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差馆II》: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卷

导演周浩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70分钟
又名: 差馆2 / Cop Shop 2







《差馆II》: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卷

相比《差馆I》,我更愿将《差馆II》看作一部“警察职业”的现实纪录片。第一部使我对警察的正义高达,刚正不阿的形象进行解构,打破了完美化的印象标签;第二部使我较为深刻的去挖掘他们的心理,无论深处怎样的职业岗位,贴合怎样的职业标签,都是社会的个体,在大国之下都有自己的小家,都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生存并非绝对易事。

他们也会像普通人那样犀利吐槽春节值班,也会吐槽自己的职业太难,也会纠结犹豫甚至反思无法衡量执法标准。社会快速进步繁荣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求稳求均是最难以考量的,他们肩负的使命要比凡人更多,并不只是平民视角中的风光无限。

从《差馆II》中更加深刻的让我认识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言重则为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对于部分人来看,“进宫“已成家常便饭,还有甚者渴求被拘留吃牢饭,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乞丐,苟且生存漫无目的,科学发展生活幸福与他们毫无关系。这可看作是社会的一种病态,评判正义的标准失衡,公民的价值取向失准,但从创作者的立场,很佩服导演可以客观纪录真实保留,这才是影像中的中国。

很久之前不知从何处看到一句话:“表现社会生活,展现人民的生活环境不应该只从主旋律入手,大部分影像中的中国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应该讲述更多百姓的故事。”希望在2020年的节点所有人都有立足之地,都能在历史奔流中纪录自己的篇章。







前两天看了周浩的记录片《差馆》,有些许感触。所谓差馆就是广州火车站派出所,它记录的是这个派出所春运期间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他们平凡、鲜活、甚至卑微,他们出现在派出所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生活所迫,有些是先天身体缺陷,有些是自我放逐。很难对他们做出评价,因为我无法对他们的境遇做到真正感同身受。

有一个凤阳的小姑娘因为在车站广场卖开心果被抓进了派出所,面对镜头她坦然并略带埋怨的讲述自己被赶、被抓的经历,充满了不理解。这是她第一次被抓进来,当导演问道有什么感觉时,她带着哭腔说到:“感觉钱很难挣。”这句话瞬间戳中了我,这是底层人在外打拼多年的切身体会,生活不易。

一个农民工带着方便面来到派出所接热水泡面,他说他一个月打工能挣二千多,每到年底就把钱都寄回家去,一点都不留,然后去救助站拿吃的、开回家的车票,如此好几年了,说的很坦然还有些许自得。他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但看着他很开心的就着开水吃着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泡面,显得十分满足,仿佛这就是一顿可口的大餐,我又有些迷茫,如此苛刻的对待自己,又是背负了怎样的责任!忽然有两句话出现在我脑海中,一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说的“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二是网上偶然看到的“所谓阶层的差别就在于,自己郑重买下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只是逛街时候随手带一件回家的日常消费品。”成人的世界对错易分,境遇难辨。

深夜来了一个老大爷,是因为在车站卖小板凳被带进来的。他说他很怀念毛主席那个时代,那时物价低,人人平等,吃穿都一样,不像现在什么事都朝着钱看,物价飞涨,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感情,就只认钱了。虽不能同意他的看法,但现在社会贫富差距确实日益增大,拜金主义盛行,记得刘强东接受采访时愤愤地说,“现在看一个人成不成功,就是看你有没钱,能不能挣到钱,能挣到钱就是牛,能挣到钱就是大爷。”,话虽糙但却很生动的阐释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真希望这只一部分现象,只是改革时的少许阵痛。

片中还有几个刑满释放人员来派出所开住宿证明,但由于身份信息注销,派出所开不出证明,所以他们也住不了酒店,只能到救助站或外面等待一夜。在交谈接触过程中,我觉得他们是最有礼貌也最正常的几个人了,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很好的回归社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值班警察用姓名牌拼出的“草”字,这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与抗议,也是内心的无奈与自嘲。在这个世界人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工作并不轻松,工作千头万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十分辛苦。一年工作到头,好不容易过年了,都盼着回家和家人团聚,却被安排值班,不能回家团圆,心中烦闷可想而知。警察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有父母,也有妻儿,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困难找警察,可是警察有困难时又该找谁呢?




