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好莱坞往事》把李小龙丑化成这样,昆汀这次玩得真大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编剧: 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布拉德·皮特 / 玛格特·罗比 / 埃米尔·赫斯基 / 玛格丽特·库里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中国大陆) / 2019-05-21(戛纳电影节) / 2019-07-26(美国)

《好莱坞往事》是昆汀塔伦蒂诺的第九部长片,相比较于以往昆汀成吨飙血的暴力美学作品,《好莱坞往事》要相对温柔得太多太多。
很多人指出这是《好莱坞往事》是昆汀写给好莱坞的一封情书,这句话在看完电影后,觉得并不过分。
影片虽然根据真实好莱坞故事改编,但却在昆汀的笔下被虚构,被篡改,被写成了昆汀自己对1969年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的一种情愫。
所以大家会看到影片里,有很多昆汀对好莱坞的私人喜好在里面,包括片中大量出现的足部特写,就能看出昆汀在片中更加放飞自我,拍了一部他心目中的好莱坞往事。
昆汀访谈时曾经说过,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对他影响巨大,灯红酒绿的霓虹灯街道,嬉皮士时代的鼎盛,越战对美国人的影响,欧洲电影思想的注入,好莱坞转型的震动等等,这些都在《好莱坞往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还原。
我相信昆汀很享受这一部作品的拍片过程,越是特立独行的导演越到后期,就越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不用去照顾太多观众的情绪和娱乐性,也不用去受到电影公司的限制,更不用考虑到票房的因素。
据说索尼影业在满足昆汀所有条件下,才赢得了该电影的发行权,这些条件其中还包括了最终剪辑权。
要知道,在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工作框架下,好莱坞只有极少数导演,比如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这些超一线导演,才有电影最终剪辑权。
也正因为如此,好莱坞的电影经常会出现导演剪辑版发布的光盘。
《好莱坞往事》这一次依然是昆汀的多线性叙事,还有时空交错的因果人物关系,但在剧情的冲突和事件上,却没有以往来得那么强烈,片中更多的是破碎的柔情故事,还有好莱坞不为人知的一面。
虽说是不为人知,但其他电影也拍过好莱坞内幕,比《好莱坞往事》来得更狗血,所以影片中呈现的好莱坞电影人的生活,也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惊喜。
或许吧,我们看惯了昆汀一贯的开挂电影,离奇的故事,抓马的冲突,独特的暴力美学,抱着这样的高期待去看《好莱坞往事》,确实让人有些不适应,节奏的缓慢让影片前三分之二很难进入气氛。
不过在电影后面三分之一时,影片开始回归昆汀影调,血浆暴力和恶趣味叠加,娱乐性极强,也给电影扳回了一些分数。
而且小李和布拉德皮特的双黄组合,再加上昆汀招牌,让电影的主创硬实力提升不止一个档次,我作为小李的粉丝,就算是静静看着小李用力过猛的表演,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还有布拉德皮特沉着稳定的一贯耍酷,也让影片颜值库扩张不止一倍。

接下来的剧透解析。

我们来细数影片和当年真实的好莱坞有多大的区别,还有我们的关心的李小龙,在这部电影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
昆汀从来不会去严谨的去用真实的历史,去改编成电影,或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喜欢昆汀的个人魅力,还有很多他在影片表达的讽刺恶趣味。
比如《无耻混蛋》,架空了一整段二战背景,最后希特勒也被乱枪扫射而死,彻底改写了二战的结局走向。
所以昆汀玩架空历史已经不是第一次,《好莱坞往事》也是如此,在影片上映之前,我们都知道影片是根据”曼森家族杀人事件“为背景。
《好莱坞往事》从小李饰演的一名过气的演员为视角,在好莱坞电影新星不断崛起的1969年,他眼看自己就要被时代抛弃,于是他决定作出的各种转型努力。
布拉德皮特饰演了小李的动作替身,因为皮特性格直爽,敢爱敢恨,也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好莱坞业内的人,只能给小李做做司机,打打下手。
所以在影片里,小李虽然表面过得风光,但内心脆弱和没有安全感。皮特虽然生活窘迫,但无忧无虑的他并没什么野心,活得明白过得简单。
小李容易情绪化,皮特沉稳直来直往,两人性格上的互补,让彼此成为形影不离的搭档,而且潜移默化中,皮特对小李的演艺事业还起到了不少鼓励的催化作用。
在过去的好莱坞,在生活里替身和演员,某种程度是亲人搭档的关系,演员事业飞黄腾达,替身自然也会跟着过上好日子。
这也是昆汀对于演员和替身关系的一种情怀了,因为在今天,演员和替身的关系,更多只是单纯的工作关系。
甚至很多演员,都不会有御用替身,而是由电影公司提供一位动作替身,那部电影拍完,合作也就结束了。
