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高临阳 / 孙悦 / 李孟桥 / 李非 / 张小娴 / 沈奇岚 / 葛亮 / 赵小鹏 / 尹丽川
主演: 白百何 / 郝蕾 / 齐溪 / 王智 / 奚美娟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0-11-17(中国大陆)
集数: 8
单集片长: 25分钟
又名: 《她说》中国版 / Let Her Speak / Hear Her
文 | 陈三岁
为了纪念女性获得选举权100周年, BBC于2018年的6月推出一部独白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Snatches:Moments from Women's Lives)。
展现了女性百年来争取平权路上的煎熬和挣扎。
全剧一共8集,每集仅15分钟,由8位女演员分别演绎。
其中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演员是剧集《杀死伊芙》中的朱迪·科默(Jodie Comer)。
首先科普一下“独白剧”(monologue)。
这个名称由英文单词monologue(独白)翻译而来,是一个戏剧术语,原指舞台戏剧中一个角色独自向观众或另一个角色表达其情感和思想的念白,电影和剧集中都有这种表现形式。
而当我们单独把这种形式抽离出来用于连续剧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独白剧”。
BBC的《她说》(以下简称《她说》)中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个人小小的反抗、咆哮亦或是无奈的眼泪。
剧中谈及了演艺界性侵问题、女性能否靠自身获得高潮问题、婚内强奸问题……诸多平时难以启齿的敏感话题,在档节目上得以宣泄,而只是“说出来”就已经非常不易。
2018年《她说》上线时,很多中国观众期待这种形式和题材可以在中国出现。
赵薇终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有优质的珠玉在前,她依然愿意将《她说》进行一次本土化改造,让中国也同样出现女性的声音。
看过这两部剧的观众会发现,虽然赵薇的《听见她说》是BBC《她说》的中国版,但二者在想传递的价值观上有很大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版谈论的主题尺度略小,把整体的眼光放在女性本身,或者说是女性内在的自我强大上面。
而BBC版《她说》则更多把笔墨放在外部环境,聚焦于社会对女性区别对待的大环境上。
从这一点上看,《听见她说》的视角稍微小一点,比如单亲妈妈、大龄剩女、离婚、全职主妇等等,阐述的大部分是女性在亲密关系中被吞没、被歧视的问题。
同样有8集《听见她说》中有两集的戏是赵薇亲自导演的,分别是第一期齐溪的《魔镜》和最后一期杨幂的《完美女孩》。
因为赵薇对这两则故事更有自己的理解,作为演员容貌焦虑时时刻刻都困扰着她,所以她通过《魔镜》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女孩当下审美的畸形发展。
不论是选秀节目还是日常生活,处处可以看见化妆、P图泛滥,甚至是完全看不出本人的变妆。
科技在发展,医美、整形都不是难题。但难的是再多工具和技术也无法解决社会的“审美病”。
不仅仅是女性的脸,包括女性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骨相、头发、腿、足等等都要被人评头论足。
短剧几乎把当代女性所能遇到的全部痛点都罗列了一遍,包括容貌焦虑、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大龄单身、全职主妇、家庭暴力、中年危机、女性物化……
其中杨紫饰演的小女孩看哭了很多人,单亲妈妈对女儿的爱,来的实在太沉重,重到女儿希望自己的死去能够给双方带来解脱。
赵薇在提到为什么她要制作中国版的《她说》时说:“现在的社会性别观需要提前。”
经济虽然突飞猛进,但是对待女性的思想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如果社会是在打压女性中进步,并不是真正的前进,而是一种病态的发展。
BBC《她说》第一集就大胆讨论女演员遭影视大佬潜规则的问题。虽然言辞露骨,但仔细一想,并不是独白本身的问题,她们只是把实际发生的事说出来而已,让人脊背发凉。
英版第一集叫《顺从》(Compliance),这个词语非常形象,比“魔镜”这样的隐喻来的更直白一些。
《顺从》这集介绍了一位女演员和导演约好了见面时间,却连续被3次爽约,直到第4次男导演才出现。
女性是寻求机会的小演员,而男人是有权有势的大导演,两人之间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并没有男女之情。
但是在女子遭遇导演的冷遇之后,就接到导演助理的电话,一共才4句台词,导演却想要请她亲自到酒店对台词,虽然她知道这一切不言而喻,但是这个角色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她只能选择顺从。
BBC这部独白剧的意义和当初的me too运动一样,“说”只是第一步,敢于把所谓“潜规则”背后那套肮脏的手段摆到桌面上。之后女性就可以对这样的行为提前防范,让更多女性说出那个简单又困难的单词“no”。
英版和中版最大的区别在于内核,中版的内核是希望女性学会和自己和解,也就是简单的放过自己,这是一种自救。而英版则更加深刻地挖掘背后的社会运作,为什么男性可以在社会上为所欲为呢?因为他们处于权利的巅峰,不论是导演还是总统,这样的群体大部分都是男性,是权力让他们有资本向女性施压。
英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如果女性想自救,最根本的做法还是得到更多的权利,不论是选举权还是话语权,亦或是其他的权利。
任何男性拥有的权利,女性都需要瓜分一半,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衡和平等。
相对于西方来说,中国的女性意识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并不能做到一蹴而就,而是要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变好。
虽然《听见她说》讨论问题的尺度和深度达不到英版那样的程度,但是这样的创作还是可以让社会来关注女性问题。
两个版本的作品都聚焦了女性获得真正快乐的问题,英版的以女性的“性愉悦”作为切入点,而中版从女性的真实生活作为切入点。
比如在《听见她说》中更多地涉及了女性内心的快乐,不是外在知觉上的快乐,提到了社会给女性定义的快乐与女性自己认为的快乐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点上做解构,打破社会大众对“女性的快乐”原有的认知。
这部中国版《她说》的新尝试,你觉得怎么样呢?
