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事关我的烧烤简史《人生一串》

导演陈英杰 / 刘执戈 / 金颖 / 张岳明 / 赵云泽 / 李根
编剧陈英杰 / 张岳明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8-06-20(中国大陆)
季数: 1
集数: 6
单集片长: 30分钟
又名: The Story Of Chuaner


我的朋友中,比较馋一点的,都看了《人生一串》了。这部聚焦我国烧烤界黑暗能量的纪录片,让我最大程度地怀念起了三十岁之前,每隔一阵就要吃路边烧烤宵夜的日子——对的,不是店堂昏暗、杯酒交错的烧鸟居酒屋,而是真正的路边摊:起码要夜里九点后才会出摊,地点还常常如同游击队般在几个小巷子间变换,通常是面色不怎么白净的叔叔守在黑乎乎的烧烤架子前,沉默寡言,深藏功与名。
后来难得我的火锅兼烧烤好友小牧羊认识了一个特别特别白净的烧烤小老板,她……竟然打起了把他介绍给我当男朋友的主意,不停地向我夸赞小老板的可贵之处:“你看他皮肤多么白皙,在烧烤界中有多少难得!”
但就和所有言情小说写的一样,我觉得那个小老板爱的明明是她。每当她笑嘻嘻地去问小老板加十串鸡胗或者土豆片的时候,小老板都立刻从烧烤架子上抬起头,用长睫毛的眼睛看着她,嘴微微一歪算是应承了下来。然而每次端上桌子,都是比我们点的要多得多的烤串——但他也只简单说一句“烤多了,送你们。”就立刻回到了炭火前。我觉得他的这六个字,比道明寺在《流星花园》里说要给杉菜送游戏币还有什么手机坏了买新的动听多了。就像烧烤炉里的炭火,看着黑乎乎的没有温度,实际上烫得惊人,足以烧焦一颗心。我觉得那一刻我耳边已经响起了莫西子诗的歌声,那是俞心焦的诗:“不是你亲手点燃的,那就不能叫做火焰。不是你亲手摸过的,那就不能叫做宝石。你呀你,终于出现了。我们只是打了个照面,这颗心就稀巴烂。”
但我的朋友小牧羊是一个肤白貌美大胸之人,爱她的人太多了,她至今去陌生小区停车都常常可以不付停车费全身而退,可能要等老了在炽红壁炉前低头沉吟时,她才会想起那曾经火光前的白皮肤和长睫毛,以及火光中她早已经啃不动的鸡胗鸡心。
好了,我是要写烧烤的,怎么气氛突然变得这么伤感。
也是,可能是太久不吃烧烤了,我久病成相思了。大约三十岁之后,我几乎很少吃夜宵了,再也没有力气在街边等到烧烤摊子们摆摊,在几个街道之间来回游走,勘察他们有没有偷偷把架子摆出来。我在魔都吃烧烤那些年,上海似乎有一百家烧烤摊都叫小马烧烤……我最喜欢法华镇路那家,烤出来的东西有汁水,水嫩宛如处女。也有一家叫做光头烧烤的,有店面,老板会烤到差不多好了然后让你自己再烤一下。特色是一种带着可疑的粉红色的猪肉串,据说是老板秘制料。我至今对那种超越大自然的粉红色印象深刻,感觉是烤HelloKitty,但是入嘴绝对不清新,油爆爆的好吃,感觉能吃一百串。但我现在已经几乎不和当时一起吃光头烧烤的朋友们一起玩了。有点可惜。刚刚我怀念的查了一下点评,发现光头还在,搬到了龙华中路。
又想起另一位认识的姑娘。当年是某网站的公关,如今独领风骚自己当了老板开公关公司。当时,她特别震撼我的就是,她邀请记者参加他们公司的年会,是包下了一个她最爱的路边烧烤摊,去他们公司的创意园区里开烧烤派对。我的妈呀,简直太震撼。比那些给我们吃些吃都吃不饱的酒店餐的公司,可爱太多。后来又请我们去郊区玩耍,她还是带着她的烧烤师傅,师傅带着他的烤架炉子和串串,仿佛他们是三位一体,永不分离。
去年我和她重新在某活动上相认了。后来我翻了一下她的朋友圈,除了po一些米其林食物之外,她还和这个烧烤师傅有联系……仍旧时不时包养他一下的样子。真是路遥知马力,情长路更长。
好了,我是要写烧烤的,怎么突然气氛又变得这么诡异……
我,毕竟是一个初中一年级就放话说,我人生第一爱是火锅,人生第二爱就是烧烤的,长大以后准备到肠胃科报道的人。然而,长大以后,我看了一篇医学界文章,那里面说,火锅和烧烤是人类早死的两大因素……
那么《人生一串》究竟好看不好看呢?我觉得我多说无益,建议你们自己去看。第一集比较馋人,亮点在第二集。虽然它逃不开“舌尖”那套拍摄法,先拍摄大江南北各地的烧烤摊主,最后结尾时,再集中讲解一下他们的后续。但是它是真的能把我看饿的。
第二集主要讲的是奇葩烧烤食物。东北人民爱的蚕蛹,我倒是吃过。我有个四川南充的朋友,每次给我带的家乡特产就是炸蚕蛹或者炸打屁虫(她更正我说叫九香虫)……但对于烤蛾子我真的接受无能,感觉还有蛾子粉呢!广西人民的爆浆烤猪眼我也很害怕……但是看到烤猪脑又顿时觉得很温馨(去年才去重庆吃了九村烤脑花,但是也没落了)。可见,人能接受什么食物,和自己的生长坏境还是很有关系。要是我从小在东北长大,可能现在真的能对这烤蛾子的画面留口水吧。
