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唤起心中童年的叙事诗——TIFF人民选择奖影片《房间》漫谈


导演: 伦尼·阿伯拉罕森
编剧: 艾玛·多诺霍
主演: 布丽·拉尔森 / 雅各布·特伦布莱 / 肖恩·布里吉格斯 / 温迪·古逊 / 阿曼达·布鲁盖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爱尔兰 / 加拿大 /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9-04(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5-10-23(多伦多) / 2016-01-15(爱尔兰/英国) / 2016-01-22(美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不存在的房间(台) / 抖室(港)
IMDb链接: tt3170832



唤起心中童年的叙事诗

这部影片的光环太多,可以写满整张宣传海报,如今俨然成为颁奖季中最佳故事片的热门选项。其实放眼背后主创团队,2014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出跳的《弗兰克》导演,原班剪辑和音乐制作人马。外加请来了汤姆.霍伯导演,一系列影片《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丹麦女孩》的金牌摄影师:丹尼.科恩,为该片大量的密室封闭环境拍摄,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继上一部根据《以眼杀人》回忆录改编的《弗兰克》之后,这次的《房间》,也是改编自同名小说。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全全由作者独立编剧。故事有关于被绑架的女性,以及她与儿子被囚禁的遭遇。令该片之所以荣获诸多赞誉的,不仅仅故事对绑架困境的刻画,还有后面大半部分回到现实后的反思,以及该片不同的审视角度——孩童的眼光。



像这样,讲述孩子眼中的世界,用他们纯真的心灵,写照社会与现实的庞杂。个人最近一次是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见到,其中表现的是战争与集中营。而这部影片是在通过孩子的角度,来讲述虚幻与现实世界的更迭,真实世界之大,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形容。所以,影片采用了诗的形式,借用孩童的口吻,念出哲理般的诗句。



一个小男孩儿,在一间仅有十平方米大的毛坯房间里长大。影片以杰克五岁生日的早晨展开叙述,通过杰克逐一与房间里的水池、浴缸、椅子打招呼为引子,360度的带领观众一起参观了这个特别的“房间”。即便母亲每天的眉头是紧缩的,但是这样的地方,对于年幼的杰克来说,已经是天堂。这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喜爱,最重要的是,母亲永远在自己身边。

当生日过后,母亲尝试将事实真相告诉他时,他是不接受的,他甚至说,他想要回到四岁。相信每个人也很难想起,心中的童话世界破灭是在哪一天,到底是哪个天杀的人,拆穿了公主与王子的梦幻国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魔法,一切都要通过努力奋斗而来,自己终将要独立的走过一生,父母不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影片中,并没有机会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杰克,却还要负担更繁重的任务——拯救自己的母亲。



在母亲再三的劝服下,杰克要装病,装死,在地毯里滚动,记住停车、大叫、跳车、求助的步骤,以便逃出变态绑架犯的魔掌。这样的故事,在平静地交代完毕“房间”的环境之后,第二天母子就开始酝酿“房间”的出逃计划。这使得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剧情紧凑,悬念十足。而丹尼.科恩的摄影,让这间小小的毛坯房,变成了孩童视角中,童话的梦幻屋。旋转的镜头里,满墙的涂鸦作品,各种食品包装的海报贴画,鸡蛋壳串起来的装饰品,每天唯一会带来光亮的天窗,在母亲睡觉时,跟墙壁上的树影玩耍的孩子,一切都如此美妙。

影片再一次令人们看到了,无论贫穷还是困境,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一样美好。他们最深的牵绊,就是陪伴他们的那个人。如同《如父如子》中感觉不到生活条件差异的交换子们。而影片中,当杰克开始拆解玩具汽车的时候,象征着他的童年已经开始瓦解了,尽管他不情愿接受,但是他内心是相信母亲的,他逐渐学着接受母亲口中的真相——这个房间才是个虚设的牢笼,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即便他五年来,接触到所有真实的东西, 都是来自这个房间,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都是电视机里的魔法,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虚无世界。

