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周浩
编剧: 周浩
主演: 郭永昌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9-03-28(中国大陆)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冬月 / The Transition Period
IMDb链接: tt1859619
编剧: 周浩
主演: 郭永昌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9-03-28(中国大陆)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冬月 / The Transition Period
IMDb链接: tt1859619
非常棒。可以说是纪录片版的官场现形记。郭书记这个人很难给他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传统的士大夫式的官僚。
郭书记的行为让我想起一句话:贪官就一定不是好官吗,言之凿凿的道学先生,清官就一定是好官吗?当然,不一定。虽然贪污不是官员好坏的唯一,但是也算是重要标准。可以说,郭书记就是中国官员的一种意象,现在的人当官,不为权就为钱,政绩和人民币是要一把抓的。不过我们很难一下改变中国固有的官僚规则,毕竟形成新规则需要时间。
说回纪录片本身。不得不说周浩很强,作为纪录片导演,他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交涉手腕绝对是不亚于外交家。这在片中是很难看到这一点,因为这是属于幕后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思考,为什么他就能拍到那么多别人拍不到的东西?从02年拍摄的纪录片龙哥开始,他所拍摄的角度与题材都非常特殊且难度很大。这可见他很擅长于与拍摄对象交涉,他与被摄者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利用与被利用是他常用的手段。郭书记为了宣扬政绩利用了他,而他为了片子也利用了功利的郭书记。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老外生日宴会,台商晚宴以及停机退钱等神来之笔。
纪录片的故事是突然的,很多导演无法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周浩正是擅长抓这种特殊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周浩的纪录片电影化程度非常低,他的纪录片是真正的纪录片,镜头是不讲究的,声音是没处理的,什么剪辑手法什么蒙太奇,什么故事结构,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就是贵在真实。周浩跟了郭书记三个月,剪出来1个小时47分钟的片子,其中3个大的爆点,这就让这一部看似粗糙的片子有了灵魂。真正的纪录片,实而不华,直击重点。
最后,我们看回中国的真书记。在第一段,我就说,很难给郭书记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郭书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作为一县的父母官,他做了不少实事,无可厚非他是一位合格偏优秀的官员,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位人民公仆他贪污受贿,这说明他是不纯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说他不是名好官,这两者是对立但不矛盾的。他接受周浩的拍摄,在镜头前的伪装,他的所有政绩,他一直强调的33大夏,其实他想要的这一切不过就是是中国自古以来官僚体系里传统"士大夫追求",这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郭书记为人民服务,或许是为国为民?但是他一定是为了成就自己名!他追求在地方留下执政痕迹是为了名留千古。例如他留墨宝,他善待上访民众,这一切都是为了名,为了他的雅号。包括他这次接受周浩的拍摄也是如此目的。贪污,也许并不是求利,他最后被双规,贪了80万,这对于他这个价格来说,真是不多。毕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因为中国的官僚体系有同一性,它需要上下的官员同流合污,如果你老郭这个官想要当下去,想向上爬想留更大的名,必须要遵循这套规则。贪污是走不掉的。很悲哀,这是中国目前官场的现状,这套规则,这些文人士大夫的追求,已经延续几千年,深深刻入读书人的骨子里,要想改变,需要时间。所以说郭书记是正宗的中国真书记。
纪录片,最大的效用是记录。这部片子,我觉得最为宝贵的,就是为后人留下了这个时代,我们中国当官者的丑恶与无奈,体系内的崩坏,了解这士大夫悲哀的功利主义。这对我们的后代很有意义,书记是真书记,纪录片是真纪录片。
看完了觉得非常有意思,分享一些想法和细节
