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乔·罗素 / Ande Parks / 安东尼·罗素
主演: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大卫·哈伯 / 格什菲·法拉哈尼 / 德里克·卢克 / 兰迪普·弘达 / 更多...
类型: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4-24(美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极限营救 / 达卡 / Dhaka / Out of the Fire
原载「虹膜」
如果你惋惜漫威初代英雄的故事已经结束,那可以看看这部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的《惊天营救》。这部网飞出品的动作片,有着典型的大片阵容,集齐了漫威宇宙中的雷神和美队元素,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在这里恢复了身材,编剧是拍过《美国队长2、3》的乔·罗素。
导演山姆·哈格雷夫呢,虽然这是他的处女作,但你其实早就看过他的电影了,只不过是「演的」。他和乔·罗素合作已久,原来是漫威电影宇宙中的动作演员,给美队克里斯·埃文斯做过替身,后来升级成特技指导。狂热的动作片迷的他,如今终于在流媒体时代,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动作片导演。
《惊天营救》的主创加起来,差不多是半个漫威宇宙,但影片却是实打实的中级成本,仅仅6500万美元。最终的豆瓣评分稳定在7分上下,基本也就是一部爆米花动作爽片的合格分数,评论大多肯定动作场面爽翻天,却也都承认故事薄弱。
影片故事的确老套,稍微有点创新的或许是故事背景,主要场景都放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印度和孟加拉。这不仅是个叙事背景,也直接体现了导演个人的动作片审美和影片的动作美学风格,这个我们稍后再谈。
故事的起因就是印度和孟加拉两大毒枭之间的明争暗斗,趁着印度毒枭蹲监狱鞭长莫及,孟加拉毒枭就绑架了他的儿子奥维。印度毒枭威胁手下萨尤,不安全带回儿子就杀他全家,萨尤便雇佣了雷神饰演的澳大利亚雇佣兵泰勒,来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虽然泰勒在影片半小时处就把奥维救了出来,却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然后他就走上了佛挡杀佛的逃生之路,顺便还通过拯救男孩,化解了缠绕自己多年的心理阴影,完成了个人救赎。
情节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这的确不是《惊天营救》的重点,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B级片的套路去打造的,在意的不是故事,而是能激发你多少肾上腺素。
换句话说,《惊天营救》差不多是花着R级片的成本,用着A级片的班底,拍B级片的视觉冲击给你看。
首先要明确一下,我们在这里说的B级片,指的是《惊天营救》作为商业动作类型片而言,在风格上的简单、粗暴,有时甚至是粗糙,同时也伴随相对A级片意义上的较低成本。
B级片的意义一直随着不同的时代和语境在变化着,比如早年它的兴起,和三十年代美国在大萧条下盛行的双片连映制有关,它依附于A级片存在,成本差异、质量、时长都是判别标准。著名的莫诺格兰就以拍摄过大量低成本B级片被称为贫穷巷制片厂。
五十年代之后,由于独立制片的兴起、双片连映制度的取消,B级片开渐渐独立出来,也出现了一些以制作B级片为名的公司,比如AIP。
为了生存,B级片通常都会精确瞄准每个年代最流行的那些类型片,比如三十年代就是B级西部片,五十年代则是B级科幻片,七八十年代则是B级动作片,滋养了一代影迷和电影人的香港动作片也可算在这个范畴内,至于B级恐怖惊悚片,那大概是唯一经年不衰的类型。
