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肖恩·贝克 / 克里斯·贝格齐
主演: 布鲁克琳·普林斯 / 布丽娅·维纳特 / 威廉·达福 / 克里斯托弗·里维拉 / 梅拉·穆德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儿童
官方网站: floridaproject.movi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5-22(戛纳电影节) / 2017-10-06(美国)
片长: 111分钟
1971年,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乐园建成,这座占地12228公顷的游乐园,是全世界6所迪士尼乐园中面积最大的,分“动物王国”、“魔幻影城”、“科幻天地”和“梦幻世界”4个主题乐园,还有3个水上乐园,最少要5天才能将所有游乐设施玩完。
这座迪士尼乐园在初期规划的时候,也叫做佛罗里达项目(The Florida Project)。
但《佛罗里达乐园》并不是在讲迪士尼乐园初期建设过程的故事,而是讲述在它隔壁的一座由汽车旅馆组成的“儿童游乐园”,这才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4.webp)
“佛罗里达乐园”里没有紧张刺激的过山车,没有精彩奇妙的动物表演,没有到处走来走去逗游客欢心的布偶公仔。
说白了,就是一个贫民窟而已。
这里住着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士,这些人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也没有一份像样的职业,一家人挤在一个窄小阴暗的旅馆单间里,卧室、厨房、客厅、餐厅,除了厕所以外所有的功能区都是同一块地方。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5.webp)
这一点,和导演肖恩·贝克上一部用iPhone 5s拍的作品《橘色》一样,都是将视线拉下来,放到了社会底层身上。
《橘色》的主角们是跨性别和变性人群体,给我的最大观感,一个是吵,另一个则是抓马(drama),这几乎原封不动地传承到了《佛罗里达乐园》里来。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6.webp)
这一次比《橘色》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他将叙事隐藏了起来,全片没有完整地在讲述某一件事情,没有起承转合,而好像是在记录主角的某一段生活,中间还会夹杂一些汽车旅馆里其他人的无意义镜头,但这就像对《橘色》有这么一句评价——“现实中的对话这样才对嘛,而不是一个人说完一句台词等着另一个人说。”如此操作更显得生活化,毕竟这种真实感和劣质感与社会底层的生活现状相辅相成。
哈莉和穆妮就是这个贫民窟里的典型代表,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8.webp)
哈莉不羁的外型似乎早就注定了她们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命运。
她们交不起房租。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7.webp)
哈莉上一份舞女的工作因为拒绝了为顾客提供性服务被炒了鱿鱼,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49.webp)
每天吃饭都是靠在餐厅工作的朋友艾什丽接济一些残羹剩饭度日。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0.webp)
小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而然也有样学样,出口成脏,调皮捣蛋,野蛮生长。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2.webp)
我们能说是社会制度失衡导致她们母女如此的落魄吗,还是要责怪哈莉不思进取无法给女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好像都不是,但无论如何她们就是沦落到了这样的境地,无法逃脱,并不是所有野鸡都能努力飞上枝头变凤凰。
然而即使如此,她们也没有丧失活下去的信心。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1.webp)
去你的有钱人,我有我的生存之道
没有工作,哈莉就去批发小商店买廉价香水,再到迪士尼的高档游客区去兜售,卖得一点是一点。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3.webp)
不买香水还可以乞讨。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4.webp)
她还会去偷别人的游乐园门票,再以低价转售给其他游客。礼义廉耻是什么,可以当饭吃吗?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6.webp)
