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劳伦·希内克 / 里克·杰法 / 伊丽莎白·马丁 / 阿曼达·斯尔沃
主演: 刘亦菲 / 甄子丹 / 巩俐 / 李连杰 / 李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奇幻 / 冒险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09-11(中国大陆) / 2020-09-04(美国网络)
片长: 115分钟
又名: 木兰传说 / 花木兰真人版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
IMDb链接: tt4566758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j_movie),欢迎关注。
作者:连城易脆
一、魔改中国文化乃是西方传统艺能
著名文学理论家萨义德曾经在其代表作《东方学》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论述:
一方面,在西方的想象中,东方永远神秘、浪漫而富于异国情调,代表着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另一方面,作为西方文化“先进、民主、文明、理性、克制”的反面,东方被解读为一个集“落后、专制、野蛮、愚昧、纵欲”于一身的“他者”。
东方几乎是欧美人凭空造出来的,东方成了怪异性活生生的戏剧舞台,它刚好满足着西方观众的窥视欲和猎奇心理,刚好在西方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中代表了所谓“真实的中国”。
于是当你看到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强文化符号意义的传奇人物被迪士尼如此“魔改”倒也不会觉得特别惊讶了,因为这几乎是他们的“传统艺能”。
而“魔改”最直观的就是从人物外在形象开始:
这张“对镜贴花黄”的剧照自电影《花木兰》预告片发布之初,就引来全网群嘲,甚至被笑上了热搜,还给不少网友写段子做表情包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素材。
当然这段画面在电影中也确实带有一些搞笑的意味,所以才故意弄得夸张一些,但是这显然也反应了西方对古代中国人的一个非常刻板的想象,这可以在其他一些好莱坞的作品中找到相似的例证。
例如在《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周润发及另外一位华裔演员饰演的古代亚洲人角色形象与迪士尼这版最新的《花木兰》可谓如出一辙:
女性总是涂着比墙灰还厚的脂粉,男性总是留着怪异的八字胡须,这样古代亚洲人的形象设计风格几乎贯穿了好莱坞电影几十年,于是《花木兰》中郑佩佩的又被画成了这个鸟样。
或许你会跟我一样费解:为什么西方人会把我们描摹成这样?难道不知道我们并不接受这样的审美吗?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藏在了文章开篇萨义德的论述中,由于这些电影其实主要是用于满足西方人以自己为世界圆心对东方的异域风情想象,因此他们又怎会懂得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呢?
因此明明花木兰是一位出自北魏历史中的人物,电影中却安排她住进了福建土楼中,然而这样的差错其实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因为剧组根本不在乎这些,完全沉浸在自己意淫出来的神秘东方世界中,把那些自己可能比较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各种神奇又可笑地混搭。
比如这版《花木兰》中就又出现了这样一个穿越镜头:
没错,花木兰只是一位出现在《木兰辞》诗歌中的人物,正史并未明确记载,但是既然影视化改编采用了北魏年代对抗柔然人的历史背景,那么自然就应该要符合这样的历史设定,毕竟六学创始人有言道: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只是好莱坞在这方面可谓劣迹斑斑,之前同样由刘亦菲、李连杰主演的《功夫之王》,就是典型地把航母开翻的案例,坐拥如此豪华的卡司阵容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这些改了国籍的华裔大明星们,可长点儿心吧,好莱坞的offer有时候可真的不一定会成为履历表上的荣耀,反而可能会成为耻辱呢。
我就真想拿着巩俐下面这张眼罩妆的剧照去问问巩皇:您当时画出这样的妆容您照镜子自己看了吗?内心有过挣扎吗?
这就像“龙”这样一个概念在东方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符号,所外化出来的形象也非常不同,而好莱坞在塑造中国古代角色的时候却又习惯性地套用西方自身的文化审美体系,于是就杂交出了各种不伦不类的产品。
你看看这鹰爪功,这...真的让人一言难尽啊!