时隔这部作品已过去八年,现在的广州火车站已与当年大不相同。整洁有序的广场背后是影片中众相生活轨道的变幻。在乘客眼里,这个广场是个短暂停留的中转站;在看客眼里,这是一个浓缩社会底层的小舞台;而在真实的世界里,这是他们填饱肚子,可以让家人维持生存的保障之所。

在乍看之下,或许很难不对这些困窘的人群产生同情,尽管同情这个字透露着高高在上的虚伪和做作,但人类的通感就是如此轻易。如果只是到同情为止,那或许这并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 在导演完整的展现之下,透露出困境中展现出的令人生恶的无赖,和矛盾对立面的彼此都无法摆脱的无奈。

在他们局促的笑容下,是一次次重复犯罪的事实。不断地侵占着公共资源,干扰公共秩序,进出派出所如上茅厕,对此没有人表现出歉疚的心情。在他们眼中,“我”是全然无辜的劳动者,而被质问甚至拘留,是他人之错或是自己倒霉的“飞来横祸”。

正如鲁迅笔下的小人物们一样。他们是勤劳的,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是愚昧的,在越来越法制化,秩序化的城市之中,还在为个人私利而谋求“人情味”。即使是身处牢笼,也要为卖掉手中的货物而钻营,这份“不知者”的状态不知该夸是“无畏”或是别的,只觉得心酸的可笑。

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共通点:无赖。在他们的对立面上,是作为暴力机关的公务人员,掌握着权力的背后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在面对这些不厌其烦的进进出出,也会对着镜头说“早就没有同情心”了。

被抓住的时候,这些老实人会利用一切的可能,激起执法人员的同情。让孩子哭喊,扯出自己老迈的父母。诚然这些是事实,但不应当成为犯罪的资本。

当他们在法律边缘线上跳来跳去的时候,执法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一遍一遍的走程序,打报告,开证明。相对的,丢东西的,被诈骗的,被拐卖的,这些人在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却时常无法被及时响应。被用来守护这些真正守法公民权益的资源,在一些人身上被这样持续的消磨掉了。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有时会很难想起,自己身边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掌握摆脱困境的方法,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在被命运的鞭子抽赶着前进的同时,甚至不去想象奔赴的是什么样的结局。

也许,最后还剩下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发生的这一切是如此的不可避免吗?






几乎天天上班,春节也不能休假的警察用名牌拼出一个大大的“草”,然后感叹说现在做警察太难了,警察没人权啊。 反复被抓的小贩说我也不想啊,但肚子饿啊,如果我有你这工作,我也天天上班。 如果说差馆一拍出了人间百态,那么差馆二就拍出了众生皆苦。 小贩们顽强的坚守着赖以为生的小生意,已经习惯于放弃短暂的自由和早已无所谓的自尊。只要有机会就去违章叫卖,让人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生生不息的错觉。 可是他们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肚子饿要吃东西,这是他们选择如此苟活的唯一原因,可笑吗?可怜吗?可悲吗?

靠卖一箱矿泉水维生的婆婆,拖着女儿拎着卖两张小凳子的生意,两张饼赚一块钱的维吾尔父子,日常里我们都见过并能理解他们以此为生,但镜头拍到他们被抓进派出所后无奈的笑容和淡定,甚至有大姐和家人在电话里开玩笑说我正在住免费的房子,逆境久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苦难,伪装出的坚强都可以瞒过自己。 叶敬忠院长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曾引用了罗伯特•钱伯斯的倡议“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大众和底层。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应该只有金钱和钞票。还应该有人情和冷暖。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有成功和富庶,还应该有悲天悯人的灵魂。

深以为然。

致敬导演!





时隔九年,现在是2019年,再过几天就是2020年,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约定年份,也是《差馆》第一部的一个十周年,可以说是《差馆》的十周年,因为我们从2011年的那一部来看,相比较2010年的,没什么改变,当然只是一年,毕竟万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那种年份下。

在看许多剧情,不由感慨,中国这十年是变了,真的是变了,不仅是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事情变得都很便捷:你找不到路,你可以打开地图app,不知道的一些事,比方说求助站,等等,可以百度咨询......但是在思考这些时,我发现这只是表面。

曾经,会有小偷偷你的东西,偷你的钱,你去警察那边哭诉,警察无可奈何,摊摊手给你点钱坐个车,买张饼,现在,偷东西的靠高科技被人民警察抓到了,但是随着高科技的产生,新型的犯罪不断产生,那些网络诈骗,很多问题警察无法帮你解决。影片中,一位警官说:”其实很多事情百分之九十我们都是解决不了的”(大约是这么说的)现在呢,很多事情依旧无法解决。我们面对许多事还是无力的。

