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无人知晓》的儿童们,承受了人生无人知晓的遗忘和沉重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主演柳乐优弥 / 北浦爱 / 木村飞影 / 清水萌萌子 / 韩英惠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04-05-13(戛纳电影节) / 2004-08-07(日本)
片长: 141分钟
又名: 谁知赤子心(港) /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台) / Nobody Knows / Dare mo shiranai


《无人知晓》,那是一群孩子在他们童真的年纪,承受了人生无人知晓的遗忘和沉重。
《无人知晓》根据日本东京西巢鸭弃婴真实事件改编,真实的事件更残酷,更冷漠,更让人不忍触碰。
但经过是枝裕和温婉克制的力量,让我们从《无人知晓》中看到了孩子们在黑暗中自然散发的微光,这些微光最后释放了巨大的力量,触痛了每位观众心中那根柔软的弦。
《无人知晓》中每一个角色都是受害者,我们则体会到了心痛带来的无能为力。
在影片中,母亲带着四个来自不同父亲的孩子生活,为了成功租到一个正常房子,他们甚至要把最小的两个孩子塞进行李箱,而大女儿只能晚上偷偷进家门。
藏在箱子的两个小孩,他们甚至都以为只是一场游戏,孩子们的每一次笑容,都让人无比怜悯和感伤。
影片带给大家心痛的无力感,正是出自这位堪比儿童的母亲惠子。
原本大聪很想把情绪发泄到这位母亲身上,她居然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但后来发现,惠子其实只是四个孩子里的第五个孩子。
惠子虽然是四位孩子的母亲,但她的为人处世,就像她的声线一样,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纯粹和自私。
惠子怀抱着终有一日找到好男人的愿景,屡战屡败,但每当有新的男朋友,她还是会像小孩一样投怀送抱。
惠子的心智就像长不大的成年人,她会和十几岁的阿明轻松谈论自己现在的男朋友,她会经常失踪一段时间。
当阿明说她自私的时候,她会把全部错误全归结到他们无名父亲的身上。
这种错位的身份,以及不健全的家庭生态,或许正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
终于,惠子在留下一笔钱之后,还是毅然决然抛弃了他们,阿明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承担起了所有的责任。
是枝裕和在影片中细节的处理,让人体会到时间流逝对孩子们的伤害。
比如惠子留给他们的钱,从钞票变成了硬币。
家里开始整洁的布置,最后一地鸡毛。
大女儿曾经涂的指甲油,已渐渐脱落。
彩色蜡笔由开始的长条变成了笔头。
每个孩子的鞋子衣服在变脏变旧,头发在变长。
春夏秋冬,四季变更,唯一不变的,是再也等不到回家的母亲。
在艰难不堪的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阿明作为大家长成熟的一面,他在新年的时候给弟弟妹妹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谎称是妈妈寄回来的。
最小的妹妹小雪生日那天,阿明还偷偷带她到街上,外面的世界在小雪眼里,就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大门本应早早为她开放。
而小雪下次的愿望,不是要一个昂贵的洋娃娃,也不是要一身漂亮的新衣裳,她仅仅奢侈的,就是想去看一次飞机。
这样的天使孩子,上哪去找呀。
在人群中的阿明和小雪,就像坐在平行世界中的两个人,路上行人匆匆,无人知晓。
但再懂事的阿明,也只不过是个孩子,也会在人生观没有健全的时候脱轨,他对于好奇新鲜事物总会抵不住诱惑。
阿明开始带陌生人回家玩游戏,但其实这不正是十几岁小孩应该有的玩乐时光吗。
失去了阿明这样的大家长,家中更是一片狼藉,他们在该有的年纪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呵护,他们像路边的杂草一样疯狂生长。
直到最后悲剧的发生,小雪某日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不省人事,随着小雪的身体日渐变凉,大家都明白小雪到了另一个世界。
是枝裕和在此时,采用了极为冷静甚至冷漠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发生的一切,那就是活着的孩子们没有一滴眼泪。
这并不是他们冷血,而是他们年纪小到不知道如何面对伤重的小雪,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生离死别,小雪的死,带给这些孩子更多的是无助和害怕。
阿明用最后几个硬币找母亲,但却得到了无人应答,也就在这一刻,世界不是无人知晓,而是他们被世界抛弃。
是枝裕和对社会最深最隐忍的批判,来自于阿明这一通最后无人应答的电话。
之后他们只能把小雪放进红色的箱子里。同样是红色的箱子,起初是小雪躲猫猫游戏的小道具,打开之后欢声笑语,而这一次红色箱子再也无法打开。
小雪生前说过喜欢看飞机,于是阿明他们则把小雪埋在了飞机场附近,小雪就像一颗没发芽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要永远藏在箱子里,埋在泥土里。
这些孩子在这次事件中,已经满身伤痕,甚至于是说他们在出生的时候,是带着伤痕来到人世间,他们本应该得到社会和人们更多的阳光。
他们体会了异于常人的痛楚,别离,但就像莱昂纳德·科恩所说的: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影片虽然是极为负能量的故事,但在是枝裕和的视角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的阳光,比如那些没有名字的超市店员,比如同是边缘人的英子。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在影片最后仿佛组成一道彩虹,伴随着影片木吉他的配乐,画面把他们定格在一个洒满阳光的街头,让人看了格外感动。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电影《无人知晓》取材于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1988年一月,日本东京西巢鸭地区一名母亲为了与新男友同居,抛弃了四名子女。14岁的长子独自抚养分别7岁、3岁及2岁的妹妹,公寓凌乱,小孩白天亦不上学,四处游荡。3岁的妹妹因偷吃了长子朋友的泡面,被毒打致死。众人将妹妹的尸体置入皮箱,拖到埼玉县秩父市公园埋葬。同年七月,邻居发现房屋长期只有小孩居住而报警,事情才终曝光。