可不要小看了B级片,它们对一代电影人和影迷的影响之大,简单举几个例子你就能明白,戈达尔在《筋疲力尽》的片头,都致敬了莫诺格兰;昆汀差不多可以算是世界头号B级片爱好者。
回到动作片这个类型中来,不少当今的知名导演,都从香港B级动作片吸取了养分,昆汀就不说了,他的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也算一个。而《惊天营救》的导演山姆·哈格雷夫也说过自己是港片迷,成龙和香港功夫片直接造就了他现在的职业生涯。
在这样的语境下,再来看《惊天营救》,你就会发现它其实代表了新时代B级片的制作思路。在流媒体和网大时代,网飞其实试图在复活这个原本已经流失在历史语境中的定义,打造流媒体时代的B级片。
所以,你也就能理解《惊天营救》毫无逻辑的故事了,因为故事根本不重要啊。或者说,故事简单粗暴无逻辑,反而就是它作为B级片的特色,这既是对精良优质主流制作的反叛,也关照了观众们进来就不想废脑子的需求。
它们要贩售的,只是雷神的肉体,以及值回网络点播费的动作场面。
不得不说,即便在小屏幕上,《惊天营救》的动作场面也能给人一种惊艳感。中间从36分钟左右有段长达11分钟的「假长镜头」,完全可以在今年最好的动作戏场面中获得位置。如果你因此想到《极寒之城》里那段8分钟的长镜头,那就对了,因为导演山姆·哈格雷夫就是《极寒之城》的特技指导。
在《惊天营救》的这段逃亡场景里,我们跟着镜头,跟着主角穿越了数个不同的场景,从汽车、到街面、再在孟加拉的民居内部上下穿梭,穿插各种近身肉搏,最后终结在一场飙卡车的爆炸戏中。
虽然还是能看出长镜头之间的拼接感,但这段长镜头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流畅的,同时并不会让你觉得「长」,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在这个点程中不断切换着视点。
从泰勒到小孩,从抓捕他们的雇佣兵变到被追捕的两人,从对这场恶战毫无概念的平民,到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的对殴,视角的切换为紧张的动作场景带来了间歇性的节奏,也增加了丰富感。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种间或将镜头落在动作主体之外的做法,也成为了最紧张的那些动作重头戏的「掩体」,我们在代入不同主角视角,感受一种暂时的安全的时候,也就会在下一次的恶战到来时,被激发出更强烈的生理反应。
而在这一段镜头里,你也会感受浓厚的香港功夫片气息,那些冗杂的、结构繁复的孟加拉贫民区,不仅提供了一种粗粝的、生猛的、原始的市井气息,也让动作戏得以在复杂的垂直调度、纵深调度和横向调度之间来回切换。
这种充分结合空间提升打斗戏质感,但在视觉层面上又保留了场景的粗糙度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的常用手法,比如成龙早期像《A计划》这样的功夫片。成本是很大原因,之后也渐渐形成了某种美学风格,甚至还能和主角本身的性格特质结合在一起。
所以啊,《惊天营救》这的这段长镜头,满满都是导演对香港功夫片的爱啊!
山姆·哈格雷夫很感谢网飞,他说像《惊天营救》这种中档预算的R级电影,在影院基本是没啥生存可能的,但网飞给这样的电影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投资,还奉送上面向全球的平台。
B级片向来都是夹缝中的生存者,在过去,这条夹缝在大片的阴影之下,又在各类汽车影院、午夜影院、电视台中寻找到了开疆拓土的的机会。而如今,在影院被超级大片挤占的当下,网络则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网飞有它得天独厚的流媒体优势,迅速占据了这条赛道。
这是新时代B级片的回魂,但关于B级片的金律没变过:用最少的成本,制造最强的吸睛度,赚最多的钱。
说一下锤哥新片吧。
看到豆瓣有7.1,imdb有6.9,还挺欣慰,看得出这种粗暴原始的动作片还有一定的受众,那么接下来好莱坞还会继续制作这类型的片子。
这类片子上世纪80.90年代特别多,大多以史泰龙、施瓦辛格这类孤胆硬汉大闹异国为主线,奇观化的动作场面和异国风情是这类动作片的标识。在如今讲究亲民的电影环境下,复联一帮会打嘴炮的英雄们更有市场,多是钢铁侠、蚁人这种极客或文弱书生,尽管有美队和锤哥这种肌肉派,但还是少数——肌肉最大的锤哥比起同是狮子座的施瓦辛格,肌肉维度还是差一截。
