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马思宇 / 仁恪
主演: 王千源 / 鹿晗 / 齐溪 / 乔欣 / 吴越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0-09-02(中国大陆)
集数: 12
单集片长: 34分钟
又名: Sisyphus
IMDb链接: tt12477912
《在劫难逃》大结局播出后,评分从7分多掉到了6分多,整整降了1分。
看了大结局,感觉就像看了一篇一个小学生写的关于四维空间的科幻小说,就像看了一部耐飞科幻片——概念很高,但执行力很低。
并不代表你的概念很高能(更何况《在劫难逃》的概念也并不是多高能),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是神作,上面那几部耐飞科幻片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你看完会发现它们的题材都很好,可惜都拍得很烂。
就好比有个导演有一天看了《源代码》,于是他也去拍了一部类似的电影,叫做《逆时营救》。
他以为这部电影会成为第二个《源代码》,结果评分只有4.8,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叫“高概念,低执行”。
剧
透
分
割
线
《在劫难逃》的bug真的太多了,比如前3集的赵彬彬(2019年)和后9集的赵彬彬(2017年)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人。
观众很期待最后揭晓谜底,2017年到底发生了怎样一件事,对赵彬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让他直接变了一个人。
遗憾的是这一幕并没有出现。
导演挖了个坑,但是最后不填了。
有人说2019年的时候孙晓萌死了,所以赵彬彬疯了。
至于为什么第3集出现了孙晓萌,这是因为第1集是现实,第3集是虚拟现实,现实中的2019年孙晓萌的确死了。
姑且假设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为什么直到最后也没有讲孙晓萌是怎么死的?
既然你挖了坑,就要填坑,不能什么都让观众自己去猜。
第二个槽点,是整部剧最受关注的角色赵彬彬的结局。
你猜过他会被法律制裁,也可能会再次杀了张海峰,甚至可能改邪归正,但你万万没想到他跳海了。
感觉像是导演也不知道该怎么拍了,不知道该让他被抓,还是再次得逞,还是洗心革面,干脆就这三个都不选,让他自杀吧。
赵彬彬最开始是疯癫狂妄的大反派,演到一半变成了救死扶伤还愿意为病人垫医药费的医生,直到最后警方也没抓到他,而是他选择了自杀。
本以为赵彬彬会是一个形象很丰满的反派,然而在最后变成了一个工具人。
虽然赵彬彬不一定真的死了,也许第2季还会出现,但也不能改变他变成了一个工具人的事实。
而主角张海峰同样在最后成了工具人。
就在案情即将水落石出的时候,他却放弃了查案,选择了辞职。
观众看这部剧不就是为了看张海峰怎么将凶手缉拿归案的吗,结果演到最后你跟我说他放弃了?
主角放弃查案,大反派自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都以最草率的结局告终,这种处理方式简直让人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当然,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孙晓萌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
但是孙晓萌的剧情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她的作案动机全部都是她自己讲出来的,还有的是刘雨奇讲出来的,而不是警方查出来的——这是悬疑片的大忌。
一部悬疑片,最后是反派自己把谜底讲出来的,这说明主角太失败了。
正常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先把主角拍得很聪明,结果还总是被反派玩得团团转,从而展现反派更聪明。
而这部剧是先把主角拍得很蠢,从而衬托出反派很厉害。
孙晓萌作为幕后黑手,她一直将自己阴暗的一面隐藏得很好,对外展示出温柔乖巧的样子。
如此心思缜密的人,怎么会面对警方的审讯突然就崩溃了?显然不合理。
她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打死也不说,反正你们没证据,甚至你们连我为什么要杀张海峰都不知道。
我什么都不说,你们自己去查吧。查不出来只能把我放了,查出来了我再说也不迟。
孙晓萌的作案动机真的有那么复杂吗?以至于一群警察查了12集都没查出来,还是别人自己讲出来的。
你还以为她的作案动机有多么多么高能,结果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嘛。
看完最后一集再回过头来看前几集,你会发现警方明明很容易就能查出赵彬彬、孙晓萌、张海峰的关系,可他们集体智商下线,被这么简单的问题困扰了那么久。
赵敏明明很快就查到孙晓萌的父亲孙晨以前在十方化工厂工作,查到孙晨以前被李澜诬陷过,以及孙晨死于一场车祸,张海峰也和这件事有关。
就是这么简单的案件,足足讲了12集才破案。
现在很多电视剧是每4集一个案子,我都嫌拖沓,你这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案子,要讲12集?
