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虽有不满,但也不会改变什么《不可抗拒》

 Irresistible

导演乔恩·斯图尔特
编剧乔恩·斯图尔特
主演史蒂夫·卡瑞尔 / 罗丝·伯恩 / 麦肯兹·戴维斯 / 娜塔莎·雷昂 / 克里斯·库珀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6-26(美国)
片长: 102分钟
又名: 无法抗拒






一个没落小城镇,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个退伍军人出身的农场主,怒斥共和党出身的市长的在移民问题上的处事不公。视频看似无意的被民主党竞选顾问团队负责人之一的Gary看到了,Gary觉得这是在共和党心脏地带插入一根钉子的好机会,于是亲自出马,去说服农场主作为民主党候选人来参与市长竞选。

Gary来到小镇开始操盘颠覆共和党统治的过程,享受着用牛刀杀鸡般的快感时候,老对手兼老情人共和党竞选顾问团队负责人之一的Faith也来到了小镇。于是俩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斗的不亦乐乎。昔日死气沉沉无人问津的小镇,因为立场针锋相对的两党竞选团队的到来,变得热闹了起来。

最终,投票日的结果出炉,Gary和Faith谁也没有获得想要的胜利,胜利的是全小镇的居民。原来那个视频就是小镇百姓为了拯救日趋衰亡的家园,故意做出来吸引Gary注意力的,靠着Gary又吸引来了民主党的Faith和团队,最终为小镇筹集到了巨额的竞选资金,这些资金将会被用来改善小镇状况和重振经济。最终,Mon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众所周知,在美帝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两党的江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上至整个国家,中到每个州,下到每个城市,两党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要寸土必争。而竞选拉民意支持这种事情,早已经从单纯的政治行为被运作为完整产业链的经济活动,拉赞助,雇佣研究分析团队,广告舆论造势,竞选活动包装,等等,都需要巨量的资金来支持。

单纯的小镇居民就想:这么多的钱,如果拿来做些实事,比如给小镇中学续命,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废弃军事基地,发展小镇经济,应该更有效率和实际意义吧。

于是,就策划了本片的故事。

影片用美式政治轻喜剧的方式来讽刺司空见惯的两党日常互撕,比如过程中的自我吹捧,无底线抹黑对手,各种荒谬无厘头的赞助出资人等。最终,小镇居民的和谐胜利,正好迎合了人们对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两党争斗的厌倦。

那么,让我们做个有点无聊的假设。

可以直接告诉小镇上这些淳朴的居民们,以后再也不需要你们来选举市长了,政府会指定好的市长,并且会把原来准备选举活动的预算资金投入到给小镇中学续命,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废弃军事基地,发展小镇经济等这些实用性的事情上来。那么,这些可爱的居民们会是什么反应呢?

他们会感恩戴德山呼万岁从此一心发展经济建设美好社会吗?

NO!你会发现各种肤色各种阶层各种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会一起举起AR15和M4A1等,高喊着“Fight for Freedom",前赴后继直到送所有”非民选“执政者们go to hell为止。

这就是美国人的选择。








一言以蔽之就是两党有这么多钱做campaign还不如投到真正需要的农村做点实事。有缺陷的体制导致无限的恶性循环。

来自华盛顿特区的民主党政治顾问及竞选经理Gary在Hilary Clinton于2016年的总统竞选失利后强烈的感到需要培植民主党在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此时他办公室的助理给他看了Youtube上的一个住在中西部Wisconsin州的小镇Deerlaken的海军退伍上校Jack Hastings在市政厅议会上公开挑战当地市长Braun刚通过的一项决议的视屏。Jack是一个典型的牛仔,强硬正直、充满正义感和道德原则,而他的言论则是偏向于保护弱势群体。Gary觉得这个人是个很理想的民主党参政候选人——“他看起来保守,言论却很激进”,如果让这个人代表民主党参选的话,则有可能影响大量的农村选民出来给他们投票,因而终于有望收复多年被共和党胜选的中西部腹地。Winsconsin州是swing state,即在总统竞选时很难说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获胜,因此一直是两党的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他决定独自去这个小镇和Jack面谈,希望能说服他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市长。

