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查理·考夫曼 / 伊恩·里德
主演: 杰西·普莱蒙 / 杰西·巴克利 / 托妮·科莱特 / 大卫·休里斯 / 盖伊·博伊德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8-28(美国点映) / 2020-09-04(美国)
片长: 134分钟
又名: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风格化标题)
IMDb链接: tt7939766
导演查理考夫曼的意识流电影,晦涩感又上一层楼。
从其早年作品《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考夫曼便乐此不疲地探索着意识在荧幕上的表现空间。而今年的新片《我想结束这一切》,更突出这种意识流表现手法,虽然很有朦胧的美感,但叙事不连贯而显得混乱,加上片中男女主引经据典摸不着头脑,可能让不少人只看了个锤子。
那么我们来捋一捋。
其实电影改编的原著叙事逻辑原本很清晰。其理解的关键在于:男女主人公Jake和Lucy以及在高中拖地的大爷,三个人是同一个人,或者说基于同一个人的回忆构想出的不同人物。拖地的大爷根据回忆想象出了年轻时的自己即Jake和女版的自己Lucy。
男女主人公是同一个人在电影里有不少线索。一是Lucy在看Jake家里照片时候,对着Jake小时候的照片说那是自己,而给照片的镜头也出现了男孩女孩两个版本。二是Lucy展示过自己的画的照片后,发现这些画就在Jake家地下室里,而且还标注有自己对这些画的解释。再有,Lucy在车里讲了一首给自己的诗(bonedog),Jake说这首诗写的是自己,而这首诗也确在Jake小时候的卧室里一本叫Rotten Perfect Mouth的书里找到了。
Jake妈妈说Jake从来都缺少朋友,惊讶能找到Lucy这样懂他的女友;以及Jake说他的拖鞋就是Lucy的拖鞋(My slippers are your slippers),也都微弱地暗示他们是同一人。
男女主人公是同一个人,也解释了为什么经常Lucy思考发呆时候,Jake似乎可以感应到她在想什么。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既显得贴切,也有丝心酸。
而电影中穿插的拖地大爷,在结尾前并没有明显揭示其身份。但我们也能发现,在Jake第二次和爸妈讲述如何初遇Lucy时候,他说Lucy是服务员给他上过某种burger,刚好对应了拖地大爷先前看到电视里的情节,暗示男女主的故事是大爷的想象。另外大爷看到学校里音乐剧的排练,而Jake对音乐剧颇喜欢,尤其是大爷在学校看的oklahoma。
影片接近结尾处,Lucy和大爷见面后,大爷的身份暗示更为明显。Lucy形容不出Jake的长相,却和大爷动容地相互对视,离开前拥抱了大爷。大爷回到卡车里,车窗上一会儿是Lucy和Jake经过的冰淇凌店广告,一会儿是Jake的童年阴影,肚子里长蛆的猪猪,猪猪还跳出来带大爷和观众来到电影最后一幕。最后一幕便是大爷/Jake去领音乐剧版诺贝尔奖,Lucy和Jake父母给他打call。虽然有的联系很不直接,但如此多的情节或意象重叠,代表了大爷和Jake/Lucy的意识记忆是相连的。
总结来说,电影是大爷年迈之后在回忆和想象中创造了Lucy和Jake两位主人公,Lucy对Jake的感情有所挣扎,代表了大爷自我认知里的胆怯和些许自卑。因为故事情节都是基于回忆的想象,那么看到三个年龄段的Jake父母是可能的,人物场景违和的跳跃也能解释,甚至冒出来的超现实诡异镜头,如装满同样冰淇凌的垃圾箱,都是类似梦境的表现。就像电影里Lucy所想,这里人物是静态的,(回忆里)时间是动态的,像冷风一样穿过人物。
在梦一般的回忆想象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大爷卡车压在厚厚积雪之下,暗示他并没有从车里出来。片名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直译为我在考虑结束些事情,影片开头我以为是结束Lucy和Jake短暂的感情,看到结尾未曾想,结束的其实是他们唏嘘的这一生。
当我们谈论电影,我们在谈些什么?
本以为这个困惑在诺兰身上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没想到又迎来了当头一击。
这部Netflix最新上线的网大来头可不小:
导演查理·考夫曼,神棍程度与诺兰相比可谓有过之无不及。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改编剧本》、《 暖暖内含光》……
每一部都脑洞大开。而他这部自编自导的新作,更是彻底放飞自我——
影片从女主的视角展开。
认识6周的男友杰克邀请她去城郊小镇的父母家做客。
“见家人”一般都意味着这段感情的“更进一步”。
然而,“我想结束这一切”的念头始终萦绕在女主脑海。
“好人卡”已然发送,这段关系岌岌可危。
女主虽然不想继续,可是还是答应了杰克的邀请。
因为拒绝会耗费更大的精力、更决绝的勇气,而与之相比,答应下来无疑轻松多了。
奇怪的是,每当女主脑海里浮现“想要结束”的念头时都会被男主马上打断,就好像他能摄神取念一般。
更奇怪的是,女主衣服、外套、围巾的颜色也在不停改变。
他们一路扎扎实实地聊了半个小时,话题横跨小说、诗歌、艺术和哲学。
洋洋洒洒、包罗万象。
终于到了目的地,反常的是杰克没有带女主进屋,而是指引她在冰天雪地里参观自家的农舍。
更诡异的是,农舍里到处散落着羊和猪的尸体。
诡异的气氛,继续向后蔓延。
他们下车时明明看到杰克的母亲在楼上朝他们挥手,
可是当两人进屋后,杰克的父母却迟迟没有从楼上下来迎接他们。
等到最后女主已经不耐烦了,这时二位“老人”才姗姗来迟地从楼上下来。
杰克父母的行为举止和言语表情,处处透露着古怪和不安。
就连他家的狗子,都宛如钻头附体:
WTF?