说完妆容,再说一下西方对于中国武术等方面特别自我陶醉式的想象,比如《花木兰》中多次提到的“气”这个概念。
你知道我看完电影对“气”的阐述,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吗?就是《星球大战》中的“原力”概念,如果你看过电影,会发现两者在电影中的功能是非常类似的。
就好像某种正面buff,一旦觉醒叠加后,主角就如同开挂一般无敌了。这也是非常生硬地且自以为是地用西方看似相同的概念去套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内容。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台词。
我们平时在吐槽一些不注重台词的国产电影的时候,经常会说为啥东北父亲会有一个说一口台湾普通话的儿子?因为这会造成非常强烈的违和感,令人出戏。
《花木兰》由于是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所以所有演员都是英文对白,讲述的确实一个中国历史故事,看着就挺奇怪的,虽然也还出了所谓“国配版”,也是由演员自己去配音,但是因为口型本身都是英文口型,所以对上中文对白又会出现口型对不上的情况,岂不是逼死强迫症。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电影行业也算比较普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电影中德国高级军官一家居然可以和犹太人老少用非常流利的英式英语进行交流。当然作为中国人来看违和感不会很强,因为本身都是异域文化和语言,但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熟悉的国度和语言中时,不适感就会明显增加。
还有就是台词设计都有种西方式戏剧味道,听着就很不接地气,就不像是从中国人嘴里会说出来的话。当然这些演员本身也都不是中国人了。
因此,我几乎可以断定,单单就上述这些内容就足以让这部《花木兰》很难获得太多的肯定,这和是否“辱华”毫无关系,我也不喜欢动不动就扣这样的高帽子,而是好莱坞这类明显缺乏诚意的改编作品是很难获得文化素材来源国人民的认同的。
当然这里要额外提醒本文读者的是,IMDb上的低分更多是掺杂了政治原因而带来的恶意刷分抵制,并不能真实反映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评价,未来豆瓣上的评价可能更接近大众的真实口碑,当然任何平台都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评论,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赘述了。
二、花木兰会变成西方女权运动的另一个文化符号吗?
花木兰作为中国古典历史人物,流传了上千年,自然本身是中国的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得以传颂更多的是基于对其勇敢善良、保家卫国这样优秀品质的赞扬。
当然巾帼不让须眉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形象内含。在这版《花木兰》电影中则非常明确的使用了三个名词进行概括:忠诚、勇敢、真诚。
在古代历史中,花木兰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家国情怀!
不过由于近些年女性主义意识的集体觉醒,西方如潮水般的女权运动席卷全球,使得这部《花木兰》似乎会承载更多这方面的议题,或许也会被不少人拿来作为这方面的文化符合或旗帜进行宣传和剖析。
电影中就有这样的一段台词,花木兰的母亲作为反面典型来勾勒出某种落后的女性意识,由此来反衬出以花木兰为代表的先进女性意识。
同时电影中巩俐饰演的女巫则可以尝试解读为被男性PUA或者说精神控制的一类女性,由于被长期人格打压而丧失了自我走向了极端。
剧作安排花木兰和女巫这样一对女性进行互动似乎也带有一种女性带动女性觉醒和进步的感觉。只是巩俐扮演的这个女巫突然舍生取义为花木兰挡箭的操作实在过于突兀,转折极为生硬,简直恨不得就是硬掰过去,情节设计不是太合理。
其实历史人物作为某个文化符号的含义的的确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演化,包括像哪吒等神话人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年代会因为不同的诉求而赋予其不同的内含。
刘亦菲版的《花木兰》在电影中则被比喻成了“凤凰”。
而随着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自然会随之不断崛起,于是花木兰这样的女性传奇故事因此就会得到格外的关注,近些年的各类影视化改编也层出不穷,下一章就跳出本版电影盘点一下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花木兰”。
三、影视作品中的17版花木兰矩阵
其实古今中外各类花木兰的影视化版本非常多,不完全统计也得有小几十版,但是不少年代久远或者资料不详,所以主要选取了下面17个版本进行盘点。下面表格中你一共看过几个版本呢?