在是枝裕和的改编电影中,箱子,从一开始就是个重要道具。单身母亲福岛惠子带12岁的大儿子明去拜访新居邻居,说孩子父亲在国外工作,明小学快将毕业,成绩良好。可回到家,榻榻米上几口皮箱打开,竟有两个小孩儿蜷在里面!5岁的茂和3岁的小雪咯咯笑着从箱子里爬出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布置新居。天色渐暗,哥哥明到火车站找到11岁的大妹妹京子,兄妹俩趁天黑潜回公寓,阖家团圆,在桌边围吃泡面。橘黄温暖的灯光,妈妈慈爱的微笑,孩子们兴奋明亮的眼睛——这是多么奇特的一个家庭啊。

这样一个开场强烈地调动了我的好奇心:这些孩子难道是捡来的孤儿?妈妈靠孩子们的政府福利过活?虐待、幽禁儿童案件?

事件的发展却不像我猜想得那么单纯。You饰演的母亲惠子虽然不乏私心,但她爱子之切也很真实。她会在下班后给孩子们带好吃的寿司回家,她给小女儿梳头,孩子们也有很多玩具打发不能出门的日子。惠子的第一次出走是暂时的,虽未能如期返家,但她终是回去了;而她与孩子们的畸形关系也正是在这里通过前男友的口述第一次初现端倪。但是枝裕和并未把叙事的重点放在解释前因后果之上,他的视角很远,生物学报告一样冷静细致地观察一家人的生活小节;可电影的情绪并不冰冷,大规模的画面全留给四个孩子相处的日常情趣:阳台上养在泡面碗里的绿色植物,弟弟茂偷偷越界拣玩具玩的小得意,妹妹小雪吱吱响的小红皮鞋,京子漂亮的红钢琴,还有阳光,无处不在透明而温暖的阳光。

哪怕情况急转直下,他也绝不煽情,似乎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似乎发生的一切都自然而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长子明所面对的压力和无措全通过一种极其收敛的不经意暴露法来展示,他会因朋友们不愿来凌乱的家里玩而沮丧,他也怀疑母亲对他们的抛弃,但在表现生存艰辛的时候,镜头的重点,依然是他跟弟弟从便利店拿到过期寿司后的兴奋开心,依然是和弟妹们在公园汲水相互玩闹的无忧无虑,Gontiti乐队伴奏的古典吉他琴音还是那么干净清新,仿佛在孩子的纯真世界里,现实怎么都会退缩,怎么都可被暂时遗忘一样。

