好的嘛!”其实我也觉得王秋赦和李国香拥抱的那场戏也很富于人性味道,对于这两个用冷漠的政治面孔异化自己的人来说,人性底色的外露,哪怕是掺杂了一些猥亵,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里脆弱的部分。








 一般不会就单独一个电影写东西。但看过芙蓉镇后,很冲动的想在深夜,就此留下三千字。
  一部86年的电影如此打动震撼我,是看之前未曾想到的。必须佩服谢晋导演的功力,这样的电影,换别人拍无论如何都是挑战极限;感谢他曾经的付出,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座100年都无法逾越的丰碑。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基本评价。

情绪篇
  
  所有的感觉轮番而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接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让我在压抑、愤恨、怜悯、发笑、感动无数种情绪之间猛烈盘旋,这已经全然超出电影的范畴。
  文革时代,自然少不了压抑扭曲的人性,让人看得也郁闷。这对导演来说不难搞定。但谢导还借很多细节把处于那种变态生活情境中的人潜藏的欲望、以及对生活周遭的讽刺与人们的呆滞无知,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很经典了。
  始终记着秦书田(姜文饰)对胡玉清(刘晓庆饰)说的那句话“哪个文件规定五类分子就不能结婚了”。被一种叫文件的东西压迫几十年,到头来竟然拿“文件”当作支持自己的理由。结果很正常:有期徒刑10年。这种无知是无畏。
  (补充一句:那个时代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头至尾都没有弄明白是什么在折腾他们。“文件”“组织”“上面”“什么什么委”就成了所有权威的代名词。)
  还有他对那个白对联的态度“甭管黑夫妻、红夫妻、白夫妻,起码证明组织上已经承认咱们是夫妻了,你要特别深刻的理解组织的态度。”笑完就是悲。
  电影情绪与史诗情绪
  如果说《蓝风筝》(田壮壮导,濮存昕,吕丽萍主演)、《活着》(张艺谋导,巩莉,葛优主演)是所谓文革电影之典范的话,那我极端不同意将芙蓉镇与这些二线货“划成一种成分”。
    可能我想说的是,电影和史诗的区别。
    电影总是费尽心思营造一种主流情绪,像《蓝》与《活》悲烈。而史诗则将所有情感都无限包涵在它波澜壮阔又细致入微的叙述中,像《芙》的淡定。
    就好像《活着》里富贵两个小孩的死,〈蓝风筝》里老濮无缘无故被大树压死,摆明,就是一定要死那么几个重要的人,还得是突然死,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电影悲惨游离的气氛引向高潮。而芙蓉镇,导演虽只是淡定甚至恬然的陈述(全片就挂了一个,还是纯配角),带给人的震撼力却已经甩开前者几个世界。
    其实,那样的时代,根本无需渲染,图增做作。一次“上五类”的点名(富农、地主、右派、反革命),一种对“运动”的另类阐释,一场“晚饭后集合”的大会,就全明白了。记录时代,淡定而广阔的情绪最佳。一定要搞得最后悲惨无奈抑郁至极才算深刻?
    (再补充一句。这种感觉就像《教父》之于黑帮片、《现代启示录》之于一切越战片、《全金属外壳》之于一切二战片、《发条橙》之于一切青春禁忌心理片、《2001太空漫游》之于一切科幻片、《闪灵》之于心理恐怖片、《德古拉》之于一切吸血鬼片、《与狼共舞》之于一切西部片、《乱世佳人》之于一切战争爱情片。这就是境界。)

演员篇

   姜文就是为演戏而生。
    刘晓庆竟然曾经如此美丽动人。真好看。

思考篇

    不想用“罪有应得”来描述最终疯掉的那个人。其实他才是那个时代最悲惨的产物。最弱的弱者。疑惑在于,真正应该向新时代认罪的人,却带着老时代卑鄙的光荣,堂而皇之步入新时代中坚阶层。没有一点点悔意。不知原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为何。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2014年12月10日 修订:该片以巧妙设计的不具代表性的人物,抹平了差异性,演出了一场悲情政治大戏,这一解释如此成功以致成为当代的主流历史想象,为我们重新检讨前三十年制造了某种困难。
下文内容写于2010年,2014年时我已完全不同意其观点,但因为已经有过不少回复,不便删改。)

大清国六十多年了,又有几部电影比得上《芙蓉镇》?
是我们国家的导演都没有谷燕山的良心,还是掌握文化的始终是李国香之流?是传媒都已娱乐至死,还是高墙已经悄然矗立?

