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格雷姆·曼森 / 乔什·弗莱德曼 / 伊拉姆·马丁内斯 / 莉齐·米克瑞 / 雅克·罗布 / 让-马克·罗切特 / 本杰明·罗格朗 / 奉俊昊 / 凯利·玛斯特森 / Donald Joh / Chinaka Hodge
主演: 詹妮弗·康纳利 / 戴维德·迪格斯 / 米奇·萨姆纳 / 艾莉森·赖特 / 伊多·戈德堡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0-05-17(美国) / 2020-05-25(澳大利亚)
电影改编剧作的历史上鲜有“青出于蓝”的,哪怕是剧作套路相对成熟的如今。雪国列车的“巨制”贡献了较优良的画面质感,还有被善意推测的现实讽刺,剩下的均在及格线以下。硬伤太多,主旨不明,演技不堪,缺乏期待度。
剧集特意选择了每集一个单独人物独白的开场,却依然弥补不了为剧情服务而牺牲的人物逻辑与丰满度。人物形象是片面的,立场也如列车常年运转的疲惫,显得薄弱而混乱。在避免绝对女主和烘托女主之间,导演没能做出选择,让原本可为惊喜的WM之分,成了忽强忽弱的悬疑线,这种设定很容易让人在前两集就弃剧。
演技的部分,我只认可女主,男主还是太缺少细致的感觉,比其在音乐剧中的表现差了太多。人物互动的剧情真的可以少一些“情不自禁”的桥段,毕竟主旨的混乱,已经不需要用本就“敷衍”的爱,来突出什么个人世界观的独立。剧情中这些毫无立场的细节层出不穷,比如后面的怀孕,是不是过于烂了,这也导致男主的形象非常单薄无力。
相对于电影,该剧在似乎并不准备探讨阶级性问题、反乌托邦主题。剧中被严重削弱的人权矛盾,让步于秘密的悬案,这给本可为高光的抗争桥段增添了疑点。若剧情被看作是对现世体制的讽刺,或是对如今混乱局势的反思,却又毫无批判或写实的痕迹可循。过于长的剧情铺垫和不成功的人物塑造,要想在最后一、两集传递主旨,是不现实的。
大概是电影和漫画的注脚过多,让末日列车成为过于好的母题,而本次创作明显诚意不足,小惊喜较多,但大体成不了气候,既不严肃也不刺激,玩味解构主义的浅尝辄止。
最后的最后,5.5分,不期待第二季。
(文中图片均来自豆瓣)
「不语」,公众号“不著”的艺术单元之一,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willyi_")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j_movie),欢迎关注。
作者豆瓣ID:西西里的朗读者
早在2016年美国TNT电视台就已经开始筹备电视剧版《雪国列车》,但过程并不顺利,经过主创团队的人员调整和部分镜头的补拍后,剧集终于在5月18日开播。因为有奥斯卡最佳导演奉俊昊指导的同名电影作品珠玉在前,大家对本剧的期待自然是相当高的。
为了更好地品评这部剧,本文将分为4个部分,①首集测评和分析,②漫画版、电影版与剧版的异同比较,③解析《雪国列车》的反乌托邦内核,④分析近年以贫富差距、阶层固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增多的原因。
一、首集测评与分析
01 美式侦探破案剧上线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人类科学家发射冷冻剂,结果全球温度骤降,最后的幸存者只好登上威尔福德工业的列车,随着这辆永不停歇的列车开始流浪。当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过于自信,进而遭到反噬的设定,广泛见于多部影视作品。
雪国列车的实际控制人无疑是列车的制造者威尔福德先生。同时车上的小社会和现行的人类社会一样,人群被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级车厢的人过着奢侈而舒适的生活,最后强行上车的位于车尾的人们则是活在暗无天日、拥挤不堪的环境里,每天只能靠少量的蛋白质块为生。
第一集剧情上主要是双线并进,一方面以派克为首的车尾人组织并实施了一次不成功的暴动,虽然流血甚多,可是只前进了一个车厢。
另一方面因为列车上发生了连环杀人案,男主人公莱顿作为唯一的侦探(可能有隐情)被要求进行调查。最后他告诉派克,他将通过查案了解全车情况,并为将来夺取引擎做准备,同时莱顿还以答应查案为条件了,换来了列车上层对暴动参与者的从轻发落。
本集甚至于可能整个剧版最大的惊喜来自于结尾的反转——女主梅兰妮就是“威尔福德先生”,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剧版直接把威尔福德改成了一个喜欢隐藏身份的存在。二是“威尔福德先生”其实已经变成了对列车实际控制者的称号,联想到列车已经运行了快7年,真的威尔福德很可能已经死去,而后将位置传给了梅兰妮,但是对外保密。
