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周劼
编剧: 周劼 / 赵晓秋
主演: 王真儿 / 吕聿来 / 耿乐 / 张瑶 / 王彩平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2-17(中国大陆) / 2018-06-20(上海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Blue Amber
IMDb链接: tt8384298
编剧: 周劼 / 赵晓秋
主演: 王真儿 / 吕聿来 / 耿乐 / 张瑶 / 王彩平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2-17(中国大陆) / 2018-06-20(上海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Blue Amber
IMDb链接: tt8384298
《淡蓝琥珀》,标签有现实题材、悬疑、文艺片,照理说很有看头。
2018年12月17日在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票房才20万出头。12月26日下午,在爱奇艺上线。
导演周劼没什么知名度,女主角王真儿也不红,今年主演过网剧《上海女子图鉴》,但热度没有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图鉴》高。配角的知名度倒是更高些,有耿乐、吕聿来、张瑶,但也都不是流量挂的。
本片根据须一瓜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改编。2015年的《烈日灼心》、2017年的《夜色撩人》也都是改编自须一瓜作品。
影片开头就抛出一个问题:
一只小蚂蚁顶多活了10天,就被松脂包裹住了,日后成了琥珀,价值20万,那么那只小虫子活一天值多少钱呢?
影片里也有很多算账的情节。有人计算买车位还是租车位哪个划算,也有人计算老公的生命一天值多少钱。
故事发生地在重庆,女主人公荷洁,以前是个幼儿园老师,现在当了一名住家保姆。
影片交叉叙事,剧情在她为一户中产之家做住家保姆的和她过往生活场景来回切换。
有一天晚上遛狗,她老公被车撞死在斑马线,通情达理也好,懦弱好骗也罢,反正她收了一笔赔偿金事情就了了,她婆婆伤心过度也在家中摔死了,她自己也被幼儿园开除了。
她回过神来,对赔偿金额心生疑义,找去肇事者居住的小区时,遇到了此前的幼儿园学生,顺势去了他们家当保姆。
有个悬疑一直伴随着,她在雇主家经常用望远镜观察对面楼,而那楼里就住着撞死她老公的肇事夫妻。
外人看她还挺幸运,有30万现金,继承了夫家一套老房子,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在她老公哥们眼里,丈夫婆婆都死了,她拿了赔款、出租了旧屋就自己搬走了,也不管老公视为珍宝的宠物狗,也没给老公家留个后,是没良心的人。
没人理解她内心的苦楚,她放弃养狗、离开旧屋是怕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而去当保姆也是心有痴怨——她想追踪撞死她老公的人过得好不好。
荷洁在路边摊看到一块琥珀,摊主说是几万年前的东西,要价500元,她买了。琥珀不是淡蓝色的,是淡黄色。蓝是最冷的色彩,代表忧郁、象征永恒,“淡蓝琥珀”是心理色彩附着在琥珀上,而琥珀是什么?是时间定格,是走不出来,但也有人视琥珀为吉祥之物,凝固了也就永恒了。
在闪回中,荷洁和老公的往日情逐渐浮现出来。
下城区老房子的重庆,二十九楼高级小区的重庆,像是两个重庆,画风也不一样。
他俩是相亲结合的,相亲时婆婆对她一脸巴结,婚后就变了嘴脸,因为迟迟未孕所以对她很刁难。
她老公挺逗的,爱在天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夜总会小姐换衣服,他对老婆倒也不避讳,会笑嘻嘻跟她聊,他嫌她胸小,但又夸她脸蛋漂亮。
有一天,他们玩一个游戏,给生命里的重要人物排序。她丈夫的排序是:妈、自己、老婆、小白(他的狗);她的排序是:弟弟、老公、我、老公的妈。
老公对她的答案很不满,觉得不孝顺,但他自己也才把老婆放在宠物狗的前面。