对于我个人而言,最熟悉的其实还是迪士尼1998年的动画版《花木兰》,木须龙这个角色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配音由我非常喜欢的陈佩斯来演绎,效果拔群。
因此新版《花木兰》中取消了这个角色也令不少人有些失望。
当年这版动画《花木兰》算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豆瓣评分7.8,烂番茄评分86%,全球票房3亿美金。而今年这版真人《花木兰》显然在这三方面的数据都将大幅倒退。
不过动画版花木兰的外貌形象从剧照下方的留言来看,似乎也有不少人不是很买账,而刘亦菲外号“天仙姐姐”从形象上来说自然无可挑剔,并且展现出的武打招式也确实飒爽英姿。
或许这也是刘亦菲在角色试镜中可以胜出的原因吧。
另外一版我比较熟知的自然是赵薇版《花木兰》:
赵薇在其成名作《还珠格格》中就已经有过女扮男装的先例,而且性格外向开朗,确实也比较贴合花木兰这样一个传奇角色。
而电影整体展现则比较中规中矩,就是比较典型的古装战争历史剧的感觉。
以上两版,一版作为动画电影代表,另外一般作为真人电影代表,而电视剧代表我选的则是袁咏仪版《花木兰》,整体是走幽默搞笑路线。
这版花木兰和最新版花木兰中都有郑佩佩出演,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谐星孙兴扮演的灶神。
而能查到的最早的《花木兰》版本则是一些戏曲影像,比如由梅兰芳和常香玉扮演的花木兰:
而最新的几个版本的花木兰则清一色都是李鬼之于李逵的山寨货色,就像康帅傅方便面一样让人头大。
这些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宣发时机上喜欢蹭热点,会跟着对应的电影热度同步自己的节奏,来获取一些关注。
另外海报设计风格都特别接近网页游戏的质感,额外要说一下的是上面四位李鬼中最左侧的《木兰:横空出世》已经勇敢地定档国庆档了,届时我们可以看一下她的表现。
四、迪士尼的“骚”操作
在疫情发生之前,中国大陆已然是全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这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国外片方的重视,甚至出现了很多大陆特供版,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也说明了大陆市场的重要性。
然而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大厂牌似乎经常会误解大陆市场的需求与审美,单单从海报设计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左侧为《花木兰》的美版正式海报,右侧为网友宇宙台长根据大陆版海报进行再加工的模样,使得大陆版海报的乡土气息更为浓厚了。
这真的非常令人感到谜思。
还有就是院线定档时间为9月11日,比流媒体上线时间整整晚了一周,这也是让人非常困惑,纵然迪士尼拥有让全世界闻风丧胆的法务部门,比如有段子说流落孤岛怎么办?在海滩上画一只米老鼠,迪士尼法务部门就会来告你而得救。
毕竟一旦流媒体上线,盗版资源是很难受控的,那么院线在之后上映势必会受其严重影响,实在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于是就苦了“天仙姐姐”刘亦菲的粉丝们,不少都化身版权监督员在线督导工作:
还真的有点儿心疼她们。
当然这些都是电影之外的场外因素了,更多的还是希望像迪士尼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厂可以更加深入调研一下中国市场,拍出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而不是像这版被“魔改”后的《花木兰》一般的杂耍作品。
迪士尼是诈骗犯。 花木兰看完了,他们的舞美是怎么错过中国那么多好看的中国服饰妆容找到最土最俗最影楼的那一款,各种荧光色和刷漆脸真的槽点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迪士尼没有钱了吗除了外景竟然上横店加上无数的奇葩特效,好多感觉梦回美人心计天盛长歌神都龙王仙剑奇侠传。 删除了动画里的龙然后加上一个国产仙侠剧水平的玫红色工具人凤凰,你们的导演和编剧也疯了吗,哦不巩俐才是真正的工具人不知所谓她每一次出场就是为了让剧情来一个生硬的转折,每次以为会大战一场巩俐就会变身飞走,她不应该是鹰,应该是蒙面鸽王。 李连杰作为一个皇帝可能是照着门神和打猎的乾隆做的造型,真憨厚真喜庆,就是乍一看有点像2006年的狄仁杰,男主也是工具人,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甄子丹也是工具人,剧情好无聊,现在什么人都可以上迪士尼搞编剧还是中国人的钱真好骗?