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你好,之华》错过爱错过人生,但不应该怪渣男

导演岩井俊二
编剧岩井俊二
主演周迅 / 秦昊 / 杜江 / 张子枫 / 邓恩熙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1-09(中国大陆)
片长: 114分钟
又名: 之华 / Last Letter
IMDb链接: tt9078374











《你好,之华》从标题来看,就已经文艺到不行,但这种文艺,不是泛欧式的文艺片发套路反冲突,而是有着经典叙事结构的岩井俊二式的小清晰。


光从光影来看,即使故事发生在大连,那种强烈的逆光感,那种手持摇晃的镜头,当然还有一点点违和的华人日式造型,这些都能感受到二哥的风格,有一种冲破屏幕的暖风,即使《你好,之华》拍摄的时间背景在冬天,都能感觉到温存的暖感。

这样的感觉在《情书》中一样出现,这才是我觉得两部电影十分相似的地方,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但却在不同国家成长为不一样的模样。


虽然二哥一直在澄清,《你好,之华》并不是华语版的《情书》,但是如果是又如何,打开一个二哥宇宙不是更有趣吗,我其实挺喜欢一个导演反复拍一个主题,因为一部电影的时长,是没办法去让观众完全坠入一个思考维度的,就算导演自己也不行。

所以为何有句话说,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我觉得这样挺好,这样可以让人彻底读懂那位导演,也让导演彻底读懂自己。


比如王家卫总喜欢拍摄边缘人内心的孤独,昆汀塔伦蒂诺总喜欢让人物在复仇中寻找自我,贾樟柯喜欢从大时代找到沉默中的大多数等等。

二哥则专注于通过小悬疑,去揭开人物内心青春时期,影响一辈子那最柔软的部分。二哥的电影总是把格局放得很小,小到抛开时代,抛开众生复杂,然后把电影包裹为一个纯爱的世界,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也把自己内心小心翼翼包裹的那部分纯爱,拿出来比照,让人产生共鸣。


《你好,之华》说的是之南,之华两姐妹,在初中时期遇到了一位刚转学尹川,之华对尹川一见钟情,尹川却对之华的姐姐之南一见钟情。

之华为了接近尹川,答应给尹川递交给之南的情书,之华看到了尹川有多喜欢之南,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有多喜欢尹川。


很多年后,大家各自为人父母,之南离世,之华参加初中聚会,阴差阳错被认成是之南,尹川见到此时的假之南,刻意去接近,这一次的接触,引发了当年各自在感情上,都解不开的心结。


这样的剧情,用我们看国产电视剧的话说就是,你说虐不虐。

《你好,之华》故事编织得其实很好,我可以想象如果光看文字,那些文字会带我回到属于我自己的《你好,之华》,让人不禁回首自己的青春时代。

很多人说在影片开始,之华被错认成之南她没澄清,整部电影就开始垮掉,但其实之华的人设构建,在我看来非常饱满。


在剧本写作中,希德.菲尔德提到过“矛盾冲突和人生轨迹”,矛盾冲突分成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人物的过去人生轨迹,让人物遇到事件时产生内部冲突,进而演化成外部冲突。

在影片中,之华小时候把尹川写给之南的情书藏起来,之华这样的举动,在初中时期就已经说明之华的性格,她是那种喜欢给自己藏有小秘密的女生,没有太大公害,但可能会造成不小误会。


之华长大为人母后,这样的性格特质依旧流淌在她体内,在初中聚会中,之华见到了自己曾经喜欢的尹川,所以当大家都误会之华是之南时,她此时碍于心中那份自私的小秘密,不想揭穿,为的想要某一瞬间,让尹川错把自己当初之南,那是多么让人享受的一件事。


而对于尹川的人设,他一开始就知道是之华,但没有揭穿,原因依旧在于尹川的人生轨迹(过往),在影片后面,年少的尹川在得知之南没有收到信时,谴责过之华,这样的举动对之华伤害很深,所以尹川在聚会时没有当场揭穿,也是出于对年少时的太冲动和了解之华的小心思。


当然,如此有张力的一个暗恋故事,在转成影像化时,并不能说《你好,之华》就十全十美,影片的故事在某些段落的排序上,甚至是有些配角的人设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感觉,在此我们可以探讨下。

首先是之南的人设,让人觉得她的转变很奇怪,之南的性格可以神秘,但必须到最后给观众一个清晰的交代,但整部影片看下来,我们依然弄不清之南移情别恋的动机。


在大学的时候,之南和尹川在一起,如果他们谈恋爱很幸福,两人对彼此的感情很坚定,那么一个厨房小哥张超,怎么就能把一个美貌如花,知识底蕴很深的之南抢走了呢?