以肌肉衡量动作片明星的时代过去了。但是肌肉男明星来说,硬碰硬的动作片依然是首选。
所以,锤哥很快就和在漫威体系下互相熟络的罗素兄弟量身定制了这部《惊天营救》。
随着罗素兄弟和锤哥而来的,有美队的替身(也是本片导演),更是拉拢了一部分《疾速追杀》系列的动作设计们,最后来的是网飞和王中军的大钱。
成片自然是有保障的,这么多方力量的加持。
无论是巴西柔术的华丽运用还是枪斗术,都很有强威克的风采。而拍摄技术上,吸取了《美队》系列的经验,人体撞击到各种物体上产生的夸张撞击效果,从而突出击打的力量感——而R级的分级也让罗素兄弟班底们放开手脚进行人体破坏,比如连续用刀刃攻击喉咙,比如拿一个撞向另一个人的头部使其脖子骨折,这种都是在《美队》系列无法见到的,但是又保留其动作戏审美理念。
集大成的当然是半个小时处出现的11分钟长镜头,几乎所有影评都提到了这个,在这里我就不分析太多了。补充一个点吧,就是这类动作片的长镜头不追求特别无痕迹,反而故意露出破绽“提示”影迷这里有个剪辑点。
这种故意为之的破绽在复联这种面对全年龄段观众的片子是看不到的,因为这类A级大片追求的正是豪华的电影制作质感;《罗马》的长镜头当然也不会让大家看到破绽,因为观赏艺术片的影迷显然对影调有着极高要求,对于长镜头的真伪可是十分在乎的。
而《惊天营救》这个长镜头显然够长,当然也够“假”,有点观影基础的影迷都能看得出甩镜、电脑合成中间图像、背影转场等等衔接镜头的技巧。而手持摄影也降低了长镜头执行的难度,同时响应本片粗暴的影像策略。不过尽管如此,这个镜头内部的容量也算是大的夸张了,从镜头的运动距离、运动水平高度以及运动地形的复杂度、运动种类来看,可以说是长镜头容量的极限了吧。能与这个长镜头相媲美的,可能只有游戏视角了吧,哈哈。
但还是那句,如果你是对影调有较高要求的影迷,也不要过分期待、要求这个长镜头的表现了,毕竟主创意不在此。
故事的话,没什么好说的,两个父亲保护一个孩子的故事。中间杂糅着好莱坞近几年流行的带孩子上路的套路,似乎从《最后生还者》开始,硬汉上路必带娃,英雄能打必迟暮。
不同的是,这次带的是印度娃,害——好莱坞好几年前已经快淘汰了这类美利坚英雄带路第三世界人民的故事了,近几年反而是内地电影如《战狼2》喜欢这种套路。不过看到投资方里面有王中军,也就好解释很多。
最后希望锤哥多多挖掘自己幽默感,他是好谐星、好动作男星,这是毋庸置疑的。《复联4》里活在过去中的胖子,还是《假期历险记》中的虚伪大刁男,你能看得出锤哥身上有着一种奇妙的幽默感,他阳光的形象下,任何的坏心思、负能量都会形成令人捧腹的反差。另一方面,《十二勇士》《极速风流》又让大家能发现锤哥在动作片中固定的形象特征——那就是靠谱,好像有锤哥在场,形势就安全了。不利因素在于,他无法很好的驾驭多种情绪的杂糅表演,比如《极速风流》里他很好的演出了风流,但是风流之下的纠结,貌似就不够说服力了。在《海洋之心》中,尽管他像贝尔一样进行极致的瘦身,但是表演状态上,还是太过于有魅力了,缺乏了使观众移情的时刻。
所以,希望锤哥能够找准自己方向,有望成为后复联时代里复联演员团里的一哥。
另外,也希望好莱坞多搞搞这种动作片,好久没这么爽了。
“一点也不cinema”这句话,是影迷对马丁·斯科塞斯批评漫威影片不是电影的调侃。
马丁·斯科塞斯在2019年宣传新片《爱尔兰人》期间,接受英国电影月刊《帝国》采访表示:
“I don’t see them. I tried, you know? But that’s not cinema.”
“Honestly, the closest I can think of them, as well made as they are, with actors doing the best they ca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is theme parks. It isn’t the cinema of human beings trying to convey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to another human being.”