-END-
第一时间看了第一单元《魔镜》,想说下观后感 。
正片部分在23分45秒就结束了,大幕上写着赵薇导演作品,腾讯视频出品。后续的齐溪专访和广告部分实在不是你们挑刺的理由 。 看到很多对短片里广告部分戏谑的声音,我想说的是,这部女性题材独白剧是赵薇发起,组织,8个短片的女演员全是义演,有白百合,杨紫,杨幂,齐溪,奚美娟,咏梅,王智,郝蕾,为她们点赞 我们也看到,这部剧的赞助商只有赵薇代言的两个品牌,FENDI和纽西之谜,也想为它们点赞。不是它们,我们或许没那么早看到。 赵薇在采访里没说,但想必这部剧所有参与的导演和编剧们也是公益,但她说过,这个作品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赵薇还在很多采访中说过2年前看了bbc的她说,觉得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声音,所以才发起了这部剧,已经购买版权,也作了中国女性面临的很多问题的本土化处理
我是第一次看这种纯独白的剧,它不像脱口秀,有很多幽默的成分在,你看着或轻松或搞笑,都很惬意。 第一集 《魔镜》是赵薇导演,齐溪主演的短片,讲的是女人对自己的容貌焦虑。优秀的演员和导演在一起就是优秀的作品。 近20分钟不间断的独白,配合一些肢体动作,房间的走动,卸妆洗漱等,我没有出戏,全程看的沉重压抑,眼泪就在眼眶里,湿润温热,但没有掉下来。 我也觉得自己很丑,没有眉毛,头发又粗多又硬,双眼皮有点肿眼泡,大鼻翼,嘴巴也不满意 。。 我们总在这样那样的时刻,质疑过自己的容貌。因此不自信,因此变得卑微。所以化妆 ,微整容,关注一些有的没的化妆技巧 ,然后活在美颜相机里,活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 反感别人的原生相机,讨厌朋友没经过我允许就把我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我羡慕自己没有的一切,大眼睛 ,高鼻梁,丰满的嘴唇,小脸蛋。。仿佛那才是美的统一标准 。这个短片里的人,像是大多数我们的自己, 嗯 我们到底在取悦谁呢?!
赵薇开始拍女性独白剧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还珠时,她张扬跋扈跟世俗说不的个性,那是个平民女孩,有朝一日当了格格,她没有文化不懂规矩甚至有点不学无术,却在皇宫里如雨得水,跟阿哥们比肩,让皇子皇帝厚爱,可这样一个女孩却让全民爱疯了,那不是女性力量的初崛起吗?! 一晃20几年,赵薇早就不是21岁的小丫头,她成了导演, 一直在为女性力量发声,也在发光发热。这个社会女性诸多困囧都不太被人看到,也或许这些发声和力量并不强大 ,但请我们一起关注它,也一起正视自己,做自己。
说到杨紫,或许不由自主就会想起小雪、邱莹莹,总之都是怪力少女风格。11月24日还是让人很多人有了改观,赵薇担任监制的短剧里,她以二十分钟的独白变成了被单亲家庭阴影笼罩的小雨,在令人窒息的母爱里哭得戳中人心。
甚至让人以为,这就是杨紫本紫。
小雨戳中了哪些痛点?
