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人性的迷雾——《迷雾》影评与文化反思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编剧弗兰克·德拉邦特 / 斯蒂芬·金
主演托马斯·简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劳瑞·侯登 / 安德鲁·布劳尔 / 托比·琼斯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11-21(美国)
片长: 126分钟















注:本文原文最早于2008年3月30日发表在本人博客,因原博客被封,只能重发。本文现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7d64e0100h50s.html。网络间有对本文的转载,皆是出自本人原博客。特此说明。


    由曾经导演过《肖申克的救赎》的弗兰克.达拉邦导演并改编自著名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的小说(选自小说集《被诅咒的手》)的同名电影《迷雾》实在是2008年以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最先被它吸引仅仅因为它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以前看同样是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闪灵》和《1408幻影凶间》,都感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再就是《迷雾》一片的剧情简介,一个小镇忽然被一阵来路不明的大雾笼罩,那雾中似乎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一群人被困在一个超市中,一个志愿者身上系着一根绳子出去,最后绳子断了,有血迹但人却不知去向... ...充满了史蒂芬.金式的悬疑,一切都吸引着我去走进这个弥漫着大雾的小镇。在看过电影之后,更是发现原来这部电影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和争议。《迷雾》并非是一部大红大紫、万众瞩目或者以大量特技镜头取胜的科幻片,它的争论暂时也限制在小众的范围内,但是争论出来的内容却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再加上众多观众关于这部电影的“架空”也在让人浮想联翩、饶有趣味的同时,折射出了文化的差异与反思。
  
    电影一开始给出了男主人公David在自己画室中绘画的场景,从后面的情节中我们可以得知他是一位画家,专门给好莱坞制作电影海报。有人认为当时摆在画家面前的几副画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导演留下的“彩蛋”。从离David最近的四副画中,可以比较清晰得知的是它左手边一副画中人头部闪光的,是电影《怪形》也称《突变第三型》的海报,这也是一部科幻题材的悬疑片。但是《怪形》是1982年的电影,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显然不需要一位画家再给这样的一部电影重新画海报,因为资料到处都有,所以这副海报就有了自己的象征意义。《怪形》说的是一队南极科学考察队救下了一条正被一群挪威人追杀的狗,后来发现这支狗是被某种“东西”(外星生物)附了体,它(他?她?它?)开始控制其他的狗攻击科学考察队的成员,甚至开始控制人,而问题是,队员之间不知道谁究竟是正在被控制的,由此引起了猜疑... ...而《怪形》的海报出现在片头,其深刻意义就是,从控制者(《怪形》中的外星生物)的角度,它很可能在暗示邪教的领导者Carmody夫人,也就是后来被观众习惯性地称为“神婆”的那个女人,因为她和《怪形》中的外星生物一样会控制人们的精神(虽然手段不一样)。另外,《怪形》一片的英文名字叫“The Thing”,我想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应该翻译成“东西”,这也暗示了《迷雾》中那些怪物的存在,因为两部电影中的人都对出现的怪物无所了解,不知道其是什么,而且《迷雾》中当David说要出超市去药店的时候,他的儿子哭着不要他去,说的就是雾中有“Things”,而且还说了两便,这应该是对前面《怪形》海报的一种呼应。正对着David的,也就是他正在完成的那副画,画上貌似一位持枪的西部牛仔,加上其他的几幅画,其实它们都是史蒂芬金出版过的小说的封面。

    电影中,似乎David与那位邻居黑人律师Norton不和并且有过官司,在David开车带Norton前往镇上的时候,他们看见有美军的军车(分别两个批次,每批都是2辆悍马突击车和2辆军用卡车)前往雾的方向——山上,David 说美军在此地研究导弹防御系统。这很有可能是对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讽刺。因为美国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出现实际上打破了核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在此之前,因为双方都有毁灭对方的力量结果使双方都在核武器上保持了克制。一旦这些导弹防御系统研制成功,结果只能是导致其他与美国对立的国家将更多的导弹瞄准美国。美军的科学家为了研究另一个空间所以导致了大雾和怪物的出现,导致了这个小镇的毁灭,而导弹防御系统给美国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还是更多的危险呢?
    有人曾经问,被困在超市中的人为什么不打电话向外求救呢?这根本就是没认真看电影才能问出来的问题。David和Norton在到达镇子的时候,David就已经说过了,手机没有信号,而且有线电话也打不通。片头已经得知,前一天晚上有过一场暴风雨,猛烈到很多十几米高的树都被吹倒了,但是这只是个别的。在他们去镇子的路上,可以看见很多完好的木制电线杆,没有受到损害,有维修电力的车辆经过也是维修电力而不是维修电话,我们都知道家里停电的时候是不影响电话的。而且手机也没信号这一点也很让人产生疑问,连木制电线杆都没有损坏的风暴,就能那么容易破坏金属材料的信号塔吗?如果说从“另一个空间”弥漫过来的大雾能影响通讯(雾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磁波),但是当时雾并没有笼罩整个小镇。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军方和政府发现了研究另一个空间的事故已经扩大,知道暂时无法解决和避免灾难的发生,于是采取特殊的手段,切断或者干扰了民用通讯线路!为的就是不让这里发生的一切传播出去!而且电影中到了黑天的时候,路灯亮了,这就说明这个镇子的电力系统没没什么问题,电话打不出去不是因为没有电。
    在超市中的人先是听到了凄厉的警报声,这像极了电影《寂静岭》中的情节,而且也都有类似雾的空气的存在。这警报声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引起人们的恐慌。这是发生了什么?战争?事故?自然灾害?都不知道!最让人害怕的就是你知道威胁的存在但是却不知道它是什么,警报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但是带来的却是对未知的恐惧和迷茫。接下来的大爆炸也无从解释,有可能是怪物引起的事故、比如加油站的爆炸,也有可能是美军的飞机或导弹对雾发源处的轰炸,甚至有可能就是研究异度空间的“洞”发生扩张性撕裂而发生的爆炸,究竟这个巨大的震动是因为什么,电影中没有交待,其实也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具体的原因。因为这个巨大的爆炸就是在人们已经陷入了恐惧和迷茫之后的一个巨大的推力,它的任务就是让超市中的人彻底认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非常严重,让那个流着鼻血的老头说的“雾中的东西”的威胁切实地冲击一下人们的心灵,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超市中的人开始一步步被推上绝望和癫狂。而且这个巨大的爆炸也为后来那个神婆从《圣经.旧约》中找到末日审判来临提供了依据。
    从David与那个超市工人在地下室的冲突开始,人们的焦虑情绪开始被搬上前台,带眼睛的那位收银员,也就是后来的神枪手告诉David,在这种惊吓和焦虑的环境中,那些工人都试图镇定下来,一有事情做,都希望能做好,情绪而已。不仅仅是这里,一直到后面,这位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店员一直是人群中最冷静的一个。

