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饶晓志
编剧: 饶晓志 / 雷志龙
主演: 陈建斌 / 任素汐 / 潘斌龙 / 章宇 / 王砚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贵州话
上映日期: 2018-11-16(中国大陆)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慌枪走板 / A Cool Fish
IMDb链接: tt9282616 讲真,《无名之辈》的名字和海报,真的是没有任何吸引力,是那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人滑过的国产片,但后台太多人安利,再加上看到豆瓣的评分8.4(目前),于是我抱着极高期待,去看了《无名之辈》。

先说《无名之辈》的优点,影片让我惊喜和意外的,是它的野心,在创作类型上《无名之辈》被众人套上了黑色幽默,喜剧的标签,但影片想要表达更多的东西,在执行上其实是合格甚至是上乘的(后面会说不足)。

从对方最不堪的痛苦开始,才能触碰到彼此灵魂最深的爱。
而这种慢慢体会到爱的过程,完全被任素汐演绎出来,她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仅有的五官表演,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力和微表情。
还有就是任素汐小便失禁时,之前她的霸道和蛮横都荡然无存,她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她最终显露了自己的惊慌失措和求饶,这也是她为何轻生的重要理由之一。
一个人对生活绝望,不是因为病痛和折磨,而是觉得没了尊严和爱。
而任素汐的高光时刻,是在和陈建斌饰演的马先勇的兄妹对话上,任素汐选择了原谅她哥,也是对命运不公的原谅,但原谅不代表需要继续前行,相反是想放下一切更轻松的面对死亡,这也是我觉得影片最高级的处理。
大家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也很想看到一个独角戏任素汐版本的《无名之辈》。
为何大家觉得任素汐的故事线最好看,除了任素汐的表演,还有就是任素汐人物动机十分流畅和真实,只有真实自然的人物动机,观众才能因此产生共鸣,而不是因为她高位瘫痪导致观众产生怜悯。

所以我们能从任素汐的角色中,看到我们曾经生活的不堪,也能感受到角色面对无尊严生活的绝望,任素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能从她的性格看得出来。

马先勇为了做协警,不惜一切去冒险侦查破案,这和《暴雪将至》的主角人设十分相似,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暴雪将至》的余国伟,动机目的是发自内心的原始表现欲,这一种自负的探案欲,以至于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
而马先勇的动机,我们倒推回当晚马先勇出车祸时,职位丢了,老婆死了,妹妹瘫了,女儿疏远了。
所以马先勇重新拿回协警这个职位,是为了试着重回他人生的正轨,因为他不能让老婆起死回生,不能让妹妹重新站起来,不能让女儿对他选择原谅,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拿回自己协警职位,这起码能找到以前正常生活的一点影子。

可惜的是马先勇这一条线,被《无名之辈》的多线性叙事给打乱了。
至于其他角色和其他线,看下来总感觉是一部伪多线性叙事结构,离《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追凶者也》,《心迷宫》还差一段距离。

换句话说,眼镜和大头当初如果躲进了一个空房间,不久大头还是会收到了霞妹的信息,然后大头被眼镜训斥,两人闹崩,大头离去,任素汐在不在场,都没影响他们两人的矛盾冲突。
只是说,他们去的不是空房间,而是一个有任素汐的房间,而任素汐的故事还挺好看的。

你们会说《疯狂的石头》等片子的多线性叙事,同样也是因为巧合绑定所有人物,但大家不要忘了《疯狂石头》的细节,影片的所有巧合事件,每一个事件的决定和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事件,而且每个事件的核心都是石头,这才是多线性叙事有意思的地方。
但是《无名之辈》不管是任素汐的线,还是逃债线,要债线,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九孔爱任素汐的线,都对枪的线索没有任何帮助,随便拿掉一条线,故事结局的走向,最终都不会变。

我们再来看《心迷宫》,影片里所有的人物的故事线,都聚焦在那具尸体上,每一个人的动机都不一样,他们之间故事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却紧紧锁定。