一、书记
几年前看了《大同》,今天补上《书记》,不免把两部做一个比较。
想说两句大同。我猜周浩是欣赏耿市长的,尽管大同市民对耿市长褒贬不一但在面对素材的时候导演好像把感情站在了耿市长这边。最后离开的时候耿市长哭的稀里哗啦,镜头给到窗外大兴土木都是他奋斗过的地方,镜头给回车里他已经横在后座睡得不省人事,为大同人民干点儿事儿不少挨牢骚还累成这B样,看完大同的时候我的情绪甚至有些激动
如果说大同贵在感情饱满,那这部书记就胜在人物丰满上,大同讲圆了一个故事,书记聚焦在人物上挖掘得更深。我们在这部里看到了更多郭书记对为官、做事的想法,我看到的是一个比耿市长丰满的多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也非常复杂,甚至让我觉得有些深邃和有趣,他一个人基层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干部,他的圆滑我真的读不透,再加上镜头前的亦真亦假,更让我无法辨别他究竟哪句是真心的,让整个人物不仅丰满还有些模糊、、
二、基层干部
实话讲我脑海中的县委书记就应该是那种有点儿土气的地方基层领导的那种形象,我这个看法可能不那么成熟,但郭书记大体上还是符合这个设定的。首先对这个形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玩法土的不能再土,喝多了在镜头前有些失态,但他在车上私下里讲的话的思考又普遍完全在另一个高度上,这时候就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眼前这个博学智者的领导形象怎么往外商脸上拍蛋糕在KTV里玩命嚎的呢
在我眼中,中国的基层干部大多能力极强,干到郭书记这个位置的,都是人精,我们看得见的工作上郭书记亲力亲为干了很多事,也干出了很多成绩,这无疑也是很厉害的,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这个人贼流批。但又觉得酒后的失态尤其还是在镜头前让我特别不能理解,我确实完全没接触过类似位置的人,我只能理解到,也许是由于郭书记是从基层走来的吧,这个问题我存疑
三、黑屏
黑屏这段应该是全片亮点,也是一个转折
我觉得受贿的这个问题肯定不能一棒子打死,结合电影最后的字幕,这种行为没啥可说的郭肯定有罪,但功过不能相抵,成绩是成绩罪恶是罪恶,即使锒铛入狱也不能抹杀郭在固始的功绩,他大概依然是一个为固始县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县委书记。这个问题就和这个人一样矛盾,我并不觉得拿钱办事是什么肮脏龌龊的事儿,也许这个价值观不正,但很顺应这个社会,甚至那些收了钱的才是最干实事儿的人,这都是我们当下的社会和市场造成的,我不觉得因为这段黑屏应该用一种对待黑点的态度批判主人公,而应该以一种多角度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因为这个行为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但毫无疑问从此时起,影片中的光辉人设从此崩塌,观众无法再用之前的目光看郭书记了
四、座谈会和送别会
影片本来简单地记录郭书记工作的点点滴滴,开会啊讲话啊,安排工作,接待上访,解决问题,还要招商引资谈项目谈工程,每天晚上还得喝大酒,日复一日看着都累想想都苦
然后郭书记临走时先给老干部开了个座谈会,席间老干部纷纷对郭书记歌功颂德,舍不得你走啊之类的,然后郭书记作了一个总结发言,也算是给电影到这里做了个总结。讲道理这个发言还是挺令人动容的,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固始,在固始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倾注了心血在固始,让固始发展的非常好等等,边讲边擦拭了湿润的双眼,反正我是觉得感情足够到位了,说不上感人至深吧,但想想对他前面简单工作的记述,反正看到这里我开始往他的一侧倾斜
为什么我说黑屏是一个转折呢。最有意思的是黑屏完了有一个类似班子的送别会,郭书记把座谈会上的话基本又讲了一遍,讲到动情之处又摘下眼镜擦了擦湿润的双眼、、我也不是说他把前面那一套又来了一遍就是在做戏,但导演很明显用黑屏打碎他的人设,又在后面给大家提供了另一个方向的思考,对于这个感觉逐渐明晰的人物形象又一下扑朔迷离了起来、、
五、粮液
当领导的说两句骚话其实挺逗的,郭书记开会的时候讲“我们固始现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啊逢酒必是五粮液,抽烟一定是中华的,标准太高了同志们,话又说回来了你喝的他妈的茅台都是真的花一千我也不反对”
然后影片末尾郭书记的送行宴上导演给了五粮液一个特写、、这也是在黑屏之后,感觉故意有点儿小讽刺,我觉得他这里是站了立场的,虽然并不明显但我还是觉得导演面对素材还是有一个基本逻辑和一个引导方向在里面的。大概对比耿市长导演不太喜欢郭书记,或者因为郭书记落马了
只是惊叹于这个角色的丰满,写下第一时间的一些想法。所有这些想法基于的文本都是这部电影,面对这个丰满又有点儿模糊的形象,尽管导演在立场上给了两方面的参考,好话坏话他都讲了,但我对这位书记还是喜欢占据了绝对上风,算一下他现在也出来了,不知道他怎么看这电影,又怎么看我们这些吃瓜影迷,这问题越想越骚
