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大鹏
主演: 王吉祥 / 大鹏 / 刘陆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01-29(中国大陆) / 2020-07-26(上海电影节)
片长: 80分钟
又名: The Reunions
IMDb链接: tt12735306
早就猜到《吉祥如意》的票房不会高,没想到比我想象中还要惨淡,上映两天总票房不到500万。
豆瓣8.2分,结果被包贝尔4.7分的《大红包》按在地上摩擦。
大鹏之前的作品《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口碑很一般,甚至有点差,结果分别卖了11.6亿和4.6亿,而大鹏真正用心拍的好电影却没人看,这还是很辛酸的。
的确,《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是商业片,而《吉祥如意》是文艺片,商业片票房比文艺片高是正常的。
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大家觉得商业片就是票房更高,文艺片就是没人看,所以大家都不去看文艺片,这才导致了文艺片没票房的结果。
《吉祥如意》一共80分钟,前48分钟叫《吉祥》,2018年金马影展也放过,后32分钟叫《如意》。
《吉祥》围绕王吉祥、丽丽父女展开。
20多年前,王吉祥生了一场病,影响到了智力,变成了一个小孩,再也没有照顾女儿的能力,甚至连独自生活都成问题。
于是,妻子和王吉祥离婚,法院把丽丽判给了妈妈。
春节前夕,奶奶突然辞世,丽丽返回东北老家,面对生死离别,也面对家族的矛盾冲突。
奶奶在世的时候,王吉祥和奶奶、二哥、二嫂一起生活。
奶奶去世了,如何安置王吉祥就成了一个问题。
其实王吉祥在没有生病之前对整个家族的贡献是很大的,他不仅帮二哥的两个孩子办了户口,而且四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偏远地区,也是王吉祥想办法把他调回来的,等等等等。
王吉祥为全家做了很大贡献,然而当王吉祥生病了,需要他人照顾的时候,四姊妹对待王吉祥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老大、老四都心怀感激,而老二却觉得王吉祥是个累赘,应该把他送到养老院。
姑且不说王吉祥为全家做了很大贡献,就算他没有什么贡献,只要他没有给这个家族添乱,在他生病后,兄弟姐妹就应该想办法照顾他。
毕竟是亲兄弟,如果真的把他送到养老院,未免太无情。
就像王吉祥的妹夫说的,一个人照顾四个人很困难,但四个人照顾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当然,照顾王吉祥绝不仅仅是王吉祥的兄弟姐妹的事,同样也是丽丽的事。
然而事实是丽丽十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这说明她对父亲没有什么感情。
而且正是因为丽丽十年都没回家,大鹏才会去请演员刘陆来演丽丽。
其它人都是演自己,唯独刘陆是演丽丽,就是因为大鹏以为丽丽今年不会回来。
在《如意》中,丽丽也总是说,如果由她母亲来照顾王吉祥是最好的。
她母亲早就和王吉祥离婚了,她母亲才是真的没有任何义务照顾王吉祥。
反倒是丽丽本人是最应该照顾王吉祥的人。
从法律上讲,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虽然当初法院把丽丽判给了母亲,但她仍然有赡养父亲的义务。
就算我们不谈法律,王吉祥是四十多岁才生的病,在此之前他好歹还是把丽丽抚养到了十多岁。
而且据老大所说,王吉祥生病之前对丽丽是很好的。
然而丽丽非但没有尽赡养王吉祥的义务,反而十年都没回过一次家,以至于刘陆对此都感到不理解。
刘陆问丽丽为什么不回家那段堪称神来之笔,可能是我的阅片量少吧,我从没见过一部电影中演员还能和原型人物对话。
唯一有点像的就是《长城》了,翻拍版刘建明和原版刘建明见面了。
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家庭的国家,但同时也会催生出许多问题,其中问题最多的可能就是赡养老人。
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问题,而且至少会经历两次。
一次是我们作为子女、去赡养父母的时候,另一次是我们成为老人后、子女来赡养我们的时候。
赡养老人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问题,尤其是他生病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赡养他就更加成为一个问题。