《淡蓝琥珀》在豆瓣只有6.4分,很多人吐槽女主的脸和气质太有都市感,和保姆人设不符。但其实她讲普通话,她老公讲重庆话,从一些对话细节也可知道,她是从北方去到重庆的,能当幼师,应该也是个文化人,去当保姆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灰头土脸就不符人设?未免武断了些。
本片主线是如何疗愈创伤后遗症,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描摹。
荷洁一直纠结于这个“活一天才值25块钱”,她打电话给肇事者,对方当然不愿搭理了,当初已经走法律程序赔偿了,她也同意了,再反悔就没立足点了。
出事后,她把旧屋出租了,房客答应帮忙养狗她减租了200元,但她回去探访才发现狗没被善待。
这只狗还常跑去主人出事时的街口蹲守,俨然“忠犬八公”式重情重义的好狗。
后来狗也在同一个地方被车撞死了,车主逃逸。
她一直压抑的情绪突然崩溃了。
荷洁去找神婆,希望丈夫附身,解答她的迷惑:丈夫的命获赔30万值不值得。
神婆对于小荷付费200元不满意,说她现在又不差钱,要走了500元。
荷洁一直用望远镜偷偷窥视肇事者的家,看到他们家人吵架她会罕见地展露笑容。
她深夜偷偷去划肇事者停在楼下的奔驰车,人家补好了漆,她又再去刮。原来她偶然听雇主家男主人说过奔驰车补漆很贵,差不多要4500元,她就按一天25元算,要刮够180天。
后来人家把车停到地库去了,她没法继续划车,受阻塞的报复之心无处疏解,她的行为越来越奇葩,例如寄空的快递,让人家到付,只为对方付出一点金钱,结果人家退件了,她又想用纸箱装一箱石头寄快递,保价、到付,就想对方多出一点钱,其实这能有多少钱啊,她就是图个心理安慰。而当她再在电梯口遇到肇事者时,其实人家根本不记得她了。
荷洁偶然听到男主人打电话,发现妻管严的男主人有婚外情,而且嘲笑她心理扭曲。
她准备辞职,临走前在望远镜里看到对面楼肇事者家里遭了贼,贼还杀害了肇事者的老母。
她虽然震惊,但心理却仿佛得到宽慰,又去找神婆附身,希望问老公,肇事者得了报应,那30万是不是值了。
神婆又想加钱,她连骂骗子,转身离去。
后来,她把500块买来的琥珀和博物馆里价值20万的琥珀摆在一起,似乎在比价,到底哪只虫子活一天的命更值钱?
此片的摄影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拿过奖,确实一些镜头语言挺有feel的。
例如窗外窥人。
例如镜中看人。
例如不同空间同框。
例如人与景的共生。
尾声阶段有一个4分多钟的长镜头,展示了一段魔幻情节,宠物狗小白成了荷洁和老公的新生儿,家里在天台摆喜宴,各路人马都来祝贺。
最后也是以一个荷洁直视镜头的画面结束。仿佛在问观众,如果是你,你会以温柔姿态接受宿命吗?
现在是一个数字时代 ,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但面对生活,我们都希望能讨价还价。
本以为《淡蓝琥珀》是一部冲突过后细水长流的治愈系电影,观后才知道这是一部柔中带刚、直击要害的致郁系电影。
剧中的戏剧冲突着重围绕在钱身上,穷人和富人的阶级分化与矛盾也表现得十分赤裸、乍眼。比如穷人为了买一张茶几锱铢必较,争的甚至昏倒;富人却宁可自买垃圾袋,也不屑于二次利用购物袋,还教育穷人要改变生活观念。穷人低眉顺眼地伺候富人,但富人却毫不感恩,还在背地里嘲笑挖苦穷人。穷人什么都在乎,却什么也得不到;富人什么都不在乎,却得到了一切。
很少有这样一部电影,让女主角身边的人个个都那么面目可憎。就是她的死鬼老公也不是因为真爱才娶了她,而是他没有经济能力找更好的。他每天都去天台用望远镜窥视高级夜总会里的应召女郎换衣服,不但自己乐不思蜀,还恬不知耻地让老婆也看看人家的身材,顺便抱怨自己的老婆没有胸。
女主角王真儿演出了底层群众精神上的麻木懈怠和性格上的逆来顺受,真实到了让人感觉不友好的地步。她在剧中受尽了苦难,却只有在那条狗被车轧死后才爆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悲愤。而可笑的是,这股悲愤却马上被另一个穷人给消磨掉了,就是她丈夫的那个发小。穷人对富人的愤怒,无法发泄在富人身上,就只能找其他穷人晦气。比如这个发小,他非常粗鄙地嘲讽这个弟妹靠死人得到了钱又得到了房,却没给生孩子,真是个罪人!在将所有的悲剧都归咎在这个可怜的小寡妇身上同时,他还理直气壮地让人家请他喝酒,真是愚昧可恶到了极点。
女主角看似厉害的婆婆在儿子车祸死亡后也没有直接找肇事的富婆一家吵架,只能急赤白脸地迁怒于自己的儿媳,骂她是窝囊废、傻瓜,钱要少了!然后马上死掉了。看来穷真是一种病,只要没钱,就没有骨气,也没有了尊严。