其实这一集的主线剧情非常像普通破案剧的模式,而且案件的详情并没有展开,根据外网的影评,这个杀人案将占据4集的篇幅,当然可想而知男主莱顿一定会一边查案,一边调查列车上的安保安排等信息,像电影版一样的革命情节将发生在5集之后。
由于本剧未播出之前就已经传出了预订第二季的消息,那么有理由相信第一季结尾应该还会留有悬念等待下一季揭晓。综合以上的信息,观众最好还是把本剧当做一部全新的重启之作,忘掉电影版中的设定和剧情为好。
占本集篇幅很大比重的破案部分,出现了大尺度的尸体画面,结尾的动作场面也血浆喷溅,还有断手镜头,不愧是分级为TV-MA(即17岁以上才能观看)的剧集。从案件本身来说,凶手时隔2年再次犯案,所以连环杀手的可能性很高,再加上从尸体移除那个器官这个特点,案件本身和性的关联也应该比较紧密。
同时剧中借由梅兰妮的口,早早的说明了列车上所谓的平衡和秩序的重要性,而本案正是因为威胁了这两点才得到高层的重视。
从细节方面来看,整列车各个等级车厢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高等级车厢里面光线充足且色彩靓丽,车尾部则没有阳光直射。服装方面也比较考究,演员又都是美剧中熟悉的面孔,当然最为出名的当属梅兰妮的饰演者詹妮弗康纳利,《美国往事》中的她让人过目难忘。
二、原版漫画、电影、电视剧之间为什么差异巨大?
01 原漫画设定——更加简单也更加黑暗
众所周知,无论是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的《雪国列车》都是根据法国1980年代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原著名字Transperceneige是由“雪”(neige)和“穿透”(transperce)两个法语单词合并而成的新词,当然电影版和剧版的英文名字——Snowpiercer也是同样的构成。其实在世界观设定上三者大体相同,但是具体剧情走向还是有很大区别。
在3个版本的故事中,人类一开始都是想全面的改造自然——企图一举扭转气候变暖的局面,以人的力量主导大自然,但是却失败了。之后只能龟缩到一列火车上,这个时候人与自然的边界才清晰起来,原来除了这趟火车之外,人类的力量已经无法干预任何事情。
不同的点是在漫画中男主角普罗洛夫并没有领导任何革命,他之所以能走到位于列车头部的引擎处,仅仅是工程师福雷斯特的安排,他这么做的目的倒是和电影中一样,为了让男主角接替自己守护引擎。
其实漫画中为了减轻车重,他们极其轻易的就放弃了车尾部的多个车厢,当然也就是宣布了那些人的死亡。可以看出漫画的设定更加黑暗,而且主角也始终处于看不见任何希望的境地。(当然浪漫的法国人还是很自然地为男主角安排了爱情戏。)
02 《雪国列车》其实是一部韩国电影
2013年电影版横空出世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认识奉俊昊,再加上该片的欧美全明星阵容,很容易把它错认成又一部好莱坞科幻灾难大片。
但是本片既不同于原著漫画,也不同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它的风格还是奉俊昊一如既往的风格,也就是追求在电影中达到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微妙平衡。所以电影把主线设置成柯蒂斯领导众人的革命过程,向引擎进发的过程又极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其中惊险的动作场面,以及视觉奇观的营造,使得最后谜底揭晓的瞬间,观众获得了极大的观影快感。
同时电影在深度或者说艺术性上也有很高追求,尤其是最后当柯蒂斯发现自己的所谓革命,其实是威尔福德为保持车内人口平衡而一手设计的,甚至自己的导师也参与其中。在电影结尾毫不留情的解构了男主角发起的革命,使得这场革命的正当性大打折扣,这就让本片跳出了好莱坞常见的“善良大众推翻邪恶政权”的俗套剧情。
更加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果最后柯蒂斯没有看见那些在地板下被当做零件使用的孩子们,他很有可能听从威尔福德的安排,成为列车的下一位主人,一个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就要在眼前发生了。
当然影片中男主柯蒂斯曾经吃过人、激进革命最终的胜利,再加上最后只有亚裔少女和黑人小孩走向新世界等等细节也同样在提醒我们,这不是一部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作品。
03 硬闯上车的人到底该怎么办?
