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阿方索·博亚尔特
编剧: 肖恩·拜利 / 泰德·格里芬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科林·法瑞尔 / 杰弗里·迪恩·摩根 / 艾比·考尼什 / 玛丽·谢尔顿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1-14(中国大陆) / 2015-09-09(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中国大陆) / 101分钟(美国)
又名: 安慰 / Prémonitions
编剧: 肖恩·拜利 / 泰德·格里芬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科林·法瑞尔 / 杰弗里·迪恩·摩根 / 艾比·考尼什 / 玛丽·谢尔顿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1-14(中国大陆) / 2015-09-09(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中国大陆) / 101分钟(美国)
又名: 安慰 / Prémonitions
虽然力荐这部影片,但是估计一看影评标题就有大半人跑掉了。没办法,这部片子中文翻译的好像是个科幻动作警匪片,其实它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社会问题——这种问题国内大部分人现今还很难理解到。
先说说貌似题外话的一个概念”安乐死“合法化。生命是什么?无意义地拖延生命是否值得?是否应当?这在西方是个正热的话题,正反激辨,从中也衍生出不少激进的文艺作品,就象几年前克隆技术出现关于克隆人的话题和影片很多一样,这部solace也是”安乐死“的一个激进衍生作品。
假如一个人癌症晚期,治也治不好了,非常痛苦生不如死,该不该安乐死?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是如果本人愿意,那么可以安乐死。
好,深一步,如果这个人本身已经失去了意识,只知道痛苦哀号,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那么该不该安乐死?如果应该,好,再进一步,如果他此时还只是癌症初期,但是这个病注定是治不好的,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晚期,患者现在还没那么痛苦,但是很快他就会生不如死了,那么该不该在初期时就杀死他,以免以后痛苦?
说到这里,就是这部影片了。一系列的杀人案,杀人手法非常干净利落,以至于受害人根本感觉不到一点痛苦就死去了。原来是一个看得到未来的人,他看到这些人日后必将因疾病痛苦万分地死去,所以提前用无痛的方式结束了这些人的生命。查案的人也懂得通灵术,查到后来他发现了真相是这样,更发现那个实施安乐死的人自己也快死了,所以他想把自己这套理论和做法传给这个查案的人,让他接替自己继续实施安乐死。那么他接受了吗?影片留下了这个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不过影片里,这个查案的人当年因为不能忍受自己女儿受癌症的折磨,而对女儿实施过安乐死。
除去道德伦理思考不谈,这部片子拍得很是紧张有悬念,就算作为一部纯科幻动作片也非常值得一看,因此大力推荐
坦白说这部片子还是有那么点逻辑混乱的,很多情节不太合理,设想一个能遇见未来的人,如果改变了自己或者其他人相应的行为,那么最后发生的事情就是相应改变,就像《蝴蝶效应》里面所表达的那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是片中好几个场景,两个通灵者似乎是看到了某一种行为的后果,比如说酒吧两人初次见面那场,如果叫了会怎么样,也只是一种设想而已,并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真正发生的事情是凶手被打了,没错,可是他自己却没有看到这一点。我觉得预见未来这种类型的电影和小说很大的问题就在于逻辑,当然这个可能由于现实原因的限制。