但凡警方早一点查孙晓萌,分分钟就把案子破了,但他们就是不查孙晓萌,一定要等到大结局才查她。
案件虽然告破了,但是孙晓萌杀张海峰的动机仍然很牵强。
李澜诬陷张海峰,杜朝阳和付吉亮也和这件事有关,孙晓萌想杀他们我都能理解,但我无法理解孙晓萌为什么想杀张海峰。
不知道孙晨出车祸那段有没有被改过,我们不知道原来的剧情是什么样子,至少现在的版本是弧光科技的人撞了孙晨的车,将孙晨的车撞到了铁轨上,最终导致孙晨被撞死,而张海峰当时是想去救孙晨,但是没来得及。
所以弧光科技才是罪魁祸首,孙晓萌真正该报复的应该是弧光科技,而不是张海峰。
为什么她和赵彬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为杀了张海峰而做准备,却从来不去找弧光科技报仇?
我们想象一下孙晨出车祸后的情形。
孙晓萌看见有个人在追孙晨,在她看来就是这个人害死了孙晨。
现在她想杀了这个人报仇。
那么,她怎么才能知道这个人是谁?
孙晨被撞死后,不可能说张海峰和孙晓萌立马就各回各家了。
张海峰作为当事人,他不能走。
孙晓萌则是死者的家属,她也不会走。
警方肯定会找张海峰录笔供,也会和孙晓萌交流,甚至张海峰可能会亲自和孙晓萌解释这件事。
当然,推卸责任不是张海峰的作风,但至少他可以将前因后果完整地讲给孙晓萌听,至于孙晓萌原不原谅她由她自己决定。
也许那个时候孙晓萌会恨张海峰,但她长大后会明白这件事不是张海峰的错。
退一万步说,上面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孙晨死后孙晓萌马上就走了,警方没有和她沟通,张海峰本人也没有和她沟通,她不知道张海峰为什么要追她父亲,她就是觉得是张海峰杀了她父亲。
那么她肯定会去查张海峰是谁,因为她只记得这个人长什么样子,对于他的姓名、职业等信息一概不知。
既然她都能查到这个人叫张海峰,是一名警察,说明她的查案能力很强,起码比查了12集都查不出真相的那帮警察强多了。
她的查案能力这么强,她就能查到张海峰为什么要追孙晨,就能查到张海峰当时是想救孙晨,罪魁祸首是弧光科技,她真正该报仇的对象是弧光科技。
所以孙晓萌想杀张海峰的动机太牵强了,完全立不住脚。
感觉就是拍到最后圆不回来了,那就强行给孙晓萌安排一个杀人动机吧,我才不管合不合理,反正她就是想杀张海峰。
整部剧最大的谜团就是赵彬彬和孙晓萌为什么想杀张海峰,铺垫了整整11集才揭晓谜底,结果这个谜底这么水。
这感觉就像在看《走近科学》,前面是各种故弄玄虚,结果最后真相那么简单。
就像王小波说的:
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塌,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
还有孙晓萌和刘雨奇的关系也是满满的槽点。
刘雨奇知道孙晓萌的一切,他想让孙晓萌放下报仇的执念,所以提出带着孙晓萌离开这里。
孙晓萌不同意,因为她离不开赵彬彬,最重要的是她还没有报仇。
孙晓萌和赵彬彬是两情相悦,而且他们之间有秘密,孙晓萌还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的秘密,那她当初为什么要接受刘雨奇呢?