剧版首先还原了原漫画中列车有1001节车厢的设置,而且相比于电影版,也第一次挑明了车尾的人是如何上车的,那就是——硬闯!在面临上车则生,不上则死的选择时,很多人不顾一切的冲破防线,挤上了车。
这样的剧情设定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开始威尔福德故意让车尾的人自生自灭,因为原来的列车没有计划容纳如此多的人,自然食物等物资会不够用,所以一段时间以后送来蛋白质块,似乎还带有怜悯同情的性质。这就让威尔福德这个人物的性格复杂了起来。
当然让男主莱顿破案的设定也和漫画、电影都不同,不过这应该主要是出于时长的考虑,毕竟漫画很薄,电影也只有两个多小时的体量而已,而本剧第一季就要10集。
另外电影版中没有给男主角安排感情戏,奉俊昊说大概是因为自己比较含蓄的原因,剧版虽然有了女主,但是和漫画不同,剧版中女主是礼宾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不过可以预见未来男女主的感情戏是一定会有的。
由于才播出第一集,后续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关于世界观设定的展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科幻外衣下的反乌托邦内核
01 为什么科幻电影不科学?
无论是剧版还是电影版我们都能发现这部所谓科幻灾难片的不科学之处。
比如作为世界观设定中居于核心位置的那台永动机,就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我们知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历史上所有尝试制造永动机的企图也都是以失败告终。更不要提在铁轨无人维护的情况下,这列火车居然可以绕着地球行驶了N年。
这些所谓的漏洞当然不能简单解释为编剧水平有限,这些设定显然是有意为之,因为原著作者以及后来的创作者们实际上是在讲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科学性自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02 怎么又是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影母题,相关的电影更是层出不穷,《雪国列车》也是其中之一,因为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本片是在讲一个英雄推翻一个邪恶的“乌托邦”的故事。片中列车的拥有者威尔福德所建立的一套秩序,就是一个乌托邦,一个他口中完美平衡的环境,一个任由车尾的“下等人”自生自灭的系统。
其实历史上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想象一直是比较浪漫和美好的,所以反乌托邦故事也是比较晚进的类型,至少要等到1932年《美丽新世界》以及1948年那本更出名的《1984》问世以后,才被大众所熟知。
反乌托邦故事中其实一般也是反抗集权统治的故事,所谓集权统治一般都存在对思想与情感的严格控制,对人性的扼杀,对自由的剥夺,以及对真相的扭曲。而且因为这类作品经常表现大灾难之后的世界,物质资源是比较匮乏的,于是为了更好的分配,一个“老大哥”式的政府就必不可少,而且它经常以秩序为借口控制一切。比如《V字仇杀队》中以大统领萨特勒为代表的政府。
而且《雪国列车》与《V字仇杀队》的男主角也是如此相似,他们都被当做对秩序的威胁,都是企图通过个人的努力,让底层的民众觉醒,进而完成一场革命,就连最后为革命献身的结局也是如出一辙。
当然这类作品还有很多,比如《银翼杀手》,《人类之子》,《饥饿游戏》,《分歧者》等等。其中《饥饿游戏》中的政府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才组织了“饥饿游戏”,真是完美践行了让大众娱乐至死的信条。而《分歧者》中所有人的未来更是事先预设好的,好无自由可言。
究其本质来说,反乌托邦电影表达的就是不自由毋宁死价值观。比如电影中的柯蒂斯等人勇敢的向邪恶秩序说不,以决绝的态度选择了彻底摧毁列车,选择了自身的死亡,为的就是少女和男孩有一个选择的机会。
当然就像上文提到的,与传统反乌托邦故事不同的是,电影版中的革命是‘‘老大哥’’威尔福德策划好的,这种设定可能是在向《骇客帝国》第三部致敬,因为救世主尼奥就在“矩阵设计者”口中得知,自己的反叛也都是设计好的,事实上自己是第六个走到这一步的救世主!而这种所谓的“联手”再次被扣上了“进化论”的帽子。
而剧版目前来看还是延续了这一主题,比如通过发生的杀人案反复强调秩序的重要性。莱顿要发动的革命也和电影版中一样,想要打破现在这个以威尔福德为代表的“乌托邦”。而且本剧会有第二季,观众可能会看到推翻现行体制之后,莱顿等人建立的“新世界”是否更好。
四、《寄生虫》、《饥饿站台》、《雪国列车》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最富足的时代?
