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孙时 / 张小鲨
主演: 黄晋祺 / 付小仙 / 胡洪宇 / 鲍柏宇 / 杜茗洋
类型: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12-16(中国大陆) / 2019-07-23(FIRST青年影展)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少年旧事 / 三级情书 / The Longest Summer
IMDb链接: tt13582754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或许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这段开场白过于经典,当《夏日往事》的长镜头在光影中徐徐展开时,我脑子里忽然划过了这段念白。是的,青春与夏日有着太多相似的意向:炎热、炽烈、阳光充足,漫长无边……
《夏日往事》就是在一抹亮色中启幕的:14岁的小镇少年邵杰躲在家里看小电影,抽出一卷卫生纸正准备和剧中人物分享彼此快乐时,突然被窗外的死党苦瓜发现。恼羞成怒的邵杰冲出屋外。两个少年,豁然闯进夏日的阳光里,扑通,扑通跳入湖中。火烫的小电影,明晃晃的太阳光和清凉的湖水,这一组注满“冰火两重”感官体验的镜头,以一卷仓惶扯拽的卫生纸为隐喻,拉开小镇少年生理发育与情感成长的青春画卷。
《夏日往事》是孙时导演从美国雪城大学取得电影艺术硕士学位后指导的第一部青春片。大概因为导演正直青春,电影鲜亮明艳的色彩和嫩生生能掐出水儿来的人物质地,始终给人一种葱翠逼人的感觉。说实话,很久没看过这么脆嫩鲜活的片子了。以下,聊一聊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几个地方:
1它拍出了青春明媚的性感,而非妖媚的放荡;
从韩国的《色即是空》到山姆大叔的《美国派》系列,近些年,展现青春发育的电影花样翻翻,层出不穷。这其中有一大部分片子,走了直露放浪的路子,有的满场撩骚,毫无叙事,有的堆砌“生理体验”,缺乏“情感交融”,电影一启幕,便如脱缰的野马在直男、直女的感官世界里长驱直入,一骑绝尘。
孙时导演很好地把控了电影尺度。他的镜头语言真诚、率意、温和,又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自然、节制。邵杰在初见英子时怯生生又贼兮兮的眼神;苦瓜反复撩拨邵杰的热辣对白;二人在发现偷来的小电影碟片被混混王龙捷足先登后,要找他干架时飙升的荷尔蒙;在镜头里反复晃动着的少年白花花和矿工黑黢黢的肉体;以及小镇茏葱的田野和粼粼湖光,这些元素已然共同织就了一副性感而鲜活的青春图景。
挑开紫色珠帘,女一号英子登场了。然而导演并没让她用一个妩媚的笑容颠倒众生。否则,那就是莫妮卡·贝鲁奇走在西西里小镇上的套路了。英子漂亮,但她并不妖艳----白皙的皮肤、简短的马尾辫和靛蓝色的连衣裙,让她的美贴近凡尘。英子性感,但她并不靠丰满的胸脯、修长的大腿豪夺眼球,反而她优渥的家境,爽朗而略带叛逆的性格,让她在小镇之中出挑、性感,一下就成为邵杰和苦瓜“心头好”。
导演的镜头内敛、克制。他不用肉体、器官的特写来刺激荷尔蒙,不用夸张、俗鄙的发情式表演来煽动欲望。借用十四岁少年的自然视角表达机体内跳窜不安的“力比多”,既保持了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又让全片显得浪漫、真实,他拍出了青春明媚的性感,而非妖媚的放荡。这个荷尔蒙蠢蠢欲动的金色夏日,像极了刚出炉的蛋挞,黄得流油,热得冒泡。
2 它用多线叙事舒展少年心事:疏朗而纠结;美好亦阵痛;
苦瓜刚强而时常鲁莽,邵杰温和却偶尔优柔,电影成功塑造了两位性格迥异却相交甚厚的少年形象。在讲故事时,孙时导演以邵杰邀请英子一起看小电影为明线,以苦瓜和父亲被迫离开小镇为暗线:明线交代发育,暗线催生成长,明线渲染美好,暗线制造阵痛,明暗交织,悲欣交集,在双线游走的叙事中,导演始终用细微的情节变换紧握观众的情绪,不急不徐地展现故事张力和青春意象。
