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张艺谋 / 杨凤良
编剧: 刘恒
主演: 巩俐 / 李保田 / 李纬 / 丛志军 / 金甲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日本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0-04-21(日本)
片长: 95 分钟
又名: Ju Dou
IMDb链接: tt0099902
编剧: 刘恒
主演: 巩俐 / 李保田 / 李纬 / 丛志军 / 金甲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日本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0-04-21(日本)
片长: 95 分钟
又名: Ju Dou
IMDb链接: tt0099902
《菊豆》 观后
现代化正迅速的瓦解古老社会沿袭千年的传统与伦理,人们在开始高呼狼来了的时候,将道德沦丧的罪过归结于对金钱的追求。可尽管一边哀叹着人心不古,人们却又都不想回到过去。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到来,扫荡的不只是风华雪月的浪漫情怀,也将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吃人的礼教也一并扫入了垃圾堆。
人们怀念过去是为了发泄对现时的不满。但是却忽略了种种浪漫的追思恰恰是建立在现代化之上。这种借古讽今的情怀在《菊豆》中同样被张艺谋彻底的撕掉了伪装。影片的背景设定在20年代,那个现代人热衷于讨论和追忆的年代。尽管天下大乱,但仿佛英才辈出,济世救国的英雄们仿佛使整个天空都和几千年来的阴霾来的不同。那个时代的动荡也仿佛给几千年来迟缓笨拙的中国抹上了一层回光返照般的红晕。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压抑的中国没有变,压抑中国的礼教没有变,被压抑的中国人也没有变。李保田和巩俐饰演的男女主角仿佛集合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痛苦和压抑,而当两人在马厩的木孔中互相剖白时,两团激烈的仿佛已经熄灭了数千年的火便再也无法控制的燃烧起来。而燃烧起来的不单是他们彼此的身体,更是他们的灵魂和命运。两人再也无法离开彼此,但无奈的是,两人更离不开那座染坊。他们只能压抑自己,就算巩俐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李保田带她逃离,最后也只能选择放弃。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健全的人,但却早已经被吃人的礼教砍去了四肢,只能挤在桥下又或者是地窖中释放彼此的爱与怨。无数次,在面对来临的机会时,他们始终没能卖出自己的步伐,而他们唯一所做的,只是在也许是他们曾经幽会过的桥上,一边再一遍的演戏,在葬礼中为自己,为当家人,为家族,也为整个中国的礼教维护仅有的脸面,一直到头破血流,抱头痛哭。
在最后的结局中,死亡的来临只不过是为两个压抑已久的身体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种死亡不是控诉,也不凄凉,仿佛祖宗们真的听到了他人的呼唤,用这样一种方式让一切循环,让水与火将一切一遍遍的摧毁和掩埋。我猜想,在事后乡邻们的议论中,因果报应会被不断的提及,但无论如何,两个压抑和痛苦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
此部影片可以称得上是张艺谋的代表作之一,28岁的巩俐和48岁的李保田恰如其分的诠释了年长的侄子和年幼的婶子之间的情与爱。以染坊作为故事的背景令人印象深刻。木孔,葬礼,地窖,每一幕场景都无处不在的诠释着被深深压抑着的人性。影片发生在20年代,拍摄于90年代。两个同样被认为是大变革,大跃进,大颠覆与大解放的时代。其中所展现出的压抑和不变的束缚也许能让现代人在慨叹的同时也若有所思。现代化改变中国了吗?改变了什么?又有什么是亘古未变,并将继续唱奏着自己的旋律,主宰着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每个时代都会在后世被打上若干独特的烙印,仿佛那个时代是那样的新鲜,又或者腐朽,但生活在大时代中的人们,却也许会觉得这个世界的确是变了,又其实什么都没有变。
本文论述几点,拙见,请网友指教!