是为了写一门社会纪录片研究的课程看的,比较社会学视角,当然也对郭的个人生活史做了一些了解。把教的作业内容誊一些过来。
第一个切入点是从郭的官场纪实看18大以前基层官场中权力对人的异化。
1.在不同场合高速有效的印象整饰:据网络资料显示,郭于1997年任漯河市源汇区区长,一直到2008年结束固始县的县委书记,在这个常被称作“土皇帝”的岗位上工作十年,对于明潜规则都非常熟悉,官场人情的技法可以说炉火纯青。将其三个月工作中不同重要场合里的表现浓缩到一个多小时的影片中,有极强的戏剧性效果。在上访的群众面前,表现得深明大义,平易体贴,解决困难的时候雷厉风行;在离职前召开的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上,则上演一出感慨万千、不禁抹泪的大戏,郭书记的演技确实不精,不过在那样的场合里,我认为这种抹泪的功能并非情感表达,而是继续塑造自己劳苦功高、面面俱到的领导形象;最给我带来文化震撼的,还是与台商晚宴后的KTV里书记的表现,和美商Jack的生日宴会上疯狂抹蛋糕的行为,可以看出郭非常善于迎合不同的对象,虽然对其本质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了解。但这种政治精英在不同场合的的八面玲珑,巨大的反差,可以被视为是官场对个人的一种异化,为了工作顺利开展、政绩更加优异,他可以迅速进行印象整饰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2. 个人家庭和生活的缺位,公务对于私人生活的侵害是权力对人异化的另一种常见现象。作为县委书记,在收货大量社会关系资本的同时也需要使用大量个人生活时间去经营,2013年以前,基层官场的酒桌文化可谓全民皆知,猖狂至极。郭的应酬数量之大不证自明,加之“异地为官”的传统,郭和自己的妻儿长期分离,平日家庭情感交流缺失;同时,工作压力、长期大量饮酒、睡眠不规律等对其身体状况的摧残也可想而知。影片中,郭在应酬后喝醉的背影,踉跄地被送进住宅的样子不禁令人叹息。无论从精神情感生活上还是个人生活质量上,郭的私人生活都因权力运行的需要而被无情挤占。除此之外,周浩还拍摄了一次财税体制改革座谈会,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层中年干部群像,大多大腹便便,有些无精打采,发言的时候有些拿腔拿调,(当时坐在郭旁边的固始县县长,后信阳市统战部部长方波,也在2018年因腐败而被提起公诉,令人叹息。)可以感觉到官场生态对人的压迫是有普遍性的。
第二个切入角度是女性主义的视角
影片中大多数女性都是服务人员,或是在晚宴里端茶倒酒,或是在仪式上卖唱迎宾,都扮演着工具化的角色,一些出现在酒局上不明身份的女性表现出的姿态也都是笑脸相迎,甚至在KTV里为了渲染气氛而给郭脱衣服。为数不多可贴“知识分子”标签的女性——美商Jack的翻译,对郭的态度也有几分唯唯诺诺,最后郭甚至是强推着Jack和女翻译出门,而对翻译说出的喝咖啡请求置之不理,极不尊重。
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是一名朴实的基层人大代表,笔者认为她也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下层公职人员在基层官场中的形象——说话背书的时候小心翼翼,得到一次与领导同桌吃饭的机会就如获珍宝,想要效仿人情请饭,还被郭不容商量地安排到和其他商会一起。我想周浩将此片段完整地剪进片子里是有意为之。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角色则是在片尾以老大姐身份出现的老人大副主任。一边看似安慰郭退居二线也可以好好干,一边强调自己11年担任人大副主任的政治生涯,我推测是在周浩的镜头面前“炫耀”和塑造自己的形象。然而这位老大姐可能并不会想到,屏幕前的观众看到她尽心生凄凉。一些女性在官场上能够凭借一些背景资源或能力登上高位,却有很多都长期处于闲职,离真正的权力中心十分疏远。
我们大可以说,女性在官场文化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无法和男性分享同等的权力竞争机会和关系交往平台,毫无疑问也是权力对女性社会角色的一种异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开放,性别歧视在城镇中几乎被抛弃。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机制,女性长久以来受家庭牵制。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女权的发展还停留在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分享更多的权力和机会,是女性对男性建构的文化一种被动地适应。而齐美尔早已说明“女性文化运动的方向,不是要向男性看齐,而是认清自身的女性品质——被男性文化压制、排斥了的“女人性”。例如,基层官场中至关重要的酒桌文化,竞选时的拉票,延伸至更多的娱乐形式的“官场润滑剂”,女性难以在其中得心应手。而想要和男性争权,就必须顺从这种文化,“不同程度具有男性文化气质”,而《书记》中看到的女性,则都表现出对男性文化的屈服。反腐倡廉以后对这些潜规则和官场文化的打击,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女性公务员在体制内的公平竞争。但家庭的平衡和女干部成长过程中容易成为谣言绯闻攻击对象的劣根性要得到整治,或许更需要齐美尔的思路。