女主角反反复复算的那笔账就是人性被物化的一针见血的体现:丈夫32岁被车撞死赔了30万,一个穷人的生命算下来只值二十五块钱一天。富人的豪华车被刮了补漆要4500块,4500除以25,就等于穷人的180天也就是半年报销了!多么无人性的比拟,多么细思极恐的逻辑,女主角的精神状态也因此濒临崩溃了。
电影的后半段,女主角一直在找平衡,但越找平衡越失衡,倒霉事也越来越多,这种马太效应让她连狗都保不住。直到老天有眼,惩罚了肇事车主一家,女主角才找到了些许慰藉,她在最后默默寄去了补漆款,说明她还是依赖于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那些自我安慰的迷信思想的。
电影最后出现了暧昧的一幕,女主角在天台自斟自饮,她幻想着穷人们和富人们、活人们和死人们终于消除了界限、矛盾,一团和气地坐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亲密无间,一切都非常和谐温暖。这可能是这部电影里最虐心的、最有争议的一个场景。
本片的摄影非常有心,用镜子和边框分割人物,以造成物理上的隔阂和心理上的分裂,这一招法斯宾德用过,不知是否取经于他。《淡蓝琥珀》是一部优秀的抓马,它优秀的剧本来自于须一瓜女士的小说,值得一看。
《淡蓝琥珀》是青年电影人周劼导演的新作,提名了第21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影片,并获得了亚洲新人奖的最佳摄影。这部片子在第五届重庆青年电影节展放映后,作为志愿者和观影者的我很有幸和导演进行了映后交流,也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更深的解读。
影片有着很强大的原著基础,改编自须一瓜(1)老师的《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原著对于导演的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活一生到底值多少钱呢?”这个新颖的问题所导致的价值判断也从而奠定了电影叙事的基础。女主人公荷洁的丈夫意外死于交通事故,得到赔偿却失去一切亲人的她,因为一块价值不菲的琥珀陷入了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如果一个人的每天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人的一生价值就可以被量化。此外,“平行空间”的运用是影片的另一种叙事方法。不同于《源代码》、《异次元骇客》这样利用电脑技术对于空间再创造;不是《恐怖游轮》、《时空罪恶》这样的惊悚悬疑类影片;也不同于《罗拉快跑》、《蝴蝶效应》这种时空穿越类题材,《淡蓝琥珀》对于“平行空间”的物理概念进行了现实主义风格探索,是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悬疑类型片。
影片拍摄于重庆。导演很好地利用了重庆高楼迭起、鳞次栉比的特点而营造了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空间感。影片中有很多大广角和宽幅的构图,在屋内戏尤其明显,导演利用门窗或者墙壁作为遮掩,然后人物安排在画面两侧,其中很明显的就是保姆荷洁在耿乐家里劳动时,男女主人和荷洁分别置于画框的两端,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好地表述阶级差异所带来“人的价值”不同,营造失去丈夫荷洁内心的孤独,适应宽银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主题表达。
女主人公荷洁的人物塑造极具张力。为了减轻弟弟读书的负担,她嫁给了相亲对象,重庆老居民,幼儿园采购员妈宝男阿峰。“美貌却平胸”的她总遭到阿峰对她坦率到毫不遮掩的“嫌弃”,她用低眉顺眼、百依百应的姿态来对于婆婆的呼来喝去……这是市井的烟火气和浪漫并存的故事——对于母亲的小小对抗;给心爱的狗“儿子”小白洗澡;露台上夜风里偷窥评价夜总会小姐;霓虹闪烁的暧昧夜晚不可闻人的缠绵蜜语……这些记忆的美好在阿峰出车祸过世后成为荷洁一次次鼓舞自己进行“报复”的原动力。阿峰和婆婆相继离世后,荷洁做起了保姆,因为站在雇主家的阳台上,可以用望远镜看到肇事车主的家。她本想通过刮花肇事者的车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懑,可在她完成一切准备离开时,她亲眼目睹了肇事车主家被偷,价值甚至上百万的珠宝被偷,家里的老太太被杀。这一切的悲惨遭遇,如同因果轮回一般,到了那个造成她不幸的家庭。
