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在杭州,有个女孩子摊开书的扉页,要张嘉佳写下这句话。她的身体带着在户外排队积攒的寒气,脸却是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着一星亮汪汪的光。
不散呀。
时光的风吹得这么狂乱,要怎么做,我们才不会在人海里走散呢?
从来没想过,会陪着一本书去全世界流浪。
从初冬下着雨的南京,穿过雾霾蒙蒙的杭州,灯火通明的上海,一路往前,挤在成都寒凉的街头吃夜宵,在重庆滚烫的火锅前把酒满上,在北京西单的地下车库里吹着过堂风,错过广州深圳的人山人海,爬上新街口的十三层楼梯,然后在无锡的夜色里,笑着一路小跑。
穿梭过十座城市,写过七万多个名字。
在每一家书店里,他毫无倦意,抬头对着面前的人微笑,对每一个人说谢谢你。
在辗转奔波的路上,他靠在高铁的车窗边,眼镜还没有摘,就睡着了。胡茬隐约冒出一星半点。
七万多个名字,路过了谁,又记住了谁?
那些脸色红扑扑的女孩子,那些牵着手站了一路的恋人,那些分享耳机相依而立的陌生人,每一张面孔上,都写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她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来,来赴一场柔软的约会。或许真正面对面路过彼此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依然认真地、不舍地、脸红地、纯净地,望着面前的那个人,那张脸,那双手,那些字。
有时候会有一次握手,有时候是一个拥抱,有时候把脸贴在他的发梢,在手机的屏幕上留下一个发烫的微笑。
有个女孩,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在队伍里显得很冷静,仔细看,眼眶和鼻翼都是淡淡的红。轮到她的时候,她说,嘉佳,我失恋了,就在半小时之前。说话的时候,那些潮湿的红都在涌动,却没有滚落下来。张嘉佳停下写字的手,认认真真地看着她。没关系,会好起来的。真的会?真的会。
要写摆渡人的女孩,是个看起来脸色微微发白的姑娘,假装不在乎地笑得大大咧咧,说对啊对啊,我就是。快上岸!他也笑着这么说,在她的书上轻轻画下一颗心。她低头一笑,虽然外面下着细雨,书上却写着阳光万里。
如果早点儿看到那个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一定不会让她排那么久的队。但她说,没关系,她想和宝宝一起见证这段故事。当那个孩子长大到可以读懂他的文字,看着签在书上的那一行字,会不会会心一笑?
男生来的时候,总是会抱着一摞书。这一本给她,那一本给她,最重要的一本,请多写一句,就一句。“送你书的那个人,他一直喜欢着你。”男生的书包很大,书很重,手掌发凉,笑容却青涩可爱。要成功啊!张嘉佳说。男生笑着,点头走了。
当然也有很多温暖的碎片。南京的第一场,倾盆大雨,先锋书店绽放的伞花,组团来刷张嘉佳的闺蜜团,从甘肃一大早赶火车来无锡等完全程就为了签最后一本的小傻姑娘,为在海外念书的女儿签书的阿姨,下了飞机就过来踩着高跟鞋排队的空姐团……面孔太多,时间太短,我们从彼此的世界走来,匆匆交会,留下些许祝福,然后各奔前程。
陪粉丝们排队聊天,也总会有人问我,张嘉佳现实中是什么样子?
这么一想,的确很难下定论。
有时候他很心细,会小心收好每一个人送给他的小礼物,有时候他又很粗线条,去了个饭局,回来丢了刮胡刀,丢了充电器,连隐形眼镜都找不到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文中会有那么多粗口?他说其实也不算是粗口吧,生活里谁不是这样,对不熟悉的女孩子会称呼美女,对熟人张口就喊贱人。所以喜欢他的人也喜欢用妈蛋直抒胸臆,用呆逼问候平安。冬天的北京大风呼啸,他回酒店的路上摔了一跤,发微博后粉丝们争相嘲讽,欢呼雀跃,比过年还热闹。
一场签售,快的要签四个多小时,久的要签八九个小时。在旁边敲梅茜爪印章的我,坚持从头到尾盖完第一场,半边胳膊就已经废了,后面的场次不得不轮番换人来做完全场。可张嘉佳没法换人,他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一直签,一直问候,满足读者的所有要求。成都那场签到晚上八点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很疼,但人还有那么多,他顾不上滴眼药水。没关系,他说,一会儿就签完了。然后他一直签到九点多。手腕下垂,倒在沙发上,闭着眼睛,缓了好一会儿,然后抬头笑,说其实签到中间真的好想哭啊!