在此影片没有交代,只是在张超和尹川喝酒时,张超如此轻描淡写说,我就是这么牛X把你女人抢走了,怎么地!不光谈恋爱,还结婚了,还生娃了,还家暴了,之南都没有要找你尹川的意思,怎么地!


之南的这些经历在影片没有清晰的交代,就让人对之南初中时期的人生轨迹变得奇怪,按理说,之南在初中是学生的代表,还上台发言,如此优秀的一个女子,在大学时候就算爱错人,也是可以纠错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之南和张超结婚以后,才发现张超是个大渣男,按照之南以前的人设,她应该勇敢去面对失败的婚姻。

除非,影片在之南的人生轨迹上,有告诉观众,之南的性格和命运,有指引性自己了结生命的动机,不然很难说服我,之南为何对张超为何如此服软,之南和尹川的问题到底又出在哪。


再来就是张超的人设,我认为是全片最大的败笔,如此一个纯爱的电影,却要硬生生塑造一个反派,用来专门逼死之南,让整个影片事件往下走,未免太生硬。

《你好,之华》要表现的是在感情上错爱,错过。影片在三代不同年龄上,都有提到这个中心思想,但之南的错过和错爱,却完全建立在一个大渣男身上,这未免显得太不高级了。


可能因为《你好,之华》是陈可辛监制的原因,关于错过和错爱的主题,让我想起了陈可辛的《甜蜜蜜》,在《甜蜜蜜》中,黎明和张曼玉之间的错过,错爱,被时代洪流一次次洗刷,他们感情之间没有出现所谓的反派,但却能完美诠释错过和错爱,这是一种高级。


在剧情冲突的编排上,如果影片中段就把之南死因全盘拖出,悬疑钩子就此结束,那么接下来影片的走向,应该要更抓马,更意想不到。

比如尹川有自己的秘密,或者张超有苦衷和秘密,或者那封遗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等,但影片在中段之后的叙事,开始呈现一些疲软的状态,来来去去没有高光时刻,都在一个状态迂回。


本来在张超和尹川喝酒那段,应该有一个比中段更抓马的解密时刻,但影片呈现的,却是之前大家都知道的张超渣男人设,这样的重复演绎,十分多此一举,而且他们聊完了就聊完了,没有任何转折,只是一个交代性场景,挺让人意外和失望的。

总的来说,《你好,之华》是一个感伤和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那些曾经青春年少的青涩懵懂,二哥很好的诠释出来,透过屏幕映照在观众的身上,让我带着三月大娃的老父亲,也想起了曾经的青春年华。

喜欢二哥的调调,因为他能敲开我们现代人坚硬的外壳,去回望自己曾经最柔软的懵懂。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银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50501/


电影以葬礼开场,以校园生活的回忆定格来作为收尾,葬礼是对生命的不可挽回,校园生活是对青春匆匆而过的追忆缅怀,一切都是在讲年华岁月的逝去。

不叫《你好,之南》是因为影片不单单是聚焦之南这个人物,而是聚焦对周迅所扮演的之华这个人物所引出的祖孙三代的一种全景式人生关照,镜头雕刻的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他们面对爱情,面对命运所产生的不同际遇的人生交织图腾。所以,进一步来说,《你好,之华》里面的华可以引申为电影里全部人物的“年华”,是一种人物自己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与问候。