和成人世界的生存压力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童趣,每天和妈妈一起去卖香水、做黄牛、乞讨,大概只是一场冒险游戏。
这个在我们看来不堪的汽车旅馆,在她们眼中是马卡龙色的梦幻游乐园,一草一木,任何东西都能成为嬉戏的对象。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5.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8.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7.webp)
吃着剩饭,配点音乐就能开心地尬舞。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0.webp)
好朋友要走了,丝毫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获得新玩具的喜悦。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59.webp)
没钱买冰淇淋,认真地撒一个蹩脚的谎言,浑然不觉。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2.webp)
跑到废弃的房子里放火,酿成大祸,睡一觉之后就抛到脑后。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1.webp)
为雨过天晴的彩虹讲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4.webp)
迪士尼乐园的烟花,不介意那根本不是为自己而绽放,也能成为庆生的礼物。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3.webp)
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只要能够吃,能够玩,就没有什么大不了。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5.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6.webp)
贫民窟里的每个成年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这种宝贵的童趣,虽然无法提供给孩子们优渥的生活环境,但他们的爱却是一点都不逊于有钱人的。
饰演旅馆经理的威廉·达福,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是好脾气地对待他们,和孩子们打赌吃雪糕要是掉下一滴就赶走他们,于是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地玩了起来。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7.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8.webp)
看到恋童癖怪老头接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在孩子面前友好地招呼他过来,走到远一点的地方才面露凶狠地赶走他。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69.webp)
平时看似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最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你房租交了吗,但当哈莉遇到困难,掏钱包却没有犹豫。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0.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1.webp)
哈莉看似是一个失职的母亲,没有尽到管教穆妮的责任,但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好家长,一种对孩子严加管教,细心地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另一种则像哈莉一样,与其做个家长,不如做个朋友,陪着他们成长。
穆妮走累了,就弯下腰来背她回家。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2.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4.webp)
不在乎淋雨会不会生病感冒,肆意地在滂沱大雨中陪女儿疯玩。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3.webp)
刚赚了几百块马上就想到带着女儿去超市,坐在购物车里的穆妮笑得比谁都开心。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5.webp)