而且90后、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我们父母那一辈通常都有三四个、四五个兄弟姐妹,他们一群人赡养两个老人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他们都生活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所以他们只需要抚养一个孩子。
但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仅要赡养四个老人,而且还要抚养两个孩子。
《吉祥》中也是如此,奶奶有五个子女,老大不在的时候,老二可以照顾奶奶,老二不在的时候,老三可以照顾奶奶……
但王吉祥只有一个女儿,如果他唯一的女儿不想赡养他,就没有人会赡养他了。
《吉祥》一开头,王吉祥就站在写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墙边。
假如他早出生几十年,他结婚的时候就还没有计划生育,他就可以生两个或者三个孩子,就算将来丽丽不想赡养他,总有一个孩子会赡养他。
假如他晚出生几十年,他就赶上了开放二胎,也不用担心其中一个子女不会赡养自己的问题。
可是他偏偏生活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所以只有一个女儿,偏偏这个女儿又对他没什么感情,十年都不回家,这才是导致四姊妹大吵一架的根本原因。
的确,王吉祥有四个兄弟姐妹,按理说他们应该一起照顾他,毕竟是兄弟一场,但归根结底,是丽丽没有尽她应尽的义务,才有了四姊妹争论的一幕。
如果丽丽当初找到工作后就把王吉祥接过来,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其实一家人吵架这场戏是没有任何设计的,大鹏原本只是想拍一家人吃年夜饭,结果大家聊着聊着就吵起来了,这也更加说明一个大家族是很容易出现分歧的,就算他们明知道是在演戏,明知道有几个摄像头在拍自己,也很难做到和睦相处。
《吉祥》拍得太真实了,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纪录片还是伪纪录片,因为几乎所有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每个人说台词时都是一边想一边说,有时还会说错,完全不像是在背台词,完全不像有剧本。
直到《吉祥》放完了,开始放《如意》了,我才知道,原来所有人都是本色出演,唯独丽丽是刘陆演的。
大鹏以为丽丽还是会像往年那样不会回来,所以请刘陆来演丽丽。
结果没想到丽丽又回来了,所以出现了一部电影中有两个丽丽的景象。
大鹏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把奶奶如何过年拍成一部文艺片。
结果遭遇了意外,奶奶去世了。
但正是因为大鹏拍这部电影,导致所有家庭成员都到齐了,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简单地说,《吉祥》是一部关于生离死别和养老问题的短片,而《如意》则相当于是《吉祥》的幕后花絮。
但如果深究的话,《如意》又不仅仅是《吉祥》的幕后花絮,而是升华电影的关键所在。
大鹏的处女作《煎饼侠》就是讲拍电影的电影,“讲拍电影的电影”太多了,所以《煎饼侠》并不是很出众。
而《吉祥如意》的手法就很高明了,《吉祥》是拍电影,《如意》则是拍“拍电影”,而且《吉祥》和《如意》不仅仅是嵌套的关系,同时也是互相补充。
《吉祥如意》之所以好评如潮,妙就妙在它打破了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界限。
你说它不是纪录片吧,但它又那么真实,没有剧本,没有排练,一切都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
你说它是纪录片吧,但里面又有一个演员。
它有“纪录片”的真,同时它也有故事片的“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红楼梦》中有句话叫“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
这句话用来形容《吉祥如意》也是很贴切的。
刘陆是扮演丽丽,她是假的丽丽,但有的时候她比真的丽丽还真。
尤其是四姊妹吵架的时候,二大爷有点太咄咄逼人了,以至于刘陆当场给他下跪磕头。
此时她已经完全入戏了。
看到这一幕,你能说她是假的丽丽吗?
