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间谍之桥》“我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敌人” ---- Powers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马特·查曼 /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主演汤姆·汉克斯 / 马克·里朗斯 / 斯科特· 谢泼德 / 艾米·莱安 / 塞巴斯蒂安·科赫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官方网站: bridgeofspies.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 印度
语言: 英语 / 德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2015-10-16(美国)
片长: 141分钟
又名: 间谍桥(台) / 换谍者(港) / 谍影大桥 / 冷战奇缘 / 圣詹士广场 / St. James Place







昨天去看了 Bridge of Spies,影院里坐的人不多,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完后,全场都在抹眼泪。

电影是根据冷战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真实事件改编。一个美国保险律师James被法院指定为一个被CIA抓获的苏联间谍Rudolf进行辩护。不久,美国一架U-2间谍侦查机在苏联被导弹击落,飞行员Powers 被俘。James受CIA之托,只身一人赴东德以私人名义与苏联和当时的东德政府进行交换间谍俘虏的谈判,并最终达成目的,Rudolf 得以与家人团聚,Powers也回到了美国。影片中再现了60年代初修建柏林墙时的凄惨场景。一堵并不算高的墙,隔绝了家人、朋友,也隔绝了生,隔绝了死。

从表面上看,电影里两个间谍在美国和在苏联坐牢受审的待遇差别明显。在苏联,美国飞行员直接被法庭宣判有罪并判服苦役。可在美国,法庭居然给苏联间谍还找了个辩护律师,因为法律规定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可实际上,法官本意只是走个过场,无论是 CIA,还是美国民众,都万众一心期待着这个苏联间谍尽快被判死刑,这也是为什么找到James这样一个从没接触过间谍案件的律师来为他辩护。因为,在所有人的心里,人权和人道主义其实只是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仅针对美国人而言,对于一个外国人、外国间谍,还需要给他人道主义吗? 规则的制定或许只是一种理想,而规则的执行则是完全为着国家机器而服务。从这一点来看,这两个国家两种体制其实没有谁比谁来的更高尚。

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个认真的律师James竟然不畏威胁不惧公愤,尽职负责的履行自己的辩护义务,最终 Rudolf免除死刑,被判30年监禁。他在法庭上的辩护词挺有意思:撇开间谍这个工作性质,他只是在履行他的工作职责—为苏联政府工作,他被抓后没有出卖背叛、并始终维持自己的尊严,他是一个好士兵。他的罪在于他在为美国的敌人工作。可潜台词是:冷战中的这两个大国谁又比谁更能代表正义?

好莱坞的电影从来都不吝啬于刻画某一个敌人的伟大,这部片也不例外。Rudolf 的镇定睿智在他与James的对话所给出的三次同样的回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You don't seem alarmed.
Would it help?

Aren't you worried?
Would it help?

Don't you ever worry?
Would it help?

影片借主角James的视角,故意地无视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在他的眼里,只有每一个独立的个人,包括美国人,也包括敌人,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死在柏林墙下的东德人。正如他在剧中的台词—“Every person matters”。



电影讲述的是美苏冷战时期,苏联间谍阿贝尔被美国政府逮捕,此时,驾驶美国U2侦察机的飞行员鲍尔被捕。为阿贝尔辩护的美国律师诺万受到重重阻力,最终在诺万代表美国和苏联进行谈判后,双方达成协议,交换人质。
身处敌营却沉着冷静的苏联间谍阿贝尔,为异国间谍全力辩护的美国律师诺万,这是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美国对于人权的保护享誉世界,律师事务所要求诺万为苏联间谍阿贝尔辩护时,他有矛盾和犹豫,但是接受案子之后的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职业律师。家庭,国人和媒体的反对,并没有让他质疑自己的决定,在和阿贝尔几次交流后,他理解了阿贝尔对家乡的思念,承诺让阿贝尔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飞行员被捕后,他又提出双方交换人质,已达到最小损失,并在交涉后救出了一名学生。阿贝尔是苏联间谍,但影片并没有塑造一个邪恶、冷血的形象。他身上有一种特殊气质,沉稳执着,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总说:“whathelp”,不是他无所畏惧,只是他比一般的人多了份沉稳的心。而影片只是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对峙的一个小的点,历史无疑是沉重的,但正因为我们背负历史,人类才能前进。
人权,职业道德,人格。这是我在这个影片中看到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权的问题,是国家层面的,而职业道德和人格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分不开的。有多少人能像主人公一样做到职业道德高于一切呢?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反对,他没有退缩,媒体和社会的压力没有让他选择放弃,他忠于自己的职业,而在双方交涉过程中,诺万的高尚人格再次体现,每一个生命都是等价的,是同等重要的。他身上有非常多的闪光点。因此,他是真正的“standingman”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人生方向中,能够坚持自己,能够从小事去做,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史蒂芬史匹伯一直是我欣赏喜爱尊敬的大导演

