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上田慎一郎
编剧: 上田慎一郎
主演: 滨津隆之 / 真鱼 / しゅはまはるみ / 长屋和彰 / 细井学 / 更多...
类型: 喜剧 / 恐怖
官方网站: kametome.net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6-23(日本)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屍殺片場(港) / 一屍到底(台) / Kamera o tomeru na! / One Cut of the Dead
IMDb链接: tt7914416
编剧: 上田慎一郎
主演: 滨津隆之 / 真鱼 / しゅはまはるみ / 长屋和彰 / 细井学 / 更多...
类型: 喜剧 / 恐怖
官方网站: kametome.net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6-23(日本)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屍殺片場(港) / 一屍到底(台) / Kamera o tomeru na! / One Cut of the Dead
IMDb链接: tt7914416
上个月月底,我从魔都飞往台北去过了个周末,办完正事之后,第一时间就冲到台北车站的威秀影城,去看了这部慕名已久的《摄影机不要停》。
之所以说是慕名已久,是因为自己一直关注日本院线电影,所以大约是在8月中旬,注意到这部电影在上映已经两个月的情况下逆势冲进十强。截止到现在仍在日本院线上映中,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30亿日元。而且影片在日本雅虎的五分制评分高达4.39分。
台北上映这部电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我看的那场周日上午场人不是很多,大约也就是40%的上座率。
影片第一个镜头是在一个废墟工场,女演员面对已经变成丧尸的血迹男一步步退缩作害怕状,导演则在旁边怒吼女演员表情不够,不断狂吼“CUT”。
很显然,这是一个拍摄现场。而且导演对演员非常不满意,一直在认为他们的表演很假,甚至痛骂女演员整个人生就是假的。女演员直接被愤怒的导演骂哭了。实在拍不下去了,导演只能冲了出去自我冷静。
没想到这时这个废墟片场中传说中的丧尸真的出现了,见谁咬谁,演员和剧组其他人都吓坏了,只有导演却像突然打了鸡血一样,莫名地兴奋起来,并且狂喊“就是这样,继续拍摄,不准停!”
导演完全无视演员们的安全,演员们自然都是吓得魂飞魄散,要么被丧尸咬了变成丧尸,要么自己拿起斧头等各种利器,变成屠尸狂人,一时间银幕上血肉横飞,手臂被砍,脑袋被削,一片血腥。
粗粝的影像风格,摇晃的镜头,感觉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拍摄的新人习作,倒也不难看,还有点好笑。这种粗放的拍摄方式,进行了37分钟后,银幕上就开始出字幕,着实也是让人一脸懵逼,不是说是片长一个多小时吗?不过,想到大部分日本电影都是中段出片名和字幕,也许这部只是比较靠后而已。
意外的是,37分钟后字幕出完,开始了前半小时拍摄丧尸戏的幕后制作过程,原来这才是正片。
原来前半部分所有拍摄是在电视台编导的策划授意下执行的一个电视台直播节目。只拍摄过小成本制作的导演日暮,被电视台的好友拜托,希望他用手持摄影机拍摄一个丧尸故事,而且必须一镜到底,而且是电视台实时直播。
日暮刚开始听到企划,也觉得不可能,拼命说“无理无理无理”(不行不行不行,完全做不到的意思。)但最终在电视台好友各种利诱下,决定接下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招募了一帮既谈不上专业也说不上敬业的路人演员。
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就准备开始实时直播拍摄。谁知拍摄前,一个重要演员,突然没能到达现场。导演没辙,只能让正好到片场的老婆替补。还好老婆之前就是演员,也因此事先对这次拍摄很好奇,在家就把剧本看了无数遍,演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直播拍摄正式开始后,突发状态与意外情况频频发生,一会儿某位演员突然醉倒在现场了,但镜头内正在拍摄呢;突然某演员摇摇晃晃直接走出片场,原来他是拉肚子了;然后就是导演镜头追着丧尸拍到室外,镜头角落就是这个演员在边上蹲着拉屎。