甚至走投无路到了卖淫的地步,她也会让穆妮去洗澡,开着音乐掩盖声音。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6.webp)
小心翼翼地将纯白色的儿童世界与肮脏的成人性交易用一扇厕所门隔绝开来,这是哈莉作为母亲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即使她已经堕落,但仍在用双手托举着穆妮。
或许观众会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评判,像片中想去迪士尼度假却阴差阳错来到汽车旅馆的那对夫妇,一下车就皱着眉头对旅馆的人一脸嫌弃。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98877.webp)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是在讲他们多惨,社会压迫多残酷,在这些细微、琐碎、平凡的片段中,我看到了他们陷入泥潭般的命运,越挣扎越下沉,看着他们如此无奈却又何其可爱的生活。
可就算一贫如洗,他们也依然在用力地去活着,去爱啊。
对普通观众来说,《佛罗里达乐园》这个片名显得太平淡了,反而是一些套路化的儿童影片更受人欢迎,但那些都不是上品,这部才是上品。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在开场仅仅3分钟就把我完全吸引了,主角小女孩莫尼憋足了吃奶的力气喊出“You are shit”的时候我差点把饭都喷出来了。如果你能认真地把这部电影看完,你会收获很多惊喜和感动。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40.webp)
莫尼
观众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对莫尼产生误会,认为她是一个粗俗邪恶的贫民窟孩子,而影片解释误会的过程正是莫尼这个人物变可爱的过程。莫尼的第一桩罪行是她在影片一开始朝中年妇女的汽车吐口水,还把人家骂了一顿。被人家找上门算账,她又高高兴兴地跑去给人家擦车子,一边擦一边玩,让人啼笑皆非,这个情节告诉大家莫尼只不过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车主的孙女珍妮丝,最后成了莫尼的好朋友,她们两人在影片的最后贡献了本片最大的泪点。导演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埋下了一颗友情的种子,等到影片结束的时候它已经长成一片森林。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41.webp)
莫尼的第二桩罪行是她带着小伙伴把整栋旅馆的总闸给关了,旅馆经理鲍比做了3个小时的excel表格没保存(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哈哈哈),气得找上门来算账,要她母女俩赔偿3个小时的加班费,莫尼说我没钱啊,鲍比的心情一万匹草泥马…………鲍比接着又说她往游泳池里扔死鱼,莫尼解释扔死鱼是为了做实验,鲍比的心情增加到两万匹草泥马,他那无奈的表情着实把我逗笑了。莫尼做过的最坏的一件事情,是她带小伙伴玩火,没想到把吸毒仔的房子给烧了,人民群众纷纷围观叫好,这时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大家早就忍它很久了。导演将莫尼描绘成一棵向阳而生的无害野草,她的日常生活细节充满了童真童趣,让人觉得青葱可爱,纯真无邪。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9680.webp)
随着剧情推进,可以发现莫尼也有情感丰富的一面。当她看到一个女游客着急得要哭的时候,她对小伙伴说那人快要哭了,这种同情心让人觉得很可贵;在着火的房子面前,莫尼做贼心虚,一脸囧相;她妈妈在家里卖淫,当她意识到家里来了陌生男人的时候,镜头捕捉到了她惶惑的眼神;她妈妈卖淫的事情被人揭穿,在卫生间里恶心呕吐,莫尼问妈妈你怎么了,语气中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影片的最后,莫尼要被政府儿童机构强制带走,她去跟小伙伴道别,还祝小伙伴的妈妈早日康复,而小伙伴的妈妈之前很不待见她;最后,她逃到珍妮丝家里,哭着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你了,再见”,前面她总是逗人笑,后面却让人感动得猝不及防,这一幕看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45.webp)
哈蕾