这些言论翻译过来的大意是:
我没有看过它们(指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我试过,但它们不是电影(cinema)。
虽然演员都尽其所能,但我认为,而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它们只能称为主题公园产品。它们并不是试图传递人类感情和心灵体验的电影(cinema)。
此番炮轰漫威的言论不仅给超级英雄电影泼了冷水,还引发全世界对于“什么才是电影?”的大讨论。
西文中,cinema、movie、film、picture等单词都可以翻译成“电影”。马丁·斯科塞斯选择cinema这个词与他心目中的“电影”画上等号,而把超级英雄片排除在外。
所以,简单把cinema理解成“电影”似乎并不全面。
“cinema”的含义更接近电影刚刚发明时卢米埃兄弟使用的法语词汇cinématographe。其中cinéma这个前缀本身含有“运动的”意思,cinématographe指的就是“把运动的影像记录下来”。
后来意指电影放映机、电影艺术、电影以及电影院。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电影】这个词条的解释是: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的出现,是一群掌握照相机械技术的发明家的梦想。他们既是摄影技术员,又成了电影制作先驱。
电影发明家的梦想用安德烈·巴赞的言论来总结,就是“在他们的想象中,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和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在世界的幻景。”(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商务印书馆)
基于这些复杂含义,在马丁·斯科塞斯心目中,cinema是一整套声光仪式感,并由此传递人类感情和心灵体验,更接近于巴赞所说的“完整电影”理想,或“电影制作术”、“电影艺术”这些概念。
由此,马丁·斯科塞斯把现在的“电影”分割成两个独立领域:
一个是所谓cinema,暂且称之为电影艺术;另一个是以迪士尼/漫威为代表的视听娱乐产品(audiovisual entertainment)。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锤哥在Netflix网上播出的新片《惊天营救》(Extraction)“一点也不cinema”。
在《惊天营救》中,锤哥一人单挑达卡全城军警和反派特种兵,拳拳到肉,惊险刺激,从头爽到尾。
不过这部电影毫无疑问也是一部视听娱乐产品,充满爽片的套路。
一、明星套路
《惊天营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卖点,就是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
锤哥宣布息影后没多久,影迷又看到他馋人的身子。
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和《黑衣人:全球追缉》上映后,锤哥对外宣称暂退好莱坞,回澳大利亚老家多花点时间陪妻子和三个孩子。
《惊天营救》于2019年3月结束拍摄,大约3个月后,锤哥对外宣称自己要息影一段时间,还说不想再继续出演《雷神》系列第4部。
当然,这都是说说而已。
漫威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是每个当红明星都很难拒绝的真香现场。《雷神》之前,锤哥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演员。
不过,漫威超级英雄角色对一个演员的戏路也是双刃剑。
不只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其他复联主角,很难再摆脱钢铁侠、美队、寡姐、绿巨人、鹰眼、绯红女巫、黑豹、星爵等流量标签。
在超级英雄电影间隔年,这些明星都面临“转岗再就业”问题。他们会出演非超级英雄电影,找回马丁·斯科塞斯所说的cinema的感觉。
这些相对成本较低的电影宣传套路很简单,就靠复联主角一人的噱头。
其中比较成功的仅有寡姐一人。斯嘉丽·约翰逊不仅在影视娱乐产品中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黑寡妇形象,还能在《婚姻故事》等电影中无缝切换成曾经的文艺片女神。
而后来绿巨人主演的电影《黑水》,美队的《利刃出鞘》,钢铁侠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险》,绯红女巫和鹰眼的《猎凶风河谷》等影片,各位英雄都沦为纸片人行列。
包括锤哥在复联以外主演的《皇家酒店谋杀案》和这部《惊天营救》,仍然没有摆脱露肌肉和耍帅的套路。
二、剧情套路
《惊天营救》的故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剧情和感官整体就像在孟加拉国翻拍的《边境杀手》(Sicario)。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和“灭霸”主演的《边境杀手1、2》故事发生在墨西哥,反派也是毒枭,和《惊天营救》的原作有着类似的故事线。