比方说在买票便利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泄漏伴随的网络诈骗,骗子变聪明了,但骗子一直是这么狡猾,只是外界带给他们的影响让他们得以施展他们的狡猾,而科技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是无法阻止的。人们面对的问题永远不会变少,变容易,就像做数学试卷,越往后越难,当你有足够的经验去应付未来的时候,未来只会有更多的磨难。警察,人民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和处境永远不会变,因为不仅仅是犯罪,人都是狡猾的,人都是卑鄙的。这也与七宗罪有所关系。

比方说那个去派出所闹事的,女警官拉着他要赶走他,众位安抚他,带他去医院,女警官在他走后说:我去洗个手,这个人脏死了!“(当然不是谴责她,说实话耐心和同情心的消磨是非常常规的,那个闹事的也可以说很无赖)接着那个无赖开口要600块,还有那个蹭泡面的,趁没人蹭派出所位置的,抱怨警察不公的,警告完还偷偷卖东西的,包括那个忏悔的人......

忏悔的人贪求内心的安慰;要钱的趁机谋财:倡导毛老的人嫉妒富贵之人,自己不接受贫富差距,害怕差距;抱怨警察不抓小偷抓她的,说到底存在侥幸心理与逃避自己过错的心理。知识分子(包括现在看影片的人)对于这些底层偏见,傲慢,暴怒,鄙视。

他们都是卑鄙的,狡猾的。有些人五十步笑百步摆出正人君子的样子,有些人利用自己的亲人博取同情,利用自己自以为比别人好的身份教训别人,利用社会赋予警察的义务职责趁机谋利.......

但这些又很可悲,他们出身,没有条件读书写字,年纪大了比不过年轻人,前科累累,坐过牢,身份证丢了.....这让这些人如何在这样一个社会活下去活下去?因此才会有老人说:这个社会害人.......对于他们而言,生是可以有个地方睡觉,有顿饱饭可以吃,而这些的基础是可以赚到钱..........与时代脱节的老人迷茫不知所措,没有依靠,选择自杀,未果.....被时代所困的年轻人挣扎的活着,尝着人间苦难,甚至为了活下去,抛弃羞耻感......

“我们对于这些事件百分之九十都解决不了。”

有时候民警也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找机会开脱溜走.......

众生卑鄙狡猾,,追往毫无止境未来,这是永远 的一个群像 特征 ,它 消耗 着 这个 时代 ,正因如此 ,时代 不可能完美无缺 ,诞生了 无奈 ,沾沾自喜 ,痛苦 ,感谢 ,忏悔 ,行善 .........

而 那些 从 监狱 出来 的 人 ,他们抱着新 的 希望 ,也许 他们 重新 涉世 后 被 群体 消磨 ,又或许 永远 不 被 苦难 摧残 掉 自己 的 人性 ,至少 卑鄙 狡猾 依旧有 ,但至少有时 可以拥有面对现和时代勇气 。不被打倒





《差馆2》讲述了2011年春节广州火车站旁的公安局。被抓进来的均为中国社会最底层,现在社会依然贫富差距悬殊,老人家说不喜欢邓而喜欢毛,在我们历史书上那几年的大跃进运动,搞共产主义那一套是行不通的,社会要发展,还是不能搞平均主义,老人说,那时候要富一起富,要穷则一起穷,小孩上学免费,感觉就像乌托邦一样的社会,可是啊,任何一种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在火车站旁边摆摊的小贩们也不过是赚多点钱好回家过年,但如果公安不管的话,火车站就会成为一个集市,就会扰乱公共秩序,有个小贩委屈的说,刚刚看到一个小偷,你们不抓小偷,为何要抓我们这样靠自己的好人,警察其实也很难做的,看多这些可怜的人,早已经没感觉了,他们常年都要面对社会上最底层的一群人,不是说散失了同情心,是因为他们其实也是一个个体,也不是大慈大悲的有钱的大款,不可能每个在火车站需要money的人都给予他们太多钱,公安局也不是收容所,有些人还想要在公安局睡觉哈哈还有个逗逼还有张秀才的名片,想法是好想法,只是太浪漫主义太理想化,面对着人民的吐槽,警察其实也很无力,很难做人的,还有看到一个大领导来警察局来慰问的画面,真的感觉特别形式主义😂,为了拍视频做的样子,现在是2018年了,这几年中国发展很快,但还是存在着这么一群人,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也无奈,他们也需要生存,警察也无奈,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严格执法,一年到头就连过年也回不去。各有各的无奈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