这个时候,她就是真的丽丽,而且比真的丽丽还真。
因为此时真的丽丽反而不怎么关心这件事,而是在玩手机。
刘陆入戏太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磕完头后走出了片场,来到了隔壁的房间,此时她还没有从这件事中走出来,还沉浸在这件事中,但她没想到她又被另一个摄像头拍下来了。
而且只有身为观众的我们才知道,此时刘陆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正是丽丽,而刘陆当时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并不知道自己坐在丽丽旁边。
于是真丽丽和假丽丽就这样同框了。
假丽丽此时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是二大爷觉得他父亲是累赘,她心里当然不好受;另一方面是她可能也在反思自己,如果她当初就把父亲接走的话,就不会发生今天的事了。
而真丽丽反而成了局外人,好像这件事跟她没关系一样。
两个丽丽同框的镜头解读空间太大了。
首先是演员入戏太深了,甚至变得比原型人物还更真实。
其次是演员和原型人物面对四姊妹为父亲吵架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不禁让你想问,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这一幕不仅是实现了假丽丽和真丽丽的同框,而且假丽丽变成了真丽丽,真丽丽却变成了假丽丽。
更妙的是,这场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完全没有事先的编排,没有任何设计。
如果你看这部电影前没有看任何介绍,也不知道刘陆这个演员,很可能你会觉得刘陆就是丽丽。
但你看到《如意》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刘陆是个演员。
你之所以觉得刘陆是丽丽,因为你觉得她的举动就是丽丽会做出的举动,她说的话就是丽丽会说的话。
但事实上真正的丽丽没有下跪磕头,也没有向二大爷道歉,她什么都没做,而是在玩手机。
这感觉就好像在看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只不过我们同时看到了虚构的电影,以及真实的事件,而且演员和原型人物还同框了,并且发生了碰撞,这种玩法在整个影史应该都是非常罕见的。
你想象一下,拍《泰坦尼克号》的时候,真正的罗丝就在片场,而且她还和凯特•温丝莱特对话了,而且她俩的对话也是这部电影的一部分。
又或者是拍《末代皇帝》的时候,溥仪还没去世,溥仪也出现在了片场,尊龙还问他,他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是什么感想。
我看《吉祥如意》时就是这种感觉,演员竟然和原型人物互动了,而且她们互动的镜头不是幕后花絮,而是电影的一部分,也许大鹏拍这部电影时也没想到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吧。
是的,就是那个当导演很平庸,当演员也很平庸的大鹏,拍了一部足以载入中国电影里程碑的作品。
但愿大鹏的灵感不是昙花一现吧,今后无论是拍商业片也好,拍文艺片也好,不说超越《吉祥如意》,至少也要向《吉祥如意》看齐吧。
既然大鹏决定拍这样一部电影,肯定早就做好了票房会很低的准备。
但这票房也太低了,两天才486万,猫眼预测总票房1141万。
这会不会让大鹏觉得,文艺片拍得再好又怎样,还不是没人看,以后还是去拍《煎饼侠》《缝纫机乐队》这样的电影算了。
王晶也说过,他拍的烂片都能票房大卖,而他用心拍的电影却没人看,搞得他都怀疑人生了。
所以说啊,我们不能说既然大鹏选择拍文艺片,那他就不是奔着票房来的。
所有导演都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大卖,拍文艺片的导演也不例外。
在精神上支持好电影是没有用的,只有真正去电影院支持,只有票房高了,导演们才会觉得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才不会为了生活向现实妥协,才有动力继续拍真正的好电影。
你希望大鹏下一部电影是继续拍《煎饼侠》《缝纫机乐队》,继续原地踏步呢,还是希望他继《吉祥如意》后继续走出舒适圈、继续挑战自我呢?