    就现在来看,对《迷雾》的评价往往是极端矛盾的,一方面有人认为这实在是一部深刻的好片,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烂片。其实就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来看,根本不可能出现一部所有人都认为好的电影,何况不少人说某个电影不好,仅仅是因为身边很多人也这样说而已,大众在文化上很可能是盲目的。说《迷雾》不好的人之所以说它不好,是因为结局,David杀了车中所有人,就在他已经崩溃的时候,救援的美军来了,命运就是这么离奇。这个结尾让很多人看得心里非常难受,很憋屈,以至于说《迷雾》是个“烂片”。其实因为这样的原因说《迷雾》是烂片的观众,却正好中了导演的下怀,也就是说让观众看到这个结尾有这样深刻的感觉,感觉窝心到不能自已而骂导演,这才是电影需要达到的最精彩的效果。比如大家看电视剧《还珠格格》,像小燕子、紫薇、金锁这样的角色,本来人的形象就很漂亮,扮演的又是正面人物,所以引起人们的喜欢就很容易了。但是我却认为电视剧《还珠格格》中表演最成功的应该是容嬷嬷,因为她真正把一个阴险邪恶的人的感觉演了出来,据说她用针扎紫薇那段曾经把一个老太太气出了心脏病,这才叫演技的高潮。更有甚者,有人看李雪健在《水浒传》中扮演的宋江被招安时的样子,居然把电视砸了。恐怕人们在评判《还珠格格》谁是最好的演员的时候,肯定是不会想到扮演容嬷嬷的李明启的,但是演员并不是那样的坏人,演好人容易,但是演一个坏人能演到让观众那么仇恨,这才是表演的境界。同样,《迷雾》也是如此,它让人看了感觉无比的遗憾,愤恨,骂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这样安排,那么这部电影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可以说,《迷雾》的精彩有一半以上都在这个结尾上,否则,如果观众只是为了看很多怪物吃人的场面而且还对在超市中发生的一切所要表达的内涵缺乏认识,那么能撼动人的就只有结尾了。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真要问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可能只有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甚至只有小说的原作者史蒂芬.金才有资格说,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导演和文学家恰恰自己都对自己的作品没有说明意义甚至拒绝说明意义。那么剩下的就只能观众自己解读了。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批判宗教的,或者说宗教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其实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并对宗教有一定了解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对宗教和电影的误解。宗教并非不是电影所要说的,但是它只是一个幌子,在这里,宗教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人性。人性和命运,是这两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最主要的内容。
    在电影的开头就已经有暗示,David和Norton存在个人的矛盾还有官司,但是却因为一路上David把Norton顺路带到了镇子上并且表现的非常友善,两个人的关系又变得缓和了许多。Norton跟David说谢谢,David的儿子问,你和Norton是不是变成朋友了,面对一个孩子单纯的问题,David反而不知道如何回答,变得支支吾吾。这个时候我真是不禁想起马克思总结的那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上是利益关系,David与Norton在这里的关系的变化也只不过是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而已,无论言语上的多少掩饰和表达都无法掩盖人在追求利益这一事实,因为人是人,人都有人的本性。整个电影对于人性的表达,最集中也是最明显的都在以David为首的那群人在地下室密谋出逃时那一段的对话中表现了出来。David 所说的一点没错,人类之所以是文明的,之所以看起来还是“人性本善”的,就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正常运转,一旦秩序失去了,崩溃了,那么一切都会回到原始的状态,那个时候,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人的动物性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位眼镜兄更是直接了当地说,作为一个物种(species),人类的本质是疯狂的,否则人类为什么还要政治和信仰?这里我不想去跟马克思争论人的本质究竟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人之所以有社会属性,就是因为人如果都以自然属性为标准,那么所有人就都无法生存,所以要建立秩序,正所谓人人都自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为了生存而达成人人都不自私或者合理的自私。可是当秩序已经不存在,周围一片黑暗,没有方向,到处都是危险或者说到处都弥漫着“迷雾”的时候,任何其他的个体都有可能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而杀死你,每一个其他人都是敌人。这听起来很残忍,或许有人就不愿意相信,就像金发的Amanda说的“人性本善”。但是这却是人类在生存面临威胁时候最本质的体现。
    宗教在《迷雾》中沦为了人性的附属物,而且已经偏离了宗教的初衷。稍微了解一点基督教的人也都知道,基督教宣扬的不是如何把人去当祭品,如何去集体的狂信,这究竟是宗教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呢?末日审判等思想只是更多被基督教的分支天主教的原教旨部分重点涉及一下而已,但是为什么忘了基督教也是宣扬宽容和爱的呢?基督教教导人们在宣扬教义的时候要像那神婆一样耸人听闻或者用“闭嘴”这样的攻击性语言了吗?显然是没有的。而且我们可可以看一看那神婆前后的一些表现。她在厕所中祈祷说希望上帝让她成为引导大家的人,她说超市中的人并不都是罪恶到要被下地狱的,这说明至少这个时候她并没有什么恶意,而且她在哭,这说明其实这个人内心很脆弱而且很孤独。在电影的对话中已经可以了解到,这个神婆在镇子中是有名的“不正常”,很可能就基于这个原因,镇子上的人平日与她的交往中都比较歧视她,这也造成了她的孤独、对上帝的狂信以寻找精神寄托、对众人的报复心理等的出现,最后这种长期的情绪压抑在特殊的环境下爆发了。Amanda在厕所问Carmody是否需要一个倾诉的朋友的时候,Carmody的回答居然是如果需要这样一个朋友宁可拉一团屎出来。这样对一个友善行为的恶劣态度,不是宽容,不是爱,也不是友善,所以Carmody根本就不能说是如何信仰基督教。当这些狂热的信徒杀死那个军人的时候,神婆有一个自己都很惊讶的表情,也就是说她并没有想到要杀死谁,也没想到会死人这个效果。这完全是一群对自己的死亡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以杀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恐慌而造成的惨剧。但是在这种极端情况和血腥的刺激下,神婆竟然说出了把士兵当祭品的话,这也说明,其实神婆的谣言惑众和信徒们的狂热是一种相互推波助澜、相互支持影响的关系。人们的癫狂不仅仅是神婆的责任,相信她的信徒也同样具有责任(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些认为凡是发动侵略的国家只是统治者的意愿而人民无罪或者文化大革命只是少数领导的错误而人民没有错误的说法是多么的荒谬可笑)。宗教在这个情况下被变成了邪教,基督教变成了狂信。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很多本质特征已经失去了,基督教追求的精神目标是以“真”为前提的,但是当这个神婆在宣扬思想的时候,就那样的举起一位老人的手,说你今天是不是看到了“上帝英俊的脸庞”?那位老人在神婆狂热的提示下,在周围“信徒”迫切和鼓励的眼神中,犹豫地举起了手,然后就是一阵掌声。这就不是“真”了。其实无论是神婆、老人还是其他信徒都知道这个老人什么都没看见,他们都在自己骗自己,问题是,在当时那种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恐慌情绪的笼罩下,所有的人都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们宁愿自己骗自己,使自己相信这是真的,以鼓励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于是,宗教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在人性的诱拐下偏离了宗教的轨道,成了人在“迷雾”中失去目标后恐惧、盲目、冲动和疯狂的牺牲品,于是,就有不明事理的人看了《迷雾》之后会得出应该鄙视宗教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其实跟那神婆宣扬的邪教差不多。
    基督教确实在中世纪某些愚昧的时代有过烧死“女巫”等极端的行为,但是绝对不会去“祭祀”或者拿一个小男孩当祭品等。这根本就是原始宗教的一些特征。
    同时,电影中与宗教联系的部分还呈现出很多借宗教而进行的反思。比如神婆在批判那个军人的时候,说了很多军事基地科学家和科学如何地“冒犯”神,比如人类登上月球、分裂干细胞、克隆等等。这里有比较疯狂的态度,比如批判人类登月,因为这个从某种程度直接反驳了“上帝在天上”的观点(当然,其实这个不能这样理解,上帝在宗教中是精神上的存在,但是直接批判了某些建立在愚昧上的宗教观点),但是批判人类克隆技术等还是具有一定伦理反思的意义的,而且最根本上,之所以会出现那些怪物和大雾,正是因为科学家的研究才导致的。这多少也给人类的科学发展提出了道德伦理的前提,科学发展究竟存在怎样的一个底线?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这反而是科学技术本身不能解决的,要依靠哲学、伦理学和宗教等思想去把握。核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加幸福生活和人类毁灭之间只存在一步的距离而已,这正是人类应该对技术的发展进行反思的。只不过电影中科学引出的问题最后也要科学(美军的武器)来解决。而当David一群人准备冲出超市而被神婆阻拦的时候,神婆说他们还要求“同样的特权”(实际上就是要求平等),并且对信徒们的“价值”,“人权”和“生活方式”嘲笑,于是就该死。反观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以自己的价值观和人权等为标准而对其他国家进行的干涉和侵略,难道和这个神婆不是很相似吗?其实这也是对美国甚至西方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这种独特的自我反思的形式,也是西方人一种特有的文化。

