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凯莉·奥沙利文
主演: 凯莉·奥沙利文 / 吉姆·特鲁-福斯特 / 弗朗西斯·奎南 / Rebekah Ward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3-10(西南偏南电影节) / 2020-02-28(美国)
片长: 106分钟
又名: 天使宝贝法兰丝(台)
“我不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也没有体面的工作。”女主角布里吉特在告解室外说,
“你一定要有这些东西吗?”告解室里传来反问,是个孩子的声音。
这大概是影片最直白地呼应片名的一刻,带有某种象征性的启迪和救赎意味,但是一定不要因此便将它简单归类于那种“一个不太成功的大人”和“一个聪慧的孩子”相互救赎的cliché。
它不是。
布里吉特是个餐厅服务员,派对上遇上的中年男人在闻听她的职业后安慰道:“你才二十几岁,会好起来的。” 布里吉特耸耸肩:“我34岁了。”在朋友们或事业有成或结婚生子的年岁,她要去一个同性恋家庭,面试一个保姆职位。而这份算不上体面的新工作,将为她带来新的人生体验。
《圣·弗朗西斯》具有新锐电影的一切噱头:它是青年女编剧凯莉·奥沙利文自编自演的处女作,影片涉及了大量女性话题:女同性恋家庭、月经、流产、产后抑郁、育儿等等。2019年,它在主推新锐导演作品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一举拿下三个提名和两个奖项(观众选择奖、评委会特别奖),大放异彩。
但是,这部电影却毫无“激进”的感觉。从剧本到拍摄手法,再到演员的演绎,都呈现出了一种克制、日常且舒缓的风格,搭配上温柔的配乐,清新得宛似和风花繁的夏日物语。更令人赞叹的是,这种清新感并非通过粉饰和避重就轻达成。创作者对许多生活场景进行了极为写实的展现——尤其是多次出现的月经和育儿场景,几乎可以算得上“无情”般诚实。血是鲜红的,流下来会在床单、座椅上留下印记。卫生巾是宽的,垫好之后需要调整确认,顺便看看屁股的位置有没有渗血。
弗朗西斯看到女主的卫生巾,奶声奶气、一本正经地强调:“妈咪用卫生棉条,妈妈用月经杯……我以后也要找到最适合我身体的月经用品,因为每个女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
公开谈论,是正常面对的第一步。在前些年给青春期的小孩子编写性教育读本时,我设计过一个小游戏,让他们在人体解剖拼图中找到性器官和其它器官,摆到它们对应的位置,喊出它们的名字——器官就是器官,子宫和阴道不应该比肝脏眼球羞耻,月经也并不比鼻血难堪。
《圣·弗朗西斯》因为坦诚地关注女性的身体经验而被定义为“新锐“。可是,讨论女性的身体感受不该是“新锐”,它本应是最自然、最日常的事。
影片中还有另一句关于“公开谈论”所蕴含力量的箴言。女主和妈妈一起去健身时,母亲谈起她小时候的故事:“当你还是个婴儿,你不停尖叫,我做什么都不能安抚你。我就想象着抓住你的脚踝,一遍遍把你的小脑袋撞去墙上。”
女主略有调侃地回应:“我不知道你是否该把这故事告诉我。”
妈妈说:“这是事实,女性应该更经常地谈论它,这样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是的,孤单。
就像女主就流产的问题对自己算得上温柔体贴的小男朋友说的:我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体会不到我的痛楚。
女主后来用妈妈这段话,劝慰了小弗朗西斯的妈咪玛雅。
玛雅是弗朗西斯的同性妈妈之一,是全片最出彩的配角。用女主的话来形容:玛雅有趣自信又性感,而现在,她却是个不穿胸罩、没时间洗澡、不断在哭泣的喂奶机。
这“台”喂奶机深陷产后抑郁,会因为自己婴儿的持续哭闹而无法靠近他,但同时,她依然善良、强大,关心自己的爱人、孩子,还有萍水相逢的女主。
在外出碰到对同性恋敌意满满的中产阶级妈妈时,女主因为对方话里对自己朋友的侮辱而恼怒,险些跟对方起冲突。玛雅站起来对那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在这”,对方表情傲慢地看着她,“我的也在。”然后玛雅语气和缓但坚定地回复道:“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向孩子们展示好的东西,展示人们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如果我冒犯到你,我道歉,但是我不会因为在公开场合给我儿子喂奶、爱我的家人而道歉。”
坚定地站定立场,毫不屈服地斗争——但这些诉求并不意味着要诉诸于辱骂和暴力。玛雅为我们展示了不卑不亢,尊重他人也极为自尊的典范。
编剧和导演没有避讳同性恋家庭、大龄单身女子、社会中下层人等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敌意,但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度渲染冲突场景,而是有详有略地让观众跟随角色一起去体验、应对矛盾,最终让观众的情绪得到抒发的同时,也理解、感受到了角色的心理情感变化。
《圣·弗朗西斯》将“残酷烦乱”的生活主题和“清新温柔”的视觉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奇妙的荧幕故事。它关注了生育、年龄、阶级等因素带给现代人的焦虑,超越单纯的性别视角展示了人文关怀。我想,女性们不妨去看看它,而男性们——更该去看。
不该是仿佛好像或者可能,肯定的是性别认同为女性,绝大多数顺生理性别的女性,性取向为同性也丝毫不会影响的生育焦虑!生或不生这不仅是关于女性生殖生育能力的问题,也息息相关着女性对于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作何重大选择,比如选择相亲结婚、相亲形婚、单身妈妈等。
34岁的女主在写作方面不得志,一直做着服务员之类临时工的工作,不交固定关系的男友,也不乏男性炮友,可以形容她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算稳定舒适。朋友介绍的另一份暑假看孩子的工作,接着发现意外怀孕果断打掉,彻底证明打乱了她的惯常心绪,而不是她倔强地认为自己可以保持不被改变。她开始意识到生育给她带来的焦虑,医学统计对女性身体下了定义35岁以后不容易生了!哪怕是父母小心翼翼表达着担忧,都是极其扎眼的。
不必要去假设女主如果是34岁的白男,社会对她的事业发展就会怎么怎么样提供便利。她就是个女性!就是要面临方方面面的关于生育的事情,更何况女性的脑子无法替卵子决定授不授精。
片中还有少数族裔拉拉家庭的剧情,涉及到被歧视、被恐同。我觉得选一个白女家庭主妇去歧视拉拉家庭更有说服力,说服观众歧视他人是多么显得此人丑陋啊。很痛快。
片尾不意外地温馨范儿,而女主也好像决定了会生孩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