三代人的线索都是以周迅扮演的之华作为情感纽带而串联起来。

之华是全片的戏眼,所以影片叫《你好,之华》。

是之华替姐姐参加同学聚会遇见了尹川然后装作没有死去的姐姐之南给他写信开启了全片,初中时的校园生活片段更多的也是在叙述那个在姐姐之南光环下的普通少女之华暗恋男神尹川的少女心事。婆婆那条线是之华看见她与英语老教授在公园里谈笑所引出。之后,为闪了腰的婆婆送信,为手受伤的英语教授老爷爷写信也都是之华这个人物所连接起来的。之南的儿子晨晨那条线也是在讲作为小姨的之华与侄子晨晨面对至亲突然离世后的人生状态,之华在黑夜里彷徨着急的找到离家出走的晨晨,告诉他你还有家可以回去,是之华给了晨晨温暖,是之华拍着晨晨的背默默留着眼泪心疼说出那一句,好好睡吧,睡一觉就会好的。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一切都是轻盈克制而充满诗意的,虽然以葬礼作为开头,但前半段的基调都是明朗跳动而活泼的,时时有幽默的细节。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一切处理的不疾不徐,痛心,伤感,释然,一层层抽丝剥茧,一点点向你娓娓道来,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温暖的咖啡,也像最知心的朋友在和你深谈低语,整部电影的观感非常舒适,那些诗意的瞬间会让你看完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会回想起来。

昨晚看完电影,今日一早仍然会想起的是那句在冬日里裹着厚厚围巾低头的叹息,是写信沉思时笔尖触碰纸张的沙沙声,是婆婆收到信时的激动变成了轻描淡写的那一句“你放在那里吧”,是那个英语老教授家里“不小心”遗落的口红,是原本应该嚎啕大哭的葬礼上静默的不舍,是那句少女只会写在信上,永远不会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之南的死去,带给周围人的悲痛是显而易见的,但导演没有直接要人物浅显的哭。

而是表现在之华参加姐姐30周年同学聚会上已经要早早离场时听到姐姐年轻时的毕业演讲的声音而心碎不舍的回头。

表现在之南儿子晨晨问奶奶,人为什么要死?以及他在看到小鸟死去时的低头凝视和放飞家里养的鹦鹉的同时也是放飞过去的自己的释怀之情。

表现在之南女儿睦睦哭着对着尹川说的那句,要是写这本书的作者来早早接我们就好了。

表现在之华对尹川笑中带泪的那句,要是姐姐当初嫁给你就好了。

表现在之南的父亲母亲对外宣称之南是病死的,是自然生老病死自然的不可抗力,而不是对之南自己结束生命的痛心惋惜之情。

关于人物的表演,两个小演员张子枫和邓恩熙都灵气十足,邓恩熙是那种第一眼就会在人群中注视到的美丽少女,哭戏见演技派的实力,小小年纪,未来可期。而张子枫更是因为此片提名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电影里几场关键的戏她处理的很精准到位,自然有生活的烟火气息,把敏感,俏皮,可爱的青春期少女懵懂的一面完全表现出来了。胡歌也是亮点,饰演一个头发散乱,胡子邋遢,喝酒消愁,整天混日子的实实足足渣男,胡歌的表演有一种沉下心来的力度和爆发力,在得知之南死了后那一晃而过,有点自责,有点后悔,又有点蒙圈,不想被尹川看到自己的痛心瞬间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周迅的表演比起因为角色束缚要端着演的如懿传明显更自然灵动,处理起生活化的现代戏显然是她的强项,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秦昊的表演也属上乘,把一个落魄的小说家爱而不得,错失遗憾,痛心但不张扬的内敛一面全然呈现了出来。我对这个角色最有体会,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个小说作者,和尹川有着同样的命运。写过两本不畅销的小说,前阵子,大学10周年同学聚会,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问我,你现在在做什么啊?我说,我写点东西,出了两本书。同学说,哇,没想到我们中间还出了个“大作家”啊,你现在一定赚很多钱吧。我回答不上来,因为光凭那些可怜的版税收入,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同年龄的朋友做生意的做生意,做高管的做高管的,几乎都结婚买房生子,而我几乎一无所有,我有时候也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坚持下去,改行吧。但我是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写作已经融入了我生命,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已经变成了我最珍贵的朋友,他们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所以就算实在坚持不下去,也就大不了从头来过而已,毕竟我才刚30岁出头。