动画片那么搞笑为什么这个片子会拍的又不搞笑又不感人又不励志? 对了女主角刘亦菲,全程表情非常简约,我甚至有错觉这不是花木兰这是盲女的大冒险,除了熟练应用各种深呼吸喘气声刘亦菲的表演可以用一如既往来形容,毫无进步毫无惊喜,好几眼都看成了刘诗诗,是英语台词太难背了以至于忘记做表情了吗天仙?2020年了ab的演技都在进步了求求你了大女主。 对了那把贯穿全片的剑和祖传玉佩上面的简体楷书真的绝了,微软记得收一下版权费。 全篇的风景是蛮好只是会让任何一个学过地理的中国人的浑身抓狂,福建土楼外是漫山遍野的青青草地,雪山刚刚雪崩完就是丹霞地貌。 别去看了,迪士尼是诈骗犯,看困了886
补充一下,我很喜欢我举例的几个电视剧,只是说场景有点像
影评只是个人意见,不要跟我杠我不听,粉丝也离我远一点,你可以去刷好评不要打扰我给差评,反正我就是觉得难看
新兵训练提水桶那个画面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在想:完了,这不是把动画里爬杆取箭的那一段改成提水桶了吧。。。最后发现真是这样的时候,正在吃晚饭的我真的要喷饭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子,意思就是说最后还是要比谁力气大谁武力值高吗?特别喜欢动画里木兰爬杆的那一段,手上戴着特别重的秤砣,最后只有木兰能爬上顶端,不是因为她力气比其他人大,而是因为她聪明机智肯动脑,知道如何四两拨千斤。这是动画里第一个小高潮了,真人版电影里改成拎水桶真的很无语。
动画里面最喜欢的另外两个展现木兰智力的情节是制造雪崩和皇城PK1v1。真人版电影里虽然保留了雪崩,可是为什么就演绎就那么蠢呢?木兰先是带了几个头盔来了个绕后制造了后面有埋伏的感觉。可是隔着那么近为什么反派要用投石器?所以合着最后那雪崩还是反派自己智商低作出来的???最后皇城PK印象最深的是在屋顶上木兰用见媒婆时的扇子夺下了单于的剑、和木须配合让单于炸成烟花。真人版里施工现场1v1硬刚感觉直接将全篇的利益和戏剧性程度拉低了。最后那木头上的打斗真的不知是什么鬼。。。单于智商真的太低了吧,为什么要跟着木兰一起跳到木头上,为什么不直接割断绳子让木兰掉下去?
最难过的还是真人版电影里没有木须这个角色了,只有一个飞起来像风筝一样的凤凰是花家的守护神。可以理解迪士尼想拍得贴近现实,比如说没有传统的唱歌跳舞了,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巩皇演的那个女巫又是咋回事儿?最后飞身下去救木兰那一段应该配上万皇的“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的。”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全篇就是在喊假大空的口号,完全无法让人共鸣。台词写得太垃圾,就像是谷歌翻译的中国话。Honor, loyal, true, disgrace…这些词都快让我有心理阴影了。。。先开始还在思考这是不是因为英文很难表达这些中文意思,比如“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家族争光”、“光宗耀祖”,于是我又看了98年动画的英文版,发现其实英文版动画里也多次提到honor这词。好吧,那我只能怪剧本太差、剧情奇奇怪怪、台词太过于简单、演员台词功力也太差了。。。
贯穿整篇的“忠、勇、真”也完全让人体会不到。“真”这个字和“忠”、“勇”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奇奇怪怪的。美国人是真的很喜欢喊“true to yourself”的口号。但是并不是在战场上脱下盔甲散开头发才是true to yourself,也并不是冒着杀头抄家的危险在军营里自爆是女人就是true to yourself。相比而言动画里的处理真的很好。木兰是因为负伤接受治疗才被发现是女人。动画里雪地里的那场戏是继亭子里唱“自己”后的又一个关于“自己”的高潮。从“我是为了救爹爹,我并非想欺君罔上,我也是迫不得已” 到“也许我并不是为了救爹爹,也许我这么做只是想证明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我错了,我还是我自己。”我觉得这才是更有深度、更真实的true to yourself吧。
一部关于中华故事的电影, 剧本审美上却完全没有那种中式的留白,剧情推进一定要直来直去。动画里,木兰在见媒婆之前在路边帮一个小女孩夺回了被男孩子抢走的娃娃。接着在被烧毁的筒箫关,木兰也捡起了雪地上的娃娃,并放在了李翔父亲的头盔下。不需要台词,反而好像道尽了千言万语。还有动画版里,单于挟持了皇上并威胁皇上向他低头,皇上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任凭野风呼号,泰山永远不会低头。”这也是很经典的场面。可是真人版却只让人看了一个十分自信且好战的皇上。再默默吐槽一句,李连杰演的好像秦始皇啊。。。让人一秒魂穿木乃伊3的片场。
