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急诊室《急诊》

导演周浩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3
片长: 99分钟
又名: 急诊室 / 120的故事 / Emergency Room China


这个题材少人去拍,刚看十分钟有Blue Code的既视感。

可是,这纪录片非常中国。

选择驻扎急诊室,注定可以看到很多无常的死。每一种无常死亡的后面,都是一种社会现实。据说周浩在急诊室里跟拍了10个月,才有了现在的看到的这些故事。

比如我看到交通意外发生后,各方救援的互相牵制,看到这里我怀疑人到底是谁害死的;大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出事,工厂对待工人那种小心又嫌弃的态度;比如便衣办案意外害死人的无措感,除了等领导来什么也不敢承认……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章。

彩蛋应该是癫痫少年的二度出场。这个你无法判断是真傻还是装傻的睡街男人,在第二次出场时解答了第一次出场故事未完的悬念。我仍然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说的话, 但我知道城市中就是有这样的人,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的不完全表演有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不那么寂寞。

有些故事被舍弃了,出于尊重。

拍完差馆拍急诊室,周浩关心公共空间。中国那么复杂而广大,影像的素材却充满局限。你打开电视看到几千几万集电视剧,讲得却无非是两件事,办公室政治和婆媳政治,再不然就是刀光剑影,格格与阿玛。医院电视剧,啊,第一反应来自日本和美国。

所以这片子一拍出来就赢了。而贯穿全片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极具中国特色。医务工作者的急诊室工作背后,无可避免地一直牵涉到钱、利益、医务费用,出诊费。这些东西影响着医生护士的工作动力。而且我一边看一边想,如果没有镜头,不知道医生还会不会给无业游民塞车费、会不会再三劝病人不要离开。

片子最后用了一个最不特殊的正常死亡做结尾。家人也平和坦然。周浩说这是他想要带出的东西。有尊严地死去,才是文明。
 











三星半。 第一感觉就是,不怎么好看。为什么呢?它不同于这几年开始兴起的医疗纪录片,例如《人间世》,每一集由一个人物组成的故事;例如《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有完整的团队和详尽的跟拍;例如今年初大热的《生门》,以孕妇产妇为聚焦点的题材,红遍网络的同时赚足了眼泪。 《急诊》显得非常的琐碎松散,也没有心目中期待的那些“大场面”,它用最平静的态度忠实的记录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要不就是一路塞车去到现场,发现报120警的人已经自行走了,空车而返。要不就是一些喝醉酒的,打架斗殴刮破皮的,吸毒过多昏迷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杂活脏活。真正遇到大场面的,大多已经无力回天。 打电话通知警察局,消防队,殡仪馆,成了额外的工作。 虽然已是2013年的纪录片,周浩导演的镜头依然保留着那股野生的粗糙感,大篇幅的晃动,直面突兀的推进人物面孔,还有相比之下并不精美,凌乱的剪辑。 看导演访谈里的自白,“我当然希望我的画面也能美一点,但美不是我的第一追求,我也不认为美应该是纪录片的第一追求。无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国产作品都缺少这种质感。好比一张桌子,质感是你用手指触摸到的,对于纪录片来讲,质感不是导演能够创造的,而是生活本身带来的,这需要导演去用镜头捕捉。” 周导的纪录片有一个特点,他的故事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发生的,而是同时,迅猛而来的应接不暇。公众场所的突发事件不可能有导演安排一一发生,就像是《差馆》,这边还在吵吵嚷嚷的没解决,那边又人声鼎沸的发生了新的矛盾。内容不加以剔选分类的急诊纪录片看着显得特别混乱,医生在这头还在忙不迭和家属解释,那头新来的伤号已经开始哀声嗷叫,远处的车祸双方正在扯皮,近处的护士忙忙碌碌的抢救配药。镜头并不集中在某处,话筒收音听到的是一片杂音。完全没有医疗电视剧中那种期待的感觉,只想早点离开这个混乱之地。 医生护士们也有诸多牢骚。 “前生做错事,今世做护士”, “很多男性朋友都说,不愿意娶护士当老婆”, “要做单身的南丁格尔,为医疗事业奋斗终身”。 像是一种自我解嘲,也是对这个职业人手不足的抱怨。前两天“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的话题还上了微博的热搜,近半数的医师不希望子女继承事业。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这几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恶性事件见诸报端,医护人员也成了高危行业。 社会群体的“信任缺失”是一大原因。有人故意装病,有人无力偿还医疗费就私下逃院。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一孕妇服毒自杀送去抢救,打电话找遍了她手机里的朋友都无人愿意来签字——他们怀疑这是一场骗局。这让帮忙打电话的路人忿忿不平情绪失控,“人怎么都变成这样了”? 这部看起来看似平淡,没多少内容的纪录片,竟然花了十个月时间在医院静候和救护车的来回奔波里。执着,耐心,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规模化”的拍摄,才能还原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手执两个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有他独特的心得。