第三集是烤素菜。不要看我的体重不轻,也是很爱素菜的。我们有个特别勤劳的朋友莫江南,就勤劳地在家复刻了茄子妹的茄子加鸡蛋。据她说加了鸡蛋特别销魂!(可带莫江南配图和链接)
第四集讲到了我爱的宜宾烧烤(不过我人生吃过最好吃的烧烤都是在云南,故事特别长,简单地说,就是有个很土的云南歌手邀请我和黄老师去他那里吃烧烤,我们都不削一顾心想你唱歌那么难听还会烤烧烤噢。结果因为我们太馋了就还是去了,结果吃到了我们人生最好吃的烤茄子……吃了第一口之后我们就在主位坐下再也不肯走了,全程花痴脸看着歌手……手中的一切!)
宜宾烧烤的特色烤鼻筋我不算特别喜欢,但是镜头一出,纪录片里的人刚叫大家猜猜这是烤什么时,我就在家里大喊烤鼻筋!!!像中奖了一样……宜宾烧烤里我喜欢的是烤包浆豆腐,放很多很多的折耳根!
除了在《人生一串》里记下了全国各地的店铺名和老板的模样之外,我更多的观察起了镜头下的那些食客:“怎么,他们看起来这么老还在吃烧烤,我怎么就不行了呢?”“他们看起来这么老会不会是90后啊,烧烤吃多了才变成了这样?”
两种思想在我心中交缠着。但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他们带着酒气,邋遢地夸赞着本地烧烤时,都能给我一种真善美就在眼前的感觉。
我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着烧烤(还有火锅)的,以及那些能一起坐在夏日路边的小板凳上吃烧烤的朋友们。虽然上海至今没有一家我最满意的烧烤摊(成都就多了,像是宜宾烧烤以及曾哥烧烤)出现,真的是有点遗憾。但是每想起一些烧烤摊,就顺便想起了那些走失的朋友。朋友们,你们还好吗?你们的胃口还好吗?我隔着时间的轨道,向你们招招手。
不散作者 | 判官赵
宵,本身就是夜的含义。
《周礼》有说“禁宵行者,夜游者”,到唐朝却逐渐发展出夜市,而四十年前黄河以北由广州传过来的宵夜,和北方酒肉文化融合,南方则是铺洒张扬的大排挡,天南海北,多种多样,各有风采。
与白天的生产功能不同,夜间更多具备一种消费功能。下班了,约不约得上人无所谓,自己独自整两杯也可以,不需要保持白日里的精致矜持,小酒小肉,都是对工薪阶层最好的抚慰。
我们如今追求的宵夜,大多是对白天食物的补充,也是对中国家常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吃什么不重要,在那儿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对群居属性十足的中国人来说,火锅、小龙虾、烤串、下酒菜这些“起火围炉”的食物是夜晚闲坐扯淡的最佳搭配。而这些繁杂丰富的深夜美食里,烧烤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在人们对中国版《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大为失望时,一部专注烧烤、豆瓣评分高达9.0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嗯,终于播了,这个穷逼剧组经历一路坎坷,从2017年延迟到到2018年,5月推到6月,可算播了,也可算要火了。
本片由旗帜传媒与B站联合出品,共分六集——“无肉不欢”、“黑暗料理”、“来点解药”、“牙的诱惑”、“骨头骨头”、“朝圣之路”,摄制组历时数月(中途还捡了只狗),奔赴全国几十个城市(目前已出的两集里就包括辽源、尉犁、徐州、西昌、凉山、昭通、百色、广州、湛江),探寻各色烧烤小店(主要是路边摊),拜访靠独门绝招行走江湖的烧烤师傅(都是社会人),召集各路熟知烧烤美味及隐秘小店的美食达人(撸串群众),只为呈现国人的烧烤情结。
目前已经更新两集,点击量很大,看的人很馋,推得人很多,但不散本篇,才是最有深度的。(作者是内部人员我会说?)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吃,也会吃。
从远古伏羲以火炙肉,中国饮食烹饪经历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发展阶段。无论震古烁今的八大菜系,汇聚菜品精华的火锅、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中国人在“吃”上面,永远有话可说。
不要和我提法意日的料理。中国人的味蕾与身体,早已被中国菜调教的服服帖帖。