莫尼的妈妈哈蕾是一个单身母亲,但她更像一个姐姐。当莫尼关了旅馆的总闸,被经理找上门来算账的时候,哈蕾一脸嫌弃地问,“卧槽,你是不是又干什么坏事了”;当莫尼把枕头弄脏还顶嘴的时候,哈蕾反驳说,“你可以用枕头来擦手,但是你可以自己把它洗干净吗”;当哈蕾推销香水被保安没收的时候,莫尼问为什么不去要回来,哈蕾没有像我们中国的父母那样呵斥孩子,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做解释。哈蕾和莫尼既有着母女亲情,又有着朋友一样的情谊,这对活宝母女的互动使得影片常常处在欢快的基调上,又在不经意间夹杂着忧伤和感动。 影片最美的镜头总是佛罗里达的夕阳,它无分别点缀着富人的生活和穷人的生活,夕阳的镜头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母女两人因为旅馆涨价10美元而流落街头的时候,哈蕾牵着女儿咒骂着离开旅馆,她们在逆光中走进夕阳。随着镜头切换,珍妮丝一家慷慨收留了她们,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观众松了口气,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够对她们温柔以待。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51.webp)
另一次是哈蕾领着女儿和珍妮丝走在黄昏的路上,佛罗里达的夕阳刚刚落到地平线。哈蕾也许没有觉得这个黄昏是多么美丽,她只是和孩子们欢快地走着,一路上竖着大拇指,希望能够遇到一辆顺风车把她和孩子们带上。生活的艰辛就这样被漫不经心地淡化了,我们不用过多地为她们担心,因为不管生活怎样糟糕,她们似乎一直都很快乐,并且困难似乎最后总能得到解决。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9687.webp)
作为一个无业游民的单身母亲,哈蕾带着女儿去高级酒店门口推销香水,被保安发现后狼狈逃窜。这时候莫尼跟不上步伐,说了句:妈妈我们都已经走了很久了。哈蕾听了以后默默地把莫尼背上继续往前走,迈着内八字的步伐,有种令人心碎的柔弱。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校园里很多女生走路也是这个样子,而哈蕾却在本该享受少女幸福的年纪承受着残酷的重压。这个镜头充满了无言的力量,它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镜头之一。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54.webp)
哈蕾是一个迷人的角色,让人无时无刻不在期待她的出现,她的出现往往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她跟旅馆经理闹矛盾,旅馆经理倒数三声威胁她如果不滚出大厅,就把她赶出旅馆,没想到这回哈蕾竟然乖乖听话了,我正在纳闷的时候她突然间从裤衩里掏出卫生巾贴到大门上,这一幕让人爆笑,简直堪称经典。 哈蕾曾经也是一个有尊严的女人,她鄙视出卖肉体的行为,她在工作中因为拒绝提供性服务而被解雇,在美国,像她这样有过前科的问题少女一旦失去工作是很难再找到工作的,她因此丧失了经济来源;后来跑去酒店推销香水又被保安没收,导致破产。最后,她终于走上了自己曾经鄙视的卖淫道路。她卖淫的时候把嫖客的迪士尼手环偷了(一个手环几百美元),嫖客第二天发现东西被偷回来找她算账,当被问到怎么被偷的时候他也没脸回答,愤愤地走了。在这里,观众讨厌的是嫖客,而不是偷了东西的哈蕾。对哈蕾来说,卖淫最残酷的后果是让她失去对女儿的抚养权。政府的儿童机构判定哈蕾没有做母亲的资格,要把她的女儿强制带走,当她意识到这一天就要来临的时候,她带女儿去吃了最后一顿大餐。影片给了一个镜头,她一边抽烟一边默默地看着女儿吃东西,掩饰着内心的痛苦,这是这个喜剧人物在影片中唯一一次流露出哀伤,这种前后反差渲染出强烈的悲剧色彩。这个镜头,让我们记住了哈蕾至少是一个很爱女儿的母亲。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55.webp)
鲍比 尽管鲍比长得很像反派,但其实他是影片中最正派的人物。对于莫尼和她小伙伴的淘气,他所采取的报复行动也仅仅是在大厅里死死盯着他们吃冰淇淋。两个小孩贱兮兮地舔着冰淇淋挑衅他,只要冰淇淋不滴到地板上鲍比就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结果冰淇淋滴了一滴在地板上,鲍比立刻把他们轰出大厅,大人跟孩子间的这场对峙让人忍俊不禁。又或者当莫尼捉迷藏的时候跑去鲍比的桌子底下躲,结果鲍比把她给出卖了,莫尼抱怨说,“不带这样的,鲍比“,而字幕组传神的翻译给这场戏又增加了一层喜感。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56.webp)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59.webp)
鲍比给人的感觉很像是一个从现实生活中走进了电影的好人,他强烈的责任心令人赞叹,他的善良和严厉形成鲜明对比,她始终爱护着这些贫民家的孩子。当他看到一个可疑的老头儿靠近孩子们的时候,他立刻警觉起来,最后他以强大的威严把这个准备猥亵儿童的老头儿赶走。对于哈蕾和莫尼母女,他也从来没有丧失过善意,没有对她们的品行指手画脚,哈蕾和莫尼也从来没有把鲍比当成真正的敌人。尽管母女俩成天给他找麻烦,但是当她们因为旅馆涨价10美元而无家可归的时候,他甚至没来得及穿上外衣就匆忙赶过去,他一边走在路上一边穿衣服的镜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鲍比留给观众的印象是公平正直,他是一个令人尊敬、值得信赖的角色。因此,观众会倾向于通过他的视角去评判影片中的人和事。事实上,鲍比代表了影片中权威的道德立场。当我们听到鲍比对哈蕾说“如果你去工作,谁来照顾莫尼”的时候,我们便能对哈蕾为什么不出去打工而是整天呆在家里,以及她最后去卖淫的处境表示理解。并不是说哈蕾失业呆在家或者去卖淫是无可非议的,而是导演希望通过鲍比这个人物给观众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视角: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去理解哈蕾的处境?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60.webp)