共和党一直讥讽民主党表里不一,明面上政治正确但内里蝇营狗苟,看似nice and sweet实际上则机关算尽,这都体现在编剧对Gary的刻画上。脱下在华盛顿办公室里完美的西装领带,Gary穿着球鞋马甲乘坐私人飞机抵达Wisconsin,然后假装低调的开着外表质朴的福特探索者去往目的地Deerlaken,但却要求车载音响是B.O或者Boss。抵达之后他大刺刺地进入酒吧自作聪明的点了budwieser啤酒和汉堡这种他打心眼里看不起的食品以表现自己入乡随俗。殊不知德区的Wisconsin默认的食品是German beer、cheese curds和bratwurst。他进酒吧之前甚至没发现它的名字德式酒吧,或者他仅仅是不在乎,尽管他表面上很关注此地的民生以至于要倾力帮助一个在自家农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退伍老兵参选市长。与在酒吧偶遇的两个都叫Mike的本地人聊完上楼睡觉,结果第二天出门走在店铺零落的街道上却发现Deerlaken的所有居民竟然都脱口而出的用昨晚的两位Mikes给他取的绰号D.C.Gary跟他打招呼,咖啡店主Ann过于热情地送了他咖啡和好吃的点心还坚持不收钱,祝他好心情。他此时的心情不是感谢而是充满轻蔑的what the fuck,觉得这个荒凉小镇很把他这个大城市来的大人物当回事,因而越发看不起他们,然而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楚门的世界的setup。接下来他用一连串的政治套路演讲跟Jack谈价值(value)、身份(identity)以及责任(responsibility),鼓动他竞选。Jack提出的唯一要求则是Gary本人亲自驻扎Deerlaken主持竞选活动。一切敲定后,Jack的女儿Diana、酒吧老板、酒吧常客大Mike和小Mike还有咖啡女店主Ann等等各路亲朋好友纷纷志愿加入他们的竞选办公室无偿工作,而Gary在大展拳脚之余对他们的态度则谈不上友好就更不用说尊重了。此时他觉得自己在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即2016年Hilary Clinton总统竞选中的主要优势)很精熟在幕后操纵这个小镇的政局,而一旦这个共和党重镇倒向民主党,那四年之后的总统竞选中就有可能以此为基地让整个Wisconsin州倒向蓝区。真是踌躇满志。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各种招数全上的竭力拉票活动了。虽然整个小镇的常驻人口仅剩五千余人,但专业如D.C. Gary还是采用了一切渠道:宣布竞选的演讲、募捐网站、媒体曝光、竞选广告的拍摄和投放、人口数据分析、定向投放宣传手册、民意调查、周游列国筹款演讲、亲民活动...不一而足。对手共和党感受到了威胁于是投放了与Gary相媲美的政治顾问Faith到此地为身属共和党的现任市长Braun造势集资。两位曾在总统竞选交锋的幕僚精英在这个小镇上针锋相对各显手段,以至于双方带领的西装革履的团队占满了在电影开始之初清冷的小酒馆,而酒馆的常客,也即是代表着本村普通居民的大小Mikes进来看了一眼觉得这个空间已经不属于自己,只得期期艾艾的退出门去。竞选的后期双方阵势一触即发,支持率极度接近,Gary为力挽狂澜决定炮轰市长为自己的弟弟进戒毒所而滥用权力,却忘记了自己在这位弟弟开的餐厅的愉快用餐体验。Diana质疑他策略的道德层面,极力说服他放弃这个会令市长的弟弟也连带着身败名裂的低劣做法。她反复强调Michelle Obama的名言: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但没有用,对Gary来说这是家常便饭,Diana的想法则是外行的妇人之仁。于是Diana去市长家拜访,坦诚相对。在此之前观众一直被镜头叙事牵动着认为市长和Jack是对立关系,但此处市长却十分温和的安抚Diana,向她表示这件事不要紧,她无需自责,并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即是给Gary一个更大的猛料,让他忘记自己的弟弟进戒毒所这件事。这样他阻止了Diana想要“叫停”整件事的想法。此处导演的剪辑非常简洁迅速以至于观者根本来不及去思考其中的意义。紧接着镜头一转,竞选日到了,Gary和Faith已经不可开交的在新闻直播的现场吵起来了,而选民们却不见踪影,大力宣传了这么久竟然没有人来投票,完全不合情理,就连Diana也在护送着Jack去投票之后就直接离场了。Gary一头雾水之际突然看到自己从在D.C的办公室里就一直记不清名字的助理和当地一女生热情打招呼,突然福至心灵拉着Faith跑回最开始YouTube视频中的那个礼堂,于是真相大白,两人发现一切都是setup,他们白忙一场。这个小镇不在乎哪个党执政,他们在乎的是当地的高中可以保留下来不用关门、军事基地可以买回来重新开发、本地的商业可以复苏,等等等等。他们确实是万众一心的,而且还赢了。不是赢了Gary或者Faith,而是成功的利用了一直利用着他们的体制。弱者的胜利。

