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刘杰
编剧: 刘杰
主演: 杨幂 / 郭京飞 / 李鸿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0-19(中国大陆) / 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宝贝 / Baby
IMDb链接: tt8846198
编剧: 刘杰
主演: 杨幂 / 郭京飞 / 李鸿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0-19(中国大陆) / 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宝贝 / Baby
IMDb链接: tt8846198
看到很多网友说《宝贝儿》是美化天津无肛女婴“小希望”案件,是美化陈岚,于是给电影打了差评。
《宝贝儿》里的女婴(暂且称她为小徐)和小希望都是先天无肛,两位婴儿的家长都是放弃救治,再加上《宝贝儿》女主角江萌和陈岚都是偷走婴儿,最后两位婴儿又都离世了,这两件事有太多共同点,以至于“《宝贝儿》美化陈岚”的评论的误导性太大,从而得到大量网友的支持。
事实上,这两件事表面上相似,但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小希望的情况非常严重,不能保证手术成功,假设手术成功也只是延长生命,并不能治愈,是医院建议家属放弃救治。
因此,陈岚救治小希望有一种道德绑架的意味,毕竟是医院建议家属放弃救治的。
但小徐不同,她的病并没有达到无法治愈的地步,是可以治愈的。
警察说,徐先生有救她或者不救她的权利,但他没有说,这种病是治不好的。
对小希望而言,只有快点离世和慢点离世两种选择;但对小徐而言,她还有存活、长大的可能。
第二,陈岚是毫无医学常识,私自给小希望喂奶,导致小希望病情更加严重,是在帮倒忙。
而江萌是偷走小徐,把她带到医院让医生救她,她不但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坏,反而如果不是她,徐先生根本不可能带小徐去做手术。
虽然小徐最后还是离世了,但这至少是所有人尽力之后的结果,并不代表当初就不该救她。
顺其自然,是竭尽全力后对结果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是尽力救治小徐后的不后悔,而不是眼睁睁看着小徐等死。
第三,陈岚救小希望的目的是炒作、涨粉、塑造一个爱心人士的形象,目的非常不纯,但江萌是一心一意为了小徐,没有二心。
《宝贝儿》表达的思想是,中国每年有100万缺陷儿童出生,不能因为他们有缺陷就放弃救治,眼睁睁看着他们等死。
这个出发点肯定是没问题的。
至于陈岚,她恰好是一个反面教材,是一个个例。
不能因为有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就否定所有人救治缺陷儿童的行为。
举个例子,扶老太太过马路是美德,小明为了扶老太太而扶老太太,明明老太太不需要过街,他还非要把老太太扶过去,从而成为扶老太太过马路的反面教材。
但小明是一个个例,并不代表所有人扶老太太过马路都是错的。
后来,有部电影是讲主角尊敬老人,扶老太太过马路,于是网友说:你这不是在美化小明吗?
用一个反面教材,来否定所有正面行为,自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江萌在乎孩子的生命,却被当成干涉别人的家庭。
她把孩子送到医院,人们却说她拐卖儿童。
讽刺的是,她生活艰难,却处处为他人着想。
而那些嘲讽她、反对她,说电影三观不正的人,却连帮助别人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人们觉得缺陷儿童救活了也没有未来,就应该让他去死。
于是,人们尊重“徐先生们”决定救或不救孩子的权利,却认为“江萌们”是多管闲事。
是啊,身为缺陷儿童的江萌,长大后的确像徐先生说的“没有未来”,没有文化,也没有金钱。
她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了人性、善良、正直与爱心。
江萌、小军、小军的残疾人朋友,的确生活非常艰难,但他们不同样活得好好的吗?
徐先生说小徐没有未来,他的考虑有一部分是对的,但并不全对。
缺陷儿童长大后可能的确很苦逼,会自卑,甚至会轻生,但同样可能会像江萌那样热爱生活,并且帮助更多与自己相同的人。
甚至,正是因为江萌曾经是个缺陷儿童,所以才能在小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感谢抚养自己的养母,所以也会义无反顾的救治小徐。
想要救治小徐的,不是医生,不是警察,不是她的亲生父母,而是和小徐同样有缺陷的人。
你救了她,她长大后就可能会回馈社会。江萌找对象不在乎对方有没有车房,也不在乎对方有没有离过婚,只看他愿不愿意照顾她的母亲,这么孝顺的人哪儿去找?
