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张冀 / 周运海
主演: 刘昊然 / 彭昱畅 / 尹昉 / 谭卓 / 张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10-04(中国大陆)
片长: 97分钟
又名: Coffee or Tea?
IMDb链接: tt12740326
国庆档的《一点就到家》真的很适合节日的欢乐气氛,观影时满场时不时发出了哄堂大笑,这部“回归初心”主题下的轻喜剧生动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主角悲喜交加的创业故事中自带笑果,是部很不错的片子。
刘昊然的表现依然一如既往地稳,雄心勃勃创业无数次又失败无数次的北京青年魏晋北,从一开始创业失败后想要自杀的焦虑,到去云南后依然放不下对成功的执念,夜夜失眠睡不着觉,只有听到有机会成功才会开心,一听到创业总是会条件反射地出谋划策,精明务实理智,角色性格很鲜明。从刚来到农村生活的诸多不适应,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彭秀兵创办秀兵快递的逃避切割,再到后来的融入,最后主动邀请李绍群一起创业,刘昊然的表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层次渐进过程。
彭昱畅饰演的彭秀兵,有一种朴素的憨气,心思单纯有闯劲,在北京当了十年异常优秀勤快的标兵快递员后,辛辛苦苦地攒下了19万元。与魏晋北不同,他一心只想回到交通不便的古老茶乡,创办一个可以改变家乡经济面貌的秀兵快递。彭昱畅的西南方言说得很好,非常自然,我几乎都以为他是西南人了,一查才知道他是江西的。与魏晋北经历多次失败后的丧不同,彭秀兵身上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式的执着和乐观,对自己想要创办的事业有一种即使暂时失败也要执着坚持下去的憨劲,正是这股不服输的憨劲最后把他们三个人带上了成功之路。
尹昉饰演的李绍群,从北京回到了云南千年古寨,因为叛逆,也因为想走出一条与父辈不一样成功道路的欲望,他违背了家乡几百年种茶的传统,种下了几百亩的咖啡,因而被父亲赶出家门,被全村的村民们孤立隔离。他与父亲之间多年形成的深深隔阂,从最初的彼此不理解,到最后的相互谅解,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有大量的感人亲情戏份。
在创办“普洱咖啡”这个品牌的过程中,李绍群、魏晋北和彭秀兵三个人,分别负责公司的产品、营销、物流三个方面,公司的三角型权力结构相对稳定,他们三个人这个起起落落的创业过程,特别是最后用李佳琦直播带货销售成功的情节,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真的吗?
我个人觉得本片很多细节是很贴近现实的,看后特别有感触。说起年轻人的创业热潮,几年前我跟着朋友在风投圈混,看到、听到了好多“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故事,所以看到这部电影里刘昊然饰演的魏晋北,真的非常感慨,与心有戚戚焉,好像魏晋北就是自己身边某个曾经认识的人。
像魏晋北这样创业过很多次又失败过很多次的年轻人,在北京真的不少。记得有一次去看某个教育类的创业项目,其中一个主创跟我们聊了聊他的创业经历。此前,他曾做过打车软件,比滴滴更早也更大,也早早签了著名的某杉资本,说要给他两千万美元,但就是迟迟不汇钱过来,因为已经签了某杉资本,他就不能再去找其他投资人来救他,而没有钱他们很快就会资金链断裂死掉了,再火急火燎也没有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项目死掉了。最后是滴滴比他们先拿到了钱,滴滴了活下来,而一度比滴滴大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被资本抛弃了。那一次他要做的教育类项目后来也没什么声响,我认识人也没人给他投钱,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
前几年,90后创业潮大火特火,我认识的几个北大学生停学创业了(学校允许),有一个物理系博士停学去创办一个帮忙消费者给餐厅排号的app,不知道后来怎么样,目前来看应该是没有出头。在那个创业的泡沫年代,到处都是这种创业精英聚集的各种Party,“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未来是属于90后的”各种创业洗脑金句到处飞扬,呼啦啦一下子很多年轻人在环境影响下,全都追赶这股创业的热潮。毫无疑问,绝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即使是拥有过成功经验的人也难逃失败的阴影,例如世纪佳缘的创始人后来创办的教育类项目梯子网似乎也无声无息的结束了,创办过牛博网的第一代网红罗某也欠下了巨债。万念俱灰的魏晋北站在天台准备跳下去的那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曾经创办Majoy大获成功、但后来创办万家电竞失败欠下巨债而自杀的茅侃侃。
每个人都在追逐梦想,却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泡沫追逐。
