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ult in our stars(星运里的错)是一个新出的癌症爱情剧。(我觉得星运里的错翻得挺失败的,但是我个人反正也想不出更好的翻译)
我不喜欢悲剧,书也好电影也好,一旦知道是悲剧,我就坚决不看。就像我的电脑里有爱情喜剧动画片柯南校园喜剧等等电影文件夹,可就是没有悲剧。愚蠢的喜剧我都能看的津津乐道,我打发时间嘛,不就为了图个开心,看个悲剧给自己找罪受何必呢。我还记得前年看的那个泰坦尼克号,尽管有了心理准备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很悲伤,一晚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本来入睡就有问题,小心脏消受不起死去回来的忧桑。但是悲剧也是要分情况,有一种叫虐心,另一种叫悲伤。虐心就是那种怎么说呢,爱了一大堆最后大家不爱了,或者因为误会而错过的,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就像致青春里面的陈孝正和郑微,阮莞和小白脸。悲伤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是遇到了对的人,有了很愉快的相处,但是最后因为生老病死事故意外不得不分开,阴阳两隔什么的,比如安住啦北鼻主演的第一次和这部The fault in our stars. 这回给我们挑电影的是酷爱one day 和 the notebook的浪漫爱情李女士,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部这种小清新的伤感电影,不出所料李女士看完之后哭泣了,坐在我们后面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整场看下来都在吸鼻子,让人难以辨别是重感冒后期还是沦陷在了绝症剧营造的泡沫般的浮华感。
剧中谢琳伍德利扮演的角色HazelGraceLancaster十三岁诊断出来肺癌,现在十八岁已经是肺癌晚期,有严重的肺积水,常年要背着一个氧气罐子带着软管才能呼吸,在一个癌症康复中心遇到了一个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而锯了一条小腿的少年AgustusWaters,摩擦出了一段火花。为了不要剧透,接下来的故事我就不说了,但是癌症剧,你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虽然这部已经算是有点翻转的了。(顺便说一句男主角真的特别迷人,有着特别的青春活力)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的爱情讲述的诚然感人,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影片对生死的处理。影片里有一句常见的对白,来自女主最喜欢的一本书:That's the thing about pain. It demands to be
felt.你的痛苦就是要被感知,被所有人爱你的人感知。所以女主说话就是大大咧咧,她说我其实并不抑郁,但是我妈总觉得我是抑郁症,因为抑郁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但抑郁不是癌症的并发症,抑郁是将死之人的并发症(Depression is a side effect of dying). 影片中的痛苦都是清楚可见的,女主的绝望,女主病发时狠命的蹂躏肺部,爸爸妈妈痛苦的目送她进急救室,男主的好朋友失去双眼后果断被女友抛弃,愤怒的砸烂了男主所有的奖杯,男主深夜去买烟透析针感染他低哑的嘶吼。他们有时因为病痛互相伤害着,但又因为无限的爱所以互相感知对方的疼痛而彼此包容。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触动是,疾病和死亡都不意味着终结。男主曾经是运动全才,篮球健将,却不得不因病锯掉小腿,装上假肢,与运动无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他好朋友生气的想要砸东西的时候他轻松地说那你砸掉我所有的篮球奖杯把,随便砸。疾病只是意味着和过去挥挥手,虽然说来轻松,可能过去你爱的事情你都再也干不成了,但是疾病他不是死刑,生命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同理,死亡也不是。当女主的妈妈劝女主多吃点晚饭保持健康的时候,女主嘲讽的喊着:保持健康?你让一个肺癌晚期保持健康?意义何在?我马上就要死了,到那时你就再也不是我的妈妈,你也不再拥有你的生活,你只能对着一个充满回忆的房子呆坐一整天怀念我。一般电视剧里遇到这种情节妈妈都会无话可说默默流泪,试图逃避现实,但是这里女主的妈妈毫不退让的说:“不,我们的确知道你的病情,可是在你死之后,我依然是你的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而我的生活在你死之后不仅不会停止,而且会有不同的意义。你爸爸和我都在上一些社会学的课,这样将来我们作为经历过的过来人,可以帮助开导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 你看,一个人的死亡,为他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并不是终结,反而是活着的人的新的开始。
影片中女主也说过,葬礼不是为了那个死去的人,相反是为还活着的人准备的。葬礼给活着的人一个机会,刻骨铭心的记住那个棺材里已经逝去的生命,然后带着天堂的爱重新开始。影片中男主最害怕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然后被世人遗忘,女主说,我爱你,你的家庭也爱你,我们记得你就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只需要被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记得,这就已经足够了。
