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陈英杰 / 张岳明 / 金颖 / 赵怀燕 / 郭瀚洋 / 老马 / 谷壮 / 刘执戈
编剧: 陈英杰 / 张岳明
主演: 陈英杰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9-07-10(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45分钟
编剧: 陈英杰 / 张岳明
主演: 陈英杰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9-07-10(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45分钟
《人生一串》第二季,我给了三颗星。
只给三颗星,因为我对第二季失望透顶;还有三颗星,是因为我对第二季仍然保有希望。
第一季的内容,且不说有着大量干货。机位的摆放和镜头的衔接,让观众看了心情舒畅;加上本就是有着“国民宵夜”之称的烧烤,和优秀色彩处理,不知不觉中就点开了外卖软件。更别说幽默诙谐的文案,更是为这部美食纪录片大增异彩。第一季是 优秀的。《人生一串》的定位,并不走所谓高端路线,既然选择了烧烤,那么就决定了这是一部诱人又接地气的美食纪录片。
于是我带着期待的心情打开了第二季,看了一半,别说外卖软件了,光标甚至默默移向了窗口的叉叉。
那些第一季的优点不见了。有的,只有干瘪的内容,眼花缭乱的机位,生硬到尴尬的衔接和虽然押韵,但一点都不“鬼才”的文案。弹幕吹的太多了,而我认真看了看,并不觉得哪一句是真的值得吹。且不把第一季拿来做比较,只看第二季的内容,我只觉得这是一部稍显稚嫩的纪录片。何况有第一季,这一比较,除了本身的缺点外,还少了点匠心的味道。
先来说说广告,是的,是必要的。观众不会给剧组打钱,接广告是平常而又正常的事。但是既然接了广告,拜托就不要把内容如此商业化好吗。“商业化选题,商业化的拍摄和剪辑,看着很带货,很中国气氛。”某电文学博士如是说道。同样的“带货”,反观《舌尖》《风味人间》,不仅没有那么浓厚的商业气氛,光是视频内容就引发购买同款美味的狂潮就足以和这部纪录片作出鲜明对比。优秀的作品,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打开人的心扉引起共鸣点燃热血;优秀的美食纪录片,可以自然又流畅地让观众点下一份又一份的宵夜,打开微信问微商有没有同款美味;或是忍着挨饿的痛苦,点开一集又一集。当你想批评我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和第一季一样强烈的饥饿感了呢?
再来说说文案。不得不说《人生》在文案方面确实花了不少功夫。在第一季能全程“姨母笑”的我,现在却只能牵强的拉动嘴角表示礼貌。看到“二旦的烤羊不仅颇具蒸汽朋克风格,更是马坡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此刻的画面是男主人把铁罩子从烤羊身上拿开,一部分包着锡纸的烤羊正在缓缓转动??导演,你知道什么是蒸汽朋克风格和魔幻现实主义吗???(蒸汽朋克:蒸汽朋克是一个合成词,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两个词组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型机械了。朋克则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文化,用街头语对白书写的文体,它的意义在于题材的风格独立,而非反社会性。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所特有的文学样式,它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而独特的特征。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和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突出的艺术特征。)不要说我是杠精,因为这俩词不仅用在这儿不合适,更不能瞎用。一只缓缓转动的烤羊就能是魔幻现实主义,岂不是让胡安鲁尔斯听了沉默,加西亚马尔克斯听了流泪吗!!何况我是真的没从这儿看出有啥魔幻现实主义了,导演你是没有好好审核文案吗?
是的,文案需要幽默诙谐和新名词,但是不能乱用我觉得是第一要素。各位,这不是鬼才,这是张口就来啊。没错押韵是很棒很朱广权,但也请好好斟酌文案,不要让两个不合理的名词毁了一整集的观看体验和整体水平。
还有就是视频中出现了风靡快手抖音的台词,并不是说快手抖音有多糟糕,但是拿这样的台词放在一个正经美食纪录片里多少是不太合适的(当然,如果粉丝们一定要洗白说本来就没有这么高大上我也没话讲)。毕竟接地气和土味,还真的是两码子事。
我相信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我看出来,为什么刷到现在依旧是清一色好评?是自来水还是观众失去了批评的能力?不然,这只是沉默的螺旋罢了(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加入这个螺旋,失去自己的想法,成为一只缄默的羔羊;打破这个螺旋,则要有能抵挡住群起而攻之的强大心理。
放心,我皮糙肉厚,脸皮也一样。我不会屈服于大众的声音,我还是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倒是不惧怕大众对我的攻击和反对的声音,我只是不想加入这个螺旋而已。
最后,第一季很好看,希望第二季加油。
我不是杠精,但是也不阻止大家来这篇文章下抬杠。
去年夏天,一部国产美食片刷爆了网络。
在B站亮相后,它获得了近6000万的播放量,光弹幕数就超过100万条。
有人评价:深夜一定慎看,因为它比恐怖片的后劲儿还强。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正是《人生一串》。
前两天,这部口碑爆棚的“网红美食片”又回来了——
人生一串 第二季
这是国内首部将目光聚焦于烧烤的美食片。
同以往的国产美食片不同,《人生一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接地气”。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主角烧烤,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平民美食。
它做工简单、价格也不贵,但是却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最常见、最方便品尝的街头味道。
其次,片中选择的每一家烧烤店,都藏匿于市井小巷。
主创团队走遍全国32个省市,从500家烧烤店铺里最终挑选出了片中的30家。
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却呈现了每家烧烤店的地方特色与江湖风味。