街机、棒棒冰、自行车、鱼棚、租碟店、大众浴室等等怀旧元素,做实了影片的年代质感(邵杰带着苦瓜穿过田野时,小镇广播里响起了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主题曲《Ole Ole WE ARE THE CHAMP》一下就把人拉回那个纯真年代);夏日、阳光、长夜和弥天大雨也劈头盖脸的袭来,疏朗的少年,纠结的心事,让我们拥抱发育的美好,也不可豁免的接纳成长的阵痛。青春究竟是什么?看到电影中纵情奔跑的邵杰与苦瓜,我忽然觉得,青春就像一对在风暴中的不停摇摆的雨刮器,不知疲倦,左右冲刷,然后,人们终于慢慢看清了这个世界。
3它拍出了小镇众生在碰撞交锋中的温情隽永;
青春片不唯青春,这是本片的可贵之处。《夏日往事》的基调,总令我想起《喜剧之王》里那些街坊小人物的温情与烟火气。比如:呆萌的小混混也会重视邻里感情;本地黑道大哥会掏出二十块钱周济来莽撞小弟;风情的站街女被尹天仇执着的敬业精神集体感动……
在《夏日往事》中,影片也有意营造出了这样一种众生相:跛子为保护小镇少年,刻意不卖给他们三级光盘;邵杰和苦瓜去租碟店偷光盘,却意外救下了因失恋而喝得烂醉的跛子;邵杰爸陪苦瓜爸打牌,却一次次地任他拖欠赌账;好心地邻居奶奶为苦瓜端来一碗早饭;甚至做了矿工的混混王龙,在看到邵杰和苦瓜时,眼里都漾出充满愧意的目光……形象丰富,性格迥异的小人物,活灵活现,呈现出一派“向心而生”的默契。当然,这并不是说影片里是一水心地善良的劳动人民,而是导演着意让故事里一闪而过的小人物,立足角色命运,在碰撞交锋中,做出温情隽永的行动取向,也让整部影片的质地更加朴实、温暖。
4它把青春里的白日梦拍出了黑色幽默;
王小波说:“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在美国,以黑色幽默来表现“成长之惑”,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文艺手法。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美国犹太黑色幽默成长小说有伯特·布莱克曼的《多少钱》和《奥蒙戈夏令营之战》、L.S. 西蒙克斯的《举哀七日》、布鲁斯·J. 弗里德曼的《妈妈的吻》等等。
《夏日往事》无疑是个关于青春的黑色幽默。吊姑娘这事,很像吊汤,吊得太高容易溅出来。荷尔蒙上脑得邵杰,自以为约姑娘来家里看场三级片就能完成从男孩向男人的大飞跃。天真啊——这个难度系数,好比被人亲了一口,就要担心接下来怀孕了怎么办似的,只是青春期的天才们才会发的白日梦!
好在导演更聪明,既不帮他了结心愿,也不让他美梦扑街——历尽艰难的邵杰竟鬼使神差地和英子看了一晚上岩井俊二导演的《情书》。
“我也没想到这么好看……”影片的最后,邵杰懵懂地为这段真实而荒诞的青春作结。
那天晚上,英子坐在邵杰的自行车后座上,苦瓜和爸爸坐在卡车的拖斗上,在黑夜的迷雾中相遇又错过,终于消失在彼此命运的岔路中。青春就像一卷卫生纸,开始总觉得它长得无边无际,却好像在一夜之间就被我们用完了。
我想,青春的魅力在于它本来就不靠谱。而成长,逐渐教会了我们把生命里的白日梦活成“黑色幽默”。你们都懂的,人间并不十分美好,但是真他妈的有意思。
国内出了一批各种电影节的套餐 从黑处有什么、少女哪吒、狗十三、八月、西小河的夏天、到少女佳禾、千篇一律的霸凌、凶杀、犯罪,感觉就像你知道电影节要什么你就做什么,反正是那个“清新”的范儿,伤痛的孩童。但这个片我看得特别舒畅,可能叙述本身也不是电影节要的,商业向也差一些,但是真的非常真挚,小小的友谊,大篇幅下的搞笑寻碟之路,却意想不到迎来的是一夜之间的长大,绍杰现实生活的第一记迎头重拳是这么真实如我的回忆,我们的生活真相就是这样的 ,关乎青春其实很简单朴实,而无论任何年代差别,成长都是惊人的相似的,如同春上村树说的一样:“青春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这里强调的不是青春,而是“淡”,我想这个片子就是抓住了这个精髓,不要去强迫在一个片子里什么都有,什么时代性解剖得不够,什么大环境的伤痛被隐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小小的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人是你眼中的一切,他或她大过环境,大过时代,永远的驻留在了那片圣洁的青春圣地里,在那个最漫长的夏日里——the longest summer.
