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黑人政治类型题材,比起排山倒海我更喜欢暗流涌动《誓血五人组》

导演斯派克·李
编剧丹尼·比尔森 / 保罗·德米奥 / 凯文·威尔默特 / 斯派克·李
主演德尔罗伊·林多 / 乔纳森·梅杰斯 / 克拉克·彼得斯 / 诺姆·刘易斯 / 小伊塞亚·维特洛克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芬兰语
上映日期: 2020-06-12(美国)
片长: 155分钟
又名: 五滴血





斯派李的作品辨识度其实很高,黑人题材,政治讽刺,黑色幽默,现实主义荒诞叙事等标签,都能在斯派李的作品中找到。

《誓血五人组》是斯派李耗资最贵的一部电影,网飞有钱!在网络平台上线,其中的角色有我们熟悉的《黑豹》饰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还有让雷诺。

《誓血五人组》算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审美隔离的商业大片了,烂番茄专业影片高达91%,观众爆米花却只有66% 。

嗯,你懂的,黑人题材+政治+如今美国的情况,这部片子想必是能引起不少西方专业影评人政治高分高潮,有没有为了政治正确打高分的人我们不知道,没有证据和数据我们也不好猜测,毕竟电影点评从来都是主观的。

《誓血五人组》有两条时间线组成,互相交织一直到影片结束,故事背景则发生在越南,为了理顺剧情我按时间线为大家梳理,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角色的名字我就不按原片来了,毕竟斯派李喜欢玩得就是群演角色太多。

我们都知道美国1955-1975间深陷泥潭的越南战争,影片用了不少的纪实照片和片段素材,来回顾那个时期战争的惨烈和残酷。

影片里过去的时间线就发生在越南战争时期,画幅也变回了传统的4:3,并加上了复古的色调,在越南战争期间,黑人占美国11%的人口,却派出32%的黑人士兵上越南前线,从而有了“用黑人来当炮灰”的声音。

越南战争时期同时也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高潮时期,几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越南战争中黑人的复杂心态和困境。

看完电影我能理解《誓血五人组》为何能让一部分人拍手叫好,因为影片塞满了斯派李的很多政治主张,这些主张非常直接反映了当今美国的现实政治矛盾和摩擦,当然更多的是讽刺。

同时也反映了越战对美国尤其是对现今黑人留下的后遗症,对人心灵不可逆的创伤思考。

《誓血五人组》不甘心只是作为一部寻宝枪战爽片来敷衍了事,而是想要表达更多。

看到这大家以为我要吹爆这片吗,很遗憾我对政治批判并不感兴趣,我也不想妄自菲薄自己是专业影评人。

对于我主观观感来说,《誓血五人组》的剧本主线故事,就是传统得有些过时的西部片结构的一个分支,那就是给主角们设立一个黄金任务,然后展开冒险剧情。影片中还真的是黄金都懒得换成其他的。

正因为故事主线没有任何张力,再加上后面确实没有任何反转,导致影片对于普通抱着看爽片的大众来说,毫无刺激可言。

相比较于斯派李自己的作品《黑色党徒》,该影片是多么新鲜的设定,一位黑人模仿白人口音,用打电话的方式混进白人至上的3K党。这里面发生的戏剧冲突和讽刺调侃,让人听故事梗概都觉得有趣。

《誓血五人组》主线寻宝路线的乏力,也是为何影片进行到1个多小时,才真正挖到黄金的原因,因为影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寻宝冒险片,而是斯派李的私货片。

这也是为何有一大部分人爱这片爱得不得了的原因,因为斯派李的政治表达和讽刺,有时候确实玩得有趣。

如果细品的话,其实影片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解读,片中也充斥着美国政治文化的各种梗的思考和嘲讽。

再加上最近美国出现佛洛依德事件,更让影片得到了结合时事的加冕,尤其是影片结尾黑人那句口号,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趁热加上去的,太应景了。

但坦白讲,反而我对这种明着暗着都强调黑人平权的影片不太感冒,我更倾向于认为好的政治或种族类型影片,暗流涌动比排山倒海更为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逃出绝命镇》,《守望者》剧集,或者斯派李自己的《黑色党徒》,都比这部《誓血五人组》这样赤露露呐喊黑人平权要来得深刻和耐人趣味。

而且这部影片的一些观点,也让身为亚裔黄种人的我看了有些不舒服。

比如影片开头曾经越共的老人请黑人们喝酒,暴躁哥说他们可能杀了豹哥,但反过来想越战时期美军杀掉的越南人也不少吧。

然后还有在船上一位越南市民给暴躁哥贩卖鸡,虽然是刻意骚扰,但暴躁哥不断喊出越南猪,这样种族歧视的双标法则,让我完全对主角们产生不了更多共情。

当然这里有另一层更深的解读,这些其实都是斯派李最写实化的表达,以此来说明现今的社会就是如此双标的,用暴躁哥的话来说,就是“我最讨厌种族歧视和越南猪”。但这句话本身说话的人就很有问题。