导演
导演肖恩贝克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出不可思议的才华,他能够将大量贯穿影片的儿童戏拍得如此生动自然,甚至比《生命之树》都更胜一筹。如果他只是把摄影机摆好,等着演员即兴发挥就算完事的话,这似乎算不上什么才华。虽然也有即兴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要知道,除了威廉达福以外,其他角色都是由业余演员扮演,要使影片达到现在所看到的自然效果可以说是奇迹。而且,要完成这个奇迹,导演还必须要有伯乐的眼光,能够从茫茫人海中找出合适的人来出演角色,要做到以上难度可想而知。 《佛罗里达乐园》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电影,它在主题思想和剧情设置上可以说是一部反类型电影。在《珍爱》这部同样是贫民窟题材的影片里,观众感受到的是揭露和控诉,但《佛罗里达乐园》不是这一类影片;在《当幸福来敲门》里,各种励志各种鸡汤,但《佛罗里达乐园》也不是这一类影片。在《佛罗里达乐园》中我们难以找到以往电影中熟悉的桥段。例如,当猥琐老头出现的时候,我们会以为可能某个小孩要被性侵了,结果不是;我们猜测鲍比和哈蕾之间可能会产生狗血的爱情故事,结果也不是;影片的末尾莫尼逃跑,镜头一路跟拍,跟着她穿过旅馆,穿过小桥,穿过马路,我们以为可能会发生车祸,结果也没有,她只是来找她最好的朋友珍妮丝道别。她站在珍妮丝家门口,哭着说她即将要离去,珍妮丝明白过来之后牵起她的手一路跑,她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一路狂奔,来到她们从来不敢想象的繁华的迪士尼乐园。故事本来要以悲剧收场,然而导演却选择让它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刻,再一次温暖了观众的心,湿润了观众的眼。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1188561.webp)
《佛罗里达乐园》拍得太美,以致于我不敢相信它的导演竟然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追溯导演的创作踪迹,2008年他自费创作的电影《百老汇王子》,票房竟然只有寒酸的2万美元。到了2017年,当他手上有了好莱坞的实力派演员威廉达福以及200万美元预算的时候,他拍出了一部杰作,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同时取得了5400万美元的票房。《佛罗里达乐园》的出现,给2017年的电影界带来了一股清流。 这部小成本的边缘人物电影没有得到奥斯卡的青睐,但这丝毫没有减损影片在我心目中的分量,它是近两年来最打动我的电影,没有之一。导演带着我们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佛罗里达那色彩鲜艳的贫民区景象,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有着这样一种温馨和爱。
来美国这么多年,底层人民的世界对我一直是隐形的。从中国到美国,从读书到工作,我都一直幸运地在基本线上生活,底层人民对于我,更多的是街边流浪汉、卖手工艺品的小贩,和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超市酗酒顾客和饭店服务员。直到看了芭芭拉·艾伦瑞克关于底层“卧底”生活的书《我在底层的生活》,才发现阶层的难以打破,贫困线以下人民的艰辛生活,和没有希望的未来。
《佛罗里达乐园》就是在美国超级资本主义繁荣的阴影下的贫民生活。影片讽刺地选取佛罗里达这么一个充斥着虚假景观的旅游胜地,把镜头对准了虽然近在咫尺、却完全是两个世界的廉价旅馆。有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穷人不住公寓却要住Motel,《我在底层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好的解释。公寓是需要押金的,而打零工的穷人付不起押金,或者没有足够的credit score (信用积分)租不到房子,反而只能住日租或周租更贵的旅馆,形成恶性循环。影片中的“魔法城堡”,就是一个典型美国汽车旅馆的Layout,有点像我们的筒子楼,只是从中竖着划了一刀留下一半,所有窗子都朝着走廊。