影片的另一条线,则是影星莎朗.塔特的故事线,莎朗的丈夫则是大名鼎鼎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莎朗在影片中单纯可爱,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报以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
但熟悉历史的人,一定知道现实中莎朗的悲惨结局,这也是罗曼.波兰斯基一生的阴影。
在真实事件中,1969年8月9日,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领导人曼森,指示他的成员,到莎朗住处把莎朗和她的三个好友残忍杀害。
据当时被抓的行凶人沃森回忆,已有身孕8个月的莎朗,当时恳求他们让她把孩子先生下来,甚至还可以把自己作为人质,保全孩子。
但他们依然向莎朗残忍捅了16刀,在莎朗临死的时候,还呻吟着喊出“妈妈,妈妈”。
行凶者在当晚一共杀了4个人,最惨的一人身上居然被捅了51刀,他们还用毛巾沾上莎朗的血,在墙上写着“PIG”的单词。
而《好莱坞往事》用了非常高级的手法,把该事件的曼森家庭成员犯下的罪行,疑似嫁接到了小李和布拉德皮特两人身上,并且结局是正义战胜下邪恶,happy ending战胜了悲剧。
影片最后,小李也终于获得了邻居莎朗的邀请,进入到了似乎更充满希望的行业社交圈。
我非常喜欢片尾的处理,从而让我对《好莱坞往事》的好感度增加不少,最后小李对皮特说的那句,最好的朋友。其实是在点名了在名利熏心的好莱坞,在昆汀笔下的好莱坞,还是能看到厚重和温暖的情谊。
《好莱坞往事》在上映前,大家都很好奇昆汀会如何呈现曼森杀人事件,结果影片让观众没有看到莎朗被残忍杀害,这是昆汀暴力美学中,对美学这两字最好的诠释。
电影是造梦的工具,既然真实的事件那么残忍和无情,那就不需要真的还原到电影中,昆汀用暴力制止暴力的方式,就是把暴力放在对抗邪恶和不公上,而不是用暴力毁灭掉人们心中的美好。
当然,很多人也注意到了,影片中曼森家族入侵小李家是在1969年8月8日,但真实莎朗被害是在8月9日。
也就是说,可能影片结束在了莎朗遇害的前一夜,到了第二天夜晚,死神依然会降临在莎朗头上。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影片最后静止在了莎朗家前院上,随着怀旧和惆怅的音乐响起,影片标题:“Once Upon a Time in … Hollywood” 慢慢呈现出来,让人有些感叹好莱坞往事,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我更倾向于昆汀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想让影片中的莎朗没有遇害,而是把孩子生下来,她自己的演绎事业也会一帆风顺,一切都如想象中如此美好。
影片标题“Once Upon a Time”,是西方说一个故事时,很常用的开头语,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说法。这也侧面表达了,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昆汀自己印象中,想要自我表达的好莱坞记忆。
所以,说到架空的真实和人物,除了影片中两位主角是虚构的之外,在这也不得不提到片中的李小龙。
《好莱坞往事》上映后,李小龙的家属就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因为影片对李小龙形象的设定,是一位狂妄自大,傲慢,爱吹牛的人。
确实,作为喜欢李小龙的观众,当看到李小龙被恶搞的时候,心里多少不是滋味,李小龙代表着华人勇敢光辉的形象,把武打电影甚至是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到全世界,李小龙的名字,已经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分不开的关系了。
昆汀眼下的李小龙如果是这样的形象,确实让人倍感失望。我至今也想不通,为何热爱香港电影,酷爱中华武术的昆汀,甚至昆汀自己还声称自己的偶像是李小龙,那么昆汀为何要这么丑化李小龙呢。
昆汀在事后解释,李小龙在现实中就是有些自大的,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李小龙家属的同意,反而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当然,我们也必须了解一个前提,在昆汀的作品中,恶搞和放大人物的缺点,来营造影片的独特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这就是昆汀作品的特色。
但对于我来说,昆汀这次对李小龙的诠释,确实让我大跌眼镜,迷之动机,有失水准。
总的来说,《好莱坞往事》之前被誉为昆汀最好的电影,一定是过誉了,甚至于说,在华人圈子里,可能《好莱坞往事》还被排在昆汀作品比较靠后的位置。




从前有个地方,叫做好莱坞。要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将时间往回拨六十年。
1959年,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通向绞刑架的电梯》,《四百击》,《铁皮鼓》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在好莱坞,由于电视产业的兴起,及电影制作发行权的强制分离等等原因,大电影制作室开始渐渐失去市场的绝对主导权。美国电影的“黄金年代”(又称“经典时代”)开始渐渐走向末路。
1960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问世,走向衰落的好莱坞制片厂们开始重新思考经典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剪辑方法。