如果是后者,那就去电影院支持吧。
写在前面:本文全部观点基于对《吉祥如意》以及《吉祥》完全没有任何提前认知,直接观看《吉祥如意》的观感,相信大部分观众,也和我一样。
《吉祥如意》是一个非常难去评价的电影。
它不同于任何一部我之前所看过的长片,不要脸一点的说,我其实各个类型也看过不少了。《凯特扮演克里斯汀》那种介于剧情和记录之间的“假纪录片”我相当推崇,《DAU》那一整个项目我也在好几个月之前就做了详尽了解,出过一篇大稿。
但《吉祥如意》不一样。
你没有办法给它做界定,到底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它一直都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反复游走,大部分时候是介于两者之间,一个模糊的重合地带。
影片被显而易见的“吉祥”和“如意”两个标题分为两个部分,你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两个短片,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连接在了一起(稍等我会讲到这个方式)。
影片前半部分,48分钟,就是两年前大鹏的那个短片项目《吉祥》。
讲述的是在东北农村的一家人过年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名叫王吉祥的老人,他有兄弟姐妹四个,自己在家排行老三,他在中年因为一次发烧烧坏了脑子,和自己的老母亲一直住在农村,相依为命。他的女儿王丽丽在父母离婚之后跟随母亲在大城市生活,十几年没有回过老家。
一次意外打破了年前安详的氛围:老母亲意外跌倒,送进医院之后医生为其宣判了“死刑”,一家人把老母亲接回家中,换言之就是“治不了了,最后的时光就在家中度过吧”。十几年没回过家的王丽丽也突然回了老家,送自己的奶奶最后一程。
故事也就是围绕着老母亲去世之后,作为老三的王吉祥之后该如何安置的问题展开。究竟是送去养老院/精神病院,还是由女儿王丽丽接去大城市,还是留守在老家的二哥二嫂一家照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老母亲下葬后没几天的年夜饭上面,之前一直暗潮涌动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这是一场极具张力的群戏,二哥作为多年来一直帮助老母亲照顾三哥的人,自然是不希望之后的重担落到自己头上。他自己也是老人,也想安度晚年。大哥、四弟、大姐等人因为兄弟情义,绝不希望把自己的亲兄弟送进养老院或精神病院,最好的结果当然是由丽丽接走,但大家也都知道,已经年过30的丽丽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个重担她也很难承担。
一家人从一开始过年的祥和氛围逐渐剑拔弩张,到后来讨论起三哥仿佛已经不是讨论自己血肉相连的亲兄弟,而是一个外人一样。最终丽丽再也承受不住,哭着磕头央求大家,不要再吵了。
《吉祥》的篇章以王吉祥的长镜头结束,在长焦镜头中,王吉祥在一片皑皑白雪中向着观众走来。
但也就是在这时,影片无缝衔接到了第二篇章,《如意》。
镜头缓缓拉出,《吉祥》的结尾镜头变成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吉祥》那场放映的最后。大鹏将《吉祥》在资料馆的首映变成了第二篇章的《如意》的开篇,“奇爱博士”沙丹做着映后主持,一位观众起身,问了大鹏一个问题:
“您之前一直都是做喜剧,为什么要拍这样一个略显沉重的故事呢?”
大鹏愣住了。
随后的展开慢慢的揭开《吉祥》的拍摄幕后。原来,《吉祥》中去世的老母亲,就是大鹏的亲姥姥,家中的唯一的女儿是他的母亲,王吉祥是他的亲三舅,而王丽丽也就是他的堂姐。
这个项目的伊始,是在2017年春节前夕,大鹏突发奇想,想要拍摄自己的姥姥在东北农村老家如何过年。在大鹏的设想里,这个短片会包含姥姥如何准备过年?大年三十那天几点起床?起床后要干什么?
就是这些而已。
带着剧组勘完景,正在筹备《缝纫机乐队》的拍摄的时候,出事儿了。
姥姥摔了一跤,生命垂危。
所以我们在《吉祥》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包括那一场看似乡土气息极浓的葬礼。
在《如意》中我们看到,烧完了给老太太送路的“纸扎”牛之后,送葬的队伍结尾,就是大鹏本人。
大鹏原本筹备的是一个纪录风格的剧情片,主要剧情围绕“过年”这一主题,却因为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
《吉祥》中唯一的一位演员,饰演王丽丽的刘陆,也就是因为真实生活中的王丽丽确实十几年没回过家,大鹏也觉得堂姐应该不可能回来,才找了刘陆来。一是为了家庭聚会的完整,二是有一个演员在,能够在大方向上面带动和引导一下这些非职业演员,也就是大鹏的这些亲戚。
谁知道,在拍摄过程中,真正的王丽丽回来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有趣”的一幕:真实的王丽丽在拍摄现场和大鹏坐在一起看着监视器,监视器里面刘陆扮演的王丽丽在引导,在演戏。
这让我想到了查理·考夫曼的神作《纽约提喻法》,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演的戏剧导演凯顿想要完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戏剧,戏剧的主角就是自己。他找来演员,饰演自己,自己的母亲、孩子、朋友、妻子、情人,年复一年的排练,想要把自己的人生搬上剧场。
最终的结局,饰演凯顿的演员入戏过深,他完成了凯顿都没有勇气完成的事情——跳楼自杀了。
在某种程度上,大鹏的《吉祥如意》也无限的接近于《纽约提喻法》了,我们能够看到扮演王丽丽的刘陆真正相信了这个角色,甚至比王丽丽本人还要入戏。在年夜饭的那场戏中,一家人一开始还是依照着大鹏给出的方向演戏,但没想到演着演着真的吵了起来,刘陆崩溃的跑出镜头之外,在另外的房间崩溃了,就在她的身旁,真实的王丽丽拿着手机,不知道在和谁聊天,仿佛镜头之内发生的一切和她没什么关
那...是真的没关系吗?还是无法面对或是有意逃避?