片子也多次有飞在空中的猪以及三个人站在风口上往下跳的镜头,从一开始的胆战心惊不敢跳,到后来的跃跃欲试、志在必得,三个人心态的变化,也暗示着三个人创业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他们终于从无数次的失败中迎来了成功。所以在获奖发言时,魏晋北才会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逃离北上广,现实中的创业追梦人
城市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容易让人迷失,每个人都只能普通而渺小地活着,看不到人生的天际线和生活的高度,虽然买东西有快递,吃饭有外卖,生活方便快捷,但生活压力大,每天为了生存忙忙碌碌,让人忘记了自己当初追求梦想的模样,让人难以感受到心灵的归宿。每个想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理想生活和现世安稳中不断徘徊,最后只能在不甘心和无奈中做出选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多次仍失败的魏晋北不得不离开了北京,跟着彭秀兵回到了家乡,来到了云彩之南的千年古寨,而意外地在这个偏远的乡下地方实现了他在人人羡慕的北京无法实现的创业梦,同样在北京打拼十年的彭秀兵,也是因为回到了家乡,才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正如小时候的动画片中,花仙子走遍全世界去追寻美丽的七色花,最后徒劳无功地回到家里,才在自家后花园发现了她一直苦苦追寻的七色花。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说不定还有另一份成功在等着你呢。
北京是风投行业的中心,创业的人多半都喜欢呆在这里,不仅仅因为人才集中,也因为更容易找到投资人,逃离北上广之后,真的还有机会创业成功吗?
当然有。2000年,马云在北京创办互联网公司电话黄页,以失败告终,身无分文的他于是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杭州,后面的事情于是大家都知道了。
互联网是创业的重点,选择农产品作为创业的主要产品,也有可能成功吗?
当然有。2002年,因严重经济违纪而入狱的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获准保外就医后,76岁的他回到云南哀牢山,种下了2400亩橙子。十年后,2012年11月“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并随即掀起了一波销售神话,成为了经典的市场营销案例,褚时健也因此被称为“橙王”。
城市青年魏晋北在北京创业失败了,跟随农村青年回到家乡,来到云南疗伤,顺便帮着彭秀兵创办秀兵快递,然而现实依然很残酷,刚成功没多久,两人就发现因为考虑不周全,导致苦难重重,举步维艰。几乎陷入绝境的两个人,只有在遇见李绍群,得知了普洱咖啡这个意义非凡的产品之后,才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三个人一起合作创办了普洱咖啡,勇于打破老一代人价值观念的桎梏,推陈出新,把一个世代种茶为生的村子改造成了世界一流咖啡的产地,这不但成就了三个人的创业梦想,也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一举多得。
李佳琦直播的加入也是很现实的生活情景,电影的故事切入点很平易近人,不会过于戏剧化,电影里人物生活的方式和我们现实生活基本没什么差别,似乎他们三人就是手机屏幕那头的客服和店主,而我们也更像是屏幕这端的消费者,让观众与电影故事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融入感。
青春创业热血中二,观影轻松愉快
创业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导演用了一种比较轻快的喜剧方式来演绎这个现实主义的题材,话题严肃,生活艰难,但却可以用幽默的喜剧方式来调侃,来化解,让人看了之后想笑,笑了之后想一想却又想哭。前半部分,鬼马、自嘲式地讲述魏晋北丧到极致的故事,站在天台跳楼却被区区一个快递给救了下来,来到农村被马蜂蜇到半边脸肿,最后居然是用牛舔的方式给治好,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电影还引用了哈利波特中那句“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让人顿时涌上一股童话感的热血,特别来劲。得益于导演轻松诙谐的讲述方式,几个青年追梦人的创业心路历程,在经历过非议、挨揍、差点被收购、散伙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相互扶持的故事,多了一层浪漫的玫瑰色彩,显得也没那么沉重了。
演技在线的彭昱畅说着一口纯正的西南方言,毫无疑问是本片的搞笑担当,但这个角色并不单一,面对困难时他的憨劲会让喊出一句中二味十足的“我不是失败,我只是暂时没有成功”,显得特别青春热血。魏晋北、彭秀兵和李绍群三个人组合在一起,有一种奇妙的CP反应,特别是魏晋北和彭秀兵之间的友情虽然经历过动摇,但最后彼此互相扶持坚定地走了下去,让人羡慕。电影的最后,李绍群父亲接过儿子的那杯咖啡,代表着对后辈的认可,而儿子捧过父亲的那杯茶,则意味着传承的继续。父子之间茶与咖啡的交融,也代表着儿子与父亲的终于和解,成为全片最为感人的亲情戏部分。
Coffee or Tee,你想喝那一杯呢?