另一个巨大的反差是,影片虽然讲的是贫民生活,主人公却并非成人,而是孩子。孩子的世界中哪有贫穷和富裕的分别?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充实的。只要有朋友,有场地,不论是在1700美元手环才能买到的迪士尼服务,还是在自己家野外的草地和烂尾房,冒险都是一样的,后者甚至更加刺激。我们这些80后,有哪些童年的时候没穷过?那时候似乎吃奶粉都是奢侈。猪肉是要按斤分的,炸完的猪油是要留下来下顿炒菜用的;我记得我曾经得到过一个大约五厘米大小的蓝精灵玩偶,狂喜了一上午,直到某个恶毒的同学把它推下了三楼的走廊栏杆,至今在我心里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在孩子们的眼里,哪里会有贫穷的感觉呢?因此,影片的内容显得更为有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副模样:紫色的城堡、泳池边裸体的女人,远处迪士尼绽放的花火,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比那些站在迪士尼公园里穿着公主裙照相的女孩少了什么;而影片又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个贫民世界的景观,镜头放低,划过他们奔跑的草地,废弃房里的垃圾,地上融化的冰淇淋。
影片讲的是穷人,分分秒秒都充满了穷人的辛酸,但又不是完全围绕着“贫穷”这个话题,而是友谊、邻里,和亲情。因此对我们来说,除了贫穷,还有童年的回忆。那简陋的筒子楼,在儿时的我们看起来是如此高大,像一个迷宫,可以任其奔跑,装载着我们童年所有的回忆。邻居家新认识的小姑娘,过生日吃一个小蛋糕,去一次餐馆就高兴得上了天,恨不得点下一本菜单。母亲虽然没能给女儿良好的教育,但看完电影之后回想,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她竟然没有对女儿发过一次脾气,即使是在香水被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那些中产阶级家庭,能给孩子报得上课后班买得起公主裙的家庭,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
影片的布景和最后的镜头让我想起研究生读书时教授讲的“虚假景观”和“商品堆积”。德波说:“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当孩子们携手跑进迪士尼乐园时,所有真实的世界都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超现实”(Surreal)的全球化景观。在迪士尼里,所有人都表现得如此开心,所有景象都如此美好得不真实,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摩尼和詹西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但它真实,充满了青草和热带阵雨的味道;而当他们想要逃离的时候,却逃到了一个虚假的舞台之上,那被假扮成白雪公主和米老鼠的演员堆积起来的生活,又有多少是美好的呢?
这部《佛罗里达乐园》,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架势进入我的视野。它像是一幅充满冲击力的写生,让观众看到一派狂野生长的放浪童年,一组令人绝望的边缘人物生活琐事,以及一系列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切相互交织在一起,让人在观看的时候,内心情绪五味杂陈,几度让人不适。但也许正是这种强大的心理冲击,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魅力所在。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942705.webp)
这部电影不难让人想起去年的《美国甜心》,这部作品也是反应底层人民生活的佳作,我个人也很喜欢。但是比较起来,不得不说我更倾心这部《佛罗里达乐园》。因为跟前者比起来,这部《佛罗里达乐园》选择通过孩子的眼睛来讲述故事,儿童的天真与原生态,使这部电影的视角更独特,反差更强烈,蕴意也更丰富。而且与前者不同,这部《佛罗里达乐园》没有通过底层人民与所谓中产阶级来做对比,它只是着笔描绘电影里的几位主人公,以此来体现电影想要反应的现实。
影片围绕一对母女展开,她们蜗居在佛罗里达州一家廉价旅社里,每天为了付租金和填饱肚子“挣扎”。母亲是一个20岁出头的女生,是很多人眼中典型的“无良少女”,她整日无所事事,靠各种不正当手段筹钱。而女儿也在自己母亲“放养”的状态下,整日与自己的几个朋友们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狂野”童年。在她们自己看来,这种得过且过的生存状态不足挂齿,只要有的吃有的住就足够。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942712.webp)
电影一开始,是几个相似生存状态的孩子在廉价旅社里对别人的汽车大吐口水,在这样一个常人看来十分过分的行为里,电影拉开了帷幕,这样的开场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几个孩子在电影里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对他们来说,撒撒小谎来骗钱买冰淇淋,或拉拉电闸让全旅社的人两眼一码黑都是家常便饭,这些跟后来的火烧旧房子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无伤大雅。