个人生活史的部分是自己利用网络资源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究,就不在影评里体现了。
1,县级乃至整个中国官场的话语系统,相当程式化。在固始县老干部送别郭永昌的座谈会,以及县四大家送别郭永昌的座谈和宴会上,固始官员话别时候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唱歌,题字,而后,郭永昌回应以肉麻的煽情话,适时流泪抹泪。戏就这样一折一折演下去。
2,官商互动模式。片子里江总说的很直白:官场和商场很简单。一方追求权力,一方追求金钱。双方互相配合,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求着谁。商人可以跟官员分庭抗礼,官员也要放下身段与商人们开低俗玩笑。在酒局和歌厅,大家各怀鬼胎,假装深情,假装诚挚,假装高潮。此外,郭永昌在外商Jack的生日派对上,秀英文,抹奶油,看起来还是很懂如何跟外国人玩耍。相应地,对待每种人物,他都会展现不同面相。对台商能放开唱歌,拼深水炸弹。在对待方县长等同僚时,说方99%符合省委组织部考察要求,真是会说话,有水平。他在对待百姓,下属,商人时候所展现的整体形象又颇符合敢想敢干的明星官员形象。
3,书记和县长。书记在的场合下,县长一般特别低调。百度一下发现,方县长确实接了郭永昌的班。相信他现在更能充分体会到郭永昌在片尾说那句话:县太爷,确实有爷的感觉,你到乡镇去,警察官员都恭恭敬敬在等候你。
4,如果跟《大同》对看,又值得再思考。郭永昌和耿彦波,都在频繁接待平民。郭永昌貌似更和气,更亲民,更能打圆场。耿彦波则更直率,能办就办,相对而言,在镜头面前作秀的成分更少点。不过,他们对待平民的态度,与对待商人,又有不同。耿彦波曾对着周浩的镜头说过,对于做官已经没什么欲求。郭永昌明显还在期待着继续升迁。
5,90分左右开始那一段偷录的对话,大概是本片最牛逼也最具争议的部分。郭永昌示意周浩先回避,然后跟办公室主任商量,那些已经收了钱却没来得及办事儿的贿款,该如何退还。有了这部分,书记的形象才更真实、完整。有了这段对话,也能部分解释当地商人会对民工说:郭书记说的话算个屁——除了他即将调走外,我相信,商人们一定比民工更清楚郭某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官儿。
6,开头的会议上说,乡镇官员们五粮液茅台软中华,消费档次太高,而且九成喝的是假酒。全片看下来,郭每天吃吃喝喝,红白啤轮换,千杯不醉。临走时送别宴会,服务员人手一瓶五粮液,随时给官员斟酒。呵呵。
刚看完,暂时就这几句话。
2,官商互动模式。片子里江总说的很直白:官场和商场很简单。一方追求权力,一方追求金钱。双方互相配合,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求着谁。商人可以跟官员分庭抗礼,官员也要放下身段与商人们开低俗玩笑。在酒局和歌厅,大家各怀鬼胎,假装深情,假装诚挚,假装高潮。此外,郭永昌在外商Jack的生日派对上,秀英文,抹奶油,看起来还是很懂如何跟外国人玩耍。相应地,对待每种人物,他都会展现不同面相。对台商能放开唱歌,拼深水炸弹。在对待方县长等同僚时,说方99%符合省委组织部考察要求,真是会说话,有水平。他在对待百姓,下属,商人时候所展现的整体形象又颇符合敢想敢干的明星官员形象。
3,书记和县长。书记在的场合下,县长一般特别低调。百度一下发现,方县长确实接了郭永昌的班。相信他现在更能充分体会到郭永昌在片尾说那句话:县太爷,确实有爷的感觉,你到乡镇去,警察官员都恭恭敬敬在等候你。
4,如果跟《大同》对看,又值得再思考。郭永昌和耿彦波,都在频繁接待平民。郭永昌貌似更和气,更亲民,更能打圆场。耿彦波则更直率,能办就办,相对而言,在镜头面前作秀的成分更少点。不过,他们对待平民的态度,与对待商人,又有不同。耿彦波曾对着周浩的镜头说过,对于做官已经没什么欲求。郭永昌明显还在期待着继续升迁。
5,90分左右开始那一段偷录的对话,大概是本片最牛逼也最具争议的部分。郭永昌示意周浩先回避,然后跟办公室主任商量,那些已经收了钱却没来得及办事儿的贿款,该如何退还。有了这部分,书记的形象才更真实、完整。有了这段对话,也能部分解释当地商人会对民工说:郭书记说的话算个屁——除了他即将调走外,我相信,商人们一定比民工更清楚郭某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官儿。
6,开头的会议上说,乡镇官员们五粮液茅台软中华,消费档次太高,而且九成喝的是假酒。全片看下来,郭每天吃吃喝喝,红白啤轮换,千杯不醉。临走时送别宴会,服务员人手一瓶五粮液,随时给官员斟酒。呵呵。
刚看完,暂时就这几句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