深夜,鸣笛声在广州琶洲大桥响起,救护车穿过车流,到达车祸现场,当事人已经离世。

这是急诊室日常的一次出车。

《急诊》Emergency Room China

《急诊》是周浩2013年以中国急诊室为题材的纪录片。

关注纪录片的观众应该不会对周浩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从事纪录片创作前,周浩是中国一线媒体的摄影记者。

2002年,周浩开始投身纪录片创作,从处女作《厚街》开始,至今已经创作了超过十部出色的纪录片,《棉花》和《大同》更是获得了金马最佳纪录片奖。其中一系列作品被称为“周浩的社会公共空间系列”,镜头对准了学校、火车站、派出所和医院。

周浩认为好的纪录片是生活的衍生品,因此也不喜欢“导演”的标签,他不认为自己导演了任何情节,很多时候只是像只壁上苍蝇,观察事情的发生。

这次,他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广州的一所省级医院,记录了急诊室的日常。看人情冷暖、社会百态,轮番上演,或曲折或荒诞,但都是现实。

男子癫痫病发,120救护车到场施救,从医院醒来后不听建议执意离开,拔去输液管,消失在深夜的马路上。

朋友相聚,饮酒过度酿成悲剧,欢聚变成离别;怀孕妻子被丈夫背叛,服毒了结生命;吸毒者遭便衣追捕,跳楼身亡。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无常,又是通往社会现实的窗口。

工厂代表对待受伤的工人,态度嫌弃,第二天消失无踪。

影片尾声,癫痫男子再一次被送到医院,原来癫痫发作是假的,目的为何?骗药?还是其他?他说的火车站为救小孩被抢被打的经历是真是假?都无从考究了,但城市里大概就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什么都没有,落寞地生活在某个角落。

就像在片子里看到的,医护人员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患,随时准备出车赶往事故现场,在工作中又穿插着很多纠结与无奈:

赶到现场,报120的人已经走了,出了一趟空车;好不容易把人抢救过来,家属说“谁让你们抢救的”;在同意之下给病人做CT,查出没事之后被家属要求退钱。

片中穿插了医护人员的自述,我们很多次听到:习惯了。

对于生命所遭遇的不幸,表现哀伤是尊重生命的仪式,但有时候,我们看到医护人员表现出不耐烦、缺乏关怀,甚至是对死亡的冷漠。那只是因为每天见证生死无常,长此以往,习以为常罢了。

近几年,医患关系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医生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病人面对伤病的痛苦,病人家属情绪急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成为了矛盾爆发的高发地。

医护人员因为其救死扶伤的职业属性,自动地在我们心里被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但其实,每个职业背后的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要求医护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经得起高标准的道德考验,全天候都充满善意去面对每一个人,收敛情绪,确实是苛刻了。

人们很多时候热衷表达,表达立场,表达愤怒,表达不满,却很少倾听,矛盾也因此而起。而《急诊》让我们聆听,了解急诊室这个对于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公共空间。

问它想达到什么效果,用导演的话说就是:撕掉你固化的标签,在模糊混沌的印象中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每个人看完影片或许有不同的思考,或关于生存、或关于生活、或关于社会现实。

周浩一如既往,用对真实干扰最少的方法记录了一个群体。

虽然没有完全真实的纪录片,但好的纪录片一定会给你展现世界真实的一角,让你思考真实的世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好看纪录片






周浩的又一神作。骗药的癫痫青年,受伤后被老板辞职的工人,被丈夫抛弃的吸毒女人……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医生只管你的生死,不管你活的方式,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有什么故事,在医生眼里,唯一要做的,只是把你救活。生或死,只是一瞬之间。幸运的,从里面出来,生活继续;不幸的,从此长眠。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急诊更能让人体悟生离死别,世间百态?






晚上看完了周浩的《急诊》,周浩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独立纪录片导演。他所有的影片题材都非常的现实,并且特别的接近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影片急诊讲述了,在广东省第二医院急诊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病人。 有吸毒的癫痫病患者,在医院装抽搐,骗取医院的安定来缓解毒瘾,并拒付医药费。 有喝酒的病人,喝死在宾馆里,急诊科医生反复抢救,无效死亡。 有送完货的青年开心的在路上飙车,最终速度太快,撞死在公路上。 也有因为丈夫出轨抛弃怀孕的妻子,妻子想过量吸毒终结自己的生命,自杀未遂被抢救过来。 在医院,人们最不愿意看到,却永远无法避免的就是目送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尊严的活着和有尊严的离世,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相互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权利,别人才能给予相应的尊重。









医院是个杂糅了各种极端的悲欢离合的空间,在医院里最基本的情绪和欲望会被激发放大,医院的墙壁一定听过无数的祷告,见证过人间百态。我一直觉得,在医院里可以读懂中国。

在这样一个矛盾极多的地方拍摄纪录片是不容易的,这个题材不错,但自身难度也高。导演用尽可能真实的素材描绘出急诊室的日常“操作”,看的时候让人不停的想叹气,无奈无力无策,是观影完最直观的感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