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王男栿 / Jialing Zhang
主演: Jiaoming Pang / Brian Stuy / Longlan Stuy
类型: 纪录片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文 / 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8-09(美国)
片长: 1小时28分钟
又名: 独生国度 / One Child Nation
IMDb链接: tt8923482
2019 年 2 月 3 日,第三十五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公布得奖名单,纪录片《独生国度》(One Child Nation)获得美国纪录片类 评审团大奖。
国际参展的纪录片《独生子女国度》由导演王男栿和LYNN ZHANG联合执导,聚焦了有争议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弃婴的话题。影片从导演王男栿自身的故事开始,探究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本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造成的悲剧。
2月3日,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公布获奖名单。王男栿)和张嘉玲(Jialing Zhang,音译)共同拍摄的纪录片One Child Nation(暂译《独生子女国度》)获得“评审团大奖”。
王男栿出生于江西,在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毕业后,开始拍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纪录片。处女作《海南之后》(也称《流氓燕》)记录女权主义者叶海燕,跟随她到海南举牌抗议“校长带女学生开房事件“,该片曾入围2016年圣丹斯电影节和奥斯卡金像奖,之后她被推荐为奥斯卡选片委员;第二部作品《我是另一个你》聚焦“流浪”主题,探寻自由的边界和意义,该片也在多个影展获得不错口碑,并是2018“一片”的推荐影片之一。
◇纪录片《我是另一个你》海报
张嘉玲同样毕业于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曾先后供职于纽约时报北京分社、亚洲协会纽约总部以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电视台北京分社。她与Heather
White共同拍摄的《无名之状》讲述了那些在深圳和广州的电子产品制造工厂里,因暴露在有毒化学品环境中而患病的工人的经历。今年一月中旬该片在杭州小范围放映,获得不错的评价。
◇纪录片《无名之状》海报
此次获得圣丹斯“评审团大奖”的《独生子女国度》试图揭示从1979年持续到2015年的中国独计划生育政策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影片从导演王男栿的家庭出发,探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因、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罪行、施害人和被害人在大时代下的无奈,以及亲人骨肉分离之悲痛。
影片同时也指出,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向二胎政策转变,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过去刷在村里墙上的血淋淋结扎标语,变成了“二胎政策真是好,孩子成长有伙伴“,乡村文艺工作队和电视上的合唱歌曲,以同样的节拍和曲调,鼓励大家赶快生二胎。这部纪录片堪比中国社会的一份生育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纪录片单元,《美国工厂》获得最佳导演奖,《阿波罗11号》获得评审团特别奖……以下是完整获奖名单(盗图于海老鼠)。
圣丹斯电影节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素来以选片苛刻著称,近年来日益成为全球影坛大奖风向标,输出了不少颇受业内关注及市场赞誉的影片。此前中国纪录片《塑料王国》、文艺片《轻松+愉快》以及最近上映的《海上浮城》就曾在圣丹斯电影节崭露头角。
附《独生子女过度》影评:
独生子女国度
作者:seamouse
在中国超低生育率的严峻情势下,民间和网间反思和批判曾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似乎已并无不妥之处。之前凭《海南之后》及《我是另一个你》,在国际纪录片领域获得不错声誉的王男栿,此次再以新片《独生子女国度》(One
Child Nation)亮相2019圣丹斯电影节。
这部作品素材收集全面、条理逻辑清晰,对象采访深入、呈现方式幽默、观点表达强烈,与其前述作品相比,怎么都算是一次非常成熟的纪录片制作。
王男栿,这个听上去阳刚霸气的名字,其实属于一个姑娘。1985年底在江西乡下出身之前,和许多农村人一样,父母非常希望生下来的是个男孩,于是在娘胎里就被提前命名了。按导演自己在纪录片里的解释,“男”当然是Man,“栿”则是Beam,房梁,栋梁。可惜王家的首胎是个女孩,几年过后,在农村计生工作最严苛的年代,王家又偷偷多生了个男孩。
纪录片拍摄之前,生活在美国的王男栿自己刚有了个女儿。为母则强,带着一些新鲜的反思,她带上摄像机,开始了回乡探亲之旅,并由己及人的探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因、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罪行、施害人和被害人在大时代下的无奈,以及亲人骨肉分离之悲痛。