这几个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可笑,甚至是可爱的。以他们的年龄,张口闭口就是F word就足够让人不可思议,就更不用提诸如他们用小大人的姿态推销假香水时的情景。可是他们不懂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去模仿,他们只知道这么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说话和行为方式,就是正确的生存之道。
然而,在这群孩子的眼睛里,你看不到内疚或后悔,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的双眼自始至终都清澈无比,你甚至几乎不会在他们眼里看到痛苦。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孩子的诸多行为,令人忍俊不禁,可是我们笑过以后,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是让人无比心痛、残忍与无奈的现实。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942718.webp)
这部电影的导演肖恩·贝克有着无比犀利的选角眼光,他选择的演员很多来自生活,有的甚至是他在逛超市的时候遇到的陌生人,可偏偏就是这些“路人”,表演中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说服力。饰演女一号的小女孩Brooklynn Prince,被导演称赞表演力与生俱来,由她饰演的女孩Moonee,在整部影片里散发着惊人的表演力,据导演自己说,小女孩上一分钟在镜头前大大咧咧,下一分钟就会在片场休息时天真的与你聊她的生活趣事。饰演妈妈Halley的Bria Vinaite,是导演在instgram上找来的网红,她能把一个行为如此夸张的单亲妈妈诠释的如此惟妙惟肖,也的确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两位主演到位的表演,才让这部电影更具说服力。
![](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942714.webp)
电影中的几位主人公生活的旅馆,名为“魔幻城堡”,这个旅馆被漆成一片淡紫色。跟佛罗里达的蓝天绿树比起来,这片紫色显得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就如同住在这里的小主人公一样,她的所作所为,放在她的年龄里,显得格格不入。可当这两个“格格不入”搭在一起时,这个建筑却成了小主人公温暖的“城堡”。虽然她与迪斯尼乐园里建造的真正城堡只有一墙之隔,可是她注定不会是走进这些城堡的小公主。
电影最后,知道自己要被带走的小女孩第一次在全片里痛哭起来,她拉着自己的同伴,一路飞奔向迪斯尼,朝真正的城堡奔去。不管是他们真的毫无阻碍的跑进了城堡,还是导演安排的蒙太奇,电影在这时的画面是充满魔幻的感觉。虽然有刻意煽情的嫌疑,但也不失是给小主人公的童年留下的一份小小的希望;也为观众在经历了2个小时“现实画面”冲击后,心中可以对这份残酷童年寄予一丝温存吧。
《佛罗里达乐园》似乎更应叫作“佛罗里达工程”或者“佛罗里达项目”,因为这部电影拍摄的落脚点——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在规划初创时期的代号就是“佛罗里达项目”(The Florida Project),建成之后,自然就摇身一变更名为“Walt Disney World”。导演肖恩·贝克巧妙地借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暗指乐园虽然完美竣工了,但就在它不远处,依旧蔓生着不少让人难言如意的社会现实,他们正如这个代号一样粗糙原始,不被人关注。
肖恩·贝克是一位“作者性”极强,视野选材相对统一的导演,这部大放异彩的《佛罗里达乐园》是他对社会边缘人物关注的延续。同时,《佛》相较于他之前的作品,篇幅更宏大,叙事更饱满,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他对自我的突破。粗略看来这突破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长。这部几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是肖恩迄今为止最长的篇幅,此前的作品,均在90至100分钟左右,与其冷峻凌厉和独立的风格相呼应,同《佛》相比则更加短促有力一些。电影的时长一旦到了两个小时,导演在剪裁过程中必定刻意了“延伸”了某些部分,而《佛罗里达乐园》里所谓的“延伸”则表现为对Moonee及其小伙伴日常生活的(有意)“诗化”。