比起影片的爱情,我觉得影片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探究疾病与死亡的新视角,所以很推荐大家去看看。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亲人的离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生者,我们也要做好我们能做的那一部分。
最后,我之所以讨厌悲剧,是因为我会想,这么悲伤的故事,其实只发生在影视里还好,但要是真的发生了,那可真的太惨了,对这部影片也是一样,我一直希望他不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可是很不幸,从电影院回家后查了一下,这个肺癌晚期的女主是有原型的,女主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直白的少女,被诊断出了甲状腺癌,甚至女主的名字也是根据原型改编的。更不幸的是,这个原型已经在10年去世了。
但不管怎么说,死生病患,我们都要为爱而活,被爱铭记,而死亡只是一个人的终点,在他的身后,有着无数可能,有着新的起点,值得我们将悲伤放在一边,以爱的名义,开始新的生活。
(以下可能含剧透)
1. 原作作者John Green
改编自John Green的2012年同名小说,小说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单上蝉联78周,当年就上了好莱坞剧本blacklist(最有潜质但尚未改编的剧本)。电影里不少台词和场景直接来自小说,作者常驻片场,不时给剧组提建议,还亲自客串了一个角色:女主出发去荷兰前在机场那个尝试用女主吸氧管的小女孩的父亲。
小说灵感来自作者09年在一场哈利波特聚会中认识的一个女孩Esther Earl,她身患甲状腺癌并且拖着一个氧气罐(和片中女主Hazel Grace一样),但十分幽默开朗乐观,她的youtube视频打动和启发了许多患病的孩子,虽然也是16岁就离开了…作者提到自己还是神学生的时候,在儿童医院工作,和患病孩子整天相处,就很想写这个题材,但当时满肚子只有对命运的愤怒......直到遇到了Esther Earl,才真的想去表现他们身上的那种豁达和轻松。所以她是女主角Hazel Grace Lancaster的原型。而且名字中间的“Grace”也来自Esther Grace Earl。
作者现年38岁,因为已为人父,所以对小说中父母的角色感受良多。他觉得好的父母是在孩子成长后逐渐变得透明。
另外,作者John Green还是著名的Youtube网红,和他的兄弟一起制作了Vlog Brothers。也喜欢在Youtube上选角。他认为好莱坞许多青春电影没有把青少年睿智复杂的一面体现出来,只是展现了他们肤浅的社交活动。
原作里,男主搭讪女主的一个原因是女主长的像他的ex,这点在电影里去掉了(这样更好)。
2. 莎士比亚
书名和片名来自莎士比亚《凯撒大帝》第一幕第二景卡西乌斯的台词“亲爱的布鲁塔斯,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而片名反其道行之,意指癌症的错就在命运,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3. 兄妹情侣
为了获得女主角色,Shai(谢琳伍德蕾)给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都发了封热情洋溢的自荐信。
饰演男主的Ansel(安塞尔艾尔高特)之前就是Shai的朋友(在《分歧者》里饰演亲兄妹),他们一起去试镜前,Shai要求Ansel读完原作,Ansel怕Shai责怪自己就真的去读了小说。
4. 分歧者
为了饰演本片,还在主演分歧者系列的Shai剪去长发,并把头发捐给医院用于给孩子制作假发。从分歧者第二部开始,她就变成短发(剧本并不是这样写的)。
本片中扔鸡蛋的场景发生在一条叫做“Eaton”的街道,而这个词是分歧者里女主的恋人老四Tobias Eaton的姓氏(也可能粉丝多心了)。
5. 荷兰
片中关键道具——绿色长凳,男主在阿姆斯特丹坦诚癌症复发像圣诞树并且和女主kiss的绿色长凳在影片播出后不翼而飞,可能是粉丝吧…
还有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女主在片中艰难地爬上它的阁楼。但实际阁楼不对外开放,电影是在影棚里拍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荷兰到了十月常起雾,不适合拍摄。
小说作者John Green说之所以会写到安妮之家,是因为安妮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的女孩(二战中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饰演住在荷兰的小说家的演员Willem Dafoe,名字也是荷兰的。
6. Paper Towns
作者John Green还有一部小说《纸镇》也改编成电影,今年上映。《幸运里的错》男主房间里有一幅车撞奶牛的图,影射了纸镇的剧情。
另外男二号失明小伙(Nat Wolff饰)在《纸镇》电影中出演男主,这是他和导演的第三次合作。
7. An Imperial Affliction
片中关键物件——男女主都爱的小说An Imperial Affliction,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且从片中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可以看出,一行里居然出现了6次to,肯定是假的。
8. 蜘蛛侠
饰演不友善小说家的演员Willem Dafoe,曾经在腐兰兰版的蜘蛛侠里演大反派老绿魔;而女主演Shai本来要在加菲新版中饰演蜘蛛侠新女友Mary-Jane(虽然突然角色被砍)。
9. T恤
片中,女主在男主去世那天穿的T恤,正是他们初次相遇时穿的那件......