所以刘雨奇这个人从头到尾就是多余的。
你无法理解孙晓萌为什么接受刘雨奇,同样无法理解刘雨奇为什么那么爱孙晓萌,甚至愿意为了孙晓萌放弃一切。
他到底看中了孙晓萌哪一点?到底是哪一点让他被孙晓萌迷得神魂颠倒?
刘雨奇说他知道了孙晓萌的秘密,孙晓萌感觉事情败露,于是捅了刘雨奇一刀。
这一刀本来是不致命的,结果刘雨奇居然抓住孙晓萌的手把刀插到更深的地方,从而自杀。
他为什么要自杀?
既然他那么爱孙晓萌,那他有没有想过,他死了以后,如果孙晓萌报警说她误杀了刘雨奇,警方会相信她吗?
如果孙晓萌不报警,而是将他的尸体处理了,那孙晓萌就是犯罪了。先不说她和赵彬彬杀的其它人,就单单是她毁尸灭迹这一点就够她坐几年牢了,说不定还是死刑。
如果刘雨奇真的爱孙晓萌,他在自杀的时候就该叫孙晓萌拿出手机录像,他对着镜头说“我是自杀的”,说完再死。
而且刘雨奇完全不用死的,他只要告诉孙晓萌,他就是一个舔狗,他为了孙晓萌什么都愿意干,他不会揭发孙晓萌,也不会揭发赵彬彬,还愿意把他俩干的所有事都揽在自己身上,可能孙晓萌就不会捅他这一刀了。
被刀捅也是死,顶罪也是死,倒不如去顶罪,用自己的命换取女神的清白。
我还天真地以为孙晓萌接受刘雨奇是想找个替死鬼,等刘雨奇替她和赵彬彬顶罪后,她就继承了刘雨奇的财产,从此和赵彬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剧情并不是这样的,孙晓萌并没有忽悠刘雨奇替她顶罪,而是捅了他一刀。
不仅是刘雨奇的行为很荒谬,孙晓萌的反应同样很荒谬。
刘雨奇自杀的时候,孙晓萌竟然表现出很震惊的样子,然后很伤心地哭了出来。
既然他死你这么伤心,之前你又为什么要捅他呢?
意思是你单纯只是想捅他一刀,但又不想杀了他?那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大结局还有个大反转,现在不是2019年,也不是2017年,而是21世纪30年代。
刘雨奇还有一个身份,他进行了一项关于记忆的研究,可以让人回到记忆中寻找治愈伤口的可能,可以给志愿者提供重来的机会,用修复后的记忆来治愈他们的痛苦。
而张海峰就是实验的第一批志愿者。
换言之,这整整1季的故事都是虚构的,都发生在刘雨奇的大脑里。
还有人吹这个设定很高能,这个设定难道不是早就被好莱坞拍烂了吗?