    也有观众认为,《迷雾》这部电影是在告戒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当David杀死车里的人之后没多久,救援的美军就已经到达了,如果David和车里的人再坚持一下,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如果《迷雾》设计这样的结尾,或许观众看完电影之后心情会舒缓很多,但是对电影本身来说却是一种遗憾。观众得出一个“继续坚持就是胜利”的结论,其实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因为观众是在电影之外看一个电影,观众本身并没有被置身于电影情节的环境中,而且观众也都知道了最后美军会来救援的结果。但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他们信息的闭塞使他们对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电影中也有台词说,也可能这种大雾已经布满了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而且电影中不断发生的故事也在一步步摧垮人们的希望和信心,使人们不得不相信自己已经无处可逃这样的一个事实。真像人们说的那样,David一群人最后还是精神脆弱吗?试问,这样说的人,如果把你放在电影角色们所处的环境中,周围是一片大雾,能见度不到5米,大雾中四处游荡着吃人的怪物,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不知道都发生了什么,而且周围的人很可能随时可能杀死你,你又会怎么做呢?电影中已经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女士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刺激而服药自尽了,恐怕说David他们为什么不再等一会的人真被放在那样的环境中,不会比那位女士更坚强吧!
    所有这些恐怖的过程都是逐步地发生,一次比一次恐怖,所以才让人们一步一步走向绝望。最先是警报提起了人们的警觉,然后是跑来的老人流的鼻血和大喊“雾里有东西”使人们明白发生的事故很有可能会威胁自己的生命,而大爆炸则直接给人们的观念中灌输了“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这样的一个信息。地下室抓走了年轻工人的触手实际上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引起了效果,即使后来来看触手残骸的人也只是间接感觉到危险的存在。真正第一次摧垮全体超市中人的信心的,是一位壮汉——也就是在地下室敢用棍子捅触手残骸的男人,要求用绳子系在身上出去取枪的那段。可以说,就超市中人的个体来看,没有人比他更强壮,这位壮汉也是因为对外面的怪物缺乏直观了解才有信心能取回东西,他也仰仗着自己强悍有力想出去一探究竟。当眼镜兄给他割断绳子的小刀时候,壮汉拿出的一把大号匕首也说明了,这人平时就是个刚烈的人。而如此强悍的人也被杀死,那么超市中的人任何一个个体也就更无从对抗那些怪物了。而且这段戏拍的实在精彩致极,因为没有一个镜头拍摄了壮汉遭遇了什么和怎样被杀死,仅仅凭一条绳子移动的速度和状态,以及绳子上的血迹就给人以震撼,人们的情绪和观念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一条绳子而不是某个血腥的场面,给观众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David一群人从药店回来之后被惊吓的样子,也再一次把人们推向混乱。因为除了出去的人以外,超市中的其他人并不知道究竟他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而最后的一个直接把David 和车里的人推向绝望的,是那个最为巨大的怪物。如果说小的怪物还可以通过与之搏斗而杀死怪物,那么对于这个终极的怪物,车里的5个人就无能为力了。虽然这个怪物并没有袭击他们,但是它却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很可能全世界所有的地方很可能都已经被大雾笼罩,连这样庞大的生物都出现了,那么很有可能整个世界都已经被这些怪物统治,他们逃到哪里都一样,地球已经形成了以这些怪物为主的生态系统,这个怪物行走时巨大的震动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促成了车中的人选择自杀的结局。
    所以,David一群人最后选择这样的结局跟是否继续坚持是否存在希望没有任何关系。坚持就是胜利也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如果《迷雾》仅仅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那么《迷雾》还真是庸俗化了。对于一群对外界根本上缺乏了解的人来说,David一群人已经非常坚强了,就像他们在汽车没油了之后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他们是不成功的,这样一句台词其实就是为了打消了观众认为他们“没有继续坚持是错误”的想法。就像在艳照门事件里,除了那些脑残的粉丝以外,很多怀着客观的态度评价这些明星的人并非都是朝三暮四之徒,而仅仅因为明星们有了性行为就大骂明星们不纯的人自己也未必就是怎么样的高尚,所以任何一个认为David一群人不够坚强的人都未必能有他们那样大的勇气,在简直是世界末日一般场景中选择出去寻找希望。《迷雾》之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尾,那就是为了表达电影的另一主题,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中,David选择杀死车里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孩子很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目睹过所有怪物的人,尤其在药店里看见的被蜘蛛寄生的黑人宪兵和被他斧子砍中却带着斧子逃走的蜘蛛(连斧子都没一下砍死!),这给他精神上的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与其说让自己的孩子被蜘蛛抓去寄生小蜘蛛,然后看着那些蜘蛛从自己的孩子身体里钻出来把自己孩子吃掉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那还不如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痛苦,所以自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命运却恰恰就是这样无常,就在一切都结束之后,美军却来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人的渺小和世事的无常,命运就毫无原因的被捉弄了,上天跟David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留下来的只有David绝望的嚎叫、电影背景音乐凄婉哀怨的女声吟唱和战车开过的声音——如果你坚持着听完后面字幕时的声音,会发现后面有一段没有任何音乐,有的只是车辆行使和直升飞机飞过的声音。
    唯一比较值得思考的是,导演安排了最后车上有5个人而只留下4发子弹,左轮枪的6发子弹又发已经命中了神婆。但是如果只有3发,他们又该怎么办呢?要是只有2发或者1发呢?... ... ... ...