1 邵杰与苦瓜的友谊为明线,这个就像枝干,但让影片枝繁叶茂的是多重情感暗线:这里有邵杰对英子从单纯想泡到“感觉她人挺好的”情感转变,有苦瓜与父亲的父子情深,更有DVD店老板的情事,以及奶奶们对孩子们的疼爱,这些情感点到为止,不煽不腻,平平淡淡却又细腻。
2 对于四个家庭的描写(三个主人公加王龙)又勾勒出90年代末这个小镇的社会面貌,人情世故。在这个镇上,邵杰家是落魄的工人积极,苦瓜家是相对富裕个体户,王龙家经营了一些商业,英子家最有权势。如果四个少年彼此的瓜葛是因为一盘DVD看似机缘巧合,但到了四个家庭的层面,背后则是他们所处于各自地位而产生的某种必然。
3 不要光看游戏机,DVD,干脆面(如果这些都是青春的符号),还要记得看到澡堂,渔网,煤矿,这里有矿上欠下的债,也有稻田旁新建的楼,一心想闯荡的少年离开这里如愿以偿,为害乡里的少年下矿上班。即便影片所处的年代是98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但对于一个安徽小镇来说实在影响有限,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马上就要拉开大幕,游戏厅DVD店终究被网吧所取代,我们的少年们无论是说干就干的苦瓜还是关键时刻就怂的邵杰终究伴随时代而“成为男人”。
4 电影最后的高潮戏很有力量,剪接也干净利落。但我个人最喜欢停车遇到烧麦秆一段,我不知道大夏天的在公路上烧麦秆到底是不是某种暗喻,但这段总让我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影片这里还有个彩蛋:1小时13分的时候,随着汽车的开走,天空中出现了两个UFO,但又快速消失在浓雾当中。邵杰与苦瓜的灵魂不会因为这个时代与小镇而有所禁锢吧。。。。当然,也许只是镜头记录下的车灯倒影。
5 我像邵杰那么大的时候,看了玉蒲团也看了情书,玉蒲团好看,但情书更适合我。
6 情节不复杂,但没拖沓,戏剧上的冲突也都有了,镜头朴质,音乐清新,个别群演水平低,但主演都不错,虽然没什么尺度让人失望,但整体没有硬伤。低成本当然商业价值也并不高,但诚意满满啊。
【写在前面】
去年夏天,我在First 产业场上看到一部名叫《三级情书》的电影。
讲两个初三男孩如何费劲心思的借碟邀女孩看片的故事,两个15岁的正处于变声期的男孩子演的好极了,那个被男孩们喜欢的小镇姑娘则像极了年轻时的周迅。这部当时尚未做完后期的电影毛片,也在放映后得到满场掌声,真的是一致好评。
电影的导演名叫孙时,制片人补菀诗玛,他们是一对夫妻,年轻、真挚、有才华。
我就想,这么通俗、有趣、不装逼,不变态,不搞特立独行,老老实实讲好一个小故事的电影,我得参与啊!
结果我就成了这片子的总制片人,陪着片子做完后期,熬过疫情,迎来面对观众的这一天。
就是今天,12月16号,下午四点,请去爱奇艺点播吧。正式片名叫《夏日往事》。
尽管临定档前,我老公还说,明明是部夏天的电影,你们咋就定到了冬天?并且表示气氛不对,反季产品大多是折扣货。我安慰他,没事,大家在最冷的时候看一部炙热的电影,电影里有最真的友谊,最好的哥们,最想追的女孩,最初的家乡。这跟季节无关,我们以情动人。
说到为什么选择网络发行,不走大银幕?实情是,我们上不起大银幕。片子很小,成本小、演员小、体量小。我之前经历过大银幕的“洗礼”,知道这样的小片硬上院线的后果。所以我和导演商量之后决定,我们选择与片子最匹配的发行方式。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感谢爱奇艺,感谢互联网,《夏日往事》今天能以这种方式与大家见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无论如何,电影的最终宿命是被看到。我和所有主创,感谢每一位付费观看的观众。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喜欢《夏日往事》。
我们下一部作品,再见!
藤井树,2020年12月16日,上海
《夏日往事》
导演: 孙时
主演:付小仙 / 黄晋祺 / 胡洪宇 / 王晓庆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线日期: 2020-12-16(爱奇艺)
片长: 96分钟
电影《夏日往事》原名《三级情书》,是孙时导演的处女作。影片根据张小鲨小说《肉蒲团之2000》改编,填补了国产青春性懵懂电影的空白。
《夏日往事》讲述了2000年在安徽小镇上发生的一段故事。在讲述青春爱情的同时,这部影片也有着许多80、90后的共同记忆。展现了在社会的巨变下,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纯真感情与巨大伤痛。
01
丰富的影片细节
《夏日往事》的镜头之间有非常丰富的细节。
作为时代的亲历者,20年前的流行元素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