当这样的错位认知被生生反转,非常有意思,又充满哲思。当脑海中的意识不同了,眼睛里所看到的事物,也就随之不同了。为了那个未知的真实世界,杰克要独自面对坏人,完成求救大计。他虽然嘴里央求着,可不可以等自己六岁再做这件事,最后还大喊出:“我恨你!”的气话,一切的愤怒,都来自于离别与恐惧。而当他在卡车后面,滚出毛毯,看到不再是框在天窗里的天空时,看到真正的树枝和树叶时,就连天线都显得异样的神奇与美丽。三个从近景,到特写,再到局部眼神的镜头,递进式的交代了杰克的心境与感知。此时的他,如同第一次走入森林,感知世界的 IA:EVA 一样,看到了真实,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个“人”的真实个体。

影片中的杰克,虽然一直被母亲称呼为Good Boy,但是他一直是留着长发,像个女孩一样,没有清楚的性别特征。直到影片的最后,他完成了将母亲从实体的牢笼里救出,又帮助母亲走出了心灵的困境之后,他要求外婆给自己剪发,将头发交给因为抑郁而嗑药住院的母亲,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母亲。剪发之后,他又有了一起踢球的邻居小伙伴,最后还有了自己的小狗,融入了家庭,迎来了母亲的回归,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外婆说的那句:“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这是影片中很重的一句话。虽然杰克未必会懂,他的方式只是对母亲说,不要再做第二次,就好了。在孩子的世界里,对于父母,只要他们归来,不抛弃自己,就没有不可原谅的罪过,令人感动。杰克在影片中,至少有四至六首独白的诗篇,大约是两首在狭窄拥挤“房间”里,两首在医院中,两首在新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杰克熟悉外婆家后,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说:“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门,门背后有着无数的房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在那里发生着,人们总是在忙碌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堂在哪。”。

影片中,杰克的世界观是被调转的,从童话到现实,但是五岁孩童的心智是单纯且美好的。而他的母亲正好相反,已经是成人的她,当然清楚知道,自己是被拐骗的受害者,是被囚禁在房间里,与世隔绝的受难者。但是,在她与杰克相处的五年中,她是位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不忍心也要残酷的打破杰克美好的童年与幻想。但是自从出了房间,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又退化成了当年那个17岁的偏执女孩儿。父亲对于杰克的不接受,令她气愤,母亲过度的关怀和参与,也令她焦虑。她忍不住抱怨母亲七年前对自己说的话,那样也许就不会跟着伪善的骗子,去看什么小狗。

她必须自己重新经历,在家庭和社会的包裹中,从一个17岁青春期的女孩儿,重新长成为人母的过程。她总是担心杰克不喜欢玩具,只会看动画片,跟这个社会和世界没有联系,然而其实没有联系是她自己,当年的朋友和同学早已经不在,她没有完成学业,也没有工作,她才是那个令人最担心的对象。在把这个真实的世界带给杰克之后,她需要的是跟杰克一起,重新经历成长。



影片完美的收尾,在杰克提出的,想回到“房间”去探访的请求。母亲极不情愿的回到这个简陋后院的小木屋前,杰克问我们的Room是不是遭遇打劫了,因为一切他熟悉的家具都不见了,只剩下几件物品,凌乱的躺在墙边和地上。像电影开篇中,对每一件家具和物品说早安一样,杰克跟每一个仅剩的物品说再见。最后他对母亲说:“妈妈,对房间说再见。”,母亲亦在嘴边呢喃了这句告别。在杰克的眼中,这里虽然糟粕,但是也是自己最开心的童年,这里有模糊不清的电视、有马桶蓄水池可以航行纸军舰,而母亲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影片无数次的令人感动,因为挚真的情感。令人难受的是童话世界的颠覆,虚无和真实,哪个才是更适合我们的地方,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也会不小心伤害身边的人。而赤子之心,永远是守护我们的力量,走丢了,就奋力寻找回家的路,走错了,就避免下一次的犯错。影片这样虚幻与现实世界观念的找回,进而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难怪可以在评论界和观众的口碑中,得以双赢。