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
(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
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红,如鲜血。黄,清淡的暧昧。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
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 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
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时淹在染池里是同样的场景。
二、协助叙述人物心理
(一)、天青与菊豆对欲望的心理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在楼顶吃饭时。两人各在一端,均以染布为背景。菊豆的背景是红色多,青色少。而天青则青色多,红色少。淡淡的青还是淡淡的压制欲望的规矩,红色则是进取和反抗。颜色上的差异正好与剧情菊豆比天青更大反抗性相符合。构图上,天青是侧背着菊豆,菊豆却转着头要面向天青。二人姿势的一倾一侧,正把二人对待欲望一进一退的心理表现出来。
(二)、天青对菊豆的压抑的爱慕之情
天青奉金山之命上楼叫婶子下来干活时,颜色烘托了天青的心境。他上楼时,是土红的暖色,似乎有一股火焰呼之欲出。与天青的内心对菊豆的欲望和爱慕正相符合。天青对菊豆说话时,一串红色辣椒在其左侧,辣椒虽是生活的显现,但此刻与天青尴尬的形象同在,便有表现天青心理状态之感。色彩与构图都为剧情服务。
(三)、金山对孩子的渴望
金山过年买的大红灯笼写的是“儿孙满堂”。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生儿子。但讽刺的是他性功能不行。更可笑的是老婆生出儿子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这个画面中颓旧的灰和白、深红的灯笼、衣服的浓黑,孩子的玩耍和儿歌,将金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将来眼睁睁地看着菊豆一家三口生活也是个极大的讽刺。
构建人物形象
(一)、菊豆的反抗
菊豆被性虐时身穿红肚兜,此刻红色代表不安分、反抗、热血,使菊豆将来撕碎黄色的外衣,露出红色反抗的实质顺理成章。在出现菊豆红肚兜之前,菊豆都是身着黄衣。在最受压迫的时候,产生最强的反抗性。红色即是一个标志。 (二)、天青的懦弱
夜晚有三次天青听到婶子痛苦的喊叫,画面都是一副阴冷的暗青色。这座染坊大院在片中本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男权意识的象征,阴冷的色调正显示他的严酷。天青多次笼罩在这种色调之下,如金山带马看病不在的晚上,紧锁着门。正是对他冲不破这"老规矩",为他不愿意出走,不愿意对天白挑明,不愿意害死金山,误会菊豆害死金山并打了菊豆一巴掌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青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尊严和作为男人的责任都没有多少意识。他的条件是,他是个男人和他有体力。所以,在忍受不了菊豆害死金山(他误以为是这样,菊豆讽刺他是好侄子,孝顺侄子时,他的愤怒是缘于他被揭穿的恐惧。他既恨金山,但又怕,害怕所谓“妇道人家遭报应”之类的老规矩。他不满于自己做孙子,爷爷死了他又满是失去了主子的恐慌,所谓贱)带来的压力时,他打了菊豆一巴掌。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痛的时候打女人,这是宗法制男权意识给他的唯一权力——虐待女人。在乱伦这件事上,他只是菊豆的跟随者,而非红色对抗的创造者。虽然抡起了刀,最终只是砍在了楼梯上。
构图简洁,空阔的屋子,一把刀一个男人,拍天青正面脸时,两个楼梯的木档正好夹在头上,显示出天青想有所为而又有所阻挡的心理矛盾。这一个画面,将天青这一形象与其在后文中所有行为奠定了合理性。
(三)、杨家族长的威严
杨家族长和前辈们在金山兄弟死后商量为其处理后事。族长站在正中央,两张桌子,各位前辈围在两侧。按照习惯,位于封闭空间中央的人具有话语权。族长在这里不仅树立自己的威严,而且强调着杨家祖宗的规矩。镜头内容为族长前辈按老规矩用死去的金山让天青菊豆尽孝守节挡棺。这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和规矩通过这个画面构图撑起来。
四、重复出现的画面的叙事性
(一)、对染坊大院的俯视画面