    在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争论中,似乎还有很多悬而未解的疑问,其实只要对剧情加上基本逻辑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
    1.片头出现的那个坚决要回家救孩子的女人,为什么她就没死呢?为什么她就被美军救了呢?为什么同样是走进大雾,她就没有被吃掉呢?
    如果有人坚决要问这个问题,我想,最好的回答那只能是这一切都是导演甚至小说原著安排的,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凸现命运无常的主题,而不是什么因为这个女人如何坚持信念或者母爱如何伟大等等(有人还把这点和David不允许神婆拿自己的孩子当祭品这一段联系起来,说《迷雾》与《寂静岭》有什么联系,这是没有根据的)。追求希望的人最后走上了绝望,被认为会被怪物杀死的人却活了下来,这就是离奇的命运。而她没有被怪物杀死这点也不难理解,她走进大雾的时候,雾还是刚刚笼罩镇子,很可能里面的怪物数量并不多。如果这个女人被怪物杀死,那么前提必须是她遇上了怪物或者怪物发现了她,而毕竟她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遇见任何一个怪物就走回了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即使在炮火枪弹要比电影中怪物还要密集的战场上都有人活下的可能,而且那些怪物发现猎物的能力似乎也不是很好(这点后文分析)。这个女人在走出超市之前诅咒所有人都下地狱,其实这个有点过分的,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走出超市确实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毕竟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侥幸下来,也没人敢冒这个生命危险去试验,何况David自己也有孩子需要照顾。
    2.那个黑人律师和与他一起走出去的人怎么样了?活下来了吗?还是被美军救了?
    这一点电影中没有直接交待,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分析出来。黑人律师和一起出去的人很可能已经被怪物吃掉了。跟黑人律师一起出去的还有那个准备取枪的壮汉,人本来就少,为了在大雾中保持联系,人们之间的距离不会很远,所以既然壮汉被怪物杀死了,走在一起的黑人律师估计也在劫难逃。即使黑人律师他们侥幸没有遇上那怪物,但是通过台词也可以发现,律师他们一行人是要“去镇中心看看”,而那里人群密集,很可能就是怪物的捕食中心。结尾时开来的美军车辆上也没发现有黑人律师的存在。黑人律师的命运很可能就是毁在了自己的职业上,因为他拒绝相信怪物的存在,甚至认为地下室的血迹是被David撒上的牛血,触手的残骸是“橡皮蛇”,这明显就是类似法律中的某些逻辑关系,比如只要不能证明David做假是不可能的,那么那些证据是假的就是有可能的,但是正像神婆和眼镜兄说的那样,这里没有法庭。
    3.超市里的人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最后被美军救了吗?
    这个电影也没有直接交待。当David一群人开车走了之后,从车灯照进超市的镜头可以发现,超市中失去了神婆的信徒们脸上的表情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十分复杂的,惊讶、惶恐、羡慕甚至呆若木鸡。很可能以后他们就这样继续待在超市里,那么很可能最后会被美军救下来,也可能陷入了集体的癫狂、相互撕杀,甚至放进了怪物或者走出了超市而被怪物杀死,还有可能集体陷入绝望而集体自杀。但是并不像很多观众认为的那样,他们在片尾就已经被美军救了。有这样想法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军的车队是从David的车后面开过来的,就是小镇的方向,所以超市中的人就已经被救了。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是“一根筋”式的思维,因为David开车出来,路不可能永远都是直线的,拐了几个弯谁也不知道,所以当时车尾的方向是不是小镇这个根本没法确定。