片中唯一一次直白的情感宣泄还是离不开箱子。明和朋友Saki拖着箱子里的小小尸体偷偷去机场安葬,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白衣服上沾了泥巴,迎着微曦的曙光,在空旷的早晨一语不发的从黑暗走向黎明,耳边响起的是《珍宝》的歌声:“姗姗来迟的春光,让人深吸一口气……我逐渐成长,没有人可以亲近……”

这是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流泪的地方,但哪怕眼泪,也终是收敛的。因为是枝裕和通过《无人知晓》想表述的绝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同情,或是对失职母亲惠子的控诉,他用明媚温馨的镜头语言和那些琐碎微小的生活细节对整个社会提出了最为尖锐,甚至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弥补社会福利干预和家庭权益之间的裂痕?如何处理这种兄妹不愿分开的特别案例?如何及早甄别家庭遗弃现象并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样的收敛态度固然源自理性,但更重要的却是是枝裕和深谙的“平静之火”的艺术——表层越是波澜不惊,内里情绪的起伏就越汹涌,最终发泄的端口才越动人。这样的感伤就像一条狭长的黑色暗流,它裹挟了生活的疲惫与艰辛,浸透了人世的不公和悲苦,它承载了太多无法回答的疑惑,太多难于解决的忧伤,它在繁荣的表层下静默地流向远方,将哀凄的夜色染得更黑。


西巢鸭弃婴事件 (来自网上)
  
   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三口子住在一起。男人跟女人说,已经去帮他们的婚姻和孩子做过登记,所以一切都合法没问题。当孩子六岁却还没有收到叫孩子去上小学的通知单时,女人跑去有关单位询问,才知道男人骗了她.. 不管是婚姻还是孩子的出生,都没有登记,他们根本不算有结婚,孩子也没有入籍。这时男人也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家出走,没有再回来过。於是女人的生命出现了剧烈转变。
  
    她在后来的八年裏,持续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另一个男孩 (年龄不详) 和三个女孩 (当时分别是七岁、三岁、两岁),五个孩子都没有报户口;当她去百货公司上班时,就由大儿子在家照顾弟妹们。1988年的某一天,她把孩子们留给当时14 岁的大儿子照顾,自己跑去跟别的男人同居。孩子照顾孩子的六个月之间,女人偶尔会打电话回家,叫大儿子出来见面,除了问问家裏情形之外,也顺便拿为数不多的钱给孩子。大概是六个月之后,房东发现家中没有大人,於是向警察报案,这事件因此曝光。
  
   警察在孩子家的衣柜裏发现一具小男孩的尸体,应该是以前生病死去,做妈妈的却没有处理,只是把死去的小孩塞到衣柜裏去 (可想而知这个家曾经有多臭)。警察同时又发现最小的妹妹不见了,结果在某处山裏面挖出两岁小女孩的尸体。事情究竟是怎麼发生的,细节并不是很清楚,不过多数的说法是说:小女孩因为肚子饿,所以把大儿子的朋友 A 留在他们家的泡面给偷吃了,朋友 A 很生气,决定要处罚小女孩;A 当场把小女孩像球一样地给踢死了 (大儿子当时也有在家,有的说法是他也有参与打妹妹,只是打了一会儿就跑去看电视了),於是大儿子和朋友 B 就把小女孩帯到山裏给埋起来。
  
   最后做母亲的好像是在电视上看到整起事件,认为可能是她的孩子们,因此才出面。她被判刑要关三年 (但缓刑四年),14岁的大儿子因伤害致死和弃尸被判有罪,被送到少年管训机构,朋友 A 和 B 也都被送去不同间的管训机构。另外两个小女孩被警方找到时,已经极度虚弱且发育及营养都不良,事后被妈妈带回去了。
  
   1988年,在东京西巢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儿童尸体和三个浑身脏兮兮已饿了很多天的儿童 ,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
  
  
    当年刚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是枝欲和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开始以这个事件为原型编写剧本,当年就完成了。然而事隔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开拍这部电影。这中间是枝欲和曾在电视台里拍纪录片,曾拍过三部电影,生活几度变迁,但西巢鸭事件一直没能从他的记忆中抹去。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部《谁知赤子心》。
  