每次都以为没法继续的时候,导演竟然全部拼命在镜头前掩盖了过去。这时观众才会发现前半个小时内有些莫名其妙的情节与镜头是怎么回事,有一种恍然大悟又莫名好笑的感觉。所以观看的时候,全场是此起彼伏的爆笑声。
导演日暮抱着无论如何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信念,虽然他左支右绌,狼狈莫名,但仍达到了原定企划所需要的要求。甚至在直播不断出现意外状况时,电台编导都已经放弃,示意导演差不多得了的时候,导演日暮却坚持必须达到原定的所有要求。这种执着感染了剧组其他工作人员,也让作为场记与调度的导演女儿灵感大发,果断现场修改剧本,达到直播要求。最终大家团结一心完美的完成了这个超高难度的直播拍摄任务。
所以全片观影感受非常奇妙:一开始看着粗糙的画面,极其业余的表演,就觉得很好笑;然后十多分钟后真的出现丧尸,逃跑与反猎杀配合着血浆还有点吓人,但随后就被演员们各种狼狈逃生方式逗得前仰后翻。
谁知中段一转,开始揭示前面37分钟全部都是戏中戏,然后才是这个戏的拍摄由头,以及从拍摄前出现意外,到拍摄中各种变故,导演如何凭着一股气,又狼狈又尴尬的堪堪完成每个镜头。而在导演的坚持下,原来三心二意吊儿郎当的演员们,也随之开始变得专业起来,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想出各种应急方法来完成拍摄。到最后,看到全体工作人员以叠罗汉的方式完成最后一个镜头时,感动程度达到了最高。
其实《摄影机不能停》本质上不是一部丧尸片,而是一部励志片。其故事内核是一个非职业的导演,如何在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带领一帮同样不是很专业的演员,最终完成了一个即使是专业团队也非常难以完成的拍摄任务,只不过这个内核是用丧尸片这样的一种商业影片的外壳进行了包装。
这种执著精神,这种一根筋,这种团队所有人为了一个目标,全力去实现的热情,让观众产生莫名的感动。所以这部影片的励志内核,才是创下票房大卖的主因。
影片的结构与剧本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扎实前后互文关照,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导演显然关注到每个剧组都会发生意外状况,拍摄时各种不可预料与不可控情况的出现是剧组无法避免的,而《摄影机不能停》就是抓住这个特点衍生出来叙述的故事。
更厉害的是剧本中的人物塑造,不用说导演这个角色的执著了,几乎每个角色都不是道具式的符号标签式存在,而是都有着极强的个性特点,很有记忆点。比如女主演是之前是拍软色情影片的花瓶演员,一直傻白甜;男主角则是个毫无追求的艺人,只是想得过且过混一票就走;作为临时替补插进来的导演老婆,之前算是一个职业演员,被演艺圈抛弃后,只能在家务闲。
中年大叔是常年龙套演员,一开始就透露了他酒后就会误事,结果在片场果然就出现了不可收拾的状况;而导演女儿之前也是在剧组负责杂务,但却总是被人轻视,导致不自信在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单从剧本层面而言,其扎实程度完全可以看出导演上田慎一郎之前就有过职业编剧经验。
而且剧本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角色在片中还是有发展变化的,男主演从开始是一个混混,经历这场拍摄,最后却在角色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变得非常敬业。导演老婆原来只是替补演员,到后来却几乎完全投入角色根本无法自拔。女儿之前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却在这次直播中,果断调整剧本顺序,拼命说服电视台企划采纳自己的主张,这样厉害的剧本只能让人折服。
导演上田慎一郎,此前只拍摄过短片,也做过编剧,《摄影机不能停》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中的演员也几乎全部是新人,与电影剧组成员产生微妙的互文。
因此几乎是完全新人主创的这部电影拍摄成本只用了区区三百万日元,6月起在全日本两家电影院静悄悄的上映,结果好评如潮,口碑迅速发酵,很快在全国扩大放映,截止到目前全日本票房已经达到了30亿,预计到12月7日日本下映,最终票房将达到32亿左右,从投资回报率来说已经千倍以上,也许堪称电影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
据说这部影片已经被国内片商买下,正在积极游说电影局通过审查,不过相比如此,另一个国内片商据说已经在操作翻拍事宜才是让人吃惊。