最后,片中文案也以最通俗直接的形式,传达出了最朴素而真实的情感。
比如《无肉不欢》这一集的结语,说出了每个“肉食动物”的心声:
“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还有《来点解药》这一集的结语,道出了烧烤摊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儿,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当然,最经典的金句的莫过于片中对于国人“烧烤情结”的归因: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这部从头到脚都相当“接地气”的美食片,在播出后收获了一大批拥趸。
豆瓣上,超过6万人评出了9.0的高分。
第二季播出后,口碑依旧不俗,目前依旧是与第一季基本持平的8.9分。
可以说,还是原来的配方和味道。
但,这一次却将视角转向了更多隐藏在烧烤江湖里的美味——
河南马坡村,有一家口碑载道的二旦烧烤。
这家烧烤店的特色,是外焦里嫩、回味微甜的烤鲶鱼。
和烤肉相比,烤鱼有更丰富的味道层次。
而它的烤制诀窍,在于其绵密的酱料。
虽然其貌不扬,但这样的酱料包含了大蒜、洋葱、葱姜、豆瓣酱等多种食材,以特定的比例炒制而成。
除此之外,二旦还在其中加入了一味堪称点睛之笔的食材——枣花蜜。
把鲶鱼烤至冒油,再均匀地涂上秘制酱料。
蜂蜜与主料充分渗透,鱼肉在变得甜香的同时,也更加嫩滑入味。
当鲶鱼烤熟后,最后再撒上葱丝和干料即可上桌。
被酱汁浸润的鱼肉,和裹着孜然辣椒的葱丝一同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说河南马坡村的烤鲶鱼稍显另类,那么甘肃兰州的烤羊肉串,一定能唤醒每个食客的夜宵记忆。
兰州是西北的夜宵重镇,而位于正宁路夜市街的有奴思烤肉店,便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在这家店里,每年要吃掉3650只羊,每天要串8300串羊肉。
之所以生意如此火爆,是因为它家把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首先,在食材的选取上,一定是当天现宰的新鲜羊。
制作羊肉串的部分,一定要选择后腿肉,肥瘦程度最为适宜。
在具体烤制时,不同的人烤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经验丰富的首席烤肉师,一手能烤100串。
这个数字是经过多次试验后的最佳数字——既能满足了夜间的庞大需求,烤出来的肉也最入味。
对于食客来说,在吃羊肉串的时候同样有一番讲究。
最会吃的老饕,通常都会在吃之前擦一下钎子,然后肥瘦肉一同入口,享受油与肉的完美配比。
这个时候,如果再叫上三两好友,那一定又是个美食和美酒相伴的不眠之夜。
兰州人的撸串方式,就和他们的性格一样粗犷不羁。
但到了福建泉州,当地人吃烧烤,吃的却是另一种含蓄雅致的情调。
位于一户老宅子里的古趣烧烤,就深谙这种情调的经营之道。
所有的荤素食材,都被这家店串成了大小均匀、个头相当的小串。
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老板对于烤串外形的苛刻要求。
在口味上,则是以清淡为主。
刷的烧烤酱是用于提味增香的花生酱,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
这家店的特色是秘制烤鸡翅,做法相当讲究。
首先,要将鸡翅纵向剖开,并且碾碎其中的骨头。
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其目的是将鸡翅完全摊开,从而实现与酱料的充分接触。
到了正式烤制时,也是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
先要对鸡翅进行预热,然后在背面划开口子,多次刷油和花生酱进行二次加热。
等到烤熟后,最后还要在鸡翅上撒上芝麻。
鲜嫩的鸡肉和甜香的花生酱交织碰撞,激发出双重美味。
而芝麻的加入又让这种香味具有了颗粒质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觉情趣。
走进泉州颇有年代感的老宅里吃烧烤,就像坐上了亲朋好友的家常餐桌。
这样的烧烤局最适合闺蜜小聚,或者家人聚餐。
但,对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同学们来说,去吃月牙儿山的露天烧烤,才是毕业季里最佳的欢聚方式。
月牙儿山烧烤店坐落于一座山的半山腰上,位置较为隐蔽。
开店二十年,它已经变成了藏在校园里的夜宵基地。
知道这个好去处的,大多是附近大学里年纪不大,但口味挑剔的好吃嘴们。
每天11点过后,当山底黑尽、路灯亮起,这家烧烤店才刚刚进入最忙碌的时候。
月牙儿山烧烤店由一对农家姐妹共同经营,主打的是秘制甜辣五花肉。
冰镇过的五花肉,要用专门的机器,在其完全解冻前迅速切好。
只有这样,才能切得又薄又卷。
接下来,要加入他们家秘制的调料进行腌制。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白糖的大量加入,这是其香甜口感的源头。
在烤制五花肉时,需要精准把握火候与手法。
一旦操作失误,就会使得肥肉和铁网粘连,或者把肉烤焦。
只有勤翻勤动,才能烤出二分焦八分香的最佳口感。
在上桌之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刷油和撒料,使得五花肉更加入味。
这是“峨眉派”烧烤让人爱不释口的绝妙功夫。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而言,月牙山的五花肉吃一次就少一次。
这小小一方烧烤摊上,汇聚了太多细小的悲欢,承载了太多毕业的呐喊。
而这里的一串串烧烤,也必将成为每个人走入社会后、回顾校园时,最魂牵梦萦的羁绊。
我们经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XX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
这个XX,你可以填入任何食物名称。
但是唯有填入“烧烤”,最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振。
在纷繁的美食世界里,“烧烤”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中,烧烤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一席。
每一次炭火纷飞与烟雾缭绕中,来结伴吃烧烤的食客们,感情同食物一起加速升温,最后倾注在杯中酒里一饮而尽。
这是每一个烧烤爱好者最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们手中拿的是烧烤,嘴里聊的是生活。
而心中感受的,是这烟火气十足的真实人间。
*本文作者:张不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