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杰伊·罗奇
编剧: 查尔斯·伦道夫
主演: 查理兹·塞隆 / 妮可·基德曼 / 玛格特·罗比 / 约翰·利思戈 / 艾莉森·珍妮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11-27(英国) / 2019-12-20(美国/加拿大)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爆炸性丑闻(港) / 重磅腥闻(台) / 性感炸弹 / 重磅炸弹 / 公正与平衡 / Fair and Balanced
IMDb链接: tt6394270
编剧: 查尔斯·伦道夫
主演: 查理兹·塞隆 / 妮可·基德曼 / 玛格特·罗比 / 约翰·利思戈 / 艾莉森·珍妮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11-27(英国) / 2019-12-20(美国/加拿大)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爆炸性丑闻(港) / 重磅腥闻(台) / 性感炸弹 / 重磅炸弹 / 公正与平衡 / Fair and Balanced
IMDb链接: tt6394270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
今年奥斯卡提名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演员奖项里,提名最佳女主女配两奖的《爆炸新闻》,也算自带话题。
不仅因为集齐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三代女神,更是由于《爆炸新闻》这部片,本就来源于轰动一时的性丑闻。
《爆炸新闻》
1
《爆炸新闻》的原型,是2016年的罗杰·艾尔斯性骚扰事件。
罗杰·艾尔斯是福克斯新闻台CEO,他曾帮助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三个美国总统的选举,还提携了众多主持人。
而起诉他性骚扰的,是前美国小姐、前福克斯女主播格雷琴·卡尔森。
因为案件事实已经摆在那儿,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才是问题所在。
电影开头就字幕交代,这是“基于真实事件的戏剧化作品”,不是重现真实的纪录片。
《爆炸新闻》没有单从漩涡中心的格雷琴切入,而是用格雷琴、梅根、凯拉三条线,三个曾受罗杰侵害骚扰的女人讲故事。
这三条线索又恰是三个阶段,被解雇的老员工格雷琴,正当红的梅根,想往上爬的凯拉。
格雷琴拒绝罗杰的性交易和潜规则,被调至二流节目,最后被解雇。
但她早有准备,一直在搜集证据、咨询律师,解雇后就立刻起诉罗杰。
梅根是犹豫摇摆的,她事业正发展、家庭也美满,台里举足轻重,很受罗杰器重。
她不知道是否该把十年前的往事说出来,于是以罗杰年纪大不会再性骚扰他人安慰自己,一度选择沉默。
但罗杰一点没变,他还在性骚扰女主播,盯上了刚进台里的凯拉。
凯拉以在福克斯新闻工作为荣耀和梦想,有自己的小算计,但从未想到要付出身体,成为罗杰新的牺牲品。
因为罗杰一手遮天,真相披露举步维艰。梅根犹豫发声,格雷琴起诉后无人支持,凯拉找朋友求助对方却明哲保身。
更难的是,福克斯新闻内部有不少支持者保护罗杰,这些支持者还很多是女性。
无论因为职业生涯、害怕畏惧,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沉默者和支持者不在少数,给起诉造成更大困难。
2
《爆炸新闻》三条线都由好莱坞女神级明星出演,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她们仨的演技在各自年龄段都称得上一流水准,这次发挥也很稳。
虽然真实事件的主角和起诉者是格雷琴,但这部片落脚在梅根身上,重心是她的心理过程。
梅根经历从犹豫纠结到正义揭发,她的内心转变,比格雷琴更有戏一点。
和格雷琴一样,梅根这个人物也有真实原型,亦是荧屏露脸的女主播,演起来有难度。但这怎么可能难倒一人千面的查理兹·塞隆?