虽然从1927年的《大都会》开始,反映阶层分化的电影有很多,但是近年来却明显有增多的趋势,《雪国列车》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样是奉俊昊导演的作品《寄生虫》,则是通过两个阶层的家庭更加直接的表现了现代韩国社会的相关问题。近期的《饥饿站台》不但表达主题相同,就连封闭空间这一设定也和《雪国列车》非常接近。
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现在处于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可是为什么这种主题的电影却不断涌现呢?
原因在于创造出来的财富,并不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式分配的。以美国为例,2019年全美蓝领工人的实际工资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持平的,这就说明过去50年美国社会增长的财富和这一阶层毫无关系,其中的绝大部分被处于前10%的人收入囊中。再加上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底层民众因为比较优势尽失,导致失业率高起,虽然整体上全球化让世界经济更加繁荣,但是其中还是有赢家和输家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底层民众感觉上升无门,生活并没有变好,于是我们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中看到了即使出了车祸也要坚持送快递的父亲,在《悲惨世界》中看到了底层黑人与执法机构的冲突,在《佛罗里达乐园》中看到了中产阶层在园区内玩乐的同时,主角母女却被困底层无力改变现状。
但是现实社会不但无比复杂而且人群是有流动性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在剧版故事中即使还原了1001节车厢的设定,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还是不足以形成一个复杂的社会,比如车尾的人就几乎没有可能去往第一等级车厢,人们的位置和工作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没有变化的可能性。
虽然存在这样的不足,但是水平向的《饥饿站台》——《雪国列车》还是展现了极端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可能形态,我们对寓言真实性的辨析并不损害对寓言主题的认可。
我有点蒙,尾车的人,既不能工作,也没有工作。在末日前是普通人,通过人海战术让一小部分上了车。车上原来的乘客是有钱人和各界精英能手,车高度自动化,对简单工作者需求少。
列车想搞一个生态系统,一切都是完美的平衡。那么其实就生态系统方面肯定需要很多精尖人士,懂理论,也能动手修车,目前除了w先生和两个开车的再加亚裔小姐姐,别人都不怎么专业的样子。
要说的话,如果把冰冷宇宙中的地球,看做冰天雪地里的列车,太奇怪了。
地球自己就能跑,人类目前也没有能力为地球保驾护航。
如果要说是阶级的比喻,那还有列车这个因素。尾车成功了,杀到前面去,然后他们,会开车吗?会在车上种地,养动物吗?
要是说列车是个国家的话,尾车人就是别国难民,有种奇妙的,没有票也要上车,啥也不会也要权利的感觉,整体上列车就是排斥尾车人,没有从尾车人身上获利的感觉。
当然不是说尾车人就该没资源没教育没工作,但你们也不是在一个广阔的地球上随便蹦哒,这个车也没多抗造的感觉。
要是尾车人是车上原来的工作者,然后在一步步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被赶到车尾,他们自己明白如何照顾列车使列车平稳运行,也知道各个车厢保持平衡的方式。那还合理一些。
前车人应该也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那尾车的诉求是成为被压迫者?
这是个技术垄断的内核。W先生就有绝对的技术话语权,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听他的,尾车破坏了她的生态平衡,w先生就会乖乖的弄新的平衡?或者是给尾车头车来个调换?
感觉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讨论旧时代的人权平等。
《雪国列车》剧版已更新到第八集了。看了依然感觉不明不白。完全没有电影版的震撼和简洁。可以说并不是一场成功的扩编。
本身漫画原著的设定将科幻,阶级的冲突调度得非常紧密,是一出特别适合搬上屏幕的戏。
世界末日。诺亚火车。有票的才能上。
有票的那不都是非富即贵吗?1001节列车里,汇聚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但是,穷人也有想要活下去的权利,于是一批穷人冒死冲上了火车。
反正世界马上要变冰窟,留也是死,冲也是死,不如一冲。
这份勇敢我是理解的。
但是,我想问那些用生命来关车门的士兵是抱着什么心理在干活?
