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关信辉 / 张佩琼
主演: 刘德华 / 卢冠廷 / 雷颂德 / 鄂靖文 / 吴岱融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20-11-13(中国大陆) / 2020-11-26(中国香港)
片长: 97分钟
又名: Find Your Voice
IMDb链接: tt13322146
用歌声、用欢笑,来博知音的赞赏…
伴着《热血合唱团》片尾仓促流出的字幕表,《谁能明白我》的经典旋律随刘德华的沧桑唱腔得以卖力重现。
36年前,林子祥在与洪金宝合演的《猫头鹰与小飞象》中创作并献唱了这首深藏悲怆意味的理想赞歌。那部表面癫狂的港片黄金时代动作喜剧,讲述的却是两个有着不堪过往的“罪人”在金盆洗手后被迫教导不良少年的深刻故事。
从主题曲到人物关系设定,《热血合唱团》都可看作是对《猫头鹰与小飞象》的直白致敬(或新时代翻拍)。
而这一次,片内片外均春风化雨、奔忙不息的刘德华,却显然没能被观众和这个时代所明白。
刘德华与小飞象:尽皆过火,不见癫狂
热闹,失控,繁杂。
对于一部港产电影而言,收获如上切合其“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传统的评价并不出人意外。但在观罢普通话配音版《热血合唱团》后,这样的想法还是令笔者说不出话。
顶着“港版《放牛班的春天》”名头,将一切教育问题都归于“有教无类”口号及“音乐选择了你”鸡汤的《热血合唱团》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在影片前三分之二的冗长篇幅中,一群“筐底橙”问题青少年被莫名其妙打包融合为一支校际参赛合唱团,在由刘德华饰演的国际知名合唱团指挥家严梓朗“空降”指导下解决了一系列人生难题。
至于他们为什么而“战”?问,就是“有教无类”。
即便对比渗透帮派元素的《猫头鹰与小飞象》,《热血合唱团》中被救赎群像之“类”都相当惊人:
一再盗窃的小男孩,逢失恋便自残的恋爱脑女孩,将劝阻其追车的恩师一拳打翻在地的“暴戾”少年,和他背后家暴成性、酗酒成瘾的废柴父亲……
与上述法制版奇情问题配套的“教育”方案,却只有“被音乐选择”的孩子们彼此的拥抱及自我的谅解;为之辅助的,也无非是严老师无谓的笑容鸡汤及“考到70分才能归队”之类的俗套桥段。
而在影片最后,此前师德与温暖的绝对化身严梓朗惊人地摊牌了自己跨国酒驾逃逸犯的身份——表演与叙事上的双重铺垫缺失,更令全片本就脆弱的“有教”陷入更为混沌的“无类”困境。
比起“原版”《猫头鹰与小飞象》,“罪人教师”身份的揭晓被《热血合唱团》当成了一则叙事反转“惊雷”。
不过,当这张王牌揭晓后,观众并没有跟随编导的思维与华仔一并得到自我解脱,反而纷纷疑惑:这原来是出反酒驾公益片?!