而从唐朝出现夜市到宋朝发扬光大的烧烤,是当下百姓街头文化气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肉、骨头、素菜、内脏、虫。。。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师傅们烤不了。
尽管近几年中国菜谱里增长最多的是火锅和日式酒馆,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聚在一起撸串喝酒,才是深夜的必备曲目,而绝非泡面和所谓日式中华料理所能代表的,梁静茹都不敢给它们勇气。
重辣重盐无所谓,油腻更是必不可少,有外人常嫌弃中国菜油腻浮夸,然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里,平均每七十年就有一次大灾荒,饥饿是写在骨子里的基因,以至于什么时候都想着吃,吃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中国版《深夜食堂》在国内上线,其照搬日式风俗美食人情的行为不仅受到八方谴责,也引发新一轮的“宵夜正义”,这些属于中国本土的正义扬言要秒杀各路外来货中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串儿。
日本“深夜食堂”里,老板和厨师跟客人是公共关系,美食背后是人格魅力,精致背后更多的是无声悲感。《深夜食堂》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移植中,完全忽略了属于中国人的宵夜特点。不同于日本冷感寂静夜食文化,中国的宵夜讲究热闹喧嚣的烟火气。
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聚集一块,情绪热烈,吵闹喜感,感染我们的其实并非是吃,而是后半夜出游的人群,放肆大胆,奔着的就是以吃宵夜为名尽情宣泄的劲头。
我们要的,就是躁起来。
《人生一串》里,没有所谓专业性的点评(文案皮得很),没有杂七杂八的背后故事(老板社会的紧),没有权威和说教,只有市井的口口相传,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
同事同学替老板捎句话,这儿的串不错,行,咱们今天就去吃。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镜头如同引荐者,带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圆桌派》陈晓卿一期曾说,深夜食堂不是果腹,更重要的是品尝美食和交往。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后,人们渐渐开辟出办公室、小酒馆、小饭馆到家的“第三空间”。这个短暂自由的空间里,你可以大肆痛快吃着不健康的食物,和不相识的人进行社交活动,仿佛是当代的“风陵渡口”,纾解、蕴藉、共鸣和沟通之外,美食入口分泌多巴胺引发肉体快感的背后,寄托着白日里虚无缥缈的精神需求。
生理的背后是心理,美食的背后是情感。
宵夜最完美的归宿属于城市。《人生一串》去了几十个城市(穷啊,经费困难),大都市,小城镇。
全球有一半人口不到30岁,他们中一半都居住在城市中。而“夜生活”指数是这些年轻人眼中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指数。宵夜是属于城市的附加产物和寄居蟹。
然而生活方式在快速发生变化。
中国人从来不是喜静的民族,夜晚的声势和张力被某些细小琐碎的问题压制着,脏街夜市需要整治,碳烤升起的烟火逐渐被电烤取代,夜行者的发泄和快乐牺牲了一部分代价。
例如那些无证执照的小摊,下一次去已经人去摊空,老街某角的老店,烟熏火燎的炭烤,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被遗忘,再也无人知晓。烧烤也逐渐被并入室内,尤其是一线城市。
坐标:长沙,已经没了
纪录的影像弥足珍贵,《人生一串》捕捉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形形色色的摊位、老板、食客、路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既有以烧烤为药引的深夜解药,也有那些即将消逝在都市里的奇谈。
《人生一串》真实捕捉当下国人的面貌,为观众展现夜市里的特色烧烤,芸芸众生。烧烤“串”起每一张脸上的故事。
透过《人生一串》的镜头,仿佛片里的人触手可及,他们可以是你楼下的烧烤师傅,是你昨日醉酒的邻居,或者是在某个摊前向人倾诉衷肠的自己。