青春是岩井俊二作品中永远的母题,在点映见面会上,导演还是那个带着眼睛的文艺青年摸样,面对观众的问题也是回答的有点害羞有点不知所措,有没有人是永远活在青春里的?我想,岩井俊二就是这样永保初心的人。

岩井俊二的电影里,处处是青春的影子。

写信,阳光,操场,遮脸的口罩,自行车,转学,马尾辫,白衬衫,毕业礼堂,睫毛,短发,黄昏,侧脸,足球,背影,对视,汗水,图书馆,运动会,相遇的走廊,教室门口,被风吹起的窗帘,音乐课的钢琴声,青涩的自我介绍,永远定格的夕阳。这些美好记忆的标签随便选两三个,就能组成一个唯美,感动人心的青春故事。

我对青春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曾经一同绽放过或者死过了一会,后来我们各自靠向了人生不同的,最适合自己的岸。

之南为什么不和尹川在一起?张超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消沉自甘堕落的样子?这些都是青春里的人物面对生活所作出的选择,可能会无奈,可能会后悔,可能会遗憾,有的人最终活出了自我,有的人努力过,挣扎过,不甘心过,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周迅的表演如水般隽永,紧紧贴合人物最生活化的一面走,松弛而细腻,有一种可以把周遭发生的一切变故熨烫的妥帖的淡然。在点映结束后采访时,周迅说,以后只想演更多生活化的角色,而不是之前飘来飘去,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


在处理如何把日常变得精致且具有诗意上,周迅和导演岩井俊二都有一种天赋,可以让日常记录不再死板无聊,让时间变得像一个个俏皮弹跳的音符,在人物或喜或悲的人生里恣意游走。手持摄影更加灵动,真实地表现故事,让镜头有一种静静聆听者和陪伴者的沉静之感,周迅的每一个回眸,每一个不安局促的眼神都是戏。

你好,依然活在青春里的岩井俊二。

你好,44岁依然美丽的周迅。

因为一直有人问哪里可以看到我的那些小说,所以放了我的公众号上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个看看,里面会一直更新最新品质电影的深度影评,经典小说的书评,和一些生活中的感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何小沁(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52251/


岩井俊二+陈可辛+周迅+一众黄金配角,没有人会不期待这样阵容的《你好,之华》。看完电影可以猜想到,这是一部镌刻着岩井俊二强烈个人印记的电影,监制陈可辛充分尊重了导演的创作主张,基本只帮忙弥合了一些中日文化上的差异。

《你好,之华》和1995年岩井俊二的长片处女作&成名作《情书》都以一封阴差阳错的书信为由头,缓缓展开一段相遇和错过的青春故事,框架类似,但人物关系更为复杂。中间这二十多年时间里,岩井俊二的作品一直在唯美和残酷两个极端之间游走,时而小清新,时而重口味,到了《你好,之华》这里,像是他对自己过往创作的一次回望和升华,尤其是补上了《情书》时期的遗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充满日式文艺情怀的故事,真能融进中国当下的本土情境里?东北城市大连,能拍出北海道小樽的清新和空灵吗?

对岩井俊二来说,能。

岩井俊二毕业于油画专业,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参与过许多广告和MV。他对色彩、光线、调色、配乐等视听美感的追求到了疯狂的地步,久而久之形成一套独特的岩井俊二美学。他的《梦旅人》《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以视觉见长的经典电影影响了一批文艺青年,直到现在,很多摄影教程里还写着“岩井俊二色调”之类的字样。

在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片《你好,之华》里,同样存在一系列隐秘的视觉符码。电影既复古哀伤,又温暖治愈,在视听方面呈现出一种高级感。他是怎么做到的?