    除了对剧情的争议以外,似乎很多观众还很热衷于对片中的各种怪物和关于迷雾世界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探讨和架空,这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连小说原著也可能没有给出任何结论,但是这却是人类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其实只要深入分析一下,那么就完全可以发现,很多争论是可以解决并得出一个符合常理的架空结论的。
    关于迷雾:迷雾的存在对于电影内的情节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表明“另一空间”的存在,大雾所及之处就是异度空间的蔓延之处。否则电影无法向观众表达究竟另一个空间是如何扩散的。这些雾很可能就是长期弥漫在异度空间里的一种气候特征。而对于艺术追求的效果来看,雾的存在就是为了达到让人们对“未知”产生恐惧的效果。因为雾后面有什么是人们看不见的,而往往人们知道恐怖的存在但是恐怖的形象还没出现之前的这段才是最恐怖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雾而换成了满街的怪物追着人杀,那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片了,也就达不到艺术效果,甚至也就达不到后来电影所要表达的一切——一群人被迫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而产生的变化和歇斯底里,以及人性的深刻表达。没有了雾,人们能看得见是否有怪物,也就敢逃出超市了。所以雾是这部电影所有逻辑能成立的关键,从人们的恐惧来看,雾比雾中的怪物还要重要。而且雾的存在还使电影不用在怪物外形的细节上下功夫,只要做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就行,这既保持了部分怪物的神秘感,维持了恐怖的效果,又降低了电影成本,花更少的钱达到更为恐怖的艺术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从雾的浓度可以看出,似乎雾可以随着剧情的需要而变化,比如David在地下室开门的时候,外面的雾简直可以达到了能见度为0,后面有的时候能见度可以达到几米,而晚上他们用灯看那些蝗虫的时候似乎又能达到十几米。从雾跟怪物的关系来看,似乎没有怪物与雾谁产生谁的关系,也不存在没有雾的地方怪物就不去的理由,因为超市里也没有雾,但是有些怪物还是飞进来了,结尾部分大雾散去时候,也有蝗虫在没有雾的地方飞的镜头,也没看它们都随着雾的退去而飞走。但是怪物很可能会习惯性地随着雾的移动而移动,这能隐藏自己也能方便捕食。如果从有雾的地方就是另一空间的蔓延的说法来看,似乎另一空间除了弥漫大雾以外并没有什么特殊,雾本身除了影响人的视力以外并没有其他特点,雾本身也不能伤害人,空气也可以呼吸,光也能传播,金属、武器都可以正常使用,重力效果也存在,与人们所在的空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可以得知,基本上本空间所能成立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在异度空间也能成立,而绝对不是像有些观众耸人听闻地分析那样,连本空间的物理定律都不适应于异度空间了。
    关于怪物:雾中的怪物都是来自异度空间,仅仅从电影表现过的几种怪物来看,异度空间的生物远远没有进化到一种比较高级的程度,基本上也就是停留在昆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程度,最先进的也不过是会飞的爬行动物而已,没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不能认为异度空间只有这几种生物,但是至少可以它们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他们按照大小等级基本可以分为这几种:
    1.剧毒蝗虫:之所以叫它蝗虫是因为已知的动物里只有蝗虫与之比较接近,但是蝗虫是没有尾巴上的毒针的。也有人认为这是蚊子,但是蚊子的针形口器是长在嘴上而不是尾巴上的。片尾能看见美军用火焰喷射器烧类似它们卵的东西,但是真正的蝗虫不是把卵产在树上而不是产在土里。从它只叮人不吃人的特点来看,这种动物有可能是以植物为食物的,但是对其他生物有本能性的攻击。那个漂亮的女店员就是因为挣扎而被毒针叮上。有人说当时蝗虫落在她脸左边而后来肿起来的是右边是个硬伤,实际上这是没有仔细看电影,蝗虫落在她右边但是尾巴却是伸到左边的。而之所以蝗虫没有去攻击神婆也仅仅是因为当时神婆没有动而已,蝗虫觉得没有危险所以不需要攻击,但是这却让神婆相信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而且剧毒蝗虫的外形也很像蝗虫,与《圣经》中《启示录》里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相似。从灯光可以吸引这些蝗虫的特点来看,剧毒蝗虫和地球上其他的昆虫并没有很大区别,都有很强的趋光性,而且从食肉飞龙对它的捕食看,它应该在迷雾世界的事物链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从蝗虫飞进超市只是个别的个体来看,这种生物的行为基本是基于生物的本能而没有任何组织性。
    2.食肉飞龙:一种可以飞行的爬行动物,有跟蝙蝠一样的翅膀,喜欢捕食剧毒蝗虫。但是从其体型和翅膀的大小看,如果这种生物存在,它很有可能飞不起来,因为身体过大而且下肢过于粗。能攻击人并吃人,但是基本也是对食物的低级追求,比如刚飞进超市的食肉飞龙并没有一开始就攻击人类。
    3.寄生蜘蛛:和剧毒蝗虫一样长着一张酷似人类的脸,这点与真正的蜘蛛不同。真正的蜘蛛并不把卵产在猎物体内以寄生的方式孵化。最大的个体与人相仿,攻击性很强,大量解网,能从腹部射出带有很强粘合力并带有一定腐蚀性的蜘蛛丝(已知普通衣服不能抵挡),但是射程有限且容易躲避。幼子刚生出就具有寻找食物的攻击性。在迷雾世界中,很可能以捕食剧毒蝗虫为主,并且与食肉飞龙是一种相互捕食的关系。
    4.人形巨虾:长着一个跟人差不多的头,但是具体面目看不清。也有人说是螃蟹或者螳螂,都有道理,只是螃蟹一般没有狭长外形的,螳螂一般也都不长螯。移动速度慢,嗅觉对血比较敏感,会把猎物从低处夹起杀死,那个出去取枪的壮汉很可能就是被它杀死的(从绳子角度的变化看,后来绳子升高了)。以它的移动速度看,想要捕食剧毒蝗虫或者食肉飞龙可能有些困难,如果真撞上了可能会吃,但是我想它在迷雾世界里捕食寄生蜘蛛的可能性比较大。也有人说吃掉士兵和吃掉眼镜兄的不是同一种怪物,因为一个比一个大,这也是没根据的,谁也没说这东西都得一样大,而且也不是就一只。这东西的视力、包括所有这些怪物的视力可能都不怎么样,比如眼镜兄被人形巨虾吃掉后,人形巨虾转身就走了,对近在咫尺的男主角那几个人就像没看着一样。David那一群人进药店之后也是因为发出了巨大的声音才遭到蜘蛛的攻击的。所以似乎雾虽然隐藏了怪物,但是也影响怪物的视觉或者这些东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本身就不怎么样。这些怪物也似乎都对密闭空间内的东西缺乏兴趣,无论是放弃了车中人的蜘蛛还是从来没试图过进入超市的巨虾,基本都是按照低级生物最原始的本能行事,能吃到的就吃,吃不到的也不为了杀而杀,转而去找别的猎物就可以了。这也可以说明虽然这些怪物很可怕而嗜血,但是却没有头脑。
    5.巨型章鱼:在电影里,这个家伙没有露全身,只是给了腕足一些镜头,这些触手跟真正的章鱼差距也很大,看起来跟电影《极度深寒》中的怪物到是很像,因为真正的章鱼是不在腕足上长嘴和刺的。这个怪物似乎也不用像真正的章鱼那样必须长期生活在水里,可以到陆上捕食。从章鱼捕食虾蟹类动物的特点来看,它很有可能捕食人形巨虾和寄生蜘蛛,而对于蝗虫和飞龙,抓得住的话或许也吃吧。为什么被砍断的触手会化成水这个没有解释,一种为了达到奇异的效果的设定而已,而且这样一来,也就没有证据再给别人看了,也就可以引出律师不相信他们的话而带人出走的情节。