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初看这部影片,也只是听闻口碑很好,完全没有预料到评奖的结果,以及后来的走向,也算是没带任何偏见的,感受了影片唯美的镜头,接受了孩童心灵的洗礼,以及令人深思的人物角色在家庭与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我们每个人,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社会里的小房间中的人,着实需要更多的外界联系,人也好,事也好,宠物也好,因为,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2015年11月18日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一起同步北美新片,
欢迎微信订阅: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


自由对于人性到底有多重要

电影《房间》(Room 2015)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背后的政治隐喻细思起来挺有意思。“房间”其实是在自由的世界中圈起的一个不自由空间,但这个空间却被本片编导用来观测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性,而观测的对象就是本故事中的5岁小男孩杰克。杰克的母亲乔伊•纽萨姆7年前被骗子骗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只有一个天窗,门只有骗子能打开,房间事实上成了乔伊的囚牢。乔伊在被囚禁期间生下了儿子杰克;杰克长到5岁都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使杰克成为观测对象的最佳人选,因为相对于外面世界的人,他犹如一张纯净的白板,由此观测到的人性应是最自然、最可信的。那么,5岁的杰克面对自由世界是如何反应的呢?

没见过自由会害怕自由。在这个房间内,乔伊本是自由世界的来客,一朝被囚,当然无时无刻不想着争脱牢笼,受儿子读《艾丽丝梦游仙境》故事的启发,她打算不再等待,她思筹着自救计划,但她需要人帮助。然而,儿子杰克此前一直生活在她为他编织的童话世界中,甚至不知道一墙之隔的房间外另有天地,于是,她改变以往教育儿子的策略,告诉他墙外的世界很精彩,以此引导儿子对外面自由世界的向往。然而,结果如何呢?当她告诉自由世界的真相时,儿子的回答是“不可能”,甚至说她是个“骗子”;当她说儿子5岁了应当帮她来改变现在的生存状况时,儿子说“我想回到4岁”;当她告知儿子自己悲惨的被拐骗经历时,儿子怒吼这故事太无聊;当她说这是个臭房间时,儿子根本就不认同。无奈,她只能跟儿子搞起“冷战”。这个结果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什么吧!当了解自由的人告诉从不知自由为何物的人自由的真相时,与其说是告知“真相”,不如说是引起了“恐慌”,因为人性对未知世界都有本能的恐惧;如果告知“真相”的行为逼得太紧了,这就很容易被认为是“骗子”行为,因为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持有本能的怀疑;在“得不到”和“已拥有”之间,人们会更珍视后者。所以,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会害怕自由了。

自由在比较中方显它的重要。杰克和母亲逃出“房间”进入自由世界后,在跟其他人交流过程中还多次提到“房间”,甚至还要求回去看看,而母亲乔伊对那个地方早已讳莫如深。乔伊的反应我们非常能理解,因为“房间”是她一生的噩梦;但杰克的反应是否还说明这个突然获得自由的人仍怀念那个曾让他不自由的世界呢?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因为在这之前,他从未感受过不自由,而且他被母亲保护得很好,那里没有他痛苦的回忆,反而,那里是他对快乐、对母爱感受最集中的地方,杰克想回“房间”再看看,跟我们想回故乡看看的情感是一样的,他的这种反应正说明他的心智发展是正常的。但在回到“房间”后,显然杰克开始体会到自由的重要了。他感觉到“房间”缩小了,不想再将房间的门关上了。从杰克对房间态度的转变,说明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好处,即使对“房间”内的每一物件都充满感情,但他也不会放弃外部自由世界的好。虽然是个小孩子的故事,但它反映了人性特征是普遍性的,而且它为我们思考自由的某些问题提供了实验性的一手资料。由此,我们终于明白:在当今世界,为什么某些国家的统治者那么害怕人民了解自由,那么害怕自由世界的东西在国内传播了,因为关起门来他可称老大,一旦开了门他就屁都不是。至此,大家可能也相信本片的政治隐喻了吧,它分明就是在告诫某些有志传播自由理念的人该如何正确传播自由了。