这从中也暗示了在美国,其实最受歧视的或许不(只)是黑人,而是同样受到歧视或更受到歧视的有色人种,比如亚裔。

而对于越南人民来说,不管黑人白人,你们统统都是当年让越南陷入战争,让越南人民手足相残的美国人,越南不欢迎美国人,这里又多了一层战争思考的维度了。

在影片中,类似于以上值得讨论的戏份比比皆是,也正因为斯派李为了加入更多的解读,从而也把影片的节奏弄得很涣散,当观众想看这群老头如何展开冒险寻宝时,剧情却迟迟未发生,东拉西扯聊了很多和主线无关的剧情,这些剧情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会觉得又长又臭。

到了影片后半段,节奏渐渐回归渐入佳境,而且更像是一则寓言故事。

就我的理解,其实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象征意义,简单来说,豹哥代表了黑人平权时期最初的声音,但这个声音演变的影片中的现今四人,分化成不同的目的和意识形态。

寻宝的五人组代表了美国,细分的话暴躁哥属于共和党,从他带的支持川普那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就能看出来,其中这顶帽子还被好几个不同立场的角色戴过讽刺意味十足。

主角叔则是真正能对战争反思,比较符合观众共情的角色。

让雷诺代表法国殖民者,大家不要忘了越南曾经被法国殖民统治长达七八十年呀,而法国小分队则代表了现今的法国,三人有着不同的立场和想法。

更大的隐喻,我认为五人组进入丛林冒险寻宝的过程,其实是对越南战争的一次镜子隐喻,五人组代表美国,雇佣军代表越共,黄金代表着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目的,讽刺了越南战争的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则是死亡和仇恨。

影片暴躁哥独自进入丛林精神失常迷路的片段,影射了在战争中迷失自我的士兵,而且还带有一些宗教的解读意味,暴躁哥口中不断念着圣经的片段,穿过如同伊甸园般的丛林被蛇咬,最后像耶稣受难一样张开双臂受死等。

影片的结尾的好几个片段,过分美好也显得非常不真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假象,也可以说真实发生,还有影片中过去的片段展示,除了豹哥是年轻的,其他四人都采用了现今年龄的演员,这里并不是斯派李不用年轻演员,而是刻意为之,增加更多神秘色彩。

总之,个人认为《誓血五人组》比较挑观众,能看懂片中表达的意图,会让你觉得影片是个宝藏,否则就是一部在及格线徘徊的作品而已。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黄四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演其人

201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如愿摘得最佳影片小金人。 现场掌声雷动,几乎所有嘉宾都认为此次折桂实至名归。

绿皮书主创上台领奖

但偏偏有一个黑人老头不这么看。 听见最终大奖花落谁家之后,他骂骂咧咧愤然离席。 这个老头就是斯派克·李

同年,由他执导的《黑色党徒》,正是《绿皮书》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在场的嘉宾却见怪不怪。 毕竟,这也不是斯派克·李第一次“输不起”了。

如何形容斯派克·李? 这实在难以定义。 虽然他已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收入囊中,力证他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

但他却不太喜欢“导演”这一称呼。 因为比起导演,他更像是一个“意见领袖”。 每当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看着斯派克·李,会说出怎样的观点。 其他导演都对“政治”一词避之不及,力主“艺政分家”的观点,而他却非常热衷于政治批判。

换言之,电影只是他表达观点的一种媒介。 是他的观点成就了他的电影,而非电影成就了观点。 而他的政治观点,往往是对美国社会的黑人问题进行审视。

一提“黑人电影”,相信有些读者就又皱起了眉头。 但斯派克·李的黑人电影,绝对不是政治正确。 就单说他的成名之作《为所应为》。

本片中的黑人角色,各个张扬跋扈、惹是生非、不思进取、游手好闲。 但偏偏,这些人物却可恨可爱又可怜。 这就是斯派克·李的高明之处。 作为一名黑人导演,他感同身受地明白黑人的种族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处境。 他的创作,力求客观,真实,言之有物。

正因如此,他被誉为是有史以来伟大的黑人导演—— 白人对他服气,黑人与之共鸣。

但斯派克·李的个性同样鲜明,对自己的作品十分较真。 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争夺中,《为所应为》爆冷输给了另一部经典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 斯派克·李大为恼火,放出狠话来,说要殴打评审团主席维姆·文德斯。

《为所应为》的霉运也一直持续到了奥斯卡。 最佳影片的争夺中,它又输给了同届的《为黛西小姐开车》。 现如今再次输给《绿皮书》,斯派克·李心中大写的不服。 因为他认为,《绿皮书》美化和简化了黑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与傲慢白人的残酷斗争,太过儿戏了。 简而言之,我老李输给谁都行,就是不能输你《绿皮书》!