每次出差,从此都记得带上缓解关节疼痛的膏药。
最后一场签售是在无锡。很意外,没有下雨。
签完最后一本书。吃完庆功饭。呃。又去吃了夜宵。
在无锡不知道哪里的街头的小店里,张嘉佳一边夹起生蹦乱跳的虾子,一边说,其实这里,就是那两年我来过的小店。
是集齐了三百多张车票的那两年么?
是啊。
所以绕了一个圈,来到当时的原点。
错过的已经错过,未来的还在来。
天会亮起来。真好。
]
去印刷厂看封面印刷的那天,是我二十六岁的生日的前一天。
十八九岁的时候,每次过生日都过得各种张扬。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和完全不需要睡眠的精神。然后经历大笑和眼泪,经历恩师和人渣,经历放肆和收敛,一步一步,就走到了今天。似乎不再需要什么庆祝,也不再需要什么惊喜。我站在印刷厂的宽阔的机床旁,看着暖黄色的封面一张一张流淌出来。
那雨后的街头,黄昏的灯光就这样毫无防备地打在心上。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直到最后确认书名之前,我其实都对这句话没有太大的感觉。
拿到样书之后的某一天,坐在加班后空荡荡的地铁车厢里,翻着书页。
看着那些早就已经熟悉的故事,忽然有些暖暖的。
张嘉佳的文字,其实很难下定义。
就好像你买了票,去看一场你早已熟悉的电影,原本以为熟悉到没有惊喜。却发现从头到尾,你依然深陷在他的故事里。笑点里夹杂着泪点,泪点里夹杂着说不出的感觉。你本指望用来打发一些独处的时光,散场之后,一个人回家,却还默默回想了很久。
经典的那些故事就不说了。像是茅十八时过境迁的沉默表白,或是幺鸡藏起一只杯子的淡淡暗恋,抑或暴走萝莉遭遇出轨的隐忍和伤痛,还有文静秀气的小玉的爆发和放手……有时候,看他们的故事,总觉得像是看着曾经某个时刻的自己。每个人走的路或许不同,但曾经的奋不顾身,又如此的相似。
每段感情或许都是一场拉锯战。有人心安理得,被爱得有恃无恐,有人倾其所有,却只能面对无动于衷。越是想要守护对方,却越是走不到那个人的心里。从执著到放手,从温暖到怀念,有过那么多不甘心,本以为会一直不放手,却又在最后无言地接受了。
原本想停留在你的世界和你一起前行,最后却只是路过而已。
因为,“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但,如果只是一味抒情,那就不是张嘉佳。
他不愿意连篇累牍地煽情催泪,更愿意在把你惹哭的时候伸过来一根棒棒糖。
他喜欢讲故事。也擅长讲故事。比起眼花缭乱的摆谱,他更愿意简简单单地去讲一个故事。让人笑着想读下去,笑着想拍桌子,然后笑着若有所思的故事。
小人物的故事,往往更打动人心。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这是一本你一定愿意看下去的书。
如果你想要标榜自己的高大上品味,你可以左转诺贝尔文学奖精选。
至少,对我来说,在二十六岁开始的新的一天里,在寥寥无人的地铁车厢上,从张嘉佳的世界路过,很踏实,很温暖。
我在微博上看过一篇张公子的名为《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的睡前故事,感觉他煲鸡汤的手艺确实比一般人强。如今心灵鸡汤饱受诟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一点是作者在煲汤的时候还总想把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给读者带来醍醐灌顶的阅读感受。原本只是想暖胃的读者不得不在喝汤的同时冒着流鼻血的风险滋阴壮阳。张公子的心灵鸡汤,走的则是用料简单,味淡肉鲜的传统路子,在如此多大补鸡汤的映衬下反而多了几分返璞归真的美。
如果把文学作品比作美食,有果腹主菜就一定有开胃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属于后者。它的作者把其定位为“睡前故事”实在是颇为贴切,每天读上一篇然后安然入睡,用别人的世界点缀自己的梦的方式恰到好处——如今集结成册批量出现在读者眼下反而有种过于甜腻的感觉。失掉了我当初读那篇文章时的心理体验。
这种失落主要表现在作者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个性相同,境遇相似的都市人。凡写故事的人都知道,文字间一定要至少有一个闪光点,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样情节无新意,文笔无诗意的笔触唯一能调和的就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个性,温吞显然不如豪放来的戏剧性。于是乎这些张公子的朋友都变成了一群用生命在疯狂地年轻人,一代作男作女诞生。据说书中故事很多将被改编成电影,确实,在电影里这种人物性格充满了戏剧性,但放在故事中又配合张嘉佳旁观者的平静叙述,想要形成反差,却显得更加突兀。