同年,肯·凯西和他的信徒们:居住在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的“开心捣蛋鬼”,将校巴涂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开始了横跨美国的公路旅行,他们沿路宣传致幻药物和大麻的使用,他们穿花衣喇叭裤,不剔毛发,一路走一路抽,受影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嬉皮文化从此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
同年,从事拉皮条生意的查尔斯曼森因为在新墨西哥州唆使未成年少女卖淫,而因为违反保释条例被第二次逮捕,被判刑关押十年。
1964年,越战进入白热化,美国开始增派前往越南的士兵。
1965年,美国费里尼的《八部半》问世,紧接着1966年,伯格曼的《假面》问世,欧洲电影的视界和立意将还在鼓吹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流美国电影远远甩至身后。
1967年,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斯科塞斯等新一代学美国学院派导演,接受了欧洲电影学派的洗礼,渐渐在后经典时代接过好莱坞电影的大旗。
同年,查尔斯·曼森提前释放,并在狱中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的妓女)离婚,此时,查尔斯·曼森在狱中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接近一半的时光,他面目清秀,有极强的表现欲及人格魅力,在狱中学了吉他,甚至参与了几部影视作品的选角。他出狱后很快就因为嬉皮文化找到了很多仰慕自己的女孩儿,在一个加州建立起了”曼森家族“和属于自己的社区农场。
1968年,尼克松赢得总统大选, 他承诺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同时将增援越南的美军人数提高至史上最高:549500人。
同年,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科波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那一年同为后经典派电影导演的波兰斯基推出了震惊世界的“氛围恐怖片“《罗斯玛丽的婴儿》。与此同时,在伍德斯托克开办录音棚的嬉皮士们开始紧张的筹备在八月举办的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1969年,美国电视剧开始寻求转型,主角选角从过去英气十足的硬汉形象渐渐过渡到瘦削倜傥的英俊小生。
就在这一年,我们电影里的两个主角,一个转型电影明星失败的电视明星,被取消续订的电视剧《Bounty Laws》的领衔主演Rick Dalton,和他的特技替身,越战英雄,Cliff Booth登场了。
渐渐走向夕阳的电影工业,以及两个失意的影视从业者,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电影缓缓拉开序幕。
好了,背景介绍就说到这里,想去看这部电影却又对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很迷惑的同学,可以看到此为止。
=================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请绝对不要看以下内容的分割线=================

首先我必须要说,我很感激,在这样一个时代,还有塔伦蒂诺这样纯粹的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尤其是这种预算高并且有大明星参与的一线制作。这部电影从拍摄,道具,背景,都是满满的”老学校“味儿,除了将迪卡普里奥嵌入《大逃亡》的桥段,这部电影可以说几乎没运用任何CG技术,所有的道具和街道都是搭建的布景,看Cliff开着车从山上到西好莱坞,再开往Burbank,60年代的LA跃然纸上。
必须得说在所有知名的大导演里,昆丁是个绝对的异类。要了解昆丁的电影,必须了解昆丁这个人。他的生平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昆丁电影的镜头灵感,拍摄手法,剧本很大程度都来自于他以前的生活经历。我看网上很多差评都指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没有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些评论其实也不算错,我还要加上的一点是,在电影的前半部你甚至看不到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对于普通影迷来说的确有些“白开水”,而且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大部分人都很难产生共鸣。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很”昆丁“的经典之作,因为“Quentin doesn't give a fuck”。昆丁此人,不仅在电视辩论上公然说过“Violence is fun”这种话,也在这部电影宣发的时候无礼的驳斥了记者提出的女主角台词太少的问题。