影片中的时代元素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个个彩蛋,导演也十分贴心,彩蛋并没有提高观影门槛,这些一闪而过的细节也让观众的观影乐趣大大提升。
以电影第一场为例,邵杰小心翼翼地摸出藏好的碟片准备“欣赏”,他床边的墙上贴满了海报和贴纸:古惑仔、小虎队、王祖贤、还珠格格、七龙珠、四驱兄弟等等。
这些经典形象不仅仅交代了影片的时代,更将观众带入其中,寻找自己青春的回忆。
音像店也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场景,VCD机的普及让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当时流行的电影,租碟、买碟回家看也成为流行的象征。
80后90后的童年一定还有印象吧,在家用小电视看盗版碟的时光总是简单而美好。
此外,街机游戏厅中的经典游戏三国志十分怀旧,当年这些小游戏承包了男生放学后的娱乐活动。
小卖部的碎碎冰、小浣熊干脆面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吃干脆面之前先看里面是什么卡也是必备流程。
02
细腻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一些文艺片中的角色扁平化、脸谱化。《夏日往事》中的角色接地气且饱满细腻。
两个00后小演员几乎完美地还原了20年前小镇少年的形象,他们调皮捣蛋却又心地善良,去跛子家偷碟发现他喝醉了,还合力将他抬回床上盖好被子。
两人之间的友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有起有落,最后苦瓜写给邵杰的那封信既是给兄弟的情义之书,也像是告别青春的一封情书,最美好的回忆,都留给了那个夏日。
小镇姑娘孙英子家境殷实、天真活泼。看似没有烦恼的她其实在家也要面对后妈的非难,这也是她欣然同意到邵杰家看电影的原因之一。
片中的配角也同样可圈可点。
跛子人如其名,因为童年时的意外伤了腿。
虽然自己看着音像店还会写书法,在镇上也算知识青年,却因为身体的残疾找不到对象。他平静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颗渴望爱情的心。
镇上的小混混王龙经常敲诈低年级的学生,家里开着彩票店看似衣食无忧。
闹上门去的邵杰苦瓜两人与王龙对打,被王龙他爸发现。
王龙被打时两人才发现其实他也还像个孩子,片尾苦瓜骑车偶遇王龙下煤矿的场面让人心情十分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黑帮三哥的手下虽然是个混混,但对孩子也有自己温柔的一面。
初次登场时阻拦苦瓜回家,原本以为是个狠毒之人,后来才知道是为了保护孩子。
苦瓜打坏汽车后视镜后他又一次包庇了孩子,避免他们受到伤害,让人感受到人的善良。
渔村与煤矿,很好地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小镇生活。 苦瓜跟着父亲离开小镇就像一把剪刀剪开了夏日美好的外衣,露出了成长的苦涩与时代的阵痛。
最后给大家送上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追光少年》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知道大家这两天很想看邱礼涛导演或者郭敬明导演的采访。
但请理解,因为电影里外里的问题,这个时间段,他们都很难说话。
尤其是,说点真话。
但这不妨碍我们去寻找有趣的导演采访。
新导演孙时,处女作《夏日往事》,原名很诱人,叫《三级情书》,改编自张小鲨导演十几年前的短篇小说《肉蒲团之2000》。电影曾在去年FIRST青年影展产业论坛上引发不小的呼声。
名字香艳,海报也勾人,但故事,讲的却是清纯的80后一代的终极伤感。
现在片子有在爱奇艺线上播出,大家可以去观摩,还挺有意思的,看完你会发现,这里面的社会性悲伤,可能还会持续在90后或00后的身上。
孙时导演也很能聊,从他对“电影科学主义创作观”,到他拍摄《夏日往事》的来龙去脉,一直谈到传媒业家庭出身的他,为什么放弃新闻理想,转投了导演这一行。
在美国求学时,有过和已故大师阿巴斯的亲密接触,被大师当众训斥过后,他才慢慢意识到,电影本体理念到底是什么?
孙时要做新片了,翻过青春期伤感的缅怀,他要开启自己的暗黑内核时代。
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导演,我们现在就可以给他做个复盘。
采访全文7000字,建议配合电影一起咀嚼,会蛮香,会不丢失营养。
01.改编之初:苦大仇深拍得太多,想拍一个美好的
张小鲨和我是很熟的朋友,他在《肉蒲团之2000》的前言引子就说了,本来想把这事拍成短片,但是没拍,可是他就杠在这记忆里了,他就把它写出来了。
我当时看完以后还挺喜欢的。我一直以来拍的都是苦大仇深的,在美国的作业短片也是非法移民题材,就想是不是应该拍一个美好的东西,算是对自己的童年时光有个缅怀。
我就跟张小鲨说,你把《肉蒲团之2000》给我拍吧。他说版权卖出去了,很多人都想拍,你得等。