17年底受邀去云南系统的考查了一下咖啡在云南的现状,今晚从电影院出来,有些感慨,翻出B站上自己的咖啡纪录片又重新回顾了一番。
想说说我眼中的云南咖啡:
1.云南很大,但是是中国除海南岛之外唯一能产咖啡的省份
2.云南除了普洱,保山和其他城市也都产咖啡,村里到处都有空地用来晒干咖啡豆,路边堆满了麻袋和剥下来的咖啡果皮。
3.咖啡是云南农民一直在耕种的农作物,三年开花五年结果。对农民来说,茶叶行情好就砍咖啡树种茶叶,咖啡行情好就砍了茶叶树种咖啡,栽种历史已经有十几二十年了。但是绝对绝对不是电影里池子里满满的红果!绝大多数是绿的青的红的黄的黑的,没熟的,快烂的,混在一起完全不美。
4.星巴克的收购量非常少,就是个噱头,主要收购商是雀巢,不但收购,也像电影里说的一样提供种子。
但是,电影里没有表现星巢的黑心肠,现实世界里,农民辛苦一年,每年都要跟雀巢斗争,因为每公斤的收购价只比农民的成本高几毛钱,甚至农民会亏钱。农民不想亏钱,就把收好晒好的咖啡囤着不愿意卖给雀巢,但是因为品质差,没有其他买家,摒不牢俩月还是得卖给雀巢,因为咖啡是应季的农产品,无法长期保存。
也有年轻人做初步加工的生意,就是先把村里人收成统一收上来处理好,再卖给雀巢,一是农民文化水平不够,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二是小农产量低,难出手。
所以一旦雀巢开价低于农民一年的种子化肥农药钱,哪怕自己亏,也要把村里人的豆子都收在手里,去跟雀巢抗争。
5.山里其实很苦,电影里村子拍起来很美,其实屋檐镂空,六面漏风,二楼住人一楼养猪,厨房就是二楼中间一块空地烧火架炉子,孩子们只穿拖鞋或者不穿鞋。
6.咖啡对于农民来说,就是谋生换钱的农产品,很多人一辈子都只喝茶,根本不知道他们卖出去的咖啡最后出现在大城市里是什么味道,不知道什么是拿铁,澳白,卡布奇诺。
7.咖农以哈尼族这种少数民族为主,与汉族交流有一定的困难,不太信任外来人,见到城里人,都以为是星巴克的。
8.互联网信号也通山里,确实有年轻人在做精品咖啡了!只要中国人都去喝云南买云南豆子,农民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好好种植筛选豆子,这个产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9.已经有非常好的精品豆子被国外卖家持续采购了,可是云南太大太大,深山太多,要让山里的农民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政府的扶持也很重要。
10.以后请大家喝云南咖啡☕请咖啡馆多卖云南咖啡,请咖啡师多推荐云南咖啡,这才是我们能为云南做的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j_movie),欢迎关注。
对于《一点就到家》我之前抱有很高的期待。虽然它的上映日期从10月1日延档至10月4日,外界猜测是因为对质量没信心避开风头,但一想到同档期《夺冠》的提档就能明白其背后的市场逻辑:这两部影片都来自于陈可辛团队,背后的制作公司也比较趋同,两部电影岔开一些时间可以避免正面交锋,给各自更多的市场空间,而《一点就到家》敢于延迟到后面,也许是因为品质足够硬,甚至可以“后发制人”也说不定。
但事实证明是我想错了。
首先要承认的是,《一点就到家》的质量是在及格线之上的,影片整体节奏明快,而且紧紧扣在三位主人公的事业线上,并没有其他的冗余,配合上鲜艳分明的色彩和欢乐的音乐,使得整个观影过程很舒服。
但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优点,而且对于陈可辛+许宏宇这样的组合,我不觉得仅该要求他们能把故事讲好就可以了,对他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监制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华语地区最重要的创业励志片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此次打造年轻版的“中国合伙人”,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沉淀之后,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控,以及观众品味的捕捉应该更加成熟才对,而不应该原地踏步;而导演许宏宇早在《喜欢你》的时间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与才华,快节奏喜剧是他的看家本领,而此次影片除了延续“快”,似乎也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进步,而最应该呈现的热血感和青春感只能通过喊口号的方式来呈现,非常可惜。
全片最令人感动的点,应该在于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人的兄弟情,只是这份兄弟情却呈现地有几分不伦不类,看到有些朋友评论说是在“擦基卖腐”,我觉得倒不至于上升到这个程度,但会让观众有这样的观感,说明影片在情感的塑造上是出现了问题的,很多台词以及演员们含情脉脉的眼神使得部分本该动人的场景画风突变,如果这真的是刻意为之,那创作者真的是太不尊重这个故事和观众了。或者说,就是在太“讨好”观众了。