他们关门以后也是不上去的。
电视剧有很多这种无法用逻辑来理解的地方。
一方面有些人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上车去活下去,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拥有超然物外的伟大。跟列车的冲突相比仿佛就是超然物外的NPC。
没票的穷人冲上车以后被安排在尾车厢。
既然已经上车了,大家也都是一辆车上的人了,那就各司其职吧。
整个社会阶级对立即刻浓缩放大。
头等车厢的人负责给钱和享受。因为他们的投资,火车得以被建造,得以有那么多设施,得以正常运转。其他车厢的服务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此时此刻,只有他们可以要求生活。符合二八定律。而且更加赤裸。
二等车厢属于中产精英和列车的管理员们(不包括统治者)的空间。他们用智慧维持着火车的运转。
三等车厢的人负责杂事。各种需要人工的劳动。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价值来为自己创造留在车上的理由。比如清洁业,比如餐饮业。比如性行业。
而只有尾车厢的人,大部分不干活,但是经常暴动。因为他们的桀骜不驯,间或安排人员出去工作管理者也是如临大敌。三人工作配两个士兵。他们强烈要求列车所有人同工同酬,人人平等,没错,口号像极了共产主义。
但是这跟我理解的共产主义不一样。
剧版最挑战我的设定就是,你为列车毫无贡献,却要求夺取政权?
我们当初无产阶级为什么可以一呼百应夺取胜利?我们在劳动啊。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劳动果实被蛀虫剥削了。人们忍无可忍,社会分配不均。
所以,你要参与劳动才能参与分配啊。
因此这一波尾车厢的人那么义正严辞我真没看懂。
男主作为尾车厢的人,列车上唯一一个警察,被列车管理者找到调查谋杀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列车创始人并不存在的秘密,然后打算利用这一点造反。
而女主作为管理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人身兼数职,工程师,播音员,侍者,维修员,。。。总之,1001节列车,无论哪里发生了任何事,她都能踩着高跟鞋随叫随到,作为麻省理工的精英,殚精竭虑地维护着列车的正常运行,保护者1001节列车上的生命,但是男主为了占领火车头,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搞死女主。
我就想问,
搞死女主,这车,你会开吗?
搞死女主,这车出了故障,你会修吗?
你要说三等车厢的人要造反,我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代表了劳动人民。他们确实是维护列车运作的主要劳动力,要求更多的回馈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尾车厢的人们,本身是没有车票的,并没有为列车建造和运行出力。却一直抱怨自己没有人权。
每次我看到女主就觉得此剧编剧三观清奇。
除非最后强行让她黑化说他们一直在做人体实验这些天理难容的事,否则我感觉她才是这辆列车的永动机。
当列车有毁灭危险的时候,当男主企图杀死她的时候,她恳求男主说列车要毁灭了,你让我去修,只有我可以。冒着生命危险修好车以后,又深藏功与名,换了服务员的衣服,站在角落里,看着自己的炮友兼工程师在人群中接受欢呼。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求回报,不图荣誉,哪些需要哪里去,放到哪里哪里亮,,,,
她不是诺亚火车上最伟大的人,谁是呢?
女主,你图啥呢?
可以说,电影版营造的阶级对立的合理性在剧版里已经荡然无存,像我这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看了都不能因为他们要革命而兴奋激动起来。可以说是一个跌破期待的美剧。
我刚看到了第八集
1.车尾的人全部没有车票;三等车的人偷东西、卖毒品、卖人肉面;二等车的人目前都是高等知识分子,说不定军队的也是二等车的人,把人放抽屉里;一等的人割jiji玩。如果你非要评价任何一个车厢,都不干净。
2.如果你看到包丽被pua死了,你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威胁;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比如,你觉得她是活该,她违法,她违反道德。那你并没有心思去感受作者创造的社会矛盾。
3.车尾的人想要更多的食物;三等的想有更多的地方;一等的想掌控车厢,二等的充满了社会理想,似乎并不团结。女主想平衡这一切,维持这个社会,
4.然而六年了,每个等级都谋划着,为未来斗争谋划着。
5.在一等人同(三等人和车尾)联合下,女主被拿下了,在拿下的同时,一等人同车尾的人也开始了较量,剧中,二等人似乎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是一等人或者车尾的附庸,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一触即发,人类社会该如何发展。
6.那么,这个剧提出了问题后会不会给出解决方案呢?还是只是不断的深入刻画这些矛盾,来引人深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