我一直不敢看这部影片,我深刻的意识到它是一部杰出之作,而对于大清国而言杰出之作看一部便少一部,因为它们不再出现。
当局的自省能力、对文化的宽容程度比起24年前竟还不如了。这个国家愈发富强却愈发怕人揭它的伤疤。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像垂暮的老年人般谨小慎微,毫无年轻人的自信和勇于改变。

有人说谢晋的电影中常用道德批判取代了对社会、制度的鞭笞。
你看在《芙蓉镇》里王秋赦丑陋、肮脏、好吃懒做、甚至还淫秽(玩春宫瓷器,和李国香偷情),李国香呢则一脸性欲得不到满足的样子,先想勾引谷燕山、后来干脆和洗干净的王秋赦搞上了。而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们则各个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楚楚可怜,长得都好看些。
不过这样刻画有错吗?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那些投机分子就是如此的猥琐、卑鄙和令人作呕,王秋赦就是流氓无产者阿Q在文革中的化身。那些红卫兵(革命小将)就是如此无知和儿戏,那些个官员总是能把你践踏到欲仙欲死后再毫无愧色的充当你的救命恩人。

制度固然要批判,更要追究的却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你可以写一本论民主社会如何建设的专著,你却只能从一个个具体的人来拍一部反映时代的影片,这样的影片才可以被冠以史诗之名。人物和场景的有限不会减轻伤痛,而是为了能更深刻全面的展现这一属于人类全体的悲剧。

说一些影片中的好人吧。
1.
相声瓦舍《东厂仅一位》中宋少卿说“一个人不会因为没有了鸡鸡便一无是处”,一个男人也不会因为不能做爱就贪生畏死。
谷燕山(谷主任),芙蓉镇上最顶天立地的汉子,至死都对得起良心,在那个世人皆屈从于权力的淫威的时代,来喝喜酒当保人,真足以令人双膝跪地感激涕零了。
当年冒着炮火建立的新中国却是此番景象,谷老爷子是悔是恨是悲是伤呢?但他毕竟是豁达的人,打不垮摧不毁铮铮铁汉。
2.
说下桂桂,看到这个人物,我心戚戚焉。此人对胡玉音之好之诚之真,足以动人心魄。我常想若处于癫狂之时代,被挤压被迫害、爱人受辱、身心皆伤,我是否有胆量放手一搏,撕毁那已走样的社会契约,与那些为虎作伥者拼个你死我活。
桂桂是敢的,虽然没有成功,虽然临阵慌乱,虽然他木讷老实不被人关注死的也早,但他是真正有勇气的人,他和伽西莫多、笑面人、卡尔登——那些伟大的痴情人在一起。
3.
秦书田,名字很有点传统意味——“耕读传家”,做派上又有点浪漫情怀,在那个时代还真算得上右派了。他的乐观、隐忍是本片的一抹亮色,扫地的华尔兹也堪称优美,有情趣、不气馁这样的男人自是让人欢喜,以桂桂的一往情深也许会祝福他和玉音吧,那样的时代有人相互依偎总是好的。
4.
黎满庚,玉音的初恋,在这几人之中倒是最为不堪,但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好人,大难临头也是无可奈何,不能杀伐决断、不能挽大厦于将倾,亦不能苛责。他的妻子(五嫂)是个普通的村妇,为丈夫和别人的暧昧纠葛而吃醋,但淳朴体恤他人之心并没泯灭。
5.
再说最重要的人物胡玉音吧,一个勤劳、勇敢、有理想的乡镇妇女,被时代无辜伤及,但自始至终都是善良和有担当的。不得不说刘晓庆将这个人物诠释的非常好。她在影片中的笑与悲抹去了鲁迅先生笔下“圆规”给我带来的关于豆腐西施的负面印象。