【基调色:之华蓝】
很多电影都有基调色,比如《情书》就以白色为基调,一方面代表哀思,一方面也代表初恋般的纯洁。《你好,之华》的基调色是淡淡的蓝色,甚至还诞生了个专有名词叫“之华蓝”。

之华蓝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周迅在开拍前买来一大堆各式各样蓝色的指甲油,问岩井导演哪个色适合之华,导演挑了一款淡蓝色,周迅惊喜:导演跟我想的一样!这个淡雅的颜色就是她读完剧本后对之华这个角色的印象。



之华这个人,像她自己在信里形容的一样,在人群里不是很显眼,可能不是很容易被人记住。但就是这一抹淡淡的指甲油色,说明之华也是个有小心思、有小幸福的人呐。

于是周迅在片中的指甲油色就成了《你好,之华》全部宣传物料的主题色。

甚至在昨天的首映礼上,周迅也特别穿了“之华蓝”色的外套和系带凉鞋。



围绕着这个颜色,片中所有人物的穿搭也都意外和谐起来了。与之华关系越近的人,就越显现出“之华蓝”。当时发布海报后,许多网友都问这些好看的羊毛衫有没有链接……


不仅衣服,片中许多场景也被刷上了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之华父母家的栅栏,之华之南小时候家里的门,学校里的围墙,帮之华收信的老人家的门等等,都是蓝色的。整部电影多数时候的色调也是偏清冷的。




当然电影也不能一味往上堆砌蓝色,岩井俊二还用了补色,也就是蓝色的对立面橘色。一冷一暖形成对照,可以用来丰富色系搭配、区分不同时空、表达不同情绪等等。上面的羊毛衫就能看出来。另外,80年代东北流行的红砖房+蓝色铝合金窗装修组合也被岩井导演敏锐地捕捉到了画面里……


冷暖色调对比的手法,在《花与爱丽丝》时期就有了。《你好,之华》里最打破整体清新淡雅色调的一场戏就是胡歌在酒馆里那场了,因此他的衣服、布景、调色都充满世俗和蒸腾的气氛,与青春时期的纯净美好格格不入。有观众看完说感觉这场戏有点“跳”,那就对了,谁叫胡歌演的是个渣男呀。


这样看来,《你好,之华》似乎也可以套用另一个片名——《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恋爱的点睛之笔:红色】
在《情书》里,岩井俊二特意将两人书信往来的信箱漆成大红色,放在小清新画面里很夺眼球。这个信箱是一段秘密恋情浮出水面的开始。


《情书》讲的是女主角博子艰难走出失去爱人藤井树的痛苦,一开始她穿着黑色的衣服躺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上,心情低沉;等到后来她再次跑到雪地上喊出那句著名台词“你好吗?我很好”时,已经换上了红色的毛衣,象征着她终于放下过去,迎来新生,也开始尝试接受新的感情。


《四月物语》里令人印象最深的道具是榆野卯月的那把红伞,象征少女春心即将如雨水般倾泻而出。


《你好,之华》里,少女时期的之华扮相虽然有点土,但也暗戳戳换了好几身衣服。她对尹川初生好感时穿的还是一身绿色衣服,帮忙送信时开始穿粉色,最关键的告白时刻便换上了岩井俊二的“恋爱认证色”红色。


而且还是“冲破”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蓝色而告白的,真的是很勇敢了~


鼓足了如此大的勇气却还是失败了,小之华哭得让人心疼。


【偏日式的取景】
决定在中国拍摄之后,岩井俊二考虑了许多城市,一开始想选择一个温暖的南方小城,因为感觉之华这样的人应该是疏远一线城市的喧嚣气息的。最后之华生活的城市被定在了大连。

岩井俊二的母亲曾生活在大连,他对这座中国城市有好奇和向往。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大连曾深受日本影响,所以很多画面看起来确实有点日范儿。


一个典型是大连的城市布局以广场为中心,街道普遍狭窄,在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斜顶老房子,门口有个小院落,跟《情书》里小樽的住房类似。这要是换成一堆挤在一起的30层居民楼,可能就是另一种“天水围”的味道了。


成年之华走在街头的镜头,能看到背景里霓虹闪烁的小广场、密集低矮的楼房、电线杆、古老的绿邮筒。岩井俊二并没有选取任何地标性场景,选的都是这样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角落,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脱离地域色彩,放到其他国家也能成立。

家庭内景部分,剧组都是租借的真实人家,并非美术布景。可以看到岩井俊二选择的都是装潢淡雅干净、比较有书卷气的家庭,他做的唯一改动就是稍稍减少和调整了摆设的物件。


回忆部分的校园布景、服化道参考了中国80年代的真实样貌,毕竟中日学生服装风格有很大不同。但岩井俊二还是偷偷塞进了一些个人喜好,比如岩井俊二喜欢的素色透光窗帘,最适合作为少男少女互诉衷肠的背景了。