实话说,《吉祥如意》里面的《吉祥》部分,剧情的发生依旧延续了大多伪纪录片的形式,有剧情走向,有演员表演,只不过里面的情节,都是取材于这个东北家庭的真实故事,
而《如意》部分,则是记录了这次纪录,它补充了《吉祥》里面没有提及到的导演私人情感。让它和《吉祥》的融合,产生了更为奇妙的化学反应。
大鹏在《吉祥》中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私人情感,将剧情中最主要的感情线,都设置在了王丽丽和王吉祥之间:多年未见的父亲如今孤身一人需要人照料,自己作为女儿应该如何处理之上。
但在《如意》之中,我们得以看到导演的私人情感,他在姥姥去世之后显得异常冷静,却在收工之后关上宾馆房门,失声痛哭。
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带着数十人的剧组扎寨东北,一边是亲人的离世,一边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次记录的心情,会是如何。
我不想捧杀,但在我有限的观影量中,《吉祥如意》确实是没有任何可供比较的参考系的,说颠覆实验性,或者电影之神降临之类的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儿。
从镜头缓缓拉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那块银幕出现之后,这部电影就已经超脱了“电影”的范畴了,大鹏投射了无需怀疑的沉重私人情感去完成了这样的一次记录:《吉祥》用些微的导演干预去记录这普通的东北农村一家因老母亲去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意》再通过“记录”这次记录,抛出了若干个诸如“导演投射的私人情感应不应该算做影片的一部分”、“演员的入戏程度过深甚至超越了原型人物”等等“《纽约提喻法》式”的问题。
所以回到资料馆中的那个观众提问:大鹏你之前一直是做喜剧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样一部电影呢?
对啊,他原本只是想拍一下姥姥过年来着。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感受迥异。
第一次看,周六,这一次我是顺着创作者大鹏的思路,感觉他的姐姐是一个有些冷漠的人,尤其在第二部分《如意》里,真假王庆丽的对比下,会感觉真正的王庆丽还不如一个饰演自己的演员投入其中。我感受到了大鹏用大量素材剪辑出这样一个故事,肯定是对他姐姐有谴责的。但是我也有一点疑虑:真实生活中,我们会每时每刻都那么投入其中么?好像正是因为是演员,才会更投入,而生活中是允许我们抽离的。把这些细节很刻意地拿出来跟演员的“深情”对比,好像对她——真正的王庆丽有一点不公平。但是,我也感觉她对父亲确实有些漠然,十五岁在法庭上说了不完全真实的情况,使父亲净身出户等……所以,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个片子出来,大鹏和姐姐不会反目成仇,打上官司吧?
这个感受,在周天与中戏同学聚餐时,跟大家分享了,激起了一帮子人的兴趣。
于是,我们又去看了第二遍。
第二遍的感受完全不同。在与朋友的交流中,发现了很多忽略的细节。
一、“文武香贵,一二四五”的含义。
老三记住了自己兄弟姐妹的名字和排行,唯独不说自己,也不说妻女。有人想过为什么呢?
这其实代表他是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啊。为什么失去自我呢?因为他的责任太重了!