所有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无形中绑定在一个节骨点上,这才是多线性叙事的精髓。

我不做杠精只说最明显的,就是第三幕大结局片段。从故事剧本角度来说,影片是希望在第三幕里,用一个事件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再来个升华,这也是几乎所有主流电影的第三幕叙事结构。
《无名之辈》也是这么操作的,影片把几乎所有人物聚集到“悼丧”大会上,比如马先勇为了寻枪,高明为了尊严,黑社会为了讨钱,警察为了破案,大头为了追女孩,眼镜为了...成全大头,热血高校生为了...热血(我???)。

或许吧,由于评分和大伙的安利,让我对《无名之辈》期待太高了,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抱有太多对人物和故事的延伸的渴望,虽然看下来觉得影片在某些方面很出彩,但片中的问题,深究下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制造更多惊喜。
我的综合评分是7.2,豆瓣8.4确实让我觉得惊讶,或许“笑中带泪”这样的国产杂糅类型,已经成了国产电影类型重要标杆了。
如今国产电影如果不“笑中带泪”,貌似评分都上不去了,诚然“笑中带泪”类型很讨喜,但真正高分电影,应该不能止步于“笑中带泪”。

似乎大家开始习惯并喜欢用电影的“故事”好与不好,来评价一部电影的质量,比如看得懂并感动到自己的就是好电影,稍微过于晦涩就不是好电影。
大家也开始忘了电影的光影感,镜头语言,麦高芬,影调,甚至是基本的蒙太奇。
大家也完全不在乎一部电影结局是否“伟光正”,情节是否太过于“情景话剧”,人物对白是否大于影像空间表达。
《无名之辈》的高评分是否预示着,电影的套路业绩,已经远远大于电影艺术本身了呢?观众是否还能回归正常理性,去看待那些曾经打开更大格局的经典电影?!
这,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无名之辈》实在太过分了,真的。
你说,一部扎扎实实的荒诞喜剧,爱情戏居然这么好看,简直是犯规!
更过分的是,两个男女主人公,明明跟俊男美女丝毫不沾边,故事背景还是十八线小城镇的设定,竟然有种又土、又虐、又甜、又深情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电影院走出来后,我觉得我需要写篇影评,重新梳理一下自己饱受冲击的爱情观。
“数三声不开枪,你就是个趴皮。”
“疯婆娘。”

《无名之辈》剧照

《无名之辈》剧照
然而,《无名之辈》作为方言电影,采用了以贵州话为主的西南官话系统,这骂起人来,就有滋有味了。
任素汐饰演的这个毒舌泼辣女,骂起人来一分钟不带重复,既有对对方多位亲属的诚挚关怀,又有融合了当下叙事情景的即兴创作,功力确实非凡。
她骂的人,是两个持枪抢劫的劫匪,这两人为了逃避警察追捕,从她家的厕所窗户中溜进来,打算借她贵地,避避风头再走。
这个包含冲突的浪漫开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著名爱情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经典台词:
“世界上有那么多小区,小区有那么多居民楼,你却偏偏梭进了我这一间。”
这两个劫匪很快就发现,这女的虽然骂人厉害,却是高位截瘫,全身只有头能动。这样的人质可太省心了,只要没有人来,在这儿躲多久都不成问题。
但其实问题很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她想死。
为此,她不惜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对这两个劫匪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多维度的羞辱、挖苦和谩骂,简直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就是为了激怒他们,让他们一枪崩了她,给她一个痛快。
尤其是其中那个外号“眼镜”的劫匪,看起来凶神恶煞,自称杀人如麻、穷凶极恶,又自尊心极强、怒点极低,一点就炸,简直是完成她寻死心愿的最佳人选。
然而,没想到,他在两人的交锋中,却屡屡败下阵来,拿这个女的一点办法都莫得。
由此,产生了本节开头的那两句对白。
一个想死的毒舌残废女,和一个想活的憨皮劫匪男,80%的对白都在互相辱骂中产生,能擦出什么爱情的火花?
“你叫胡广生?我叫马嘉旗。”
这个叫“眼镜”的劫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江湖上闯出名堂,恶名昭著、逞凶斗狠,因此他出山第一件事,就是持枪抢劫。他的思路是,先稳定起步,从没有保安的手机店开始,再逐步提高难度,有了丰富的抢劫经验后,再去挑战银行之类的大目标。
知道他抢了一大口袋手机,这个毒舌残废女又开始趁机羞辱他,说现在的手机都有自动定位,警察想要找他,直接一查位置就能人赃并获。
吓得他赶快把手机倒出来,检查有没有关机,这才发现一个大乌龙——他抢的手机,都是用来展示的模型机。
不仅如此,本地新闻大肆报道了这件乌龙劫案,称其为“年度最笨劫匪”,手机店拍下的监控视频还传到网上,被网友恶搞成鬼畜视频,弹幕满天飞。
面对这样巨大的羞辱,“眼镜”奔溃了,他觉得,你可以打老子骂老子抓老子,但不能这样耍老子嘛。
丧失尊严的人,不止是他。就在他颜面尽失的这一刻,传来滴滴答答的流水声。他旁边的这个女人,因为高危截瘫,在这两个陌生男人面前,小便失禁了。