自由并不是一种最迫切的人性需要。显然,本片并不止于让人们了解自由的重要性,它还想告诉我们,自由从不是人性中最迫切的需要。这点从影片所展示的“自由vs.母爱”这段情节中可以看出。乔伊接受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她,在杰克出生后,她有没有想过要将杰克送走,这样杰克就“自由”了。可以想见,在极为崇尚自由的美国人眼里,自由是根植于骨子里的,没有自由也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自由,小杰克就不可能“拥有童年”。虽然,乔伊回答“但是他有我啊”,她的意思是对于孩子来说,母爱比自由更重要,但对于主持人接下来的追问,“但那样是对他最有益的吗?”却让乔伊感到痛苦,甚至可以肯定这个刺激是她试图自杀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度,代表大多数想法的主持人的问话其实是一种谴责:虽然谁也不否认母爱的重要,但一个不为孩子自由着想的母亲是自私的。显然,大众认为“自由比母爱更重要!”,而她想自杀也证明了她多少也认可这一点。乔伊与公众之争,孰是孰非,其实我们局外人也不好下判断,但若考虑到当事人杰克返回自由世界后的行为,我们似乎能站到乔伊这一边。比如杰克很快适应了这个自由世界,他甚至说自己5岁以后对什么都知道了,说明他“可塑性未受影响”;外婆给他绞头发洗头,他知道感恩,说明他的情感发展非常正常;小朋友找他玩,他很快能玩得起来,说明他交往没有障碍。重要的是,当母亲自杀未遂后跟他道歉说“我不是个好妈妈”时,他回答:“但你是妈啊!”,这似乎可以说明,对于孩子来讲,母爱远比自由更重要;而且,自由的观念是外塑的,除开这点,人性一定更倾向于“爱”的。(文/石板栽花 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Ps.感谢本片中文字幕工作人员:奇遇电影字幕组翻译:@一起去找圣鲸鱼 @onanieren @May @阿拉莫没有猫 时间轴:@恩基 @面瘫本 @Edandelion 校对:@wrenvan 


     女主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影后,慕名而来。看完我只想说一句话:那个小男孩是没有提名么?完全可以提名最佳男主啊?难道是有年龄限制?另外,要不是我之前就知道他是男孩子,单看影片,他真的太漂亮了,还是长头发,就像一个洋娃娃,跟女孩子一样漂亮。

      回到电影本身,我想女主真的从room走出来应该就是jack叫她说的一句话:Mom, say bye bye to room。至此,她才真正脱离了room。

       一开始在房间里的戏份都比较昏暗,本身房间环境就局促,只有一个天窗可以透些许光亮出来,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许是冷漠的看客,影片说七年了,女主被困在这里,不过有个小孩,估计被迫生了下来。这七年间要是没有后来的这个小孩,估计很难挨过去吧。但我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只是慢慢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开始理解她的那种心情。绝望过,发疯过……

      我想我没有那么坚强的意志,七年我就疯了吧。女主跟小男孩相依为命,同时不放弃出逃的机会。就在jack五岁生日的时候,女主开始跟jack说外面的世界。她想借助jack的小小力量出逃。我们站在jack的视角想一下,五岁,自从出生便生活在这个小小房间里面,这个房间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外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对他来说都是假的都是不存在的,电视剧里的也是假的。所以当他妈妈颠覆了他这个世界观时他是崩溃的,他不愿意接受,他大喊大叫着,不想讨论这个话题。Poor child。幸好得益于女主的良好教导,jack生性乐观,爱妈妈。为了妈妈他愿意去做妈妈交代的事情。真是个好孩子。

      经过一次失败,他们计谋成功了。他们得救了!在女主从房间里跑出来跟jack相拥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动到了。故事当然没有结束,他们是从房间出来了,可是他们的心还没有走出来。

      孩子越小,越容易重塑 世界观,所以,Jack很快就慢慢适应了外面的这个世界,这当然离不了亲人的爱护。可是对女主来说太难了。噩梦般的七年很难从脑海中抹去。所以,她歇斯底里,她想不开,在上了访谈节目后,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在刚生下小孩子的时候把他送走,这是不是对小孩子最好的选择呢?本身女主就没调整好状态,这么一问她更加想不开了,看了真是心酸啊。也许是母子连心,女主吃安眠药自杀,Jack听到了声响跑去看她,又一次救了妈妈。