转眼到了2018年一二月份,要过新年了,我无意间又读了一遍,还是挺喜欢。就再问了他一次,说正好到期,我要拍,白送。
我说行啊,你自己说的,我可真拍了。
他说你真拍。
他口头一同意,我就开始整了。
我这个人对电影的态度,一向是遵从电影的科学和原则,我最反感的,就是没有主线剧情的那种电影,什么生活流。
不是说我不喜欢大师电影,《扒手》(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电影)里也有商业。这个商业,是更亲近观众,让观众能坐下来看。
特别是对中国观众,咱们刚从文化沙漠走出来,真的就不愿意看很精英的片子。
其实它主线单拿出来,稍微短了一点,得给它抻长。我就按课堂上学的,还有电影市场上教的,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了而已,没什么别的。
其实小说最打动我的有两个点:一是大热天下午,两男孩打篮球,一头汗,也不觉得累;还有就是最后男孩和女孩一起看碟,放的是《玉女心经》,播的却是《情书》。
前头怎么铺都可以套路,但最后绝对能一棒子把所有观众都拍趴下,都拍懵。
02.作者性与社会性:淮南有能源城市衰落的感觉,一到这,我就走不了了
剧本我写得很快,第一稿不到一个月就出来了,找了很多圈内好朋友看了一下,给了我一些乌七八糟的意见,我也基本没有采纳。
当时大家都觉得,故事很像他们自己各自的老家,但是又感觉不太一样。
拍这种片,我秉承最高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加社会性。不带社会性的,又恰恰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片子,那可能不是我想做的方向。
我的拍摄地选在安徽淮南,片子里那两个小孩骑车,旁边那就是淮水的支流。
它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中国以横断山和淮水为界,淮南实际上算是最中原的地方,是历朝历代之重地,三国时代袁术称帝的寿春,就在这个淮南旁边。
建国初期,淮南是中国四大煤田之一,二战的时候,日本兵顺着山东一路打过来,首要目标就是占领淮南,然后采煤。他们一直采到最终投降,年终投降之前还在疯狂开采。
原来依靠煤矿,人人富得流油,城中心的那些老街区,都是民国或民国后的房子,建得非常漂亮。两边栽的全是梧桐树,当年蒋介石为宋美龄栽的嘛。全部一水一样的,老城特别有味道。
然而,这地方突然就没落了,国家不让采煤了,怕采多了,像山西、陕西一样,地下塌陷。
而且国家对这些传统能源都是限制的,可以从国外用,但不让自己采。
所以那地儿的经济瞬间就下降了。原来跑船的也非常多,沿着那条河可以一直到上海,当时还有什么非法采砂船,特别热闹。也是随着采矿的消失没落了。
淮南GDP,全省倒数,年年倒数。
一瞬间,全没了。
当时我还挑了好几个拍摄地,首先想从北京下手,拍小时候去淘碟的故事。但我跟小鲨讨论了一下,既然故事给了我,我也有表达,我想说的是我们小镇的生活,他不希望我把它改动太多。这很打动我,我说对,小镇是关键。
然后我们又去了另外一个好朋友那,他在上海嘉兴,韩寒的《乘风破浪》就在那里拍的,去那的旧址看了,景非常漂亮,唯一的感觉,太富了,房子修得太好,就连不住的村子都是雕梁画栋,不太符合我们这个伤感情绪。
最后一个地儿,就是我老家淮南。本来还准备去山西的一个朋友那看看,甚至第五站打算跑东北。
到了老家一看,走不了了。
糊的墙,很没有美感,楼就像棚户区一样,但它所有的外墙都是用很细的河沙做的,乍看上去很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又属于这种能源城市衰落的感觉,最让我“欣喜”的是,这里也没有什么知识产业。
后来我们拍老城区的时候,正好赶上评中国文明城市,老城改造。
我们第二天拍街道,但他们说,上午就要把这街全拆了,这都属于违章建筑,他们要把它打回解放初期,矮楼全打掉。但我们拍的就是这个矮楼后面带高楼,高楼前头有矮楼的这个状态。
怎么办?
就只能挨个谈,跟街道谈,街道同意了,施工队又不干了,再跟施工队谈,谈完了挖掘机师傅又不行……
反正沟通很困难,但最后还是拍了,就跟他们打好招呼,你们拆那边,先拆着,我们赶紧拍这边。
没拍的,您们先手下留情。
03.激情少年:直到《CMBYN》的情爱戏让我胃不适,我才确定我真的是直男
聊聊三个年轻演员。
小鲨写的英子,是一个很文静的角色,长发飘飘,学习成绩好,推个自行车,说话细声细气,喜欢穿白裙。但跟我印象中,我喜欢的女孩完全不符,我喜欢那种有点灵气的,活泼的。
最早刚写本子的时候,朋友就给我们推荐很多姑娘,其中就有你说很像周迅的付小仙。但当时我可能还想,这是写初高中的孩子,还是找一个高中孩子来演比较好。
可试镜时高中孩子来了,问题也来了——现在的高中生,长得都太高了!
我们当年那个儿,很难窜到1.75米以上,来面试的男孩70%以上都1.8米,姑娘个儿也高。
最后就是付小仙,另外还有一个女孩,演过韩寒的《乘风破浪》,就从这两个女孩里选。从各方面考虑,还是选择了付小仙。
为什么我觉得付小仙可以?