她知道自己先天残疾,所以对辛苦抚养自己成人的养母更加感激。
缺陷儿童长大后可能生活会很困难,可是,选择活着与否是他的事,但你首先得给他选择的机会,救治他,养大他,他才能自己选择是否活着、怎样活着。
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天生没有四肢,但他会冲浪、游泳、溜滑板、踢足球、潜水……他还读完了大学,并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成为全世界最励志的人之一。
如果他能对1982年12月4日那一天的父母说一句话,他一定会说:我想活下来。
如果江萌的父母在考虑是否丢弃她的时候,她也一定会说:我想活着。
甚至我相信,任何一个先天缺陷的儿童都希望父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私自决定他的生死。
《宝贝儿》的确有很多缺点,所以我只给了三星,但我认可它的立意、题材、思想、三观。
刘杰:“这会是你票房最低的一部电影。”
杨幂:“这也会是你评分最低的一部电影。”
有幸参加了《宝贝儿》的点映场,映后谈环节,导演刘杰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杨幂当女主角”时,和现场观众分享了这句玩笑话。
确实,刘杰与杨幂的合作,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回顾两人的作品,很难将一位关注社会议题的艺术片导演,和一位古装偶像剧大女主联系到一起。
但其实也不尽然,刘杰在《马背上的法庭》《透析》《碧罗雪山》等早期作品中专注于以接近纪录片的形式去呈现道德困境和社会问题,而从《青春派》到《捉迷藏》也不难看出刘杰对商业题材的试探和转型,可惜结果并不太尽如人意。《青春派》中导演擅长的对真实感的营造,还算能视作与市面上其他青春片截然不同的一次反类型尝试,而《捉迷藏》对韩国悬疑片的翻拍,则暴露出导演在执导商业题材时的些许吃力。
童星出身又曾在《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3》中展现过不俗银幕天赋的杨幂,自走红以来一直是争议和话题的主角,一部部大IP电视/电影累积的人气也伴随着整容、诈捐、离婚等负面新闻,年过30的杨幂清楚地知道,不可能一辈子吃古装偶像剧的老本,但除了《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中尚算稳健的完成度,杨幂的转型并不成功。
一个寻求市场与艺术平衡点的导演,和一个急需用作品和演技完成转型的流量小花,这次合作倒也是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宝贝儿》中,杨幂饰演的江萌是一个先天无肛的弃婴,她试图拯救另一个因父母放弃治疗而失去活下去的机会的“弃婴”。这次,刘杰将视点聚焦在残疾弃婴问题上,触及社会保障体制、孤寡老人赡养等问题,抛出了个情理与法理的道德困境。依旧是导演一贯的客观视角,冷静克制,近乎纪录片式地呈现真实,不做批判和煽情,从而引出更深层的社会性反思。
导演在映后谈中,提到了影片特殊的拍摄方式——为避免做戏产生的不真实感,除了杨幂、郭京飞和李鸿其三位专业演员,片中出现的所有警察、护士、福利院工作人员等都是真实的素人从业者,并且没有剧本。
这无疑对几位专业演员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没法预知对戏演员接下来的台词,因而在影片拍摄的前期,都是杨幂、郭京飞和素人演员直接的磨合与试戏。
导演也高度肯定了杨幂对影片的努力和付出,前前后后准备了9个月的时间,蓬头垢面地贴近角色,在片场放弃特殊待遇,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手语动作,模仿南京口音(在南京试映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肯定,接近南京郊区口音)。对杨幂而言,愿意放下明星光环去做这些尝试,多少是值得肯定的。
江萌这个角色的核心是“一根筋”,很容易联想到《秋菊打官司》或是《我不是潘金莲》。但当江萌瞪大眼睛,一遍遍重复着“你的小孩是可以治好的”的时候,她的执拗、执着是难以令人共情的。
但这些,绝不全是杨幂的过错。导演也在映后谈中提及,江萌有后遗症造成的智力缺陷,片中也给出了一些暗示性的台词,因而这个角色身上的“一根筋“和“多管闲事”是无法从正常人的角度来审视的。
对于郭京飞角色的踩空更直接加剧了观众无法代入情绪的问题,导演只拍出了郭京飞家门口触目惊心的猩红色“杀人犯”,却没有对郭京飞选择放弃治疗这一核心问题做出任何交代。
李少红曾这样评价杨幂的演技:杨幂最大的问题是从小待在剧组,对演戏太习以为常,都下意识去程序化表演,快乐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她不过脑子,以至于她最后想过脑子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过。