就像结尾那场煽哭很多人的机场指挥戏一样,对着手机直播屏幕空洒感动与生命的刘德华,与周围围观的群众间能够达成的,唯有难以互通却相对垂怜的寂寞。
狮子山下的刘德华们:欢笑唏嘘,皆是鼓励
对于港乐迷而言,汇集“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与作曲名家卢冠廷、雷颂德的《热血合唱团》,其音乐性的匮乏是令人发指的。
正片之中用到的五支歌曲,除担负台词表意的原创说唱《筐底橙》外,都堪称“偷懒”的流俗选择——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谁能明白我》和《When You Believe》《You Raise Me Up》两首英文金曲还贴合着影片的理想、感恩主题,那么作为香港精神主题曲的《狮子山下》能与之关联的,恐怕只有香江的哺育之情。
但换重思维反观作为香港本土电影的《热血合唱团》,你就会发现《狮子山下》唱予的对象不是片中合唱比赛的评审,也不是合唱团中的每一位少年,而是面对港片现今的破败,依旧选择逆流推进、令其延续生命的刘德华和他的老伙计们。
写出《一生所爱》的卢冠廷,在片中以老校长的身份为这份特殊的教育默默掌舵;现已罕有音乐作品问世的“金曲制造机”雷颂德,变身与刘德华相对照的“敌团”魔鬼教练;曾经风靡亚洲的银幕情人谢君豪、李丽珍等纷纷不顾容颜祛魅、“憔悴”上阵出演家长;而一代型男关礼杰更以一抹绝望的泪,令暴虐父亲形象有了可被原谅的人味儿。
在各种渠道流出的剧组消息中,各路名家“戏骨”几乎都是一听到影片的题材及导演关信辉、监制刘德华的名字便欣然前来助阵,丝毫不计片酬多寡与角色大小。
至于逢监制必出精品的华仔,想必在挑选剧本及实际拍摄之时,并不会对影片最终的呈现结果完全没有概念。
但面对难得的真·港片及其背后的现实意义,“无畏更无惧”的刘德华们选择了比片中孩子们更为坚定的相信,将“罪”都留给自己,而伴着孩子们的歌声,让爱与希望有了即便不令人信服也能顽强延续的生机。
在上一部同样展现教育主题的导演作品《可爱的你》中,导演关信辉凭借对真实原型事件的准确把握曾收获不俗口碑。蛰伏五年方推出并不精致的《热血合唱团》,除对半架空命题的迷失之外,恐怕这位在曾经快节奏的香港影坛摸爬滚打近30年的导演,也更多体验着创作环境转变带来的现实无奈。
好在狮子山下,总是欢笑多于唏嘘。
前几天《热血合唱团》上映,本打算迟几天再看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结果没等看就下线了,真的有那么差吗?我对华仔的认真精神一直很敬佩,所以更是充满疑惑和期待。
昨天晚上,无意中看到《热血合唱团》可以用VIP看,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含着泪看完,满满的正能量,我给它点亮了五颗星。
电影很像是《放牛班的春天》的香港版,一群不被人看好的学生,被校长召集在一起组成了热血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严梓郎来指教他们,把他们从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团结、自信、充满希望的团队,最后用自己的心声和歌声感动和征服了全场,他们果真赢了!
整个电影就像香港的一个缩影,到处都是香港元素,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以丛山翠绿为背景下的香港街景,底层小市民的艰辛、杂乱的贫民区、狮子山下的歌曲……华仔这些年来一直在支持香港本土电影的发展,或许这就是一个香港艺人最温暖赤诚的情怀。
电影中除了华仔没有什么大牌和流量明星,只有一些看似熟悉却又早就被人遗忘的老面孔做陪衬的绿叶,连学生们的颜值也都一般,反而更像那些不受喜欢的学生,但就是这样的“问题孩子”,在一起历经九个月的蜕变,终于变成一只只蝴蝶,轻舞飞扬。
华仔饰演的严梓郎,与“有教无类”的学生们相互鼓励和配合,终于找回了自信的自己,也让孩子们重拾了希望,连偷东西的小龙都知道补过,成绩从未及格的信希竟然三科都考过了70分,一直闭口不言的自闭症女孩天天盯着一个红水杯,最后竟也开口说出自己想当歌星的梦想并在比赛现场放下了水杯和伙伴们一起手拉手唱歌……
有教无类的口号已经提了好多年,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做下去,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有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都是有不同的特点的,有时随其自然会找到希望的起点。
影片的结尾太感人了,孩子们在没有指挥的舞台上演出,小龙代表大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孩子们认真的演唱让自己的光彩鲜亮地绽放出来,博文哭泣着录视频给严老师看现场演出,严梓郎在机场对着手机忘我地指挥,小龙用口琴吹响了主旋律,信希和几个男生唱的Rap让合唱多了少年的风采,而博文最后在父亲的理解下重新走上舞台和朋友们一起演唱……
台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的家人、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或许周围的光芒太亮,有时会不被关注,但给他们信心和关爱,他们一定也会熊熊燃烧,光芒万丈!