这场表面上争的头破血流的市长竞选使得他们的独立政治委员会superpac筹到了四千多万美金的捐款,远超拯救小镇所需的七十五万美金的资金。但如果是以后者的名义筹款,不但远远凑不到这个数,更不可能让小镇得到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甚至整个国家层面的关注。而一般的情况下,专业竞选团队虽然确实有本事在很短的时间募集到大笔资金,然而这些钱都被党派用来在竞选的几个月中投放广告宣传造势、根据各个阶层群体的需求做不同的承诺、或者寄送的印着各种empty promisses和slogans的小册子以及竭尽所能的相互中伤候选人以拉选票。如片中的Diana所言,现实中这些选民真正需要被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大选期间被两党政客拿出来作为要钱要选票的理由,但在大选之后则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直到四年之后的下一个竞选又被拿出来做为竞选演说的主题。于是两党反复聚拢大笔资金而轮流坐庄,但实质的问题却只是被延迟、推脱、日益恶化而从未被解决。不能不说是非常荒谬了。

如大部分商业电影,这个结局的反转还是大快人心。然而作为一部忧国忧民的政治讽刺剧,本片还是流于superficiality,并未触及到体制问题的核心,对现实过于理想化及简单化。它其实并不提供任何现实的可比性,即使片尾彩蛋中前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Trevor Potter现身说这种事“法律上行得通”也是一样。且不说两党不可能在人口基数这么小的地区投放如此多的资源,现实中的Gary和Faith每天忙的满头包,不太可能亲自驻扎在如此偏远的地区数月之久,更不用说整个竞选和筹款过程的复杂性,即使再专业的团队在最理想的地区和环境下也不可能如履平地的一路顺风顺水筹到几千万美金给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竞选。大额捐款的赞助人总是有自己的agenda和常规的赞助渠道,不太可能随便赞助一个他们本身不太了解的地区的候选人,特别是这个地区跟他们本身关系不大,因此即使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决定斥资,金额也不见的会很有分量。而现实中的候选人在接受捐款而胜选之后会被期待兑现当时一些许诺。此外,上西区的elites也并非会被轻易煽动的头脑简单之人,每一笔捐款都有各种现实中的考虑,冲动之下的赞助或者为某个令他们深受触动的cause捐赠肯定还是有,但Jack的演讲没有触及任何和他们相关的事物,因此再振聋发聩也没用,何况他那几句话实在也是稀松平常无关痛痒。更不用说他们在当晚开启了这个对话之后没有分别和这些来客有后续进一步的交流就直接上飞机走了,而此类决定多半需要一些时日,需要双方多次会面甚至由管理基金的committee对候选人及其参选政策的详细评估和vetting后才慎重决定。当然支持竞选的资金有可能可以有税收上的优惠鼓励他们提供赞助,但大的财团和赞助人每年都有预算控制,给予这种impulse捐款的余地不知有多少空间,更何况有无数causes和候选人在竞争他们的注意力,除非Gary可以许诺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比如Deerlaken附近有矿或者其他资源的优先开发权之类。所以说电影中的这种做法是有可能实现,但未必这么简单顺利,而且筹到的善款数额未免夸张。当然如果不这么夸张的话也无法激发观者去思考体制的不合理和现实的荒谬性。无论如何,现在就是剧中所设定的时空的四年以后,又是election year。如Gary和Faith一般的竞选经理已经在积极地奔走,现实或许更错综复杂更奇特,但对于观者、对于个体来说即使看到了其中的荒谬性和hypocracy又可以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此外,不知投资方是否是共和党成员…毕竟剧情充满了对主人公民主党派竞选经理D.C.Gary的讽刺...Gary代表的是北部的精英,外表满口政治正确以及假装关怀,但其实内心极度轻蔑腹地居民及各种underrepresented ethnic groups,对他们的认识亦全是stereotypes而根本没有兴趣真正去了解,更不用谈尊重他们了。他虽仅把这些群体看作是可争取的选票而已,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屈尊降贵的代表他们的利益。这一人物设定完全符合共和党人在攻击民主党时的立场。此外给民主党候选人设计的竞选宣传片里Jack Hastings上校竟然对着一片水域大开机关枪,这个设定一方面冲破了民主党人反对枪支合法化的一般印象,另一方面也侧面表达了支持了私人持有枪支这一共和党的观点。以及电影后期展现的是民主党人Gary为了胜选不择手段,而共和党的现任市长则为了市民和城市复兴计划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可以说道德层面高下立分。 虽然这部电影表现出真正有效的做法应该是两党合作,如Diana和她父亲Jack所代表的民主党以及现任市长所代表的共和党表面相争但背后同心协力为小镇筹款,但似乎创作团队和投资方更倾向共和党的政见,而并非是中立状态。