赵薇给杨紫安排角色小雨,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由于父亲在母亲孕期出轨,同时要承受生育之痛和背叛伤害的母亲心理崩溃,陷入了自我折磨且折磨孩子的极端负面情绪之中。
妈妈当时不仅抱着小雨四处去闹,更打算带着年幼的小雨和自己一起寻短。
而她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要闹得那个负心人身败名裂。
当两个人终于分开,余恨未消的她带着小雨试图跟过往一刀两断,甚至不让小雨去见爷爷奶奶的最后一面。
不仅如此,她还反复跟小雨灌输“爸爸是世上最坏的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观念。
这份植入的恨意,让小雨在身患绝症的父亲前来给她过最后一个生日时,都没有回过头叫他一声爸爸,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和悔恨。
因为一个男人的背叛负心,小雨的妈妈已经不再信任这个世界,她拒绝接受其他人的情感,把自己和女儿一起禁锢在她的怨恨筑成的伤城里。
安全感缺失的她,只想牢牢控制住身边唯一的这个孩子,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来证明自己的人生并不失败。
她还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偷看孩子日记,用零花钱收买孩子的好友为她充当耳报神……
甚至女儿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喜欢的男生并开始体验一段正常的爱与被爱的情感时,她也横加阻拦棒打鸳鸯。
她用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将孩子围困在自己的五指山内,也用孩子作为报复的利器。
杨紫把小雨演得太好,嘴角的抽搐都仿佛在叙述自己的经历。
但是这个角色勾勒出的母亲并不是一个孤例,这比起夸奖杨紫的演技更值得思考。《小欢喜》里极力让女儿英子与前夫乔卫东划清界线、在女儿房间里开窗口方便随时监控她学习情况的“金牌补习教师”宋倩(小陶虹 饰)。
《隐秘的角落》里连朱朝阳想过一会儿再喝牛奶都不允许,直接端过来就差强行灌的周春红(刘琳 饰)。
包括正在热播的“入侵式母爱”代言人、《爱的厘米》中想把儿子的事业、婚姻全部一手掌控的徐秀兰(许娣 饰),开始积极撺掇儿子和同事近水楼台,等两人真的开始交往,她又百般挑剔要拆散。
这些母亲都有相似的经历——感情失败后对男方心怀怨恨,认定都是对方太渣伤害了自己(像徐秀兰对其丈夫其实纯属误会),不仅让孩子变成报复前任的利刃,更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人。
她们既苛求孩子在学习、工作上的表现必须完美,如宋倩规定乔英子高考目标必须锁定顶尖名校。
她们更想操控孩子的情感和生活,用自己的喜好、判断去覆盖孩子的认知与选择,用一厢情愿的“母爱”绑架孩子。
这些让人心疼又无语的窒息式母爱既切断了孩子与父亲的血缘亲情纽带,更让他们无法正常与他人交往相处,无法对母亲以外的人产生稳定互信的情感联系。
但最终都会被定义成了“爱”。
霸道老妈们的控制欲背后藏着什么?
小雨一边流泪说着这些年自己心中的委屈、压抑、不解,一边又尽力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与理解。
因为,这些妈妈们的确还是疼爱孩子的,即使单亲妈妈独力拉扯孩子真的有太多艰辛,她们依然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就像周春红总不忘记给朱朝阳泡的牛奶,隔三岔五给他做鱼补充营养。
只是她们的爱里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甚至连她们自己都没有仔细分辨过。
因为孩子父亲的变心,她们曾经全心全意投入的感情以失败告终,这成了她们内心无法接受、无法正视甚至不能宣诸于口的“人生污点”。
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她们认定,如果剧本可以由自己来写,在对感情忠贞、心无旁骛的自己的操控下,人生本可以完美无瑕地迎来Happy ending。
既然自己已经错失了那份圆满,她们就把所有的期冀都转移寄托到孩子的身上,毕竟,孩子往往被父母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她们觉得自己已经遭受过生活的欺骗,最懂得如何去甄别选择,于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不由分说地替代孩子做决定,帮他们填报志愿——
帮他们选择对象,还帮他们决定调换工作岗位……
但她们这种替孩子包办人生一切事务的蜜汁自信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内心的不自信。