《无名之辈》剧照
这个张力十足、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我想起我之前发过一条广播:
任何一种触及灵魂的深刻感情,都是从理解对方的痛苦开始的。
因为这个彼此理解的珍贵契机,他们故事的主角,从“毒舌残废女和憨皮劫匪男”,变成了“马嘉旗和胡广生”。
“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在马嘉旗的苦苦哀求下,胡广生终于答应帮她自杀。不过,他问她,死前有什么愿望想要实现?她的愿望,竟然是想拍一些站着的照片。
于是他和同伙一起,把马嘉旗搬上天台,拿来相机,用各种方法帮她维持站立的姿势。

《无名之辈》剧照
再找来绳子捆着固定。还是不得行。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她平放在地上,在从高处俯拍,这样照出来,就是站着的了。
完成心愿时,马嘉旗笑得非常开心,自从她截瘫以后,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这样笑过了。
按照她的想法,心愿完成后,就该死了。
原本是想让胡广生把她从天台上推下去,坠楼自杀。胡广生下不了手,没同意。
又想让胡广生帮她开煤气,中毒自杀。胡广生倒是同意了,可在离开之前,马嘉旗提出了另一个新的愿望:让他抱抱她。
到这一步,两人看彼此的眼神,也足够表明这两人之间牵牵绊绊、难舍难分的情愫了。他们的感情,原本就是建立在彼此理解对方痛苦上,要说这样还不叫“真爱”,我是不信的。
抱完之后,他给她放歌听,说:“等你睡着我再走。”