《女魔头》《疯狂的麦克斯4》《极寒之城》《塔利》,查理兹·塞隆从来是演什么变什么,戏里只有角色,没有演员。
《塔利》
片中塞隆借由化妆造型的基础,从声音、语速、表情、动作,完成对原型人物的高度贴近,差点认不出来是塞隆本人。
出演格雷琴的妮可·基德曼,《时时刻刻》《狗镇》《冷山》《大开眼戒》,名片更是数不胜数。
《狗镇》
她这次的戏份不多,但发挥算中规中矩,同样做到对原型人物的成功还原。
玛格特·罗比有《华尔街之狼》妻子和《自杀小队》小丑女,也有《我,花样女王》《玛丽女王》的不同形象。
《自杀小队》
本片她出演的凯拉是个虚构人物,因此可供创作的空间更多,片中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
比如在罗杰的要求下,凯拉不断掀起裙子,降低底线。
从无所适从的紧张、到紧张加剧的无助犹豫、再到心虚的妥协、故作镇定的自我安慰,整个情感的转变过程很丰满,表演相当到位。
虽然和格雷琴、梅根不同,凯拉是虚构而成,但并不代表角色没有真实性。
这个角色是泛指的,她展现了妥协的过程和可能。像凯拉一样被胁迫被伤害的女孩,不在少数,只是隐藏在暗处。
梅根决心提供证词才发现,她是证人W,在她之前有22个字母,也就是22个女孩曾经作证罗杰的性骚扰。
这也是梅根抛下种种顾忌,宁愿牺牲职业前程、也要揭开真相的重要促动力之一。
3
同是新闻媒体的故事,如果说《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是媒体的傲慢,那么《爆炸新闻》无疑是权力的傲慢。
媒体居高临下,但实际也由人操纵。正如片中罗杰说,“媒体像一艘船,不牢牢控制,轮船会失去方向。”
因为这种逻辑模式,罗杰坚信自己是被人迫害,是党派政治斗争的攻击,指控都是可耻污蔑。
权力带给他的傲慢,让他忽略职场性骚扰本身。罗杰浑然不知,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被揭发后他很愤怒,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这是帮女孩解决工作,让她们出人头地。
但他“忘了”自己掌控福克斯新闻台时,为吸引观众,唆使女主播在镜头前穿更短的裙子、更性感的衣服、露出更多的大腿。
“忘了”他还以视觉媒体为由,要求每个和他会面的女主播站起来转一圈,或是把裙子撩到更高看大腿。
对于罗杰而言,性不只是性,是他展现权力的方式。他或许从未明确要求性交易,但他却会通过“忠诚的士兵”等概念暗示。
《爆炸新闻》的特殊在于来源真实事件,但并不是完全还原现实。所以电影运用真实资料片段和虚构故事镜头组合的方式。
片中突然的推镜头放大人脸细节、强调展现表情状态,也确是纪录片惯有影像处理。
种种迹象表明,电影企图塑造一种纪录片与剧情片夹杂,混淆真实和虚构界限的风格。
可惜影片质量不够硬,完全可以更好。
明明是个群像故事,人物几乎都没立起来;本是个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观感却琐碎杂乱;令人记忆的点很少,很多地方虎头蛇尾。
不过《爆炸新闻》的意义,不只在美学层面,而是披露出的内容及其社会意义。站出来,讲出来,已经难能可贵。
就像纪录片《日本之耻》的伊藤诗织,无论是媒体或是其他行业,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职场性骚扰不是孤立事件,说出口,很勇敢。
《日本之耻》
《爆炸新闻》和事件的结局是罗杰被踢出福克斯,福克斯低头,赔偿受害者5000万。但讽刺的是,安抚罗杰等人,花了6500万遣散费。
罗杰的案子结束了,但这类起诉不会结束。就像片尾所说,赌上职业生涯、打倒如此公众地位人物的她们,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后,还会有人勇敢站出来。
终于解禁!其实大部分媒体一个月前就看过一直不让说,这种方式其实间接导致人们忘记了看完时的激动感受,反而开始犹豫片中的内容是否真实,对本片竞争颁奖季十分不利。为了给Knives Out 让路,本片算是宣传不利,被浪费掉了。