  尽管影像的风格如此优美,4个孩子的笑脸如此可爱,但故事带来的无望深深浸透了每分每秒,再加上主角是孩子,一段“风中的塑料袋”式的何处是我家,我的未来在哪里的苦闷,我花了3段时间,才慢慢将这片消化完。
  
  日本电影向来喜欢向光拍面部,脸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所带来的朦胧加美感,用在这部电影里,似乎尽力书写其中美好的一面。但无人知晓是为了社会的冷漠,这种冷漠不需要风格的助力,光看故事的一步步发展,就足够让人感同身受。而美好的风格,反而带来一些欺骗性,“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看完后,不经这样问,于是找到原来的事件,就有了前面的那段转载。
  
  不仅仅是在就事说事,影片进行到一半加入的年纪大一些,约是中学生的女孩,一方面家里似乎不错,却整日逃课坐在公园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为了帮几个孩子的忙,自己去赚钱“我只是陪着唱了卡拉OK”,与这些孩子的母亲成为比较,这其中道出的日本年轻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山谷深潭,无法见底。
  
  结尾,是希望也是无望,重新想起的轻快音符,重新组成的4个人的家庭,将面对怎样的社会,都是让人难以轻易忘记的事。


我知道,很多人看韩剧台剧会很投入,尤其是整天哭哭啼啼的韩剧,有些,几乎所有的戏份都是哭戏,可是,我从来都不觉得想哭,总觉得太矫情,太做作。不喜欢这种整天要把悲伤写在脸上告诉全世界的剧情,不喜欢这种把眼泪当作唯一武器的戏,也许主人公的命运真的很坎坷,可是不停地掉泪,到最后把我唯一的同情心都磨光,只觉得很腻很腻,腻到恶心,凡事都不能太过火,过度地渲染悲伤,到最后竟让我觉得可笑。补充一下,我说的是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还是蛮好看的。至于香港电影,我觉得就是拿来娱乐一下就好的,我是很少看的,觉得它的电影太现实,现实到冷漠,就连煽情也煽不起来了,而且,不是香港人都无法体会它想表达什么,看完就像喝了白开水那样,不会有什么以印象。是两个极端吧。

想起来,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说看电视电影看到哭的,当宿舍的人因为韩剧台剧,哭到声沙时,我还时时走神,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变成冷血的人。今天,看了《谁知赤子心》,又名《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之所以会看,一开始,只是因为最近很想听日本歌,看日本片,然后看到这个报道:柳乐优弥――戛纳电影节创办至今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于是很想看看。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这样震撼我的心,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影片一开始,我就觉得很压抑,虽然影片一点也没有渲染悲伤的情绪,但是,我想真正的悲伤就是这样吧,不用写在脸上,只要你曾经体会过,就可以被感染,而不是要靠没完没了的泪水来诉说自己有多难过。片中的明,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是三个弟妹的哥哥,有一个比她还要孩子气,未曾做好准备的母亲,和不曾出现过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就在母亲失踪后,他担当起照顾弟妹的重担。生活的残酷,一次次接近希望,却不断被命运宣判破灭,和弟妹的相濡以沫,一直到最后,最小的妹妹死去,亲手埋葬她。从头到尾,几个孩子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甚至,当我回忆起来,他们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小孩子就是这样,生活多煎熬,仿佛也与他们无关,零食,游乐园,小游戏,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在明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在大人身上都很难找到的坚强坚定,忍耐安静,成熟,还有那一丝丝孩子气。就在他被冤枉偷东西,不愿与别的孩子一起做坏事,偷看孩子们打棒球,埋葬妹妹之后回家的路上。。。。。。不会轻易把焦虑悲伤写在脸上,我想,我们很多人再经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未必可以做到像他那样。