荷洁一直在对她的人生寻找一个出口。从嫁给阿峰除却相见欢喜,更多的是物质条件能够帮助她和弟弟生存;阿峰死后,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一枚小小琥珀的价值,让她对于人生价值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荷洁生命历程和心态转变的一个分界点,也展开了影片对于生命不等式的探讨。 所以,她的阿峰已经活出了人生的价值吗?荷洁不知道,只是她最后将500块买的琥珀项链放在博物馆那块天价琥珀旁边时,我们都会懂得,她放下了,她要开启自己新的人生了。
影片的通过暧昧的暖红色调和忧郁的淡蓝色调交叉剪辑,编织出了回忆如梦境般美丽温暖和现实如海水般冰冷残酷,同时也为观众观看这样碎片化叙事的影片提供解读的钥匙;镜面、玻璃反射的运用,高空俯瞰和低地仰望的对切,也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走入女主人公自北渡南,颠沛流离的孤独心境。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也觉得他也许会延续中国现实主义风格悬疑电影的发展脉络,并开创一个新的纪元。让我私心给五星,也衷心祝愿在19年上映后能票房大卖。
(1)须一瓜:须一瓜(原名徐平),生于上世纪60年代,《厦门晚报》政法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淡绿色的月亮》、《蛇宫》、《你是我公元前的熟人》、《提拉米苏》,长篇小说《太阳黑子》以及在2011年6月新作《保姆大人》。小说《太阳黑子》被改编为《烈日灼心》电影。
附上和导演的Q&A,希望能给爱电影的你一点帮助和指导【导演真的非常帅而真诚,来到我所在的城市重庆这一波宣讲可以说是准备充分,希望能看到周导演越来越好的作品:
主持人和导演
主持人Q:看完今天的影片后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周导。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电影里面,您担任导演和编剧两个角色,您这个故事很有趣呢,您当初是怎样进行剧本创作的呢?
导演周劼A:在08年的时候看到一个故事,须一瓜老师的《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里面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人活一生到底值多少钱呢?”
主持人Q:您是如何理解“一天值多少钱”这句话的呢,现在电影市场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谈论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导演周劼A:最开始做片子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还是想给出一个解答,但在后面发现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到最后就是想把上面的问题通过营造一个氛围,在观众看完电影后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并赋予自己的思考。
主持人Q:为什么影片要叫《淡蓝琥珀》呢?
导演周劼A:中间有个小插曲,本来片名就叫《琥珀》的,但是我们做剧本中间报批时《琥珀》这个剧本已经有了,但我们剧名的确定又比较着急,而须一瓜老师还有一部作品叫做《淡绿色的月亮》,我个人很喜欢,那部小说也改编成电影叫做《月色撩人》。当时在脑子里呈现的整个电影风格偏忧郁,蓝色运用的也比较多,所以就叫《淡蓝琥珀》,到后来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名字挺棒的,包括后面美术制景的工作在确定名称后也往蓝色靠近。
主持人Q:所以说蓝色跟剧情关系不大,只是在烘托一种氛围是吗?