10. Okay
片尾让人泪目的台词:“Okay Hazel Grace”“Okay”。其实在小说中并不是这么结尾的。小说说的是“I do.”
11. 音乐创作者
男主演Ansel以“Ansolo”之名原创浩室音乐,而且是DJ。男二号失明小伙(Nat Wolff饰)也创作音乐,片中他被得知病情的女朋友甩掉后,打游戏时唱的歌就是自己写的。
12.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
片中,旅居荷兰的小说家向女主讲了“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Philippa Foot1967年提出来的一个伦理学难题:一个失控的电车驶来,要么一头撞死被缚的5人,要么由你操纵一个拉杆,转换轨道到另一条路,撞死被缚的1人。只有这两种选择的情况下,你会拉拉杆吗?这个难题说明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在片中,是指小说家的小说是以自己患白血病死去的女儿为原型的,粉丝都希望读到后续情节,但如果写下去,会让小说家自己承担更多痛苦,所以写还是不写?类似于一个电车难题(最后还是写给女主了)。
13. 蓝光加长版内容
加长版只在蓝光里有!比原版多出7分钟、6个场景,包括去阿姆斯特丹之前女主妈妈询问二人关系但被女主转移话题、出发前咨询医生、男主在二人定卖秋千标题时表示喜欢女主、机场男主手汗太多抹在女主衣服上等。
14. 导演Josh Boone
本片是导演拍的第二部电影。上一部是自编自导的《Stuck in Love》。
15. Boom Clap!
片中爆红的曲目Boom Clap首发在电影的原声碟中,MV也是在阿姆斯特丹拍的。后来又出现在Charlie XCX自己的专辑《Sucker》里,在日本又拍了一版MV。最早是给Hillary Duff写的,被拒后就给了本片作原声,Duff表示后悔了......
Source
IMDB: The Fault in Our Stars
Goodreads.com: Interview with John Green
Collider.com: Interview with Josh Boone
Hollywood Reporter: Amsterdam Bench Goes
MovieCensorship: Comparison Theatrical Version vs Extended Cut
1. 原作作者John Green
改编自John Green的2012年同名小说,小说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单上蝉联78周,当年就上了好莱坞剧本blacklist(最有潜质但尚未改编的剧本)。电影里不少台词和场景直接来自小说,作者常驻片场,不时给剧组提建议,还亲自客串了一个角色:女主出发去荷兰前在机场那个尝试用女主吸氧管的小女孩的父亲。
小说灵感来自作者09年在一场哈利波特聚会中认识的一个女孩Esther Earl,她身患甲状腺癌并且拖着一个氧气罐(和片中女主Hazel Grace一样),但十分幽默开朗乐观,她的youtube视频打动和启发了许多患病的孩子,虽然也是16岁就离开了…作者提到自己还是神学生的时候,在儿童医院工作,和患病孩子整天相处,就很想写这个题材,但当时满肚子只有对命运的愤怒......直到遇到了Esther Earl,才真的想去表现他们身上的那种豁达和轻松。所以她是女主角Hazel Grace Lancaster的原型。而且名字中间的“Grace”也来自Esther Grace Earl。
作者现年38岁,因为已为人父,所以对小说中父母的角色感受良多。他觉得好的父母是在孩子成长后逐渐变得透明。
另外,作者John Green还是著名的Youtube网红,和他的兄弟一起制作了Vlog Brothers。也喜欢在Youtube上选角。他认为好莱坞许多青春电影没有把青少年睿智复杂的一面体现出来,只是展现了他们肤浅的社交活动。
原作里,男主搭讪女主的一个原因是女主长的像他的ex,这点在电影里去掉了(这样更好)。
2. 莎士比亚
书名和片名来自莎士比亚《凯撒大帝》第一幕第二景卡西乌斯的台词“亲爱的布鲁塔斯,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而片名反其道行之,意指癌症的错就在命运,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3. 兄妹情侣
为了获得女主角色,Shai(谢琳伍德蕾)给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都发了封热情洋溢的自荐信。