从他的电影层出不穷的争议片段就可以看得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想。乍看《好莱坞往事》,真的可以说是一部有些乱七八糟的电影,”无意义“的镜头遍地都是,没有人物在推动剧情发展,反而更像是这个时代在拽着这群人往前走。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信息分布不均匀,镜头乱七八糟的电影。好的电影,就像一道好菜,他的“人格”必须是一致的,拼凑的镜头就像一道味道混乱的菜,不会是一道佳肴。在这里我必须要提个例外,那就是昆丁。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在Cliff造访曼森农场之前,整部电影充斥了无意义和冗余的镜头,从一个连贯故事的角度来看有点道理:举几个例子,Cliff从送Rick回家,到换车开回自己露天影院后面的房车这一段,还算是交代了不少信息,然后昆丁展示了大概5分钟Cliff回到家将罐头狗粮喂Brandy的一个sequence,整个sequence基本上和电影本身或者电影想展示的背景没有任何联系,就是很简单的一只狗在等主人喂他吃饭。后面第二章,Rick接到了一个坏人的角色,在复习剧本的前夜由于喝的有点大,大概15分钟Rick在片场不断NG,调整,重拍,这一段也很有意思,里面有一些信息,但是这个片段的处理明显是拉长了。电影的前半部不少时间都是由这些“无意义”的镜头拼接在一起组成的,这样看的话,自然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前半部的沉闷和无趣。看似跟故事毫无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的镜头,这恰恰是我认为昆丁有意思的地方。硬要给昆丁每个镜头找到他存在的意义反而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儿。通常来说好的电影很少在电影里加没有意义的镜头,因为没有意义的镜头会让观众从电影中抽离,一些导演会追求完美到近乎偏执的镜头设计,力求每一个镜头在电影里都由他自己的意义和位置,我最近看得《遗传厄运》应该算这一类的典型,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导演都是这个路数,在力求镜头精简的同时通过每个镜头传递跟电影扣题的信息,比如业界知名的斯皮尔伯格隐藏式长镜头。但是昆丁不是这个路数,他的电影更多时候追求的是电影这个载体本身的有趣,如果你喜爱的是电影这个形式本身(比如我),你会觉得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惊喜。 就拿几个“无意义”的镜头来说吧,cliff喂狗的sequence,Edgar Wright式的剪辑,Rick来回整理台词那段镜头代入摄影师的角度都让我大呼过瘾,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喂狗那段儿突然有种莫名的笑意,我反正是非常喜欢那一段无厘头的剧情。 很多人说昆丁的风格,是耍小聪明的话痨,是各种角度拍摄的腿部特写,是毫无郑州歇斯底里的暴力,我觉得都不太到位,他的风格应该是一种三四十年前那种老影人才有的劲儿,简单来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配上略显粗糙的处理。当然,以前的老电影人更多的是受环境和预算的制约,而昆丁的电影这种粗糙则是刻意为之。如果用个比喻,就好象《杀死比尔》里突然跳出来个白眉用广东话把来自美国的女主学的日本剑道批得一文不值一个路数。这种味道在以前的老港片和好莱坞B级片里很常见。
如果说一般的好电影是一个连贯刺激的过山车,那么昆丁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嘉年华,里面既有旋转木马,又有过山车,偶尔还来个恐怖屋,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在这次嘉年华里玩儿些啥。我实在是找不到一句中文(原谅我生疏的中文水平)来形容,大概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he knows every trick in the director's book, better or worse, and he will show off these tricks in the most unexpected fashion. 昆丁的电影,始终能解我心头无他人能解的电影之痒。

昆丁的电影往往喜欢宣扬一种”必要“的暴力,别看他的电影渲染暴力的镜头都很直接,事实上近几年他一直想传递的东西都挺“正能量”的(从《杀死比尔》开始,几乎都是满身光环的无敌主角惩恶扬善的故事)。在他的电影里,法制机构的缺失使得人们必须靠自己贯彻自己心中的”正义“,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种”蛮荒之地无教堂“的混沌设定,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很好的宣泄出口。尤其是对曼森家族这种邪恶且自大的群体,最后的三十分钟Cliff和Rick歇斯底里又有些搞笑的表演简直让我大呼过瘾。如果你稍微对曼森家族这个群体和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昆丁给他们写下的结局是多么讽刺却又恰当。
