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林睿
编剧: 林睿
主演: 韩佳英 / 金美容 / 李丽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5-08-03(韩国)
片长: 91分钟
又名: The Last Comfort Women
有些“老人”已经习惯了,把这当成了职业,或者说已经麻木,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已经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她们还教训新人要为了活下去逆来顺受。有人反抗。有人疯了,(有人因为失去做性工具的价值)被送去731部队做试验品,有人不堪折磨上吊自杀。也有人与来光顾的士兵产生感情,特定环境下有这个可能。
小孩就在旁边,还得忍受淫棍的发泄,何等的悲哀。
里面的中国女孩表现得还是很勇敢的,但最后却惨遭军刀插体杀害。
酒精灯消毒这个,以前真是这样消毒防性病的吧?
还各种制服,好像有点过。
导演太当剧情片来拍了,就有消费慰安妇的嫌疑。
只能说韩国影视圈敢拍这种题材的作品,国家对历史的耻辱从未忘记并且以当代文化方式时刻提醒着他国人不忘历史,在这一点上还是值得学习的,因为中国没人拍,拍了gdzj也不会容许上映的。虽说题材较深刻,但其他方面我认为还是有很多缺陷的,其一,影片中无论是韩国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说的都是韩语不够严谨,观影时难以融入感受对文化背景那种历史氛围,就感觉是小chaoxian的人民在小打小闹,缺乏大气,其二,影片中对weianfu生活的描述我认为与历史相比还是温柔了好多,当然电影也只能表现这种残酷的历史记忆却也不能重演那些画面,然而这部电影没有让人感受到痛苦到令人窒息的氛围,其三影片的格局不够大,描述的内容范围比较狭窄。
黑浊的车厢里,或知道真相,或不明缘由,少女来到地狱。初到时日本女人是老成的,她们的名义或爱国,或谋生。屈辱的体检,第一次迎客,有的日本士兵哭喊着:“我还活着,我还活着。”一边发泄欲望;有的士兵虐待着打骂着姑娘;有的嚣叫着:“你的臭嘴就是配接受我的排泄物的公厕”,呵,公厕。嘶喊着尖叫着的姑娘啊,呼唤着“妈妈,妈妈!“。妍熙穿着校服,擦拭着小提琴,她不知道“爱国义工“的未来是这般黑暗,踩碎的小提琴,破没的梦想,失去的纯洁……她一瞬间一无所有,包括自由和尊严。大多数人还是初夜,三十人粗暴地蹂躏,流血的下体,无神的眼,煞白的脸,微跳的心脏,还有谁活在人间?日本女人恭子对嘲笑其他“新手”的日本女人说“人生不就是要承受痛苦活下去吗?”在这个肮脏的地方,谁是谁的悲哀。我料想她们的老成也是如此开启的吧。
贼眉鼠眼的老板敲响了铃,(妍熙称之为恶魔的铃声)高喊“开业了”,一场噩梦又开始了,院子里坐等的男人,走廊上回荡的惨叫,此起彼伏。
妍熙换上了慰安妇的衣服,那件撕破的校服也许被深埋记忆里。一次接客,来自同一个家乡伊豆半岛——一个温暖的有着蔚蓝大海的地方的男孩浜下,初见,男孩说“对不起,我只是太想妈妈了,才过来的”,妍熙给了他一个拥抱,太温暖,二人都在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温馨的画面骤转,另一间屋里,一位反抗的中国女孩丹丹被拖出来,这位来自南京的姑娘在日军长官“做出反抗的都是敌人”等狂言下受虐,南京,好敏感的地方,沾满了血色。
妍熙的妹妹叫顺贞,以为还没过换牙期的十四岁孩子在地狱里疯魔自残,她看着窗外的圆月,嘟囔着“我想回家“。
长官说:”没用了。”她将被送去731,老板抱怨着:“少一个慰问妇,得有多少损失。“
妍熙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不是人,连疼痛都无法感知到了的性奴隶!”