但还是恭喜一下本片入围了金球两个表演奖,Margot Robbie 和Charlize Theron在片中的表演确实非常赞。本片可以说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惊悚片,因为全片都带有着悬疑气氛,同时眼前展示的一切也都触目惊心,令人畏惧。在我看来,因为它用了真实的人物及事件背景,反应出了福斯电视台倒台前前后后的很多内幕,信息量极大,社会意义也很大,是今年最吸引人的电影之一。
但又因为它来的真的很快,很直白,让一些媒体有些望而却步。我听到很多人说不敢确定片中的内容是否都是真实的,觉得还是应该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来讲这个故事。毕竟片中一些主要人物,比如福斯电视台总裁和总统大人都没有被采访给出回应,影片只是从女性角度出发。但是,这样的性侵案例,有几个被告会真的出现承认?本片是第一部最为直接展示米兔运动的电影,我觉得还是趁热比较好。当然,这个故事以后还会再次被改编和提起的。
影片可以说是首部把福斯电视台黑暗面揭示给广大公众的电影,而且不是纪录片或新闻形式,也不是剧集,而是大明星出演的广泛上映的电影,还是在最热闹的圣诞节档期,将达到最大限度地接触到最广泛的受众群。很想了解大家看后的想法。一家电视台以秀金发美女和她们的大腿作为卖点很多年,不仅之前没有人提出异议,甚至成为了这家电台的标志性内容。台上台下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随处可见。
当片中的总裁让Margot Robbie 出演的女主播在他面前转个圈,并把裙子撩起来撩到内裤都显露出来时。。。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样的工作环境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但这样的电视台却是一家美国老牌主流电视台。是什么让这一切存在如此长时间不受影响?而如果一旦转个保护套裂开一条缝,又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本片将帮助你了解转个电视台的历史,曾经的辉煌,后来的倒台及产生的一些列效应。
Nicole Kidman和Charlize Theron出演的是真实女主播Gretchen Carlson和Megyn Kelly。前者先提出的对福斯电视台的诉讼,最后赢得了赔偿和道歉。但如果没有Megyn Kelly出来声援,她这场战争恐怕也打不赢。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多个人的声音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本片中其实最关键的人物是Megyn Kelly,因为她当时是福斯的台柱。在影片一开始,她虽然已经无法忍受老川对她的各种侮辱,希望能挺身而出维护女性,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她不得不多次压抑自己。不仅要强调自己不是女quan主义者,还因为自己在电视台的地位会影响到她的下属们而在最开始也不敢公开谴责公司存在的问题。直到后来,她的良知终于给了她勇气,也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塞隆把Megyn Kelly的气质展示得很到位,几乎让人觉得就是Megyn Kelly本人。
如果换做任何人,我相信这都是个艰难的决定,明明你有着大好前途,会为了别人伸张正义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吗?片中多次强调业内其实对福斯内部存在的问题很清楚,却没人敢说什么,但这里出去的人,别的公司都不想要,于是一旦进入福斯,就难以再离开,为了工作,只能忍受。这应该是很多人在职场上正在经历的。
看完本片,我就想,好莱坞究竟有多少这样有权势的人物或企业依然在受到保护,有很多问题却尚未被揭发?就好像本片,这个炸弹早晚会爆的,只是时间问题。