现在都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媒体避免让连环杀手或者恐怖分子有更多的曝光,由于舆论的压力,大家都会选择避免去谈论甚至提及这些邪恶到根里的人,因为”他们不应该是大众和媒体的聚焦点“。然而讽刺的是,曼森家族的流行文化引用却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曼森家族的纪录片,当”曼森女孩儿“们在残忍的杀死Tate和她肚中的孩子后,用血写下”Pig”的字眼,然而在1970年接受审判时,她们拉着手唱着歌,带着笑容从容面对审判和媒体采访,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恶心和愤怒。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对曼森家族最好的诠释,电影里不仅没有避讳他们的恶,更将他们的恶,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搬到大荧幕上,然后用近乎残忍和戏谑的方式摧毁。让他们从好莱坞历史中的一段黑暗的历史,变成了人们取笑的小丑。更有意思的是,在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审判过程中,一名全程参与了Tate谋杀案的曼森女孩,在审判过程中辩解自己犯下的罪行完全是由于服用了LSD(致幻剂)所致,电影中“曼森女孩”的其中一名也是被服用了acid的Cliff直接将脸砸成肉酱。
昆丁用他的电影,将这一段蒙罩在黄金时代末期好莱坞天空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在邪恶露出狰狞的獠牙的仲夏夜,昆丁通过他笔下人物的铁拳和喷火器,将曼森的邪恶呈现,摧毁,然后调戏。面对这些亵渎了好莱坞的人,暴力,就是塔伦蒂诺选择的答案。通过歇斯底里的暴力,无辜的人们可以在好莱坞继续逐梦,落寞的电影明星们重获新生。这是他对那个走向衰亡的黄金时代里所有逐梦却没有到达顶峰的人们的情书,这是他对那些伴随他成长的B-list TV shows和stars的致敬。这部电影里面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虚构人物Rick Dalton在主演Bounty Law的那段日子,其实和史蒂夫麦昆拍电视剧Wanted: Dead or Alive的时间大致吻合,然而两人之后的轨迹却大相径庭。随后麦昆通过《豪勇七蛟龙》成功转型成为了电影明星,而Rick出演的电影则反响平平。昆丁在电影里选择了将镜头对准了和麦昆相似而又不相似的Rick,意图很明显:这部电影意在致敬好莱坞黄金年代还不算准确,这部电影是献给那些像Tate,Dalton一样,还没有机会在好莱坞展示自己的才华便随着时代的变革被大众遗忘的小明星们的一首安魂曲。

这部电影演职员表开始滚动的时候,我有些感慨,时代的更迭实在来得太快。“我买票进电影院就是想看Tom Cruise开飞机耍帅”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的到来,在一个拥有绝对观影选择自由权的市场里,单纯的明星魅力已经不足以成为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唯一考量标准。还记得上一次你单纯只为了一个大明星的参演而走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的事吗?现在这个年代,IP的魅力远大于明星,IP的魅力甚至在渐渐超过对导演的要求,看看米老鼠拥有的那些IP吧,一系列迪斯尼经典电影的重制,星战,漫威,华纳拥有的哈利波特,DC,等等。不过要指出的是,风格独特的导演还是能给这种大IP注入不一样的活力,比如维迪提之于《雷神3》,比如古恩之于《银河守卫队》,又比如负面例子扎导之于《正义联盟》和《超蝙大战》。
献给好莱坞上一个电影黄金年代的《好莱坞往事》,诞生于2019年,正亲身经历着好莱坞电影制作理念的交替。大明星和大导演不再是市场的主导,米老鼠和华纳用他们庞大的IP储存和先进的数码技术,将对明星和导演的要求标准一再降低,相对于电影的镜头,故事,人物塑造,我们更多的讨论是,背景设定,动作编排,CGI,彩蛋。《好莱坞往事》生于2019年,致敬了六十年前那走向落寞的“黄金年代”,也正亲眼目睹着”后经典时代“的斜阳。一项数据,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毫无剧情改动,仅仅运用CGI重新编排的新《狮子王》,以近乎7倍的票房将《好莱坞往事》远远甩在身后。大明星和大导演,已经不是一个百分百保险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大IP时代的到来。看看漫威下一个”五年计划“,明星的星味儿越来越淡,在卡司和导演的选择上,“种族多元化”,“包容”等在现代社会中更安全甚至于有些讨巧的选角方式往往占了更多比重。不论我喜欢与否,这就是主流电影未来的趋势,时代的更迭不可逆。但是至少在当下,昆丁这样的影人还在制作这样不像时代妥协的主流电影,二十年后,很多人或许会忘了狮子王一摸一样的剧情拍过两遍,但是作为时代的经典,重温《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我相信我仍然能保持我走出电影院那一刻的悸动。
昆丁或许是个混蛋,但是他的才华,视界,不妥协和对电影这项艺术的尊敬,值得我走进电影院为其鼓掌。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或许属于电影明星,电影大师的时代终将远去,但是至少在今天,这项艺术仍在焕发自己独特的光芒。
Let's celebrate while it lasts。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