    6.六足巨兽:从腿的数量上看,这是一种昆虫,但是身体实在太大了,其高度很可能与地球上的腕龙的一种,超巨龙差不多。但是六足巨兽的高度不是头部而是整个身体的高度。有人认为它就是那个开篇时候的触手怪物,因为它的背上生着很多触手。但是我认为这是没道理的,因为六足巨兽走起来的时候有一下一下的巨大震动,而男主角在发现有东西撞门之前并没有听到任何东西走动发生的震动。就这一点足够肯定,触手不是六足巨兽身上的,六足巨兽身上的那些触手与其说是触手还不如说是毛。而且这么高的动物也很难像章鱼那样贴地捕食,不符合生物的习惯和生理结构特点。这东西即使能捕食,也是吃类似巨型章鱼或者人形巨虾这样同样移动缓慢的动物。也有人说看样子它很有可能是吃植物的,这个也有可能,因为现在看来陆地上凡是能长那么大的生物都是吃植物的,六足巨兽要是吃肉那真不知道得吃多少东西才能饱。而且它走起来有明显的震动,猎物很远就能感知到就跑掉了。这怪物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好象也不怎么样,对男主角的汽车更一点反应都没有。它周围飞行的那些类似鸟的东西,我认为就是食肉飞龙,在它的身上捕食一些寄生虫吃。
    就人们和怪物的搏斗来看,无论是斧子、削尖的木头做的长矛、手枪子弹、易燃剂点燃的火还是汽油点燃的火,都对这些怪物有杀伤力,也就是一切机械能的、物理能的,化学能的武器都能对怪物产生应有的杀伤效果。这些怪物如何的可怕,前提人们缺乏足够有效的工具,缺乏足够有效的武器和足够有效的观测系统,使怪物的攻击性和雾的隐蔽性的优势丧失。和其他电影中的怪物比起来,这些怪物的威胁性就小的多,它们不像《异形》那样具有智慧,也不像《星河战队》里那些怪物一样具有脑虫的统一指挥,更不带有像《生化危机》里一样能到处传播的病毒或细菌(从被叮的女店员与军人的接触可以看出有毒但是不传染)。《迷雾》里的怪物们做什么只凭最基本的生理本能而已,没有组织性,也不会有协调、战术和思想去统一攻击某个敌人,虽然它们很多种类都有很强的数量优势,但是因为缺乏组织,这种数量优势就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军队正在杀伤某些怪物的时候,其他周围的怪物只要没有感知到你的存在,它们就不会来攻击你,这些怪物的这些特点在影片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在受到比自己强大的物体的攻击的时候,这些怪物的本能是个体反击或者逃命,而不是在统一指挥下行动。就比如片尾美军使用火焰喷射器杀蝗虫的那段,蝗虫们都是四散奔逃的,而根本没有去攻击美军的。那些火焰喷射器旁边的美军也似乎并没有对这些飞舞的蝗虫很在意。对于那些数量巨大而身体较小的蝗虫,最好的方法就是夜晚在某处设置光源,等利用这些虫子的趋光性而集中相当数量之后再加以火力的轰杀,集中了大量蝗虫的地方也很有可能会集中更多的飞龙和蜘蛛,这样消灭起来反而更容易,同样对于巨虾等怪物也可以通过带有气味的诱饵等方式加以诱杀。蜘蛛的毒丝虽然具有腐蚀性,但是还没看出来对金属有什么腐蚀作用,所以这样看来,很可能20只人形大小的寄生蜘蛛还不是20个15世纪全身包括面部都有板甲保护、装备剑、长矛或者弩的士兵的对手(人在面对这些怪物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对怪物的恐惧而不是力量或工具的杀伤力)。这些寄生蜘蛛最大的优势是隐蔽并且在狭小空间内活动,这些地方直接交给火焰喷射器就可以了,或者直接用炸药把这些地方炸毁。而它们对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更是无能为力的,或许小的蜘蛛可以钻进去,但是前提它知道那是坦克并且集体知道该怎么钻,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些动物还停留在本能的阶段,况且坦克周围的火焰喷射兵是不会那么容易让蜘蛛接近坦克的。那些食肉飞龙,只要有枪,尤其是高射速的机枪也没什么不能对付的,普通的手枪弹2发就能消灭一个,那么你知道如果换成自行高射炮那会是什么效果吗?至于那些巨虾、章鱼和六足巨兽就更是好对付了,直接就是各种枪炮的靶子,而且这些东西动起来非常缓慢,目标又巨大,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消灭,从火箭筒、火炮到飞机,人类简直可以变着花样的收拾它们。对于没有工具的人类他们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是具有先进工具的人类军队对于这些怪物来说却也是不可战胜的。大雾最多对于人的视线有影响,但是对于雷达、GPS定位、红外线夜视仪和热呈像仪来说都是没有干扰的,对于军队的火力来说,只要能看得见怪物,消灭就不是问题。那种认为六足巨兽就能抵挡人类坦克炮弹的想法更是异想天开,这根本就是对人类的军事科技无所了解的想法。如果按照美军M1A2主战坦克120毫米口径穿甲弹的威力,六足巨兽想要抵挡这样的轰击,那么它身体外壳的密度很可能要超过贫铀和任何常见金属,那么再看它的体积,对于这样的重量,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六足巨兽根本无法走路。因为受重力的影响,这怪物永远都得趴地上生活。有意思的是,看起来最强大的怪物其威胁性还不如那些蜘蛛更大。所以只要迷雾没有蔓延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彻底破坏掉现有的生态系统,那么人类解决掉这些怪物并不是很困难。片尾已经可以看见随着美军车队的推进,雾在渐渐散去。从这一点来看,似乎雾扩散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电影中没有说明。有可能是因为人类未知的物理原因,一个空间无法向另一个空间扩散很久或者全部占领另一空间,到一定范围就会自动停止或者回收,也可能是美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消除雾的仪器,能使另一空间退却、驱散大雾,甚至从源头关闭了两个空间的连接。所谓用火焰喷射器的热量驱散雾的说法实在太“科幻”了,因为这样的方法如果能成功的话,那么人们在雾里生一大堆火就可以驱散雾了。
    这些怪物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跟超市里那些失去理智的信徒形成对比,一边是吃人的怪物,一边是同样疯狂的人类,两边都要置人于死地,都凭着动物的本性行动,那么其实人又跟动物或者怪物有什么区别呢?而且这些怪物基本都长着一张近似人类的脸,难道这不是对人等于怪物的暗示吗?
    还需要说明的是,片尾最先冲破大雾而出的并不是什么坦克,那是一辆美国M108型自行火炮,但是火炮本身已经改装上了M109阿伯丁式自行火炮的155毫米炮(很可能是国民警卫队从美国陆军那里回收改装的)。后面的镜头里,根据部分开过车辆的车身和远镜头,可以判断应该还有美国M2布莱德雷式步兵战车和M1A2艾布拉姆斯式主战坦克。只是让自行火炮打头阵这个有点奇怪,很可能是刚刚使用它轰击了六足巨兽的原因,因为M108自行火炮的仰角很高,估计这里都不用远程射击了,把炮抬高了瞄准再开炮就成了。

    最后,很多观众喜欢这样一个架空,那就是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有人开玩笑说,这些怪物遇上中国的城管一样会被消灭,也有人说这要是发生在中国广东,那么这些怪物很有可能会被简直无所不吃的广东人吃掉!或者要是这些怪物被宣布为有壮阳的作用,那么很快这些动物就会被人们赶尽杀绝变成食物,国家还要不得不颁布法律把它们列为濒危动物。其实这都是“中国特色”的文化造成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很可能的是,如果发生在中国,那么那个神婆说的什么上帝啊世界末日啊,根本可能就没人相信,因为对于超验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成功地抵消了宗教又成功地将其转化为了迷信,另外,那超市中的人也很难会形成几个有组织领导的群体,而必将是一片混乱和一盘散沙,这都是“中国特色”... ...