饰演男主的Ansel(安塞尔艾尔高特)之前就是Shai的朋友(在《分歧者》里饰演亲兄妹),他们一起去试镜前,Shai要求Ansel读完原作,Ansel怕Shai责怪自己就真的去读了小说。
4. 分歧者
为了饰演本片,还在主演分歧者系列的Shai剪去长发,并把头发捐给医院用于给孩子制作假发。从分歧者第二部开始,她就变成短发(剧本并不是这样写的)。
本片中扔鸡蛋的场景发生在一条叫做“Eaton”的街道,而这个词是分歧者里女主的恋人老四Tobias Eaton的姓氏(也可能粉丝多心了)。
5. 荷兰
片中关键道具——绿色长凳,男主在阿姆斯特丹坦诚癌症复发像圣诞树并且和女主kiss的绿色长凳在影片播出后不翼而飞,可能是粉丝吧…
还有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女主在片中艰难地爬上它的阁楼。但实际阁楼不对外开放,电影是在影棚里拍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荷兰到了十月常起雾,不适合拍摄。
小说作者John Green说之所以会写到安妮之家,是因为安妮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的女孩(二战中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饰演住在荷兰的小说家的演员Willem Dafoe,名字也是荷兰的。
6. Paper Towns
作者John Green还有一部小说《纸镇》也改编成电影,今年上映。《幸运里的错》男主房间里有一幅车撞奶牛的图,影射了纸镇的剧情。
另外男二号失明小伙(Nat Wolff饰)在《纸镇》电影中出演男主,这是他和导演的第三次合作。
7. An Imperial Affliction
片中关键物件——男女主都爱的小说An Imperial Affliction,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且从片中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可以看出,一行里居然出现了6次to,肯定是假的。
8. 蜘蛛侠
饰演不友善小说家的演员Willem Dafoe,曾经在腐兰兰版的蜘蛛侠里演大反派老绿魔;而女主演Shai本来要在加菲新版中饰演蜘蛛侠新女友Mary-Jane(虽然突然角色被砍)。
9. T恤
片中,女主在男主去世那天穿的T恤,正是他们初次相遇时穿的那件......
10. Okay
片尾让人泪目的台词:“Okay Hazel Grace”“Okay”。其实在小说中并不是这么结尾的。小说说的是“I do.”
11. 音乐创作者
男主演Ansel以“Ansolo”之名原创浩室音乐,而且是DJ。男二号失明小伙(Nat Wolff饰)也创作音乐,片中他被得知病情的女朋友甩掉后,打游戏时唱的歌就是自己写的。
12.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
片中,旅居荷兰的小说家向女主讲了“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Philippa Foot1967年提出来的一个伦理学难题:一个失控的电车驶来,要么一头撞死被缚的5人,要么由你操纵一个拉杆,转换轨道到另一条路,撞死被缚的1人。只有这两种选择的情况下,你会拉拉杆吗?这个难题说明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在片中,是指小说家的小说是以自己患白血病死去的女儿为原型的,粉丝都希望读到后续情节,但如果写下去,会让小说家自己承担更多痛苦,所以写还是不写?类似于一个电车难题(最后还是写给女主了)。
13. 蓝光加长版内容
加长版只在蓝光里有!比原版多出7分钟、6个场景,包括去阿姆斯特丹之前女主妈妈询问二人关系但被女主转移话题、出发前咨询医生、男主在二人定卖秋千标题时表示喜欢女主、机场男主手汗太多抹在女主衣服上等。
14. 导演Josh Boone
本片是导演拍的第二部电影。上一部是自编自导的《Stuck in Love》。
15. Boom Clap!
片中爆红的曲目Boom Clap首发在电影的原声碟中,MV也是在阿姆斯特丹拍的。后来又出现在Charlie XCX自己的专辑《Sucker》里,在日本又拍了一版MV。最早是给Hillary Duff写的,被拒后就给了本片作原声,Duff表示后悔了......