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对他们看上去“百无聊赖”生活的铺陈,从初看时的有趣,到后来的有些乏闷,再到最后的哑口无言,可以说肖恩正是通过这样的“重复”与“拉伸”考验着观众的神经——当然更多是心理上而非感官上的。全片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导演都在不遗余力地对这迪士尼乐园的“B面”进行白描,但同时又有所跳跃和省略。例如故事大多发生在白天和室外,阳光往往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剧情呢,也大多没有成年人的参与,大人们的过去无从知晓,更别说他们当下的喜怒和哀愁。《佛罗里达乐园》并不是“纪录片”一般的纪实与揭露,它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虚构作品,因为叙事过程中“诗化”的痕迹相当明显。
第二,摄影。肖恩·贝克上一部电影《橘色》,全程用iPhone拍摄,不一样的介质给观众带来了新奇而尖锐的体验。不过其实不难发现,《橘色》的介质与影像风格,与肖恩早期手持和DV作品是高度统一的,粗粝的背后,笼罩的是彷徨与焦虑。但这部《佛罗里达乐园》则大有不同,肖恩首次采用35mm胶片,它赋予了导演此前电影中从未有过的沉着,舒缓,与某种暧昧不清的“文艺气质”。不再继续选择用数字拍摄,一方面,光线得以呈现得更加自然真实,环境和人物,尤其是孩童的肌肤,都得到更加立体地表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胶片作为媒介本身,进一步拓展了肖恩·贝克电影语言的层次感与深度。在观众和剧中人物中间,不再简单是一面清晰而不加矫饰的视窗,而是像嵌入了一面滤镜,这面滤镜有意无意将故事“艺术化”和“抽象化”了。导演在这部新片中通过对摄影介质的择选实现了对自己叙事风格的突破。
第三,选角。威廉·达福应该是肖恩·贝克迄今电影中唯一称得上明星的演员,而导演也坦承,在Instsgram上发现Bria Vinaite之前,女主妈妈的角色原计划也将由一位成名演员饰演。看来,在预算越来越充足的情况下,选择大牌演员是趋势所在。但我要说的突破并不在这里。与旧作相比,《佛罗里达乐园》中的人物更让人感觉是在“表演”,而非“再现”他们自身在类似情境中的状态与反应。这之间的微妙区别,放在别的电影中似乎不值一提,因为“表演”和“再现”有时就是一回事,但对肖恩和他的电影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很大程度上,《橘色》和其他早期肖恩·贝克的作品(如《外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演员。《橘色》中的两位女主角(辛迪和亚历珊德拉)本身就是拥有类似经历的变性者,《外卖》里面,男主演虽然是韩国人,但毕竟也是黑头发黄皮肤,足够“以假乱真”,况且剧中的另一重要角色老板娘,她的真实工作的地方就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馆。这些非专业演员出演的角色,通常与他们生活中的真实身份相吻合,因此,电影往往散发出一份别样的光彩与魅力,观看过程中对角色的移情过程也更加直接和自然。某种程度上讲,这部分光彩和魅力在《佛罗里达乐园》中是相对欠缺的,孩子们固然“演得”很好,活泼天真,很容易让人心生怜爱,但结合电影的主旨,和它背后残酷的社会现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份怜爱究竟有没有用对地方。在这些“表演”背后,我想知道那些真正在汽车旅馆里长大的孩子是不是也像Moonee和Scooty一样。
比方说,饰演Moonee的Brooklynn Prince,已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演员了,虽然年仅七岁,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银幕,这个角色相信对她来说已是手到擒来。而另一位小女孩Jancey的饰演者Valeria Cotto则是第一次出演电影。也许角色设定上有一定关系,但我们仍可以清楚地注意到,这两个小女孩展现在镜头面前的形象其实相当不同,与青涩的Valeria相比,Brooklynn则老练圆滑许多(也许这也是最后结尾处我并没有过多被泪水和奔跑打动的主要原因)。不管是稚嫩还是圆滑,我们或许不应过多追问孩子们的童真与无邪,但作为一部严肃探讨社会问题(或至少以此为初衷)的给大人们看的电影,肖恩在此处稍显保留的锋芒无疑让影片的力度打了不少折扣。相比于《橘色》和《外卖》,《佛》中人物给我的触动似乎要失色几分。
不管怎么讲,《佛罗里达乐园》对肖恩来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身为一位“小众”导演,他在《佛》中展现的对影片的把握,调度,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真实与艺术的结合,都为这部电影赢得了更广大的受众。走向大众化似乎是独立导演自我发展过程中怎么也绕不开的命题,这部《佛罗里达乐园》让我们看到了些眉目。通过这次对自我风格的进一步尝试与突破,我们有理由对肖恩·贝克的下一部片子充满期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