以喝酒为例,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光是喝酒、醉醺醺、酒后吐真言的桥段就至少出现在十多篇文章中,让人不禁怀疑张公子最强大的究竟是文笔还是他和朋友们迷一样的肝功能。另一方面抽烟的情节却着实不多,这是大体是因为喝酒比抽烟更能表现出一个男人的落寞和英雄无奈的困窘。在张嘉佳的笔下,这些粗犷的对人生都毫不在意的鲁智深都变成了为深情纠结的贾宝玉,无论有多豪爽他们在爱情路总是其难以名状的忧伤。这种文字,读一篇倍感唏嘘,读两篇男默女泪,读十篇之后……张公子你到底都和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啊?
除了喝酒之外,《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关键词还包括早熟的爱情、有情人扛着不成眷属和阴阳相隔,当然后面的关键词导致了之前喝酒和怅然若失的纠结。把这些事情放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爱情的本质吗?不,是一个不会作就不会死的最佳范本。
我们在别人的疯狂中找寻自己的影子,却发现自己的爱情除了张公子最后赘述的鸡汤文字全面的输给了这些作男作女们,我们看得越多,发觉自己的差别就越大,不明白究竟是我们不懂爱情,还是爱情不懂我们。
如果把文学作品比作美食,有果腹主菜就一定有开胃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属于后者。它的作者把其定位为“睡前故事”实在是颇为贴切,每天读上一篇然后安然入睡,用别人的世界点缀自己的梦的方式恰到好处——如今集结成册批量出现在读者眼下反而有种过于甜腻的感觉。失掉了我当初读那篇文章时的心理体验。
这种失落主要表现在作者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个性相同,境遇相似的都市人。凡写故事的人都知道,文字间一定要至少有一个闪光点,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样情节无新意,文笔无诗意的笔触唯一能调和的就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个性,温吞显然不如豪放来的戏剧性。于是乎这些张公子的朋友都变成了一群用生命在疯狂地年轻人,一代作男作女诞生。据说书中故事很多将被改编成电影,确实,在电影里这种人物性格充满了戏剧性,但放在故事中又配合张嘉佳旁观者的平静叙述,想要形成反差,却显得更加突兀。
以喝酒为例,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光是喝酒、醉醺醺、酒后吐真言的桥段就至少出现在十多篇文章中,让人不禁怀疑张公子最强大的究竟是文笔还是他和朋友们迷一样的肝功能。另一方面抽烟的情节却着实不多,这是大体是因为喝酒比抽烟更能表现出一个男人的落寞和英雄无奈的困窘。在张嘉佳的笔下,这些粗犷的对人生都毫不在意的鲁智深都变成了为深情纠结的贾宝玉,无论有多豪爽他们在爱情路总是其难以名状的忧伤。这种文字,读一篇倍感唏嘘,读两篇男默女泪,读十篇之后……张公子你到底都和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啊?
除了喝酒之外,《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关键词还包括早熟的爱情、有情人扛着不成眷属和阴阳相隔,当然后面的关键词导致了之前喝酒和怅然若失的纠结。把这些事情放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爱情的本质吗?不,是一个不会作就不会死的最佳范本。
我们在别人的疯狂中找寻自己的影子,却发现自己的爱情除了张公子最后赘述的鸡汤文字全面的输给了这些作男作女们,我们看得越多,发觉自己的差别就越大,不明白究竟是我们不懂爱情,还是爱情不懂我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