从其他人的采访中我们能看到,他是这家里唯一一个供出去读书的男娃,可以说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而当他年轻有为,成为了保卫科科长时,他也不断地在帮扶兄弟姐妹。把这个兄弟、那个兄弟的儿子弄成城里户口,弟弟的分配他也想办法解决,他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家里的米面油等大袋大袋地往兄弟那拿……
最开始我们看,会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三弟,对父母对兄弟没得说。但往深了想就会发现,他自己也是个有家庭的人啊!一个保卫科科长,再好能有多好?他帮别人的这些事,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他不断为了反哺家族而付出时,他真的不会疏忽自己的家庭吗?当每个月生活所需的一半,都用来接济自己的亲戚们,他的妻女不会感觉到不平衡和被剥削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在下一个部分找到。
二、“庆屁”的含义。
当老三王吉祥像个孩子一样失去了大部分记忆时,我们发现,他说到女儿就是“庆屁”。
为什么他会记住这样一个奇怪的爱称呢?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很有可能他对妻子生了女儿这一点是不满的。当妻子喊女儿“庆丽”时,他讽刺“庆屁”!当妻子生下孩子要不要“庆祝”时,他回绝“庆屁”!这个女儿,很可能在早年,并不是他想要的孩子。也就是说,他对女儿来说,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父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十五岁的女儿,在父母离婚时,要偏袒母亲,使父亲净身出户。
十五岁的孩子因为什么而那么绝情?
或许,这一段情节可以给出答案:刘陆饰演的王庆丽说过这样一段台词:“我太怕他打我了。我不敢脱鞋,不敢换拖鞋,这样可以方便逃跑。”虽然刘陆演得并不像这家人,并不像三叔的女儿,但是这个台词肯定是她为了建立角色信念感,与真正的王庆丽通电话时了解到的过去的部分“真相”。虽然其他舅舅安慰说你爸他没有意识的,谁都打!但我们能看到,他对他的母亲是非常孝顺的,给她穿衣穿裤尽其所能地服侍。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惯性就是这样:对父母兄弟,无微不至,各种帮助,尽到一个亲人能尽到的所有义务,所以兄弟姐妹眼中他是慷慨大方的;对女儿,会养育,但也会有忽视和打骂,如果喝了酒可能行为加剧,所以幼年的女儿与他是疏离的。
三、片尾,姥姥为何唯独喜欢贴画——“吉祥如意”。
因为,那是她最爱的三儿子王吉祥啊!
其实,过重的爱与期望,对于被爱者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太难以回报了。
王吉祥一生都活在为家族忘我付出的漩涡里,这样来看,他的失智,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又何尝不是对于全家寄予了所有希望和过重责任的一种逃避呢? 但是哪怕是这样的时刻,他最记得的都永远是“文武香贵,一二四五”、“明早找咱妈”……
我很为这个男性心痛。我也为他的女儿心痛。
其实,他们都是可怜人。
想到这里,王庆丽为何十年没有回来自己的故乡,也变得完全可以理解了。
我很想知道,当演员刘陆问:“为什么十年不回来?”她是什么心情。
当问到为什么不接父亲回去,她努力挂着微笑说问过离婚多年的妈妈,是不是可以照顾父亲,至少能更精细精心一些。当她说着这些一看就透着虚伪,没有人会相信的、但还必须说的话,她又是什么心情呢?
尤其是看了背景资料了解到她妈也在重病中,更觉得一口气噎在喉头。
演员演完就可以抽身而退,她永远不是真正的王庆丽,没有真正的王庆丽的经历,她看到的是三叔可爱的一面,看到的是三叔的女儿多年没回来,但是她有什么资格去问王庆丽“为何十年不回来?”
就连大鹏也没有资格。
但他这么做了,尤其第二部分,他把自己的亲姐姐放在了戏剧冲突的核上,放在了观众有可能口诛笔伐的漩涡中心。
如果没有跟朋友们一起讨论分析,泛泛而看,我也会觉得这个姐姐很绝情。很多观众第一感觉,都会是跟着导演的视角、引导前进。
说到这,我深深感受到一点:真相往往不是第一眼能看到的东西。事情的全貌,是要自己去挖掘、判断的。
我为自己的无知和盲从而惭愧。
但我也必须要说:作为导演,带着这样的倾向去引导观众的做法,是不是不太好?