导演周劼A:对。
主持人Q:在场有很多大学生,您有没有什么拍摄过程中的小经验或意见给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
导演周劼A:电影拍摄没有直路可以走,来回尝试。不过个人来看有两点,其一是多看电影,其二是由于现在拍摄设备的获取比较便捷,拍摄成本也较低,因此鼓励大家多尝试拍摄,不要畏惧弯路,自己形成新的发展。
观众和导演
Q:您好,周导演您好,一直很关注这部影片,因为您当时开拍的时候,我的朋友圈都在发您的开机仪式的照片,所以我一直挺关注的。影片的影像风格从开始就很吸引我,片子中有很多您用了大广角和宽幅构图。在屋内戏尤其明显,比如您利用门窗或者墙壁作为遮掩,然后人物在两侧的一个宽幅的构图。我们知道这种构图一般这种都是想表现人物一种孤独的心态,或者人物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我想请问您在片中这样大量的构图是有什么想法?大家都知道影片是在重庆拍摄的,那么这种室内构图您是如何利用这种比较风格化的过程来完成这种影响塑造的呢?谢谢。
导演周劼A:大概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这个故事比较适合用这种影响的方式来展示,刚才也有提及这个故事希望营造出这样的氛围;第二个就是从影片主题来讲,其中大家观影时也应该有注意到平行空间这个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构图适应宽银幕,然后带出更多的空间展示,也可以更多进行主题表达。
Q:导演您好,我非常喜欢您这部影片!他让我想起了原来看过的《烈日灼心》和《暴雪将至》这样偏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又带有一点悬疑性,我感受到影像呈现出一种克制、冷静、淡漠之间一个非常有张力的世界。我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通过这种暖红色的回忆和淡蓝色的现实相交织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表达,但是您是否考虑过这种碎片化的叙事会给观众第一次在影院解读这部电影时带来一些理解方面的障碍?第二是问题相对具体,虽然有过很多种推测和预想,但更想知道导演的解读。您对女主当时不照顾小白,而把它交给两个出租屋的陌生人的选择而导致了那样的悲剧,这样的剧情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导演周劼A:首先非常感谢你喜欢这个影片。然后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这个你之前看的两个影片,《暴雪将至》和《烈日灼心》相比的话它不是一个具有强情节性的故事,它的情节建构和矛盾冲突都相对比较弱,采取这样的叙事方式,实际上是想增强它的悬念感,可以让大家一步步抽丝剥茧地了解到人物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她需要到杨磊家当保姆,这样才能看到对面肇事者的家庭。她想去寻求这个答案,虽然最后得不到这个答案,但她当时的想法是至少能看到对面的家庭,她也是一直在寻找,而小白是她实现自我解答道路上暂时无法顾及的,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悲剧。
Q:我对于这个电影在结尾处有一些疑问,就是在天台的那一场戏,我的理解是她对于现实的和解是放置于一个梦境之上的,现实和梦境交织成一个又一个网,我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编织这个网的,并且如何在解码的过程中让观众能够理解您的想法?
导演周劼A: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个人认为平行空间的设置对于荷洁命运的安排一种温暖的想法。我其实想通过她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困扰,如果你想走出来,必须自己寻找一个出口。过去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这个平行空间里都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你遇到很大困扰时,如果能想到影片的角色,也可以给自己一条出路。第二个关于建构问题,其实是在做剧本的时候是把故事按照顺序做出来,在第二步打乱它,形成一种悬疑感,这里面分为三种方式:物件有关联性,事情发展的起因和结果倒置,而最主要的是,故事的风格线以荷洁的命运为导向。我们希望观众知道,让她心态发生巨大改变的并非她丈夫出车祸或者婆婆摔死,而是她知道那个琥珀价格的时候她在内心做估算,在那一刻,她的内心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就把那件事作为一个分界点,然后把分界点前置。
Q:您的影片是根据须一瓜老师的作品进行改编的,那在进行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并且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导演周劼A:困难有很多,从08年看到小说到现在将近有十年。当初遇到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小说采用的是独角戏形式,但文字可以描述心理状态,而影像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并描述关联的事件,用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表现她的心理,我们也通过增添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或事件来使观众明白人物的心路发展历程,这是初期的问题,当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又回到了叙事的层面,因为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相对于须一瓜老师其他小说来讲,并非一个强事件的讲述,它偏向个人心理描写,怎样把它搬到大银幕,还能保持它的趣味性就是第二个问题,考虑到叙事节奏和叙事方式,讲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来造成悬念。第三个就是细节方面的问题,增添细节和有趣的事情,在反复打磨后形成剧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