    《迷雾》中其实一直渗透着西方文化的特点,谁说《迷雾》是反宗教的?那么男主角在年轻工人被巨型章鱼拖走后不断念叨的不是上帝和耶稣吗(虽然换成发生在中国,男主角绝对不可能念叨马克思或者三个代表和谐社会)?David一群人中有一个人在形容那神婆宣扬的邪教时候为什么说她说的那些东西就像卡斯特罗?西方人真是在什么地方都不忘反对一下共产主义。而且这部电影至少表明了美国人的枪械文化,那一把唯一的枪成了他们对抗怪物最有效的武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经常对美国允许拥有枪械而发生的案件指指点点,却不知道那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的,美国公民佩带枪械的权利不受干涉并有在政府变成独裁的政府时用枪反对政府,枪械的拥有在美国是一种文化,无论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它至少都在随时抵御着一个更大的害——专制和独裁的存在。而且结局更渗透着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的悲剧情节,看过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的书的人很容易就会明白,像《迷雾》这样以悲剧结尾而且感叹命运的无常,与古希腊的精神实在太符合了。而且为什么另一个空间被打开,放出来的就一定是怪物呢?你怎么知道另一个空间里不是一群可爱的兔子而是一群吃人的蜘蛛?说不定兔子们首先消灭的是所有的蔬菜呢!因为西方人的意识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以至于他们经常喜欢想象出一些敌人出来,西方文化对未知都是充满好奇而恐惧的。从某个角度看,David一群人正像是当年受到欧洲天主教迫害的清教徒一样从超市逃跑,然后坐上远行的汽车(船?),去寻找希望(美洲?)。也有人问,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的好电影呢?那就是因为这样结局的电影基本不可能通过审查,而且中国怎么能拍政府和军队制造出这么一个空间出来怪物祸害人民呢?这样的电影怎么可能让拍呢?而且就算出来了这么一个事故,人民军队怎么可能拖了这么久才能来救援呢?所以这2个多小时的电影只能拍一个小时的怪物吃人,然后剩一个小时去歌颂党、政府和人民军队的伟大功绩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或许西方的电影真的会去反思人性,会去思考在人性面对迷雾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但是中国是永远都不会去反思的吧,因为中国人的人性都被压抑住了,也就没得反思,虽然并不是不需要反思,而中国面对着迷雾而扭曲的,不仅仅是人性,更有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电影... ...


———我是实在再也不愿意跟你们墨迹被寄生的黑人其实是宪兵而不是黑人律师的分割线————


        关于药店里被蜘蛛寄生的黑人,到底是宪兵,还是黑人律师。我实在不愿意跟你们墨迹这点破B事儿了。而且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人这么有自信,还好意思让别人回去再看看那到底是谁。我上截图来告诉你们,那到底是谁——







        好了,诸位死抱着“药店里被蜘蛛寄生的黑人就是黑人律师”的诸位看客,现在明白他究竟是黑人律师,还是宪兵了吗?注意黑人宪兵胳膊上的袖标,黑底白字“MP”,那是宪兵的意思。在截图里,我已经用红色圈上了,看到了吗?在药店里,被蜘蛛寄生的那个黑人,看到我同样用红圈标注的袖标了吗?最后摔倒在地,小蜘蛛涌出的尸体,看清楚我用红圈标注的袖标了吗?
        还在那黑人律师,黑人律师,律师你个西兰花啊律师!
       我真是不愿意跟你们墨迹这点破事儿,你们不就是希望被寄生的是黑人律师么?你们希望,那就是了?图样图森破~




刚刚看完了这部《迷雾》。感觉可悲,人类的倒退的进程被揭露得体无完肤,人类本性中的怯懦,卑微以及无知也被无情地拿了出来说事。

史蒂芬金无疑是个招牌,但更金字的是弗兰特达拉邦特,这个当年创造了电影神话的大师这一次又显神通,当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让我们见识了大师的水平,一个励志的故事被拍得没有了时间的概念,20年后回头再看这部作品,它仍然是精彩的。


先来说说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年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扮演烫沥青的房顶上给艾迪啤酒的牢友这回在《迷雾》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色角色,这里卖个关子,大家看看能不能发现,呵呵。

进入正题,这部片子看完后很是难受,人性被刻画得如此淋漓,以致于看完全片之后居然对人性产生了怀疑。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何尝不是这样,进步起源于科学,科学带来了怀疑,怀疑带来了愚昧,愚昧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的不自信。那么向谁求助?莫须有的神灵。

当人们渐渐对自我不信任时,宗教占了上风,这让我想起了一话:当科学艰难地爬上顶峰去寻求答案时,却赫然发现宗教早已坐在了上头。影片里的那个疯女人不过是个象征,这个社会里,总有一部分人,他们无知得过了头,却无比愚昧,其实无知不可怕,愚昧才可怕,它可怕在这些人固执地坚持已见,绝不相信科学,同时还要惑众。这才是最可怕的,想想吧,有什么能比传播愚昧更可怕?


片中的人很明显地被对映成人类进程中的几个类别。男主角和他的朋友们是人类自由主义者,他们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并有着明确的奋斗方向,这方向就是生存和自由,为此他们一直势力着。刚开始不相信有怪物而后被吓到再往后被疯女人迷惑的那一部分人是人类中无知软弱的代表,他们本应尽最大努力靠自己去拯救自己的命运,然而在不知道究竟结果如何的情况下只能随着主导人物去摇摆。毫无主见,可悲而可怜。从一开始并不太赞成疯女人意见后来忠诚地追随她的那部分人不正是现在社会中信教者的写照吗?我尊敬有宗教信仰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赞同。这一部分人天真地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愚昧地卫道和等待甚至残杀自己的同类,这种人性软弱至极的表现实在让人作呕。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甚至哭笑不得,那指向自己同类的匕首啊,你残杀的是自己的力量,难道就没有想到要一起努力闯出难关吗?

再就是那个疯女人了,这个女人是坚定的卫道士和传教者,她的存在者是真正可怕的威胁。想想吧,如果没有她,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算最后全死了也没什么可怕和遗憾。然而就因为她的存在,那被可怕怪物吓得瑟瑟发抖的男孩子在父亲的全力保护下安全无恙,却被一个同类逼到了生命的边缘,这真是讽刺。


说说几个细节。
一,士兵之死,他死得很冤,他与其说是被愚昧杀死,不如说是被人性中自我欺骗的劣性杀死。人们杀他不过是在吓得无路可走如苍蝇般乱撞的情况下做的举动。不过请注意,是谁在煽风点火地给人们指引这条无意义之路?