但是片子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患有绝症的人,旁人到底有没有权利去结束他们的生命。影片的最后老人的回忆,可以看到原来他回忆中女儿美好的笑容都只是自己选择忽略她的痛苦而已,老人其实也看到了女儿的痛苦,并且最后亲手送走了女儿,也许这也是他不能解开的心结,并且和妻子分开的原因吧,而最后,他把对女儿的感情寄托在女警察身上,救了她之后也完成了一次自己心灵的救赎,终于可以诚实面对过去,并且重新找回妻子。可是,到底能不能安乐死呢,我们到底有没有权利结束他人的生命。第一种方式,也就是杀人者的方式肯定好多人都不能接受,在人生感觉美好的时候结束这一切,也许的当你身处痛苦中会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实际上,还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真的愿意就这样死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吗?就像那个律师,两个可以预见未来的人的对话,这个男人以后会患有一种疾病,并且将会遗传给他的孩子,结束他的生命,可以免除三个人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那么这种行为可以原谅吗?如果一个人对日后的痛苦并不自知,那么他也许会抱着对明天美好的期待活下去,可是到了真正面对痛苦的时候,就像老人的女儿,被病痛折磨,虚弱,哭泣,绝望,这种时候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种时候如果他人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就是可以的吗?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因为从个人体验上来讲,如果那时候,我觉得非常痛苦,生命中的那些美好已经不能让我坚持着对抗痛苦,大概我也会有就此结束的心情吧。
一开始给这部片子两颗星,不过这个问题写着写着,觉得应该给三星了,因为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因为真实的人生往往有无数种可能。
坦白说这片名翻译的好烂,把整部片子的基调带跑了,solace,意为慰藉,动词或者名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杀人者也只是为了慰藉他人,避免日后的痛苦才会选择让他们在愉快中死去。而通灵神探这个译名,把重点直接放在了警察抓小偷的追逐中,如果不是现在在写这些,我根本不会认真去想原来本片的片名是solace,而不是什么破案故事,所以刚刚看完时有一种感觉:作为一部破案片,这逻辑,这剧情,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不明白。
所以如果你要看这个片,跳出警察抓小偷的格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有不一样的感受。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剧本扎实,剧情紧凑,人物设定富有深意,尤其是镜头语言富丽,各种通灵场景前后呼应,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摄影不够暗黑,太过亮丽,偶尔有下雨的场景,也是一笔带过,回溯的几场犯罪场景,也布置的优雅干净。
但是,这和影片的主题有关。犯罪片竟然没有脏乱差,没有黑夜,雨天和混乱的房间?看着看着我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一个温情治愈片。
里面有两个通灵人,约翰,一个老人,成全了癌症晚期的女儿,然后与妻子离婚,隐居世外,活在对女儿的痛苦思念里。他有点愤世嫉俗,有点看破世事,但却没有那么极端,不像另一个通灵人,连环杀手,忍受不了别人痛苦的生活,意图成全他们,成了一个实施安乐死的自信杀手。