真人版电影不仅在皇帝这个角色的刻画上不太成功,在其他角色上的刻画也有点失败。动画版里花木兰的三个好兄弟性格迥异,但最后都和木兰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可是在真人版电影里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而且男女主之间好像也不来电?甄子丹演的将军也是被刻画得很单薄,不知道是剧本的锅还是演员的锅,把花木兰逐出军营的那一段竟让我一时分不清他是正派还是反派。
在全篇结尾皇上赐的剑上也刻上了“忠勇真”以及第四个字“孝”。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比起忠于国家保卫国家,替父从征才是花木兰这个故事里更感人的内核。而在”孝“以及父女感情的刻画上,动画版明显比电影版做得更好。
动画版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于木兰和爹爹的情节了。在媒婆家面试失败后,花木兰很伤心地坐在自家院子里,花木兰的父亲坐在她身边,望着满园的木兰花(感谢豆瓣小伙伴科普)对木兰说:“你瞧,今年的花开得多好啊。可是你看,这一朵还没开。不过我肯定,它开了以后,将会是万花丛中最美的一朵。”反观真人版电影,木兰媒婆面试失败后,出门看见的就是爹爹无奈的表情和转身就走的背影。第二处是动画版里,在家里人发现木兰半夜出走从军后,木兰的父亲是十分着急地淋着雨追出门,因为腿脚不便还摔倒在了地上。真人版电影里的处理好像也就是花父花母讨论了几句,说什么财产要被没收要被杀头啥的,完全看不出啥特别大的情绪波动。我真的比木兰还难过,真想求求花家的列祖列宗给木兰换一对父母吧。第三处,也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版里的场景,最后木兰打败单于立下战功,她带着皇上的赏赐回家。也是在院子里,木兰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我给你带来单于的宝剑,还有皇上的佩玉,这全是赐给花家光宗耀祖的。”花木兰的父亲把宝剑和佩玉丢到一边,抱住了木兰说:“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么个女儿,爹爹真想你啊。”“我也想你,爹爹。”(每次看到结尾的这一段都很会掉眼泪。太好哭了。)电影版里,连“孝”这个字都还要强行通过皇上赐剑、刻在剑上才能体现出来,真的太没有说服力。
本来就没期待真人版会超越动画版,上映前看到魔改剧情后也是有点担心,但最后还是为这个IP心甘情愿充值三十刀在家看完了这部真人版。唉,真的是比以前和男票去电影院vip厅看一场电影还要贵。不仅贵,还难看。
期待了很久这个电影的,因为期待,所以看的时候真的是心情很复杂。声明一下,我是怀着极大的包容心来看电影的,因为我知道外国导演拍中国背景的电影极少有成功的案例,更何况是这种有着民族情感的题材,所以看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方面心理准备:只要迪士尼有诚意、好好拍,一些小bug我可以忽略。没想到,还是被剧方的不用心恶心到了。
首先说总体感受,总体感受就是很平。不知道导演在赶什么,电影整个没有情绪起伏:看到好几个点感觉导演是不是要煽情了,结果感动的地方情绪根本上不去;某个点感觉导演要在这里幽默了,然而又笑不起来。因为花木兰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这个片放弃了故事上的起承转合,两小时都在充满深情地讲述了花木兰一生的感人故事。刚开始她有多么多么不容易,小时候家里不受待见,因为自身的女性身份受了不少歧视和打压,后来就业后进了一个男性行业后又吃了许多苦头,但是呢,花木兰充分发挥了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终于在男人的行业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其实电影刚开始一直到木兰进军营之前都还不错,木头美人刘亦菲在小细节上也难得地表情丰富了起来。没想到30分钟之后开始影片开始逐渐放弃讲故事,后面一直在抒情,巨多慢镜头,木兰冲锋了给一个慢镜头,木兰马上炫技了给一个慢镜头,木兰摔跤了给一个慢镜头,木兰射箭了给一个慢镜头,木兰卸甲给了十个慢镜头……然后宏大叙事加上恢弘的背景音,总让人跳戏感觉下一秒就要开始开表彰大会,给花木兰同志颁发巾帼奖章并评选她为年度三八红旗手。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只觉得哇好厉害好强,但是内心并没有被打动。