什么《源代码》、《全面回忆》、《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各种花样都被拍遍了。
不说好莱坞,就是国内也早就有人拍过了,《记忆大师》的完成度比《在劫难逃》高多了。
《在劫难逃》抛开“记忆研究”的概念,整部剧就是个故弄玄虚、虎头蛇尾的烂尾剧。
你不能说整个故事都是张海峰想象的,所以就可以没头没尾。
上面所说的那几部电影,都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基础上引出一个高科技概念。
比如《源代码》,男主角不仅破了案子,找到了罪犯,还找到了真爱,皆大欢喜。
抛开男主角不断读取存档把游戏打通关的设定,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
同样的,你也不能说还有第2季,所以第1季就只挖坑不填坑。
美剧也是一季一季的出,但每部美剧第1季都是完整的故事,不会说你看了一整季了看得云里雾里的,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如果说拍整整12集就是为了引出最后的“记忆研究”,那只能说这部剧很失败,因为看到最后再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前11集至少有一半都是废戏,起不到任何推动剧情的作用,也和“记忆研究”毫无关系。
所以第1季就是第2季的加长版预告片。
但就算你是加长版预告片,你也要把这部“预告片”拍好吧。
就好比《指环王1》和《指环王2》都是《指环王3》的加长版预告片,但导演并没有因此就降低标准,仍然把《指环王1》和《指环王2》拍得很好,抛开《指环王3》单独看《指环王1》和《指环王2》也是很优秀的作品。
如果《在劫难逃》剧情紧凑点,将整个故事浓缩在3集之内,在第3集就揭晓“记忆研究”,剩下的9集讲揭晓记忆研究后的故事,这样安排就会更合理。
甚至你可以像《黑镜》一样1集就讲完,而不是用11集讲一堆没用的东西,最后给你来个自以为很高能其实早就被好莱坞拍烂了的大反转。
导演还说不可能一下做到特别完美,他相信一季比一季好。
我反倒觉得电视剧大部分都是一季比一季差。
也有一季比一季好的,但那是极少数。
因为导演往往在第1季就把所有灵感都拍出来了,拍第2季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灵感了,质量相比第一季就会有所下降。
导演还说第1季藏了很多东西,第2季会有一个更意想不到的状况。
恕我直言,第1季拍成这个样子,我不信第2季突然就能逆袭了。
如果说《在劫难逃》第1季就是导演全力以赴的结果,结果还拍得这么平庸,那第2季也注定不会有多好,说不定比第1季还差。
独生女儿朵朵意外身亡,家庭随之破裂,悲痛欲绝的刑警队长张海峰开始浑噩度日,躲进人海,独自舔舐伤口,却怎么也无法挣脱自暴自弃的心理陷阱。出乎意料的是,报复者赵彬彬正不断逼近,因张海峰的前妻乔昕被赵彬彬绑架,在老同事们的帮助下,张海峰重新出山……
这便是爱奇艺悬疑剧场的第四部——《在劫难逃》。该剧的“核”在于:
其一,赵彬彬如此年轻,他和张海峰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会如此不依不饶?
其二,为了逃避女儿死亡的事实,选择了暴自弃的生活,张海峰还能重振旗鼓吗?
其三,张海峰的女儿当年是怎么死的,真的只是意外身亡?
这三个“暗扣”看起来都不算太难解,但又足够引人好奇:这么少的故事量,能否撑起12集的剧情?情节会不会因此变得拖沓、缓慢?显然,靠“设套—解套”的传统悬疑手段,根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令人震惊的是,在看完前三集《在劫难逃》之后,发现这部剧的节奏异常的爽快、利落,犹如美剧般水银泻地,12集一气呵成,再加上王千源、齐溪等演员的精彩表演,夸它一句“优秀”并不算过誉。
同样穿越,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在当下影视剧中,在不同时空之间“穿越”已是常见的桥段。而“穿越“真的只是一种低级的影视手法吗?真的只是“开玩笑”吗?对于“穿越”,不同观众的看法截然不同。
其实,在文学领域,穿越已存在了几千年,最早将穿越手法引入影视作品的阿兰·罗伯—葛里耶已做出榜样——在《去年在马里安巴》《欧洲快车》等片中,穿越是作为结构因素而存在的。亦即:在细节上,忠于常态时间线,但在因果设置上,则颠倒时序,以启发读者思考: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既有认识,是否正确?我们所理解的因果关系,真的存在吗?