而杨幂在诠释一根筋的江萌时,她的表演同样是一根筋式的,戏中的情绪都是对的,可欠缺层次感。
而这里不得不说,表演这回事有时天份比努力更重要。只拍了七天的李鸿其,从出场的第一场戏起,每一处肢体每一个眼神都在散发光芒。杨幂为角色付出再多的努力,和李鸿其对戏时,她的表现还是显得不够令人满意。
当然,单凭一个或几个演员的表现并不能左右一部电影的命运。刘杰导演在处理这种非商业类型的现实题材影片时,放弃了洒狗血和煽动情绪,相对克制和冷静的讲述方式让它并不能被普通大众认可,距离内地电影市场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宝贝儿》,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
《宝贝儿》注定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片子,无论是题材的选择、卡司的设定,还是主题的涉及、风格的尝试,每个环节都会将其推到话题的风口浪尖之上。在看片之前本以为导演刘杰野心勃勃地会抨击惨痛的社会现实,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拍的足够冷静克制,毕竟这个故事想要拍成哭天喊地的感觉也完全可以,只是导演似乎有意地弱化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以一种近乎纪录的方式来客观地呈现江萌与这个世界之间发生的故事,至于当中的道德审判,交给观众自行处理,这是一种正确的拍摄方式,在不偏不倚之间呈现出一种最直击人心的力量。
不偏不倚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对于江萌这个人物的刻画,说实话,对于江萌观众很难喜欢的起来(排除掉杨幂的表演,单说人物设计本身),她一根筋、执拗,给人的感觉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她和养母之间的几场戏,虽然大家都知道她是为了养母好,但是她的态度和神情确实容易引发误会,也难怪养母会被她气的火冒三丈,直跺脚后悔抱养了她;还有对警察几次追问,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上这么一位,那只能用蛮不讲理来形容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却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细腻与关怀,一个与她毫无关系的婴儿,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的“同病相怜”,她就会为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全心全意地保护她,这份淳朴与善良,到影片最后会在潜移默化之间打动每一个人。所以你可以不喜欢江萌这个人,但无法否认她真的是个好人。
以江萌为核心,散发出去讨论的社会议题其实蛮多,而且都是关注社会底层人士的边缘性议题,比如儿童遗弃、残疾人保障、老年人安置、法理与人情等等。这么多的问题放到96分钟里面让观众全盘接受确实需要点时间,但很珍贵的是有导演愿意去关注,并且最终能够登陆院线让全国观众看到,引发大家的讨论与反思,这就是一种进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宝贝儿》是延续了《我不是药神》在暑期、《找到你》在国庆掀起的“现实主义”热,虽然并没有前面两部那么催泪(且前面两部还是商业类型片),但对于制度及人性的思考是同样深刻的。
除了弃婴这条线,其实最打动人的还是残疾人朋友与养母这两段,这些在生活中与江萌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江萌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李鸿其饰演的小军,他是一个聋哑人,对于江萌只是简单的陪伴,并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她走到一起。他的观念和江萌是相反的,江萌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有存活的权利,而小军却觉得“孩子活下来还不是和我们一样”。他的经历在电影中并没有过多交代,只是通过二人手上的“只言片语”勾画出这个人物的过往,能够抱着这样的心态坚强地活着,想必他从小到大一定受过太多的歧视和不平等,仔细想想令人心疼,但即便如此,他最终还是愿意帮助江萌去救出孩子,这不仅来自对于江萌的关心,更在于心底的那份真诚与善意,所以这个人物同样很打动人。