【糖水片标配:大逆光】
岩井俊二非常喜欢用自然光,且经常将主角置于逆光中,不惜让脸部看起来有点黑。当然,有时候也能勾勒出美丽的轮廓光,这现在几乎成了小清新糖水片的标配,给人青春美好的感觉。


《花与爱丽丝》最美的镜头,苍井优在逆光中翩翩起舞。

《你好,之华》同样如此,窗外总是阳光明媚的。



【大全景抒情段落】
可能是油画出身的关系,岩井俊二电影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非常有油画感的独立段落,背景瑰丽宏大、色彩艳丽饱满,人物只占很小一块。这样的画面往往承担的叙事功能不多,主要就是抒发情绪,美得令人惊叹。

比如著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场,站在绿油油的稻田里的忧郁白衣少年:


《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里,樱花的存在感有时简直比人还要高:



《梦旅人》结尾就不用说了,美成绝唱:


相比之下,《你好,之华》在追求画面唯美上有所克制,更接中国地气,但偶尔还是会有很岩井俊二的独立段落冒出来,比如晨晨放飞小鸟的镜头:


没有近景和特写,只有一个仪式感的大全景,却是全片最大的泪点之一。后知后觉刚刚开始面对死亡的小男孩晨晨向天国的妈妈寄去一封信,上面写的也是问候藤井树的那句“你好吗?我很好”。这一刻,这个小男孩长大了。

【与《情书》的细节呼应】
作为升级版的《情书》,《你好,之华》在若干细节上都呼应了《情书》。

比如一开始就是之南的葬礼画面,镜头机位很低,观众眼前布满洁白的花瓣,前来吊唁的人们只剩远处影影绰绰的身影。让人想起《情书》的开头也是博子躺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也是她即将前往心爱之人的葬礼,机位由低到高一点点升起。

两个藤井树、之南尹川在中学校园里都被周围人撮合,但都没有真正在一起——两对青梅竹马都曾一起担任学生干部,都一同去过图书馆,可他们之间的情书都没能传达成功,最后也都擦肩而过了。


藤井树的“情书”是一沓借阅卡
少女时期的树曾在雪地上发现一只死去的蜻蜓,小男孩晨晨也在地上看到一只死去的小鸟,他们彼时都还不明白所爱之人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连博子的感冒也被少女之南继承了——她们都用一个口罩把自己隔离于仰慕者的关怀之外,表明都是对爱情比较迟钝和木讷的女孩。

在《情书》里,藤井树在医院里回忆父亲去世那场戏,一束光将回忆和现实串联起来;


《你好,之华》尹川重回校园后,恍惚中也在走廊的一束光里看到了昔日之华之南的身影,然后才反应过来她们是之华之南的女儿。

早年岩井俊二在创作《情书》剧本时,就是听中村由利子的钢琴曲得到的灵感。多年来岩井俊二一直想邀请她合作,这次《你好,之华》终于达成心愿,中村由利子将岩井俊二亲自创作的配乐完美演绎了出来。

【更复杂的人物关系】
《你好,之华》里面的许多人物关系都可在以往作品中找到影子,比如睦睦和飒然,之华和之南,她们是互相分享秘密的小姐妹,但也怀揣各自的小心思,就很容易想起《花与爱丽丝》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等片里的姐妹花设定。




但中国的特色是家庭联系更加密切,三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要比日本强得多。因此《你好,之华》展开了一幅更加宏大的家庭关系画卷,衍生出更多支线情节,不仅描述之华少女时代和成年后的情感,还连带着体现了女儿和婆婆的懵懂恋情。相比之下,《情书》里虽然也有父母的戏份,虽然也是散淡的穿插多线叙事,但配角们的形象要单薄得多。

而之华和尹川多年后的再次遇见,更呈现出一种超乎爱情和暧昧的感情,用秦昊的话说就是上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能领悟到的感情。这大概也是岩井俊二对爱的新一层领悟。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之南的渣前夫如是说。他真的很渣吗?其实也不一定,感情的事情,谁都说不清。