当时付小仙进组第一件事,就是给了我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她对角色所有的不理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做了自己的人物小传,但是她没有完全把这个东西夯实,而是继续跟导演交流,她给我的问题里印象最深的是,英子到底对邵杰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到底对他是朋友,还是怎么样?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我的回答非常的导演——我说:所有的都有。
再说那两个小男孩,我特意让他们提前八九天进组,我一演话剧的好哥们做他们的表演指导,也没抠表演,就每天带他们打篮球,这两个小孩一直在走艺术这条路,都不会打篮球。
然后给他们恶补我们以前看的漫画、动画片,他们这代小孩,何止没看过《灌篮高手》,连《数码宝贝》都没看过,他们就是从《喜羊羊》末期,看到《熊出没》,跟咱们小时候比惨很多。
再之后,开始排练,两个小孩的戏基本从头到尾走完,按照分镜、站位都给规定排完了。
他俩冲劲也挺足,就是表演的整体感觉上两个人会稍微有点不一样,所以在拍的时候,如果要调戏,就是调两人的感情,把他们尽量聚合在一起就行,演邵杰的黄晋祺,他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本源的东西,演苦瓜的胡洪宇,他从小就演戏,所以有些经验技巧。
现场拍的时候,就让两男孩怎么gay怎么演,后来挺多人说这样处理挺好,你拍所谓的友情,这种情谊本来就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离所谓的这种基情其实也就差一脚。
从我自己的感情出发,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这个感觉,我是异性恋,我喜欢女孩,但我会不会有跟男孩在一起的可能性?
直到我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前奏贼甜美,突然两人开始搞了,我才感到自己的胃的生理不适,我通过我自己身体的反应告诉我自己,我确实是直男。
其实在性方面,这两个孩子已经很懂了,不用我再引导什么。
我跟他们聊《玉女心经》最后舒淇李丽珍大战的时候,他俩眼神就瞬间亮一下,胡洪宇小一点,当时15,黄晋祺大一点,17,很多时候不用说这么透,反正尽量让两个孩子回到我们那个年代。
可能更多的还是表演技巧这一类,比如黄晋祺他就哭不出来,按照我们国家惯常的表演方法,你应该代入此情此景,想一下自己痛苦的经历,体验派嘛,但是他不行。
那用的什么办法呢?
听上去文绉绉的,就是方法派,把肌肉提到那个状态,最简单的就是让他们激动,兴奋的时候,演出来的基本上都对。
于是我就让黄晋祺疯跑,再把他带到麦田边上,对着麦田“嗷嗷”吼,使劲叫。
他不好意思,那我先叫,叫完了,带着他叫,叫了几下眼泪就哗哗了,根本收不住。
04.怀旧与遗憾:想拍鱼塘,找村支书都没用;想找以前的零食,闲鱼上都没得卖
《情书》那个年代,全世界文艺表达都在输出普通人的感情故事,抛开了以前的宏大叙事,更倾向于个人。
但《夏日往事》当时拍摄的参考片更多是岩井俊二之前的一个片子。
《烟花》。
我开始的那几个分镜就是照着它来的,除了切了个电视屏幕,其它的都跟它一样,算是一个致敬。
我们整个剧组差不多100人,最缺的就是美术,最大的遗憾是我之前看好的一个特别漂亮的鱼塘拍不了,搞定不了。
它是一个老塘,四五个鱼塘组合在一起,旁边还有一大片地没开拓,大草地,很漂亮,有一栋房子单独在那个草地上,特别符合我的构想。
当时我们乔妆打扮,先去刺探,说我们是来钓鱼的,第二天说我们要来买鱼,第三天我们又说来写生……美术在那想得也很多,树上做点文章,做个秋千什么的,在旁边盖一栋小房子。
最后那个地儿谈不下来,死活不干,给钱也不行。
就特别怪,他说他养的都是高级鱼,你们来拍摄,还得往塘里跳,跳进去鱼就死了,算谁的。
我们当时被逼到说我给您安监控摄像头,您要是发现哪天鱼死了,看回放,看是不是我们造成的。最后都联系到当地村长了,村支书都联系上了,就不行。
其实苦瓜的房子离城市特别近,但是那个落差特别明显,一路走到他们家房子,瞬间就感觉特别空,煤矿没落后父母没了工作,就败了。
邵杰房间里的2000年那会的小零食很难找,有些淘宝上也没有,后来我们去闲鱼淘,大大泡泡糖那个盒,空的,闲鱼卖25一个,问题是我们买了那个盒,大大卷又找不着,反正没少花冤枉钱。
然后就是碟片,电影里所有在外面摆出来的,都是我自己个人原来看碟的时候收的,我从北京开着车,把我所有的家藏都带过去了。
有很多穿帮的电影海报,你一看就知道不是2000年的,我当时大概给美术说了色系,你别给我摆得太醒目了,太夸张,观众一眼就看到了,那就不行了。
唯一两个片子,是我自己喜欢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风柜来的人》,你得给我摆上来。
这个过程我很快乐,我就喜欢看好多影评人,像你一样,看这个不对,那个穿帮,瞬间我们能回到进入电影的世界里。
拍完了,美术问我这些碟要不要扔了,我说你可别扔,我在那边弄了一个小仓库,都在里边保存着。
05.一场结局:我整个未成年时光都是在不断地别离,就因为大家都想往好的地方走
电影拍完了后,又去问小鲨,我说你现实生活中苦瓜现在在哪儿?
他说没联系,但是他知道这个人,这个人现在就在开卡车。
我说你为啥不联系他?