可以说,《吉祥如意》是一部由掌握了家族话语权的男性——即大鹏,拥有了可以站在制高点、按自己想法去解读家族故事的权力后,以他个人视角、独断感受拍出来,或者可以说刻意剪辑而成的影片。
大鹏自己还是局中人,他的高度远没有提升到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家族种种的程度,但是他却选择了这样的剪辑方式,很有倾向性地引导观众对他姐姐产生谴责情绪。这对他的姐姐是不公平的。他的姐姐也是这个家族的受害者,也是一个苦命人。
是大鹏看不到这一点吗?还是他,为了制造话题和矛盾呢?我不知道。
我更关心:一个苦命人,一个素人,被刻意地摆在了道德天平的一端,这是否公平。
因为,背后可能还有很多待挖掘的真相,观众——无权察看。
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全面,只能保证所有文字都带着良心~
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vx公众号:一岚写故事
不仅有影评,也有杂谈、诗歌、微小说、小动画……全都是原创!感恩遇见。
作者: 三盏茶
大年三十的夜晚,东北吉林的农村中,一家人正围坐在炕头准备吃年夜饭。
和窗外热闹的炮竹声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屋内凝重的氛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母亲缺席的情况下吃团圆饭。
几天前,他们把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从医院接回家来,等待最终时刻的来临。这是当地的习俗,他们也要遵守。
一两天之后,母亲就在家中过世了。
不知是谁起的头,他们开始讨论起王吉祥的安置问题。
王吉祥在家里排老三,因为生病而痴呆,需要人照顾。这些年来,照顾他的重任一直由他的二哥二嫂承担。
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有人愤而离席,有人高声分辩,争论到激烈处,一直在一旁默默听着的王吉祥的女儿王丽丽跪趴在炕上,带着明显的哭腔说道:
“二大爷你别说了我给你磕头了,我对不起你……”
这是导演大鹏2018年的短片《吉祥》中的一幕。
《吉祥》曾于当年获得最佳剧情短片奖,获奖时的介绍词称《吉祥》中“真实与戏剧的结合,近乎天衣无缝”。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的时候,大鹏笑称《吉祥》的时长太短,观众如果觉得不值票钱的话,可以要求多放几遍。
《吉祥》在影展与电影资料馆放映后,大鹏并没有停下脚步。
2021年1月,他带着《吉祥如意》回来了。
《吉祥如意》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吉祥》的拓展,更是站在长片的角度审视了《吉祥》,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全片分为两个章节,《吉祥》和《如意》,本文也将分为两个章节讨论这部作品。
吉祥
要想读懂《吉祥如意》,得先读懂《吉祥》。
《吉祥》的故事是这样的:
王丽丽,一个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女孩,决定回家过年。回家之后,她发现整个家族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在祖母去世后被打破,王丽丽也因此被拉到台前,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照顾因为生病而无法自理的父亲。
随着丧礼的结束和除夕夜的逼近,整个家族的分歧与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除夕夜的一场风暴……
大鹏在《吉祥》中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方式,在叙事过程中时不时插入人物访谈来对当时的场景进行解读或是补充说明,譬如在年夜饭的争吵过后,插入了一段对小姑的访谈,说“这个家之后不会人这么全了”。
《吉祥》虽然在贴近伪纪录片的风格,但它并没有像真正的伪纪录片那样大量运用手持镜头,在光影上追求粗粝的感觉。相反,《吉祥》大部分的镜头都比较稳,是比较常规的感觉。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整个故事的视点是在王丽丽的身上,故事也是围绕着她展开,但在插入的访谈当中,她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出现的反而都是她的亲人们。
因此,我们看到的整个故事弥漫着一种克制的情绪,观众也和王丽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好像一个同王丽丽一起回来的朋友一样,一边看着她处于家庭风暴的中心,一边又被她的各种亲戚拉到一边窃窃私语。
大多数观众对《吉祥》所呈现的现象并不陌生:长期在城市工作的中青年人,习惯于大城市中的独来独往与简单的人际关系,回到边界感缺失而宗族观念强大的农村老家,不得不接受所谓的“逆向文化震荡”,在“逃离北上广”后又恨不得“逃回北上广”。