编剧想要颠覆的还有中西部的农民都是没有文化的红脖子(red necks)的固有偏见,为了体现他们其实也很sophisticated,很着痕迹的在剧尾让大小Mikes讨论暗喻(metaphor)和明喻(simile)之间微妙差异以及表达对于媒体为了讨好大众而品味逐渐低俗的不满,暗示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养牛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正如他们所说,媒体在市长竞选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起什么正面作用反而推波助澜的固化两党表面上的分歧,并且新闻娱乐化以博取收视率,完全体现不了专业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他们所提供的花边新闻和无效信息对选民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公职人员鲜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这大概也是很多文化精英对于当下美国新闻行业现状的悲叹。

不过本片比起九十年代表现理想、责任的propaganda电影还是很有进步。按照当时的套路剧情应该是北方的政治精英竞选专家Gary受到失败的重创,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之余偶然走上了回归hinterland的寻访自我之旅。在deerlaken这个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破败小镇偶遇wholesome sweetheart diana及其颇有理想和原则的海军退伍父亲Jack。一场对话令政客幡然醒悟决定在此地重振旗鼓,用他的专业背景经验及资源帮助Jack参选市长,改变这个小镇日益凋零的悲惨命运。而现任市长和既得利益者们的各种阻挠都被他们机智的击破,最终以Jack奇迹般的在共和党执政三十多年的红色小镇获取了首次民主党的胜利结尾。精英政客Gary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当地这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粗旷之美并且重新找到了自我,于是充满信心的准备重新出发,而Diana已经决定与他同行...由此看来《Irresistible》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解构及嘲笑了之前这种莫名其妙的套路剧本。

最后,这个电影大概也算是metapicture,即促使观者考虑图像到底是什么的元图像。整个叙事缘起于Gary看到了youtube上的一段看似是偷拍的视频,其中Jack的行为是如此的充满勇气和原则,而他的即兴演说:"It’s easy to be strong of character in the good times. The test is the bad times. If you can’t live your principles then, well...I guess they aren’t principles, they are just hobbies." 又是如此的简洁有力。整部视频完美至斯以至于Gary一看就深受震撼,然而没有人质疑过图像的可靠性,就如没有人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样,观者常常毫不迟疑的相信眼见为实,而忽略了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可编辑性和欺骗性。事实总是深深埋于种种错综交杂的表象之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我们所有的一切信息也也可以说是别人希望我们所了解的,以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直观的理解恐怕是无法想象的肤浅及不真实,然而我们却坚定不移的据此作出种种重要的决定,并自我感觉良好,如剧中的Gary一般。因此,这个电影所表现的现实之荒谬也不见得是真正的情况,这毕竟也仅仅是编剧导演演员灯光布景道具剪辑等等无数工作人员制作出的一场幻影,即使看起来非常写实、逻辑如此清晰合理,也毕竟是fiction,远非可以用来参考分析的现实的缩影,更不用说以剧中的情节为据,作出任何重要的选择甚至改变观念。真相的获取之路必然无限曲折、布满荆棘,而这正是它难得珍贵的原因,很难想象会如此轻松的存在于和爆米花相伴的一的半小时里。