他觉得,他跟这个人的感情,过去可能很浓,现在已经没那么深了,很难再跨出联系的那一步。
这么一想,我也是这样。
我在那个年龄,经历最多的就是离别。我初中时的好朋友,目前还有联系的,就一个。我小学的时候好朋友,有吗?一个都没有。
后来细想,这是怎么造成的?
就因为大家都想往好的地方走。
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北京人,我是上完幼儿园,小学才到的北京。
那时候南方有几波经商浪潮,从广州进衣服,就像《本命年》里卖内裤、卖丝袜,那是第一波。第二波去深圳,倒腾什么灯泡、电子元件。然后是广州的物流产业,这是第三波。第四波,就是去北京、上海。我爸妈就是赶着那个时代浪潮,来北京是做报纸。
后来,我觉得整个未成年时光都是在不断地别离,连上课都是,班里那时候实行素质教育,一直换班,两个星期考一次,考完试以后就按考试排名换班。
你怎么可能认识一个年级的人?
大家都变得很冷漠,不再联系。
真的还挺孤独的,我以前就很喜欢看电影,但身边没几个喜欢看电影的。
《夏日往事》之后,对我个人创作来说,我是要翻篇了,我下一步要写的已经是更加本我的东西了,回归我自己的稍微黑暗一点的内核本质。
虽然是这样说,但我拍什么片子都是掏心窝子,《夏日往事》90%的内容,确实是我的亲身经历。
06.迷影者疑:老师课堂上羞辱坠楼而亡的小偷,我后悔学了新闻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那时候我妈拉着我在北京地铁口,有一个卖碟的帅小伙,戴着墨镜,周围放着一塑料袋,或者一纸箱子,你到里头找,包装都不一样。
我妈花了大价钱,买了最贵的铁盒版的《阿甘正传》,那是三碟还是四碟装的,片长版本的最长的一个。
我回家翻来覆去地看,真好看。
《阿甘正传》再往前的电影启蒙,还真的就是像《机械战警》这样的片子,看港片都是在我初中往后,高中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已经有正版的DVD。最喜欢周润发,把他所有的片全买了。
当时没想着去搞电影,家里人又是做传媒的,更希望我接着走新闻这条路。
后来我逢人便说,我不学新闻的原因。
我考上的是暨南大学,新闻系全国排行前三。当时刚上大一,身边同学济济一堂。
当时上摄影课,找了一个外头很知名的新闻摄影师,来给我们放他拍的照片,他给我们放的是一个小偷被人发现了,逃跑的时候吊在吊杆上,结果掉下来摔死了。
他想给我们讲的意思是,在所有摄影师都不知道小偷会不会掉下来,等不了,放下相机的时候,只有他,从头到尾举着相机,举了几个小时,最后完整地记录了那个小偷从空中掉下来,摔到地面死亡的那个瞬间。
让我最震撼的是,他放完以后,他又按那个键盘上的键回放,小偷又从地上飞到栏杆上,他就这样反复,说你看他又摔死了,你看他又飞上去了。
全班同学都在那儿哄笑,他也在那儿笑,在那一刹那,我的灵魂受到暴击!
我发现我学新闻是错的!
我当时原本的梦想是能做一个像唐师曾那样的战地记者,像罗伯特·卡帕一样的人。
但大部分的新闻都改变不了现实,我想要更有力量的手段,去击到人心。
大二的时候,学校开了艺术学院,当时张铁林是院长,其中就有导演课,最后两年我就没上我的专业课,能修的都修,修不了我就去那儿蹭,在那儿还交了好几个朋友,现在还玩的挺好,虽然他们也都没有做电影。
2009年我就去电影学院进修,上完进修又去美国雪城大学读电影研究生。
我那美国校友里,最强的电影人就是艾伦·索金,我毕业后的那一年他去学校做了演讲,可惜了,我没赶上。
你在网上能查到那个演讲视频,你猜他前头人生展望完了,紧接着说了啥?
千万不要碰海洛因!他因为海洛因基本上毁掉整个人生,以为海洛因能提供灵感,后来发现不是它给人提供灵感,而是不吸,就完全写不了东西,他当场表态,“现在我终于戒断了它”。
艾伦·索金当时已经是好莱坞编剧一哥了,他能这么说,还挺牛逼。
我另外一个校友就是拜登。
终于当上总统了。
07.大师之爱:阿巴斯呵斥我的电影理念,我却发现他偷瞄美国大妞
当时我们学校开了一个东海岸阿巴斯训练班,那是在他去世前,东海岸开的最后一个班。
那时候就是每个学校选几个学生,像我们学校本来就是小班制,所以基本上研究生都去了。阿巴斯就讲课,他让我们每个人拍短片,就跟正常的训练营一样。他还到现场看我拍片,第一遍拍的不满意,他还让我重拍了一遍。
当时阿巴斯白天上课,晚上出去玩,他身体很好,有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去酒吧打台球、乒乓球。
我跟他是一队的,他打得非常差,一看就是没怎么玩过,但是精神很好,很开心。他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拿着摄影机,一台小DV,什么都拍。
而且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同步拍一个短片,拍的也都是漂亮姑娘,这个倒是真的。
有一次晚上大家吃牛排,吃完在路边站会,他平时也跟王家卫一样戴个墨镜,正好透过他这个墨镜的缝,我看到他了,那边酒馆里出来几个美国大妞,阿巴斯表面上望的是那边,眼神却是看大妞。我们回去偷偷讲这个,乐了很长时间,总之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他有一些美学怪癖,刚开始我们都不理解,比方说他要求所有人拍片必须架三脚架,必须用固定镜头,稳着来拍。
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呢?他也不多解释。
我拍的第一个短片就是手持,他到了现场,开始指导我,帮帮忙什么的,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会挑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杆举得太高了,凑近点什么的。拍了一会儿,他问我,你怎么不用三脚架?