除了颁奖礼,平日里的斯派克·李,也同样是个火力用不完的小钢炮。

他怒怼昆汀,认为《被解放的姜戈》对黑奴历史过于儿戏,不尊重自己的黑人祖先。

他炮轰东木,炮轰《硫磺岛家书》中没有黑人士兵,有违历史现实。

甚至就连自己荣获终身成就奖的那届奥斯卡,都以“被提名者全TM是白种人”为由,公开表示拒绝出席。

可以说,他为黑人平权奋斗了一生。

他的身上,始终有股消不掉的愤怒劲儿。

《誓血五人组》中,斯派克·李延续着不羁与愤怒。 但本片的口碑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2%,爆米花指数却仅有61%。 这也意味着,影评人对其十分待见,而吃瓜群众却相对无感。

据说,网飞当初是拿着一部纯粹的夺宝历险性质的商业片剧本,找到了斯派克·李。 但斯派克·李不满这过于娱乐化的剧本,便靠自己和手下团队将其删改缝补,夹杂了许多自己风格的干货。 这也导致了,本片解读意味很强,但娱乐性上,似乎不太起范。 不过四郎觉得,斯派克·李尽力了。 或许没有他的补锅,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大爽片,只会泯然众人。

所以,如果不只盯着本片的故事外壳,而更多着眼于内核,相信本片将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

越战阴霾

本片是斯派克·李少见的战争题材作品。

虽然影片的主核仍是种族,但本片设定的时代背景同样重要。

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越南战争。

越战中行军的美国士兵

与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战争不同,越南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不义之战。

为了在国际形势上钳制苏联,继续施行自己的霸权战略,美国对越南实施了侵略。

打着民主灯塔的旗号,进行着罄竹难书的暴行。

本片开头,便用一组珍贵的历史影像,串联起了侵略者的种种丑态——

对内,镇压反战运动。

对外,屠杀无辜百姓。

而剧情中的种种细节,更是遍布着越战遗留的阴影。

老兵欧迪斯,在年轻时,与越南慰安妇生下了一个混血女儿。

此后的几十年间,母女俩一直备受欺辱,只因自己曾被侵略者“玷污”。

鲍尔曾在游船上,与越南商贩发生争吵。

商贩恼怒地说:“是你杀了我的父母!”

鲍尔听罢恼羞成怒,非要和商贩比划两下。

他被诽谤了吗?

是,也不是。

或许他没有杀害商贩的父母,但当年的他,也曾让无数越南孩童失去至亲。

如果没有越战,这些人间悲剧都不会发生。

影片中段,老兵们从酒吧走出来时,被因误踩地雷,而被炸没了一条腿的小乞丐伺机报复。

他把鞭炮点燃,仍在了他们面前。

与常人急忙躲开不同,老兵们选择的是下意识的卧倒。

多么娴熟的动作,多么荒诞的场面。

越战的阴影,或许永远无法从他们心中消散。

心念家国

作为斯派克·李的作品,对于一以贯之的“黑人问题”,他同样找到了独特的切入点。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来自拳王阿里的一次采访。

当年的他,因拒服越战兵役,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采访中,阿里义正词严地说: “我与亚裔无冤无仇,他们没管我们叫黑鬼,奴役压迫我们的也不是他们,而我不愿成为被白人政府派去杀害黄种人的黑人!”

而在正片中,被兄弟们视为精神领袖的诺曼,也揭露了黑人遭受的不公待遇: 美国总人口中占比11%的黑人,征兵率却高达32%! 也就是说,美国每100个人中,只有11个是黑人。 但在越战的军队里,每100个美国人则有32个是黑人。

这公平吗? 弟兄们心中飘起一个个问号: 我爱山姆大叔,可山姆大叔他爱我吗? 诺曼离世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对这个社会妥协了。

就连寻宝的目的,都是如此的物质且功利。 但再一次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他们终于醒悟了。 黄金被捐赠给了美国的黑人平权组织,在“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很重要)”的口号声中,巨款被物尽其用。 或许,让每一个黑人弟兄发自内心的觉醒,正是斯派克·李毕生的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还有一件不可忽视的道具,一直贯穿始终——

一顶写着“Keep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

荒诞的是,每个戴过这顶帽子的人,均不得善终。 这个标语,其实是特朗普当年的竞选口号。 斯派克·李正是用了这个设定,向川皇挑衅地竖了个中指。

而结合防疫期间的糟糕表现,以及对待弗洛伊德事件的不作为态度。 我们可以肯定的认为,斯派克·李的愤怒是有理由的。 但究竟是谁,才能让美国真正再度强大? 不会是那些腐败无能的政客。 而是斯派克·李这样敢怒敢言的义士。