最后谈到影片的结尾,王秋赦敲着破锣、喊着“运动了”走到米豆腐店前,讨了碗吃后,“运动了”的喊声依旧不绝,直至最后。这个结尾非常耐人寻味,可与《茶馆》的结尾相媲美,对历史和人性的审慎令导演以这样忧虑的方式收束全片,虽然王秋赦的房子已塌、人也流落街头,但这类无耻之徒以及其背后的大手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时代,影片还未上映就发动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和其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一系列事件都印证了这份担心。
李国香、王秋赦之流的灵魂依然盘旋在时代的天空,他们可以一边自己在床上偷情,一边用无产阶级立场否决别人结婚的权利。



 在ftp里面总会把电影分为国内国外这样的目录,刚开始还是每个目录都打开来浏览的,后来就很少进写着dosmetic的那个文件夹子。成功的电影总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这些年来包括那些大牌导演,都开始学着做fusion的菜肴。不知道除了视觉效果的提升和电影科技的运用以外,我们还得到了什么。先前看了《无极》,是因为采访陈凯歌的一篇报道,上面对这片的说法让我觉得有点意思。尽管很多人告诉我说看过未免失望,还是坚持的看完了全部。结果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不喜欢批评电影或者别的什么文艺创作,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换马克思的话说也是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所以关于此片包括《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始终都没有说过什么。昨天,看了《芙蓉镇》之后,才明白那些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了。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吃的品种繁多,竟然也是对味觉一种无意的破坏。可能是太保守落伍了,不过坚持各国特色的风味佳肴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

    文化大革命是个特别的时期,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那基本上是不可触及的记忆远处。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那个时候家里的故事,全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这么大了,看谢晋的《芙蓉镇》,还是很震撼。整部电影堪称经典制作,虽然拍摄上显得技术很简陋,不过在人物的刻画还有一些小细节的处理方面却是很到位的。这也是为什么老说现在的歌手不如以前了,因为音效技术的变革,使得歌手们的声音得到了更好的处理,那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声音的本质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话说回来,看过影片的人,肯定知道男女主角。刘晓庆,这个名字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大陆无数次的被提起,因为各种原因。暂且不论其人如何,对于那个时候来说,她算是演员中的佼佼者,谢导也称她敬业。我素来喜欢的是那些很自然的表演,所以对于胡玉音的角色,总感到有一些别扭,考虑到年代和那个时候电影表演艺术的不同,这些也就是小问题了。相比之下,很喜欢姜文,反动右派的角色,夹着尾巴做人的生活,不失乐观的精神境界,都拿捏的很好,完全超过了22岁这个年龄的水平。