      救了妈妈两次的Jack说想回到room去看看,毕竟是他出生迄今为止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一告别房间里的一切,并跟妈妈说:Mom, say bye bye to room。

      未来还很长,从房间走出来走向未来。  


电影的前半部分,相信所有观众都同我一样,为母子能否逃出生天捏一把冷汗,而当他们的计划眼看就要成功地时候,我心里也开始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了,Jack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很狭隘的,尽管母亲尽可能地想保证他的身体健康(维生素啊,狭窄的空间还是让他运动啊),可是心理呢?他的天地就是一座棚屋到一扇天窗的距离,当他走出困局,看到真正的飞鸟蓝天,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暴露在空气的细菌与人性的复杂之下,他该如何生存呢? 然而万万没想到,虽然Jack开始有不适应,作为一个孩子,他却很快学会了一切,学会了接触并关爱刚刚谋面的祖父母,学会了坚强独立,还交到了年龄相仿的朋友。反而是母亲面对失而复得的一切与社会舆论的压力崩溃了,为什么呢? 有一个情节我觉得设计的非常好,就是Joy在给Jack看她学生时代与朋友的合影,然后说你说知道他们都发生什么了么?Jack回答no,Joy神色一凛,说exactly,她们什么都没发生,然后她跟妈妈也发生了争执甚至将自己的遭遇归咎于妈妈,上访谈节目又被主持人的问题伤到哑口无言,最终嗑药自杀未遂。这很明确地表达了她的心理过程。Joy受骗被囚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少女,从她跟Jack一直讲述的祖父母房子后面的秋千也可以看出她在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属于是健康向上无不良嗜好乐于助人的乖乖女,可能连一次真正的恋爱心碎都没经历过。当一个人被压抑在几米见方的room里,她想的只有该如何逃出去,而当真正逃出去,她才开始为失去的七年心痛,何止是物是人非,父母已经不在一起,自己的当年的朋友大概也已经有自己的家庭事业,而自己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微不足道的一颗粒子,没了她,地球还在转,其他人还在向前走,过着生活,只有自己,与这个世界一切的联系都定格凝固在七年前,格格不入。而这七年唯一的成就,就是养育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Jack,所以当主持人问你有没想过在Jack出生时求Old Nick将他放在消防局或医院让他有一个真正的童年的时候,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她这七年存在的唯一意义也被否定了,她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观必然是轰然倒塌。而最后拯救他的反而是儿子Jack,儿子剪短了长发,融入了社会,却依然保留着与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的赤子之心。 相信最后母子回到room那里是很多人飙泪的地方,我一开始觉得这个情节设计有点突兀,为什么要回到囚禁自己的地方去呢?看完却想请编剧收下我的膝盖,我觉得最后一幕让整部电影给观影者带来的阴霾心痛担忧都一扫而光,豁然开朗,继而发现原来这部电影讲的不是如何逃出去,而是如何与沉重的过去和解,最终满怀希望继续向前走。有人可能会觉得后半段过于鸡汤,但我觉得在母子关系的处理上,这种程度的软鸡汤我还是很甘愿一饮而尽的,毕竟没有哭着喊着妈妈再爱我一次,反而是轻柔浪漫,直抵人心。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或者这个宇宙的某个平行空间真的存在一对这样的母子,谨送上我的祝福,不管在小房间,或是在大天地,希望你们两个人一起一直,you and me agianst the world。


她被禽兽父亲囚禁性侵24年!电影的原型故事。

牛佬 评论 房间 2016-03-09 15:34:14
2008年4月19日,奥地利东部阿姆施泰滕镇。

73岁的当地人约瑟夫·弗莱茨勒将身患重病的19岁少女克斯汀送到医院,并告诉医生,这是他在家门口捡到的被丢弃的外孙女,而她的母亲——也就是约瑟夫的大女儿伊丽莎白——早在24年前就已经离家出走,并加入邪教。

克斯汀已经是约瑟夫在家门口捡到第4个被她丢弃的孩子(之前的3个已被他收养)



克斯汀病情非常严重,且明显营养不良,医生亟需伊丽莎白亲自过来告知病史。在多次要求下,一周后的4月26日,已经24年没人见过的伊丽莎白,在约瑟夫陪同下出现在医院。警方怀疑克斯汀曾遭虐待,将伊丽莎白隔离问讯。

时年仅42岁的伊丽莎白头发灰白,皮肤死白,样子苍老,且异常紧张。她突然询问警方,是否能保证她与她的孩子永远不再见到约瑟夫?