这个木兰很强,但是很奇怪的是,她身上没有那种感染人的能量,没办法让人感同身受。
我想了一下原因,跟原作动画相比,真人化电影变得如此空洞失去人味的原因还是在木兰这个角色的设计上。你就感觉电影里的花木兰很努力,很奋斗,很强大,从一开始就是武术高手,刚进军营就是最强士兵,没有缺点,就算有一点点小缺点也能马上克服。简直了,这是在干嘛,写人还是造神呢?感觉普通人对木兰只能远观不能近看,近看就是亵渎,这个人物在电影里失去了动画中的那种既是可爱小女孩也是强大女英雄的人物复杂性,也没有逐渐成长的过程,感觉木兰应该是刚出生就有八块腹肌吧。
普通西方人没怎么见过中国功夫,我们从小还看得不多吗?飞檐走壁,漂亮的武打姿势在中国人眼里见惯不怪了,花木兰电影里拍的这些动作实在是很平庸,任何有小学三年级的武侠片储备看到花木兰里的动作镜头都提不起来兴趣。除去这些花架子之外的人情味实在是很欠缺,让人不禁疑问:东方人的情感虽然很内敛含蓄,但是也没有到完全感情不外露的程度吧,木兰姐姐在她功成回家之后相见时那30秒的能量都比木兰整部戏在情感上投入得多。
其他方面最想吐槽巩俐这个角色。就很尬。开头特地在一堆紧急军情里介绍“柔然可汗有女巫相助”,还花大堆镜头表现她的魔法多么地厉害时我还以为是大boss,结果戏份半尴不尬,突然就死了。而且让人很想吐槽:如果你是因为女性身份不受尊重而帮助柔然人,但是到了柔然阵营还不是不受尊重,难道看不出来人家只是在利用你吗?然后后面转变也非常突然,突然到我把自己代入到汉人王朝的立场来接受这个角色的转变都尬得我满头黑线,好比虐待你多年的后妈在你考了一百分回家后突然开始献殷勤给你下饺子吃,有一点点懵,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感觉没有这个必要。
然后,李连杰为什么眼神能这么木?他要是不说话我还以为剧组照着李连杰的样子给扎了一个稻草人摆在那里供排练用,结果拍戏的时候忘记换回真人了。
好兄弟宏辉……我真的是一直到电影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感情线……不仅让人仰天长叹这个感情线也太含蓄了,原来冲锋前他俩那个“兄弟保重”一般的对视是在眉目传情啊。据说电影里原本有一条唯美的吻戏被中方要求删除了,我之前还骂保守来着,现在看来真的是错怪人了。这俩毫无情愫的人拍什么吻戏,喝酒拜把子还差不多!
有一个人物角色跟动画里某个很抢眼的小角色同名,听到的时候我就很期待,以为是个包袱,满心期待这个角色会给沉闷的电影带来一点喜剧笑果。结果呢!就是一个很平的角色。到底为什么要给期待啊,给了期待又不塑造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其他演员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在西方人眼里可能都是亚洲人,但是其实细分下来,有越南的有日本的有韩国的有蒙古的,华人有的讲粤语有的讲普通话,有的可能根本不会汉语。演戏之外呢,大家之间由于各自巨大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互相之间都不交流,所以电影里也是全体角色都在那里各演各的,角色之间没有那种磁场的碰撞。不仅军营里大家平时相处时感受不到生死兄弟情谊,甚至最后大家在发现木兰是女孩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就都冷静地接受了……冷静地……接受了……这简直像是被迫上班打卡,演完就各回各家互不打扰了。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会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欢,动画原作就是如此,小时候的我看得很开心,长大之后重温也觉得很温暖。然而电影里硬伤多到一篇不够吐槽,其他很多豆瓣博主都写了很多了,不想再说了,感觉被侮辱了智商。
迪士尼世界里只有这么一个中国公主,期待太高,片子不太行让我觉得很遗憾。也许只有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可能会看得开心吧。(此处更新:问了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朋友,她们的反馈也是不好,看来外国人也没那么好忽悠。)
最后想问一下迪士尼,这种只想挣快钱没有诚意的作品卖这么贵,可不可以退钱?
----------------------------------------------------
为了防止一些人无理取闹,我在此贴出自己的Disney+的页面和花木兰电影的购买证据(坐标日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