我一直觉得日本是一个比较压抑的民族,这和他们的教育有关,某种程度上和中国相似,但更甚于中国。所以,日本人,在我看来,总是比较隐忍内敛含蓄的。

当明在打棒球比赛时,影片已经接近结尾,我吐了一口气,我以为,这样的安排是要告诉我,他们最终会实现他们每个人的梦想,读书,钢琴,画家,棒球。然而,原来所有都只是铺垫,只是小雪的死的铺垫。最后明和女孩把小雪放在行李箱,埋葬在看到飞机的地方时,我已经泪流满面,我知道,多数人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畸形,会觉得他们最后居然可以没事那样继续生活很冷漠,可是,最最触动我的却恰恰是这样最后的安排,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啊,就算你最爱的人离开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为了死去的人更为了活着的人。再沉重的悲伤,只会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就算很多年以后,仍然会隐隐作痛,但是,这并不用写在脸上,也不用刻意哀悼,而是更好地活下去。坚强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离去只会让自己更长大懂事。我想就是这样,才会让我无法平服自己的情绪,一直走不出来,沉溺在片里的那种情绪。

看完之后,一直想哭,心情一直很失落,很难过。我从来没有会因为一部电影这样。经常都是看完就忘掉了。我曾说过,看爱情片最多我只会觉得感动,看亲情片,我才会落泪才会觉得难过。

我跟蚊子说,你也去看,你也会被打动也会哭的。他说,为什么。我说,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而这方面,我们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可是,后来,我再想想,其实,不是的,也许,只是因为,它碰到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触到我内心深处某个痛处,很久很久以前的伤口,让它又痛起来。也许,没有经历那种失去的人是不会那么大触动的。

P.S 梁朝伟很不爽影帝被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抢走,他说,十四岁的孩子有什么演技可言。我想问,他在2046里面有个屁演技啊。何况,作为专业演员,居然用年龄来作为演技的标准,这就类似于,作为大学生,竟在Q上转发那些侮辱日本人民的言论。这两者有相同性质,只让我看到:没水平,没教养,和小鸡肚肠。

本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造就了戛纳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13岁的柳乐优弥,同时他也是戛纳影帝日本第一人。戛纳电影节一向以文艺著称,因此我就很好奇一个13岁的小孩能拿文艺电影节的影帝,该有如何恐怖的演技。
 
本片根据一个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改编。单身母亲Fukushima Keiko生养了四个小孩,分别是大儿子Akira,大女儿Kyoko,小儿子Shigeru,和小女儿Yuki。他们的父亲从来没出现过,事实上Keiko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Keiko虽为人母,却丝毫没有成熟和承担责任的迹象,她继续在外鬼混,时常不着家,照顾弟妹的重担落在了长子Akira的身上。事实上,她还没有自己的儿子成熟和负责,从她对自己儿子耍嗲任性的言语就可以看出。她将孩子们藏匿在房间里,不允许他们外出和上学,向所有人隐瞒这一切。她的理由是"I'm allowed to be happy too",她两次离家出走,第一次走了一个月左右,第二次再也没有回来,留下4个孩子自生自灭。
 
对于这样一个悲剧,影片没有天昏地暗六月飞雪,而是自始至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并偶尔配上轻松明快的音乐。非常平静的展现四个孩子的每一天每一月,让观众在这样一种波澜不惊但又和阳光的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气氛中体验这群孩子的生活。他们从未大哭大闹,从未悲伤流泪,更从未气馁轻生,他们就这样平静的,出于本能的生存下去。
 
乍一看本片的摄制水准似乎不高,镜头运用感觉都挺业余,没有精彩的机位和渲染。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这是用纪录片风格来让这几个孩子穿透人心。同时我也注意到影片对细节的描绘还是很细致的,尤其是母亲离家出走一年以来孩子们和家里的各种变化:以夏日一家搬进新居开始,以翌年夏日孩子走向街道结束。中间经历了圣诞节,新年等节日。秋天,走在街上的Akira围上了围巾。冬天,孩子们在玻璃上的白气里写字。春日,樱花浪漫。夏日,蝉鸣大作。房子已经断水断电,四个孩子憋在房间内,静静的捱过苦夏,一言不发,每个人都蓬头垢面,似乎连空气都是黏糊糊的。夏末,悲剧终于发生,小女儿Yuki死去,Akira将小雪埋葬在Yuki一直想去的飞机场边的空地里。另外从Kyoko的指甲油和Yuki的蜡笔也能看出时间的变迁。
 