他在影坛极是具影响力且备受尊崇的导演

这位大导深具丰厚人文素养

和他从小就热爱历史有很大关联

他拍摄了许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

《战马》《辛德勒名单》《抢救雷恩大兵》《林肯》

每一部电影都如史诗般伟大深刻!每一部都是经典!

《间谍桥》也是一部历史电影,时间背景为上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

  故事是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

在冷战初期,

一名在美国被FBI所抓住的苏联间谍阿贝尔在美国受审
(马克劳伦斯 演技精湛 危难中冷静勇敢的气场 眼睛会说故事)

美国政府认为阿贝尔是苏联间谍,

但仍给他有一个公正的审判,

以减少被苏联用作宣传的机会。

美国律师詹姆斯唐纳文担任阿贝尔的辩护律师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演技神级,太有魅力的男人!偶像啊!)

双方也在这段时间互相认识并欣赏对方

唐纳文认真工作,优秀认真敬业的好男人

但是包括法官、原告人律师、事务所的同事、还有他的家人,

都不期待他为阿贝尔作强而有力的辩护

他努力地为阿贝尔争取无罪释放,

为敌人辩护也使整个美国的民众都感到震惊和愤怒,

唐纳文因此收到很多充满着仇恨的邮件,他的性命亦受到威胁,

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争取

最后唐纳文成功说服法官,只判出他30年监禁,而非死刑

尔后美军的U2侦察机在高空被苏联击毁

空军包尔斯也因此被苏联所囚禁

这时詹姆斯律师受命前往东德进行谈判

希望接此安排双方交换人质

  

《间谍桥》把一件非常复杂的谍战事件叙述的很好

用电影谈生命的核心价值一直是史蒂芬史匹伯的强项

矛盾、敌对、冲击、困难、紧张、选择......剧情背景设计张力十足

勇气、正义、智慧、英雄、慈悲、困境克服.....这些元素都展现很好

  《间谍桥》是一部非常稳健、没有破绽、令人动容的电影

虽然未有战争枪林弹雨的紧张画面出现

但是看到法庭上攻防的唇枪舌战很精彩

美国及苏联间谍对谍的对立氛围

中情局、东德政府各自立场角力

让人质交换过程充满紧张氛围

还是让人看得全身神经紧绷

强推!值得你好好品评的影片!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一个纪录片,叫做《大间谍阿贝尔》,里面几个事实如下:
1、美u2侦察机飞行员再被捕后向苏联坦白了一切,回国后受尽抨击与质疑
2、美国一开始不想用阿贝尔换鲍尔斯,因为鲍尔斯不过是退役飞行员,在苏联表现极差,而阿贝尔是大间谍,重要性远大于鲍尔斯。
3、是赫鲁晓夫第一时间提出了交换间谍,美国迫于舆论压力才换
4、电影中,律师担心阿贝尔回国后被枪毙。阿贝尔对那个律师说,看我回国收到怎么样的待遇,要看我走过去之后他们是拥抱我,还是你直接让我走进汽车后座。电影中,阿贝尔被命令直接走进后座,暗示阿贝尔回国后不妙。但是事实上,阿贝尔回国后一下飞机就收到苏联官员的热烈欢迎,欢迎排场很大,有历史镜头记录。阿贝尔又获得了列宁勋章,并在克格勃情报学院一直担任培训官员,为苏联培训了大量情报人员。1971年,阿贝尔病逝,死后国家为其树立塑像,享受和佐尔格一样的待遇。

看了上诉情况,发现美国人歪曲历史拍电影的功夫真是不比国内某些人差,

但是,电影毕竟就是电影, 艺术的东西,不必那么认真,我是拿历史比较电影,见笑了







故事性上稍差,主要是悬念早早破宫。从中情局秘密招募飞行员,侦察机准备起航那条线索一起头,基本就已猜到后面必然会有“交换事件”发生。虽然或基于史实,或丰富叙事,又有身陷东德的美国大学生的小插曲接入,却不足以挽回主线泄题所造成的跌势。

但影片整体上的优劣不是本文重点。重点是个人从片中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叙事手法:以道具、场景、台词等叙事元素的隔段复用或前后衔接制造暗黑效果。

这是科恩的印记!