颇值得玩味的是郭京飞饰演的孩子父亲,很难评价他做出抉择的正确与否,但他对于江萌的情感一定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在影片结尾处他来到了江萌的面前,亲口对她说孩子已经死了。当时看完后有朋友说这是来自于孩子父亲对于江萌的一种感激,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孩子父亲是恨江萌的,他要用这样的方式摧毁江萌的心理防线。如果不是她,可能就不会生出这么多的波折,对他的家庭造成这么大的打击与伤害,而报复的最佳方式,就是亲自告诉她,她所追求的信仰已经破灭了,孩子确实是我们主动遗弃的,而且现在已经死亡。以这样残忍的落幕来为故事结尾,不由得令人嗟叹不已。
影片的主角只有三位,这三位演员其实都贡献了蛮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饱受争议的杨幂,很多人在看到杨幂要转型出演的消息就开始冷嘲热讽,这对于一位处于表演探索期的演员来说挺不公平的。和几个月前的《动物世界》一样,一开始大家对于李易峰都是充满质疑,但最后他非但没有给影片拖后腿,反而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影片的看点之一。杨幂也一样,刻意素颜扮土这些很多女演员其实都能做到,但真的愿意在观众印象固化之后放低身段,来挑战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角色,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而李鸿其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今年看了两部他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宝贝儿》中他都没有台词,但是都分外动人,仔细想想如果小军一张嘴是台湾腔还蛮尴尬的,导演索性舍弃了这一环,让他用手语贡献了不亚于平常台词的演出,再次彰显了自身的实力。郭京飞的角色发挥不太大,但也毫不逊色地完成了表演。
三人唯一一场汇聚起来表演的戏,就是之前预告片曝出的片段,这也是影片的最高潮的段落,在公安局孩子父亲终于爆发,差点与江萌发生冲突。光看这一段会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三位演员的表现也难以理解,但放到影片当中去就能理解三个人各自的心路起伏,尤其是孩子父亲和江萌的对立,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爱”,这也为故事本身蒙上了一层荒诞又无奈的色彩。
总的来说,《宝贝儿》都是今年华语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影片,它可能没有观众想象的那么猛烈,让人泪眼婆娑,但它带来的思考与触及到的社会痛点,都是一次极具胆量的尝试与碰撞。在这个平淡的十月影市,也许会掀起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并不按剧本出牌的观众
电影《宝贝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从小因为身体缺陷被父母抛弃的女孩江萌(杨幂饰演)坚持要救另一个要被父母放弃救治的缺陷婴儿。对于那个缺陷婴儿的父母来说,选择是非常艰难的:做手术风险很大,就算孩子救活过来了,将来也是一辈子身体残疾病痛,无法拥有体面尊严的生活;如果不救治,任由死神夺走这个无辜的生命,作为孩子的父母将是一辈子的伤痛。
孩子的父母选择了放弃治疗。江萌则认为生命宝贵,哪怕像自己一样残疾,但还是能挣扎着活下来,有了体验人世的宝贵机会,因此她多次坚持让那个父亲救治孩子,在对方反复拒绝之后甚至不惜偷走他的婴儿抱进医院治疗。孩子的父亲则认为生命应该体面有尊严的存在,否则还不如死亡。
编导们很显然比较认同江萌的看法,但当我观影之后和观众交流时却感觉有点意外——很多观众居然认同那个孩子父亲的做法,认为那个孩子即使救活了也没了任何前途,还不如现在任其死掉。在他们眼里,生命需要有尊严,需要良好的教育,体面的工作,受人尊重的生活。
残疾人遭遇畸形社会,只有生死两难
我们看看这个孩子的未来,江萌自己的生活就是在诠释这个婴儿如果救活之后的岁月。这个岁月将伴随着身体孱弱多病,即使没有后遗症的话,也较普通人艰难。这个岁月还将以贫穷为伴,找工作非常困难,处处受到不公正对待。这个岁月还将与歧视难分难解,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很多人或明或暗的白眼,人格尊严上受到很多伤害是肯定的。
从孩子父母来看,首先这样一个伴随着残疾病痛的孩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花费上的无底洞。对于惯于收益成本核算的中产阶级父母来讲,这当然是巨大的难以获得收益的投资。这个孩子的未来如果注定黯淡,那么不但不能将来赡养回报父母,到老可能还是拖累着他们。更为难以忍受的是,如果父母亲自陪着这个孩子成长,这个孩子可能随时发作的病情,残疾的身体面貌,都在时刻刺激着他们,这在精神上也是巨大的无以复加的折磨。