随后,伊丽莎白讲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恐怖故事——她已被父亲约瑟夫囚禁性侵长达24年,期间更生下了7个孩子(1个夭折)。



事实上,从伊丽莎白11岁起,约瑟夫就开始骚扰她、猥亵她,并把色情杂志放在她的枕头下。她曾两次离家出走,试图逃脱,但均未成功(其中一次还是被警方送回家)。

1984年8月28日,约瑟夫骗18岁的伊丽莎白去地窖帮忙安装一个门,突然拿医用聚醚将她放倒,用锁链把她铐在铁杆上并强奸了她。

从此之后,伊丽莎白就被关在了一个狭小、装着钢筋混凝土暗门和电子密码锁、没有玻璃、大约只有1.6米高的地下密室中。

第2天,约瑟夫与妻子罗丝玛丽报警,称伊丽莎白失踪。1个月后,约瑟夫收到伊丽莎白的一封来信,信里说她加入了一个宗教组织,要父母和警方不要找她。当然,这封信是约瑟夫逼着伊丽莎白写的!

伊丽莎白曾经试图反抗,却只招来更多的伤害。

“他不停地殴打并踢我全身”。

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性侵成了家常便饭,约瑟夫甚至拿来色情录像,逼迫伊丽莎白模仿其中的演员,长时间的暴力性行为造成伊丽莎白严重的内伤。



1986年,伊丽莎白首次怀孕,但10周后小产。翌年10月,再度怀孕。在她的坚持下,约瑟夫给了她一本有关怀孕的书籍和一把剪刀。在一块肮脏的毛毯上,伊丽莎白独自生下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克斯汀。

1990年2月,儿子斯特凡出生;1992年8月,女儿莉萨出生;1994年2月,女儿莫妮卡出生;1996年4月,双胞胎儿子亚历山大和迈克尔出生;2002年12月最小的儿子菲利克斯降临人世。

其中,迈克尔出生不久即患病,约瑟夫不愿带其外出治疗,很快夭折。尸体被约瑟夫秘密焚化,骨灰洒在花园中。

莎莉、莫妮卡和亚历山大先后在约1岁多点的时候,被约瑟夫带走,都谎称是离家出走的伊丽莎白不愿抚养,丢弃给他。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而性侵还在继续,就在每晚,就在离孩子们几英尺远的地方!



在那些年里,约瑟夫的房子住过租客,也来过无数访客,但从没有人想到,伊丽莎白和其他3个孩子就关在他们脚下。

那里,空间狭小,老鼠横行,污水聚集,通风不畅,夏天潮湿,冬日阴冷,没有热水,没有暖气,电源常被切断,生病也只能得到一点止疼药。而约瑟夫则一直威胁着他们:

“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你的待遇将更糟,无论如何你都逃不出这个地窖”。

3个孩子都患有免疫系统缺陷、维生素不足、体态佝偻、贫血等疾病,甚至大多数牙齿已经脱落。他们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从未呼吸过外面的空气,没有晒过太阳,没有感受过微风……

当地警长里奥伯德·艾特斯描绘过刚救出两个男孩时的一些细节,第一次坐汽车时害怕得浑身颤抖,第一次看见月亮的时候。

“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互相用手肘轻碰对方并指着看。”

同样令他印象深刻的是:

“我们对他们的良好教养感到惊讶,可见其母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教育她的孩子的。”

伊丽莎白以唯一的电视为教材,每天给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以此来传授知识和语言。