Margot Robbie出演的是一个虚构角色,用来展示一些并未发生在Megyn Kelly和Gretchen Carlson身上,但却普遍发生在其他新晋女员工身上的事。这些真实原型没有透露姓名,也并不有名,但她们的经历被汇集在一起塑造了Margot Robbie的这个角色,带观众看到一个急切想成功、想要机会的年轻女孩如何一步步掉入这个陷阱。
几乎所有演员都很出色,且影片极具幽默感和讽刺性,也回顾了2016年大选期间福斯电视台的经历。有趣的是,大家可以看到他们作为共和党的电视台其实在最开始是很反感老川的。默多克及其儿子也在片中出现,但是演员扮演。当你知道了福斯为此事付出了多少代价后,应该会明白为何福斯影业会被卖掉,永远地成为历史。
本片就是见证历史的过程,令人唏嘘、无奈,但又不自觉地觉得挺痛快。
当然,一些人认为本片的问题所在就是有真实角色,有虚构角色,让影片无法像纪录片那样真实可信。本片涉及到很多大人物,特别是老川都还在任,影片上映后将产生怎样的后续效应和争论也是我很期待看的。
影片拍出来很不容易,还是为全体主创的勇气鼓个掌。
PS:感谢豆瓣把译名从原来的“性感炸弹”改成“爆炸新闻”,请别再成本片性感炸弹了,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影片拍出来就是希望人们对女性多一点尊重。
米兔相关电影,这只是个开头。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短评里我写,“我们是女性,是命运共同体”,然而,不管在现实或是在电影中,“女性共同体”的利益往往在个人选择中让步于金钱和权力。
本片三个女主角,虽然同为Roger性骚扰的受害者,但她们在fox news帝国中的等级却又各有差异。上位者Megyn,fox news当家主持人,在黄金时段直播,出现在所有诸如总统选举辩论的重要场合;昨日黄花Gretchen,几经历折贬沦落到垃圾时段,但仍有大幅海报张贴在大厦外,尚有一定的知名度;实习生Kayla,硬实力不足却野心勃勃的底层员工,外貌和年龄是她最大的优势。后者想要取代前者,前者时刻警惕后者,竞争者之间只有厮杀,谈什么同盟。因此,Kayla,这个聪明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发现了成功的秘诀只有一条:取悦权力。
权力自然就是Roger,而权力背后的权力,诚如Megyn在本片开头所介绍,是默多克一家。Fox帝国的等级体系清晰明了:“皇帝”老默多克,接下来是隐于父权之下却高于“臣民”之上王子们小默多克兄弟;“宰相”Roger,帝国事务的实际掌控人,和他在行政上的诸多帮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官僚;而在这下面,等级按照为帝国带来金钱的数量进行区分,如Megyn(上),Gretchen(中)和Kayla(下);但归根结底,作为普通员工,当红也罢,洗脚也好,她们都在帝国权力体系的末梢。当然,处于员工天花板的Megyn身份较为特殊:她是养蛊活动中胜利的那个,由她带来的巨大利益令管理层考虑将她转化为“自己人”,参与分赃;但她性别的差异(一个女人作为“性交易”的帮凶和施暴者成为男人的共犯呢?而她恰是曾经的受害者),她的可替代性和不稳定性(如“圣诞老人”事件后急转的社会舆论)又让这种转化的可能无限推移。因此,管理层试图和Megyn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Roger会时而讨好、时而压迫式地和她沟通,公关部对她进行拉拢和施压却不能强迫她做什么,而小默多克的电话会直接打到她的私人手机上。而从结果来看,相似或相同阶级的人在更上层阶级的维护下对“自己人”的背叛果然是致命的。尽管是Gretchen挑起的这场战争,但是从Megyn的表态开始,Roger的命运才真正直转而下。
因为权力就在那里,而人人都想获得权力;如果不能直接拥有,那么至少该想尽一切办法,将它的副产品:地位,金钱或者名誉,握在手里。在fox news,你要么一无所有,要么应有尽有。公平交易,等价偿还;一无所有的人出卖身体,应有尽有的人一本万利。
可悲的是,这条血淋淋的恶法被打包成为精致的礼物,由看上去无害的手递来,让受害者在遭受到巨大痛苦后竟忍不住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自己错了?