对此只想翻一万个白眼,用脚趾头想想也会知道中国人压根不可能接受这样苛刻条件下的任务啊,不过倒是很有可能极力说服电视台增加预算修改企划,完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拍摄任务,比如《摄影机随时停》。
作者| 满江红;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五的电影鉴赏课,学科老师带着我们科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前往川崎的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放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部片子太容易有共鸣和代入感了。下午请到了电影的导演上田慎一郎先生给我们做了分享,他真的是个很可爱的人,幽默健谈,身上带着对电影的热爱。是对电影的热爱,而不是对这个圈子的热爱。他讲了几件有趣的事情,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1,300万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三百万是必讲话题,上田桑说请演员没有花到三分之一的钱,大部分演员都是他的朋友所以甚至有无料出演的。(当然也想请广濑丝丝这样的,但一天就要好多钱 可爱的导演如是说)
大家记得那个哇哇大哭的婴儿吗?那是上田桑的儿子,当时是三个多月大。
片中导演住的房子,就是上田桑自己的房子。
服装更是大家自己用剪子剪一剪弄弄脏做出来的。特效化妆也没有投入太多。
2,8天拍摄、6次一镜到底
仓库的拍摄一共耗费八天
三十多分钟的一镜到底一共拍摄了六次,因为总有化妆来不及了,演技卡壳了,摄像跟不上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次的拍摄非常完美,丝毫没有出错。但上田桑想要保留那种没办法第二次复制的东西包括小失误,因为这样更加真实,太完美反而没有趣了。
3,请务必要看的电影
因为有同学提问希望上田桑推荐一些希望我们看的电影
上田桑打太极,“那很多的啦”
最后居然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4,上田慎一郎
上田桑说自己没有上过电影的专门学校或大学。几年前欠债两百万,无家可归。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事。但没有改变自己喜爱电影的事。被问起为什么想到要拍这样的片子时,他也说“这次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课的最后,老师请他为我们留一句话,他告诉我们,20几岁的时候要去经历去失败,30岁的时候这些失败会成为你的武器。
“因为喜欢就去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同这部片子一样,上田桑用最最直白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我就是喜欢拍电影。
尽管你要面对很多你无法预料,心力交瘁的事情。尽管有要求奇葩的投资方,太有想法的演员和太没有想法的演员,麻烦又不规矩的群演,尽管你使出浑身解数成片未也未必有很高的质量。
尽管拍电影的过程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一件热血的事情。如果你也喜欢,也有一片赤诚之心,认真又投入,那么请努力去经历去失败,努力将一切转化为你的能力你的武器,让摄像机不要停吧!
最后附上可爱的导演sama
讲真,本来是酒足饭饱后,几个人东倒西歪的窝在沙发上开着空调吃着西瓜,发自内心的想看一个丧尸片来着,片名都还没出,诞总就夺过遥控器,说给我们放一个年度最佳。
惊恐的少女叫着“亚美得”开场,对走向他的僵尸男友说了一声“阿姨兮带路”,镜头拉出来,原来是讲一个拍恐怖片的剧组,导演并不满意这个镜头。
接下来,,,,开始了三人莫名其妙的一长串对话,我看了看旁边,两位小姐妹已经有点睁不开眼睛了。
再接下来,僵尸出现了,疯狂的导演不停的喊action,诡异的跑步路线和并不恐怖的镜头,以及有些尴尬的表演,,,,,我的旁边已经出现了呼声。
诞总这时候忍不住叫醒了所有人,让我们在坚持坚持,还不停的说:快看啊,多好看啊,你看多吓人啊,诶,你说这个人为什么坐在这?你们不好奇吗?(就是那种很低级让我们继续看电影的方式。)
诞总,后面应该是讲他们怎么拍这个电影的吧?