《无名之辈》剧照
“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胡广生当然要走。
《无名之辈》作为多线叙事结构的电影,马嘉旗胡广生这条线,只不过是四条情节线中的一条。他们在这个居民楼度过的一天,不过海市蜃楼,难以长久。与另外三条情节线千丝万缕的联系,迫使胡广生注定要离开马嘉旗,奔向自己籍籍无名又在劫难逃的残酷命运。
我想,直到那一刻来临,他大概会想起,有一个人还在等他,一起走过剩下的人生之路。
最后,强烈推荐任素汐作词作曲并演唱的《胡广生》,非常好听。
谈到创作这首歌的契机,任素汐说道:“戏拍完后,我待在那个情景里,有一阵子出不来。我思索了很多这个人物的命运,太想表达,写下了这首歌,希望为这段人物关系画上一个句号。”
这也是她第一次为一个角色提笔创作,用一首歌来告别电影中爱过的角色,这很任素汐,也很浪漫动人。当然了,以催泪指数来说,这首歌又犯规了。
当任素汐尿裤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快哭了。
然而当她在天台上摆出各种明媚的姿势,绽放笑容,无奈搞怪的时候,我大声笑到不能自已,同时眼泪大颗大颗夺眶而出。
我真的不是什么感性的人,也不是什么高级品味的人,我就是突然不知道怎么了,笑了又哭了。
在我的心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放下尊严”的故事,也是一个“学会与自己妥协”的故事。
一、
眼镜与胆小的自己妥协了,当他丢下枪,看着空中的烟火,他的眼神从愤怒,到绝望,到自嘲,也许还有一些其他什么,我解读不出来,也表达不出来,但是我似乎感受到了很多他的感受,当他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大哥,承认自己很蠢,最可怕的是,承认自己很没种,自己就是个胆小鬼的时候,他才真正成了自己的英雄吧。
二、
任素汐与没用的自己妥协了,当她被毯子蒙住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就要跟自己被摧毁的尊严一起死去,她真的活不下去了,可是当她听着眼镜炽热的音乐,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她决定活下去了,有什么呢,没用的人多了去了,可笑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他们都拼命地活下去,努力朝着像个人的样子活下去了呀,她终于不想逃跑了。
三、
大斌与爱情里卑微的自己妥协了,大斌说,我从不在乎她以前是做什么的,我只在乎她以后是做什么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卑微,是懦弱,这简直就不是个男人,可是他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连命都可以不要,何况只是妥协呢?爱情都是需要妥协的,没有人可以在爱情里活的高高在上,不是吗?
四、
高明和他的小三都与不要脸的自己妥协了,高明说,我爱上你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儿子就没有父亲了,小三拼命劝高明离开,为了高明去拼命,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他们不需要标榜自己是为了爱情,他们也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要脸,他们承认自己活该,犯下的所有错,他们都坦然接受惩罚,他们再也不需要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而犯下更多的罪恶,他们解脱了。
五、
马先勇与愚蠢的自己妥协了,他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没有做错过,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把家人照顾的很好,可以赚钱,很有工作能力,可是他没想到正因为这样的执拗,他却给家人带去了越来越多的伤害,他的婆娘死了,他的妹妹瘫了他也没去照顾,他的女儿在学校不好好上学他只知道打骂,他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证明自己办不到的那些事情,当他最后中枪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也许会有些害怕与家人就这样分离,以后家人再也没人照顾了吧,也许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愚蠢吧,他妥协了,去做一名踏踏实实的保安,用现在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他终于轻松了。
六、
编剧似乎也与“出轨”的自己妥协了,他没让眼镜“帮别人自杀”,没让“校园斗殴”的集会发生在校园,没让走在边缘的憨匪逃过法律的制裁,也没让做事极端的马先勇当上协警,可是作为一名好普通的观众,我多希望任素汐就在煤气中睡去,我多希望大斌可以带着爱人回到老家过上平静的日子,我多希望马先勇拿命找回来的枪可以让他当上协警。
可惜,命运从不妥协,能妥协的只有我们自己。
多么残忍又热烈的真相。
(以上仅是无名之辈的自己的观影体验记录,不代表电影创作者真实的想法。)
(空写任素汐,自然不如那年采访后写的《聊张一曼啊,还是得听任素汐》。但就算俗了些,浅了些,尚且可以为这电影和这些好演员摇个旗。)
电影虽叫《无名之辈》,却不该籍籍无名。毕竟这样的国产好片,一年难出几部。

在这小城里,发生了一宗乌龙劫案,继而一群看不清前景的失落小人物被串到一起,各自命运都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好故事,有陈建斌、任素汐、潘斌龙、章宇、王砚辉等好演员来保驾护航。

从导演话剧到导演电影,饶晓志曾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你好,疯子!》(2016)来小试牛刀。

提及与同类电影的不同,他说这个“关于尊严的故事”,会“更着力于情感上”以及“小人物对世界的看法上”。
而对好演员的提携,以及对演员另一面的激发,他都延续了下来。

《蠢蛋》
大家应该都记得两年前的《驴得水》,起初不被看好,但最终8.3的高分让它雄踞当年豆瓣口碑榜榜首。
人气飙升的女主角任素汐在此之后参与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无名之辈》(《提着心吊着胆》摄于《驴得水》之前)。