据说,此片的导演为了得到“真实的时间”,真的租了一套公寓把这部电影拍了整整一年…… 很难想像这对演员是怎样的折磨。不过这真实的一年带来的效果的确不同凡响,四个孩子都明显长大了,柳乐优弥从青涩的小子变成冷静的少年。
 
对于首段提出的对柳乐优弥演技的疑问,看完此片,我得出了结论。柳乐优弥根本没有演技,他在此之前从未涉足表演。然而正是他的“没有演技”征服了戛纳评委,因为完全本我的表现是任何精湛的表演无法匹敌的。柳乐优弥的神态天生的冷静、坚强、有力,尤其是眼神,非常好的诠释了他所扮演的角色Fukushima Akira(我看的是英文字幕,对于日本人名字也很无奈)。穷苦孩子早当家,他承担起了抚养3个弟妹的家庭重担,同时他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一面在街上盘算着电费水费,艰难的寻找食物和援助,还在新年以母亲的名义给弟妹们“寄”来了压岁钱;一面不时拐进漫画店驻足半日,玩电玩到昏天黑地,对街对面的小孩做鬼脸。他的生活也蹭燃起希望,偶然得到参加棒球比赛的机会,然后又随之跌入谷底,妹妹意外死亡。可是他无论是在赛场上奔跑,还是默默的埋葬妹妹,那眼神始终是那么的冷静,似乎不带有感情色彩,但又十分坚强,日子总要过下去。当然上文已经提了,这是演员天然的神态,影帝的神态。
 
除了他之外,大女儿Kyoko亭亭玉立,反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她也是从小就懂事,明白哥哥的不易,也在冷漠而坚强的生活着,同时心里还深藏着弹钢琴的梦想。小儿子Shigeru应该是最不懂事最吵闹的一个,但是在影片结尾也不免令人心酸。小女儿Yuki的梦想是到羽田机场去看飞机,然而她生命中只有两次踏出过家门,后一次还是哥哥把她埋葬……
 
影片的结尾根本不能称之为结局。在Yuki死后,孩子们继续蓬头垢面的生活,一切如旧,无人知晓。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摸着良心说,这是韩国这类电影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姨子》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姜熏 编剧 : 姜熏 主演 : 姜恩惠 / 姜盛弼 类型: 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5-11-19(韩国) 片长: 97分钟 又名: Good Sister-in-law: Forbidden love / Nice Sister In Law这部片子单从那事的场面,女主的身材样貌,表现。堪称韩国情色的巅峰之作,绝对值得收藏。别的都可以不看了,良心之作。低于四星的要不没看过,要不就是嫉妒,阳痿,看日本的看多了。 不得不佩服韩国棒子的导演确实优秀,不管什么类型的片子,都非常的能够拿的住人心,这方面更是独到,抓住人心,简直完美,这部片子我觉得主要得益于女主,真心完美,无话可说,要是和日本那种的,我估计多少宅男都得废了死床上。 因为女主长这样。 姜恩惠,女团Dal Shabet前队长。之前还拍过一部<法利赛人>。   姐姐和心上人结婚了,但不久后便发现,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满,姐姐只好委托身为心理医生的妹妹帮忙治疗,然而通过催眠发现姐夫竟然迷恋小姨子的身体。妹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为了姐姐的幸福,也为了治疗姐夫的心理障碍,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对一部凡爱可陈的好电影,不需要大起大落的剧情和寓言式的结构,只需要把爱情中那些细节点滴映画出来,就足已让人没齿难忘了。几场情欲戏导演都处理得非常干净,基本上都是几个静态画面,极具美感。尤其是裸背的素贤看着熟睡的女主角的一个画面,在光线、色彩、构图上都十分和谐,有种油画般的效果。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备受称道,其实和影片往往非常注意画面的唯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众号:btdygod 内附资源)   字幕君,不带这么玩的。。。T - T ---- 这是一篇没营养的影评 ----- 剧情什么的我真心无力吐槽,伦理电影嘛,就是要刷新人的三观!(不过剧中的小姨子很漂亮,身材皮肤都很棒!所以我是来看脸的) 这部电影是朋友极力推荐我看的,说女...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