阿兰·罗伯—葛里耶是“新小说派”的开山鼻祖,且是享誉全球的名导演,他的作品曾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阿兰·罗伯—葛里耶喜欢穿越,因为他在挑战“必然如此”“这就是真相”等世俗观念。我们姑且将这种手法称为结构性穿越手法,因为在他的影视作品中,穿越是结构性因素,而非叙事元素。
而对《在劫难逃》这样一个原创故事来说,它的创造性正在于,将这一手法引入到了类型影视剧中。
单独看《在劫难逃》中的一集,几乎看不出穿越的内容,但每次张海峰历尽艰辛,成功破案,赵彬彬束手就擒时,意外便会在结局处出现。随着灾难发生,一切努力清零——张海峰犹如正在经历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苦刑,一次次将巨石推向山顶,又一次次看它滑落。生命被无用功所缠绕,永难解脱。(有趣的是,《在劫难逃》英文名字就是《西西弗斯》)
于是,张海峰与赵彬彬穿越回故事原点,重新展开博弈。而每次新博弈,都会有新的信息产生,带领观众一步步接近真相,直到案情彻底破解。
用好穿越,有三大好处
在《在劫难逃》中,穿越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炫耀性的因素,而是基础框架。如此设计,至少有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首先,全新的串联方式:悬疑连续剧的困境在于,“暗扣”总是一次性的,遇到新案,又要重新设置新“暗扣”,可每个新“暗扣”,都在挑战观众被挑逗起来的、更高的需求。其结果往往是:主人公不得不像机器人那样,一个接一个破新案,可观众的兴趣却越来越低。而《在劫难逃》利用穿越,将“一个接一个新破案”,转化成“一次次破旧案”,从而打开了一座全新的叙事宫殿。
其次,容易理解:这种不断Game Over,又不断重来,最终通关的叙事方式,与电子游戏的逻辑高度契合。对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而言,这个叙事模式实在太亲切,因每天接触,已成他们理解生活的基本逻辑,根本不用解释。
其三,弥补了悬疑剧闭合叙事结构的短板:在重视“寓教于乐”“文以载道”的文化氛围中,国产悬疑剧的结局往往是固定的,即:坏人必须失败,好人必须成功。中国观众对闭合式结局有相当高的期待,可观众喜欢悬疑,正在于它是不确定性,如果已有答案,观众何必再看?在过去,悬疑剧只能采取过程多变、结果固定的叙事策略,颇显斧凿痕迹。穿越结构恰好突破了这一困局,在《在劫难逃》前三集我们清楚看到,每一次穿越之后得到的结局都是变动的、开放式的,这样也会更吸引我们这些观众更专注于故事发展。毕竟,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悲剧。
在这样一个故事过剩的时代中,“讲什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讲”,正确的叙事策略会使熟悉的故事陌生化,产生新的审美空间。
《在劫难逃》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恰好就在于它知道“如何讲”,能把一个似乎已被很多人用过的穿越手法,玩出了新高度。
节奏快才是王道
《在劫难逃》通过结构性穿越手法,很好地解决了“如何讲”问题,所产生的最直接的红利是:叙事节奏异常明快。
在我们的美学教育中,对叙事节奏缺乏足够重视,但对当代观众来说,叙事节奏可能意味着一切——真实感是通过叙事形成的,电视剧中的“事”都是虚构,“叙”才是重点。对于悬疑剧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悬疑剧讲的是两个故事:犯罪的故事和破案的故事。故事量天然大于普通故事,想把这两个故事都讲好,必须情节推着人走,而不能像文艺片那样,为了塑造“人”,不惜让情节慢下来。
换言之,只有快,悬疑剧才能给观众以真实感,才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非是编造的。
国产悬疑剧往往忽视节奏,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太重意象性,而非具象性。