Kayla的经历最完整地展示了这个过程。
最开始,Kayla怀着巨大的憧憬来到fox,立志成为黄金时段的当家女主播。她眼里的Gretchen严苛、控制狂,是个早就过气没用却还试图给下属洗脑画饼的失败上级。而她眼中的Roger先生智慧强大,是fox传媒帝国的建立者,一个观点先进的时代巨人,为女性提供工作,让每一个人都能发声。事实上,Gretchen的境遇未必有那么差,但因为Roger先生手里有权力、有资源,他显得那样好!让年轻的Kayla全身心想着,向上!向上!抓住机会,不择手段向上!在巨大的等级诱惑面前,她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注意到Gretchen出于同性善意的提醒,也注定不会对Gretchen建立性别同盟的提议感兴趣——是的,当Gretchen提到“忠诚”这个词的时候,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工作伙伴的挽留,更含有对“女性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她甚至没法意识到fox是一个“男性权力中心”,作为待宰的羔羊甚至发自内心为屠夫洗白;只因她不认为自己是猎物,只因她下意识想到“我要和Gretchen(那类女人)不同,我要和Megyn(那类女人)一样”。她的身体是女性的,但她看问题是从男性视角、从可能的上位者去看的。
Kayla的思想转变于她真正遭受了性骚扰。在她的主动和Roger的女性帮凶(披着女人皮的男性同盟军)的刻意引诱下,她踏进了Roger的办公室。一切都那么正常,直到Roger提出,“让我看看你的腿”;哗啦,世界变了。她意识到了在Roger面前,自己是一件商品而不是一个人类。她意识到自己是在当下男权面前弱势的一个女性,而就在刚才,她被自己的“同胞”出卖。她意识到,她的“向上!”之路是无法通过“她能够接受的交易”去实现的,更有甚者,她连做Roger的帮凶都没有资格。Kayla提裤子的这一段残忍地揭示了两个可怕的现实:“上位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可以不把人当人,“男性”可以把女性所无法接受性折辱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性上供”。还是那句话,公平交易,有得有失——但没有人会认为一只刚砍下的手是最正常不过的流通物——哪里来的公平?大人物们不曾跪在我们面前。因此,弱势群体始终应该站在一起。同盟是必须的,共同体是必要的。
暂时停在Kayla线这里,其余的有空再补。
塞皇,妮可,玛格丽特,还有美剧小花旦《非典型少年》的布里盖特和《真爱不死》的丽芙。从主角到配角,可谓众星云集、星光熠熠。再加上以近年轰动性的福克斯性骚扰丑闻为主题,正片还没出就已吊尽胃口。
总体来说,相较于演员阵容,成片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不至于乏味无聊。剧情有起有伏,偶尔混进的纪录片似的拍摄手法也许是导演特别用意,想尽量表现客观性吧。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意义不在于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引发的社会意义。
想成为女主播,你得金发、长腿、姿态妖娆。你的价值不在于播报出的新闻,而在于你本身是否吸引boys和likeable。想成为当家花旦,得有奉献身体的觉悟,上至CEO、二把手,下至明星栏目男主持,别人想睡你就得给睡。当看到在福克斯工作的都是清一色的金发女郎时,震惊之余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女性把头染黄。Objectification(人格物化),把女性当成没有权利和感情的物体,女性存在的价值只为供人玩赏,你的声音和观点没人在乎。
个人看来,全片高潮在结尾5分钟。当鲁伯特默多克接过来自Trump的电话,然后宣布接管福克斯新闻CEO一职时;当挣扎在福克斯的lesbian默默将刚拿出的相片再次放回抽屉时;当Kayla在看到默多克后毅然决定放弃这份工作时;当镜头扫过一众女主播脸上透出的淡淡失望时,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反抗性骚扰之战,才刚刚开始。老奸巨猾的默多克用牺牲Roger来换取平息众怒,而对福克斯的女性们而言,Roger的功勋被默多克赞扬而对性骚扰恶行却只口不提,管理层团队也是沿用原来的,这场以自己职业生涯为赌注的抗争得到的最终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一切如常。
更讽刺的是,Gretchen获得2000万赔偿和福克斯道歉的条件是一份stric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严格保密协议),她不可以再和任何人说这件事。"You will be muzzled (你要被钳上口罩), Gretchen",说真的,这句话瞬间将心情荡到谷底啊,又一份以金钱换取沉默的NDA!然而,影片最后以一句Gretchen的"Maybe"结尾,却让人燃起一丝希望,这份希望来源可能不是Gretchen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曾遭受不公平或歧视待遇的女性,会慢慢站出来,勇敢说出自己的故事。
希望如后记所言,"Those women who risks their careers to speak up against Alies were among the first to bring down a public figure of his stature, but not the last." 愿世界和平,众生平等。
版权所有,欢迎关注公众号【闲侃美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