一个俯瞰镜头,染坊大院的全景,晾着红黄相间的染布。这个镜头在片中三次出现,是对菊豆与天青爱情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是天白在婴儿期,趁金山不在,偷偷与菊豆幽会时,天青仰天躺着,出现了这个镜头。第二次是天青抱着小天白唱那首儿歌时金山生气时出现的。第三次是菊豆向天白挑明天青是他生父后,悲伤地站在门口哭泣时出现,并且后接菊豆独守空房咀嚼悲哀。三次出现仿佛三次叹息,对这场婶侄偷摸的爱情不断思考。
第一次是菊豆与天青的共同想象。他俩对这个画面是期待。二人难得一次在一起,只能偷情,有夫妻之实却不能光明正大。这红黄的染布简直是二人罪孽的象征。
第二次是金山的叹息。他对于这个画面是仇恨。正是因为这场景所寓意的事实,他终生的愿望破灭。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摧毁这个场景。所以他后来点火烧房子,也是揪扯下来一条条红黄的染布堆在一起,一把火放上去。金山的叹息还有延续,天白手受伤后,天青执意帮他啄一下,被一脚踹到血流半张脸。天青父子在红黄的染布间争抢,天青被踹倒后布盖在身上,红黄布下露出来的是一张带血的脸。进一步的延续就是天青被杀,他终于为自己的所谓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金山的仇恨到此有了结果。这三个画面相承接,形成了对天青命运叙述的画面线索。
第三次是菊豆对过去的回想。她为此感到悲哀。这个反抗的女性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挣脱这座大院。人在染坊里,也就是一块布,被染成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永远没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更没有为色彩重新定义的权力。自从菊豆晕倒在青色的染布上,片中再没有出现过除红黄之外的染布。剧情上,是天白认金山为爹之后,电影显明转为悲剧,二人偷情生出来的儿子认敌作父。红黄染布多次出现,是二人在承受命运对爱情的惩罚。菊豆这一回想,是对一生反抗的最后一缕轻微叹息。爱情在延续,爱情生存的空气却越来越稀薄。
(二)、红色染料池中的倒影
片中红色染料池中倒影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幼年天白染草第二次是金山帮助天白染草,第三次是天白背着天青。这个染池的红在此时是血,是残忍和恐怖。
天白倒映了一下,接下来倒映进去的两个人便都失去了生命。一次失手,一次谋杀。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一个生父,两人都死在红色中,死在“共同的儿子”手下。三个倒影步步相连,第一次是天白人性的死亡,所以看到金山的倒影时,我们可以预感他的危险,而天白背着天青倒影出现时,则天青必死无疑。画面的深刻含义使其对叙事有了内在的交待。
(三)、对整个村落的俯视画面
这个画面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白生日酒中,天青痛哭被杨家前辈耻笑时出现的。第二次是菊豆独自坐在炕上伤神出现的。两次都是夜景,铺满画面的是一簇簇屋顶,夜的阴冷的青色。第一次是天青反抗的彻底结束,第二次是菊豆反抗的失败。两个画面都是对人物境况的描述。单薄的力量不足以对付强大的紧密连接的老规矩。第一次出现是天青公开认子为弟,标志着他作为父亲身份的彻底不可承认。第二次是菊豆为天白残害父亲伤心,归结到这个画面。这个画面的两次出现确认了悲剧的不可逆转性。
(四)对晾晒的红黄染布的仰角拍摄
片中共两次次对单独的红黄染布仰角摇镜头拍摄。前文已经提到,红黄染布是菊豆天青爱情的隐喻。而二人始终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影片两次用对爱情的仰望展示悲剧。第一次是摇镜头,是天青菊豆二人野合之时,描述他们美好的感觉。第二次是二人在地窖做了一回夫妻之后将要窒息之时出现,描述将死呼吸衰微的感觉。
两次出现都与二人结合直接相关,一次是第一次,一次是最后一次。反抗带来的希望与绝望在这两个镜头里显现。是对二人爱情的开始与终结的表述。
夜晚金山试图谋害菊豆母子揪扯下来用以放火的是“青菊”的爱情,结尾处,菊豆将他们点燃。
特定画面对主题的叙述作用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黄色的浓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正好符合菊豆的彻底崩溃。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毁灭”。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崩溃。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染坊的一切。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和祖上的规矩。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难。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底毁灭。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