第一版拍出来,他就说你的手持毫无意义,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把我一顿痛批。
他就说了一句话,三脚架才是真正的电影镜头,手持毫无意义。
那你咋办……
第二遍我就用三脚架拍了,他就说这个拍得好,牛逼!
最后我们得出来的理解是,大家都说阿巴斯为什么这么固执,别的片子也都被他批,最后我们感觉出来,阿巴斯其实来给我们讲课,教的就是最阿巴斯的东西,就是他认为对的东西,他不讲什么所谓的学术理念或学院派的技巧,还有什么诗意表达,什么都不讲,他就告诉你,他是怎么拍片的,你们接下来上我的课,你就按照我说的来。至于你觉得对不对,你爱怎么着怎么着。
08.电影终极:今年去影院看得最好的是《家乡》
我现在推崇的是电影的两段体,我不知道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是怎样悟到这个两段体,这玩意真的是现在最适合中国观众,甚至世界市场的这么一个作品。
连各大电影节都开始首肯这种制作方式,也开始往上投诚,不断的颁奖,无论是颁给《寄生虫》,还是《小丑》,都标志世界认可两段体的制作方式,不然你说威尼斯为什么会选《小丑》,这个举措实在是太古怪了,在我看来电影节就是时装秀,它会告诉大家未来电影人和世界观众会选什么样的影片。
说电影想玩新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这一点我同意一半,我同意它很难发展往上的是经典故事和表达的大内核,确实是到现在为止,表达得已经很完整了,而我们社会往前演进的速度又很有限。
这部处女作《夏日往事》改线上发行,我觉得还好,疫情挤压了这么多大片,都摆在这里,今年还有更多的片也要在这个时间放,我干嘛自找不痛快,没有意义。
因为本身发行的拷贝也很贵,我进去当炮灰,为什么呢?我放在网上,我觉得这种观影模式也挺好的,我平时也是在电脑和网上看得多,因为我穷,没那么多钱去电影院,我觉得也没问题。
电影院开张后,我去看了十几、二十部吧,技巧最好的是《我和我的家乡》,尤其最后开心麻花那段,因为之前大家都想写扶贫,都写不出花来,看了它以后,我开窍了,知道扶贫喜剧应该怎么写。
今年我觉得最牛逼的,打了五星的,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我编剧一哥校友写的就是牛逼。
现在对我自己而言,我能明确的方向,就是当导演,做电影,做好电影给大家看。
导演和编剧,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过滤器,我们从外部得到大量的信息,再把它筛选浓缩,做成大家想看的样子。
未来什么成名,拿大票房,在我看来,是必然的。
这部电影很写实,记录的年代感很强,轻松带我入戏,少年时期的友谊最为纯粹,共同的经历也会令人难忘,整个节奏很顺畅自然的勾起回忆,游戏机室,超级玛丽,虾条,租小说,借影碟,古惑仔,港式流行,每个场景都很细腻,时间过得真快,再也不用收藏卡带和cd,小演员也都不错,都能体现人物特性,少年的冲动,懵懂,都是一份珍贵的时期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故事由一个小镇展开,讲述了在以前年代里发生的一些趣事。邵杰在初见英子时怯生生又贼兮兮的眼神;苦瓜反复撩拨邵杰的热辣对白;二人在发现偷来的小电影碟片被混混王龙捷足先登后,要找他干架时飙升的荷尔蒙;在镜头里反复晃动着的少年白花花和矿工黑黢黢的肉体;以及小镇茏葱的田野和粼粼湖光,这些元素已然共同织就了一副性感而鲜活的青春图景。有年少时期对性的懵懂,也有对美好浪漫爱情的向往,挺打动人的。
非常有年代感的一部片子,尤其是细节处理。小霸王游戏机,步步高碟机。呼啦圈,碎碎冰,干脆面,还有那些深入人心的洗脑广告词。精彩是时光倒流。
还有很多经典歌曲和影片。98世界杯主题曲朗朗上口。很多有名的影片也出现了,泰坦尼克号,剪刀手爱德华以及点片名的情书,都是很经典的电影。太完美的重现。
评论
发表评论