6/10 在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上这部电影都是乏善可陈的,摄影和剪辑也是在水平线之下。整体观感如是,剧情俗套、对白说教、人物干瘪、节奏乱飞。幸好我识听些粤语,不然字幕乱打都不会发现,可想而知国语版的体验该有多差了。虽历经种种不堪,却还是在最终收官的高潮段落看出了些许心潮澎湃与心酸感动。片中两首歌,不管是「狮子山下」还是「You raise me up」,励志意味都异常浓厚,而音乐的力量总是非凡,将人从理性拉回感性,于是乎我再次为香港电影的情怀加起了分。
固然另一份感触与情怀来自于演员、来自于一张张老去的面孔,卢冠廷、雷颂德(音乐人)、李丽珍、谢君豪、吴岱融、孙佳君、关礼杰、尹扬明,熟悉港影港剧的朋友对于这些人自然不会陌生,看到他们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之中,心底的那份涟漪终究在记忆的时空里微微泛起。
说到本片监制兼主演的那个“永远的华仔”,首先我是他的粉丝来的,你说他还有没有票房号召力呢?显然好像是乏力了,应该说如今的电影市场没有哪个单一个体是有绝对票房号召力的,但看看这部《热血合唱团》区区几百万的初始票房还是难免教人唏嘘。这十几年刘德华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我基本都去影院看了,从初中看到现在,犹记得《投名状》里的二虎、《门徒》里的阿昆、《桃姐》里的罗杰、《解救吾先生》里的吾先生、《追龙》里的雷洛,这些角色都让我钟意与怀念。今时今日的华仔似乎还是那个“不老偶像”,只是在电影这件事上再老牌的偶像如若没有质量的保证与底气也是无法力挽狂澜的(口碑、票房),我想这是现实也是好事。只是刘德华继续拍下去,我便继续看下去。
而香港电影已然英雄迟暮,那份情怀的加持它还能延绵几多日呢?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是于我而言这份情怀与热爱它始终不会熄灭。
最后我用最真挚的情感套改下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吧,“不是我选择了香港电影,是香港电影选择了我。”
先要说好这个电影,稀碎,作为香港电影来说,实在是使人唏嘘。但是我又不争气地流下了我廉价的泪水,宛如看了一个巨大的过气HK黄金时代演员拼盘演唱会,用我的钞票为我不值钱的情怀买单。
荧幕上老去精瘦的刘德华依旧在做着活力四射又夸张的动作,但是掩盖不住自己衰老的关节已经不灵活了,哪怕他那么努力保持了如此好的身材和状态。吴岱融在我脑子里还是天若有情和郑伊健要死要活的样子,结果转眼满头白发。谢君豪南海十三郎的样子早已不在,瘦到脱相。卢冠廷更是老得胡子都白了,关礼杰家暴已然痴肥的李丽珍(我永远的心头好白月光李丽珍)……每一个都在告诉你,时代变了,他们老了,变了,虽然你还愿意为他们买单,虽然他们依旧全情投入依稀旧日身影,但他们已经不能变出黄金时代的影片了。
对比原版《放牛班的春天》,这版本土化得非常成功,因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成功,而分外失败。我找遍整个北京没有粤语版,就离谱,然后看到片尾显示这是上海官方基金项目电影,默默明了。电影里只要你稍微会点粤语就能处处看出违和感,甚至可以对着口型把词配出来。里面手机聊天截图还是粤语对白,变成气泡对话框连北京话都出来了????这就是不用心啊,或者说是一种投诚吧,就希望获得大陆票房。那你怎么不把狮子山下、谁能明白我、筐底橙全都改成普通话啊,何必呢。
这个电影里香港那种被规训太久的乏味,得益于冲鼻子的精英味,他们拥有合唱团和搞合唱比赛合情合理。结果呢,所有的矛盾都被柔光处理,自闭症随随便便就能开口、自残的姑娘一下子好了、劏房家暴好像是一个镜头晃过去,只要色调明亮一点就能解决。精英们早早把孩子送去英国等着上剑桥牛津……李丽珍那个酷似方力申的崽可能演技好一点,显得他人物完整一点。这些尖锐的矛盾比一点就到家的困境还好解决,很难说是不是一种审查下的不努力。
年轻人对着唱狮子山下的合唱团扔易拉罐,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富有隐喻(拍得倒是相当不怎么样)。当年狮子山下听着罗文歌声白手起家的香江人已经成为了过去,年轻一代哪里都一样,在卷不完的内卷里沉浸在小世界。正如这个年轻一代的电影,所有人努力,老人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大家一起自我感动,整出一个稀碎又他妈的感人的作品。