文/黄四郎







斯派克李的电影除了黒权就是黒权,这个时候把这个电影放出来肯定是有蹭热度之嫌。整个电影长达155分钟,但是很多冗长而无用的内容占了一大半,磨磨唧唧的想把一个历史时期说全,就算是30个小时的纪录片,也不一定把越战时期黑人士兵的处境和两个国家的社会影响说全。电影过了90分钟肯定就是看能耐,看本领。

不能说斯派克李没有才华,那些闪回的照片和缩成方块的镜头都很漂亮,玩的俏皮。很多有用无用的致敬梗。但是就电影整体而言,过于混乱和啰嗦了。他映射的那个乐队对电影本身来说意义也是堪忧的。对于黒权这个事的讨论是没有头的,现在美国的黑人打砸抢烧是很恶劣,但鉴于黑人一直以来的压迫和待遇,又不能说全都是错的。种族融合美国努力了这么多年依然是这么个结果。政府和体制没有给黑人任何公平和机会,警察80%都是白人,高层90%都是白人,那还谈什么公平,左派黒权只能打破桎梏,打砸抢烧来解构重建社会制度。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

个人觉得斯派克李的电影注定不能成为影史的经典,他只能代表一小个时期的社会种族议题。试想一下,如果种族问题永远不能妥善解决,是不是只剩下打砸抢烧,你死我活。无论用电影怎么讨论,制造议题,也只是隔靴搔痒,聊胜于无而已。不可能在社会层面和艺术史层面产生建树。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黑莓之夏”,就是指2020年5月25日米国“跪杀黑人事件”后,带来的全美骚乱与抗议活动。这个名词是俺仿照“XX之春”生造的,“黑莓”的寓意就不用多说了。

如果今年5月前看到《誓血五人组》这部电影,也许还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在米国警察跪杀弗洛伊德后,全美掀起轰轰烈烈的“黑莓之夏”运动,就会让人突然一惊,心思这部《Da 5 Bloods》怎么就像是为“黑莓之夏”拍摄的。

俺曾经去过越南,从南到北走过,在以前的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待了好些日子,在影片中看到西贡河、战争纪念馆、胡志明市街景等,都觉得非常熟悉。还有几位黑人老兵在《女武神》的音乐中坐船去的两旁满是丛林的小河道,俺也去穿行过。这一切多少有些故地重游的感觉。此外,俺曾经写过一部中篇小说《美山塔》,写的恰好也是一位越战老兵回到越南南方重温旧梦的故事。应该说,这些都是让俺对这部影片格外感兴趣的原因。

影片一开始采用的纪录片,展现了米国黑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遭受歧视、迫害以及黑人组织反抗、抗争、参加越战等的历史,其中有些镜头让人特别震撼。比如近距离枪杀越共那段视频,以前只看过那张照片,这次看到现场视频,真的是相当震惊。

片中说到,当时米国黑人占全美总人口11%左右,但参加越战的黑人士兵,却占整体的30%左右,可见黑人真是“同军不同命”。这几个越战老兵还算命大,战后多年终于回到了越南。他们可不是只想故地重游,他们是想拿回越战时掩埋在战地的一箱金砖,并找到战死的兄弟遗骨。

寻找金砖和遗骨的过程还算顺利,找到遗骨那段拍得也很感人。不过,金砖得手后,故事的走向有些出人意料,出现了误踩地雷、当地人来抢金砖以及让-雷诺扮演的法国大佬带人来与黑人老兵火拼的情节,倒是十分精彩,让整个故事越来越有看头。

这其中反复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一顶写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红帽子,被人换来换去,这其中有什么寓意呢?从后面的情节来看,戴着红帽子回到越南的米国老兵,一心想找到并带走那些留在战场上的金砖,说白了就是一直想几个人独吞这些财宝。如果强行解释一下,似乎可以暗喻特朗普那种“米国优先”的想法,就是想独霸世界的财富。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可是在一个雷区,踩雷的风险不说,还有当地人也想分一杯羹,另外看似与他们合作的法国人也毫不手软,也想拿走一份。其实,这就是米国现在的状况,米国佬为了拿走金砖,也是毫不留情,大开杀戒,连法国大佬也照样往死里整,一点也没有盟友之情。

当然,影片最大的预言还是揭示了米国黑人的骚动,连最后喊的口号和标语“Black Lives Matter”都跟现实中“黑莓之夏”运动中出现的一模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斯派克-李一开始就算好了2020年5月要出“黑莓之夏”这一幕,还是“黑莓之夏”运动的参与者观看了《Da 5 Bloods》这部电影受到了启发。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中几位黑人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影片对《现代启示录》、《第一滴血》等几部越战片的致敬或嘲讽也都蛮有意思。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捎带了解一点米国黑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抗争历史。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