二,最后的怪物和枪声。汽车在上下震颤,巨大无比的怪物轰然路过。这是绝望的象征。车里的人类永远无法战胜它。于是枪声响起。这是悲哀的,既然都打算要死了,那为什么不干脆出去杀它个昏天暗地?要是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厮杀,有人会在最后自尽前去杀几个算几个,可是对手是怪物就没关系了吗?没有勇气?为别的人类想想啊?

三,最后坐军车的母亲。那女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明知有危险但为了自己的孩子毅然走了出去,她很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当卡车路过时男主角与她的眼光相对,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努力,那个妈妈坚持下来了,男主角却在即将获救时做出一个父亲最不应该也最不可能做的事。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达拉邦特没有失他的水准,我们看得也很唏嘘。最感慨的是在那个小超市中,当男主角说再接下来恐怕那个疯女人要搞祭祀,会找个人来杀掉的时候,而后来的情节发展印证了他的推测,我才惊然地意识到人类的文明可以在刹那间倒退回原始。原来人类的文明竟是如此脆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最后赞一下片尾的音乐,女声的清呤很动人心。




 这是一篇充满剧透的电影观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无聊,天天不知疲倦的看电影。各种看过的没看过的电影。以一天5、6部的速度走马观花似的看电影。

    有些电影是慕名寻找的,往往是听说了很久,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看的电影。而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我就只能在豆瓣中找到一部我异常喜爱的电影,然后在下面的同类推荐中一部部点下去。直到今天看到了“迷雾”(The Mist),终于让我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迷雾”,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此名人的作品我只读并没读完过一部:“尸骨袋”。大师的作品总是会有那么多铺垫,以至于我还没看完铺垫就把书扔在了一边。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在“迷雾”之前,我只看过“1408”。在看“1408”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直坚持但最后还是睡着了两次,从中没感到一丝恐怖,只感到像是一股有催眠功能的意识流。后来经询问得知,别人看了以后感觉和我一样。

    不过令我感到诧异的是,“迷雾”开始没几分钟就进入了正题,这给了我对于大师喜欢玩铺垫这个印象很大的打击。没有多少废话,树倒了砸烂了家中的落地窗,男主载着儿子和邻居去超市买东西,剧情就正式开始了。

    看到中间的时候,心中已经给这部电影定性了(当然,从后面来看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这就是一部一般的、充满俗套的、充斥着奇形怪状怪物的灾难逃生电影。这类电影的剧情一般是这样的:在一些征兆之后,主人公说出了真相,其他人都不相信。然后最不相信的那个2B就以身试法,结果血淋淋的为大家证实主人公的先见之明。然后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成为精神领袖,带领着大家逃离险境。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反对者(往往灾难会帮主人公终结这些反对者),也会遇到很多来自灾难本身的危险,最后该死的全死了,主人公和和他关系紧密的人都像小强般顽强的存活下来。中间往往夹杂着一些无法回避而且导演也乐于加入以提升电影层次的对人性的探讨。

    “迷雾”大部分时间基本上严谨的按照上面这个套路发展。男主发现真相,男主带领大家堆狗食作防御。不相信他的黑人邻居义无反顾的出去为彰显男主的伟大做了牺牲品。是的,男主身上一直笼罩着光辉的主角光环(不过有一个很小的片段表现出,他也是“自私的”,这个容后再讨论)。他对信教大婶对群众的煽动性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但是把他们扔在黑暗里,然后把他们吓得尿裤子了,就不再有所谓的准则了,你会看到他们变得多么不开化。”

    由这里,会突然发现,和一般的灾难逃生片不同的是,这里主角们决定逃走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灾难本身,而是人本身。并不是害怕在这里就是等死(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被当成祭品,被同类拿去送死。人性的脆弱在这种时候,在那些群众身上表露无疑。当心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的时候,唯有把自己交托给上帝。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这些怪物确实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是一群圣经里才可能出现的魔鬼,这怎么能让人不相信是审判日的到来呢?但是,直到最后一刻,在即将接受最公正的审判时,人类都无法洗清他们自己的原罪。人类还是希望通过捐献祭品(当然不是自己),来换回自己的生存。污泥与灰尘寄生在人性上,永远也洗不清。

    不得不说,最后的结尾更加出乎了我的意料。本来,影片似乎可以在男主开着车一路绝尘而去就结束了。或者可以这么说,在他们没油了停车的时候,我脑中的确想到了,丫不会把他们都杀了以后自己获救了吧?但是瞬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应该不会的,导演一般没这么玩儿过,这么玩儿可能就有点过火了,毕竟还有个动不得的小男孩呢。这些想法都是一瞬间的事情,也是一瞬间就被自己压制了下去,就当它没出现过。所以,当结局真的是这样,在男主亲手把他们包括自己的儿子都送回老家之后,看到坦克啊大兵啊齐刷刷出现的时候,我还是震惊了。丫真敢这么玩儿啊?

    看到这里,内心真的是非常的复杂,既有一种沉痛,又有一种惋惜,甚至有一种想笑的感觉。这种荒谬感似曾相识,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萨特的那部小说:“墙”。荒谬的巧合,残酷的现实,戏剧性的大翻转。然而,这还不算最牛的。最牛的是,影片开始不久那位孤身去救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也还活着。我之前提到过男主的“小自私”,就是她冲着人们一个一个问谁能送她回去就自己的孩子,结果没有人帮助她,包括我们伟大的男主(当然,他当时有个比别人好的理由:“我自己也有孩子”)。那么,这是不是说,影片在彰显着,只有最无私、最能摒弃恐惧的人才能获救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男主开车走了并不是很长的路就没油了,那么时间当然也没过去很久,所以超市里的怕死的、懦弱的人们,也应该很快就获救了,至少不会全军覆没(可以看到之前死掉的几个人都很少是真正被怪物冲进来弄死的,怪物的毁灭性并没有那么大)。那么这与我们的结论就矛盾了。所以,我满眼看到的还是荒谬。我觉得,电影并没有想教育谁的意思。它只是呈现了一个现实,呈现了一个现实的荒谬性。现实往往就是充满着各种荒谬的巧合,无论你懦弱,无论你勇敢,无论你自私,无论你无私,在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前,唯有相信自己的选择,因为未来的结果自己不能把握,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又不知不觉的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想事情了)。做出选择后,就只能接受现实,等待各种荒谬的审判。就像“墙”中的伊比塔,自己选择了地狱,却荒谬的将他人送入了地狱。面对现实种种的荒谬,人类是渺小的,可怜的,无辜的。最多,只能像结尾的男主一样,发泄,喊叫。面对着现实的荒谬,悲伤到笑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