对,讨好,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就到家》非常地贴切,影片的笑点、萌点、泪点、燃点都像算计好了一般,陈可辛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把一切都为许宏宇铺设好了,许宏宇只需要在这个框架内去发挥就可以。比如彭秀兵作为一个在城市打拼接近成功的人,最后愿意回到云南村子里改造家乡,这一点确实需要足够地理由支撑,单纯只靠商机和信念可能还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靠堆砌口号来加持,于是我们看到影片里彭彭就变成了一个口号机器,从头到尾都在喊口号,但谁进到影院里都不是为了听这些空洞的大道理的。
彭彭自己喊口号还不够,还得拉上当地的素人村民一起喊,《一点就到家》这个片名很好,贴切又富有联想,没想到电影里隔一会就得喊一次“一点就到家”,到结尾的时候还要配合上村民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度令我怀疑这本身就是一支大型的广告,马上就要出现商标了,这些场景的出现只是弱化了影片真实的情感力量,弄巧成拙。
其实影片在一些地方已经触及到了比较深刻的人文内核,比如就像影片英文名呈现的那样:咖啡还是茶?这是两代人信念的不同之处,也是李绍群和父亲亲情线最大的矛盾,这本该是这个故事最发人深省的点,但李绍群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就是辅线,而对于咖啡还是茶的讨论也只是浅尝辄止,最后一幕父子和解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村长父亲的演员演的很好,如果前面有更多冲突和观念争执的呈现,会使得这一幕和解更加具有力量。
还有一幕也是在结尾处,三个人来到了曾经繁华的市集上,只有一位老婆婆还坚守在这里,她和三人缓缓地说起了对这里的情结,令人倍感唏嘘,不禁会令我们思考:在电商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在失去着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是有些惊喜的,当时我还在想陈可辛+许宏宇还是有人文关怀的,可以想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那些被落下的东西,但是当老婆婆拿出支付宝二维码的时候,之前的惊喜瞬间被打消。行吧,原来到最后科技还是会解决一切问题,人情还是要向科技低头,这不是典型的媚俗吗?
至于影片最该呈现的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挣扎,也因为篇幅所限显得非常表面,我们感觉他们基本没有费什么力就把快递在村子里推广起来了,而咖啡也很快种植成功推向世界了,在最后经历了失败之后,当魏晋北回归村子一切就又都好起来了。这里对于创业艰辛的展现以及人物性格的成长远不如《中国合伙人》,成功原来是如此的理想主义,这不就是在给年轻人喂鸡汤吗?还是尝起来味道不错的那种,但本质根本没有什么营养。
尤其是从李佳琦出场后关于三人成功生活的展现,也因为前期艰辛的铺垫不足而变得只剩“燃”,没有“魂”,当然这也不能怪创作者们,影片本身还是献礼片的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会限制他们的发挥。《一点就到家》很像《我和我的家乡》中比较平稳的一个单元,而不像一部应该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如果请陈可辛和许宏宇来制作《家乡》中的一个短片,我猜完成度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总的来说,《一点就到家》很像之前章明导演曾经提到过的“机巧之作”,很难带给人更大的惊喜。
当然了,我仍然给了三星,是因为我确实喜欢陈可辛和许宏宇这两位导演,我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也期待他们未来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作品。
最后说说三位演员,这三位都是当下极具路人缘的青年演员,可惜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都过于用力,甚至某位演员的表现可以用浮夸来形容。虽然导演可能想要的是中二画风的效果,但演员的表演决定了这个人物是否立得住,在我看来这三个角色很难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人物,创作者有责任,演员也有一定的责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