她挑战了一个高位截瘫的角色马嘉旗,脖子下面直觉全无,就跟在《蠢蛋》中那样,坐在轮椅上,全靠一张脸表演。

一副“老子”口吻自居,能看准对方的七寸,把嘲讽、针砭如金刚指般狠狠压上去。
这样的“悍妇”,就连狭路相逢的“悍匪”胡广生(章宇 饰)与李海根(潘斌龙 饰)都要退让三分。

马嘉旗与两个不速之客之间的喜剧效果出来了,但《无名之辈》并没有止步于此。
她外表彪悍,不畏生死,但究竟经历过什么惨剧才会导致身体报废,内心荒芜,会逐渐被抽丝剥茧出来。

到底是任素汐,处理起来,精当,戳心。

饶晓志觉得,“不用方言,电影的魂就出不来了”,因为“只有方言才能给我这种灵感,从而显得生动”。
有了这样的语言根基,才好让演员去碰撞,才好“让电影充满生活的质感”。

她把马嘉旗从舞台搬到大银幕,也把戏剧强大的张力、幽深的功底给搬了过来。
在跟演技过硬的陈建斌、章宇、潘斌龙同台飙戏时,他们互相成全了小人物的尊严,更成全了演员本身的尊严。

回想当初,《无名之辈》本来叫《荒腔走板》。
所谓“荒腔走板”,本意是指演员在唱曲时音调不准,不合板眼。
后来这个戏曲领域的成语被引申为说话离题,举止失当。

电影对焦的多是蝼蚁般的普通人,在被命运逼急的某天,纷纷做出了偏离轨道的行为。
比如去抢劫,去打架,去寻欢,去求死……

自认荒腔走板的无名之辈,其实你我都是。偏离准则,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压抑不住负面情绪后的预言。

唏嘘之余,又觉得电影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招式很是过瘾。
而只要回顾过往,就能发现任素汐也很“荒腔走板”。

《驴得水》的《我要你》唱得清透又伤感,《无名之辈》的《等一等》依然值得大家在片末等一等。
她在节目中开嗓,唱歌也好,朗诵也好,都是宜人而动人的。

在《天天向上》中唱《我要你》
用电影里的台词,就是“做大做强”了。
她17岁就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但大二时,机缘巧合地,被师兄师姐们带到了话剧舞台上。

《一出梦的戏剧》幕后照,来自新浪微博@任素汐
以《人之初》参加中戏“戏剧小品大赛”并获得最佳演员奖等肯定后,她渐渐接触到了许多优质话剧。
她继续与裴魁山合作《一出梦的戏剧》和《回归》,也跟各种团队合作。
郭德纲的《唐伯虎点秋香》,李国修的《三人行不行》,张慧的《学一学鸽子》等等,都有她的身影。

《学一学鸽子》现场照,来自新浪微博@任素汐
话剧让她在舞台上扬名,但同名电影的火爆,让她获得了大批剧场以外的粉丝。
她值得这样的追捧。十多年的舞台功底,演技吊打大批所谓的演戏之人。

刚火那会儿,她会认真地给每一个在微博上留言的人回复。
只是后来粉丝数量飙涨太快,再也没法逐一回应,对此,她还表示过不好意思。

所以在电影播出后,她又回到舞台演《驴得水》,还有《蠢蛋》和《学一学鸽子》。

《驴得水》
于是等了两年,观众才等来她在《驴得水》后接拍的第一部电影《无名之辈》。
如果说她有什么是急的,那便是电影的质量与口碑。
以及,当排片被挤压时,对自己不是天王巨星,没有强大号召力而遗憾。

我们看着她从导演轨道转到了演员轨道,又从舞台跨到了银幕,还拿起了麦克风。
每一样都做得妥当,天赋之外,也是修为,修了能耐,也修了品性。

在《无名之辈》中同样表现亮眼的她,贡献了充足的笑点与泪点。
就像《提着心吊着胆》和《驴得水》等作品那样,她总是群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重要,出彩,却从不僭越。
总有一天,她会离“无名之辈”越来越远,但我们始终有理由相信,她的演绎,就是值得沉浸与追随。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