妍熙鼓励顺贞打起精神,可惜顺贞自杀了
丹丹告诉妍熙,顺贞去了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碎了的提琴,梦想着成为音乐家,妍熙以叶为器吹奏着。
在这里,日本艺妓似乎格外有优越感,然而恭子说,无论是日本,朝鲜,还是中国,国籍有什么用,在这里,就要靠身子活下去。在恭子看见妍熙割腕而被送去医生那时,那双擒泪的眸子里,我看到怜惜和对反抗结果注定的无奈。丹丹鼓励着活下来的妍熙。
多么圣母的话,却让我看到了拖着脏破不堪的身躯倔强活下去的一个理由,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一个真实恐怖的末日。
浜上和妍熙三面结情,一面拥抱,二面救命,三面安慰“无论你有什么苦衷,性命是最宝贵的。”妍熙期盼着他,在地狱了,温馨比苦难更能够让人泪流满面,而在悲剧的底色里,以乐反衬悲哀。当众集体性的性发泄中,老练的日本女人也同样那么痛苦,恭子同情丹丹和妍熙,三人结友,互相扶持。
战争是逃不掉的催命符,浜上将去前线,他送妍熙勿忘草的发夹作为别离, 上一刻“你的怀抱是天堂”,下一刻别离,在前线,男孩写信,在黑屋,姑娘望月,妍熙的画面里右边全黑,我不禁相信,缺浜上来照亮。
离别的那场爱,妍熙怀孕了,即使每人每天至少三十个人的接客量,我依然坚信孩子是浜上的,在恭子的打通关系和军医笃定无法堕胎,停止接客的命令下,妍熙安全养胎。是什么信念支持她在朋友的牺牲,老板的歧视下忍气吞声,生下孩子,是爱?是勿忘草?是活下去的信念?我无比渴望有痛恨着这个孩子的到来,他/她会是希望吗?他/她会有希望吗?男孩是否会被培养成杀人武器,女孩是否会是下一代慰安妇。她们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这是历史中的人的悲哀,剧外人不断地在心底呐喊“再忍忍,1945年,战争结束”历史中的人怎知黑暗的未来里何时会迎来希望,剧中转眼十月怀胎便过去了,实际上在那十月里,胎儿稳定后她是否又被迫接客,究竟在多少个日夜里她怎样独自想象着梦见着面对着无望的未来。
无论如何,孩子出生了。浜上战死前线,战友带来遗物。前一刻母女温馨,下一秒战场死讯,战争的时代,悲剧像戏一样发生。这场战争,是对是错,谁对谁错,罪恶该谁承担,还有什么意义!
在婴儿的啼哭中,妍熙依然被侵犯,含泪的眼睛灰暗无光。孩子的哭声影响了生意,老板藏起孩子,打算处理掉。
恭子替她夺回孩子。
日方战事不佳,丹丹料想战争结束,她们都会被杀害,于是想要逃跑,有孩子拖累和害怕的妍熙没有和她一起,恭子为她筹路费,不幸的是她失败了。
她明明那么努力地爬向自由
日军以高凌下的姿态捉回了她。
淫荡的身体经不起挑逗,但她倔强的回应“狗杂种”,毒打后,木棒隔着粗糙的衣服捅进下体,施虐者变态,享受的呻吟快感,和姑娘硬忍的痛哼,硬气的灵魂长在不屈的土地上,根扎得很深,很深。
在中国的土地上,身为中国人却在受虐,也许渴望却从不抱有希望有国人来救,不远处的中国人村庄啊,那是同胞啊!那时的祖国弱的让人痛心,却从未让人死心。丹丹在死前留下一句:“中国人会站起来的”全剧只有这么一句汉语,这一句汉语比战场风云更悲壮,这样的信心与力量来自一位以这种屈辱方式死去的中国南京教师。没有痛恨生不逢时,没有不满祖国懦弱,一个坚强的灵魂坚信苦难中的人会有一个站起来的未来。
我睁着眼看着丹丹被杀害,请睁开眼,睁大它,即使干涩也要看清这恨,别怕,别闭眼,无论你多么痛心,恶魔不会停止挥动的刀,掩耳盗铃,太可笑。
恭子抱着妍熙,她将每个细节看的真真的,同是日本人,以女人的尊严,把恨意滋生开。
广岛原子弹爆炸,我没有丝毫的快感,多少无辜人在这片土地上永受苦难。
这是另一种强大对弱小生命的漠视,一种无法近看的残忍。
战争结束了。慰安妇们是欢喜的,回家的信念占据了所有。
转眼,屠杀开始,为了掩盖罪行,剖腹自尽的日本人,枪杀的慰问妇,一个个近镜头,我的手在发软,这不是早就预料的结局吗,至少那个孩子能活的干净自在,有一个自由的未来,我在安慰谁?她叫恩惠
结束回忆,一张旧照片,一个珍藏的发夹,一朵勿忘花。
一位日本慰安妇跪下,为日本的施虐者担下历史的罪人之责,那是祖国,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原谅她,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谁让你爱她,视为母,又视为子的存在,让人怎忍心她受苦,受辱。