正是这样一群人撑起了“深夜食堂”半边天。研究统计,宵夜消费水平多数集中在月收入6000——9000的人群,但无论如何其实都应是平民文化的代表。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最极致的美味潜藏于深山老林中,这些年大家越来越中意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扫街嘴。其实都市里同样隐匿着饕餮传说,中国的无执照烤摊,里昂日本的下水。这些都是属于平民的英雄主义和江湖传说。
《人生一串》当如此或本就如此,寻找都市里的奇谈和传说,美食为引,述说属于百姓的美食传说。中国人的美食经验,绝非仅来自高堂庙宇和权威。
《人生一串》汇集田间地头,高厦深处、从南至北的烤味,百种烧烤,百味人生。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百般情绪仿佛都藉由烧烤肆意挥发出来,而《人生一串》,只是作为“摆渡人”,牵引出国人心中以烧烤挥发的真情实感。
好评绝非只因为深夜食堂与《舌尖3》的差对比出来,而是戳中大多数国人内心一隅。钢铁丛林,县城一角,城中村里,海边闹市,十四亿的中国人总需要那么几个“第三空间”来诉说五千年的哀愁和喜乐。
在当下,约上几个好友,捎上几瓶老酒,去撸一顿烧烤,烧烤海纳百川,市井喧嚣淹没众多情绪浓烈的杂音。
有道是:生于原始,起于草莽,成于江湖,烧烤如是,《人生一串》亦是如此。它发生在深夜,食堂是烧烤,带着真挚而质朴情怀,为国人量身定制的烧烤节目。
《人生一串》,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 THE END·这是“不散”的 第663 期 文章,饿死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摸着良心说,这是韩国这类电影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姨子》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姜熏 编剧 : 姜熏 主演 : 姜恩惠 / 姜盛弼 类型: 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5-11-19(韩国) 片长: 97分钟 又名: Good Sister-in-law: Forbidden love / Nice Sister In Law这部片子单从那事的场面,女主的身材样貌,表现。堪称韩国情色的巅峰之作,绝对值得收藏。别的都可以不看了,良心之作。低于四星的要不没看过,要不就是嫉妒,阳痿,看日本的看多了。 不得不佩服韩国棒子的导演确实优秀,不管什么类型的片子,都非常的能够拿的住人心,这方面更是独到,抓住人心,简直完美,这部片子我觉得主要得益于女主,真心完美,无话可说,要是和日本那种的,我估计多少宅男都得废了死床上。 因为女主长这样。 姜恩惠,女团Dal Shabet前队长。之前还拍过一部<法利赛人>。   姐姐和心上人结婚了,但不久后便发现,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满,姐姐只好委托身为心理医生的妹妹帮忙治疗,然而通过催眠发现姐夫竟然迷恋小姨子的身体。妹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为了姐姐的幸福,也为了治疗姐夫的心理障碍,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对一部凡爱可陈的好电影,不需要大起大落的剧情和寓言式的结构,只需要把爱情中那些细节点滴映画出来,就足已让人没齿难忘了。几场情欲戏导演都处理得非常干净,基本上都是几个静态画面,极具美感。尤其是裸背的素贤看着熟睡的女主角的一个画面,在光线、色彩、构图上都十分和谐,有种油画般的效果。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备受称道,其实和影片往往非常注意画面的唯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众号:btdygod 内附资源)   字幕君,不带这么玩的。。。T - T ---- 这是一篇没营养的影评 ----- 剧情什么的我真心无力吐槽,伦理电影嘛,就是要刷新人的三观!(不过剧中的小姨子很漂亮,身材皮肤都很棒!所以我是来看脸的) 这部电影是朋友极力推荐我看的,说女...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