《惊天营救》同样是一部漫改电影,它的原作是一部叫《Ciudad》(西班牙语城市的意思)的漫画书。
漫威旗下漫改电影主创,也是“复联宇宙”主要缔造者的罗素兄弟,也是漫画《Ciudad》的作者之一。
罗素兄弟既是原漫画作者,也担任了《惊天营救》的监制,同时乔·罗素还担当电影的编剧。
《惊天营救》的剧本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叙事三幕结构,而且是套路中的套路:英雄旅程结构。剧情在本质上和复联的当代英雄史诗如出一辙。
所谓“英雄旅程结构”,最完整的典型如下:
第一幕:
1. 介绍读者认识英雄的世界;(主角泰勒在度假,另一边毒枭的儿子被绑架)
2. 出发探险的召唤或意外事件打乱了英雄的世界;(主角被征召去营救)
3. 英雄可能忽略召唤或意外事件;
4. 英雄跨越界线进入黑暗世界;(顺利营救人质后却发现陷入圈套)
第二幕:
5. 可能出现一名精神导师教导英雄;(比如《奇异博士》中的古一法师,本片未出现这种桥段)
6. 英雄多次遭遇黑暗力量;(泰勒带着人质多次与前来追杀的反派搏斗)
7. 英雄面对并克服内心黑暗的心魔;(前战友也被反派黑化,主角自己则有失去儿子的心魔)
8. 一件护身符会协助英雄战斗;
第三幕:
9. 最后一战开打;(主角和反派势力在达卡的一座大桥上最终决战)
10. 英雄回到自己的世界;(人质被营救,而主角看似死了,但其实没死,为续作埋下伏笔)
这样套路化的故事结构,早在电影出现以前,是千百年来戏剧编剧的金科玉律。
好莱坞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包括漫威的超级英雄片,现在又轮到Netflix,都靠复制这个套路,像工厂流水线生产一般制作视听娱乐产品。
三、电影语言套路
《惊天营救》作为一部动作爽片,动作戏好看,枪战爆炸够激烈是基本项。
除此之外,如果能在电影视听语言方面再加点新意,就是加分项。
这部电影最令人惊喜的场景,就是泰勒带着人质在达卡居民楼中与军警和雇主特种兵搏杀的一段超长长镜头。
曾经很多以打斗动作为主的电影,快节奏剪辑或蒙太奇是主要手法。观众熟悉的香港武侠片,就是这种手段的代表。
一场打斗戏,往往被快速剪辑成多个镜头,有的镜头时长甚至都不到1秒。镜头蒙太奇再被重新组合,呈现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视觉效果。
而长镜头或者“一镜到底”这种电影语言,曾经被追求现实主义的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所推崇,或称段落镜头。
巴赞反对过度蒙太奇,而段落镜头或长镜头可以不割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较长的、连续的拍摄,可以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
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拼接实现更长的长镜头或者更长的“一镜到底”,其审美价值又被重新发现。
比如近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萨姆·门德斯执导的一战电影《1917》。
《1917》用全片拼接的一镜到底手法,并非巴赞主张的客观记录,而是复刻了一段虚构的战场穿越之旅。
这种电影语言又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在《惊天营救》那段长镜头中,摄影机代替观众的眼睛,近距离地跟随主角与敌人搏杀。
有些时候甚至感觉敌人的拳脚会打到自己脸上,带来一种比蒙太奇更刺激的视觉体验,有一种亲自上阵的感觉。
但是,像《1917》这样对长镜头极致的使用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观众的审美疲劳。
希望一镜到底这种手法在未来不要被滥用,成为套路,否则也会像香港武侠片一样逐渐失去最初的魅力。
在这些套路之上,《惊天营救》是一部标准的视听娱乐产品。
同时,影片在Netflix网络发行,成为一部美国“网大”,也给什么是电影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
在疫情全球蔓延美国尤其严重的当下,无数令影迷期待的2020年新片被迫雪藏,“院转网”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现在矛盾的焦点已经不是谁是电影、谁不是电影,而是我们还能去cinema看电影吗?
-END-
更多干货影评/剧评:
1.《饥饿站台》:《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每一层都细思极恐
2.《隐形人》:看不见反派怎么吓人?《隐形人》教科书般镜头语言分析
3.《猎狐》:《猎狐》前两集为什么抓人?这8个场景就是一堂编剧课
4.《黑水》: 真相会迟到,但希望永远也不会缺席
5.《霹雳娇娃》:没有刘玉玲,这届《霹雳娇娃》不香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