    电影里面有很多情节很有意思的。在刻画胡玉音的时候,两次体现了她因为生活的折磨而迁怒于秦叔田,说他,“做什么喜歌堂,败了彩头”“请你来写字,你为什么偏偏写反社会的对联来害我们?”这实际上体现了在那个年代里面,一般民众的心理,都是受到了文革的影响,相信那些所谓的“黑五类”就是祸害。
    另外,关于那段扫大街的华尔兹,谢导讲了个故事,“《芙蓉镇》在法国上映,拍到姜文跟刘晓庆两人在街上扫街,劳动改造,天不亮就扫街,扫着的时候,姜文这个角色秦书田,心血来潮,一边拿扫把扫,一边还舞一下,然后一二三,二二三,这个全世界都懂得,这是“华尔兹”的旋律,一二三、二二三,刘晓庆不会跳,跟着学,后来会跳了。在中国放的时候,我在观众席里看,买了票在那里坐着看,观众心里很难过。我自己也劳动改造过,扫过厕所、扫过什么,看到这个很心酸。在巴黎放“一二三,二二三”的时候,观众鼓掌。我奇怪这怎么鼓掌啊?我回来问记者,我说昨天放电影的时候怎么鼓掌呢?后来我问了一些观众,问鼓掌是什么道理?法国没有经历过什么文革,也不了解,但是他们感觉中国这么小的一个镇,这些挺善良的人遭到这么大的灾难,姜文这个文化馆的一个小职员,他最后被打成右派,被劳动改造,他居然还对生命充满着追求,对爱情充满追求,这个民族是了不起的。”
    还有黎满庚对胡玉音两次的背叛,都是跟党籍有关,他是个骨子里面和懦弱的复员军人,在每一次的危机面前都会低头。相比之下,谷燕山却是个耿直的人,他为了新中国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却被侮蔑乱搞男女关系。之后,成天买醉街头。到胡和秦成婚那天,他的心情激动而复杂,“既然成了夫妻不管是红是黑,孽根孽种,总得要有后代”。后来,秦去坐牢,胡生下了孩子,取名谷军报答他,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也许看得还是不够仔细,也不够深刻,许多东西都没办法说的清楚,不过倒是网上有一篇说的很不错,叫“《芙蓉镇》里的性史”(http://www.heiyou.com/tribe/828/1021202.shtml),通过“性”的线索把里面几对人物的关系串起来,特别是老处女李国香和二癞子王秋赦的苟合讲的很巧妙。至于其他的细节,还是让有心人去慢慢挖掘吧。   