所谓“意象性”,其实就是用外部环境来表达内心感受。比如:主角出现,必然风景如画;情节转向低潮时,必然电闪雷鸣……虽然很抒情,却因创作者太居高临下,自以为拥有燮理阴阳之能,反而使观众无法进入股市。
《在劫难逃》好看,在于具象性的力量——镜头中出现一把刀,这把刀在情节中就会发挥作用,而不只是搞搞气氛。在《在劫难逃》中,看不到烟波浩渺、仙风道骨,只有器物坚硬的表面。
在《在劫难逃》中,叙事呈现出加速趋势,即情节变化越来越快,这正是结构性穿越手法带来的优势——无需再介绍案情背景、人物,特别是每次穿越回来,张海峰的信息都会增加,他能预知案情的走向,他只需拆解新困境,以及解决根本之问:赵彬彬为何如此纠缠他。
穷尽一个个案的所有可能,比大杀四方、无案不破,在叙事上,实在从容太多,只需看过《在劫难逃》三集,必然会被它的节奏所打动,大呼过瘾。
这部剧站在了三位巨人肩上
在《在劫难逃》中,结构性穿越手法还产生了另外一个红利,就是给人物塑造带来更多空间。
一般来说,悬疑剧最易落入人设黑白分明的窠臼中,只能塑造“扁平人物”,很难呈现“圆形人物”。“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是著名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概念,所谓“扁平人物”,指“某种单一色彩或特质”的人物,即漫画式人物,其优点是便于记忆,但更适合戏剧。至于“圆形人物”,则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
在很长时期,人们认为类型影视剧只应塑造“扁平人物”,所以“扁平人物”又被称为“类型人物”。悬疑剧尤其如此,因它对叙事节奏要求太高,人物只是情节的一个因素,而不能相反。
然而,《在劫难逃》中的张海峰与赵彬彬都带有“圆形人物”的色彩:
张海峰屡战屡败,他不是英雄,他是被赵彬彬拉入案情的,他依然无法摆脱曾经的折磨,所以他与老同事间合作不默契,经常沉入自己的天地中。
赵彬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衣着楚楚,相貌阳光,他并不老谋深算,甚至会被乔昕打晕,却能几次笑在最后。他所怀的怨恨如此之大,与他的经历、形象很难匹配。
然而,《在劫难逃》也给演员设置了巨大困难:毕竟不是人人能演好“圆形人物”的。好在,王千源与鹿晗的表现堪称精彩,尤其是鹿晗,一改习惯的表演风格。在《在劫难逃》中,观众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鹿晗,一个让人敬重的、会演戏的鹿晗。
穿越人人会,但如何把穿越玩好,《在劫难逃》这个原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个典范。这个典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站在加缪、阿兰·罗伯—葛里耶、福斯特的肩膀上,厚积薄发而成。从一部悬疑剧中,品味出人文精神,这可能正是《在劫难逃》魅力所在。
“迷雾剧场”的第四弹《在劫难逃》,出人意料地引入了“时间循环”设定。至此,每部“迷雾剧场”的剧集在风格和概念上都大相径庭。
曾是刑警队长的张海峰(王千源饰),在2017年遭遇了女儿朵朵的意外死亡,自此深受重创,开了家河粉店浑噩度日、自暴自弃。2019年,他却在一夜之间卷入一起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向他报复的凶手赵彬彬(鹿晗饰)点明要与他对峙,还在出逃时绑架了他的前妻乔昕(吴越饰)。
在一场意外中,双方同归于尽。但一觉醒来,张海峰却又回到了过去,赵彬彬此时还未杀人,而这一切的背后似乎与朵朵当年的意外相关。与此同时,“时间循环”也与张海峰即将迎来的又一次死亡一起,进入倒计时。
初看剧集的开篇,会联想到好莱坞相同概念的悬疑片,片中的角色们不断重启,不断引发新的“蝴蝶效应”。在情节陷入时间回环后,时空线索、人物动向、凶手与真相,每个环节之间的环环相扣都需要格外细致地做出区分与对应,这对编剧的要求极高。
就内地的悬疑剧集而言,能把这个概念玩好还是挺罕见的。《在劫难逃》目前所呈现出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次大胆且富有新意、跳脱出常规套路的尝试。