故事基本盘还行,作为政治喜剧来讲后面的反转twist对个人来说完全出乎意料。结尾处小镇居民聚在一起的谈论对话展示的思考非常personal,台词的遣词造句还是一脉相承的囧司徒式风格,简直下一秒就可以无缝衔接到他的每日访谈节目。(我几乎要以为两位大叔谈论完之后就会切出画面,转场到西装领带的囧司徒坐在演播厅里开始调侃了。结果预想中的玩梗并没有发生,看来还是想认认真真做电影)

尾声里,电影名称配合印钞机滚动的画面和“money lives happy ever after”的题字开始淡入。深红的irresistible和黑色背景混成一片,词里截取resist白色高亮,难免就让人当成警世箴言往深了想。片尾报幕中间插播的微型喜剧段子疯狂输出私货,作为包袱来说完成度非常高,该想点的议题都点到了。不愧是多年脱口秀主持人,抖包袱的喜剧功底依然深厚。囧司徒作为资深电视媒体人带头对美国政治新闻环境进行反思,提出的指责和抓住的矛盾都一针见血。忍不住就觉得这种对第四权的探讨背后的思辨方式,还是来自那个几年前,在听证会跨着脸,一脸忧郁疲惫,为了因911而患癌的消防员不停奔走呼吁,恨不得用爱感化议院,呼唤国会打钱的白头发左派白人老头。

但是抛开我日渐奇异的叔控幻想不谈,其实影片里更欣赏的,是他作为制片,并没有让自己的表达欲侵害到前面故事的完整性,也没有试图炫耀自己有多聪明。直到起承转合都演完了,才开始用报幕中间的小片段独立输出。严格来说电影故事并没有多出彩,这种小技巧也谈不上多高明。但这份克制和对故事主体的尊重,要让我敞开了写,我至少还能尬吹一万字。

最后出现的采访片段对美国选举经济的探讨也很有意思。(是的这片子片尾私货就是那么多。和它的信息量相比,前面近一个半小时的政治喜剧反而很无趣,整个故事除了那个转折之外其他都不值一提。大概原因还是怪我,不太容易被这种喜剧取悦。笑点这么多年了还是和三俗屎尿屁长在一起,没什么长进,也高级不起来。认真的说,这个故事里大部分笑点和讽刺包袱的构架方式在政治喜剧里都司空见惯,没多少亮点也罕有新意,只能算是讽刺喜剧里的一般水平,普通直白的黑色幽默。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跟囧司徒本人一对比还能显出本子的质朴无华克制隐忍,再过一点还能吹导演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不吐槽了,绕回来继续讨论采访。找前任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来指出美国四年一度的撕逼大秀中,难以寻踪且难以监管的上亿选举资金存在问题,感觉是制片人讲完童话喜剧,绕这么一大圈想凸显的主要议题。虽然电影里的最后一句话是采访者在说“it's very helpful”,但作为悲观主义者依然认为,这样一部电影能做到的改变恐怕有限。毕竟淹没在美国发达的影视工业和娱乐产业里,一部电影能激起的水花也就只有那么多。在无穷尽的奶头乐的簇拥下,这类特定形式的白左电影难免被打上政治宣传的标签。能吸引到的受众,还是太局限了一点。






这部电影拍得挺有意思,在搞笑喜剧外壳之下有严肃的表达也有强烈的反思,让人想到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大选年放出更抓观众眼球。

片中男主站民主党的边,本以为是为了踩特朗普蹭热度,其实看下来也不过是沿着好莱坞人士反特朗普的政治正确走一遭而已。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层面。

一是美国大选的宏观景象

美国大选中,竞选团队要做的,就是一个州一个州的拿下选举人票,而摇摆州就成了必争之地,故事也是由这个机制驱动而展开。

故事的发生地威斯康星州在2016年大选中就是典型的摇摆州,同时威斯康星州作为在中部地区以农业、畜牧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州,恰恰是倾向于共和党的。所以,民主党竞选顾问这场竞选策划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意思,在美国大选的总体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冲突感。