这个佝偻的老人是恭子。
这部片子有漏洞,有p图,但这部韩国的电影让我似乎理解他们大言不惭的用中国的东西申遗的迷之勇气,揣摩多了,也许就真的忘了,那是谁的过往,满腔的悲痛,都是自己的同胞。
在中国,《盲山》被禁,一部不敢夸大的讽刺电影,半悲不悲,半深不透,看着局外王璐光鲜亮丽,我很痛苦,我希望剧中那位女孩能有自由的未来,又无法想象仍有多少本拥有美好未来的女孩在山区葬送一生。看《亲爱的》我很矛盾,除了父母之爱撕心裂肺,人贩子的恶为让我恨不得把他们扒皮抽筋,拐卖儿童只在寻亲人身上体现,孩子的人生谁来替他们表达,后部各种矛盾情感的冲突让我同情李红琴的同时格外恨那个没心没肺,自自在在的小燕子,那个光芒万丈的赵薇。
游行示威闹大了的,一是2016江苏高考,一是钓鱼岛事件。社会是安定不少,但恶会因社会主义而消失吗,不谈“红黄蓝”,不讲”复旦投毒案“,不说”魏则西事件“,无论是什么题材,纪录片,电影,新闻,只要你敢拍,敢播,求你不要让我在安宁的表象下看着只能存在不超过两周的新闻,害怕汹涌暗波下的危险。我不懂多少时事,在奶奶那个时代,文革,奶奶和爷爷养大了三个儿子,一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而我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
有人说00后在物质金钱中迷失,在网红成名的诱惑下叛逆,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的时代,孩子到底在接受着什么?广电有规矩,影响社会秩序的禁播,那就把所有人圈养在无知的骗局里。我想象中国有一个未来:倔强的中国人勇于反抗,敢于表达,富有个性,挑战上级。站起来一定会有苦难,但有信念活下去,一定有批判,但有决心坚持下去。澳大利亚的事故中,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昌盛,那是人民坚实的后盾,但是亲爱的祖国啊,我们多么渴望减轻您的负担,在灾难面前,请不要让我们只能依赖您,等待您,请大胆公开真相无论是猩红,黑暗还是苍白,我都会学着坚强。
这种对战争有批判性意味的题材,我还是很喜欢的。电影中妍熙的妹妹只是一个孩子却都不被放过,日本军官在发现她疯了以后还在琢磨她剩余的价值,甚至在她死后,日本军官觉得少了一份收入而对她的尸体吐口水。妍熙和浜下的爱情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下显得纯洁而美好,只不过在那个时代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浜下战死了,不过妍熙怀孕了,在恭子和丹丹的帮助下生了惠子。恭子作为唯一一个三观正的日本人是让我对这个角色有些尊敬的,我觉得妍熙的角色和恭子的角色是可以有些对比的,妍熙出生朝鲜被神父收养能读书学习小提琴,甚至有一份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日本的恭子却从小就是艺伎遭受打骂,爱上了一男人却被抛弃而颠沛流离。影片的最后惠子得知妍熙是自己的生母看着照片大哭,有一些触动人心。妍熙的死让人愤怒,丹丹的死让人心痛,那些让人沉痛的历史更不该被忘记。
贼眉鼠眼的老板敲响了铃,(妍熙称之为恶魔的铃声)高喊“开业了”,一场噩梦又开始了,院子里坐等的男人,走廊上回荡的惨叫,此起彼伏。
温馨的画面骤转,另一间屋里,一位反抗的中国女孩丹丹被拖出来,这位来自南京的姑娘在日军长官“做出反抗的都是敌人”等狂言下受虐,南京,好敏感的地方,沾满了血色。
妍熙的妹妹叫顺贞,以为还没过换牙期的十四岁孩子在地狱里疯魔自残,她看着窗外的圆月,嘟囔着“我想回家“。
浜上和妍熙三面结情,一面拥抱,二面救命,三面安慰“无论你有什么苦衷,性命是最宝贵的。”妍熙期盼着他,在地狱了,温馨比苦难更能够让人泪流满面,而在悲剧的底色里,以乐反衬悲哀。当众集体性的性发泄中,老练的日本女人也同样那么痛苦,恭子同情丹丹和妍熙,三人结友,互相扶持。
在婴儿的啼哭中,妍熙依然被侵犯,含泪的眼睛灰暗无光。孩子的哭声影响了生意,老板藏起孩子,打算处理掉。
恭子替她夺回孩子。