据说片中那本名叫《之南》的小说,岩井俊二真的写出来了,并且也有意拍成电影。或许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中学时代的之南、之华、尹川究竟经历了什么。

今天还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叫《最后一封信》的新条目,似乎是日版的《你好,之华》,由松隆子、广濑铃、福山雅治、神木隆之介主演,阵容同样强大,不知是否能成真。《你好,之华》+《之南》+《最后一封信》,看来这么多角色在岩井俊二脑海里又发生了许多新的故事,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开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氢原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55162/


《之南》是关于两人大学之后的故事,没有出现在30年后的书信中,也没有出现在之华的回忆里。因为它的主人翁是之华,而不是之南。

一开始尹川就知道是之华替代的之南,在车站,他想知道,那本小说她是否看了,是否已经看出之南的原型是之华。然而并没有。

大学那段是局外者完全不了解的情节,只有当事人尹川、之南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之南与之华渐行渐远,并且没有将《之南》与之华分享。从小都是之华嫉妒姐姐,那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之南嫉妒之华。

尹川与之南的故事,在尹川说把情书扔掉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尹川错过的人不是之南,是之华。之南也知道,她错过的人是尹川。张超是她面对错过的救赎,是之南为结束这段感情找到的一个出口。所以之南与尹川会分手,会抑郁,会再也没有去寻找尹川,所以尹川在之南的遗像前会说她傻。

《你好,之华》,自始至终尹川都在和你通信,用最隐晦的方式讲述初中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因为多年之后,在尹川初中的那段回忆里,出现最多的不是之南,而是可爱的妹妹之华。这也许直到你看完《之南》后才会了解到。

影片有两个最难解释的地方,一个是标题,一个是之南为什么会跟尹川分手却还保留着他的爱。如果把《你好,之华》看作尹川写给之华的情书,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一切都是因为尹川在两个错误的时间,喜欢上两个错误的人,才造就了姐妹两的人生。

影片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点,尹川发给“之南”的短信,以及中学时之华写给尹川的表白情书,都出现了“喜欢”。

(再补充说一下对张超这部分情节的看法:

张超说自己是想证明给天子骄子们看看,自己能把之南追到,但其实,他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有魅力。

之南与尹川再次相遇是大学时期,此时也是姐妹俩关系渐渐疏远的时候,再后来是张超的出现,再后来是分手。但之后的之南对尹川的感情较之初中时期,加深了很多很多。这其中的缘由,自始至终只有她和尹川知道。

在尹川写给第二个“之南”的信中,是对初中生活的回忆,却回忆最多的,是跟之华的故事。他俩相识、代送情书、矛盾产生、告白等等,因为在尹川心里,已经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之华。大学跟他在一起的之南也察觉到了这点,然而之南也陷入对尹川的爱恋中。以及对妹妹的嫉妒中。

所以说尹川在两个错误的时间,分别喜欢上了之南和之华。

后来的之南是痛苦的,她想要结束这段感情,却又陷入其中。直到张超的出现,之南找到了一个逃避的方式,同时尹川也没有过多的挽留。

张超就是捡了个大便宜。但结婚后他也察觉出之南对尹川仍然念念不忘,再加上他的暴脾气。家暴,加上对尹川的疯狂思念,之南患上了抑郁症,最终走向自杀。

同学聚会上的尹川第一眼就认出了之华,他从上海回到家乡想要寻找的人其实是之华,并意外得知之南的死。

他说之南的死,自己也有责任,是因为他对之南的离开妥协了,他知道之南对自己的感情,知道她跟张超在一起的原因。

尹川去找张超,更多的是出于对之南的愧疚。

@童年的流星 提到之南抽屉里那封同学聚会的邀请函,可能是之南自杀的导火索。非常棒的一个设定,之南疯狂思念尹川,却不敢再与他相见,回忆涌上来,无法再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了自杀。)

金马奖周迅的访谈,关于指甲颜色的由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徐若风(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46634/