你继续看,你看就知道了,不要问。
奥。
然后,我的眼睛也睁不开了,终于看到了字幕“one month ago”,他们果然是要开始准备拍这个电影了,原来是要做个直播,眼皮子还是有些撑不住。我Maggie姐已经准备抱枕头回屋睡觉了。
就在这时候,直播正式开始了,接下来的剧情,大家全都笑醒了。
并且,在最后,我好感动,好燃啊!
吃饭前,我们还互相在吐槽着现在影视行业的寒冬期,每一家影视公司都很难过,这里面最后隐藏在镜头下面每一个人的努力和配合,让观众看到一个似乎圆满结束的节目效果,不就是我们这些小人物吗?
还记得在国外毕业作品的时候,没钱,没豪华机器,自制道具,互相客串角色,你给我撑话筒杆,我给你打灯,想办法应对临时不来演的外国同学,我记得当时我至少尬了4个戏,还是有好些台词的那种。能顺利把片子拍完就已经是万幸了。分数?就爱过不过吧。。。。。
其实工作了更是这个样子,只要老板把病画好,肝到12点,也都只是家常便饭,而字幕上呢,重要的位置永远都属于别人,那些你都没见过几面的大人物。更别提在剧组,各种令你想不到的意外会发生,只要开机,没有人在乎质量如何,只求能顺利拍完。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些大人物眼中的韭菜,就是如此轻易的被利用了,还深深感受到所谓的“成就感”,自得其乐的感受到头顶的光芒,仿佛走路都带风。但是,这可能就是小人物让人感动的地方吧。
我相信,看这个片子到最后笑完之后的观众,也一定是在心里同理可证的感受到上诉感受。
谁还不能是个小人物呢?
谁还不允许我们年轻的时候做个快乐的小2 b呢?
大约在八月上旬的时候,《摄影机不要停!》从日本的推特上刮出一阵旋风,终于延烧至海外。
“一镜到底绝无冷场”、“神作”、“年度票房黑马”、“影史奇迹”成为这部片的头衔,然而,点开一句话也听不懂的日文预告后,粗糙的特效、浮夸的演技,以及乱七八糟的镜头都让人打从心底怀疑口碑的真实性,似乎只剩开头那些掌声如雷的观众勉强可以证明这部片的价值了……
“既然是神作就得观摩是吧?”于是抱着一颗如果不好看就当作被骗的心情踏进电影院。
令人意外的是,发行商打着“只要撑过前三十七分钟,你将见证今年最skr的电影”这个标语是对的。
三十七分钟的丧尸片看完之后,最先感受到的是“头晕”、“想吐”。
当散场字幕缓缓升起时,前方携着男伴来看片的女友忍不住大声抱怨:“真是的,浪费我的钱!”
——相信现场可以表决的话,在场的观众多半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电影却淬不及防地开启了新的篇章。
它带领观众回到一个月前,回到这部让你看得怀疑人生的电影诞生的历程。
你才发现……
原来如此!
所有不合理的地方,所有让你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的部分,都源自于不能停止的摄影机。
你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这部片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僵尸,而是电影幕后的故事。
《摄影机不要停!》可以让你有三个感慨——
第一,表面上看起来再烂的片,它的背后仍旧需要那群,或是那一个对它充满热忱的人来完成。
第二,票房大片从来就没有剧本潜规则,只有无止境的再发现,以及演员偶尔的即兴演出。
最后——拍电影真的是最热血的事了!!!!!