她明明那么努力地爬向自由
在中国的土地上,身为中国人却在受虐,也许渴望却从不抱有希望有国人来救,不远处的中国人村庄啊,那是同胞啊!那时的祖国弱的让人痛心,却从未让人死心。丹丹在死前留下一句:“中国人会站起来的”全剧只有这么一句汉语,这一句汉语比战场风云更悲壮,这样的信心与力量来自一位以这种屈辱方式死去的中国南京教师。没有痛恨生不逢时,没有不满祖国懦弱,一个坚强的灵魂坚信苦难中的人会有一个站起来的未来。
恭子抱着妍熙,她将每个细节看的真真的,同是日本人,以女人的尊严,把恨意滋生开。
广岛原子弹爆炸,我没有丝毫的快感,多少无辜人在这片土地上永受苦难。
战争结束了。慰安妇们是欢喜的,回家的信念占据了所有。
一位日本慰安妇跪下,为日本的施虐者担下历史的罪人之责,那是祖国,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原谅她,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谁让你爱她,视为母,又视为子的存在,让人怎忍心她受苦,受辱。
这个佝偻的老人是恭子。
在中国,《盲山》被禁,一部不敢夸大的讽刺电影,半悲不悲,半深不透,看着局外王璐光鲜亮丽,我很痛苦,我希望剧中那位女孩能有自由的未来,又无法想象仍有多少本拥有美好未来的女孩在山区葬送一生。看《亲爱的》我很矛盾,除了父母之爱撕心裂肺,人贩子的恶为让我恨不得把他们扒皮抽筋,拐卖儿童只在寻亲人身上体现,孩子的人生谁来替他们表达,后部各种矛盾情感的冲突让我同情李红琴的同时格外恨那个没心没肺,自自在在的小燕子,那个光芒万丈的赵薇。
游行示威闹大了的,一是2016江苏高考,一是钓鱼岛事件。社会是安定不少,但恶会因社会主义而消失吗,不谈“红黄蓝”,不讲”复旦投毒案“,不说”魏则西事件“,无论是什么题材,纪录片,电影,新闻,只要你敢拍,敢播,求你不要让我在安宁的表象下看着只能存在不超过两周的新闻,害怕汹涌暗波下的危险。我不懂多少时事,在奶奶那个时代,文革,奶奶和爷爷养大了三个儿子,一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而我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
有人说00后在物质金钱中迷失,在网红成名的诱惑下叛逆,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的时代,孩子到底在接受着什么?广电有规矩,影响社会秩序的禁播,那就把所有人圈养在无知的骗局里。我想象中国有一个未来:倔强的中国人勇于反抗,敢于表达,富有个性,挑战上级。站起来一定会有苦难,但有信念活下去,一定有批判,但有决心坚持下去。澳大利亚的事故中,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昌盛,那是人民坚实的后盾,但是亲爱的祖国啊,我们多么渴望减轻您的负担,在灾难面前,请不要让我们只能依赖您,等待您,请大胆公开真相无论是猩红,黑暗还是苍白,我都会学着坚强。
这种对战争有批判性意味的题材,我还是很喜欢的。电影中妍熙的妹妹只是一个孩子却都不被放过,日本军官在发现她疯了以后还在琢磨她剩余的价值,甚至在她死后,日本军官觉得少了一份收入而对她的尸体吐口水。妍熙和浜下的爱情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下显得纯洁而美好,只不过在那个时代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浜下战死了,不过妍熙怀孕了,在恭子和丹丹的帮助下生了惠子。恭子作为唯一一个三观正的日本人是让我对这个角色有些尊敬的,我觉得妍熙的角色和恭子的角色是可以有些对比的,妍熙出生朝鲜被神父收养能读书学习小提琴,甚至有一份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日本的恭子却从小就是艺伎遭受打骂,爱上了一男人却被抛弃而颠沛流离。影片的最后惠子得知妍熙是自己的生母看着照片大哭,有一些触动人心。妍熙的死让人愤怒,丹丹的死让人心痛,那些让人沉痛的历史更不该被忘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