因此电影提出的这个两难困境,是非常真实的东西,并非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杜撰。这对任何面临同样问题的父母,都将是个揪心的艰难抉择。然而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个两难困境只是特定历史或者社会体系的产物,疾病只是诱因远非根本原因。我们之所以两难,是因为必须要在现行社会体系下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默认了这个社会体系作为一个讨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讨论问题,无论如何选择都难以称为正确,这种辩论的意义也非常有限。
资本-市场里,利益和人情是永远的两难
资本--市场社会体系是这样一个体系,它一切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对于个人来说如此,对于团体机构来说也是如此。在这样的逻辑下,父母救治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没有任何必要的,用人单位发同样的工资来雇佣这类人也是不划算的……这里仅仅是列举两个例子,实际上这种资本逻辑,会对全社会方方面面重新进行强制性的规训,如果谁不按照这样的逻辑行事,就会吃亏乃至彻底失败。这种逻辑对于那些病残人士,就注定是歧视的,即使这种歧视有时候可以不表现在面上,但还是会挥之不去,因为他们难让对方的利益最大化。只要这个体系在,这个两难困境就永无答案。
在这样情境中,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两难困境。也就是说,如果坚持依法严厉处置,那么江萌从那个父母手里偷孩子就必须得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很可能不轻,相反那个父亲任由孩子死亡的行为反倒合理合法,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如果不惩罚江萌,那就成了有法不依,甚至徇私枉法了。
然而如果我们设想一种没有资本—市场体系的社会主义社会,那就不一样了。在那个社会里,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资本将消失,资本逻辑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那个社会里,单位将重新如一个温暖的家庭,整个社会则成为一个更大的大家庭。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即使不能创造同样的财富,也会被大家悉心呵护,从出生、教育到工作就业乃至终老死亡,都会被照顾的没有后顾之忧。由于没了资本逻辑,相比于普通孩子,他们还会得到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暖和满足。试想如果社会变成这样了,那么这个孩子的父母选择起来还会这么艰难么?
在哪里,宝贝才能是真正的宝贝儿?
这样一个新社会是不是一点现实性也没有呢?不是这样的。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奋斗就曾经初步建立过那样一个社会。尽管它在百年战乱后异常贫穷的基础上建立,尽管它还不够完善,但它对于普通工人的温暖,对于道德人心的净化,至今还让很多底层人难忘。
如今社会财富已经如此丰盈,生产力已经具备了如此发达的基础,已经为一个没有市场体系的社会准备了足够的物质基础。这个新的没有资本—市场体系的社会,由于建立在更丰富的物质基础上,也建立在更有自觉意识的劳动者基础上,肯定会比原来那个取得更大的成绩,将更为进步、民主、平等、温暖。
只有这个新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的社会才能结束这些两难困境,才能重新给所有孩子以未来。在资本—市场体系中,所有个人奋斗都是没有保障的,不稳定的,难以为继的。《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在追忆原始部落共产主义时代的景象时,曾经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文章说的没错,只有天下为公了(当然是真正的共同占有,而不是公家占有),那些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的人们,才能真正皆有所养,而不是像在资本-市场社会中那样死亡或者艰难苟活。
作者 |杨聪雷
编辑 | 默默然
美编 |黄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