《摄影机不要停!》的幕前如此,幕后更是如此。
主角秋山Yuzuki曾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一镜到底的拍摄过程中,虽然现场充满紧张和肃穆感,但最令她感动的是,当天即便没有出现在镜头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全都团结一致地到现场帮忙。
尽管片中的演员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有的甚至在戏外只是平凡的大学生,或从事记者等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但正是因为这群单纯有爱的人,才能创造出成本三百万日币,票房二十一亿的奇迹。
而带领大家实现这些不可能的导演,本身也是怀着对电影的热爱,抱着想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东西的决心,才成就出这部令人出乎意料,却又愿者上钩的电影。所以我们才会在电影结束之后恍然大悟,然后将我们唯一能作为回报的掌声,毫不保留地献给这些让我们看到何谓“电影初心”的贡献者。
但除了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之外,这部片之所以神,是因为连观众也和制作团队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守护这部电影。所有看过的人都非常有默契的不剧透,不论是在网上,或是想要推荐给朋友,也只是说“就当作被我骗了,你去看看也好”,如此可爱又真诚的心意,相信每个热爱电影的狂热者都能感同身受,然后为之感动。
说真的,作为一位对影视产业怀抱憧憬与热情的菜鸟,我是非常羡慕能够参与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的,因为他们追逐的从来就不是票房或数字,而是好好完成一部作品的坚定与决心,但这却恰恰是最珍贵也最容易被遗忘的初衷……
愿有朝一日,我能拥有这样的团队,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属于所有人共有的作品,那绝对死而无憾了!
以此相片记录当天第一个进入放映厅的我。
来源 | 台湾 放映周报 版块 | 焦点影评 第631期 作者 | 甜寒 校对 | 九一六
今年在日本院线有一部爆款丧尸喜剧,拍摄投资才人民币19万元,票房收入却高达620万,投入产出比达到了3000%。
《摄像机不要停》
低成本、纪录片质感的《活死人之夜》为丧尸片类型做出了定调(和它利于大加诠释的传统):匍匐死者们的手伸入人们的家中,英雄却死在活人的手里。到了《僵尸肖恩》则是为这类型打了剂喜剧的强心针。
而《摄影机不要停》回应着关于「丧尸片」的类型之爱,但更关于电影之爱,以及它是怎么跨出去,给予这类型一记回马枪。
身兼编剧、剪接、导演的上田慎一郎,带来了一出结构分明的三幕剧,用推理小说的概念,可以说分别应合着疑问篇,背景篇,和解答篇。
第一幕,(片中的)导演带着剧组来到工厂废墟拍摄丧尸片,人体实验的遗毒成了真的丧尸,他却因这样情况而热血沸腾,无视于众人性命安全,继续拍摄不愿停止。而第一幕的镜头也的确不曾切换停止。
《摄影机不要停》套套叠叠,前37分钟的一镜到底「疑问篇」的开场,就是片中片里的剧中剧:一身是血的男子,面如死色,双手前伸,靠近一脸惊恐的女孩……「卡!」,镜头转向导演的怒喊,他指责女主角的演技,说想要更真实的东西。
悖论的是,接下来的确远离虚构,往现实靠拢。逐一浮现的「令观众出戏」的现实,启动了像牛顿球一般摆荡来回于剧情与解构的游戏。
角色直视镜头是挑衅还是暗示?血喷溅到了镜头,却被擦拭,不是那导演手持的那个摄影机,持摄影机的人是谁?是否和诡异的留白、视线朝向场外那时有关,暗示着比起明面上的拍摄者(导演),潜藏的危机是来自那真正持摄影机的人(比如《偷窥狂》〔Peeping Tom, 1960 〕)?