张艺谋安排这个画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重生的渴望。
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
(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
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红,如鲜血。黄,清淡的暧昧。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
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 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
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时淹在染池里是同样的场景。
二、协助叙述人物心理
(一)、天青与菊豆对欲望的心理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在楼顶吃饭时。两人各在一端,均以染布为背景。菊豆的背景是红色多,青色少。而天青则青色多,红色少。淡淡的青还是淡淡的压制欲望的规矩,红色则是进取和反抗。颜色上的差异正好与剧情菊豆比天青更大反抗性相符合。构图上,天青是侧背着菊豆,菊豆却转着头要面向天青。二人姿势的一倾一侧,正把二人对待欲望一进一退的心理表现出来。
(二)、天青对菊豆的压抑的爱慕之情
天青奉金山之命上楼叫婶子下来干活时,颜色烘托了天青的心境。他上楼时,是土红的暖色,似乎有一股火焰呼之欲出。与天青的内心对菊豆的欲望和爱慕正相符合。天青对菊豆说话时,一串红色辣椒在其左侧,辣椒虽是生活的显现,但此刻与天青尴尬的形象同在,便有表现天青心理状态之感。色彩与构图都为剧情服务。
(三)、金山对孩子的渴望
金山过年买的大红灯笼写的是“儿孙满堂”。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生儿子。但讽刺的是他性功能不行。更可笑的是老婆生出儿子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这个画面中颓旧的灰和白、深红的灯笼、衣服的浓黑,孩子的玩耍和儿歌,将金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将来眼睁睁地看着菊豆一家三口生活也是个极大的讽刺。
构建人物形象
(一)、菊豆的反抗
菊豆被性虐时身穿红肚兜,此刻红色代表不安分、反抗、热血,使菊豆将来撕碎黄色的外衣,露出红色反抗的实质顺理成章。在出现菊豆红肚兜之前,菊豆都是身着黄衣。在最受压迫的时候,产生最强的反抗性。红色即是一个标志。 (二)、天青的懦弱
夜晚有三次天青听到婶子痛苦的喊叫,画面都是一副阴冷的暗青色。这座染坊大院在片中本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男权意识的象征,阴冷的色调正显示他的严酷。天青多次笼罩在这种色调之下,如金山带马看病不在的晚上,紧锁着门。正是对他冲不破这"老规矩",为他不愿意出走,不愿意对天白挑明,不愿意害死金山,误会菊豆害死金山并打了菊豆一巴掌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青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尊严和作为男人的责任都没有多少意识。他的条件是,他是个男人和他有体力。所以,在忍受不了菊豆害死金山(他误以为是这样,菊豆讽刺他是好侄子,孝顺侄子时,他的愤怒是缘于他被揭穿的恐惧。他既恨金山,但又怕,害怕所谓“妇道人家遭报应”之类的老规矩。他不满于自己做孙子,爷爷死了他又满是失去了主子的恐慌,所谓贱)带来的压力时,他打了菊豆一巴掌。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痛的时候打女人,这是宗法制男权意识给他的唯一权力——虐待女人。在乱伦这件事上,他只是菊豆的跟随者,而非红色对抗的创造者。虽然抡起了刀,最终只是砍在了楼梯上。
构图简洁,空阔的屋子,一把刀一个男人,拍天青正面脸时,两个楼梯的木档正好夹在头上,显示出天青想有所为而又有所阻挡的心理矛盾。这一个画面,将天青这一形象与其在后文中所有行为奠定了合理性。