但有一天,他也忍受不下去了,他想死,但是必须找一个继承人。他看到了老头约翰,自己的同类人。他知道对方并不那么博爱,但也不那么激进,所以他设计了一个悖论场景,让他必须杀人,杀自己还是杀女警察,他都杀人了,也许从此就开始继承他的大业。影片在这里没有设定成正邪对立的场景,连环杀手自我牺牲的意味大于被追捕猎杀的意味,而老约翰最后也不是杀了连环杀手,而是被迫杀了他。这一杀法,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恶之杀是连环杀手的杀,而拯救之杀,是老约翰的杀。两个通灵人,不同就不同在一个是除恶之杀,一个是拯救之杀。一个是为了接触痛苦这一恶,一个是为了拯救幸福这一善。
通灵其实通的是人类过去和未来的苦难,在人们安静的生活表面,看到他们内心的苦痛,在坚强的外表下面,看到他们悲惨的命运。但通灵人没有生杀大权,他们可以怜悯,不说出来,而不是像连环杀手那样,献上葡萄酒和冰激凌,乐呵呵地然后被送上西天。
双方的焦点集中在女警察的命运身上。约翰看到了女警察的过去,一下想到了自己的女儿。这是一个悲惨的命运,而且有死亡的危险。他接受朋友的嘱托,重出江湖,在半推半就当中,开始一点点走出困境。但一开始他并不太过怜悯,“谁关心呢?”当他看透女警察的过去,说出她的苦难时 ,他安慰她。但后来他的好朋友警察死了,而且是安详地死去,虽然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还是为妻子儿女操劳。癌症晚期的他死的并不痛苦,这和自己女儿当时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连环杀手一点点揭露出他冷漠表情的极端一面,在他冷对人世苦难的地方再进一步,结束他们的命运。连环杀手和他对话,试图说服他,但是他却一直在对女警察道歉,觉得自己伤害了她,言下之意就是你虽有痛苦,却依然值得尊重,我还是很关心你的,不会像那连环杀手一样,因为你抑郁,焦虑,自杀未遂还帮你解脱。
在最后的那一刻,他选择了杀死连环杀手,拯救痛苦边缘的女警察。他选择了原谅和安慰,而不是绝望。他没有剥夺人类承受痛苦生活的权利,而是把生命交到自己的手中。
他叩响了扳机,杀了连环杀手。多年以前他帮助女儿安乐死的画面突然出现,但这并非说他继承了连环杀手的衣钵,而是说,他释然了。女儿求他结束生命,他做到了,这并不是恶,在杀她那一刻的时候,他的父爱依然存在。他不应该为此愧疚一生,不应该就此远离人世,对生活无望,拒绝窗外的生命。生命生生死死,即使在痛苦中,我们也不应该放弃生命,但若是真的要结束生命,我们也要慎之又慎,不可代他人做决定。
连环杀手,在他所谓的一颗怜悯的心背后,其实是一颗绝望的心,苦难已经把他压垮,杀人在他不是拯救,而是解脱。如果按照他的逻辑,也许到最后,所有人都应该在他精心布置的最后谎言之中,安乐死去。因为无人不活在痛苦中,他的通灵能力里,所有人都有痛苦的过去和未来。
老人约翰救了女警察,对双方来说,这都是救赎。老人重新找到了妻子,他释然了,不再纠结于结束女儿生命的选择。他知道,有爱,就有死亡,接受死亡,就是接受爱。
也许影片的主题还是不够突出,女警察可能需要表现的更加残酷一点,借办案公报私仇,在伸张正义里发泄愤怒,一个活脱脱的弃妇复仇者,而男警察可以表现的更加温柔一些,慈父的感觉,两者对比,才能看出人在痛苦之中的两种选择。而约翰的冷眼旁观,因为对女儿还有歉疚,而连环杀手的绝望中的游戏,因为对人生已经绝望,这两个通灵人物的对比塑造也不够强烈。如此,可能对比的意味就不是很浓,观众可能就被影片蒙太奇的手法给弄得昏昏沉沉,糊里糊涂。
影片始终纠缠在女警察的死亡这一点上。女警察头部流血的意象是影片所有梦魇的核心意象。女警察该不该死,会不会死,这是影片结构的核心线索。也许是父亲对逝去女儿的爱,这种爱超越死亡,让他对人性还有一点希望。而连环杀手,他以为自己最后的牺牲是耶稣的牺牲,殊不知,基督教的上帝是受苦受难的上帝,而不是一个倡导自杀和安乐死的上帝。
当然,影片对安乐死的态度是复杂的。对于连环杀手那种成全他人的谋杀式的安乐死,电影给予强烈的反对。而老人约翰对女儿那种慈父般的安乐死,也需要父亲一生的时间来最终释怀,电影只有在老人为女警察挡子弹的牺牲后,才算真正让他解脱。他的牺牲精神,弥补了安乐死的残酷。
安乐死,不但是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也是结束那个实施安乐死的人的一部分生命。而连环杀手,恰恰没有对死者的这样一份牵挂。他的先知先觉,只不过让他藐视所有人类,藐视所有幸福。