不确定经历了什么而重返框内的角色;有头没尾、后续断掉的伏线;呼应一开始「爱人成为丧尸、即将杀死自己」排练的中断和反覆,已频繁到教人无法当作是谐仿(parody)……诸多可疑的调度,各种背叛观众默契的行径,又可能再度指向什么规则?到了这一幕的最后,似乎有角色帮你问出你心中的话,「这样还要继续拍」吗?「摄影机不能停」——也是《摄影机不要停》日文片名「カメラを止めるな!」的原意——如此坚贞的宣言。但你知道这是一种电影留予观众的解谜游戏,所以不免再期待,从这一幕到这一整部,后面藏有更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翻折过前37分钟的片中片来到了另一层现实,背景篇。这里交代片中片导演,原来也是片中片外部的导演,他有个一度是演员、渴望重返萤幕的妻子,过度有主见而难以融入电影业界的女儿,而他本人主打「便宜、迅速、平庸」,专接些小案子。一家三口跟影视业密切相关,从家庭问题,接合到中年焦虑创作者,以及业界环境职人描写的轻松氛围,倒也继续绵延,前面这部怪作的身世之谜潜藏的张力。
背景篇剥落了片中导演的狂人形象,揭开第一幕原来是因他接到一个「现场直播丧尸电影」的任务而生,但是资讯愈多,疑窦仍生,直到进入针对第一幕叙事性诡计的解答篇才明朗。
在最后一幕解答篇,片中温和老好人导演覆上狂人导演假(persona),但也借机呛演员发泄真实情绪;他妻子展现「方法演技」的「逼真」;其他片中的一线演员配合现场,不惜自我贬抑去完善这部片中片,也被拍片的条件逼出了真实的痛苦……在此解开角色在一二幕互为表里的面向之外,也呈现了最重要的,隐藏在幕后的工作人员。
回想前37分钟的长镜头,有许多尴尬和突兀,仿佛要印证观众心中每一个假说、每一次脉络化的尝试又各自失焦那样,之后却因而复活成,新感觉的「丧尸系长镜头」。
这种为长镜头注入的生命力,竟然是基于第一幕作为「无法自足的作品」的事实。在第二、第三幕引领着观众,去使用先前悉心搜藏的破绽去打击它,让它千疮百孔地死去,让它成了为死而生的存在。但这同时也演绎了一种,透过因片中剧组众心或磕绊或协力的感动,像拼装残块一般的复活——即便是以褴褛的活死人之姿。
片中导演和他女儿的羁绊,在第三幕带来一股新风,让这三幕从粗制的丧尸片,到制作低成本类型电影的职场讽刺剧,最后以关于家庭、关于对电影的爱的温馨喜剧作结。不能说具有什么角色内省深度,也无心处理虚构与人生的辩证,而是让这些都成为了献祭,简单粗暴,但如此有爱。这份爱献给,除却导演、演员之外……最是萤幕后那一群默默的工作者——电影因他们而复活。
但不仅是这些的剧组人员的苦劳使人动情。电影必须让这些看似映射真实体验的变得陌生骇异而「复活」——「这不是真实的,这是比真实还糟糕的东西」的逆向作用——是基于这整部电影是完备的作品才能达到的效果。这是「关于电影」的电影的复活仪式,像是一口气给你《房间》加上谈论前者的传记电影《灾难艺术家》,只是这次换成《房间》是为《灾难艺术家》而生,烂片是刻意地烂,而且烂得恰好,为了制造「浴火重生」的诡计。
这也的确是「很丧尸」的电影,不仅是叙事的主题和类型的致意,在本片最核心的运用上,丧尸迁徙成了隐喻,是对刻意或否的坏品味、怀抱电影之爱的各种参差展开辩诘,甚至,它低成本地(19万人民币)由内而外呈现「低成本电影」的可能性也间接提醒了我们,一部电影「只要生存下来」在业界和市场杀出自己的道路,就是业余的、低成本、乃至所有电影最大的价值。
即便坐拥致命的瑕疵,即便这份生存如丧尸一般。
(尚没有资源,等待网络更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