然而,伊丽莎白的恶魔,在外面的世界、在外人的眼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样子——“阿姆施泰滕镇的好男人”。

当地的副市长拉波·斯图特茨和他是好朋友。

“弗莱茨勒在我眼中是一个聪明、成功的男人。他总爱谈论他完美的家庭,但他对子女非常严厉。”

约瑟夫二女儿的丈夫——经常上门拜访岳父而完没想到伊丽莎白就在自己脚下艰难生存。

“他无论是在家还是工作都很勤劳,这个家庭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他待人友善,在邻居之中口碑很好,这令人实在很难接受现在这样的事实。”

他为什么会在明暗两面呈现出如此大的反差?如何成为如此禽兽?

每当正常人们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变态人格时,总是喜欢去找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原因,现在最流行的是童年阴影。

约瑟夫没有让心理学家们失望,第一次出庭,他就回忆了自己的童年。

“我有着一个噩梦般的灰色童年。我的母亲根本不喜欢我,甚至讨厌我。……小时候,挨打对于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我对她和她的喜怒无常感到恐惧。她总是侮辱我,说我是魔鬼、罪犯,说我一无是处……

她的侮辱使我变得软弱、没有尊严。12岁时,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任人宰割’,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撒旦’,一个她口中的‘恶魔’!”

单身母亲的残忍虐待,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理由,但又是一个多么好的博同情的借口!他甚至还为自己辩解。

“我把伊丽莎白锁起来是为了保护她,怕她染上毒瘾,她那时是个令人头疼的小孩。”

然而调查人员发现,早在他刚开始骚扰伊丽莎白时的1978年,他就以防备核弹袭击为名,申请修建地下室。在1983年,又将地下室进行了精心改建,加装密码锁和隔音设施等。

“种种迹象表明,约瑟夫早在事发多年以前就开始精心策划这起案件。或许在他开始侵犯伊丽莎白时就萌生了将她囚禁起来的念头了。”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恐怕永远都无法真正知道。人性幽微,着实难以探查。人性之恶,也常会超出想象。


案件开庭时,法庭外云集来自各国的媒体,还有大量示威者聚集抗议,称“为奥地利感到羞耻”。一名男子在身上吊上了多个婴儿玩偶,大叫:“这就是不受社会保护的婴儿。”

甚至有大量游客前往伊丽莎白被囚禁24年的地窖进行参观,拍照留念。

最终8名陪审员一致认定,约瑟夫非法囚禁、奴役、强奸、乱伦等罪名同时成立,判处终身监禁,约瑟夫表示接受这一裁决。这8名陪审员之后都接受了心理辅导。

约瑟夫服刑的囚室是一间12平方米的宽敞房间,有独立卫浴,有电视机,有电脑可供上网,他可以读书看报听音乐,每天1小时室外活动。如果愿意,他还可以养花,可以养一只小宠物……

而他说,他想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讲述事件的经过并解释为何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



伊丽莎白和他的孩子在一处隔离所接受了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安保,他们被鼓励用画来表达内心的爱。其中,最小的孩子(小说/电影《房间》里5岁杰克的原型)菲利克斯的画是上面这样的。大意:

“感谢他们如今拥有的幸福和安宁,感谢上帝,感谢人们的热情帮助,让她相信这个星球还有“善”存在。”

后来曾有消息称,伊丽莎白恢复良好,与保镖托马斯坠入爱河,已经结束心理治疗。




2010年,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Emma Donoghue)受此案激发创作的小说《房间》问世,她避开了犯罪的部分,避开了残忍恶毒,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去探讨受害者的精神世界,从罪恶中开出了爱之花。

“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去写一个关于暴力、强奸的故事,我也不想把它写成一个犯罪故事。我更情愿把这个关于囚禁的故事写成一个童话故事,但又不要那么魔幻,是一个基于现实主义的童话故事。”


2015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极端的情境,动人的情感,在第88届奥斯卡上,饰演被囚禁性侵女孩的布丽•拉尔森(Brie Larson)拿下了影后桂冠,饰演小孩的雅各布·特伦布莱(Jacob Tremblay)也关乎广受赞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