激进的青年通灵人,最终还是被温厚的饱经沧桑的老人给打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好莱坞形成了一定的成见,一有美国电影上映,就以为是大片,科幻的,暴力的,赛车的,魔幻的等等。中影一看国内观众好这口,也乐见其成,就大批量地进口大片,剧情片,艺术片基本上很少被中国引进。最后弄得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大片制造,整个国人都陶醉在大片的票房里。谈论好莱坞基本上就是在谈论票房。
所以突然来了一个另类的电影,大家就觉得,玩球了,怎么这么无聊。超能派克,超验骇客,虽然也是科幻,却更像文艺片,即使有明星助阵,也不讨喜,弄到大家最后去看的也就只有明星,剧情几乎被忽略,倒是一些不看好的大片,被中国一二线乃至小镇青年热捧,例如环太平洋,哥斯拉等等。
文 / 赤叶青枫
新年伊始,佳片如云。在1月上映的诸多影片中,若论最值得一看的悬疑惊悚片,则非《通灵神探》莫属。该片讲述了一位归隐多年的通灵神探再度出山协助FBI探员破获连环杀人案,期间与通灵能力更胜一筹的杀人犯斗智斗勇的惊险故事。该片聚集了安东尼·霍普金斯、杰弗里·迪恩·摩根、柯林·法瑞尔老中青三大帅哥同台飙戏,而且还有性感的大美妞艾比·考尼什跨刀助阵,在近期上映的外语片中,可算是颜值最高的一部。
除了资深影迷之外,也许普通观众乍听主演们的名字,有些一头雾水,但只要他们一出镜,想必都会觉得有些眼熟——
没错,爷爷辈的骨灰级老帅哥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好莱坞惊悚恐怖片的经典之作《沉默的羔羊》,你只要看过此片,也许现在已然不太记得剧情,但一定不会忘记片中如魔鬼一般气场超强的汉尼拔博士,而这个角色正是由霍普金斯扮演。如今25年过去了,在《通灵神探》中再见饰演通灵神探的霍普金斯,虽然岁月无情愈发苍老,但是也更有魅力,每一条皱纹都透露着无尽的性感,一颦一笑都是教科书级的表演,在影片略显平淡的前半段全靠他堪称完美的演技霸气支撑,并为影片扣人心弦的后半段中人物微妙复杂的状态以及剧情发展做足铺垫。
而曾在《迈阿密风云》里和巩俐上演火辣激情戏的柯林·法瑞尔如今其实客观来说已不算年轻,但跟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杰弗里·迪恩·摩根相比,他可算是枚小鲜肉,而且就颜值和身材而言,都堪称爆表。最为难得的是,此番在《通灵神探》中,他所饰演的连环杀人案真凶的人物设定无论是智力、情商还是通灵的超能力都是全片之冠,而他又有多场与老戏骨霍普金斯针锋相对、火花四溅的如猫鼠游戏般的激烈对手戏,在如此复杂情况下,他竟完全能HOlD场面,半点也不曾被后者比了下去,将角色邪魅狂狷、冷酷无情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惊艳,从而使得《通灵神探》一片无疑成为他继《狙击电话亭》、《亚历山大大帝》、《杀手没有假期》等之后又一部代表作。
至于型男帅大叔杰弗里·迪恩·摩根名气上虽然没有以上两者大,但如果你是《邪恶力量》、《实习医生格蕾》等美剧的粉丝,对他就不会感到陌生。还有外表酷似妮可·基德曼的艾比·考尼什,之前在《美少女特工队》、《机械战警》等片中均有过精彩演出。此次二人一个负责从行动上穿针引线请出隐居多年的通灵神探霍普金斯再度出山,一个从情感上给予霍普金斯继续破案的动力,尤其是正邪两代通灵人地铁终极对决千钧一发之时,她更是决定剧情走向的关键。
总而言之,《通灵神探》堪称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演员强大的个人魅力与惊悚迷离的曲折剧情完美融合,令人越往后看就越觉得惊心动魄,欲罢不能,而全片强大的宿命论也让人在满足了感官刺激之后情不自禁地深思及讨论:对于注定即将会死于病痛折磨的人而言,“安乐死”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hiseyinghua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