同时,2016年大选的结果是,特朗普不仅拿下了关键摇摆州佛罗里达,而且也拿下了威斯康星。这样已知的结果让观众不禁想看看,这场鸡蛋碰石头的竞选活动到底能搞出什么花样,也是借着这样的大背景把影片在最开始就吊足胃口。

2016年大选各州最终投票结果

二是市长竞选的微观操作

说是市长竞选,其实是威斯康星一个常住人口只有5000人左右的小镇的镇长竞选。之所以有这场竞选,是因为一位老兵在市政厅对现任市长发起了责难,而这一幕恰好被拍成视频并传到网上,从而进入了华盛顿总统竞选顾问的视野,想要在摇摆州共和党的腹地插上一刀,于是策划起了这场市长竞选。

除了筹备竞选过程中的喜剧包袱,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个民主体制下,竞选的手段、技术以及道德边界,几乎可以看作是总统竞选的“具体而微者”。总统竞选的样子也许就是这些事情乘以100倍?1000倍?10000倍?

在这场激烈的竞选中,两位候选人恰恰是最腼腆的。挑战者上校不善言辞,是个老好人。而原市长也几乎不露面,完全由团队运作竞选事宜。好了,在这个微观层面,影片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被选举的对象是什么样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竞选团队通过一个又一个技术手段,包括干了上百年的插宣传牌、发传单,到民调分析、通过抓取的隐私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群体、种族逐个击破等等,开展竞选竞赛。

竞选成为一场技术比拼,而不是哪一个人更适合的比拼。技术上的比拼直接取决于在竞选献金上的比拼,也就是钱的比拼,这是影片在这个层面埋下的最大的伏笔。

三是系统规则下屁民的胜利

这个故事之所以成立并且精彩,是因为这个摇摆州的小镇同样受到了共和党的高度关注。男主的宿敌,共和党的竞选女顾问也亲自杀到小镇,剑拔弩张准备大干一场,决不允许哪怕是一个小镇受到民主党的动摇。

随着双方角力的升级,竞选筹备很快演变成一场竞选资金的军备竞赛,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尽管上校一直在取得更高的支持率,但最终以势均力敌的形势进入了投票日。

到这里,影片所有的铺垫都结束了,最大的情节点即将到来,也将在戏耍完整个大选规则后抛出真正的主题,谁在乎这些民众的实际诉求?一场大选可以改变这个地方的生活状态吗?

事实上,竞选顾问要做的是为竞选成功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考虑的因素永远是如何提升支持率确保竞选胜出。为了这个目的,开出了无数的空头支票,而在尘埃落定后不知道如何兑现。

这个小镇的居民用这样的方式取得了竞选献金,按照规则,捐赠者无权过问这些钱如何使用,哪怕滋生腐败。于是,这个小镇就利用这样的系统规则做了这个局,并且得到了自救,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有点像是《七武士》中农民的胜利,只不过在这场闹剧中,站在正义一边的不是竞选顾问,而是居民本身。某种程度上说,尽管这符合规则操作,但这何尝不是一场空想,指明的不是路径,而是对现行民主机制的反思。四年一次的关注真的对改变民生有意义吗?选举过后承诺又在哪里实现?这是一个深刻而又尖锐的拷问。

其实在片头,两位总统竞选顾问面对媒体时貌似坦率的说,我们是在说谎,我能担任这个职位,是因为我骗你们偏得很成功。开头这个表达已经把影片要表达的说尽了,这是一场比谁更虚伪、更卑劣的竞赛,选民们得到的是一个更low的候选人,而不是开启更美好的生活。

这部影片拍的节奏不快,细节很多,妙趣横生,看得出在剧本上有很精细的打磨。竞选顾问作为DC man,开着福特、吃着汉堡、喝着百威,一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架势,其实都带着阶层和地域的刻板印象,映射着美国阶层的撕裂。

btw,因为威斯康星州的畜牧业是主业,那里的乳制品真的非常好吃。哪怕是在麦迪逊的校园里,都可以吃到品质非常棒的冰淇淋。在这一点上,男主吃甜点的样子已经充分的表现了,很到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