小雨勾勒出的妈妈和许多影视里的单亲母亲有一个共通点,她们认定自己受到了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伤害,因而在把所有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时,也要求孩子必须同样拿所有来作为回报,隐隐然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失去的恋人一般。
所以,在母爱的名义中,还有她们无法忘怀曾经的爱恋,更放不下怨恨,这就导致爱变成了裹挟。
一面是疼惜孩子,另一面是要抹杀前任的优点,让孩子和自己站在一个视角,将仇恨延续。可是当看到孩子身上偶尔流露出前任的些许特点时,又会被刺疼;
她们一边爱着孩子,一边却又折磨孩子来当作对前任的报复,甚至其中还夹杂着对自己爱错人的痛悔和自我折磨。
其实这些影视剧里的妈妈或者我们身边的一部分单亲女性看起来都温暖有爱,但内心里却始终没有走出失去婚姻和感情的阴影,站在阳光下的角落里失去了再信任他人的能力。
孩子不仅是孩子,也成了情感发泄出口,爱恨交织在一起,或许自己都未必能自知有多沉重又复杂。
失婚了,也请放过自己
杨紫饰演的小雨,真的把一个单亲家庭阴影里的孩子诠释到让人痛心,她的无奈,她在复杂母爱里的迷惘都让人疼惜。
让上一辈的恩怨变成孩子的桎梏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的事情。小雨让人心疼,她勾勒出的母亲也让人很心疼,她的大半生都因为一段短暂的婚姻被摧毁了。
如同郁可唯在《路过人间》里唱的,“唯一不变的是善变”,这话用在婚姻里最合适,看似最稳妥的关系其实存在细微的流转变化,热情到倦意都不由人。
但小雨妈妈无疑是把所有的过错扣在另一半身上,也划到了自己头上,因此才会彻底关上心门。
她的失恋和失婚,维持了半生都没有结束。
一段感情以失败告终,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一败涂地,但最可怕的是内心的不服与不甘,始终跟那个已经走出你生命的人较劲,其实才是真的与自己为敌。
就像那个著名的背美女过河的机锋,师父早已把美女放下了,只有徒弟还背着不放。
承认自己看错了人,或者承认爱会消逝,这都并不羞耻。
当年,郑少秋在沈殿霞身怀六甲时负了心,因为女儿害怕继父,肥肥独身一世。她曾经也很怨愤郑少秋的薄情,但是为了女儿,她还是让欣宜定期和父亲会面,这也让欣宜在毕业舞会上能够如愿与父亲共舞一曲、庆贺自己的成人礼。
肥肥后来曾感慨说,看到欣宜和父亲在一起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笑颜,她觉得为了女儿也该放下怨恨,最终选择在节目中与秋官一笑泯恩仇。
王菲与李亚鹏的好聚好散,虽然李亚鹏坦言离婚让自己消沉了大半年时间才走出来,但如今两人各有精彩,而李嫣也没有失去疼爱她的父母,几次生日趴王菲李亚鹏齐齐现身,算是给女儿一份圆满。
直到李嫣如今已经长成少女,能够明白接受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他们才轮流各自陪女儿庆祝。
如果父母不能够妥善地处理两人走到尽头的关系,反而把孩子的爱当成双方battle的竞技场,成为无辜被成人卷入战局的磨盘芯,稚嫩的心灵只能反复被裹挟碾轧。
谁又能说总是拿第一的学霸朱朝阳最后会变成小张东升,不是因为周春红偏执的爱恨撕扯以及长期缺失父爱导致心灵扭曲呢?
许多父母都把疼爱孩子挂在嘴边,但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疼爱,也许他们并没有想清楚。
就像小雨的妈妈,将她当成自己生命的私有财产,从未正视这也是个独立的生命体。
单亲妈妈或爸爸都是很难的,这种艰难异于平常家庭,不仅仅体力和工作上要把双亲职责全部揽在肩上,更难的是如何摆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前一段情感里抽身。
如果说孩子对于父母没得选择,那么父母对于孩子,则是一个可选择题。如果不能够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给予尊重,那为什么要接纳他们的到来呢?
如果只是为了一场自己都已失控的裹挟,这样标榜无畏、无私的父母之爱中,也该有一面自省镜。
成年人有太多时刻是自我荒唐而不自知,都说孩子如同一面镜子,能照亮父母的优缺点,还真不应该把他们当成一颗棋子,任意摆布。
如同小雨对妈妈的感情,她的不满、无奈都是被压抑的,因为粗粗一眼看去彻底付出的爱铺满整个面。于是,在情感狭缝里学会生存已是她的本能,她看得懂妈妈的所有偏执都是因为内心的脆弱和崩溃,于是牺牲自己来作为保护。
每段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自己。
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让你彻底崩裂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又有什么理由要自我沉醉在失恋的状态里,剥夺自己好好活一次的权利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