(三)、杨家族长的威严
杨家族长和前辈们在金山兄弟死后商量为其处理后事。族长站在正中央,两张桌子,各位前辈围在两侧。按照习惯,位于封闭空间中央的人具有话语权。族长在这里不仅树立自己的威严,而且强调着杨家祖宗的规矩。镜头内容为族长前辈按老规矩用死去的金山让天青菊豆尽孝守节挡棺。这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和规矩通过这个画面构图撑起来。
四、重复出现的画面的叙事性
(一)、对染坊大院的俯视画面
一个俯瞰镜头,染坊大院的全景,晾着红黄相间的染布。这个镜头在片中三次出现,是对菊豆与天青爱情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是天白在婴儿期,趁金山不在,偷偷与菊豆幽会时,天青仰天躺着,出现了这个镜头。第二次是天青抱着小天白唱那首儿歌时金山生气时出现的。第三次是菊豆向天白挑明天青是他生父后,悲伤地站在门口哭泣时出现,并且后接菊豆独守空房咀嚼悲哀。三次出现仿佛三次叹息,对这场婶侄偷摸的爱情不断思考。
第一次是菊豆与天青的共同想象。他俩对这个画面是期待。二人难得一次在一起,只能偷情,有夫妻之实却不能光明正大。这红黄的染布简直是二人罪孽的象征。
第二次是金山的叹息。他对于这个画面是仇恨。正是因为这场景所寓意的事实,他终生的愿望破灭。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摧毁这个场景。所以他后来点火烧房子,也是揪扯下来一条条红黄的染布堆在一起,一把火放上去。金山的叹息还有延续,天白手受伤后,天青执意帮他啄一下,被一脚踹到血流半张脸。天青父子在红黄的染布间争抢,天青被踹倒后布盖在身上,红黄布下露出来的是一张带血的脸。进一步的延续就是天青被杀,他终于为自己的所谓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金山的仇恨到此有了结果。这三个画面相承接,形成了对天青命运叙述的画面线索。
第三次是菊豆对过去的回想。她为此感到悲哀。这个反抗的女性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挣脱这座大院。人在染坊里,也就是一块布,被染成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永远没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更没有为色彩重新定义的权力。自从菊豆晕倒在青色的染布上,片中再没有出现过除红黄之外的染布。剧情上,是天白认金山为爹之后,电影显明转为悲剧,二人偷情生出来的儿子认敌作父。红黄染布多次出现,是二人在承受命运对爱情的惩罚。菊豆这一回想,是对一生反抗的最后一缕轻微叹息。爱情在延续,爱情生存的空气却越来越稀薄。
(二)、红色染料池中的倒影
片中红色染料池中倒影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幼年天白染草第二次是金山帮助天白染草,第三次是天白背着天青。这个染池的红在此时是血,是残忍和恐怖。
天白倒映了一下,接下来倒映进去的两个人便都失去了生命。一次失手,一次谋杀。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一个生父,两人都死在红色中,死在“共同的儿子”手下。三个倒影步步相连,第一次是天白人性的死亡,所以看到金山的倒影时,我们可以预感他的危险,而天白背着天青倒影出现时,则天青必死无疑。画面的深刻含义使其对叙事有了内在的交待。
(三)、对整个村落的俯视画面
这个画面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白生日酒中,天青痛哭被杨家前辈耻笑时出现的。第二次是菊豆独自坐在炕上伤神出现的。两次都是夜景,铺满画面的是一簇簇屋顶,夜的阴冷的青色。第一次是天青反抗的彻底结束,第二次是菊豆反抗的失败。两个画面都是对人物境况的描述。单薄的力量不足以对付强大的紧密连接的老规矩。第一次出现是天青公开认子为弟,标志着他作为父亲身份的彻底不可承认。第二次是菊豆为天白残害父亲伤心,归结到这个画面。这个画面的两次出现确认了悲剧的不可逆转性。
(四)对晾晒的红黄染布的仰角拍摄
片中共两次次对单独的红黄染布仰角摇镜头拍摄。前文已经提到,红黄染布是菊豆天青爱情的隐喻。而二人始终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影片两次用对爱情的仰望展示悲剧。第一次是摇镜头,是天青菊豆二人野合之时,描述他们美好的感觉。第二次是二人在地窖做了一回夫妻之后将要窒息之时出现,描述将死呼吸衰微的感觉。
两次出现都与二人结合直接相关,一次是第一次,一次是最后一次。反抗带来的希望与绝望在这两个镜头里显现。是对二人爱情的开始与终结的表述。
夜晚金山试图谋害菊豆母子揪扯下来用以放火的是“青菊”的爱情,结尾处,菊豆将他们点燃。