Source
IMDB: The Fault in Our Stars
Goodreads.com: Interview with John Green
Collider.com: Interview with Josh Boone
Hollywood Reporter: Amsterdam Bench Goes
MovieCensorship: Comparison Theatrical Version vs Extended Cut
我讨厌情感专栏作家,他们痴迷于给读者解决疑难杂症,仿佛能感知到世间所有痛苦。到最后,他们不得不借助想象,编一些高难问题来自问自答。
当然,感情的困惑,人人都有。可是,一个人的痛苦,其他人可以移位思考,却无法代为承受。
也有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多问题的产生,其实不过是希望痛苦能被感受到,提问者想要的,根本不是阿猫还是阿狗来解答。包括一些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时下从国外接力到国内的冰桶挑战,它们的出发点一样,痛苦要求被感受到,哪怕它们是一种奢望的表现。
《星运里的错》,老掉牙的绝症题材。说它老掉牙,因为观众都知道,不是A死就是B亡,大限摆在那。但,这部电影不只有插曲个不停的小清新,我以为它会放一堆梁静茹《会呼吸的痛》之类的歌;它也不完全依靠演员外形所取胜,譬如加斯·范·桑特拍摄同类题材《悸动的心》,总之,还是拍出了一些新意,秒杀韩国白血病影视剧。
影片塑造了两个不太一样的主人公,他们没有把痛苦绝望或坚强奋发写在脸上,不走极端,也不灌心灵鸡汤。去掉那个氧气瓶,去掉那段机械腿,他们根本就不像奄奄一息的癌症病人。身为非正常人,他们却拥有着比正常人还强大的健全人格,知道关怀朋友,善待身边人。把他们中的一个敲碎,把这段感情砸碎,那么,这就是一个高明的悲剧。
作为小清新风格的片子,《星运里的错》调子明亮鲜艳,台词通透。比如那个双目失明的朋友,他和女朋友说了数以万次的“永远”,一转眼,承诺就踩成了满地碎片。多数人在许下承诺时,并不知道承诺意味着什么。片中配角人物也鲜有悲戚戚的,不说双方家长的通情达理。就说《无比美妙的痛苦》的作者,他先是充当了女主角的精神寄托,紧接着变成了面目可憎的混账人物,也是一处妙笔。
经过海量影视剧的洗礼,许多观众变得讨厌俗套,因为俗套意味着不新鲜,陈腔滥调。可事实上,俗套不可怕,俗套最有效。“孩子,你可以选择放手”,这是我们熟悉的煽情方式,效果也很奏效,真实但略显俗套。
《星运里的错》做的最好地方就是它会让你暂时忘记这是一部绝症题材,开导失恋朋友、坐飞机去旅行,细节真实有趣,没有抽离于现实,更不会让观众也置身于压抑的ICU。别的先不说,能在跨国旅行发现彼此依然搭调投缘的情侣,他们不能在一起,简直没有天理。与此同时,影片也跟观众开了个小玩笑。所有人都注意到,女主人公突然病发,又达成了愿望,好像做好了一切赴死准备。岂不料,剧情突然急转直下,俗套以另外一种面目出现了,但观众早已原谅这一切。
死亡并不是终结,这是《星运里的错》要说的。无论谁先走,主人公都相信,彼此出现在对方的生命里是有意义的。不是说,恋人走了,余者就失去了爱人的资格。同样的,女儿走了,母亲就失去了作为母亲的意义。影片极力想要打破这些陈旧观点,提倡一种坦然、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死亡得让生者更好的前行,每个人存在于世上都是有意义的。
在很多电影里,绝症的出现和意义,那也不过是为了强化爱情消逝的痛苦。《星运里的错》很好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因为爱情的出现,他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因为生命的终结,他们的爱情更加无法被遗忘。
作为一部面向年轻族群的电影,《星运里的错》有许多小花招,比如先前有朋友热议过,如何在电影里表现发手机短信。因为手机不仅是虚拟的社交网络,同时还侵入到现实生活中,它跟电脑一样(片中出现了众多的看片镜头),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高的时间比重。影片就用了有趣的字体形式,还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像阿姆斯特丹的突然成行),这些文字内容不仅减少了冗余的镜头,也令演员的表演更加完整。【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