例如,一枚硬币。在苏联间谍这里,只被用作情报传递;美国黑鸟中队那边,教官战前特别演示,用作避免被俘的氯化物自杀。同款物件,隔空对照,后者更显残酷。再比如,法庭宣判。美国法官判处苏联间谍三十年监禁时,旁听席瞬间炸窝,被告律师差点被围攻;之后,苏联法庭宣判被俘的美国间谍侦察机飞行员只十年监禁,而且头三年才在监狱服刑,旁听席旋即集体起立鼓掌……原本一致通过+起立鼓掌,在寻常的好莱坞涉苏情景中,肯定是贬义居多,代表着体制僵化。但出现在本片中,与之前男主律师在美国法庭内外的遭遇形成呼应,却产生了意外的暗黑效果:到底谁更非理性(非理性碰巧也是伍迪艾伦新片主题)?……

但注意,此类暗黑术须隔段复用。因为无论是硬币还是判刑,由于其始终处于画面叙事焦点的特征,只能是间隔几段之后再次出现。否则,必然会使观众迅速强烈感受到你的对比——接近于爱森斯坦将镇压与屠宰并列,暗黑就变成了可能引起巨大争议的明贬。

相反,当承载黑点的叙事元素本身不那么醒目夺焦,不易吸引到观众注意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大胆地采用“前后衔接”的方式。比如,汉克斯探监,与苏联间谍分坐长桌两端,桌上匣子里播放是肖斯塔科维奇。两人品味相近,惺惺相惜,最后一句台词由间谍给出,“你也要当心啊!”随即画面一转,进入下个场景。卧室里的电视正播放着美国警匪剧,汉克斯的女儿,绕着发卷,捧着零食,倒在沙发上边吃边看……一般观众只会被随后发生的枪击事件所分心(与“你要当心”形成了叙事的声画钩子),却可能忽视了潜境中的文化暗黑:关在号子的苏联人仍然在画画、听交响乐,舒舒服服倒卧家中的美国人(至少是美国的年轻一代),却只会看电视吃零食。

再比如影片结尾,汉克斯与获救的美国大兵并排坐在飞机上。打开苏联间谍留给他的画像,瞬间动容,感慨万千。此时,旁边的美国兵一肚子委屈,“我什么都没给他们!”(I gave them nothing.)……明面上,这句台词当然是说没有出卖国家机密给苏联人,却遭遇中情局的冷眼轻慢,很是冤屈。进而证明,美苏两国在对待获释特工问题上,并无二致。可与那幅画像并列之后,依然是在潜境暗黑:你肚子里没货,哥几个凑在一起只会打牌消遣,自然什么也给不了人家!

当然,不管是明贬(爱国狂热的警察放任枪击威胁,实用主义至上的中情局不救大学生),还是上面说道的各种暗黑,美国终归要比苏联好得多。这条好莱坞大片政治正确的底线不能破。所以,最终仍需将苏东的诸多负面一一展示,而且必须是以画面叙事焦点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初入柏林被混混围住丢掉大衣;因东德律师使坏超速被抓,蹲了一夜班房;以及最震撼的,火车上亲眼目睹翻墙者遭开枪射杀!

可值得玩味的是,无论后面这诸多“矫正”手段如何直观强烈,其带给观众的感受与这个拯救故事本身一样,终归是陈旧的、俗套的、见怪不怪的——你不知道苏东铁幕什么样吗?你没在四十年前的《柏林谍影》中见过翻越柏林墙吗?相反,影片真正的“新意”却是来自那些刻意低调编排的硬币、画像、音乐、电视、法庭宣判……

对!科恩风格的暗黑元素竟然出现在斯皮尔伯格式的拯救主旋律大片中!尽管这种混搭并不足以在艺术上造就经典(故事陈旧、主线泄题),但“斯皮转黑&科恩入主”本身或许才是推出此片的重点。它代表着一种焦虑情绪的加剧——焦虑情绪始终存在,冷眼审视美国劣根的科恩等人也始终于作者小众层面上持续表达着这种情绪。而现在看来,好莱坞似乎认为有必要将其上升到斯皮尔伯格的主流层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