《在劫难逃》的人物剧照上,有两处文字再次强调了剧集中“时间循环”的概念。三个时态的混杂:“过去就是未来,未来即是现在”;英文剧名:“SISYPHUS(西西弗斯)”。
在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众神为了惩罚他,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由于巨石太重,每每未上山顶就会滚下山去,前功尽弃。西西弗斯只能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众神给出的理由是“再没有比看不到希望的徒劳更可怕的惩罚方法”。而西西弗斯的生命,就这样在无望的过程中慢慢耗尽,始终在劫难逃。
这个故事和张海峰在开篇的四集中不断身死、回到过去企图改变未来的情节“无缝衔接”。每一次,张海峰似乎都能找到不同的方法完结所处时空的危机,但在危机将尽之时,意外也随之出现,连着死了两轮。
第一轮,他被一枪击中胸口,警队的同事们被电梯上的炸弹炸死,前妻乔昕也随赵彬彬坠楼。第二轮,赵彬彬自问自答“-你觉得这一次,我还能再杀了你吗?-能”,就直接引爆了事先安在救护车上的炸弹,选择和张海峰、赵敏同归于尽。
张海峰的每次行动,就像在经历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又不得不看着它滑落、再来一次的命运劫数。而在暗中无形操控的赵彬彬,就是实施惩罚的那个人。
可以发现,“时间循环”这个概念在《在劫难逃》中,并非只是一个外包装,而是从里到外、从框架到内容都完全与之相结合。
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中的“时间循环”,都是第一轮时空相对复杂、完整,让观众有一个进入叙事的渠道,之后的时空在流程上则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简化;而《在劫难逃》则是第一轮时空相对简单,第二轮开始产生分岔式、开放式的叙事,环环相扣的同时还有环与环之间的迭代关系,从而让后一个时空变得比上一个时空更加复杂。而第一轮时空中遗留下来的诸多谜团、铺排下的草蛇灰线的细节,也需要我们在之后的时空里获得答案。
第4集结尾,赵彬彬救下了第三个时空中张海峰的女儿朵朵,也引出了《在劫难逃》目前最大的几个疑点:剧集中回到过去的触发机制是什么?第三个时空之后,是否还会引发新的时间线?赵彬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要不断和张海峰穿越时空相互对决?这些问题在前四集中一直都保持住了神秘感,促使人想要继续往下追。
出演不断穿越对决的张海峰与赵彬彬,双男主王千源和鹿晗都要在几个时空中演绎出不同层次的人物状态。
在第一轮时空中,张海峰消极处世、浑浑噩噩度日,他被杀人犯赵彬彬拉入案件当中,稀里糊涂地就走向了死亡。第二轮时空里,他则渐渐重振旗鼓,除了英勇追凶外,他甚至揽上了处理炸弹的担子,似乎找回了当年的状态。而第三个时空,来自2019年的他回到了2017年朵朵遇害的前夕,他需要努力扮演好自己“当年的角色”,还要制止女儿的意外发生。
王千源的表演其实无需多言,扎实地演出了三种角色状态,这对他来说并不构成挑战。值得期待的是,他这位“西西弗斯”后续将采用什么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劫数?
鹿晗饰演的反派角色赵彬彬,显然就有点惊喜了。以前的鹿晗总是被人说成是“本色出演”,而这次这个外表无公害,言行却镇定自若得令人悚然的黑衣杀人犯,确实和以往的角色形象全然不同。比如首集里“12点后审讯变脸”这场戏,有如戏中戏的表演方式,无形之中给对方下套,同时又给自己解套,被他处理得挺不错的。
赵彬彬这个角色目前在前史上的留白很多,他仿佛一个打开了全知模式的“开挂玩家”,同时还保持着神秘感。我们无法推测出他言行背后的动机,更无从知晓他为何有能力可以不断给张海峰下套。在后续的预告中,能够得知他的身份是医生。这个扭曲的人物,想必在之后有更多可以深挖的秘密。
就前四集的展开而言,《在劫难逃》的节奏是“迷雾剧场”目前最快的一部。如果之后的八集能稳在这个水准线上,那么它将会是“迷雾剧场”又一个佳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