在我们曾经的日常歧视性对话里,以及诸如《超生游击队》这样著名的春晚小品里,总是觉得偏远地区的农村人是越穷越生。这当然一方面是乡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另一方面是我们可能早已被过去的宣传洗脑,相信贫穷中国极其有限的资源养不活那么多人口,必须“优生优育”,注定“只生一个好”——虽然这确实也是时局的现实。
王男栿依着自己和国民的普遍认知,找来了1980年初西方报道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电视新闻素材,以及更多我们曾经熟悉如今开始渐忘的宣传材料——印在年画上的宝宝、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电视明星热情洋溢的宣讲、农村宣传队载歌载舞歌颂政策好的秧歌。
引产、结扎,这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医用术语,曾经只是我们网络上罗列的黑色笑话,是乡路土墙上刷着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虽然也听父母偶尔提及某个陌生母亲在医院声嘶力竭的哭喊,却觉得那是距离城市遥远的农村魔幻现实。而到了王男栿长大的乡下,即便村干部拉扯拖拽的强行引产并不在自己记忆中,也实打实的是一直发生着的残酷现实。
导演的弟弟是幸运“面世”了,并且获得了远比姐姐多的宠爱和教育资源,更多的胎儿却成了被强行从娘胎中拖出扔掉的早逝生命。王男栿走访了曾经亲自执行计生政策的村支书,聊天说笑可以,可真要让村支书带她去拍摄30年前的受害母亲,牌桌上的村支书妻子就立马严肃起来,“可不要给我们找麻烦”。
得知自己舅母就有着被强行引产掉的胎儿,导演又将步子迈远一些,到其他省份寻找农村接生婆,或者说堕胎的侩子手。其中一位老太太当年被多次选为计生战线英模,并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如今她对自己过往的工作悔恨不已,“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啊!”似为了救赎,她成了当地最好的妇科大夫,她拉亮一盏盏电灯,将导演领入一间间小屋,里面挂满了新生儿父母们赠送的锦旗,“再世华佗”、“送子观音”。这也成为纪录片最动人的场面之一。
接着她还走访了一位以弃婴、死婴为创作主题的北京艺术家,渐渐展现出在一种国民的普遍共识,在那么多还没睁眼看到人世的早逝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不得已的无辜施暴者,每个人都被大时代赋予了一种平庸之恶。
王男栿接着去到湖南邵阳,并找到新闻里曾经曝光过的“邵氏弃儿”家庭。其实,这已经是CCTV这样的国家官媒都揭露过的罪行,当地计生部门为收取“社会抚养费”,将“非法”婴幼儿强行抱走,送入邵阳福利院。同时福利院还与人贩子勾结,收买婴幼儿,将其变为“弃婴”,送入涉外收养渠道,从中谋取暴利。
最初曝光这一罪行的那位记者如今生活在香港,他写了一本《邵氏弃儿》,封面是一个目光悲伤的女孩,她的双胞胎妹妹,就是被邵阳福利院强行抢走的。因为在全球“热销“的中国孩子中,有80%是被美国家庭收养,导演就再跟访到位于犹他州某地的中国孤儿基因比对中心,跟着工作人员到中国各地收集丢失孩子家庭的成员DNA。其中有一些真的比对出来,并找到如今生活在美国的孩子了,养父母们吃惊而愤怒地得知他们并非如福利院所说的孤儿,可也并没太大意愿,让已是自己生命一部分的孩子去与生父母相见,就连绝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孤儿“,也不想再来一次人生剧变。
远在大洋两岸的邵阳双胞胎倒是相认了,彼此添加了微信,湖南乡下这边的女孩说,”还没问过妹妹,想不想回家看看“,即便如今两边的经济状况相差并不再那么大,隔阂却已经摆在那并再难弥补了。
2015年,独生子女政策被废除,鉴于全面到来的低生育率危机,国家开始大规模提倡并鼓励二胎。刷在村里墙上的血淋淋结扎标语,变成了“二胎政策真是好,孩子成长有伙伴“,乡村文艺工作队和电视上的合唱歌曲,以同样的节拍和曲调,鼓励大家赶快生二胎。王男栿挂着自己的小宝宝,撑着雨伞,在一幅幅年画式的标语前合照,在乡村,她读懂了中国。
看完首映之后,在震撼甚至愤恨之余,我首先是对比自己和身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作为独生子女第一代,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不对劲的,被父母在温室里娇生惯养着,感觉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不都乐呵呵的,也绝没成为丧失独立人格的一代。
可不止王男栿,此次圣丹斯还有一个更年轻的89年姑娘宋思琪,也拍摄了一部讲述从未出生妹妹故事的木偶动画《Sister》,“我自己就差点是那个被堕掉的little sister“,思琪说。
那么是我们第一代已经是保守的中年,不会去反思这个政策了吗?又或是计划生育对城乡的影响程度真的不一样?王男栿的《独生子女国度》虽然震撼,但似乎确实缺少了我们这批城市独生第一代的声音。从极高的离婚率看来,我们是被娇生惯养出来的既独立又自私个体,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或许让我们能做出“不能勉强就不要一起过日子“的狠心。
王男栿虽然深爱自己的弟弟,但作为在乡下被剥夺了教育资源后来通过发奋抗争,在美国成为纪录片名导的凤凰女,她会不会视野被有所遮蔽,看不到计划生育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我发出一条微博,赞美这部纪录片,同时纳闷作为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是不是真不会有所反思。一位武汉长大的独生女回复,“个人觉得没有计划生育,家里的资源就不会集中在女孩身上,很多现在有的选择就没了。虽然自己也没多大出息,但有些自由丢了,是不可想象的。“