情感确实很厉害,刘德华最后在机场候机室指挥的片段可以说演得非常好,他演绎生涯中罕见的演技高光时刻,甚至第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前面的铺垫到这个感情爆发是一点也不顺,所以获得我廉价的泪水不能说明任何事,只能说确实有高光时刻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人生中极重要的一部电影。我至今会唱其中的每一首歌,马修离去时候,漫天的纸飞机和死亡诗社最后那些站在桌子上的朗诵惠特曼的学生一样,照亮过我的青年时代。我们的电影里,坏孩子不如何坏,好人自然也不如何好。我为刘德华的努力动容,但那些绵软无力又混乱的故事线实在是不痛不痒。一个合唱电影,最好听的部分是林子祥版本的谁能明白我,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片尾我要再次哭号,珍妹啊!!!你怎么就这样了呢!!!!!!虽然你还是我的白月光,但是珍妹啊!!!容颜不似彩楼前了……
剧情方面 1.著名指挥严梓朗回国接手热血合唱团的真实目的居然是撞死了人逃逸,在临近比赛的关键时刻又跑去自首,这波操作够骚。 2.严梓朗的对手合唱团对剧情推动丝毫不起作用,可有可无,编剧想渲染又不动笔,轻轻点了一下又退回。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3.B计划讲着讲着就消失了,有头没尾。同样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4.人物动机没有逻辑。前一秒还在渲染曾小龙勤俭持家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形象,他接下来的剧情就去偷东西?第二次偷还被抓了?后来怎样也没有交待。再次怀疑剪辑甩锅。 5.想要突出的人物太多,主次不明。编剧和剪辑建议互相对照对照。 6.鄂靖文饰演的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整部影片看完只记得她鹤立鸡群在一众说粤语的角色中操着一口京片子(只针对角色不针对演员)。 7.最后比赛是唯一的亮点,但你欺负我没待过合唱团?没有指挥就算了,唱着唱着来一段rap是什么意思?还在这种国际化比赛的舞台上,评委和观众还热泪盈眶。我:???编剧想突出他们的转变也不至于这样吧?这就好比在红毯上穿背心裤衩,突兀难受。 8.机场指挥。严梓朗最后在机场候机室,对着一部手机手舞足蹈,后面围上来一群不明就里的人看着他。配上煽情的音乐,各种摇镜头、特写,他潸然泪下。对不起这很煽情吗?我只看到了刻意和不走心。
技术方面 1.前面屡次提到的剪辑。又快又乱又生硬,好好地硬是把一部文艺片压缩成了逐页播放的PPT,还不时存在串页的现象。 2.导演功力可以用差劲来形容,场面调度不及格。举个例子,蒙眼抓人那一段,剪辑不连贯,镜头切换前后角色的行动轨迹不一致,而且剧情设定是角色边动边唱,但演员根本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是穿帮,歌曲节奏对不上,只能后期配音。我觉得这不是演员的问题。 3.配乐从头到尾填充得满满当当,且切换生硬,丝毫不考虑观众情绪转变。 4.电影语言匮乏。我没有看到技巧性的蒙太奇,什么隐喻蒙太奇,平行蒙太奇,都没有。导演和剪辑也互相对照对照。 5.灯光不自然。开头严梓朗在舞台上的时候脸光和背景光很突兀,后面的剧情也有这种情况,甚至一些很基本的光源都出现得莫名其妙。有理由怀疑绿幕抠像。
写在最后:虽如此说,不代表这部电影一无是处,至少立意是好的,能看出刘德华先生在很努力地塑(饰)造(演)角(自)色(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广了合唱文化,强调了它的教育意义和普世价值,单凭这一点,就没理由全盘否定影片。尽管作为某大学合唱团的一员,我深爱着合唱团,谁跟合唱过不去,我会第一个跟他急。对比一下隔壁的《放牛班的春天》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