看完《你好,之华》的刹那,是恍惚的,这种恍惚感延续到整场映后的见面会,直至散场。

这是一部我期待良久的电影。而在看之前,也绝对不会料想到——岩井俊二竟然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


印象中,岩井俊二通常是纯粹地聚焦,很少将格局铺设地那么庞大、主支线又如此散落。他在《之华》里采用了《燕尾蝶》般的大型群像架构,以十分冒险的方式不断地更换人物重心,来完成对群像的描绘。而其中“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等元素构成的人物间的互文与观照,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代际与家族志的空间。

周迅饰演的之华,因为姐姐之南的突然自杀身亡,选择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秦昊),尹川在同学会中途跟随之华逃出,两人因此交换了联络方式。

这场邂逅产生的能量,蔓延了整个冬天,这个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各自展开各自的故事。过去与现实的交织,让记忆在不断涌现的书信、小说中回暖,之南生前的秘密随之被一点点揭开。


在这个故事里,人到中年的之华承担的是穿针引线的角色。她平凡、温良,并抱有着尚未殆尽的几分天真。她期待被发现,也引导着所有人去发现。周迅很好地代入其中,不动声色地演出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活动。

而更多的笔墨与爆发点,则来自于张子枫饰演的少女之华/周飒然,以及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之南/袁睦睦。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分两类,而在“纯爱向”的这类电影里,他很少对爱情进行直接的刻画。他常常的做法,是把这层暗恋的情感藏匿在日常中,来更多地表达“错过的美好”,尤以《情书》和《四月物语》为代表。在这两部电影中,朦胧的爱恋似乎永远不能被说破,深藏不露,才能在最终予人落幕时刻的美感和以岁月为诗的怀恋感。

《你好,之华》在延续的同时,却又打破了这一点。

专门说说全片对我来说最动容的一段吧,关于少女之华那几场失败的告白。

她喜欢上了中考前转校来的尹川,但尹川却委托之华,向她姐姐之南传递情书。在不断旋转的镜头中,之华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开口,犹疑、难过、委屈、故作开怀般的不在意,迅速地在她的脸上出现着。她背对尹川,迎来了人生第一场未曾开口便以失败告终的告白。张子枫在表演这段时没有用多少表情,便自然而然地把人物即时的复杂感受有力地传递出来,令人设身处地。而之后的几场戏里,她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


之华没有把那些信递给姐姐,而这终于被尹川识破。当他去找她讨要说法时,巨大的愧疚仿佛麻痹了她的四肢,让她只能机械地重复着道歉。之华想要道出实情,却无法做到,终究偃旗息鼓。这是第二次未曾出口就失败了的告白,她意识到自己也许已经把“最后的可能性”都葬送了。

没有退路后,之华选择把那叠情书全部交给之南,然后当面去找尹川,交给他一封卑微却又带着“最后勇敢”的情书——“我喜欢你。我们能做朋友吗?”之华的第三次告白,包裹着一个少女害怕失去的恐惧。她把自己的心意全然裸露,但还是不敢有所奢求,只是想成为一个朋友,却仍旧是失败了。


遥相呼应的是,在临近结尾之时,电影才告诉我们,周飒然想要留在老家的原因,只是因为怕到了开学时看到同桌,掩饰不住自己的心动。

这个原因朴素、真实地有点好笑,却又莫名地和少女之华的心事联系到了一起。这段情感对当时的她们而言,都是天大的事——该如何选择面对,如果犹疑,是否就会错过;如果错过,是否就会后悔。

这是岩井俊二在《情书》中就使用的,通过设置“镜像”来反观人与人之间、不同时空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不仅在寻找着影片开头设立下的“之南为何会走向自杀”这一悬置的疑团,同时也在寻找着每个人被“他人留下的痕迹”所默默影响的人生。如《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之华的痛楚、之南的自杀,都是错过。它们最终既化为一道道诉满失落的涟漪,又化作漫长冬日里的一点暖阳。放映结束之后,大家似乎都无沉沦之意,反在追问岩井俊二,何谓“最好的自己”。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所给予的愿景:

我们的人生由错过组成,常常不能如愿,每个人都总要被迫长大,面对自己童真的失落。

但学着继续向前走,总还是能够看到不同的光亮。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