在《吉祥》当中,女主角王丽丽的“逆向文化震荡”体现在面对家族事务和人际关系时的无所适从。而且相较于普通人所面对的家长里短的小事,王丽丽面对的是“生病父亲安置问题”这样更加迸裂的现实。
短片的结尾,王吉祥一个人走在路上,画面中只有他、天地和白皑皑的雪,他自顾自地走着,处于家庭矛盾风暴眼的他似乎与前几天纷争没有关系。
正如中国大多数的亲情话题一样,《吉祥》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法。王丽丽带不走她的父亲,二大爷王吉武也不可能将亲弟弟赶出门外。
尽管芥蒂和裂痕仍然存在,但在这个时候,现实和剧作法一致的地方是,人们似乎总能在失序过后重新找回微妙的平衡,并借此继续生活下去。
如意
如果《吉祥如意》只是对《吉祥》的简单拓展的话,对本片的解读似乎停在上述位置就可以了。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吉祥如意》的《如意》章节,是对《吉祥》的一次解构,它和《吉祥》的有机结合,共同形成了《吉祥如意》的完整表意。
简单概况《如意》所讲的内容,其实一句话就足够了:《如意》是《吉祥》的幕后拍摄故事。
衔接《吉祥》的结尾,《如意》开始于《吉祥》在电影资料馆放映结束的那一刻。
当一个观众站起来问大鹏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的时候,大鹏陷入了沉思。
也就是说,《如意》除了是拍摄过程的记录之外,更承载着导演本人对拍摄《吉祥》这个创作行为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充斥在《如意》的每一个段落里。
《如意》和《吉祥》呈现出了一种微妙的对称感。
不知道大鹏在拍《吉祥》的时候是否就考虑到了《如意》的部分,但《吉祥》运镜的平稳和《如意》抓拍的晃动确实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
《吉祥》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采访,让人物直面镜头进行抒情表意,让观众对人物的想法有更直观的感受,而平稳的运镜又增加短片的“虚构感”。
《如意》所展现的片段在手持镜头的加持下真实感倍增,但导演在这里并没有加入任何人物采访,刻意拉开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
换句话说,观众在《吉祥》中感受到的是浸没式的虚构,而在《如意》里看到的是画框中的真实。
《吉祥》在拍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剧本,因此女演员刘陆在演出的过程中所接受到对方的反应都是真实的。因此在视点上,导演大鹏和刘陆之间形成了一个对称关系。
大鹏在《吉祥》中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整个故事,而在《如意》中,他则成为了故事中的一部分;刘陆在《吉祥》中是故事中的一部分,但到了《如意》,她却成为了大鹏与他家族故事的旁观者。
在《如意》的其中一个段落里,当大鹏和王丽丽的原型王庆丽对谈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刘陆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十年都不回来(过年)。”
这个问题让两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吉祥》中所讨论的话题,无论是家庭成员的赡养问题,还是中青年人的“逆向文化震荡”问题,无疑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大多数年龄相仿的观众都或多或少有着类似的体验。
《如意》并没有将这个话题拔高的企图,正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话题的收缩,从普世问题回到大鹏与原型王庆丽的个人体验上。
两者的互文,共同构成了《吉祥如意》的主题。
有网友在电影节看过《吉祥如意》后写下这样的评论:“大鹏大概是捡到电影之神的烟屁股猛吸了两口”。导演本人也表示,后面会继续创作,但《吉祥如意》会是独一无二的。
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王家几口人因为王吉祥的赡养问题吵了起来。摄影机后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关了机,喊着“谁去调解一下,别到时候真打起来了”。
女演员刘陆匆匆离开现场,来到摆放设备的侧屋休息。她低着头喝着杯子里的热茶,面无表情,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她所扮演角色的原型王庆丽靠在炕边,若无其事地刷着手机,仿佛隔壁的纷扰与自己无关。
这一刻,真实与虚构的界线既分明又模糊,而其中的是非曲直,就全部留给观众来评判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