P.S. 本来还想采访导演,可能因为她太忙,聊了几句可能的时间,就没下文了。虽然纪录片涉及问题并无真正敏感之处,但因为某些大家都能想到或已经知道的原因,导演本人的名字似乎已不再适合出现于公开媒体之上(我也试着打探过,答案都是不行)。故发在个人公号上。
作者:seamouse
袒露灵魂、充满愤怒的纪录片《独生之国》(One Child Nation)以一种毫不畏惧的有力视角,通过中国的过去审视它的现在。影片主题是中国自1970年代末以来数十年内的限制人口增长政策。
1982年12月,中国通过宪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另一条规定用平淡无奇的语调发出与这一义务挂钩的威胁:“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
在89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王男栿和张嘉玲以清晰、简洁和适当克制的愤怒揭示了这一威胁,以及它对公民、尤其是女性的巨大影响。这是一部残酷的电影;有时几乎让人无法忍受。其中有些画面会让你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我看了两遍《独生之国》,有时会流下眼泪,但其中没有任何毫无意义的煽情。相反,它是对一场斗争的本质描述,它属于针对女性身体的一场仍在进行的战争。王男栿有力地指出,这场战斗绝不仅限于中国。(2015年,中国结束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已婚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王男栿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参与到了故事中。(她还是这部电影的剪辑,并与刘元辰合作担任摄影。)在开始的一些文本之后,电影人巧妙地开始记录王男栿的故事,她的故事贯穿全片,将个人生活与政治结合起来。(王男栿和张嘉玲都出生在中国。)结合着档案与原始镜头资料,王男栿用英语介绍了她的家庭,包括她的弟弟,如果他生下来是个女孩,就会遭到遗弃。
王男栿生于1985年,现居纽约,但儿子的出生让她在情感上回到了中国。“成为母亲,”她自如地说,“感觉就像为记忆赋予生命。”回顾过去,王男栿谈到了她的父母,包括早逝的父亲,并解释了她名字的意义。她说,“男”的意思是男人,“栿”的意思是柱子。“他们希望生个男孩,”她回顾着一系列童年照片。“我出生了,却是个女孩子,他们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男栿,”她继续说,“希望我长大能像男人一样强壮。”她的声音里没有任何明显的主观色彩;其实没有必要。
这种亲密、动人的叙事自有其战术用途,与《独生之国》展开时那种看似随意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儿子出生后,王男栿回到中国东部江西省的家乡。不久,她就和妈妈聊起了家常(“各方面都好起来了,”妈妈说);不久后,王男栿拜访了一些警惕的当地人,其中包括一位70多岁的前村长,他描述了独生子女政策是怎么执行的。而这些对话反过来又变成了对政府政策和政治的大范围复杂探索,每一次揭露都让人更加不安。
电影人挖掘的历史是复杂的,而个人故事往往是残酷的。为了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中国成立了一个包括计划生育工作者在内的国家特别工作组,使用宣传、监督甚至更糟的手段。执行手段可能会很严厉。不合作的家庭房屋被毁、财产被没收。妇女被迫绝育、进行孕晚期堕胎;一个助产士说,她做了成千上万的绝育手术和堕胎手术,她补充说,“有不少堕下来的都是活胎。”很多家庭都找到了自己的办法来应对这一政策,包括抛弃女婴,希望下一个孩子是男孩。在农村,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还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王男栿的妈妈告诉她,“我要生你弟弟的时候,”她奶奶曾经说:“如果又是一个女孩,我们会把她装进篮子里,然后丢到外面去。”
这令人惊骇,而当你想要转移视线的时候,王男栿和张嘉玲会让你不由继续看下去。事实证明,这部纪录片的个人化特质不仅仅会引人入胜,它还在你和导演之间——尤其是王男栿——构建了一种紧密的、同情的纽带,而且它随着故事的推进会变得更为牢固。当他们开始研究独生子女政策的历史及其后果的时候——这个恐怖章节涉及被抛弃的新生儿、被绑架的小孩、人口贩卖以及孤儿院——你不只是跟着王男栿走进了一个调查的“兔子洞”,你还担心有人在政府公务中四处打探消息。(她关于一名中国活动人士的纪录片《海南之后》
王男栿对一孩政策的愤慨持续在发酵,但却是自然而真切的。尤其是当她谈到每个人,不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官员,都坚持说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遵守这项政策时。她对这种被培养出来的被动性——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种共同的无助感”——的愤怒是明显而非常感人的。尽管如此,她和张嘉玲拒绝妖魔化他们所采访的人,而是指向一个更大的目标。正是在这一点上,或许也是为了防止人们对他们的电影产生误解,他们会让你想起中国和美国的相似之处。两个国家都试图掌控一个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主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