特定画面对主题的叙述作用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黄色的浓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正好符合菊豆的彻底崩溃。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毁灭”。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崩溃。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染坊的一切。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和祖上的规矩。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难。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底毁灭。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
张艺谋安排这个画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重生的渴望。
1、在我还是处男的那些年,此片无露点,仅靠巩俐姐姐的激凸和呼吸急促就足已激发我过多的青春期性幻想,以至于很多年以后让我感到所有AV都可以是浮云。可以说,在那个我还没看过AV的年代,这部片子就是我心中的最佳AV,巩俐姐姐就是我心中的最佳AV女优。
今天,我重温了这个经典作品,才发现情色成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为何我的记忆却是相反的呢,我把原因归结为青春期的压抑,以及那个年代的资源匮乏。当然,依然如我的记忆中的一样,巩俐姐姐身上散发出的暧昧和欲望还是能让你切实感到李保田叔叔偷看她时的紧张和呼吸急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你也是偷看者。
2、这片中最狠的一个角色,杨天白,一个小屁孩。绝对够狠,喊老东西杨金山“爹”时,就把他亲爹娘杨天青和菊豆给弄傻眼了,同时让半身不遂活着痛苦的杨金山硬是泛起了复仇的快意,够狠吧。更狠的是他玩耍时的不小心,把正乐得欢的杨金山拉下了水池子,从头到尾没笑过的小兔崽子,这时看着老杨的挣扎笑得更是欢,老杨就这么死了。其后灭了亲爹的狠毒更是顺理成章。其实这里是小孩子不懂事,我想他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所说的“现世报应”吧。
3、拦棺喊丧是点睛之笔,而这个故事给这场戏赋予了极多的黑色幽默,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当然,我觉得这个情节道尽了中国人的苦累,活着就是尼玛演戏作秀,不是演给自己,是演给别人看,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算你他妈活得挺成功,我想这就是中国人老是觉得不自由的原因。要过年了,绷面子是很多不富裕阶层年轻人必修课,这个话题就可深可浅了,都说咱中国人挺实际,但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挺实际过。但个体太卑微,只能屈服在世俗道德的淫威下。你看,喊丧之后两人哭坐在撒满冥钱的石桥上是一脸的委屈,可怜滴人呐。
4、在片子进行到尾声时,幸好在很冷的基调中有那么一丝让我感动的地方:杨天青送给菊豆一面镜子和一张大红头巾,这时的菊豆明显老了很多,简直是个大妈。我一扫开始的看法,两人只有欲望而没有什么感情,现在这里现出的是赤果果的爱情啊。可惜这两人偷摸着的欢乐,却被儿子的出现打破,我预感到的是接下来的残酷。小时候是不懂事,现在长大了就不是代表什么“现世报应”,已然是杨金山冷酷无情的隔空遗传。你俩生了这厮的肉体,但这染坊染了他的精神,杨家是个小染坊,中国就是个大染缸。
今天,我重温了这个经典作品,才发现情色成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为何我的记忆却是相反的呢,我把原因归结为青春期的压抑,以及那个年代的资源匮乏。当然,依然如我的记忆中的一样,巩俐姐姐身上散发出的暧昧和欲望还是能让你切实感到李保田叔叔偷看她时的紧张和呼吸急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你也是偷看者。
2、这片中最狠的一个角色,杨天白,一个小屁孩。绝对够狠,喊老东西杨金山“爹”时,就把他亲爹娘杨天青和菊豆给弄傻眼了,同时让半身不遂活着痛苦的杨金山硬是泛起了复仇的快意,够狠吧。更狠的是他玩耍时的不小心,把正乐得欢的杨金山拉下了水池子,从头到尾没笑过的小兔崽子,这时看着老杨的挣扎笑得更是欢,老杨就这么死了。其后灭了亲爹的狠毒更是顺理成章。其实这里是小孩子不懂事,我想他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所说的“现世报应”吧。