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生理欲求,甚至让它成为了故事的主动力。不论是男女,还是饮食,皆像两条欲望的河流推着人物往前走,而政治不过是给了欲望以躁动的契机。不论是创作者有意或是无意,性、食物多次清晰地显现,性与食物的夺得与失去,很大程度上昭示着政治地位的获取与失落。 政治首先成了李国香打压自己性嫉妒对象胡玉音的武器。从一开始,影片就有意渲染了李国香与胡玉音之间性魅力的对比落差。按照李国香的看法,男人见了胡玉音“就像猫儿见了腥”。作为芙蓉镇的豆腐西施,胡玉音的身体就像她的米豆腐那样受人欢迎,两者互相彰显,互相隐喻。只要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存在一天,她身边就会环绕着无数的男人,老实巴交的丈夫黎桂桂为她奋不顾身,大队支书黎晚根、粮站主任谷燕山扶助她开店并时时光顾,就连被打成右派的秦书田,也不忘在她的摊子上帮忙。更有意思的是,谷燕山路过供销社门前时,李国香热情巴结,有意追求,而谷燕山甚为不屑,冷淡地应付过去之后即走进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并在胡玉音受到李国香为难时进来解围。两种态度的比较之下,李国香的受挫感可想而知。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虽然胡玉音是被动卷入而且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受到攻击的原因。胡玉音的新屋建成成了李国香对她进行攻击的突破口,而且更为可笑的是,她不仅攻击胡玉音米豆腐摊的高盈利,而且把帮助她的男性一并拖入打压。按她跟谷燕山所说的“你们是一个小团伙”,什么团伙呢?是牢牢占据住芙蓉镇“革命果实”的“利益团体”,其实,更可以说是胡玉音和她的裙下之臣所组成的一个让李国香时时感到失落的团体。只有借助政治去击落这样一个团体,李国香才能摆脱性的失落而享受政治上的成功,从而把政治-性的关系给置换过来。 李国香成功了,她成功地关闭了米豆腐摊,逼死黎桂桂,让黎晚根背叛了胡玉音,一时间,胡玉音成了“镇上最苦的年轻寡妇”。而自己也终于从王秋赦身上找到了自己作为女人的象征。从这里看,她似乎反转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当秦书田提交要和胡玉音结婚的申请书时,她自然再一次感受到威胁与嫉妒,其怒火中烧并拿此事大作文章自然不可避免。于是,秦书田入狱,胡玉音再次守活寡。这变成了特殊年代下,一个女政治狂热者运用政治手段打压意念中情敌的故事。而故事该让人思考的一点就是,如果胡玉音不是一个美女,一切还当如此发展吗?还是说一切早就有先决寓意的,自由就如同美人受人喜爱,而意识形态的禁锢就如同一个没有“人”气的老处女李玉香那般让人厌恶;同样,独裁政治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由与开发的美与魅力?王秋赦与李国香的苟合,正反映这种极权禁锢,也只有二流子王秋赦(赤贫无产且好吃懒做)才趋之若鹜并从中获利。 胡玉音始终是和米豆腐联系在一起的,米豆腐的兴衰正暗合了她命运的起落,也暗合了她性魅力的彰显与黯淡。四清运动之前是胡玉音人生的高潮,青春正茂,豆腐摊生意也十分兴隆;新屋建成宴请宾客更是有酒有肉。及至受李国香打压成了新富农婆,豆腐摊也就此关闭。等到对秦书田日久生情,开始这段恋爱之时,她竟又做起米豆腐来了,她生命在长久的黯淡中出现了一丝亮色,这里我们看到秦书田吃了她的米豆腐,这是有多重象征在里面的。米豆腐摊的再次开业已经是文革结束、秦书田回家之后了,豆腐摊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只是此时美人已韶华不再,但她终究还是过上了“人”的日子。 王秋赦更是紧紧地和食色/政治捆绑在一起的。对比于色而言,食才是他的生死命脉。影片有意多方凸显他强烈的食欲。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在食欲和性欲上皆十分饥渴的男人,先是在供销社门市部对着大鱼大肉探头探脑,接着来到米豆腐摊蹭了一碗豆腐吃,再对着玉音姐的性感乳房两眼发光。可以说,他“运动”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在于食欲的满足,财富的拥有。运动中他获得了政治地位的上升,而当他在北京归来后,影片除了极力渲染门市部的人员对他极尽谄媚之外,更让满桌的酒肉来显示他的满足。当他被怂恿着跳舞之时,手中还拿着一个猪手,更是丑态毕露。王秋赦对于弄权其实没有真正的兴趣,因为他对政治既不了解,也缺少野心。因而当他“掌权”之后,并不见他刻意地去打压谁,就连此前对他态度恶劣的门市部掌勺,似乎也没受到他丝毫的惩处。政治在他看来,就是利益,就是食物,其余关系不大。当李国香再度当权之后,他急于去讨好李国香,更大程度上是怕自己的“粮仓”不保。有意思的是,当他把自己梳洗干净去见李国香时,影片也凸显了李国香的“欲”。她从锅里捞起一个热腾腾的鸭腿,坐在桌子旁大口吃喝,在一旁的王秋赦极为贪婪饥渴。对他俩而言,运动就是分一块肉,当王秋赦胡编乱造说谷燕山背后骂她之后,让她感到他的忠心与用处,她才把吃到一半的鸭腿递给他。而且就在这一晚,他们不仅分肉成功,还自此开始了男女之事。所以,运动的领导者就是野心家与二流子,两者的苟合形成了强势的力量。不过,运动过后,野心家高升了,而二流子却疯了。 谢晋模式的批评,是认为他把政治替换为道德寓言。但从《芙蓉镇》来看,却可以发现弗洛精神分析的若隐若现。道德背后是人之大欲,饮食男女。它们是两股汹涌的欲望之流在运动的表皮之下翻腾着,写就了一个政治/食色的故事。

2019/1/9续
看戴老师《性别中国》,早就觉察到了“性”在影片中的运作方式
P88“在中国版的性/政治修辞中,冷战年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叙述再次蜕变为某种性别与欲望的叙述:分辨好女人与坏女人,并分别予以褒扬和惩罚:归还其男人或将其放逐在性别秩序与欲望满足的可能之外。”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