这个世界,要崩塌了吗?
别着急,更诡异的还在后头。
一段尴尬的寒暄后,杰克的爸爸提议他们开饭。
转眼之间,空无一物的餐厅突然出现一桌子丰盛的美食,这一家三口动作迅捷到宛如幻影移形般瞬间端坐在餐桌上。
饭桌上,女主的身份和设定开始疯狂变换。
交谈中,她一会儿是物理学家,一会儿是画家,一会儿又变成了餐厅的服务员。
职业魔性跳跃,就连名字也……
露西,路易莎。路易莎,露西。
此后,影片的发展就宛如脱缰野狗一般,愈发让人摸不着头脑。
时空开始交错,女主在房间中看到杰克父母不同的年龄阶段:
前一秒还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下一秒已经老态龙钟在房间里步履蹒跚,再下一秒,又返老还童容光焕发。
女主不断跟杰克说今晚必须要回家,可杰克却总是在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
这个漫天大雪的古怪夜晚,似乎不会那么轻易地结束……
好样的!
看到这里还在苦苦坚持的朋友。
有没有一种脑细胞被千万只硕大的问号撑破的感觉?
这片子……
玩啥呢?
好了,想知道答案的做好心理准备。
下面要开始剧透了。
作为好莱坞最知名的创作型导演之一,考夫曼的所有作品都展示出一种天马行空的意识。
他的想象力就像兔子洞一般,你不知道它通向哪里,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深。
他有鲜明的风格和非常娴熟的电影技术能力,更有始终贯彻其一致思想的勇气。
观众想要跟上他的节奏,无疑就是一场梦游仙境般的奇幻冒险。
本片采用了他惯用的模式,但进行了颠覆和重构。
在前作《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暖暖内含光》,以及《改编剧本》中,考夫曼都会在故事中设置一个钩子。
这个钩子可以是一个通往别人心灵的大门;
一个能手动清除痛苦记忆的程序;
亦或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焦虑。
这些钩子为观众撕开了一个进入导演精神世界中的一个小口子,让我们在他虚无缥缈、天马行空的世界中,有根救命稻草可以抓。
但在本片中,导演完全没有照顾观众的意思(你们已经是成熟的影迷了,该学会自动跟上我的脑洞了)。
从一开始就直接拖着观众进入了一个没有逻辑的世界,所有的设定都是抽象的。
导演在不断制造悬念、抛出问题,但始终没有解答其中的任何一个。
但如果留心导演埋下的细节你就会发现:
没有逻辑的逻辑,才是最伟大的逻辑。
正如没有理由的情感,才是最让人无法抗拒的情感。
这种巨大的困惑无疑影响了情感进行带入,我们能感受到的只剩漫长无尽的焦躁。
而这恰恰直中导演下怀。
但如果留心导演埋下的细节你就会发现,虽然他没有主动的解释,但答案其实已经隐藏在影片铺垫的细节之中。
片中出现的那位老者,前一个镜头往水池中倒牛奶,后一个镜头杰克的嘴角就出现了牛奶。
而老者所居住的房子,壁纸图案和杰克父母家的一模一样;杰克说他喜欢很多知名音乐剧,但从没买票去看,而老者是学校的清洁工,在打扫学校礼堂时总能看到学生们在排练新的剧目。
所以,这位老者其实就是就是暮年的杰克。
考夫曼的作品始终都在探讨那些妄图挣脱自我思维和身体桎梏,试着弥合彼此间差异鸿沟的人物。
这点从未改变,本片也不例外。
他们中有些人可以找到化解方式,有些则在这样的混乱中越陷越深。
而本片中的杰克亦是如此,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在表达“杰克”与自我意识的挣扎并和解的过程,影片的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叫杰克的老人在人生将尽时对于生平的回想和反思。
而名字不断变换的女主也是杰克思想的一部分。
这也就决定了虽然女主一直想结束、想挣脱但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的结果。
本片虽然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种怪异的风格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基调,但严格意义上,本片绝对不是一般恐怖惊悚电影。
导演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不断向观众施压的目的。
比如开篇和结尾加在一起长达一个小时的两场开车戏,持续输出紧张和高压的情绪,让观众不自觉地将角色的厌倦、不安和焦躁情绪代入自身,从而感受时间的漫长和痛苦,但却不给你一丝丝的机会放松。
太丧心病狂了OTZ……不过这招真心好使。
观众无不对片名产生了刻骨铭心的认同。
从某种维度上讲,对细节的过分纠结又是徒劳的。本片的重点压根也不是谜团的答案。
导演只是希望唤起那些早已围绕在我们身边、但是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恐惧。
我们和杰克一样,怕被疏远,但又怕交往和联系;
这种对于衰老、孤独、回忆和自我反省的沉思——
天下大同。
导演查理·考夫曼曾说:
“如果你写不出那些难以形容的东西,就把它放在屏幕上吧”。
诚不我欺也。
给这样的神棍作品写影评,一度感觉被掏空。
长篇累牍的非线性哲学思考,故事背景大段的留白;
如低频噪声般持续轰鸣的焦虑,与电影传统背道而驰的叙事结构……
你不会坠入深渊,但你也休想跟高潮打个照面。
而这,是不是又像极了你我日以继夜抗拒又难以割舍的,
那些你根本无法落实成语言和文字的,
神秘又晦暗的迷思?
那么欢迎你,爱丽丝。
你已进入幻境。
(本文首发于十点电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