3、拦棺喊丧是点睛之笔,而这个故事给这场戏赋予了极多的黑色幽默,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当然,我觉得这个情节道尽了中国人的苦累,活着就是尼玛演戏作秀,不是演给自己,是演给别人看,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算你他妈活得挺成功,我想这就是中国人老是觉得不自由的原因。要过年了,绷面子是很多不富裕阶层年轻人必修课,这个话题就可深可浅了,都说咱中国人挺实际,但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挺实际过。但个体太卑微,只能屈服在世俗道德的淫威下。你看,喊丧之后两人哭坐在撒满冥钱的石桥上是一脸的委屈,可怜滴人呐。
4、在片子进行到尾声时,幸好在很冷的基调中有那么一丝让我感动的地方:杨天青送给菊豆一面镜子和一张大红头巾,这时的菊豆明显老了很多,简直是个大妈。我一扫开始的看法,两人只有欲望而没有什么感情,现在这里现出的是赤果果的爱情啊。可惜这两人偷摸着的欢乐,却被儿子的出现打破,我预感到的是接下来的残酷。小时候是不懂事,现在长大了就不是代表什么“现世报应”,已然是杨金山冷酷无情的隔空遗传。你俩生了这厮的肉体,但这染坊染了他的精神,杨家是个小染坊,中国就是个大染缸。
我遗憾我是太晚看到这部片子了。
因为对经典的敬畏,更因为对沉重的恐惧。
片子确实太沉重,开头土黄的色调,染坊里静默的水车,染后错落悬挂的布匹,金山严厉的神情,菊豆凄厉的喊声……,我甚至觉得我可能没有勇气看完这样压抑而沉闷的片子。但是让我震撼和寒心的是少年天白漠然的深情和意味深长的笑声。
水池边的镜头,当坐在木桶里的金山艰难地想要帮“儿子”把狗尾草染色时,不小心跌进了水池。看着在水里挣扎的这个被自己唤作“爹”的人,年幼的天白没有恐惧没有呼救,而是在一旁那样静静看着,笑容在脸上扩散;
同样是水池边,当少年天白把生父从地窖里背出来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水池,看着同样在水里挣扎的生父,他脸上的冷漠和冷峻一成不变,并且面无表情地举起手里的木棒,丝毫不顾及身后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叫声。
这样的笑容和面孔让我在震撼之余不寒而栗。
我无法谴责专制而残酷的金山,无法谴责有违世俗道德偷情的婶侄,甚至我们谴责周围人的风言风语和小孩对少年天白的讥讽,因为这一切,同样真实地发生在古老中国摧毁人意志的家长制环境中。但是面对一个孩子乖戾的笑容和严酷的表情,我开始感到后怕。这样畸形的家庭泯灭了人的心志,也断绝了一个孩子正常成长的最后可能。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每个人都在弥补自己伤痛的同时,以近乎疯狂的报复的心态伤害着周围的其他人。那笑声里透露的人性阴暗和恶毒,并非所谓的封建残余的流毒,而是隐藏在人心灵深处的那种无法示人的卑劣和残酷。
正是这种残酷,让人心寒,甚至后怕。
因为对经典的敬畏,更因为对沉重的恐惧。
片子确实太沉重,开头土黄的色调,染坊里静默的水车,染后错落悬挂的布匹,金山严厉的神情,菊豆凄厉的喊声……,我甚至觉得我可能没有勇气看完这样压抑而沉闷的片子。但是让我震撼和寒心的是少年天白漠然的深情和意味深长的笑声。
水池边的镜头,当坐在木桶里的金山艰难地想要帮“儿子”把狗尾草染色时,不小心跌进了水池。看着在水里挣扎的这个被自己唤作“爹”的人,年幼的天白没有恐惧没有呼救,而是在一旁那样静静看着,笑容在脸上扩散;
同样是水池边,当少年天白把生父从地窖里背出来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水池,看着同样在水里挣扎的生父,他脸上的冷漠和冷峻一成不变,并且面无表情地举起手里的木棒,丝毫不顾及身后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叫声。
这样的笑容和面孔让我在震撼之余不寒而栗。
我无法谴责专制而残酷的金山,无法谴责有违世俗道德偷情的婶侄,甚至我们谴责周围人的风言风语和小孩对少年天白的讥讽,因为这一切,同样真实地发生在古老中国摧毁人意志的家长制环境中。但是面对一个孩子乖戾的笑容和严酷的表情,我开始感到后怕。这样畸形的家庭泯灭了人的心志,也断绝了一个孩子正常成长的最后可能。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每个人都在弥补自己伤痛的同时,以近乎疯狂的报复的心态伤害着周围的其他人。那笑声里透露的人性阴暗和恶毒,并非所谓的封建残余的流毒,而是隐藏在人心灵深处的那种无法示人的卑劣和残酷。
正是这种残酷,让人心寒,甚至后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